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廊工业园

合集下载

全球知名工业园

全球知名工业园

全球知名工业园全球知名科技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裕廊工业区位处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

1961年8月,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国家经济发展局,负责投资、建设、招商、服务、产业政策等全过程.为早期开发区的快速启动奠定了基础。

1968年6月1日,经济发展局工业园区部独立出来,成为裕廊镇管理局,主要职能为发展和管理土地、园区、不动产、城镇和国外用于工商业发展的地产,以及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新加坡政府将裕廊岛定位为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区。

1977年正式建立石化专区,启动第一期计划并开始实施,仅在80年代就成立了13家石化公司,使得石化产业迅猛发展。

为满足下游产业对烯烃的需求,1991年又酝酿第二期计划并于1997年开始施行,由此石化产业进入快速集聚发展,逐步成为世界级规模的石化基地。

裕廊工业区围绕石油和化工这个核心产业深入拓展,按照产业链进行合理延伸,不断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力,提高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从而保证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技术城园区占地23平方公里,是在巴黎高等矿业学校和“索菲亚协会”(当地银行、地主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成立)下主导建设的,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索菲亚•安蒂波里斯技术城建立于1969年,是法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科技园区。

主导产业突出,信息通信业成为园区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信息通信类产业占据重要地位,企业数占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0%,有300多家著名IT公司的地区总部设在这里,聚集了50多个国家的1.6万多名工程师,成为法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主要从事创新和研发环节,以及少量的小批量生产。

园区企业以创新和研发活动为主,制造、物流、市场和销售等环节相对滞后。

由于缺乏产业发展配套环境和产品市场需求,对园区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采取多种途径支持企业创业发展。

产业新城: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分析

产业新城: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分析
政 府背景支持 嘚嘚
•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园区的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 均采用一级政府统一支持
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扁平化的分工模式
• 扁平化、专业化分工模式,实现高效集约化管理 • 集团旗下有三大专业公司负责不同分工项目
4










腾飞 园区开发与招商
裕廊国际 咨询规划与建设服务
裕廊港 港口与物流运作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获得新加坡政 府土地资源、财 嘚嘚
政和税收等多种优惠支持
•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参与国家长远工 业用地需求
土地安排
• 先由政 府通过贷款或提供税收补贴支付,满足 嘚嘚 先期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
•设立科技园和国际商务区
•配套服务提高园区竞争力
•从服务基地向创新型基地 转型
工业转型推动 区域城市化
区域 配套完善
成熟阶段
1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产业升级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 重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概况
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集科技工业、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化产业新城
中心区(居住、 商业、办公)
新兴工业和 无污染工业区
轻工业和一般 工业区
港口和重工业 区自由贸易区
石化区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1961-1968
•基础设施建设 •兴建标准厂房
区域初步发展
居住区 市中心
• 而后再实施资金揉入主题多元化政策,包括银
行贷 款、发放债 券等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将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产业园区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无疑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部,从圣克拉拉谷延伸到圣何塞市。

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

这些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同时,硅谷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创业者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即使失败也能迅速重新站起来,继续追求梦想。

此外,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也是硅谷的优势所在。

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硅谷拥有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同时,法律、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著名的工业园区之一。

它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新加坡政府在园区建设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服务和高效的审批流程,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

此外,政府还注重培育本地企业,促进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裕廊工业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建设了大量的绿化和环保设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下讲解学习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下讲解学习
8
工业园区域拓展
越南新加坡工业园 1995 (500公顷)
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一流的基 础设施,完善的辅助配套,以满足园区内 员工生活,工作,娱乐和休闲的需求
9
工业园区域拓展
国际高技园区, 班加罗尔, 印度 2000 (27公顷)
班加罗尔国际技术园区是印度高新科技 园区的典范。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 工作,生活和娱乐配套设施,使园区备 受投资商的欢迎
3
未来五年拨款161亿元的分配
• 70%投入能取得经济成果的研发活动,比上个五年的 65%拨款要高。设立“企业结盟基金”(IAF)帮助 由本地公共研究机构பைடு நூலகம்企业的合作项目。如罗氏药剂 与本地研发机构设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 19%为未来创新活动开创知识资本。提供有競争性资 金给研究机构,以刺激创新和最佳点子以及鼓励研发 组织进行更多合作。并在产业未形成前进行投资,为 未来创新项目的基础研究提供知识资本。
高素质人力 资源
高技能劳动员工 低缺勤率
战略合作伙伴
• 服务型安商亲商环境 • 能快速地启动项目
- 一站式的准证批示 - 税务优惠政策 - 提供出租熟地,标准厂房,宿舍住

13
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经验
❖ 明确指导性招商的理念
( ) 以市场导向与战略导向型搜索客户,多种销售手法引进外资
❖ 清晰招商策略
提供临港工业区(约78平方 公里)产业定位、概念性总体规 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及启动区控制 性规划的规划咨询服务。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下
新加坡生物科技及医药产业:大士生物医药产业园
规划面积:3.7km2 ,第一家企业进驻园区:1998年 开发模式:产业集群组团的发展模式 招商方向:著名大型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及各类生物医药公司 已进驻企业数量:11个,批租土地面积介于:4-20公顷 2001年进驻的GSK迄今已投资逾15亿新元在新加坡工厂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Central Xchange(汇贤谷):通信及传媒中心
Future Xchanges:预留远景产业发展用地
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
发展目标:
工作
1)亚洲世界级的生物医药科学研发中心
55%
居住
33%
2)专业的生物医药国际会展会议中心
教育 7%
纬壹科技城主要功能元素构成
3)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管理中心
4)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风险投资中心
新生水厂 化工污水处理 化工公共管廊
通讯设施 区域冷却系统 地下公共管道
港口
机场
1414 道路
对策五 精细打造产业空间载体:工业园区
经济有效发展的
空间载体
• 推动经济多元化和 工业化
• 吸引投资 • 增加政府收入 • 降低相关基础设施
建设成本 • 促进就业和提升 技

合理规划有序开发
• 制定整体规划实现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 护的有序平衡
* 科技局的研究院和实验室宗旨是打造新加坡成为 “生物医药科学枢纽” -基因研究,生物信息,生物工程与纳米科技
*科技局的研究院和实验室五年内共有740项专利注册 和6800科学研究出版刊物。
鼓励私人企业重视和拓展研发领域
*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和加强私人企业研发领
域及提高企业研发支出
*提高企业研发支出占国家GERD的三分之二
园区共享商务平台:多媒体大礼堂、会议室、公共交流 空间、餐厅、咖啡厅
3
启汇信息传媒科技园
启汇城:一期
公寓住宅
私人公寓
4
工业化和园区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前瞻主导 • 产业发展必须以战略规划先行 • 工业园是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平台 • 工业园的规划与设计要适应新兴产业的需要 • 工业园的开发需有序按照规划方针执行

