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影视艺术的语言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完整版)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影视是声画兼备、时空复合的综合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但文学与影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可以相相通的。

首先,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而影视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形象有直观性。

文学语词形象要我们进行再创造,文学文本中并没有实际的声音和直观的画面,而是必须依靠读者的联想,将文字表达或描述的声音和画面在头脑再转化成艺术形象。

因而文学形象具有模糊性。

影视艺术通过把一个个镜头组合起来,把声音与画面呈现出来,给观众的视听感官,所以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

其次,文学是时间艺术为基础的艺术,而影视艺术是以空间综合艺术。

文学作为一种时间艺术,要靠我们在逐字逐行阅读过程中,才能逐步显现出文本全貌。

同时,文学的议论、说明、叙述、修辞等,都是艺术感觉和欣赏的对象。

影视作为时空艺术,必须将空间造型当作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来考虑,要把空间的造型和时间的流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给观众呈现出时空复合的具体形象。

另外,影视艺术中编者的议论、叙述等,要通过旁白、独白等有限地使用。

文学与影视艺术尽管有很大差异,但同时也有密切联系并可相互相通。

首先,文学与影视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艺术。

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至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

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

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

文学与影视作为叙事艺术,都是在流动的时间中连续地描绘事物。

正如法国影评家玛格尼所说:“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

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抵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

” 小说是在一个个语词组合的场景的连续中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影视是在一个个画面连接的场景中构成银幕形象,在时间的延续中叙事是它们的共同性。

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摘要】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

影视艺术表现手法与影视文学技巧相互补充,共同塑造出优秀的影视作品。

在影视作品中,视觉表现与文学表达相统一,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影视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影视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相互促进,影视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启发与影响十分重要。

未来,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通过深入探讨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推动两者在创作中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影视艺术,影视文学,关系密切,表现手法,技巧,视觉表现,文学表达,促进,启发,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定义影视艺术是一种以影像和声音为载体,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视觉、听觉、语言等多种艺术元素,通过镜头、音乐、剪辑等手段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影视文学则是以文字为表现形式,通过叙事、描写、对话等文学手法来塑造故事世界和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

影视文学通过文字表达,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思想内涵,引导读者对故事进行思考和感悟。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密切相连,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影视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影视作品,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影视艺术带来的视听享受,还可以感受到影视文学带来的思想启发和情感共鸣。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融合,不仅为影视作品增添了深度与内涵,也丰富了我们对世界和人性的理解。

1.2 研究意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们通过影像和文字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研究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可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探讨它们在艺术表达上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方式。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叙事结构、情节设计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揭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摘要】本文探讨了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在表现方式上,电影通过镜头、音效等视听元素表达,文学则通过文字描述。

在叙事结构方面,电影借助画面和音乐展现情节,而文学则通过文字逐步展开故事。

受众接受方式上,电影以视听方式影响观众情感,而文学需读者自行想象和理解。

创作者表达方式上,电影导演通过视觉和声音创造整体效果,而作家通过文字塑造人物形象。

情感表达上,电影可以通过演员表现和音乐营造氛围,文学则依赖文字描绘情感。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各有特点,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探讨二者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电影语言、文学语言、异同、表现方式、叙事结构、受众接受方式、创作者表达方式、情感表达、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介绍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主题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在表现方式上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对声音、光影、动作和角度等元素的利用上。

电影可以通过画面的运动、音乐的节奏和声音的情感来营造氛围,而文学则更注重对话和描写的精细和细腻。

在叙事结构上,电影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而文学则更注重线性逻辑的展开。

电影更注重视觉的冲击和情感的直观表达,而文学更注重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在创作者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上,电影通过演员的表演和摄影的处理来展现创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而文学更注重语言和结构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在各个方面的异同,以期能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阐述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异同,通过对它们在表现方式、叙事结构、受众接受方式、创作者表达方式以及情感表达上的比较分析,来揭示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之处。

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在艺术表达中的不同之处,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应用,以期能够进一步拓展我们对电影与文学的理解。

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思想以及美学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指导电影与文学创作者更好地运用语言工具进行创作,并更好地与观众沟通。

影视艺术与文学关系

影视艺术与文学关系

一、影视艺术与文学的相似性影视艺术与文学二者之间彼此渗透,有深刻的联系。

1.从表现对象上看,文学与影视都以人为表现对象,连缀或折射着广阔繁复的社会生活。

2.从美学形态上看,影视和文学同为时间艺术,两者都是在时间的流动延续和运动过程中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

【克拉考尔在论及小说与电影的关系时说: “小说和电影中不同的时间处理,只是一种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异。

