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理解运用(一)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是文化的瑰宝和语言的精髓。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成语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学习成语的基础。
成语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字组成,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注重掌握其中的寓意和蕴义。
比如,“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意思是指通过一次惊人的表现而引起大家的惊艳和赞叹。
通过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成语,并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语言风采。
二、掌握常见成语的用法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常见成语的用法。
成语在语言表达和写作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能够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学生应该了解成语的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地将成语运用到句子中,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例如,“金玉满堂”这个成语,意思是指财富充裕、环境豪华。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地方富丽堂皇、气派非凡。
三、培养成语运用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
一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语造句和成语接龙的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著和经典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并学会合适地运用它们。
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使用成语进行写作训练,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拓展成语的应用场景成语不仅仅限于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在实际生活和社交场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应该了解成语在不同场景中的运用方式,并能够使用成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比如,“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可以形容一个人讲信用、言而有信。
学生在与他人约定事情时,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这个成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表达了一个人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五、将成语融入写作中成语的运用能够给写作增色不少,学生要学会将成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表达力。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合理运用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够展示个人的修养和语言能力。
因此,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是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一环。
一、成语的理解成语是由单个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
理解成语首先需要了解其词义和来源,进而把握其文化内涵和使用场合。
例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指当羊走失时,修补栅栏。
在引申意义上,这个成语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挽回损失。
同时,这个成语也包含着总结经验教训、引以为戒的意味。
二、成语的运用1.加深表达力成语的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一曝十寒”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学习态度。
通过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迅速表达出一个人长时间不努力学习的结果。
2.增强修辞效果成语在修辞方面有很高的效果,可以让文章更加优美。
例如,“独善其身”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遵循自己的原则行事,不随波逐流。
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使其更具有说服力。
3.凝练精炼成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非常高的语义密度。
适当运用成语可以在有限的语言篇幅中表达更多内容。
例如,“乐观进取”这个成语,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可以直接表达出他积极向上的态度,使文章更加凝练。
4.启迪思考成语的使用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例如,“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可以引发对于盲目等待和缺乏主动性的反思,激励人们积极主动地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成语的运用技巧1.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成语的使用必须要与文章的主题和语境相契合。
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求选择与之相符的成语,避免出现牵强附会或使用不当的情况。
2. 注意成语的使用场合成语的使用场合是有限制的,不同的成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有的成语适合用在散文或记叙文中,有的成语适合用在论述或说明文中。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的特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出错或误解。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往往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通过查阅词典或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确保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例如,在描述人物个性特点时,可以使用成语“一丝不苟”来形容一个做事十分认真、严谨的人。
但如果我们误用成语,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内容与本意相反,给人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正确运用成语的语境成语的表达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不同的语境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成语“水落石出”来形容一种情况变得清晰明朗,毫无疑问。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成语用于其他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降低表达的效果。
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在语法上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了成语的语法结构,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
在成语使用中,一些常见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是主语,“惊人”是谓语。
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改变了语法结构,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
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是使用成语的基本要求。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过度使用或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艳俗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度,避免成语过于频繁地出现。
理解成语的方法(1)
理解成语的方法
螺田小学周淑英一、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成语课堂,成语是汉字语言词汇中一局部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把握成语的意思呢?今天我们主要讲常见的四字成语理解方法。
二、讲解解释成语步骤
1、介绍成语三步解:一解字意,二解原义,三解比喻或引申义。
2、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3、讲解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较难的二解原义。
法宝一:分析综合法
法宝二:比喻法
法宝三:重新组合法
法宝四:据音辨义法
法宝五:对应推断字义法
4、学以致用:完成练习题。
三、总结
好,同学们,今天你是否记住了理解成语的三步解:一解字意,二解原义,三解比喻或引申义,以及理解成语原义的方法呢?最后,请大家切记,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才能更好地把握成语的意思。
今天理解成语的方法就介绍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中考成语运用考点梳理及练习含参考答案 (一)
中考成语运用考点梳理及练习含参考答案(一)一、背景介绍中考是学生生涯中重要的一关,而成语则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语文考试中,对于成语的掌握和运用也成为了关键。
