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心电图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课件
03
CATALOGUE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流程
初步判断
初步判断标准
根据心电图的典型表现,如ST段弓 背向上抬高等,初步判断是否可能为 心肌梗死。
重要性
初步判断是整个诊断流程的第一步, 有助于指导后续的定位和病因诊断, 提高诊断效率。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标准
根据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确定 心肌梗死的部位。
在慢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1 2 3
诊断慢性心肌缺血
心电图是诊断慢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通 过观察ST段压低、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有助 于及时确诊慢性心肌缺血。
评估心肌缺血程度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通过观察ST段 压低程度、T波倒置深度等表现,有助于评估心 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指导治疗
心电图的变化可以指导慢性心肌缺血的治疗,如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
02
CATALOGUE
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
心肌梗死的定义与分类
心肌梗死定义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中 断或急剧减少,导致相应心肌持 久而严重的缺血,引起心肌坏死 。
心肌梗死分类
根据心电图表现,心肌梗死可分 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ST段抬高
T波倒置
重要性
定位诊断有助于了解梗死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 供依据。
病因诊断
病因诊断标准
通过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定心肌梗死的病因。
重要性
病因诊断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04
CATALOGUE
心肌梗死心电图鉴别诊断
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什么意思
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什么意思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什么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种心脏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倒置、ST段抬高、Q波出现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心肌梗塞可能出现较轻的心电图改变,这被称为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
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是指存在一些心电图改变,但不足以被诊断为典型的心肌梗塞。
通常,这些改变会在ST段和T波之间出现,表现为ST段向上或向下的偏移。
ST段向上的偏移通常表明心肌缺血,ST段向下的偏移可能是治疗后的代偿性反应。
此外,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也可能包括T波倒置、轻微的Q波等。
治疗方法治疗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的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医生可能会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处一些药物来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减轻疼痛。
通常使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等。
2. 血管介入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肌梗塞边缘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血管介入手术。
该手术可以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插入支架或球囊来扩张狭窄的血管。
3. 氧疗:给予患者氧气可以帮助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减轻疼痛。
4. 心肌保护药物:此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等能够加速局部微循环的恢复和改善心肌代谢,减轻心肌缺血程度,防止心肌细胞坏死。
1. 必须及时就医:如果您出现了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的症状,比如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 心肌梗塞边缘也需要治疗:即使心肌梗塞边缘心电图较轻,也需要积极治疗,以防病情进展。
3. 遵医嘱进行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4. 每日生活要健康: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运动、饮食健康、戒烟戒酒等,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5.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低血压、头晕、恶心等。
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第五章 心肌梗死心 心电图
广泛前壁心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陈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三、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心电图
1、ST段呈显著下降﹥0.1mv,avR导联ST段抬高, 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持续数日或数周后ST 段又逐渐回到等电位线。 2、T波改变,ST段显著下降的导联上T波由直 立转为倒置并逐渐加深呈冠状T,持续数日后, T波倒置逐渐变浅。 3、ST-T演变过程性稳定期、陈旧性心肌梗死,倒置得T 波恢复正常或仍倒置。病理性Q波多为永久存 在,个别Q波可变窄或消失。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 • • • • • • 前间壁: V1-V3 前壁: V3-V5 广泛前壁: V1-V6 高侧壁: I、avL 下壁: II、III、avF 后壁: V7-V9 右室壁: V3R、V4R、V5R
第五章 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
内蒙古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科 马燕