国外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

国外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

国外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案例咱来唠唠国外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那些事儿。

一、美国硅谷。

1. 起步与传统产业。

以前啊,硅谷那片儿也不是一开始就搞高科技的。

它最早是搞些传统的无线电啊、军事相关的电子产业。

就像一个小娃娃,刚开始只会玩些简单的玩具。

那时候的企业也都是规规矩矩地生产些电子管之类的老古董玩意儿,厂房啥的也比较简陋,工人就按照固定的模式在流水线上忙活着。

2. 转型升级的契机。

转折点来了,有一群聪明的脑袋,像那些大学教授啊,还有一些特别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

他们觉得老是搞这些传统的电子东西没前途,就开始琢磨新东西。

半导体技术开始冒头啦。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骑自行车,突然有人发明了摩托车,那肯定要跟着潮流走啊。

于是,很多小公司就开始往半导体方向转型,风险投资也瞅准了这个机会,像闻到肉香的小狼一样,纷纷把钱投进来。

3. 成功转型后的模样。

现在的硅谷,那可不得了。

到处都是高科技企业,什么苹果啊、谷歌啊这些巨头都在那儿。

那些办公大楼,一个个都跟科幻片里的建筑似的,充满了现代感。

这里的人也不再是单纯的工人,而是一群高智商的码农、工程师还有各种科研大神。

大家不再是做简单的生产,而是搞研发、创新,天天想着怎么把科技变得更酷。

比如说苹果公司,每年都推出超炫的新产品,改变着咱们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呢。

而且,整个园区的氛围特别鼓励创新。

大家不怕失败,就像小孩不怕摔跤一样,摔了再爬起来接着干。

新的想法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冒出来。

二、德国鲁尔区。

1. 传统重工业基地。

鲁尔区以前可是德国的重工业心脏啊。

到处都是大烟囱,黑乎乎的。

煤矿、钢铁厂一家挨着一家,那场面就像一群大怪兽蹲在那儿。

工人们每天都在又脏又累的环境里干活,挖煤的挖煤,炼钢的炼钢。

整个鲁尔区的空气都弥漫着一股重工业的味道,环境那叫一个糟糕。

2. 面临的危机与转型动力。

但是呢,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煤炭和钢铁的需求下降了。

这就好比那些大怪兽没东西吃了,开始饿肚子。

好多煤矿和钢铁厂都开始亏损,工人也面临下岗。

【礼森观点】世界级名园是怎样炼成的——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为例

【礼森观点】世界级名园是怎样炼成的——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为例

【礼森观点】世界级名园是怎样炼成的——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为例一、透析世界级名园(一)工业区发展现状描述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离市区约10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工业区从1961年10月开始兴建,目前已发展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初期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进入新兴工业国家;工业区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港口(裕廊港),铁路,机场等。

图1 裕廊工业区区位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形成了炼油、石油化工、特殊化工等完整的石化产业集群,并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形成了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新加坡石油化工产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化学集群”战略,上下游产品链接,产生出许多衍生产品,形成一个“大而全”的产品供应基地。

目前有辛醇(伊士曼公司)、乙炔(塞拉尼公司)、苯乙烯(壳牌)、苯酚(三井化学)等“化学集群”。

“港口-城市-产业”一体化的开发模式:裕廊工业园是以新加坡最大的综合现代化、世界第三大石化炼油中心和工业港为主,并辅以城市功能加以支撑的港城一体化的综合产业新城。

港口:裕廊港是典型的商业港,依托裕廊工业园的产业发展而壮大,同时也带动了产业园区的发展。

城市:园区内沿裕廊河两岸规划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和园区内的港口、产业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银行、娱乐设施等,为园区内港区和产业提供金融、生活、通讯等服务,使裕廊工业园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使生产和生活相得益彰,对园区的人才储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图2 裕廊工业区空间布局图产业:裕廊工业区以石化、修造船、工程机械、一般制造业、物流等为主导产业。

各主导产业由最初的初加工向深度加工、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使园区经济渐趋成熟。

(二)裕廊工业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原因整个园区的开发过程基本上可分成五个阶段,开发重点也从过去侧重于园区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转向努力将园区营造成一个创新的源泉。

