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及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ppt课件
损伤性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缺血性改变 T波倒置或高直
早期(超急性期,缺血-损伤)
数分钟-数小时
高大直立对称的T波 ST段斜型升高 无病理Q波
急性期(缺血-损伤-坏死)
数小时/数日------数周
T波倒置 ST段斜型/弓背向上升高 病理性Q波
近期(亚急性期 坏死)
数周------数月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I型)
P波规则地出现,发生周期性的QRS波群 脱漏
P-R间期固定 多为器质性或阻滞部位在希氏束的远端
或束支,预后较差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I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P及R-R间期都各自维持自身固有的规 律性
T波倒置,但变浅 ST段恢复至基线 病理性Q波
陈旧期(坏死)
T波不再变化,多直立。 ST段恢复至基线,不再变化 病理性Q波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I III avF ST抬高,Q波形成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额面六轴系统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反映水平面的情况
在心肌缺血心电图判断时一定要结合临 床综合分析,强调动态改变。
正常ST-T
心肌缺血时T波的改变
T波可变高尖(心内膜下缺血) T波可变低平或倒置(心外膜缺血) 对称性T波倒置或高耸价值较大。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的心电图表现(ST段)
ST段向量是从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
故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包括透壁性心肌缺 血), ST段向量从心内膜指向心外膜,出现 ST段抬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 ST段向量从心外膜 指向心内膜,出现ST段压低.
早期(超急性期,缺血-损伤)
数分钟-数小时
高大直立对称的T波 ST段斜型升高 无病理Q波
急性期(缺血-损伤-坏死)
数小时/数日------数周
T波倒置 ST段斜型/弓背向上升高 病理性Q波
近期(亚急性期 坏死)
数周------数月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I型)
P波规则地出现,发生周期性的QRS波群 脱漏
P-R间期固定 多为器质性或阻滞部位在希氏束的远端
或束支,预后较差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Morbiz II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P及R-R间期都各自维持自身固有的规 律性
T波倒置,但变浅 ST段恢复至基线 病理性Q波
陈旧期(坏死)
T波不再变化,多直立。 ST段恢复至基线,不再变化 病理性Q波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I III avF ST抬高,Q波形成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额面六轴系统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反映水平面的情况
在心肌缺血心电图判断时一定要结合临 床综合分析,强调动态改变。
正常ST-T
心肌缺血时T波的改变
T波可变高尖(心内膜下缺血) T波可变低平或倒置(心外膜缺血) 对称性T波倒置或高耸价值较大。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的心电图表现(ST段)
ST段向量是从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
故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包括透壁性心肌缺 血), ST段向量从心内膜指向心外膜,出现 ST段抬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 ST段向量从心外膜 指向心内膜,出现ST段压低.
急性心肌梗死PPT最终版(2024)
02
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如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等,以改善患者的 预后。
12
药物治疗方案
镇痛类药物
如吗啡、哌替啶等,可 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024/1/28
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可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 栓,恢复心肌的血液灌
注。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管理能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 持和生活照顾,共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024/1/28
22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06
来进展
2024/1/28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流行 病学和危险因素
2024/1/28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02
2024/1/28
7
诊断依据及标准
2024/1/28
典型临床表现
01
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常伴出汗、恶心、呕吐等。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02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03
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8
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
01
02
03
不稳定型心绞痛
2024/1/28
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 改善心脏功能。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ຫໍສະໝຸດ 可考虑使 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如IABP等。
17
其他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肺部感染
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如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等,以改善患者的 预后。
12
药物治疗方案
镇痛类药物
如吗啡、哌替啶等,可 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024/1/28
溶栓药物
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可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 栓,恢复心肌的血液灌
注。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管理能力。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 持和生活照顾,共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024/1/28