一 、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1、坏死型Q波、QS波:坏死心肌完全丧失生物 电活动能力,由此引起某一方向的心肌动作电 位丧失。在心肌坏死部位的导联上出现病理性 Q波,Q波宽度≥ 0.04s,深度≥ 1/4R波。
2、损伤型ST段太高:在坏死心肌周围的一部分心肌因 缺血较严重而引起心肌损伤。这部分心肌所产生的损 伤电流表现为ST向量。在梗死部位有病理性Q波导联 的心电图表现为呈单向曲线弓背太高的ST段。
2、急性期:出现病理Q波,ST段呈弓背抬高、 T波倒置。
3、演变期:上升的ST段开始逐渐下降,回到 等电位线;倒置的T波逐渐加深呈冠状“T”. 然后又由深变浅,异常Q波仍存在,有些患者 Q波可能逐渐变浅或出现胚胎r波。此前为36周。有的病例ST段不能回到等电位线,ST 段抬高持续2个月以上者可能合并室壁瘤。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下面是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
1. 超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超急性期一般指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后的前30分钟内。
此时心电图表现可能尚未出现ST段抬高或Q波,但是可以出现以下特征:
- T波倒置: T波倒置出现在V1-V4导联,尤其是V2导联,是一种趋势性变化。
- ST段隆起: 仅出现在极少数的病例中,且仅仅持续数分钟。
2. 急性期的心电图特征:急性期通常指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关症状后的前12小时内。
此时心电图表现出现了ST段抬高或Q波,显示出心肌梗死的明显特征。
- ST段抬高: 通常表现为2毫伏以上的上斜型或平顶型的ST 段抬高,出现在患者患病时的相应导联上,至少两个相邻的导联处于受累区,如V1-V6,Ⅰ,Ⅰ,fL,aVL,aVF。
- Q波: 从ST段抬高开始的0.04秒内出现的深而宽的Q波,也叫做“新Q波”。
通常在25%至50%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可以
发现,Q波的存在代表心肌坏死。
需要提醒的是,心电图的异常体现可能是因为心肌梗死所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心脏问题所引起。
因此,临床医生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课件【47页】
陈旧期
又称为愈合期,慢性期。常出现在心肌梗死 3~6个月之后。此期心电图图形演变过程已 经结束。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陈旧期心电图表现
ST段恢复正常 T波恢复正常或持续倒置或低平而稳定不变 坏死型Q波多数持续终身少数病人因梗死范
围小,梗死瘢痕的挛缩或周围心肌代偿性肥 大,Q波变浅,甚至消失。
第十页,共47页。
发生机制
(1)“损伤电流学说” (2)“除极受阻学说”
第十一页,共47页。
坏死型改变
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是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心肌梗死中出现异 常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
第十二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1.出现异常Q波 在原先的无Q波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
第十六页,共47页。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与分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随着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 发展和恢复,根据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和 时间可将心肌梗死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陈旧期。
第十七页,共47页。
超急性期
又称为超急性损伤期,于冠状动脉闭塞后即 刻出现,持续时间极为短暂。此期心电图最 主要的改变时T波高耸,并同时出现ST段斜 型抬高。由于急性损伤性阻滞,可出现QRS 波群振幅增高,时间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 异常Q波。
(Q/R>=1/4,Q波时限>=0.04s) 在不应该出现的q波的导联上出现q波。 原来正常范围的q波转变成异常Q波。
若在Q波或QS波上出现切迹,则更能确定为 异常Q波。
第十三页,共47页。
坏死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
2.出现等位性Q波 (1)q波 (2)进展性Q波 (3)存在q波区 (4)QRS波群起始部有切迹或顿挫 (5)R波丢失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心电图通过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ST段抬高或压低: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缺血区域电位改变,ST段出现抬高或压低,是心肌梗死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2. Q波的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由于心细胞坏死,左胸导联可出现异常的Q 波。
Q波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心肌梗死范围较大。
3. T波倒置:心肌梗死时,T波常常出现倒置。
T波倒置的深浅和时间的长短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除了观察以上指标,心电图还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心电图表现也有所不同。
前壁心肌梗死时,V1-V4导联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时,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侧壁心肌梗死时,V5、V6导联ST段抬高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早期心肌梗死心电图可能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表现为非特异性ST段改变。
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共23张PPT)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型、斜升型、墓碑型、“巨 ST抬高。 R型”及凹面向上型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
⑤冠造/尸检冠脉内血栓。
心电图诊断AMI的优点
① 对超急期、急性期的诊断较心肌坏死标记物敏感(心肌坏死标记物
异常升高有时间窗,在心肌坏死2-3小时出现,7-14日消失)。
② 心电图分型,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价值。 ③ 是评价再灌注治疗疗效的指标。 ④ 可大致判断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
⑤ 可诊断同时存在的心律失常。 ⑥ 检查无创、方便、普及、费用低、可多次重复。