”文学是在一个词一个词或一个意象一个意象的延续中,最后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影视则是通过直接在银屏上呈现的影像而不断地形成完整的形象与故事情节。

二者在美学形态上的相似性主要有: 第一,影视和文学主要的叙事因素都包含着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和叙事手段三个关键元素;第二,影视和文学都是借助于叙事的感性特质虚构或者再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而这个空间的存在是对于现实世界一种美学意义上的重现或者补偿;第三,影视与文学都是通过感性的人物、冲突的事件、生动迷人的故事围绕着一个预先为导演或者作家设定的主题开展想像的叙事,他们在接受层面上都大多设定了预期的读者或者观众期待视野。

】3.从表现手段上看,叙事与抒情是文学的两大手段,影视也借鉴了这两大手段,虽然在这两门艺术中的表现很不一样,但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小说的叙事通过语言进行,影视的叙事则通过镜头和画面来进行。

影视的叙事与小说的叙事有一定的相似性。

影视与文学在叙事上具有相似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都是时间性艺术,都具有在时间的延续中塑造形象的特点。

因此,正如埃·马格尼在他的著名论文《电影的美学和小说的美学比较》中指出的: “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致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

”】【诗歌的意象组合与大幅度跳跃的方式与影视的蒙太奇方式具有相当的共同性或可比性。

文学语言与影视

文学语言与影视

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均隶属于“艺术”语言之列,只是各自的表现方法不同而已。

文学语言是用文字——书写符号或印刷符号表达出来,主要用文字符号来造型。

影视中的文字则完全是另一种现象。

它不是排演也不是插图,而是被翻译的影视语言。

影视不仅仅是活动的照像,而且是一种能够拍摄的特种语言。

在这里,观众被置于一种全新的接受条件下,是读解的逆向过程,从客体的、从运动着的镜头画面、声音的比较,到对它们的理解和它们的称谓。

两种语言有写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没有一种绝对独立的事物。

事物的产生乃至发展总是同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影视语言既被称为一种“语言”,它就必然同文学语言有某些天然的关系。

文学语言通过文字这种基本元素的各种组合,就能组合出各种各样的词汇、句式,从而变幻出无穷无尽的意思和表现手法。

当然,作家因其观摩生活的视野和角度以及个人特有的感情、性格、情绪、修养等不同,都会对文学语言的各种因素产生影响。

影视语言也有各种表现形式,画面的构图、静态与动态画面、摄影(像)机的运动、拍摄的角度、景深景别、时空转换、镜头切割、蒙太奇组接,以及音乐、音响、对话、插曲、表演、化装、照明、美工、特技、服装、道具、烟火等各种因素,此外还有隐喻、象征、画面张力、节奏、基调、气势等多种表现形式。

而后通过各种方式的组合,组织成不同句式的段落和场景,表现为不同的叙述结构。

创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风格也将融于其中。

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随着影视与文学的发展,他们的内在关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每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作为完整而有机的生命建构都散发着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对这种魅力的产生或许任何批评家都难以做到条分缕析,但大致来说不外乎两个向度上的表现:一是,影视作品中所储存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积淀或文化信息可以是关于现实的或过去的,但都必须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的展现)以及对这种文化独特的阐发视角给观众带来的既陌生而又亲切的心理效力。

浅析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异.

浅析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异.

浅析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异——以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与小说《红楼梦》为例论文撰写:谭霜PPT制作:王利发言人:李小芳答问人:文秀丽组长:周智琳摘要:针对近年来诸多导演对文学文本,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现象,本文试着以小说《红楼梦》与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为例来解析两者之间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异。

面对当下这个影视艺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带来一个问题——文学与影视影视艺术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何去何从?本文就文学与影视艺术联姻之后,各自的的表现手法所产生艺术效果作以下分析。

这样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的魅力是深厚而无穷的,以及享受影视艺术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冲击。

关键词:影视艺术直观形象文学隐喻修辞在当今文学与影视频繁联姻的时代里,许多文学经典被搬上大银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静下心去读文学文本,而是选择影视这条快捷的方式来领悟其中的内涵。

面对这种情形,我们不得不问一句:“难道影视艺术真的能够完全替代文学文本,而独霸天下吗”?这个是现在文学与影视艺术所面临的最尴尬的处境。

经典名著《红楼梦》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面对这样一个影视艺术高度发达时代,文学与影视影视艺术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何去何从?本文就文学与影视艺术联姻之后,各自的的表现手法所产生艺术效果作以下分析。