22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06
来进展
2024/1/28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流行 病学和危险因素
2024/1/28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02
2024/1/28
7
诊断依据及标准
2024/1/28
典型临床表现
01
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常伴出汗、恶心、呕吐等。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02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03
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8
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
01
02
03
不稳定型心绞痛
2024/1/28
药物治疗
使用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 改善心脏功能。
机械辅助循环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ຫໍສະໝຸດ 可考虑使 用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如IABP等。
17
其他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肺部感染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ppt课件
对梗死相关血管的治疗指导价值
确定梗死相关血管
通过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 可以确定引起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 管,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梗死相关血管的定位,可以制定 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断可以反映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从而形成心电图。
的波形和波段来判断心脏的状态和功能。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心电 图的波形和波段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程度。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在于其快速、简便、无 创、准确等特点,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确诊心肌梗死, 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01
心电图表现只是辅助诊断,需结合患者胸痛等心肌梗死症状及
心肌酶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注意其他心脏疾病的干扰
02
如心肌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需
进行鉴别诊断。
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
03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发生变化,需
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准确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深入研究心电图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进一步了解心电图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探索无创性检查方法
无创性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等可能为心肌梗死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值得进 一步研究。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提高诊断效率
通过心电图梗死相关血管定位诊 断,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梗死 相关血管,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课件【47页】
陈旧期
又称为愈合期,慢性期。常出现在心肌梗死 3~6个月之后。此期心电图图形演变过程已 经结束。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陈旧期心电图表现
ST段恢复正常 T波恢复正常或持续倒置或低平而稳定不变 坏死型Q波多数持续终身少数病人因梗死范
围小,梗死瘢痕的挛缩或周围心肌代偿性肥 大,Q波变浅,甚至消失。
第十页,共47页。
发生机制
(1)“损伤电流学说” (2)“除极受阻学说”
第十一页,共47页。
坏死型改变
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是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心肌梗死中出现异 常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
第十二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1.出现异常Q波 在原先的无Q波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
第十六页,共47页。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与分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随着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 发展和恢复,根据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和 时间可将心肌梗死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陈旧期。
第十七页,共47页。
超急性期
又称为超急性损伤期,于冠状动脉闭塞后即 刻出现,持续时间极为短暂。此期心电图最 主要的改变时T波高耸,并同时出现ST段斜 型抬高。由于急性损伤性阻滞,可出现QRS 波群振幅增高,时间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 异常Q波。
(Q/R>=1/4,Q波时限>=0.04s) 在不应该出现的q波的导联上出现q波。 原来正常范围的q波转变成异常Q波。
若在Q波或QS波上出现切迹,则更能确定为 异常Q波。
第十三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2.出现等位性Q波 (1)q波 (2)进展性Q波 (3)存在q波区 (4)QRS波群起始部有切迹或顿挫 (5)R波丢失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共23张PPT)
表现为 段抬高,其 形态多样化,常见的有弓背向上 ST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常呈“不完全性闭塞”,多为白血栓(以血小板为主),溶栓治疗无益。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型、斜升型、墓碑型、“巨 ST抬高。 R型”及凹面向上型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
⑤冠造/尸检冠脉内血栓。
心电图诊断AMI的优点