因此,本文将对中考成语运用考点进行梳理,并提供相应练习和参考答案,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二、考点梳理1. 成语造句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1)敬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做。
(2)他会许多技能,可谓是博学多才。
(3)新建了一座公园,周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4)在要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必须审慎考虑,不可以一意孤行,否则会步入歧途。
2. 成语填空考察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例如:(1)这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具有很好的任____ ;(2)作为一名好学生,大家都应该保持座右铭“博学_____”;(3)这部小说描写了诸多的人物和事件,每个情景都富有______ ;(4)他做事很_____ ,总是令人感到安心。
3. 成语连线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例如:(1)下列四个成语和它们的意义,请连线。
1. 逐鹿中原 A. 互相拼杀以争取地盘2. 悬梁刺股 B. 高度鼓舞人心的话语3. 守望相助 C. 卖弄文采而引来不满4. 文过饰非 D. 付出艰辛的努力四、练习与答案1. 成语造句(1)考生可以应用任何和前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来完成这个句子,例如“尊老爱幼,仁者必有余。
”(出自《论语》)(2)“他博学多才,无论在什么领域都能轻松胜任。
”(3)“我曾经去过夏威夷,当地的景色美不胜收,颇有一种‘天上人间’的感觉。
”(4)“创业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单凭自己的欲望行事,否则就可能在现实面前摔跟头。
”2. 成语填空(1)任人唯贤。
(2)渴而穿井。
(3)情理交融。
(4)沉着冷静。
3. 成语连线1-----A,2-----B,3-----D,4-----C。
五、总结中考成语运用考点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得分率也很高。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由四个字组成,多数源于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凝固性。
2.成语的特点:结构固定、意义丰富、表达精炼、具有隐含意义。
二、成语的分类1.人物成语: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命名,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
2.动物成语:以动物为主要元素,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
3.植物成语:以植物为主要元素,如“草木皆兵”、“瓜熟蒂落”。
4.自然现象成语:以自然现象为主要元素,如“春暖花开”、“雨后春笋”。
5.颜色成语:以颜色为主要元素,如“万紫千红”、“黑白分明”。
6.数字成语:以数字为主要元素,如“一心一意”、“五湖四海”。
三、成语的理解1.成语的本义:成语最初出现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原指盗铃者掩耳以避铃声,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成语的引申义:成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原义相关但更为丰富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引申为形容人故意回避事实,自欺欺人。
3.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如“狐假虎威”含贬义,形容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四、成语的运用1.成语在句中的作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句子更简洁、生动、形象。
2.成语的适用场合: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如在描述人物品质时,可以使用“视死如归”、“大公无私”等成语。
3.成语的搭配:注意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如“成果丰硕”中的“丰硕”与“成果”搭配恰当。
4.成语的误用:避免成语的误用,如“不可救药”用来形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而不是人。
五、成语的学习与积累1.成语的来源:通过阅读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了解成语的起源。
2.成语的记忆:采用联想、故事、例句等方法,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成语的积累:积累常用的成语,并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找和运用。
4.成语的实际运用:在写作、口语表达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水平。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语文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广泛运用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成语的意义成语是一种在特定场景和语境下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
通过掌握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1. 意义的直观理解许多成语的意义可以从字面上直观理解,如“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一箭双雕”表示一举两得、一举两得等。
这些成语的意义往往与其中的字词有关,通过对字面意义的分析,可以迅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比喻和象征意义成语在语言中常用于比喻和象征,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狼吞虎咽”形容吃得非常快、贪婪;“捧心西装”比喻装束整洁得体等。
这些成语通过类比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涵义。
二、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和韵味。
1. 赋予语言生动性成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能够赋予语言更多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一石二鸟”中的“一石二鸟”与“一箭双雕”的说法,都比直接使用“达到双重效果”更具有表现力和形象感。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和深度,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具魅力和说服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3. 丰富文章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手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丰富文章的修辞效果。
例如,“形容月亮”可以用“明月如银”、“月白风清”等成语来修饰,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4. 促进阅读理解成语的运用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通过正确理解成语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学作品的内涵。
同时,正确运用成语也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提高文章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成语分类理解运用
成语分类理解运用成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含义的一种固定短语。
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甚至更多字的成语。
如“莫须有”、“真金不怕火炼”、“英雄无用武之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
成语的结构比较固定,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变换字序、增减字数,也不能随音换字。
【典型例题】1、写出下列成语的主角。
毛遂自荐( ) 指鹿为马( ) 破釜沉舟( )望梅止渴( ) 卧薪尝胆( ) 完璧归赵( )思路点拨:完成这道题,必须要重视积累,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了解许多的历史故事。
例如“安步当车()暗渡陈仓()按图索骥()纸上谈兵()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2、在括号里填入动物名,将成语补充完整。
骑( )难下气冲斗( ) 群( )无首狡( )三窟( )贯而人闻( )起舞 ( )奔( )突 ( )立( )群思路点拨:做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自身有大量的成语积累。
做题时,首先要读读懂:题目意思,然后调动自己的记忆体系,结合成语中前后出现的字,在理解与记忆相结合的情况下把成语补充完整,最后别忘了把成语读一读,用心检查一遍,看看是否填错的地方。
3、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①谢天谢地②惊天动地③昏天黑地④花天酒地有一个县官离任,有人送德政匾一块,上面写着“四大天地”。
县官高兴地问这“四大天地”是何意思。
有人回答说:“大人上任呀,( );大人在任呀,( );大人办事呀,( );如今离任呀,( )”县官听后,呆若木鸡。
思路点拨:这道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成语的理解,以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同学们一定要反复读题,在理解成语意思和句子含义的基础上恰当选择词语。