(一)影视艺术的直观性的表现手法让文学的魅力更无穷纵观中外,许多文学作品就是因为借助了影视媒介的强大影响力而迎来了它们生平的“第二春”。

《红楼梦》在清朝年间一问世引来强大的关注,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视,多少人以得到它的手稿而引以自豪,这个时代可以视为它的“第一春”。

可是,自从它被奉为文学经典之后,有多少人真正去拜读过这部经典名著呢?恐怕很少,曾经听人说过,所谓经典名著,就是那些被认为应该的读的书却迟迟没有去读过。

这个阐释很形象。

因为,既然是名著,那么它就应该是属于高雅文化,与民间是有一段距离的。

所以,文学经典在大众接受层面上出面了隔阂。

影视与文学的异同知识讲解

影视与文学的异同知识讲解

影视与文学的异同影视艺术是声画兼备、时空复合的综合艺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而影视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形象则具有直观性。

文学文本中并无实际的声音和直观的画面,而是必须依靠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将文字表达或描述的声音和画面在头脑再转化复现为逼真可感的艺术形象,因而文学形象具有模糊性和间接性。

影视艺术通过蒙太奇把一个个镜头组合起来,把声音与画面直接呈现出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因而其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

文学与影视艺术尽管有很大差异,但同时也有密切联系并可相互相通。

文学与影视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技巧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影与文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电影对于文学的借鉴:一方面,文学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另一方面,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有经典作品,也有当代的畅销作品。

在国外,莎士比亚、雨果、小仲马、狄更斯、海明威、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创造了经典的银幕形象,黑泽明的《罗生门》、科波拉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乱世佳人》、《美国往事》、《法国中尉的女人》、《克莱默夫妇》、《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这些在世界影坛广为流传的影片背后,都有着经典、流行的文学原著。

文学是电影的创作源泉,由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阿仑·罗勃-格里叶编剧、著名导演阿仑·雷乃导演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已经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而由我国四大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也是很成功的例子。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对白技巧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对白技巧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对白技巧戏剧、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语言表达与对白技巧对于作品的质量与观赏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和对白技巧,作品能够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传递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并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本文将探讨戏剧影视文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对白技巧,并分析其作用和应用。

一、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戏剧影视作品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

通过词句的选择、句法的运用,语言表达可以控制情感的张力、描绘细腻的人物形象,以及传达作者的意图。

1.用词准确用词准确是戏剧影视作品中的首要要求。

恰当的用词能够准确传达人物的特点、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描述一个坚强意志的人物时,可以选择力量感强的词语,如“坚定”、“勇敢”等,以增强其形象的力量感。

2.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能够提升作品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例如,在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运用比喻,将其与诗意的事物相比较,增强读者的想像和情感共鸣。

3.注意节奏韵律节奏和韵律对于语言表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排布句子的长度和使用方向性的停顿,可以形成韵律流畅的语言,增强听众的注意力和阅读体验。

此外,节奏和韵律也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进行变化,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对白技巧对白作为戏剧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是人物性格、情感交流和故事推进的重要手段。

通过运用对白技巧,可以使对话更加生动真实,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同时推动剧情的发展。

1.体现个性特点对白是展示人物个性的重要途径。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言谈风格和用词习惯。

通过巧妙运用口语、方言、行话等特殊语言,可以凸显人物的身份特点、社会背景和性格特征。

例如,在描述一个土著人物时,可以运用口头语、乡土词汇,以增强其真实感和个性魅力。

2.突出冲突与对抗对白可以通过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对抗,形成戏剧冲突,激发观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运用对白技巧,如反问、讽刺、挖苦等手法,可以加强冲突和对抗的张力。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

03
影视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的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改编案例,如 《红楼梦》、《百年孤独》等。
介绍原著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等。
分析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原因和目的,以及改编过程 中的主要挑战。
改编过程中的得与失
01
对比分析原著与改编影视作品的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 方面的异同。
文学作品定义及特点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描写环境等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 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文学作品具有语言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性,能够通过文字的描述和表达,让读者在想象中形成具体的 形象和场景。
文学作品还具有历史传承性,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了 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脉络。
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都能够通过塑造形象 、叙述故事等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同时,影视 作品和文学作品也可以相互转化和借鉴,例如将文学作品改编成 电影或电视剧,或者将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再现在 文学作品中。
区别
影视作品是视听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声音等感官刺激来表现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文学作品则是语言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 描述和表达来塑造形象和叙述故事。此外,影视作品的制作和传 播需要借助电影、电视等媒介和技术手段的支持;而文学作品的 创作和传播则主要依赖于作者的才华和读者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影视作品通过配乐、音效等手段营造 氛围,观众可以直接听到故事中的声 音,这种听觉体验更加具体和生动。
综合审美体验分析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使读者在心灵 深处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这种审美体验具有深度和持久 性。