① 对超急期、急性期的诊断较心肌坏死标记物敏感(心肌坏死标记物
异常升高有时间窗,在心肌坏死2-3小时出现,7-14日消失)。
② 心电图分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价值。 ③ 是评价再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 ④ 可大致判断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
⑤ 可诊断同时存在的心律失常。 ⑥ 检查无创、方便、普及、费用低、可多次重复。
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7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部位
心电图受累导联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V1、 V2 V3 、 V4 V4~V6、Ⅰ、avL V1~V6 Ⅰ、avL
下壁
Ⅱ、Ⅲ、avF
后壁
V7~V9
右室
V1、V3R~V5R
•18
冠状动脉分布图
冠状动脉分布图
1.左冠状动脉(LCA)左主干(LM)
•9
正常q波 异常Q波
•10
急性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 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的混合图形
•11
AMI的演变与分期
➢ 演变
➢ 何谓演变: AMI发生后,在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特征性、规律性 的动态改变,这一改变称为演变。
➢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 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这将大大缩短急性心肌 梗死的病程,不同程度地改变心电图的表现和典型的演变过 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型、斜升型、墓碑型、“巨 ST抬高。 R型”及凹面向上型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
⑤冠造/尸检冠脉内血栓。
心电图诊断AMI的优点
① 对超急期、急性期的诊断较心肌坏死标记物敏感(心肌坏死标记物
异常升高有时间窗,在心肌坏死2-3小时出现,7-14日消失)。
② 心电图分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价值。 ③ 是评价再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 ④ 可大致判断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
⑤ 可诊断同时存在的心律失常。 ⑥ 检查无创、方便、普及、费用低、可多次重复。
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7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部位
心电图受累导联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V1、 V2 V3 、 V4 V4~V6、Ⅰ、avL V1~V6 Ⅰ、avL
下壁
Ⅱ、Ⅲ、avF
后壁
V7~V9
右室
V1、V3R~V5R
•18
冠状动脉分布图
冠状动脉分布图
1.左冠状动脉(LCA)左主干(LM)
•9
正常q波 异常Q波
•10
急性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 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的混合图形
•11
AMI的演变与分期
➢ 演变
➢ 何谓演变: AMI发生后,在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特征性、规律性 的动态改变,这一改变称为演变。
➢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 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这将大大缩短急性心肌 梗死的病程,不同程度地改变心电图的表现和典型的演变过 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T波改变
Q波
R波
四、AMI的心电图预测因子
QRS波终末变形
ST 段变化导致QRS终末形态改变,正常状 态罕见或无ST段抬高的导联,见到等于R波 振幅50%或更高的J点; 在RS为主的导联S波消失。
波 终 末 变 形
QRS
墓碑形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可见一种特殊心电图表现,其ST段向上 凸起并快速上升高达8mm-16mm之间,凸起ST段顶峰高于其 前的R波,R波矮小。时限狭窄通常<0.04s,抬高ST段与其 后T的升肢相融合,因此难以辨认单独T波,且T波常无倒 置。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 现形式,以老年人发生率高。经临床观察呈墓碑形ST段抬 高者均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入院1周内并发症多、泵衰 竭、严重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心 梗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扩展明显增多,死亡率显著增高。 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1.急性期心电图形态学
段 抬 高 的 形 态
ST
ST段抬高
水平的ST段于前壁急性心梗死最为常见凹 面向上其次,但在非病理晴况下也是最常 见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呈凸面向上很 可能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现但较水 平型或凹面向上型。 下壁和侧壁尝性心肌梗死时。 ST段水平、 凸面向上的(非凹面型)抬高对诊断ST段抬 高型心肌梗死高度特异。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在QRS波群起始40ms内,V4~V6导联上R波出 现≥0.05mV负向波,和小面积心梗有关。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R波丢失
R波丢失是指由于使梗死使相关导联R波振 幅降低。R波丢失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我 们认为以下标准在临床上较为实用和可靠: 1.V1~V4。导联R波递增顺序改变。 2.两个连续的胸前导联R波振幅相差≥50%。 3.动态观察同一导联R波进行性丢失。
急性心梗PPT课件
确诊AMI。
近年来,国际上已将心肌酶学的异常升高为必备标准。但在 STEMI,一旦ECG有ST段上抬,就应当尽早给与再灌注治疗,
切不可因等待心肌酶学的结果确诊而延误了冠状动脉再痛治
疗。因此,临床上患者只要有典型的症状,ECG连续2个或以 上导联ST段抬高>=1mm(或压低),或新出现CLBBB,则STEMI
6
10-24
24
10-
5-10
5-14
3-4
2-4
其他检查
胸片 超声心动图 了解室壁活动(阶段性运动异常)、左室功能 诊断室壁瘤/乳头肌功能不全
放射性核素
心肌显象/血池扫描
AMI诊断
传统国际标准:只要符合上述持续胸痛>30分钟典型缺血症状、 ECG动态演变和心肌酶学的异常升高三项指标中任何两条就可
转运至可行PCI的医院实施直接PCI(I,B)
治疗
治疗原则
1)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 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 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
2)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3)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1)上述心脏周围特定部位“轻度不适”