【指点迷津】一、根据成语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分类(一)含有动物的成语:狐假虎威狼心狗肺鸡犬不宁兔死狐悲狼狈为奸鸦雀无声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抱头鼠窜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二)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手忙脚乱耳目一新眼疾手快掌上明珠足不出户腰缠万贯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情深口是心非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三)含有方位的成语:居高临下里应外合外强中干上行下效左右为难雪中送炭中流砥柱责无旁贷袖手旁观世外桃源旁敲侧击旁若无人吃里爬外内忧外患前赴后继外圆内方置之度外喜出望外承上启下上下其手不榴上下上窜下跳举国上下纸上谈兵寄人篱下旁门左道左右逢源左顾右盼天上人间力争上游后来居上五内俱焚秀外慧中表里如一冷眼旁观触类旁通瓮中捉蹩空中楼阁美中不足东张西望南来北往左邻右舍(四)含有人名的成语:东施效颦名落孙山班门弄斧江郎才尽伯乐相马南柯一梦后羿射日杞人忧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叶公好龙霸王别姬女娲补天夜郎自大大禹治水毛遂自荐庖丁解牛塞翁失马孟母三迁项庄舞剑(五)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左顾右盼调兵遣将粉身碎骨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惊天动地七拼八凑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六)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千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有头无尾前倨后恭东逃西散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半疑大材小用先人后己有口无心由此及彼天经地义弄假成真举足轻重南腔北调声东击西转危为安东倒西歪反败为胜以少胜多二、根据应用范围分类对于那些带有描写意味的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考点11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统编版)
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卷考点11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空白处应填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
②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气死”,归根到底在于周瑜气量狭小,不肯。
A.心旷神怡甘拜下风B.心安理得甘拜下风C.心安理得唯命是从D.心旷神怡唯命是从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3、下列历史人物与成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
A.祖逖——闻鸡起舞B.吕蒙——破釜沉舟C.匡衡——凿壁借光D.文与可——胸有成竹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像他这样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在公司屈指可数....。
B.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式和各种文艺表演令场内外观众热血沸腾....。
C.英雄模范不是站在云端和神坛遥不可及....的人,反而恰恰是有梦想有情怀、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D.这位老师知识渊博,经常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滔滔不绝。
5、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不琢,不成器。
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教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B.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日渐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C.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D.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故大凡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哪一项?( )A.鲁滨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看了他的传奇经历,我真觉得不可思议....。
成语的理解运用
再见
D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C
7、下面语句中成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A
13、下面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防止沙漠的南侵。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9、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赔偿费了。 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D
01
“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01
02
昨晚,在上海音乐厅,一场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带着人们畅游了迷人的音乐长廊。
探究理解成语的方法
探究理解成语的方法
理解成语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 查字典或词典:这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查阅字典或词典,可以了解成语的释义、出处、用法等。
2. 语境理解:通过将成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理解其含义。
例如,“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就可以说他“掩耳盗铃”。
3. 溯源理解:了解成语的出处和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含义。
例如,“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北宋文同的《画竹赞》,通过了解其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4. 近义词和反义词:通过比较成语与其他词语的相似或不同之处,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例如,“见义勇为”与“见死不救”是反义词,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5. 实际应用:通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含义。
例如,在写文章时使用“首当其冲”这个成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含义。
6. 积累经验:通过不断使用和理解成语,可以逐渐积累经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以上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探究理解成语的方法
探究理解成语的方法一、引言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掌握理解成语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实用的理解成语的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成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成语的定义与作用成语,又称习用语、典故,是由多个字组成的有特定意义的词语。
成语通常具有四字以上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和语义完整性。
成语在句子中可以起到丰富表达、强化语气、增添文采等作用。
三、理解成语的常用方法1.语境理解法:理解成语时要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境,从整体上理解成语的意义。
例如,“望洋兴叹”,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义截然不同,或表示无奈,或表示赞叹。
2.剖析词义法:分析成语中每个字的含义,从而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
如“杯水车薪”,通过剖析“杯”、“水”、“车”、“薪”四个字的含义,可以得知这个成语表示力量微小,无法解决问题。
3.联想记忆法:通过成语中的字词进行联想,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如“狐假虎威”,可以联想到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4.查阅典故法: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来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成语。
如“破釜沉舟”,了解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典故,就能明白这个成语表示坚决斗争、勇往直前。
四、实践与应用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理解成语的方法后,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迅速理解句子中的成语,提高阅读理解速度。
2.增强表达能力:运用成语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丰富语言色彩,提升沟通能力。
3.丰富词汇量:学习成语可以增加词汇储备,丰富语言表达手段。
五、总结理解成语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尝试和实践,掌握更多成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成语作为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意义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提高交流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理解成语首先需要理解其内在的意义。
成语通常由几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而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独特的意义。
