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使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函数的使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Excel的特长是数据处理,利用Excel的公式和多种多样的函数,可以轻松准确地完成各种数据处理工作。
本节课主要介绍Excel中几个函数的使用。
学生是在熟练掌握了公式的应用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
二、教学目标
1.任务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有:熟练掌握使用函数对“成绩单”中的数据进行求和、求平均值的操作;自学最大值与最小值函数。
2.认知目标
掌握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的方法与步骤,能够熟练的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3.能力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式
.....”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求和函数(SUM)与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的使用方法2.教学难点
求和函数(SUM)与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的使用方法四、教学环境与设计思路
1.教学环境
微机教室,备有多媒体投影设备
2.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课件,在桌面上准备一个Excel文件:“成绩表”。
这个“成绩表”是初三学生开学检测考试的各科成绩。
3.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既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要提高信息搜集、处理、加工的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品德。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与总结――拓展练习”的四步教学法。
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任务驱动
....的方法。
完成任务的过程则采用讲练结合法,即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反馈示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早就听说咱们学校的学生素质与学习成绩都相当的出色,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有句话叫做: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与别的学校比起来,咱们的优越性到底有多少呢?我这儿有一份初三学生这一学期开学检测考试的各科成绩。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
2.复习
任务一:使用公式计算“庞林”同学的总成绩。
(课件展示)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Excel文件:“成绩单”,咱们来看一下这些学生的成绩。
大家看到了,“总分”和“平均分”这两栏是空着的,我们帮他们计算一下吧,以便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成绩。
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表格中第一位同学“庞林”的总成绩。
有同学肯定会说了:不就是求几个数据的和吗?我们学过的,使用公式啊。
教师提问:使用的公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选中放和的那个单元格G3,在编辑框中输入:
“=B3+C3+D3+E3+F3”,打回车即可。
下面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使用公式来计算一下“庞林”同学的各科总成绩,可以注意一下你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一会咱们做比较。
动手实践:让学生到台上演示操作。
教师活动:来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并总结归纳。
对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然后进行点评:这种方法使用起来虽然简单易懂,但太麻烦,体现不出EXCEL对数据处理的优越性。
那么有没有别的方法来方便快捷的对数据的总和等进行计算呢?引出课题:这节课,我就教给大家一些快速的计算总分、平均分等的方法。
也就是咱们的
第5课函数的使用--------(课件展示)
(二)新授
下面是咱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函数:
1.求和函数:SUM
功能:计算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的数值总和
格式:SUM (指定区域)
请同学们根据讲义上范例1提供的操作步骤试着使用一下求和函数。
任务二:范例1:使用求和函数SUM计算“李丽琛”同学的总成绩。
步骤一:单击G4单元格,选中要存放求和结果的单元格G4。
步骤二:单击编辑框,在其中输入“=SUM(B4:F4)”
步骤三:单击编辑框上的确认按钮,便计算出了“李丽琛”同学的总成绩。
教师活动:来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并总结归纳。
动手实践:找一个同学上台演示操作,其他同学观察并比较与自己的操作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点评上台演示的同学的操作,并对其他同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演示一遍正确的操作方法。
任务三:计算一下“王焱”同学的总成绩
学生实践:计算“王焱”同学的总成绩,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刚才出现的问题。
同时,想一下,看看有没有其它更快捷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函数的操作。
教师活动:提示并演示:使用工具栏上的快捷按钮进行相应的操作。
提倡同学们使用快捷的方式。
学生实践:使用快捷按钮计算一下“官春晓”与“许彤”同学的总成绩。
2.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
任务四:看讲义两分钟,根据刚才的求和函数SUM的有关操作方法与步骤,自学一下求平均值的函数A VERAGE,并试着计算一下“庞林”同学的平均分。
学生活动:找一同学上台演示。
教师活动:来回指导学生的操作,并归纳总结出现的问题。
简单点评刚才的操作,然后再计算一下“李丽琛”同学的平均分。
学生活动:找另一同学上台演示。
教师活动:对以上的操作进行点评,并以“王焱”同学的平均分的计算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
范例2:计算“王焱”同学的平均分
第一步:单击H5单元格,选中要存放“平均分”结果的单元格H5。
第二步:单击编辑框,在其中输入“=A VERAGE(B5:F5)”
第三步:单击编辑框上的确认按钮,便计算出了“王焱”的平均成绩。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A VERAGE函数的功能与格式。
学生活动:让多个同学回答A VERAGE函数的功能与格式。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并用课件展示正确的概念:
功能:计算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数值的平均值
格式:A VERAGE (指定区域)
教师活动:提示并演示:使用工具栏上的快捷按钮进行相应的操作。
提倡同学们使用快捷的方式。
学生实践:使用快捷按钮计算一下“官春晓”与“许彤”同学的平均分。
(三)课堂总结:(课件展示)
第5课函数的使用
1.求和函数:SUM
功能:计算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的数值总和
格式:SUM (指定区域)
2.求平均值函数:A VERAGE
功能:计算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数值的平均值
格式:A VERAGE (指定区域)
(四)巩固性练习与自我学习任务
1.计算其他同学的总成绩与平均分。
比较一下,与五中的同学比起来咱们学校的同学有多大的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倍努力,更大的体现我们的优越性?!
2.根据这节课学习的两个函数的知识,自学课本上的另外两个函数:最大值函数MAX与最小值函数MIN。
六、教学后记
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信息技术课的开放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但是由于上机课的开放性,学生的个别行为难以控制。
有的学生浏览与课堂无关的内容,有的学生只对图片和动画感兴趣,对于关键性的内容不重视。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教学的组织过程,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