影视文学叙述语言的基本要求

影视文学叙述语言的基本要求

影视文学叙述语言的基本要求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引言部分的目的是为了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以及论述的背景和重要性。

在影视文学中,叙述语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影视作品能否成功传达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影视文学叙述语言的基本要求,旨在分析和解释叙述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在影视创作中,叙述语言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准确性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时间和空间的交代。

一个好的叙述语言需要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使得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

通过准确的叙述语言,观众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剧情中,共同体验和感受影片所传达的情感与内涵。

此外,叙述语言的生动性也是影视文学叙述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

生动性指的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故事、人物和场景更加立体、生动、具体化。

通过生动的叙述,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张力和氛围,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生动的叙述语言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让他们沉浸在影片的世界之中。

正是基于叙述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重要性,影视文学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追求语言的表达精准度和形象感染力。

通过研究和探索这些基本要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视文学叙述语言的本质和作用,为创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叙述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在影视文学中的具体体现,并总结影视文学叙述语言的基本要求。

同时,我们也将对未来影视文学叙述语言的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可能出现的新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影视文学叙述语言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影视文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对本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说明。

本文将按照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叙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我们将介绍何为影视文学叙述语言以及其重要性。

影视与文学的对话

影视与文学的对话

影视与文学的对话影视和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各具特色,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进行有趣的对话。

影视以图像和音频为媒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来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而文学则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想象力和阅读的活动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本文将探讨影视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共生与互动。

一、影视作品对文学的改编众所周知,很多影视作品都是基于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

这样的改编不仅能够借助原著的人气和故事的基础,还能够通过影视媒介的表现形式,向观众传达更加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观点。

这种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既是对原著的致敬,也是对影视艺术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以《哈利·波特》系列为例,原著小说虽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但是通过电影的形式,更多的人能够亲眼看到故事中的魔法世界,感受到角色的成长和情感的变化。

同样的例子还有《了不起的盖茨比》、《魔戒》等等。

这些改编作品不仅将原著中的故事情节搬上银幕,还用影像的方式将作者的想象力和读者的幻想呈现给观众,使观众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故事中。

二、文学对影视的影响影视作为视听媒介,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在展现细节和内心世界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文学作为文字媒介,则可以通过文字的描写和叙述,更加详细地展现角色的情感、内心的矛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有时候,一本好的小说或者剧本可以为导演和演员提供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度思考的叙述,文学作品能够启发影视创作者的灵感,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诠释角色,表达剧情。

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常常通过细腻而深入的情感描写,给到了导演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同样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也成为了很多影视剧的灵感来源和改编素材。

三、影视与文学的创作共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影视和文学在创作中也可以相辅相成。

一些著名作家,比如史蒂芬·金、约翰·格林等,他们的小说作品往往通过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形式来进一步拓展和传播。

这种创作方式不仅能够让作品影响更多的观众,还能够为作家本人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影响力。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跨界互动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跨界互动

文学与影视作品的跨界互动文学与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存在跨界互动的现象。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方式拓展影响力,而影视作品也经常源于文学作品。

这种跨界互动既可以为文学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也能够为影视作品带来更加深入的内涵。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影视作品的跨界互动,并分析其影响与意义。

一、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早已成为常态。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都被改编成了各种影视作品。

这种跨界互动不仅可以让经典文学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也能够为观众创造更加真实、直观的观影体验。

影视作品能够通过画面、音乐和演员的表演将原本文字描绘的故事情节呈现出来,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然而,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会将影视作品与原著混淆,影响了对原著作品的真正理解。

而对于原著的作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对改编后的影视作品与自己的创作意图产生分歧。

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时,需要尊重原著,保持对原著精神的忠诚,并通过创新的手法将原著的内核在影视作品中得以展现。

二、影视作品的文学化呈现与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不同的是,影视作品也可以通过文学的方式进行表达。

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如《商场上空的巴黎》、《发条橙》等,都被改编成了同名的小说。

通过文字的叙述,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影视作品无法完全呈现的细腻情感。

此外,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也会有相关的小说辅助发行。

这些小说通常会扩展角色背景、剧情细节以及原创故事线等内容,使观众能够进一步探索影视作品所创造的世界。

这种文学化的形式让观众可以与作品更加深度地互动,增加了观看体验的层次感。

三、文学与影视作品的互补与共生文学与影视作品的跨界互动是一种互补与共生的关系。

影视作品通过改编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观众,也能够从中获得受众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评价。

而文学作品通过影视改编,能够借助影视作品的传媒优势,将作品的影响力扩展至更广泛的受众。

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

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

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一、引言电影诞生于1895年,虽然己经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与文学相比还是略显年轻。