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启示

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启示

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启示【区域经济】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启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许利萍摘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和上海开发区的发展历史,指出上海开发区正处于发展的转换期,在这一阶段中,制度安排成为开发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文章以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功发展为案例,对上海开发区的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上海开发区制度改革一,问题的提出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开发区并非中国特产,而是世界工业化的产物.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中海沿岸的悄然兴起,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出现了以自由港为特征的开发区形态.据了解,世界上最早以自由港正式命名的开发区是1547年意大利创建的热那亚湾雷格亨港,该港的创建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开发区终于在世界诞生.19世纪,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丹麦的哥本哈根,葡萄牙的波尔图,德国的不来梅和汉堡(1882年)等城市先后成立现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美国也从1934年开始在沿海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具有自由港特征的对外贸易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从2O世纪中叶开始,国际产业结构出现调整和升级,世界范围相继出现了以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为特征的两种新型的开发区形态.1951年美国斯坦福研究园的诞生,不仅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开创了世界各国建设科学工业园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历史先河.1961年,新加坡政府接受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建议,决定在裕廊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开发区.同年8月,成立了国家经济发展局,标志着开发区建设正式启动.这二个成功开发区成为世界开发区发展的典型代表.我国开发区起步于1984年,而上海开发区开发建设从1986年开始.在2O多年的发展后,上海开发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2009年的公开数据来看,上海现有的41个国家级以及市级开发区(38个以工业为主,规划总面积656平方公里,实际已开发438平方公里),2009年全市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845.28亿元,开发区以约占全市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51.6,工业税收的49,工业利润的39,就业总量的17.开发区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500亿元至1000亿元,200亿元至500亿元的园区数分别为3,5,8个,其中松江工业区,金桥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超过1000亿元.全市开发区二三产营业总收人达到22593.9亿元左右.其中全市开发区第三产业营业收人9l80.17亿元,同比增长lO.64,占全市总量的4O.63.可以说,上海开发区努力践行着发展先锋的使命,强劲地推动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开发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生物体生命周期成长的特征,其成长与消亡过程的演变,与生物体的生命演变过程相似,即一般要经历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基于对生命周期理论和上海开发区的研究,实际上开发区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生命系统.从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来看,可以分为创建期,成长期,转换期,成熟期和回归期5个阶段.创建期是开发区创立和诞生的时期,这一阶段开发区具有创新活力和动力.成长期则是开发区由弱变强,发展速度迅猛的时期,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转换期是开发区多条发展轨迹的拐点和转折时期,该阶段开发区需要度过产业转型的关口,开发区之间的优惠政策竞争转变为制度的竞争.具备适宜的制度安排的开发区将逐步进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中,开发区处于适合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回归期则是指开发区完成其历史使命,回归为城市的一部分,成为与城市完全相融的新城区,这一阶段中开发区与周围其他地区在制度以及其他方面没有边界和孤岛现象存在.根据以上理论和上海开发区的发展历史,我认为上海开发区目前处于转换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一53—1986年一1991年是上海开发区所经历的创建期:1986年8月,阂行开发区,虹桥开发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上海首批成立的开发区;1988年,漕河泾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双重身份的开发区.1992—2002年是上海开发区的成长期:上世纪9O年代初,上海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形成了”1+3+9”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1”即浦东新区,区内先后成立了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四大国家级开发区,现在已成为上海高端产业的集聚地,浦东开发开放的窗口.“3”即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区.”9”即九个市级工业区,包括莘庄,康桥,嘉定,奉浦,松江,青浦,崇明,金山和宝山工业区,上海开发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03至今是上海开发区的转换期:上海开发区发展进入调整转型,内涵提升阶段.按照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的清理整顿要求,上海开发区经过撤销,核减,合并,从177个减到41个,规划面积从1008平方公里减少到656平方公里,开发区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即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注重政策性优惠向提高服务质量和配套能力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软环境建设转变,从外延粗放式的开发模式逐渐向内涵精细化的开发模式转变.处于转换期的上海开发区,适宜的制度安排是其能否走向成熟期的最重要的因素.实际上,经过2O多年的发展,上海开发区面临着制度瓶颈,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上海开发区的发展.二,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启示毫无疑问,美国硅谷是世界开发区的楷模,并创造了”硅谷模式”.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北加州,即旧金山以南,圣克鲁斯(SanCruz)以北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核心地带南北长48公里,宽16公里,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其中北加州第一大城市圣何塞(SanJose)为硅谷的中心.从旧金山的湾区中半岛沿着加州101号高速公路往南至圣何塞,被称为”硅谷大道”,在它的两侧有着上千家高科技公司,既有世界知名的领先企业,如2007年美国500强企业中有l7家高科技企业,也有许多依附大公司制造零部件的中小型公司,它们都是硅谷的组成部分.2008年硅谷人均GDP达到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硅谷的GDP占美国总GDP的5,而人口不到全国的1.“硅谷模式”集中了大学,科研机构和风险资金,但仅仅这些放在一起的开发模式就能成功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如果简单地模仿”硅谷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上海也已经初步拥有了这三大要素,但是实际上,硅谷不仅创造了新公司和新经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支持这种新的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完备体系,我称之为“硅谷精神”,这些是我们上海开发区需要认真研究的地方:一是政府扶持产学研发展系统化.政府不仅对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在资金,税收,项目补偿等方面给予大量投入,更是通过强化宏观管理,细化政策指导,创新组织体制,优化外部环境来引导和整合创新要素,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地结合.二是孵化企业,技术制度化.政府和中介组织在技术,资金,信息,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研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支持法制化,系统化和常态化,促进产学研合作持续开展,不断创新壮大.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支持性服务体系社会化.政府处于引导地位,更多的是通过创业策划,风险投资,技术创新,管理培训,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拓展等涉及企业创办发展各个环节的专业中介组织或服务网络为产学研提供或整合生产要素.四是科技和产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完善的竞争和协作的市场机制促进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促进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促进最强企业,最优资本,最新技术的优化组合,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迅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五是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化.以科技工业园区为依托建立的区域创新网络呈现开放型,网络化的生产结构,有利于产学研创新互动和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和美国硅谷相比,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对上海开发区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指导借鉴意义:一是新加坡的强政府环境及华人为主的大文化背景,与我国有较强的相似性;二是新加坡作为后发展国家,在几十年中从第三世界进入第一世界的发展水平,其开发区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新加坡开发区仍然保持了竞争力.特别是裕廊工业园在管理体制的优势,如载体型,公共产品性的开发区产业政策,高强度招商,亲商服务等为上海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拓宽了思路.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其高效合理的制度安排.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从某种~54—意义上说其本身就是一个大开发区,也就是说其中央与地方的制度是高效合一的,而大部分国家与其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公共管理结构,制度是冲突的,因此在执行上是不同问题区别处理的,而这给投资增加了无形成本,因此说效率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交易成本.一站式服务与其说是一种实际的服务方式,不如说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增加了投资价值.新加坡工业园区的真实优势在于高效率与低成本.在新加坡,投资许可,营业执照,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许可,劳动力,税收,进出口报关服务和其他监管活动等的相关费用都不高,集聚政策,人力资本政策,资本与劳动力合作等安排在各机构之间的协作也是高效率的.通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并且建立了数十个海外据点,如苏州新加坡园区,这些实践逐步制度化为惯例和准则.三,对上海开发区发展的制度建议硅谷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功经验能否被复制,是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美国硅谷的成功是发生在高度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其创建期就采用了自然形成的公司化治理;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也采用公司化治理取得成功,但其复制到苏州工业园的时候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最终回归到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下,可见无论处于创建期,成长期还是转换期的开发区,实行公司化治理模式都必须具备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文化环境,否则任何单纯的复制都将是失败的.因此,在吸收美国硅谷和新加坡工业园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上海开发区应作以下探索:(1)改革管理机制体制.开发区管理体制以及运营机制改革创新是以建立规范的公司化治理制度为目标,并以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定位开发区的发展,即园区就是为人驻企业提供服务产品,并通过企业的有偿使用获得报酬.在2004年底召开的纪念中国开发区创建2O周年的理论研讨会上,对开发区建立公司化治理制度达成共识,一些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已经进行了体制创新.上海开发区作为上海经济的主战场之一,在制度创新方面应该走在全国前列.为此,上海开发区将在分离双重职能,独立的资产运作体制以及推行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在分离开发区双重职能上,目前上海开发区普遍实行”管委会+开发公司”的模式,实行双重职能分离后,政府和开发公司如何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探索新的开发模式和监管模式将是保障职能分离的关键.在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后,通过制度安排,清晰地界定企业和非企业职能.其次在开发区要实行独立的资产运作体制,建立国有园区资产运作管理公司来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行和服务,从而使政府与开发公司的关系转变为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进行政府授权管理,而不是直接地干预其经营管理.在推行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上,赋予开发公司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资格,通过园区国有资产运作管理公司在开发公司中的股权影响公司决议,同时派驻代理人等规范手段.内部优化组织治理架构,精简机构,高效办事原则设立管理机构,科学设置岗位,保持机构精简,提高管理效率;实行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的人事管理制度,可实行竞聘岗位,择优录用,使管理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创新公共物品的开发和治理.对由开发区提供的带有公共物品特性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如园区基础设施和医院,高校等公共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源,从而提高公共物品的效率.(三)健全社会中介组织体系.美国硅谷的成功,健全的社会中介组织起了重要的作用,包括了完善的金融资本服务以及人力资源机构,财务和法律服务机构和技术转让机构提供的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在整合各种创新要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上海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各类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开发区企业营造良好的区域市场经济环境.参考文献[1]向清华,曾刚.金融危机影响下上海开发区的困境与出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OlO.O1.[2]杨亚琴.上海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发展,2009.IO.[3]胡玲玲,陶英胜.上海开发区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口].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02.一55—[4]宁越敏.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J].经济地理,2004.05.[5]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0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开发区JR].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1.[6]李森.困境和出路:转型期中国开发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7]郑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3.[81姜杰.体制变迁与制度设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01.[93南京市开发区协调管理委员会.开发区转型发展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7.1,lO]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1]马丁?凯瑞.硅谷的历史与活力I,EB/OL].货币金融评论,2008. [12]谭旭峰.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经验启示l-J].中国高新区,2005.02. 【作者声明】文责自负(上接第69页)[5]French,K.R.StockReturnsandtheWeekendEffect[J].JournalofFinancia lEconomics,1980,8:55—69.[6]Gibbons,M.R.,andHess,P.DayoftheWeekEffectsandAssetReturn[J].Jo urnalofBusiness,1981,10:579—596.[7]Ho,Y.StockReturnSeasonalitiesinAsiaPacificMarkets[J].JournalofInt er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andAccounting,1990,2:44—77.[8]Jaffe,J.F.,andWesterfield,R.TheWeekendEffectinCommonStockRetur n:theInternationalEvi—dence[J].JournalofFinance,1985,6:433~454.[9]Kohers,G.,Kohers,N.,Pandey,V.,andKohers,T.TheDisappearingDay 一0f—the—WeekEffectintheWorld’sLargestEquityMarketsrJ].AppliedEconomicsletters,2004,1 1:167—171.1,10]Lakonishok,J.,andSmidt,S.AreSeasonalAnomaliesReal?ANinety —Y earPerspectivel-J].TheReviewofFinancialStudies,1988,4:403—425.[11]Sullivan,R.,Timmermann,A.,andWhite,H.DangersofDataMining:Th eCaseofCalendarEffectsinStockReturns[J].JournalofEconometrics,2001,11:249—286. 1,12]陈超,钱苹.中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的再检验[J].经济科学,2002,第1期.1-13]奉立城.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J].经济研究,2000,第1l期.[14]何兴强,周训清.上证综合指数的星期效应检验[J].南方经济,2003,第1期.1,15]孟卫东,严太华,杨杰.上证指数的星期效应研究I-J].经济问题,2000,第1期.[16]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4,第9期.1,17]石柱鲜,吴泰岳.中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的再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第3期.[18]吴启芳,赵秀娟,汪寿阳.中国证券市场的周期性异象检验[J].南方经济,2006,第2期.1,19]张兵.中国股市日历效应研究:基于滚动样本检验的方法I-J].金融研究,2005,第7期.【作者声明】文责自负。

