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职业教育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学术研究3浅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熊尚鹏(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要更好地转移农民就业,也就是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这又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

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状况,找出一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办学定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归纳起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造成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互动机制的缺失。

1、社会上还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舆论宣传还不够有力,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2、稳定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投入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导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缺乏、落后,很多学校缺乏必需的实验实训环节,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

加之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仍不健全,制约了大量贫困生特别是农村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3、师资不足,水平偏低,“双师型”教师缺乏。

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师比达到22.5∶1,“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12.3%,高职院校2/3左右的教师没有生产实践经历,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难以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

4、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和学制单一,教育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行业企业参与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产学结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革新。

5、职业教育发展在地区和城乡之间不平衡问题突出,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发展较慢。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人口日益减少,农业劳动力也逐渐减少,但农村剩余劳动力仍然比较庞大。

这些剩余劳动力大多没有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缺乏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也缺乏就业机会和安全保障。

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实困境1. 外出打工困境: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由于缺乏技能、对工作市场不熟悉、文化水平低等原因,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被拒绝招聘。

2. 农村企业困境:随着乡村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许多传统的农业企业消失,新型农村企业尚未得到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融入新型的农村产业结构。

3. 就业岗位困境:农村地区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比城市人更加困难。

路径探析1.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逐渐融入城市经济,实现转移。

2. 促进新型农村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新型农村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带动农村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便吸引更多的人到农村地区工作、生活和创业。

4. 推进农村人口集聚: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地区集聚,建立新型乡村社区,在社区中推动协作和合作,打造新型的农村经济品牌。

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涉及到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需要共同发力,加强政策、制度、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1.1 中国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挑战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就业机会不足、工资待遇低下、权益保障缺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也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影响因素分析2.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了条件。

2.2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增,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机会并不均衡,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

2.3教育水平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就业的选择范围,也影响了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生活质量。

三、现状分析3.1农民工群体特点及其就业状况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劳动力来源,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当前,农民工群体呈现出规模庞大、就业领域广泛、就业稳定性较低等特点。

3.2内外需求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农民工的就业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外部需求减弱、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要点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要点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一思想不解放。

一是存在自满心理。

部分农民群众由于在思想上受传统观念影响,还存在着老守田园思想,仅仅满足于“能吃饱,饿不着”的现状。

二是存在自大心理。

虽然不安于满足现状,但好高鹜远,对外出务工的待遇和期望植要求过高,造成脏活累活不愿意干,精活细活干不了和大钱挣不来,小钱挣不到的情况。

三是存在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没有文化不懂技术,难以胜任外地用工需要。

(二综合素质低。

一是文化程度低。

农村劳动力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0%,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二是劳动技能和就业本领低。

许多农村劳动力除了仅单纯能够从事农村体力劳动外,缺乏必要的外出务工技术技能,特别是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用工需求。

三是自我保护能力差。

在维护自身权益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许多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能力相对较差。

(三缺少资金。

一是农民缺少必要的资金。

由于受经济收入的限制,许多农民缺乏必要的资金,甚至缺少外出务工的所需的路费和找工作期间的必要生活费用。

二是培训资金存在不足。

从目前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上看,若培训一名熟练的、有独立操作能力的技术工,至少需要约300 元左右的费用,而就我县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每位农民工的平均培训费用仅有180 元,培训资金存在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正常培训的需要,难以保证培训质量。

(四缺乏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对缺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障碍,这也是一个较为共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外出农民工的身份、工资、待遇、养老、医疗、人身安全、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五信息不灵。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信息主要来源仍然靠亲友相传和介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文章在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一、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一)现有制度的束缚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隔离的、限制城乡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是阻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

目前这种严重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虽已松动,但农民进城仍然受到许多限制,进城的成本仍然很高。

家庭经营承包是现阶段和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项制度,是给予农民更多剩余控制权的制度安排和把农民偷懒的行为内化为成本的一种激励机制设计,它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但现实中由于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缺乏对转让或放弃土地承包使用权者进行合理经济补偿的较为完善的规定。

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从事二、三产业的剩余劳动力选择“兼业”的经营方式。

这样,“兼业”问题与农业小规模经营势必长期存在,从而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有限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

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很不充分,从业人员比例仍然偏低。

目前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仅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27.7%,而美国在1997年时就已达到81.2%,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达到了50%左右。

我国不仅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偏低,而且结构不合理,即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多,新兴服务业比例低。