不过,因为电影综合了视觉、听觉等多处感官,所以更容易对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影和文学都是用来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他们在情感的诉求与表达上仍然具有某种一致性。

下面,笔者将借助《呼啸山庄》来透析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二、电影和文学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沟通工具,它是支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

所以,有学者提出“语言”是人们被动地接受社会的行为,是一种变相的心理活动。

而“言语”则是个人用以表达自我思想与情感的个体行为。

由此,便能够得出“语言”与“言语”之间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时所用到的各种手段、方式和特殊媒介的一种统称。

换言之,电影语言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不但能够反映与认识客观世界,还可以传递某种思想感情。

由于电影语言的发展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电影并非一种语言,但却非常像是一种语言。

在电影中,不需要遵守固定的语法,并且不需要俗套的语汇。

例如,儿童在学会语言表达之前的几个月内就己经先学会了理解电影中变换的场景与画面。

也就是说,并不需要特意去学习相应的电影智力就能够欣赏电影,读懂电影语言,当然这只是从最低水平上来说的。

与电影语言相比,文学语言更为正式。

将现代汉民族语言进行高度加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化的语言,即为标准语,也就是所谓的文学语言。

这类语言的形成基础是书面语,但其也具有口头形式,主要服务于民族文化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所以,对于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而言,文学语言则起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四、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一)语言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均不同与电影语言相比,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就显得过于单一了。

简单地讲,文学的语言单位通常都是由抽象的符号组成的,例如音素和词素等;而电影语言则不同,其可以将音乐、字幕、声音、图像集结在一起,利用各要素之间的交叉组合使用,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异同分析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异同分析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异同分析在当代社会中,文学和影视艺术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起到了传递各种信息和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

虽然它们都属于艺术领域,但在表现形式、受众感受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异同。

本文将从叙事方式、感官体验以及创作方式这三个方面对文学和影视艺术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文学和影视艺术在叙事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

在文学中,叙事主要通过文字来表达,依靠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来形成图像和情境。

读者需要通过想象来构建人物形象、场景描述以及情节发展等。

相比之下,影视艺术则是通过声音、画面和演员的表演等多种媒介来叙事,观众凭借视听感受直接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展开。

这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给受众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文学作品更加注重阅读者的思考和想象,给人以更强烈的个性化感受;而影视作品则更加直观,能够通过画面和声音的交互给观众带来更直接的冲击力。

其次,文学和影视艺术在感官体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异同。

文学以文字为媒介,依靠读者的想象力来创造虚拟的场景和形象,借助读者的思维感官来感受作品。

而影视艺术则是通过色彩、画面、音乐以及演员的表演来给观众以感官冲击。

影视艺术更加注重视听体验,通过画面的构图、配乐的运用以及演员的表演来将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观众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维度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最后,文学和影视艺术在创作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文学中,作家通过文字的选择、描写手法以及文学语言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作家可以通过拟人手法、象征手法等手段来深化作品的内涵。

与之相比,影视艺术是一种多媒体的艺术形式,涉及到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等多个创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导演在影视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镜头的运用、场景的选择和演员的演绎来呈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法。

相比之下,文学作品更多地展现了作家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综上所述,虽然文学和影视艺术都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它们在叙事方式、感官体验以及创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浅谈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浅谈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浅谈影视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与影视是不同的艺术形式 ,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相关性。

影视艺术必须含有文学性;它与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尊重文学。

作为一门艺术,电影在艺术手段,表现内容等多方面受到了文学的滋补,然而反过来想想,在许多高喊文学优越性声音的背后,电影是否也与无声无息之间补给了文学呢?李安的《断臂山》是根据1997安妮?普罗克斯的短篇小说改编,只有数十页的小说,文字精简。

他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家庭、责任、爱情与生活;“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不妨把性别撇开。

”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在优美的西部风光和略显沧桑的吉他音乐的衬托下两个牛仔之间的爱情如歌如泣,达到了“从没有过地如此纯洁、神圣地刻画两个男人间的爱情”的地步,而影片的最后,Ennis 目送自己即将与心上人结婚的女儿驱车离去,打开衣橱,凝视着断臂山的明信片,饱经沧桑的脸上老泪纵横,说出那句令人心痛的”I swear”的时候是如此的凄凉,想想这忽然而已的生命中又有多少不能承受的痛苦——看着他们,想着自己,失落的天堂弥漫着每个观者的内心,不失原著细腻优雅的文学色彩。