世界知名产业园介绍经典案例

世界知名产业园介绍经典案例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学府为硅谷提供了丰富 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
风险投资和创业文化
硅谷拥有全球最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氛围,为初创企业提供了 资金和资源支持。
创新和合作精神
硅谷鼓励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许多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硅谷产业园对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国际化视野
班加罗尔软件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与世界各地的客户和 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提高了园区的国际知 名度和竞争力。
创新氛围
园区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为园区内的企业和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对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影响
促进全球软件产业
发展
伦敦金融城对世界金融产业发展的影响
01
推动了全球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
伦敦金融城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中心之一,为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
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推动了全球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
02
引领了全球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
伦敦金融城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推出了许多领先
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领了全球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潮流。
03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伦敦金融城为英国乃至全球的金融服务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
引了大量专业人才聚集于此。
03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历程
1960年代
1970年代
新加坡政府决定发展工业园,裕廊工业园 作为首个工业园开始建设。
裕廊工业园逐渐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国 内外投资。
1980年代

新加坡裕廊及圣克拉拉案例研究

新加坡裕廊及圣克拉拉案例研究
10
【案例借鉴】对标本项目,未来可借鉴其整体规划思路,人才引进措 施,开发时不仅要考虑整个园区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更应考虑如 何推动园区发展,成为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功能分明、结构有致的分区,生态高效的产业“内生 循环系统” 居住、办公、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 ,满足生产、生活各项所需
11

案例借鉴
整体规划思路/ 人才引进措施

案例一:Santa Clara美国圣克拉拉县
1
【圣克拉拉县】毗临圣荷西国际机场和圣克拉拉大学,距离圣荷西市 区4公里,因硅谷位于其中而成为加州的高科技工业集中地
旧金山湾区 斯坦福大学 21公里 客流量:1500人次/天 圣克拉拉周边物业随着硅谷的发 展而发展 人口:圣克拉拉县10.2万 交通便利:毗临圣荷西国际机场 (1965年开放),Caltrain、VTA、 圣荷西 国际机场 1.4公里 圣克拉拉政府 圣克拉拉大学 4公里 圣荷西 ACE等均经过该区域,交通发达 硅谷: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荷

特征 发展模式 物业构成 成功因素


人才公寓32%;办公21%;商业35%;其他配套1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发展


完善的产业链,放大经济效益,增加了产业人口,带 动区域城市化发展
人才安居计划实施,合理的生活区规划,吸引了大量 外来高级人才 本项目紧邻一期产业区域,并处长江新城规划区域, 随着先天优势及政府大力支持建设,未来产业及人口 必将集聚 未来可借鉴其整体规划思路及人才引进措施,科学合 理地规划布局,提供片区完善的商业服务与人才居住 配套,推进区域良性发展
修建中的BART
3
【物业构成】圣克拉拉站点凭借硅谷带来的产业及人口,发展人居商 业配套功能,逐步周边区域的发展与成熟