一方面是我国从事公共事业、信息咨询、中介组织、审计、会计等社会服务行业的人员偏少;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又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其自身素质有限,难以胜任“空岗”,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层次。

(三)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乡镇企业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呈现出高速或超高速的发展态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乡镇企业一度成为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原因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就业机会不足传统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工作,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需求减少,导致就业机会不足。

加之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对于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

2. 教育程度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技能水平较低,适应城市化需求的能力不足。

这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时面临着较高的竞争压力。

3. 医疗保障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对城市有所不足,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时面临着医疗保障问题,加之生活成本较高,使得农村劳动力对城市就业心存顾虑。

4. 户籍限制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谋求就业时往往面临着户籍所带来的限制,包括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5. 观念约束部分农村劳动力对于走出农村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持保守态度,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城市工作生活的适应能力不足,对于转移的愿望不强烈。

二、解决措施1. 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度,扶持农村地区发展产业,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和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提高就业机会。

2. 加强教育培训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改善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其城市就业的竞争力。

可以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其适应城市工作的能力。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现状、原因、影响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成为了城镇化建设中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然而,仍然存在大量人口滞留在农村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剩余劳动力。

这些剩余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

二、原因分析1. 农业产能过剩:随着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导致了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过剩问题。

这使得原本应该从事种植工作或农田管理的农民没有了足够的工作机会,从而成为剩余劳动力。

2. 城市化进程不均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导致了大量农民无法在城市找到工作机会,只能滞留在农村。

3. 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农民缺乏必要的教育和技能培训。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就业时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水的劳动力工作。

三、影响分析1. 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导致资源浪费:大量优秀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农村地区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这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加大了贫困问题:由于就业机会有限,很多贫困地区无法通过转移就业来改善生活状况。

这使得贫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解决途径1. 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问题之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难进入城市就业,二是农村产业发展不足。

这背后存在着诸多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1. 城乡格局不合理。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因素较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就业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和阻碍。

2. 教育水平低。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居民教育水平整体偏低,造成了很多农村劳动力技能低,难以适应城市的工作需求。

3. 农村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偏单一,很多劳动力无法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这就增加了他们外出谋求发展的动力。

4. 政策上的障碍。

农村户籍限制、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也大大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城市中却不能享受城市户籍的公共服务和福利,这也是致使农村人员不愿意和难以转移的原因之一。

1. 加强政策支持。

在户籍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打破户籍限制,让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后能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2. 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

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通过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工作需求。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优化农村生产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好的条件。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政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着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更好地实现转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中,由于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劳动力需求减少等原因而剩余下来的劳动力。

这部分人口需要在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以改善生活水平。

现实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却面临着许多困境,本文将对这些困境进行具体分析,并探讨解决的路径。

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

由于城乡差距巨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进入城市就业市场时,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城市生活成本高等问题。

由于他们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或者低技能工作,这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与此城市内的居民也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涌入持观望态度,这使得这部分劳动力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缺乏城市户口,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他们难以获得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这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而在农村,又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返乡后也难以得到合适的保障。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家庭问题。

由于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年轻人,他们的转移也意味着他们与家人的分离。

长期的城市生活使得他们缺乏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这就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甚至出现一些矛盾。

而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缺席也会影响到农村家庭的生产生活。

针对以上困境,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更容易在城市就业市场中找到合适的工作。

需要完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包括扩大农民工的就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权益,让他们能够在城市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应该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心理关爱和辅导。

政府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团队,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德琴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必须要进行农村人口的转移,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最为有效的途径。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缺乏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但是农民工在城市中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长期被置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几乎缺失。

他们一旦失业,在城市里不从属于任何组织,确实可能面临着走投无路的绝境,他们对社会保障有更高的需求,更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

另外,农民工与土地的关系也阻碍他们与城市的融合。

农民工虽然进城务工,但在家乡他们都有一份土地,这是他们生活的最后保障。

被城市拒入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现金收入,如果收入不理想,他们可以回乡务农种地。

2.大部分农民工收入低,生活水平相对较差农民工相对与城市居民的收入较低,尽管在城市务工比在农村务农的收入高,但是横向比较城市居民的收入,农民工的收入较低。

收入水平决定生活水平,由于收入较低,他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节俭,除了生活的必需品消费外,用于其他消费的费用非常少;住宿条件也较差,多在工棚或多人合租;另外,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单调,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身在大城市而变得丰富多彩。

3.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工的转移并非制度性安排,而是一种自发的、盲动的、低层次的流动,组织化程度较低。