2)某些老年或糖尿病患者可无疼痛症状,仅有周身不 适、疲乏等非特异性症状,但如果突然出现恶心、呕 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和体征则是“非常特异” 的临床表现。
3)某些老年AMI患者可以急性左心衰、高度房室传导
阻滞、反复晕厥,甚至心源性休克为首发表现,往往 伴有恶心、呕吐、满色苍白和大汗淋漓等特征性症状 和体征。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0.5小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ppt课件
当转运能在确诊后2小时内完成时,STEMI 患者应被转运到有介入设施的医院。
4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策略
• 转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PRAGUE 1 + 2试验
共转运626 例病人 转运距离: 5 – 120 km 共死亡2 例(0.3%) 转运期间共5例 发生VFs (0.8%) 因此,转院是安全、可行的
转归
33
讨论
3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策略
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 冠脉搭桥手术
再灌注
3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策略
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 先选择指征):
•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 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 时,休克<18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 者;
37
DANAMI 2
• 5,400,000人 • 5个PCI中心 • 24家医院 • 占丹麦总人口的62% • 转运距离最远95公里 • 平均31公里
circulation,2010.4
38
DANAMI 2
39
DANAMI-2
结论:
8年随访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行直接PCI(转运PCI)的获益 超过溶栓治疗。
PCI术前术后对比
术前
术后
30
术后患者情况
胸痛完全缓解 心电图:窦律,Ⅱ、Ⅲ、aVF呈QS波,ST
段均回落至基线,T波倒置。
31
术后心电图表现
32
术后用药 • 替罗非班 静脉泵入48小时 • 低分子肝素 0.4ml IH Q12H • 氯吡格雷 75mg QD 12个月 • 拜阿司匹林300mg QD 3个月,100mg QD终身 • 欣康 20mg BID • 福辛普利 10mg QD • 美托洛尔25mg BID • 辛伐他汀40mg QN
4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策略
• 转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PRAGUE 1 + 2试验
共转运626 例病人 转运距离: 5 – 120 km 共死亡2 例(0.3%) 转运期间共5例 发生VFs (0.8%) 因此,转院是安全、可行的
转归
33
讨论
3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策略
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 冠脉搭桥手术
再灌注
3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策略
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 先选择指征):
•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 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 时,休克<18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 者;
37
DANAMI 2
• 5,400,000人 • 5个PCI中心 • 24家医院 • 占丹麦总人口的62% • 转运距离最远95公里 • 平均31公里
circulation,2010.4
38
DANAMI 2
39
DANAMI-2
结论:
8年随访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行直接PCI(转运PCI)的获益 超过溶栓治疗。
PCI术前术后对比
术前
术后
30
术后患者情况
胸痛完全缓解 心电图:窦律,Ⅱ、Ⅲ、aVF呈QS波,ST
段均回落至基线,T波倒置。
31
术后心电图表现
32
术后用药 • 替罗非班 静脉泵入48小时 • 低分子肝素 0.4ml IH Q12H • 氯吡格雷 75mg QD 12个月 • 拜阿司匹林300mg QD 3个月,100mg QD终身 • 欣康 20mg BID • 福辛普利 10mg QD • 美托洛尔25mg BID • 辛伐他汀40mg QN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演示)
急性心肌梗死-课件(PPT演示)
介绍心肌梗死,其定义,原因,症状,诊断,处理方法,康复治疗和预防措 施。
什么是心肌梗死?
1 简介
心肌梗死是由于血液供应 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的 病变。
2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 病、吸烟、肥胖、缺乏体 育锻炼等都是心肌梗死的 危险因素。
3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 极治疗慢性病,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诊断心肌梗死的状态,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和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1
药物
肝素、潘生丁、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纾解症状和改善预后
2
冠状动脉再通术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血栓溶解剂治疗(TNK),可以减少死亡率 和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
3
支持治疗
包括氧疗和针对心脏症状的治疗。
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
心肌梗死的症状
强烈胸痛
胸骨或心前区的疼痛感会非常 强烈,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呼吸困难
心脏承担不了正常的心脏工作, 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出汗等 症状。
恶心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 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电图 血清热蛋白 冠状造影
能迅速了解心肌是否发生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位置 和程度
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导致热蛋白浓度波动
定期体检
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及早发现隐藏的慢性病。
戒烟和少饮酒
烟和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规律的锻炼
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带来的损伤, 恢复身体基本功能。
健康饮食
低脂低油、多维生素、含纤维素 和蛋白质等健康饮食可以提高身 体免疫力。
定期就医
定期检查身体健康,挖掘任何可 能存在的健康证券问题。
介绍心肌梗死,其定义,原因,症状,诊断,处理方法,康复治疗和预防措 施。
什么是心肌梗死?