裕廊成功经验总结与介绍

裕廊成功经验总结与介绍

业区建设之路——新加坡裕廊的启示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堪称工业区发展的典范,负责工业区建设的裕廊集团,现在也已经成为极具实力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实体。

1961年8月,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成立,裕廊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在初期阶段,主要进行土地拓荒的前期准备工作,并进行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发展局负责产业政策、投资、建设、招商、服务等各项相关工作,对投资厂商提供贷款及税收优惠,而对招商对象则没有特定标准,来者不拒。

1968年6月1日,经济发展局的工业园区部独立出来,成立了裕廊镇管理局(JTC),美孚、埃索等大型公司先后入驻园区,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裕廊工业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工业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拨款开发,快速提供成熟土地,提升了投资吸引力。

同时,工业区抓住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机会,重点发展化工产业。

1980年,JTC制定了十年总体规划,先后建设新加坡科学园、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配售中心。

1984年,JTC在中国投资成立了深圳赤湾石油基地。

此时,裕廊工业区基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已较为成熟的特点,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重点发展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并开始发展海外业务。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裕廊工业区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推出一系列创新的举措1991年,JTC被新加坡政府任命为裕廊岛开发项目代理商;1992年,建成新加坡第一个国际商业园区;1994年,推出组合式标准厂房;1995年,芯片制造园区开始建设;1997年,推出“21世纪工业用地计划”。

在土地资源紧张、工业园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裕廊工业区通过不断进行创新设计,提高了园区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裕廊集团通过强化公司化运作,继续加大业务拓展力度。

2000年,JTC开始公司化运作,精简机构,给予更大自主权,并发行40亿新加坡元的公司债券,建成机场物流园区,提供第三方物流和增值物流服务;2001年,整合裕廊港、裕廊国际、腾飞三个公司,分别负责港口与物流、咨询与建设、园区开发与招商业务;2003年,综合性化工物流园启用;2004年,建设纬壹(one-north)科技城;2007年,裕廊油气储存岩洞动工;2009年,投资8.9亿美元,兴建相关隧道、溶洞设施……经过40多年的发展,裕廊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之一,发展成为全球化学品枢纽之一、世界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石油转口贸易中心、世界十大石化中心之一,拥有世界第三大散装液体码头,下辖35个子园区、7000多家公司,雇佣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贡献25%的GDP,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800亿新元,同时,全球顶级石油、石化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壳牌等,以及第三方服务公司,如孚宝、欧德油储等入驻,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310亿新加坡元。

创意产业园国内外案例研究分析-3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创意产业园国内外案例研究分析-3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独立于写字楼之外的配套设施(可建)
1、商业(包括药店和牙医门诊) 2、办公配套(包括银行和商业学校) 3、餐厅 4、展馆 5、汽车销售、租赁、展示厅 6、住宅(包括职工住所和服务式公寓) 7、宾馆 8、幼儿园、学校 9、文化社区、俱乐部 10、体育休闲设施、健身中心 11、医疗中心
• 独立于写字楼之外的配套设施,其规模最到不超过商 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园总建筑面积的15%
注重与边缘居住组团的联系:正如位臵图中所示,樟 宜商务花园(CBP)和裕廊国际商务花园(IBP)分别设 臵在新加坡东、西两边缘居住组团区域内。这种与居住区 域相复合的规划设臵,有助于完善区域的城市功能,保证 区域的持久活力。区域的繁荣反过来也将促进商务花园的 发展。
2. 在商务花园内部规划中注意地块划分的均好性
新加坡案例介绍:IBP、CBP
在樟宜商务花园(CBP)和裕廊国际商务花园(IBP)的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在商务花园内的地 块划分方面,基本上保证每个地块都能临近内部道路。这使每块地都有很好的交通可达性,同时也 保证了地块内的建筑都具有自身的展示面。这种规划方法保证了每个地块都具有很好的商务价值。
3. 注重对商务花园的配套设施的规划
• 写字楼内部的配套设施(如底层商业),其规模可以 为总建筑面积的15—40%
独立于写字楼之外的配套设施(不可建)
1、工业 2、仓库 3、工人宿舍 4、宗教用途的场所 5、加油站 6、停车场
• 工人宿舍:指低层员工的集体居 住场所
• 停车场:指独立于写字楼之外的 配套设施用地中禁止建设停车场。 在写字楼自身的配套中可以建设 适当的地上或地下停车
新加坡案例介绍:IBP、CBP
商务花园作为商务载体,将许多总部企业相对集中在一起,这种聚集使得商务花园可以更为集约地, 同时为多家公司提供各种商务配套服务。这种商务服务不仅包括金融信贷等高级专业配套服务,而且还包 括清洁卫生、快递、餐饮、零售,托幼等等更适合本地居民就业的配套服务。为了避免商务花园建设成为 变相的商业开发。新加坡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城市促进经济发展委员会)在商务花园的开 发调空方针中对商务花园的配套设施的类别及比例做出了详细规定。

(最新整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案例@产业园区

(最新整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案例@产业园区
足了园区中产业人群的生活 需要,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
•住宅和社 会区
–主要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住宅服务,区内有5000间公寓、300间独立 住宅和1200间宿舍
–实施国外人才安居计划,吸引外来高级人才
–提供综合生活、休闲环境,如公园、学校、体育馆、商场等,形成 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 综合制造成本急 剧上升,其作为 海外制造基地的 优势逐步削弱
– 新加坡总体经济 开始转型,高科 技企业和高附加 值企业被优先发 展
– 园区设立专门的 科技工业园区和 国际商务区
– JTC开始国外项目 操作(如苏州新加 坡工业园)
– 面对经济和产业 转型及全球经济 不景气的挑战, 管理重心从对业 务的管理转变到 服务上来,把改 善对客户的服务 放在重点地位
3
裕廊工业区是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 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
裕廊工业区开发现状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工业区发展现状描述
–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 距离市区约10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
–工业区从1961年10月开始兴建,目前已发展 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值 占全国的2/3以上
–工业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 初期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 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 进入新兴工业国家
–工业区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包括港口,铁路和航空等
4
整个园区的开发过程基本上可分成五个阶段,开发重 点从侧重于园区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转向创新和变革




办 公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商 业
6
综合工业区以化学化工、芯片制造、食品加工和物流 服务为核心产业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园成功因素分析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园成功因素分析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园成功因素分析摘要: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土地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却拥有裕廊岛这个世界级炼油和乙烯生产中心。