因此,正确理解成语需要对其中每个字的意思有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成语,可以查阅成语词典或者相关的字典,了解每个字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学作品或者历史事件,来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避免在使用成语时出现错误的情况。
二、掌握成语的用法掌握成语的用法是正确运用成语的关键。
成语虽然有独特的意义,但使用的方式和其他词语并无太大区别。
因此,在运用成语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语境相适应:成语的使用应该符合语境,与上下文相适应。
如果成语的使用与语境不符,可能导致误解或者产生歧义。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语境来决定是否适合使用成语。
2. 用法灵活多样:虽然成语有固定的意义,但在具体的运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可以通过改变语序、增减修饰语或者结合其他成语来使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变通的同时要保持成语原有的意义和形象。
3. 注意成语搭配:成语在运用时,搭配的词语也需要注意。
正确的搭配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而错误的搭配则可能造成语言上的不协调或者不通顺。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搭配的合理性,并且尽量避免搭配上的错误。
三、培养成语的运用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因此,培养成语的运用能力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积累。
1. 广泛阅读:阅读是积累成语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各种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以及专门介绍成语的书籍,可以学到更多的成语,并且了解其正确的用法和意义。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专题:成语理解与运用一、成语常见误用类型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错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技巧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技巧成语,作为汉语的独特表达方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正确地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更能展现出个人的智慧和才情。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读成语的技巧和运用成语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成语是源于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产物,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因此,要正确理解成语,有必要了解其来源和含义。
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通过研究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可以了解到成语的背后故事,从而对其寓意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要注意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含义之间的区别。
有些成语的字面意思与实际情景有所差距,理解成语时要注重其隐含的文化和传统背景,善于抓住其主要意义和引申义。
二、培养成语的积累与记忆成语犹如汉语的精粹,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了解更多的成语并进行适当的积累,是掌握成语的运用技巧的前提。
1. 阅读与学习:通过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历史书籍、古代典籍等,积累并理解其中的成语用法和含义。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标注、整理和复习常用的成语,以便记忆和运用。
2. 刻意练习:在语文学习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成语记忆与运用练习,例如背诵成语,完成成语填空,构思成语故事等。
通过刻意的练习,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增强将成语融入到写作和口语中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成语的技巧掌握了成语的基本含义和记忆,我们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成语来丰富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运用成语的技巧:1. 准确理解: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对其含义的准确理解。
只有对成语的含义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在适当的场合。
2. 灵活运用: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比喻或修饰事物,通过合适的成语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成语来展现细腻的感情、独特的意境或生动的场景。
3. 增添语言的多样性:成语作为汉语的瑰宝,可以丰富语言的多样性,使表达更具魅力和文化底蕴。
专题12 成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备战小升初语文精讲精练必刷题(全国通用)原题版
专题 12 成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一、精讲知识(一)成语1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短语或短句。
成语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一般驶四个字,也有四个字以上的。
2 成语的理解:a有的成语可以用语素分析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即先逐字理解,再综合起来理解。
b有的成语则要在了解其来源的基础上,理解它的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
3正确的书写成语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书写时要注意,不能变换说法。
(二)谚语1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能揭示客观真理,富于教育意义。
2特点: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整,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3作用:适当的运用谚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三)歇后语1歇后语:是一种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口头用语,一般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助别的话来表示。
2 特点: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比喻成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真意所在好像谜语里的“谜底”。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通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3 作用:说话或写文章能恰当的使用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但注意不要滥用,在庄重的场合也不宜使用。
二、精练专题1.“第一次看到他设计的方案,大家觉得,但经过,才发现其实他的方案非常有创意。
”填入句子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精妙无比争论不休B.纸上谈兵若有所思C.匪夷所思深思熟虑D.夸夸其谈各抒己见2.看图猜成语,下列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窍不通五湖四海无独有偶度日如年B.七窍生烟缺衣少食无中生有日行千里C.鬼迷心窍七上八下无事生非拨云见日D.七窍玲珑三心二意无坚不摧重见天日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苏州园林巧夺天工....,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精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理解和运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理解和运用初中易错成语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30.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有时也指一言不发。
31.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32.不名一文:名,占有。
连一文钱也没有。
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
33.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
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34.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正确运用成语考查点1 因张冠李戴而致误类
数字媒体资源库
浙江卷 ) 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 例4 (2013· 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 人不忍卒读 。 .... 答: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望文生义。
第1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考查点1
因张冠李戴而致误类
2
答 案 显 隐
(2014· 山东卷)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 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 ) × “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会 议组织者广开言路,而不是代表。此处用错对象。
