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在观察中比较教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观察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常常是事物之间互为参照物的对比,比较结果也是一种相对的结果,不是标准化测量的结果。本课作为测量单元的第1课,学生将先从观察恐龙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小。我们也许会发现,学生们对恐龙模型的大小仅“一看”便有了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的依据可能是比较恐龙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长短,还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高矮。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他们还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在活动的最后,需要展示所有小组的比较结果,使学生养成关注他人信息的习惯,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果再来描述恐龙的大小。在研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比较过程,引出公平比较的话题。比较需要公平和准确的话题也将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始终。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比较时通常会集中在物体外观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上,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生活中,他们已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身高和体重。学生在比较恐龙模型大小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把恐龙对齐后比较长短或把它们放在同一桌面上比较高矮,这是“公平比较”的行为表现,也说明学生已意识到只有公平的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学生对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能认识到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难点: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器材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4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部分

1.情境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恐龙的精彩视频,然后请学生说一说对恐龙的了解。

2.聚焦话题。

(1)PPT出示教科书中的图片。

(2)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鼓励学生将恐龙之间进行比较,恐龙与大树比较等。

(板书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恐龙,引发学生思考:我们需要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索部分: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观察任务一:比较恐龙的大小

1.探究要求:两人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比较。

2.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比较的过程。

3.学生交流初次比较恐龙模型的情况。

(1)恐龙模型哪只大?哪只小?

(2)你是怎样比较的?

(3)这样的比较方法可以吗?

(4)你认为比较时什么最重要?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对恐龙模型进行比较,大多数学生是任选两只模型比较。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高矮、长短、胖瘦等,使学生明白比较的方法和标准很多,所以大家的比较结果有所不同,进而得出公平比较最重要这一结论。

观察任务二:比较4只恐龙模型的大小,并给它们排序。

1.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比较,并记录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种比较结果?

(2)关于恐龙模型的大小排序,小组内大家都认可吗?

(3)怎么比才更准确?

设计意图:4只恐龙模型进行比较,同时要描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中“谁大谁小”的意思不只是“谁最大、谁最小”,关键是让学生描述比较结果时建立“谁比谁大”这个意识。

三、研讨

1.学生展示各组的比较方法,说出比较的结果。

2.提问: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我们怎样描述比较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自述比较的方法,教师注意聆听,关注比较方法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教师不必纠结比较结果的准确性,而是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更准确上,为下一课“起点与终点”的教学做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