本文将从裕廊岛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三个方面分析裕廊岛石化工业园从初期规划到发展成如今的化工簇群的成功经验。

同时也给我国建设中的工业园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裕廊岛化工簇群工业园裕廊岛概况新加坡裕廊岛,位于新加坡西南海滨,距市区约10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新加坡政府在本岛南部的7个小群岛,用填海的方式连接而成的人工岛屿。

裕廊岛在上世纪60年代只有两家炼油厂。

1991年新加坡政府开始对裕廊岛进行全面规划,将七个小岛连成一片,并于90年代中期开始填土工程。

新加坡政府已经投资约52亿美元用于岛上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炼制中心和乙烯生产中心。

目前裕廊岛的产业以炼油、乙烯及下游石化产品为主,截至2010年,已有95家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学品公司进驻。

包括荷兰皇家壳牌(shell)、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美国雪佛龙(chevron)、美国杜邦(dupont)、美国伊斯曼(eastman)、德国巴斯夫(basf)、日本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s)及日本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等业内巨头。

迄今为止,裕廊岛吸引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超过300亿新元,雇员达8千多人,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

自2006年以来,能源与石油化工业成了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总产值的最大贡献者,2008年能源石化工业总产值增长到s$970亿,占2008年制造业总产值的38.6%。

裕廊岛成功因素分析裕廊岛通过集中投资,形成了“化工簇群” (chemical cluster) ,簇群主要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公司构成。

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上下游的关系,物料通过管道在园区内输送,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料和产品的物流成本和企业的投资成本。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摘要,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区国园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力。

新加坡裕廊工业是业洲最早成立的业业之一。

二业后~新加坡是一缺乏业源、工业基业区区个落后、失业率高的业丸之地。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极区国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园区力。

其业业模式一直是业洲其他业展中家借业和模的业象。

一、荒业之地到工业中心国仿从裕廊位于新加坡业西南部的海业地业~距市业区10多公里~面业业60平方公里。

此地原本区业荒业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业和丘陵~但是具有建业业代化工业的良好自然地理件。

区条1961年政府业在裕廊定划划6480公业土地业展工业~业出园区并1业新元业行基业建业。

1968年园区内的房~港口、业业、业路、公路、业力、供水等各业基业业施建业基本完成~同年厂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业管理局(JTC)~业业业业业业管理裕廊工业和全其各工业。

区国它区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业已建立了内30多工业~共占地个园区8025公业~已业业5069公业~包含了7000多家跨公司和本地的高技业制造业公司~业国GDP的直接业率业献25%~雇佣国了全1/3以上的业业力。

其中裕廊业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业些工业的主要业业园区者。

二、循序业业的三大业段裕廊工业的业展建业前后分业三业段,园区个1、业业密集型业业主业业段(1961-1979年),此业段的入企业以业业密集型业业业主~主要是业了区解新加坡就业业业~改业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业业业一业段的业展~新加坡的业业业业生了巨大的业业决构~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介绍及经验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介绍及经验

1、总体概况裕廊工业园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10多公里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新加坡政府创办,园区规划面积64.8平方公里。

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最初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进入新兴工业国家。

在发展初期根据新加坡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结合新加坡靠近中东产油区的区位优势,选择传统加工,但市场前景好,特别是适合发挥自己区位优势的石油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后逐步推进升级,发展电子、通讯等高科技产业。

2、产业布局裕廊具有建设现代工业园区的良好条件:这里有水深近12米的天然良港;临近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的铁路、公路干线;裕廊河流经区内,可提供工业用水;土地大部国有,征用费用低廉;多山丘砂石,可用于平整沼泽,填海造地。

另外,园区招商主要针对三类客户群体,分别是:战略性公司,重点吸引其财务、市场等重要部门至园区内;技术创新型公司,重点吸引其核心产品及技术研发的部门至园区内;公司的重要部门,重点吸引其最复杂的生产程序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部门到园区内。

根据产业性质来看产业布局:东北部离城区和高校较近处规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部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海相对独立的西南部规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安排发展钢铁、造船等大型骨干企业。

紧邻港口的小岛区域为石化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特种化学品产业。

沿裕廊河两岸则规划了住宅区和各种社会服务区。

石化区已有78家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学品公司进驻。

园区内目前有2个炼油厂、3个乙烯厂和1个电厂。

知名的扩过石油公司有杜邦、克罗达、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大型石油公司。

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主要发展电子、电器等产业,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进驻,包括三星电子和德国世创电子等大型跨国企业;同业也引进了包括生命科学、软件开发等200余家知识密集型企业入驻。

住宅商务区主要为园区企业提供住宅服务,提供综合生活、休闲环境。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详解(最全)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详解(最全)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产业发展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重 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仓储 贸易 维修
物流
出口加工 修造船
制造 加工业
石化重工 产业
油品、燃料制剂 生产石化专业区
世界第三大炼油 中心
全球十大乙烯生 产中心之一
科技工业和商务园区: 电子、生命科学等
技术密集型产业 国际商务园区 Changi商务区(软
件、研发等知识密 集型企业) One-north园区 (创新基地) Start-up中心(服 务于新生企业)
高科技人才 白领 高级管理人员
利用最初石化的带动,中期石化产业链形成, 中后期复合型工业区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成 熟,裕廊工业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工业、居 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配套完整的综合工业 区
政府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项基础设施 兴建一批标准厂房
初具规模 1968-1990
产业转型 1990-1997
管理转型 1997-2001
创新发展机制 2001-至今
石化区拉动 区域发展
工业和高新区 发展推动区域
城市化
区域配套完善 宜居城市形成
区域城市化 发展成熟
1968.6设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园区的开发管理 国外资本开始大量涌入,许多知名厂商选择这里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
一般综合工业区: 化学化工园区 电子晶片和显示器
制造园区 食品工业园区和物
流服务园区 三星电子和德国世
创电子晶片生产厂
企业管理层 工业蓝领 产业技术工人
人才公寓:实施国外人才安居计划,吸引外来 高级人才,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住宅服务,区内 有5000间公寓、300间独立住宅和1200间宿 舍;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镇简介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镇简介
l
1 96 1
0 月 大 规 模拓 荒 开 始 至 年 1
.
,
l ) 是 工 业 基 础 设施 (
与社
;