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当利益受损时难以得到维护。

从制度上说,也没有列入政府的组织视野与政策框架,农民工仍被边缘化。

他们在外出就业和转换身份的同时,也失去了组织依托、权益保护和相关的制度认证。

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的进行,大量的土地被占用,房屋被拆迁,不但补偿标准很低,且经常出现资金的挪用与克扣。

占用土地后对农民实行的也是一次性货币补偿,并不负责就业问题,由此导致了一大批无土地、无技术、无资金的农民的出现,他们不但失去了土地保障,而且很难融入市民社会,实际上处于“游荡”状态。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和难题。

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城乡发展差距的逐渐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难题,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找到路径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1. 就业机会不足。

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只具备基础的劳动技能,而城市的就业市场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资格认证,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应地就业机会也不足。

2. 薪酬待遇低。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证书,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只能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劳动,且工资待遇远低于城市常住人口。

3. 社会保障不完善。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工作,面临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转移户口的限制,这使得他们在城市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

4. 子女教育难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城市,面临子女教育的问题,城市的高昂教育成本和户口限制制约了他们子女的教育发展。

5. 缺乏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规则,产生了适应性问题。

以上种种困境都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同时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挑战。

1. 完善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的提升和改善可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

2. 增加技能培训。

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在城市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安全感。

4.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包括户口制度改革、就业优惠政策等,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5.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选择。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韩艳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2期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人口增长,劳动力自身素质差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构成的持续性的农村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

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

劳动者文化程度集中分布于小学和初中,高中层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很低,这样给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制度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能力较弱我国实行的是城乡隔离政策,农村户口在就业方面与城镇户口的差别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由于信息服务滞后,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不畅通,流动机制不健全。

对于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还没有相应健全的法律作为有效的保障,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制造业仍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之一。

3.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

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

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有些地方并未完全落实。

4.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目前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大都是自发的,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缺乏对农村劳动力业的组织与指导。

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

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

是 解决 这一 问题 的有 效 的途径 。
新 时期 我 国农 村 剩余劳 动 力转移 面临新 问题 ( ) 村剩余 劳 动力 转移结 构性 供求矛 盾 一 农


国大量 的农村 剩余 劳 动力 滞 留在 中西 部农 村 , 部 城 东 市 的产业 向中西部 地 区的转移 为广 大农 村特 别是 当地
转移 的 有 效 途 径 。
关 键 词 :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 村 剩 余 劳 动力 转 移 ; 业 教 育 农 农 职
由西方经 济 学的 “ 木桶 原 理 ” 知 , 可 一个 木 桶 的容 量 取决 于 最 短 的 那 块 木 板 。 纵 观 我 国 的 发 展 历 程 , “ 三农 ” 问题 一 直 是 影 响 我 国社 会 经 济 整体 发 展 的 那
高 自身 的文化素 质才 能更 好地 抓住 这个机 遇 。 新 时期 农村 剩余 劳 动 力 所 面 临 的新 问题 , 得 我 值 们深思 并追 本溯 源 , 出真 正 制 约农 村 劳 动力 的转 移 找
的 因素 。 二 、 响农村 剩余 劳动 力转 移的 因素 影
由于我 国历史 背 景 和社 会 经 济 制 度 的 变 迁 , 约 制
由于经 济发 展方 式 的 转 变 与产 业 结 构 优化 升 级 , 这无 疑对 劳 动者 的素质 要求 更高 了。我 国农 村剩余 劳 动力 由于文化 素质 低 , 又不具 备 专业技 能 , 业空 间狭 就
小, 只能从 事 一些 简单 的体力 劳 动 , 远不能 适应 沿海 远
发达 地 区产业 结构 的 升 级换 代 , 出现 了雇 不 到工 人 的 “ 民工 荒 ” 现象 , 其实 质就 是 在 大量农 村剩 余 劳动 力 中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一)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持续增长。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这一趋势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的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

(二)转移区域相对集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

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较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

同时,一些城市群和经济圈也成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三)转移行业多样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业和制造业,服务业、物流配送、家政服务等行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在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中的就业比例逐渐增加。

(四)转移方式多元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自发外出打工外,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企业招聘、中介服务等方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农村劳动力通过创业实现了就地转移。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从而有效提高了家庭的经济水平。

这些收入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促进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推动了城市的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同时,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也逐渐融入城市文化,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三)优化资源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领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N o n g j i n g l u n t a n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人口增长,劳动力自身素质差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构成的持续性的农村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