当然,每个事物都有合理存在的一面,而存在的同时都会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影视艺术直白的表现情感和发展情况,带来的情感共鸣只可能是一时的悲哀或者恐惧或者欢乐。

时间久了人们便会发觉那种文化快餐式的累积会使人变得庸懒,情感变得苍白无力。

文学抽象而发人思考,只有真正地讲心境投如其中,才能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类所共有的情怀。

在观众集体式的欣赏上,影视艺术不能把作者的倾向性赋于形象性,不能把大段的议论的文字对冲突双方的或对生活的评价表现出来。

影视艺术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和各种镜头给观众视听的综合性审美。

我们看一幅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反复吟味。

对于电影来说,如果观众一个地方没有看懂,或者体会不够,他不可能要求停顿一下,甚至连思索一下的空隙都没有,他只能在感受上留下一个缺口,缺口一多,电影给他留下的印象就会变得残缺不全,也就很难集中精力来欣赏。

文学与影像的互动关系

文学与影像的互动关系

文学与影像的互动关系文学与影像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文学以文字为媒介,通过笔墨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传达给读者;而影像则以画面为媒介,通过影像的图像语言和音效来表达作者的意图。

两者在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中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

文学对影像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许多电影、电视剧的题材和剧本都来自于文学作品。

文学通过文字所创造出的丰富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激发导演和编剧的灵感,帮助他们构建起影像的世界。

例如,不少著名的小说如《红楼梦》、《格列佛游记》、《边城》等都被改编成了优秀的影视作品。

这些作品在各自的领域中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详细的场景描写,为影像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基础。

影像对于文学的传播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影、电视剧等影像作品,通过其生动的画面和动人的音效,使原作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许多观众在欣赏了影像作品之后,会被吸引阅读原著,重新感受文字的魅力。

影像作品通过传播文学作品,推动了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影像作品还可以将本土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和拍摄,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传播,帮助文学作品跨越时空和地域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精髓。

文学与影像还可以相互借鉴和启示。

文学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激发影像创作者的灵感,为影像作品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同样,影像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给文学作品提供新的呈现形式和创作方法。

许多文学作品在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时,会采用特殊的摄影手法和视觉效果,使原著中的形象和情节以全新的方式呈现。

这种互相借鉴和启示的关系,使文学与影像能够共同发展和创新,为观众和读者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享受。

总之,文学与影像在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承中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文学为影像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影像作品又通过其生动的画面和声音,推动了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小说与电影赏析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对比与统一

小说与电影赏析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对比与统一

06
未来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的 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与影视变革
数字化:文学与影视艺术将更
01 加数字化,通过网络传播和分

个性化:文学与影视艺术将更
04 加个性化,满足不同观众的需

互动性:文学与影视艺术将更
02 加注重互动性,让观众参与创
作和传播
创新性:文学与影视艺术将更
05 加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小说与电影的起源和特点
小说与电影的发展历程
小说的起源:古代 神话、传说、史诗 等
小说的特点:以文 字为载体,通过情 节、人物、环境等 元素来表现主题
电影的起源:19世 纪末,法国卢米埃 尔兄弟发明电影摄 影机
电影的特点:以影 像为载体,通过画 面、声音、剪辑等 元素来表现主题
文学艺术:语言表达更细腻、深刻,可 以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影视艺术:影像表现更直观、生动,可 以带给观众更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语言和影像的运用各有特点, 但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思想、故事等核心要 素。
情感表达的手段
影视艺术:通过画面、音乐、 音效、演员表演等来表现情感
文学艺术:通过文字、语言、 情节、人物形象等来表现情感
宣传推广:通过有效的宣传推广,提高电影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
电影对小说的拓展与创新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增加了更多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的背景和环境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角色塑造:小说 和电影都注重角 色塑造,通过角 色展现人物性格 和情感

浅析文学作品影视化中视听语言的运用

浅析文学作品影视化中视听语言的运用

浅析文学作品影视化中视听语言的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来说,编剧、导演称得上是“作者”。

文字本身对于导演而言,只是一系列素材的堆积。

如果要让文字变为影视,就需要综合运用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情境塑造等视听语言技巧进行加工创造。

一、彰显主旨:从静止黑白到生动色彩作为文学与影视最直观的区别——色彩,是评判影视改编是否成功的首要指标。

在文学作品影视化过程中,色彩运用必须找到文学与影视的契合点:既要与原著的描写一脉相承,又要用艺术手法进一步丰富文中的抽象概念。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的运用就是典型例证。

高粱地是莫言小说《红高粱》的主要意象。

在莫言的描写下,这片神奇的高粱地汇集了顽强的原始活力。

莫言把这种强烈而原始的生命活力用红色进行了创造性的概括,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总结。