6

日 裕 廊 镇管 理 局成 立 为 止
: ,
这 一 时期
,
会 生 活 基 础 设 施 齐 备的 工 业 区 兼 新 型 市 镇于一 体
(2 )
主 要 进行 了三方 面 的工 作 一 是制 定发 展 规划 开 展
, . , . , ,
,
业 镇 内 设 自由 贸 易 区 既 是 工 业 生 产 基 地 贸 易 的 活 动 场所 业镇

,
又是转 口

;
4 (
)
是 工 业 区 兼 旅 游 区 的 花 园工
,
.
有 大 型 的 公 园 如 世 界 著 名的 百 禽 公 园 还 有

.
各 具 特 色 的 公 园 游 戏 场 等 旷 地 面积 占 现 有 裕 廊 工 业镇面积的 1 2
56 61
.
,
,
平方公 里 已 开 发 土 地 面 积
, 、
公 顷 占全 国 出

,
第二 个 时 期 从


19 68
年 开 始 其特点是 除继 续 建
, 、 、 、 、
0 加工 区 已 开 发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9
,
.
2 %
,
该镇 以 电 子
设 和 完菩工 业 荃 础 设 施 外 进 一 步 发 展 社 会 生 活 设
梢售孩
。 售利 润控 制
`
再 如今 后 随着市场 荞经 济 的健康 发 展 保 护 企业 公 平竞 争 有其 重 要 斌

【发展战略】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发展战略】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13
新加坡工业区的规划和发展(60年代-- 80年代)
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工业发展始于60年代裕廊工业园建立 和开发
裕廊工业园是以出口导向型的电子、电脑业 为主,同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园区的发展有裕廊港和其他城市居住,商务 和休闲配套的依托
裕廊工业园 (1968)
居住组 团
一类工业 组团
高速公路
东南亚地区最适宜从事研发的理想 之地;
新加坡全球竞争力排名提升的重要 因素之一; 主导产业:
生物科技、微电子学、机器人等方 面的研发
新加坡科学园 II 期和 III 期
科学园
科学园 I期
科学园II期
科学园III期
新加坡国际商务园
新加坡国际商务园基本情况: 面积:37公顷, 功能定位: 企业研发测试中心、区域总部、 商业教育等; 主要企业:创新科技、宏基、 欧洲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 英华美教育等;
17
1990s : 技术密集型
通过区域化发展,拓展外部经济空间 培育研发、实验室科技以及知识型产业为主导的
战略新兴企业 将若干岛屿合并为裕廊岛,并将其发展成为世界
级的石油化工中心 迈向生物科技和生物医学科学的新兴产业
18
新加坡科技走廊
由大学教育区、科学园和纬壹信息科技城组成
新加坡国立大
国际企业 发展局
能源市场 管理局
生产力和 标准局
国家科学 和技术局
新加坡 旅游局
酒店执照 管理局
4
裕廊集团的主要角色
•负责新加坡国有工业地段和园 区的规划、建设、租赁和管理
• 参与制定国家总体规划,配合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并拟定国家长 远工业用地需求,布局域开发
•规划和建设相关工业基础设施

新加坡裕廊

新加坡裕廊

东方产业地产经典范本:新加坡裕廊之道不夸张地说,裕廊集团(JTC)的案例,是每一位中国产业地产参与者的必修教材。

创建于1968年的裕廊集团是新加坡最大的高级工业园和商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和管理商,迄今为止已经建设了7000公顷的工业园区和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

裕廊集团现在还掌管着39个工业园和专业园区的建设,其中包括两个芯片园区、两个商业园、一个坐落于裕廊岛的化学工业中心和一个位于大士的生物工业园。

裕廊集团总共为近7000家本地公司及外国公司提供了办公场所。

这些数字显然会令国内的同行瞠目结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实际上,国内三个比较著名的工业园区,即深圳蛇口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浦东金桥[简介最新动态]园区,都是直接以裕廊集团的案例为范本进行复制的。

前两者裕廊集团更是直接参与其中,与中国政府合作打造的。

与美国硅谷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研发型中小企业聚集的模式截然不同,裕廊集团是典型的东方模式——政府自上而下的大手笔规划,同时借助企业化运作进行强有力的推动。

在“亚洲四小龙”的奇迹中,裕廊集团在新加坡模式中是绝对的亮点,也赢得了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仿效。

特色的成长之路20世纪60年代之前,新加坡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更无工业区和工业布局可言。

当时,所有行政、金融、商业中心,包括一些小型工业和手工业都集中在仅占全国面积1.2%的约8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区。

这里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再无工业发展空间。

为此,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在市中心区外开辟新的工业区,这就是所谓“卫星镇”的由来。

1961年前,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区是武吉知马,后来相继开辟了23个工业区,其中最大、最重要、最成功的当属举世闻名的裕廊工业园。

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滨海地区,这里原是一片丘陵沼泽,住有2000多户人家。

当时,以原财政部长韩瑞生为代表的新加坡工业的奠基者们敏锐地认识到,裕廊具有建设现代工业园区的良好条件:这里有水深近12米的天然良港;临近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的铁路、公路干线;裕廊河流经区内,可提供工业用水;土地大部分是国有,征用费用低廉;多山丘砂石,可用于平整沼泽,填海造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裕廊工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

1961年政府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

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

二战后,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

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

其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

开发模式其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一、从荒芜之地到工业中心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

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

1961年政府计划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

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岛内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共占地8025公顷,已开发5069公顷,包含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

其中裕廊镇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这些工业园区的主要开发者。

二、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段裕廊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前后分为三个阶段:1、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阶段(1961-1979年):此阶段的入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加坡就业问题,改变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2、技术与资本主导阶段(1980-1989年):为了吸引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JTC启动了10年的总体规划(1980-1990年),此项规划体现了这个阶段的服务特点,即为高增长型的企业设计和提供具有差异化的设施和厂房,包括将南部的岛屿开发区开发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配售中心,将罗央开发成第一个航空工业中心以及建设新加坡科技园区以容纳科技开发型企业。

3、知识经济主导阶段(1990年以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激烈的竞争将工业园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

出现了商业园、技术园、后勤园等新概念的园区。

为了提高集约化利用园区的土地,JTC将成本效益分析和知识经济融合到工业园区的设计和发展之中。

三、公共管理性质的开发运营模式1、政府主导的开发运营模式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运营主要是由政府垄断开发。

不论是在最初的管理机构——经济发展局,还是后来在从经济发展局独立而出的裕廊管理局的管理之下,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公共物品特性很强。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裕廊工业园区的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均采用一级政府统一规划,专业化分工建设、管理和服务协调相配合的发展模式。