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

劳动者文化程度集中分布于小学和初中,高中层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很低,这样给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制度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能力较弱我国实行的是城乡隔离政策,农村户口在就业方面与城镇户口的差别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

由于信息服务滞后,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不畅通,流动机制不健全。

对于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还没有相应健全的法律作为有效的保障,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制造业仍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之一。

3.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

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

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有些地方并未完全落实。

4.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目前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大都是自发的,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缺乏对农村劳动力业的组织与指导。

5.农民工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现实困境,主要包括就业机会不足、职业技能不匹配、薪水待遇低、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教育培训、发展产业经济、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路径来加以解决。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一个现实困境是就业机会不足。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后,大量进入市场寻找工作,但城市的就业机会有限。

这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求失衡、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城乡产业一体化,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城市中的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领域就业。

还可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另一个现实困境是职业技能不匹配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相对较低,很难适应城市市场需求的变化。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同时开设职业培训课程,提供技能培训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使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第三个现实困境是薪水待遇低。

由于农村劳动力技能较低,很难获得高薪工作,导致他们的劳动回报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合理的劳动报酬政策,确保农村劳动力能够获得合理的劳动回报。

拓宽劳动力的收入渠道,鼓励他们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村经营、养殖、种植等活动增加收入来源。

第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最后一个现实困境是社会保障缺失。

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后,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待遇,缺乏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可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平台,将农村劳动力注册纳入,为他们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种保障待遇,解决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保障问题。

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郑艳华
【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16)004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有效转移的根本所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将对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开发与分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和有序转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对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总页数】5页(P31-35)
【作者】郑艳华
【作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经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5
【相关文献】
1.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以湖南西部湘西自治州为例[J], 汤大莎
2.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以湖南西部湘西自治州为例[J], 汤大莎
3.浅析职业教育培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与实践 [J], 崔克明
4.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J], 郑艳华
5.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J], 邵常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浅析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和职业技术教育不到位是制约其转移根本原因和因素。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职业教育具有“富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提高劳动者收益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安农”的作用:正确引导青少年就业,提供所需技能、职业培训,加快和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缓解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育农”的作用,帮助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有助于当地“土行业”的传承和发展。

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学模式,办学满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打造适应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立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素质在各先进国家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变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

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是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2013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农民工人数持续增加,外出务工月均收入继续提升,农民工(合众)转移也继续取得了新进展。

从人数来看,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33万人,增长是2.4%。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发展。

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因素,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制定和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对策。

1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1.1较低的文化水平和不到位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观念差别,在文化程度方面,我国外出打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比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的农 村 剩 余 劳动 力 找 不 到 合 适 的 工 作 。 前 大量 的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 事 的 是 一 些 没 有 技 术 含 量 的 卖 苦 力 的工 作 , 旦 经 济 不 景 气 , 像 一 就 1 传 统观 念 对 职 业 教 育 影 响 处 于金 融 危 机 的现 阶 段 , 有 竞 争 力 的 他 们 就 最 早 的 处 于 失 业 的 风 头 没 虽 大 对 近 年 来 我 国对 职 业 教 育 的宣 传 及 扶 持 力 度 不 断地 加 强 。2 0 0 9年 浪尖 。 然 从 调 查 中 , 部 分 农 民 已 经 意识 到技 术 知 识 的重 要 性 , 培 但 而 温 家 宝 在对 2 2 0 0年 前 教 育 改 革 发 展做 出 的 部 署 中 提 到 “ 大 力 发 展 训 学 习 也 有 强 烈 的 需 求 。 苦 于 找 不 到 学 校 ; 职 业 学 校 又 出 现生 源 要 教 普 吃 , 用 职 业 教 育 , 别 要 重 点 支 持农 村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 步 实 行 中 等 职 业 教 不 足 . 育 资 源 闲 置 , 遍 存 在 “ 不 饱 ” 甚 至难 以 维 继 ; 人 单 位 也 特 逐 招 不 到 有 技 能 、 操 作 、 应 力 强 的技 术 工 人 的“ 难 ” 象 。 会 适 三 现 育 免 费 . 年先 从 农 村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学 生 和 涉农 专 业 做 起 ” 今 。
哪 些诸 多 问题 ? 为 此 , 对 这 些 问题 , 们 走 进 农 户 家 中 , 要 围绕 农 村 剌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需 不 需要 职 业 教 育、 针 我 主 需要 什 么样教 育 内容 、 不 愿 意 主 愿 动接 受职 业 教 育 、 望接 受什 么 样 的职 业教 育等 问题 展 开 调 查 。 点 了解有 转 移 经 历 和 正 想 转 移 的 农 村 剩 余 劳动 力 对职 业教 育 的 期 望 和 要 求 。 期 重
科技信息
。职校 论坛 0
S I N E&T C OL YIF R T O CE C E HN OG O MA I N N
21 0 0年
第1 3期
现行职业教育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 江职 业大 学 九
曹英 萍 江 西 九江
32 0 3 0 0)
【 摘 要 】 现有的职业教育在 为农村 劳动力转移服务 、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 务、 为提 高劳动者 素质 、 特别是职业能力服 务方面还存在着