在莫言的笔下,这片高粱地最常用的描绘颜色是“红色”。

在许多颜色中,莫言尤其喜欢使用“红”色。

纵观《红高粱》全文,“红”色一词竟然总共出现105次,远远超过其他颜色的描写。

“红”在莫言的写作中并不是出于写实的目的,而是具有强烈情感的一种想象力。

它是一种源于激昂想象的高度象征隐喻。

红色是原始生命力量的象征。

在莫言的这部作品里,所有生命的孕育,诞生,成长和生命终结都是在这片神奇的高粱地上完成的。

不过,影视艺术的画面毕竟是直观的。

如果将高粱地直接用红色来布景,难免会令观众感到困惑。

张艺谋以高超的构图技巧将现实性与象征性巧妙融合,运用红与绿的色彩相结合,绿色为现实成分,便于入戏,红色则为想象,比喻。

张艺谋电影的画面则既有现实的形象,又有艺术的抽象,神奇再现了莫言描写的那片高粱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绿色的高粱彼此接近,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在狂风中没有章法的乱舞,分不清彼此。

伴随着狂风,枝叶都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我奶奶”的大红嫁衣、红彤彤的太阳、烈士鲜红的热血、动人心魄的日蚀,种种意象交织在一起,这片高粱地里的八月深秋,仿佛被演绎成了汪洋汹涌的血海。

值得一提的是,张艺谋在影片中还创造性地运用了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 o l .232003年2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 niversity fo r N ati onalities (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 Feb .2003
α
文学和影视艺术的语言
帅锦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系,湖北武汉430064)
摘 要:语言是艺术的媒介。

了解文学和电影(视)语言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对影视和文学创作有裨益,尤其是对影视艺术的创作意义更加重要。

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粗略地将两者的关系厘清,从而给影视写作和创作人员以启示。

关键词:语言系统;影像;直接性;直观性;随意性
中图分类号:I 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39(2003)20136202
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它们最根本的差异是使用两种不同的媒介材料,构成了不同的符号系统。

文学艺术是以文字语言的组合为自己的媒介,影视艺术则以影像(同时还包括伴随影像之中的声响)组合而成的镜头语言作为自己的媒介的。

把握两种艺术语言媒介的差异,有助于厘清文学和电影(视)作为艺术的分野,也有助于促进这两类艺术的创作。

文学是所有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文字语言是文学艺术区别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

电影(视)在众多艺术门类中被称为“第七艺术”,它尽管从早先的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但不是哪一种艺术的分支或变种,而是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文学语言的基本元素是文字。

文字只是文学语言的物质载体,它自身不能作为文学的主体,只有当它按照一定的语法规范组合起来,才能成为文学主体的语言而存在。

文字是一种相对稳定性符号体系,但是,文字又和它所能指代的客观现实中的对象之间没有直接意义上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正如有人说:中国人的“茅厕(m ao si ),英国人的“嘴”(mouth )。

因此,不管在哪一种语言系统中,文字符号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约定俗成的。

正因为文字符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任何一种文字语言都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

而电影(视)语言符号系统是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的影像,它与它所表示的意义几乎是一致的。

在影视语言符号中,影像(包括声响)就是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某条河、某栋房子,这是一种直观性的符号系统,它是对人的视听感观的直接刺激,这种语言无须学习就能掌握。

这里涉及到文字符号和影像符号在反映客观物质世界
的方式的差异,这一差异也直接导致接受者(观众和读者)接受方式的差异。

一方面,文字语言借助于抽象概括的随意性符号来激起接受者记忆中的相应的思维形象,接受者在文字语言中所感受到的形象其实是存在于读者的思维意识中,这种抽象的文字符号必须借助读者的想象才能“补充”成为一个想象中的形象。

另一方面,影像语言则是借助于外界刺激来激起记忆中相应的思维形象,不管接受者所意识到的形象和感知到的东西是否等同。

从感知的一般规律来看,客观世界越具体越真切就越便于接受者感知或接受,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讲,影像语言比文字语言更具体和真切,影视语言也比文字语言更容易被人接受。

文字符号作为“信号的信号”
(巴甫洛夫语)是对客观事物的高度抽象。

高度抽象的文字给每一个接受者的接受都带来了不确定性,某一物体在一个人心中的形象会跟其他人不相同,因为不同个性、经历、气质的接受者必须凭借个体的经验、素养、体验和认知等去还原被抽象的意象,也就是说要经过文字的刺激去进行想象和重建,在想象和重建的过程中,接受者的个体特征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整个过程都充满了间接转换的性质。