园区的初期开发建设资金来自政府。

后期资金的来源虽呈多样化趋向,但项目建设的初期投入资金仍然主要来源于政府。

政府用法律制度来安排土地的开发利用,由JTC统一控制全国工业用地和各类园区的供给,园区由经济发展局遍布世界的专业招商队伍统一负责招商。

这种开发模式的优点是:保证项目快速启动并尽快达到规模经济;快速并以较低成本获取私人土地;有效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园区的竞争对象在国外而不在国内,园区之间没有恶性竞争。

2、全球范围内的集中招商模式裕廊工业园区采取公司总部统一招商策略,由经济发展局统一招商,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这种策略的主要特点是:拥有高度的营销自主权;为跨国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如新加坡首创的“一站式”服务;有效选择客户群。

经济发展局主要招商的客户群体有三类,分别是:战略性公司,重点吸引其财务、市场等重要部门至园区内;技术创新型公司,重点吸引其核心产品及技术研发的部门至园区内;公司的重要部门,重点吸引其最复杂的生产程序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部门到园区内。

通过这三类公司的引进,裕廊工业园区不再仅仅是一个低成本的生产中心,而是公司进行战略运作的长期基地。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分析1、概况1961年10月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建设,裕廊工业区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裕廊镇化工岛目前已集聚了38个工业园区,7000多公顷工业用地、400万平方米厂房,其工业产值占新加坡国内总产值的30%,工业设施占83%,裕廊化工岛正在向世界化工中枢冲击。

而且被认为是亚洲各发展中国家设立的工业区中的一个成功典型。

裕廊工业区的发展建设分为前后两阶段。

建区开始大规模拓荒动工至1968年为第一阶段,共开辟土地14.5平方公里,兴建一批标准厂房,同时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

为吸引国内外资本到裕廊工业区投资,新加坡政府对投资厂商提供贷款及享受统一税收的优惠政策等。

但由于新加坡此一时期实行进口替代策略,再加上六十年代初期政治方面的不稳定,因此到裕廊工业区投资的企业仅一百五十多家,而且绝大部份是本国资本,外资不多。

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此时,裕廊工业区的发展进入另一新阶段,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随着宏观策略的转变和投资环境的日趋完善,外商纷纷来裕廊工业区投资设厂,许多国际知名的厂商都选择此地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

1990年在区内设厂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员工总人数达13万人。

2、政策(1)新加坡园区不是政策特区,只是环境条件和服务比较好政府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并无特别的优惠,各种政策如税务优惠不因企业是否在园区有别,而是按规定的公司及其经营状况的条件决定,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园区对一般公司的进入都是开放的,没有门槛条件,政府也不审查公司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属于企业自己的事情,可以说政府对所有公司一视同仁,企业是因园区发展环境而不是特殊政策而进入园区。

虽然政府不把园区作为“政策特区”。

但是,对高技术企业确有一些普遍适用的扶持、鼓励政策,一般在每年宣布财政预算案时公布,之后,按法律程序一一落实,使之得到法律保护。

(2)裕廊工业园区根据区位条件和国家经济需要规划主导产业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定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区,合理妥善地规划。

在发展初期根据新加坡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结合新加坡靠近中东产油区的区位优势,选择传统加工,但市场前景好,特别是适合发挥自己区位优势的石油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后逐步推进升级,发展电子、通讯等高科技产业。

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靠近市区的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沿海的西南部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3)设立自由贸易区为吸引外资进入裕廊工业区,在裕廊码头内设立自由贸易区,使裕廊工业区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转口贸易的活动场所。

(4)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国际上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两种模式:一是先招商建厂,根据生产的需要和扩展情况逐步解决交通、供水等问题。

此种模式的优点是针对实际需要建设,切合性强,投入成本和风险小;缺点是基础设施往往分散零乱,效率不高,阻碍生产的发展。

另一种模式是从整个工业区发展全面出发,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一完整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较好,效率高,并可迅速改善投资环境,但投入成本和风险也较大。

裕廊工业区是采取后一种模式,从一开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投入大量资金,形成的基础设施系统。

环境保护问题也同时兼顾,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保留10%的土地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

现已建成十多个公园,使裕廊成为风光别致的工业区兼旅游区,被称为「花园工业镇」。

在重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种社会服务设施也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使裕廊工业区成为生产和生活综合体。

投资厂商不需要在当地兴建厂房、码头、油管、仓库或办公室,一切设施由当局提供出租。

当局还规划“输送管道服务走廊”,承租商可以利用此一管道输送原料、成品及各类用品,不须卡车运送,因此降低运送成本,也大大提升竞争力。

(5)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形成产业聚集新加坡原来长期依赖转口贸易,工业基础尚未建立,且国内市场狭小。

针对这些不利条件,新加坡政府采取大力引进国外资本的策略,走产业链招商、产业集聚之路,并明显以跨国公司的投资为重点。

裕廊工业区的迅速发展,就是能够抓住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自60年代起陆续引进跨国公司设厂,如壳牌、美孚等跨国石油公司;荷兰菲利浦公司;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美国列明士顿公司等世界著名大造船厂商;裕廊镇化工岛吸引了大批产业关联密切的化工巨头,成为世界石油化工的中枢。

迄今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化工中心、东南亚最大修造船中心及世界第二大海上石油平台生产圈,由此可见引进策略的成功。

(6)以园区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新加坡60年代初设立和发展裕廊工业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带动和促进全国的工业化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发展裕廊这一地区,以后也一直是根据这一目的来规划和管理裕廊工业区。

裕廊工业区也一直发挥着带动和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一地位反过来又使它成为全国最佳的投资地区。

因此,把握好角度和目的,实质上就是为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和管理奠定基础,这是裕廊工业区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

(7)注重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制订运行机制和操作规程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采取各种特殊政策,刻意创造出一个与宏观经济环境不同的小区域,另一种是在统一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强调发挥区位优势和营建产业集聚优势。

裕廊工业区选择后一种的思路。

新加坡政府始终认为,硬件建设只是办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软件建设则是保证工业园区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关键,裕廊工业区的成功在于有一套稳定有序的运行机制和合理高效的操作规程。

裕廊工业区在管理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其中有两个主要的经验:一是政府不作为工业区的开发主体,因而不直接参与具体管理;二是行政管理与发展管理分开,开发管理机构采取经营化方式,值得借鉴。

裕廊岛模式21世纪经济报道韩杨 2009-11-12 20:39:37APEC系列峰会期间,在一个久负盛名的地方,可以见到荷弹士兵,那就是新加坡著名的工业园区裕廊岛工业园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