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班级:姓名:第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2、通过探究与思考,①分析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②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2、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在秦汉时期,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人是匈奴首领( ).
2.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从匈奴手中夺取了()地区。
3.()年,汉武帝派大将(、)出击匈奴,经过()
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4.()在位时,匈奴首领()请求和亲,宫女()自
请前往嫁给了他。意义:为汉匈的()和()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个人是()。
6.东汉时匈奴分裂为两部,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
境,后被东汉大将、击败,大部分向西迁徙。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唐戎县《咏史》
材料二、“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汉”对“胡”的政策是什么?并分析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2)材料一中的“妇人”和材料二中的“昭君”分别指谁?
(3)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她嫁给了谁?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昭君”?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献计献策。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匈生活区域
奴首领统一后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兴畜牧业
起生产状况冶铸业
农业
西汉帝时国力强盛,公元前年,派、
战大破匈奴,夺回。
匈奴与东汉时先后派、大败北匈奴
西汉的西汉初期,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
战与和和西汉帝时,把宫女嫁给了匈奴首领
,意义是
四、达标测评:完成基础训练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王昭君,她是一位大美人,美的千古传名。但她更是一位大英雄、一位奇女子,她的功绩永载青史。正象历史学家剪伯赞所说的:“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峰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在她死后,埋在内蒙古。但是昭君墓,一座位于呼和浩特近郊,一座在包头附近,当地老百姓却说昭君墓也不仅仅就这两个,在内蒙有十来处之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昭君墓?请查询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学后记】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