而影像符号则不同,它将源自于客观存在的表象直接诉诸于接受者,从而使接受者直接感知到表象产生时的本原状态。

影像本身是具体的,它很少有抽象概括的能力,于是电影电视的抽象必须通过过程表现出来。

正如乔治・布鲁斯东在论及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手段之间最根本的差异时指出的那样,小说和电影都是让人“看见”,这一方面意味着小说家和电影家的意图是相同的,但另一方面,“看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人们可以是通过肉眼的视觉来看,也可以是通过头脑的想象来看。

而视觉形象所造成的视象与
6
31α
收稿日期:2002-11-30
作者简介:帅锦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思想形象所造成的概念之间的差异,就反映了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手段之间最根本的差异”。

布鲁斯东给小说的“看见”加上引号,意在表明文字其实是看不见也听不见的。

文字语言跟影像一样,它的符号没有物理的光波和声波的关系,光和声在这里只是一种随意性的载体,比如文字符号既可以用眼来读,也可以用耳来听它的读音,而盲人则是用指触来读,还有借助于视力的哑语。

也就是说,文字在利用光波时,并非是在利用外界物体的反向光的刺激。

它在利用声音时,也不是利用外界声源所发出的自然声音,只是让读者借助于光波、声波来识别某一符号系统所设计的特殊字形和发音,然后直接诉诸于读者的记忆储备中的字与音。

因此,一旦遇到没有学习过的另一种文字符号,那么光和声(字形和发音)对读者来说就不起作用了。

这种识别过程就使得文字符号更适合于处理思想的抽象世界,文字家只能通过文字的描写来引起读者的感觉,使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一次再创造,在脑海中构想出自己心目中经验过的视觉形象来。

文学就是利用这种文字符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形象的语言,我们把它称做“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主要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象征性的、隐喻性的、分析性的语言。

它的象征是一目了然的,因为作者可以把他的象征解释给读者。

电影从心理学上说,可能是有说服力的或虚假的、内容丰富的或内容贫乏的。

只有电影的思想和内容不是来源于各种思想的深层内涵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用眼睛可以看见的,在表面上能全部感觉到。

所以,文学在表意时常常使用大量的修辞,经常采用“以此物喻彼物”、“正面描述侧面烘托”等手段,使本来抽象的、难以言说的、不易表达的东西得以形象生动的表现。

文学要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

文学中的修辞尽管外在形态各异,但是也有共同的特征,即通过本体和喻体之间本质上的某种相似点所形成的联系,使本体获得具体性、生动性。

修辞的盛行乃是为了弥补文字的形象表述的欠缺。

修辞不是文学专利,影视也有修辞。

但是影视的修辞一般以特定影片整体形态中的特定对象物在视听运动组织中的某种突出点来比拟。

文学的隐喻须要修饰语;电影电视纪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修饰语。

文字可以直接表现人的内心活动,电影电视停留在表象、外部或表象化的内心活动上。

此外,文字符号纪录下来以后是静态的,文学语言使用相对独立的单一符号,它们之间的空间位置是既定的,而影像则是“活动照片”,是“光和影的把戏”,电影艺术的潜力和意义就在于一切存在物看起来就像它自己那样。

影像符号所指代的含意是无法任意更改的,而在文字符号中能指和所指可以有很大的差别。

各种艺术因为使用不同的媒介符号,而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每种艺术的特点,都同它的局限性有关,文学艺术所使用的文字符号能表达语言的含意,这是它的长处,也是它的局限。

同样,影视艺术所使用的影像符号能真实地纪录生活情影和细节,这是它的长处,但也是它的局限。

文字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摆脱人为因素的局限,天马行空般挥洒自如,读者也可以通过文字展开自己的无尽遐想,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感悟,并可以不断反观、回味。

而一旦拍成影视作品,万般想象被铸成眼前不能更改的具体场影,总会有“不像”的地方,这本身就注定了难以逾越原著的一种缺憾。

同时,影视作品是将文字的细微描绘化为直接的视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省略原作品中的许多精巧之处,如人物的心理、故事的细节等等。

越是以文字见长、妙笔生花的作品,这种损失就越显得严重。

改编艺术家在进行文字作品的影视改编时,只有很好地把握了文学和影视这两种艺术所使用的不同的艺术符号,才能自如地实现二者之间的成功转换。

总之,文字和影像是反映客观的方式和途径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

参考文献:
[1] (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M].北京:中国电视出版社,1993.
[2] (俄)多林斯基.普多夫金论文选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
社,1985.
[3] (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0.
[4] (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
社,1981.
(责任编辑 王 平)
731
第23卷 帅锦平:文学和影视艺术的语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