第15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考查点1
因张冠李戴而致误类
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 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 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 ×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这里用错对 象,应用“不温不火”。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 形容平淡适中。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也可以形容销 售行情不火爆。
第7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2013· 辽宁卷) 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 1 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 )
答 答 案 案 解 显 隐 析
×
“方寸之地”是指人的心,此处用于地区不当。
2
答 答 案 案 解 显 隐 析
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 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 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 × “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只可指人,不能指 歌舞。
成语解读的技巧与方法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成语解读的技巧与方法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成语是中文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过简洁而形象的字词组合,传递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
然而,由于成语的特殊性,很多人在阅读和理解成语时常常感到困惑。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成语解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典故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典故是理解成语含义的重要基础。
成语来源于历史、文学、传说等各个领域,它们都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故事。
通过了解成语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例如,成语“画蛇添足”源于一则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多此一举;成语“打草惊蛇”则源于《战国策·赵策一》中的故事,意味着做事要谨慎小心。
二、寻找成语的上下文语境在阅读成语时,了解成语所在句子或语篇的语境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分析成语所处的上下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时,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
例如,成语“一毛不拔”可以表示人吝啬小气,也可以表示人非常大方,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会有所变化。
三、注意成语的形象比喻和修辞手法成语通常采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在理解成语时,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其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推测其含义。
例如,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羊补牢”就是一种典型的比喻手法,意味着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
成语“杯弓蛇影”中的“杯弓蛇影”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人过于敏感和多疑。
四、善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在学习和使用成语时,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是我们的好帮手。
现在有很多成语词典和成语查询网站,可以帮助我们查找成语的解释、来源和用法。
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我们可以更系统地了解成语,并且及时解决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积累和运用成语最后,要想熟练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积累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学习和阅读中,我们应该多花些时间注意观察和记忆成语,积累一定量的成语词汇。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我们适当地运用成语,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增加文章或对话的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的理解运用(一)
本文是关于成语的理解运用(一),感谢您的阅读!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03年全国卷”高考题:【投影】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答案为D。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捉襟见肘”的意
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
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正确的。
此题相对简单,只是“如数家珍”相对错误较为隐蔽,学生需静心自习阅读方可做对。
]
这是一道考查成语运用的高考题。
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文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
因此,它是数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
2、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年至2003年每年均有一道题。
现将最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列举于下:【投影】
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
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
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
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
1999年殚精竭虑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
1998年望其项背处心积虑火中取栗拭目以待
1997年莘莘学子不孚众望趋之若鹜万人空巷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
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而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997年高考题第4题D项)?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
[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如全国高考试卷中93年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95年的“首当其冲”,98年的“望其项背”都是从这个角度设题的。
另如
“不足为训”中的“训”容易理解为“教训”,实际上应为“典范和法则”,“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之意,应为“涂点,表示删去”,是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成的。
此类成语还有别无长物、不易之论、久假不归、独具只眼、目无全牛、一寒如此、猫鼠同眠、危言危行、望尘莫及、罪不容诛、屡试不爽、微言大义、曾经沧海等。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例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例4: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例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6: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2000年全国高考题C项)
[例5、例6两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6,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象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各有千秋”,97年的“趋之若鹜”,再如“面目全非”、“始作俑者”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危言危行”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例7: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8: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
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例9: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
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例10: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例8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