但 从我 们 的调 查 中 , 然 可 以 看 出 , 民 对 于 职 业 教 育 “ 看 一 眼 仍 农 低 3 职 业 教 育 师 资 力 量 薄 弱 子 女 在实 在 上 不 了重 点 高 中 或 大 学 时 , 才会 迫 不 得 以 把 小 孩 送 入 职
业 高 中 或职 业 院校 。从 2 0 0 7年 中招 的 情 况 就 可 见 一 般 。0 7年 我 省 中 由于 社 会 、 长 、 生对 职 业教 育 存 在 一 种 普 遍 的 歧 视 心理 。 事 家 学 从 考报名人数为 476 9 3 7人 ,其 中 有 4 7万 余 考 生 报 考 招 生 总招 标 为 3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在 社 会 中 的地 位 、 遇种 种 都 是 不 理 想 的 。所 以 大多 数 0 待
【 关键词 】 职业教育; 农村 劳动力转移 ; 问题研 究
我 国是 一 个 人 口大 国 , 而农 村 人 口又 占多 数 , 是 个 基 本 国 情 。 这 党 民对 劳 动 强 度 大 、 收入 低 的 岗位 不 愿 干 , 工 资 较 高 的 岗位 , 因为 对 而 又 的十 七 届 三 中全 会 提 出 。 大力 办 好 农 村 教 育 事 业 。 展 农 村 教 育 , 进 技 术 和 素 质 要 求较 高 而干 不 了 。最 近 几 年 , 发 促 出现 了农 民就 业 率 虽 然 很 教育 公 平 , 高农 民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育 有 文 化 、 技 术 、 经 营 的 新 高 , 就 业 质 量 和就 业 稳 定 性 较 弱 , 在 着 “ 岗 快 , 岗快 , 岗慢 ” 提 培 懂 会 但 存 上 下 转 型农 民 。未 经 职业 教 育 和培 训 的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 于缺 乏 一 定 的 科 的 现 象 。 调 查 中 , 此农 民 自身 也 有 较 为 清 醒 的 认 识 , 低 的文 化 程 由 在 对 较 匮 学技能 , 已经 成 为 制 约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顺 利 转 移 的一 个 严 重 障碍 。 现 度 、 乏 的 职业 技 能成 为 制 约 他 们 进 城 就 业 的 最 大 障 碍 之 一 。农 民 已 有 的职 业 教 育 在 为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服 务 、为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服 经 认 识 到 职 业 教育 培 训 的重 要 性 , 而 在 选 择 培 训 机 构 和 培 训 项 目时 然 务、 为提 高 劳动 者 素 质 、 别 是 职 业 能 力 服 务 方 面还 存 在 着 哪 些 诸 多 却 有 很 大 的 盲 目性 。 特 所 以 . 少 职 业 教 育 机 构 还 没 有 真 正 树 立 市 场 观 念 , 没 有 主 动 不 还 问题 ? 为 此 , 对 这些 问题 , 们 走 访 农 户 , 要 围绕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针 我 主 转 移 需 不 需 要 职 业 教 育 、 要 什 么 样 教 育 内 容 、 不 愿 意 主 动 接 受 职 满 足 人 才 市 场需 求 的意 识 ,不 能 及 时 根 据 人 才 市 场 的 需 求 调 整 专 业 : 需 愿 所 业 教 育 、 望 接 受什 么 样 的职 业 教 育 等 问 题 展 开 调 查 。重 点 了解 有 转 没 有 主 动满 足受 教 育 者 的教 育 需 求 , 以 才 会 出 现 大 量 从 农 村 转 移 出 期 移 经 历 和 正 想 转移 的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对 职 业 教 育 的 期 望 和要 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