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7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部位
心电图受累导联
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高侧壁
V1、 V2 V3 、 V4 V4~V6、Ⅰ、avL V1~V6 Ⅰ、avL
下壁
Ⅱ、Ⅲ、avF
后壁
V7~V9
右室
V1、V3R~V5R
•18
冠状动脉分布图
冠状动脉分布图
1.左冠状动脉(LCA)左主干(LM)
•9
正常q波 异常Q波
•10
急性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 出现缺血、损伤、坏死的混合图形
•11
AMI的演变与分期
➢ 演变
➢ 何谓演变: AMI发生后,在心电图上出现一系列特征性、规律性 的动态改变,这一改变称为演变。
➢ 随着AMI早期介入治疗的开展及溶栓治疗的开展,一部分患 者的心电图演变出现“加速”现象。这将大大缩短急性心肌 梗死的病程,不同程度地改变心电图的表现和典型的演变过 程。
心梗早期心电图分析
缺血性T波 损伤性ST段改变 急性损伤阻滞
缺血性J波
2
1、T波改变特点
出现时间:
AMI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在心肌严重、持续缺血和胸痛发作的同时,或其后 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心电图出现。
形态特点:
Ø 典型者T波增高变尖,呈帐顶状或尖峰状,电压可高达2mv,随缺血加重与抬高 的ST段融合,形成不同形态的ST-T改变;
Ø 部分患者T波仅有轻微形态和振幅变化; Ø 也可出现T波低平、倒置。
T波峰-末间期:是指T波顶峰至终末的间期,是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量 化指标。急性心梗早期常增大。
3
•
0
超急性期的T波高尖
急性期的T波与抬高的ST 段融合
4
T波典型改变
男性,64岁。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图A前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 冠造:前降支闭塞 再通后记录图B:V2-V6导联ST段转上斜型下降0.10-0.25 mV,T波显 著下降,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波形
25
房扑伴“巨R波” 易误认为 VT
26
F波
2小时后示AMI典型表现, II导联可见F波
27
4、ST抬高电生理机制
ST段:心室肌细胞复极2相(外向K+流与内向Ca++、Na+流),正常 情况下2相内膜-外膜无电位差,ST段位于等电位线。
偏移: 心内、外膜2期电位差产生 AMI早期:外膜Ito密度↑(内膜不敏感)
冠造:右优型,左主 干75%狭窄,LAD中远段 95%窄,第一钝缘支99% 狭窄,右冠中远段95% 狭窄
7
2、电生理机制
T波的形成机制
正常心室肌除极顺序为心内膜-中层-心 外膜,而复极顺序为心外膜-心内膜中层。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是医生在诊断患者心脏疾病时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包括心率、节律、心室肥厚和心室是否存在缺血、坏死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分支突然发生血栓形成或破裂导致部分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非常重要,时间就是心肌的生命。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快速发现心肌梗死的情况。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1.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出现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不少于0.1毫秒,至少在两个相邻导联上出现,常见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梗死或心内膜下梗死。
2.ST段压低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不少于0.1毫秒,至少在两个相邻导联上出现,常见于冠状动脉后降支梗死。
3.非特异性ST段变化:心电图上出现ST段呈水平型或斜下型压低,持续时间短暂,常见于心肌缺血的早期或病情轻度。
4.Q波出现:心电图上出现Q波,深度不少于0.04秒,宽度不少于0.03秒,代表着心肌坏死发生。
5.T波倒置:心电图上出现T波倒置,多见于早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后期。
以上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是心脏电生理活动发生紊乱的情况,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
心电图是常见心律失常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以下是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大于100次/分,心电图上窦性P波存在,P波形态正常。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小于60次/分,心电图上窦性P波存在,P波形态正常。
3.心房颤动:心房电活动随机、快速而无规律,QRS波形正常,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70-150次/分。
4.房性早搏:心电图上出现早搏,早搏起源于心房,QRS波形正常,R-R间期短于正常R-R间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第4页-3-26
冠状动脉供血
左室: 前间壁、前壁: LAD 前侧壁: LAD(对角支)和LCX(钝缘支) 下壁: RCA或LCX 后壁: RCA或LCX 室间隔: 前上2\3,LAD;后下1\3,RCA
或LCX
右室: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第5页-2-19
左主干病变
STV1~4抬高伴STaVR抬高, 且STaVR抬高 大于STV1抬高(STaVR-STV1≥0)则为左 主干(常伴Ⅰ、Ⅱ、V5~6导联ST压低)
致正常或正常心电图。
(6)心肌梗死波形被束支阻滞、预激综
合征、心室起搏心律所掩盖。
(7)在梗死延展病例, Q波增宽或转为
QS波。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第41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第42页
※ST段 ◆ST段回至基线, 连续抬高达3—6
个月以上者, 提醒有室壁瘤形成。 ◆已经回落至基线ST段再次抬高者,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第1页
教学目标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心肌梗死定义
2
心肌梗死心电图衍变
3
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
4
ST段抬高形态与识别
54
几个特殊问题
第2页-2-19
二、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基本心电图形
缺血 损伤 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第3页
冠状动脉解剖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6.
① 超急期ST段抬高。
7.