1 简介
心肌梗死是由于血液供应 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的 病变。
2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 病、吸烟、肥胖、缺乏体 育锻炼等都是心肌梗死的 危险因素。
3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 极治疗慢性病,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诊断心肌梗死的状态,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和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1
药物
肝素、潘生丁、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纾解症状和改善预后
2
冠状动脉再通术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血栓溶解剂治疗(TNK),可以减少死亡率 和更好地保护心肌功能。
3
支持治疗
包括氧疗和针对心脏症状的治疗。
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
心肌梗死的症状
强烈胸痛
胸骨或心前区的疼痛感会非常 强烈,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呼吸困难
心脏承担不了正常的心脏工作, 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出汗等 症状。
恶心
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 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电图 血清热蛋白 冠状造影
能迅速了解心肌是否发生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位置 和程度
心肌梗死发生后会导致热蛋白浓度波动
定期体检
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及早发现隐藏的慢性病。
戒烟和少饮酒
烟和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规律的锻炼
可以减轻心肌梗死带来的损伤, 恢复身体基本功能。
健康饮食
低脂低油、多维生素、含纤维素 和蛋白质等健康饮食可以提高身 体免疫力。
定期就医
定期检查身体健康,挖掘任何可 能存在的健康证券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护理课件
03
急性心肌梗死心 断的理措施
心理护理
01
02
03
心理疏导
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 绪进行疏导,提供心理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沟通交流
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 沟通,及时解答疑问,消 除疑虑,建立信任关系。
情绪调节
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 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缓解紧张情绪。
疼痛护理
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需要 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和改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 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 肌缺血坏死。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痉挛
疼痛评估
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了解疼痛性质、部位和持 续时间。
疼痛缓解措施
采取药物、物理等方法缓 解疼痛,如使用止痛药、 按摩等。
疼痛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疼痛护理过程,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饮食护理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 划,指导患者选择低盐、低脂、 高纤维的食物。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饮食,如少量多 餐、避免饱餐等。
饮食观察
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有无消 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及时调整饮 食方案。
04
急性心肌梗死心 断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
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 压过高或过低。
高血脂
糖尿病
吸烟
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的 运动降低血脂水平。
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 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戒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 死的重要措施,有助于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急性心梗心电图ppt演示课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38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39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4o0go
下壁心梗分析 (下壁:RCA或LCX 导联: II、III、avF STaVL压低为RCA梗死;STaVL不压低或抬高则 为LCX
.Company Logo
17
全过程
1.
2.
3.
4.
.Company Logo
18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演变
1.超急性期(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发 生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
ST段急性损伤性抬高;T波高尖。
.Company Logo
19
.Company Logo
20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 演变
+1项心肌缺血证据:
•心肌缺血的症状 •新的ST段改变或LBBB •出现病理性Q波 •影像学证实新的活力心肌丧失或新
Text
的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Company Logo
2011-2-919
心梗急性期心电图再分期
超急 性期
超极期T波改变
进展期
ST段动态改变
.Company Logo
确定确期定 期
Q波稳定
.Company Logo
6
诊断模式的转变
3:2模式
1+1模式
.Company Logo
2011-2-719
传统观点
缺 血性胸痛的病史
Text in here
心电图ST-T的动态演变 心肌酶学的升高
.Company Logo
2011-2-819
最新观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
Ⅱ
V2
Ⅲ V3
aVF
V5
C. 心肌梗死发生后3w
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早期 (数分至数小时)
(数开至数周)
(数月)
变化曲线
R波
S-T段 T波
Q波
ECG波形
(数年)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在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三种心电图改变中, 缺血性T波改变常见,而损伤性ST改变少见,但 只有出现典型的心肌坏死时方认为心肌梗死较为 可靠的诊断依据。若上述三种改变同时存在,则 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性就较大。
心脏壁 wall
血管 vessel
相关导联 leads
septum 间隔 anterior wall 前壁 lateral wall 侧壁 posterior wall 后壁
LAD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V1、V2
LAD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I、aVL、V2、V3、V4
CIRC 回旋支
I、aVL、V5、V6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前言
绝大多数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系由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所引起,除临床表现外,心电图的特 征性改变及其演变规律是确定诊断和估计病情的 主要依据。
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发生后,随着时间的 推移在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当一个区域的心肌发生缺血时,从中心到其边缘 区域缺血的程度是不同的,也可在不同部位同时 出现上述三种图形改变。
2.在原来呈负向波Q的导联,Q波增宽 (>0.04sec);
3. R波减小(Q/R ≥ 1/4)。
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的演变过程 in proces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jury and infarction
请结合 下列心电图 观察演变过 程
单 击 左 图
急性 急性 近期 陈旧
variable 可有变异
V7、V8、 V9
可有相应变异
inferior wall 下壁 RCA 右冠状动脉
(reciprocal changes) Ⅱ、Ⅲ、aVF
right ventricle 右心室 RCA 右冠状动脉
V3R、V4R
心肌缺血 myocardial ischemia
当心室肌发生缺血时,即将影响心室复极的 正常进行,从而产生ST-T心电向量的改变。
在正常情况下,心室的复极过程是从心外膜 开始而向心内膜方向推进的。在心肌缺血时,大 致可出现两种类型的心电图改变。
心内膜面下心肌缺血 subendomyocardial ischemia
缺 血 区
由于缺血部分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时更为推迟, 在最后的心肌复极时,已无其它与之相抗衡的心 电向量存在,使心内膜部分心肌的复极显得十分 突出,在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与QRS主波一致 的,高耸的对称性T波。
心电图特征 ST段呈水平型①或下垂型下移②和J点下移
③,下移的ST段与R波的夹角>90o
心肌缺血 myocardial ischemia
上述ST-T波改变只是非特异性的心肌复极 异常的共同表现 , 亦可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绞痛或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 病或其它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等。也可见于电解质 紊乱和药物的影响,应根据临床予以鉴别诊断。
透壁心肌缺血 transmural myocardial ischemia
缺 血 区
由于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心肌复极由心内 膜开始而后向心外膜方向推进,从而面对缺血区 的导联出现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的,对称性的T 波。
心肌缺血 myocardial ischemia
①
②
③
心肌缺血时,除发生T波改变外,还主要表 现为ST段的改变或T波和ST段的同时改变。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死除具有特征性图形改变外,其图 形的演变亦具有一定特异性和规律性,因此必 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密切随访 观察。心肌梗死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 可 分为Q波型心肌梗死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 两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QS型
A. 梗死前 B. 梗死发生
(min-h)
C. 梗死发生 (h-1day)
D. 梗死发生 (1week)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V4
V2
V6
V1-V6均可见病理性Q波,以及ST段和 T波的改变,提示有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后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post-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冠状循环
窦房结支
右冠状动脉 右室前支 右房支 右缘支
(前面观)
左房支 左旋动脉 左室间隔支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左缘支
左室前支
冠状循环
左旋支
房室结支 左室后支 室间隔支
(后面观)
冠状窦 右冠状动脉 后室间支 右室后支
冠状动脉与心电图导联 coronary circulation and related ECG leads
心肌损伤 myocardial injury
①
②
随着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 加重,而出现心肌损伤,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 改变。
心电图特征主要为ST段的偏移。
心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 联的S-T段平直压低①;心外膜面心肌损伤时, 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段抬高②。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更进一步的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的变性、坏 死,并影响其一系列的修复过程。
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复极,亦不能产生动作 电流,因此其综合心电向量背离梗死区,其正向 量减少或消失。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Q≥1/4 R
Q≥0.04sec
心电图特征
1.在R波向量本来就偏小的导联(V1、 V2、V3), 呈QS波;
Ⅰ
V1
Ⅱ
V2
Ⅲ V3
aVF
V5
A.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
急性后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post-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Ⅰ
V1
Ⅱ
V2
Ⅲ V3
aVF
V5
B. 心肌梗死发生后24h
急性后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post-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