② 损伤期“单向曲线”。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第29页
⑶坏死型改变—Q波形成
◆发生梗死相关导联QRS波, 呈QS型;
心肌梗死心电图培训课件
心肌梗死心电图
8
特点:
1.暂时、可恢复的,仅影响了复极过程。 2.病理检查可无组织学改变。 3.心肌受轻而短暂的损伤,其他方式如损
伤、压力、炎症也可产生同样改变。心 肌细胞内超微结构中可逆性改变。
22
二、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 诊断
不能凭一次心电图下结论,必须进行反复 复查,(如2小时复查一次),观察动态变化。 临床上不可能象实验那样明确分为三型,三种 改变往往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期内都存在,梗 死部位,区域大小及梗死时间各异。
心肌梗死心电图
23
(一)心肌梗死的分期
心肌梗死心电图
24
1.超急性损伤期(超急期)
心肌梗死心电图
30
心 肌 梗 死 的 急 性 发 展 期
心肌梗死心电图
31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胸痛6h,V1-V3出现QS波,ST段斜行上升2-4mm
心肌梗死心电图
32
急 性 前 间 壁 心 梗 的 演 变
A –F 1-6d, G 14d, H 30d。
心肌梗死心电图
33
此期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可出现 异常Q波(包括QS波),ST段从弓背向 上抬高逐渐下降至基线或接近基线,直 立T波可演变为后支开始(向下)倒置, 并逐渐加深。
(3)其他改变:
如VAT延长,R波振幅增加。
心肌梗死心电图
26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 V2、V3、V4 T波呈高尖型
心肌梗死心电图
27
A
B
超
治 疗 前
急 期
ST-T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
定义
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肌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 而受到损伤或坏死。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
典型症状
胸痛、气短、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提示心肌梗死。
2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显示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协助进行诊断。
3
其他检查
如血液检查、胸部X光等也可以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作用
早期诊断
心电图检查可以在心肌梗死早期发现心肌 损伤的迹象。
诊断确认
心电图结果可作为确认心肌梗死病情的依 据,也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例子
ST段升高
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上的ST 段可能会升高。
出现Q波
在心肌梗死的早期,心电图 上可能会出现宽而深的Q波。
T波倒置
在心肌梗死后,心电图上的T 波可能会发生倒置。
3
波形表示
电信号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在心电图上。
心电图的测量和记录
准备工作
患者需要解开上衣,清 洁皮肤,卧床静息10分 钟。
导联放置
根据实际需要,将电极 放置在胸部、手臂和腿 上,完成导联放置。
记录图像
将导联接在心电图机上, 进行记录,得到心电图 结果。
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
病因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后果,通常是由于冠 状动脉阻塞引起。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一种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心电图在其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 文将介绍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以 及心电图在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1
电信号源
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都会产生微弱的电信号。
2电极放置电极Fra bibliotek置在身体表面,测量并记录电信号。
心肌梗死能否在普通生理心电图中检查出来
心肌梗死能否在普通生理心电图中检查出来心肌梗死可以通过普通生理心电图检查出来,但其结果可能并不直接指出心肌梗死的存在,而是提示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情况。
因此,在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心电图通常需要与心肌标志物、心脏超声等检查方法结合使用,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情。
治疗方法:1. 快速识别和抢救:快速识别并抢救关键,首先进行心脏监测,胸痛缓解后立即行心电图检查。
2. 药物治疗: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β受体阻滞剂、ACEI等进行药物治疗。
3. 介入治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临床症状严重的和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紧急介入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急诊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当尽快行动。
4. 慢性期处理:充分控制高血压、血糖、血脂等高危因素,常规用药(如阿司匹林、肝素、双嘧达莫)等。
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掌握患者体征,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避免剧烈运动等过度的体力活动,避免过分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刺激;3. 饮食上保持清淡、营养均衡和荤素搭配,戒烟限酒,尽量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糖度、高盐分的食品;4. 定期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协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5. 定期复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体态,积极配合治疗和管理。
心电图t波倒置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办心电图T波倒置是指心电图T波的电向相反,即负向T波或倒置T波。
T波是心电图中的一种波形,由心室收缩后的复极过程所产生,表现为向上的波,代表着心室恢复原来的状态。
正常心电图上的T波应为向上,且形态规则。
若出现T波倒置,可能是心脏异常的表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T波倒置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T波倒置的原因1.心脏缺血:长期不合理的生活作息以及过度的劳累等因素都会导致心脏缺血,从而引起T波倒置。
2.心肌损伤: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因素会对心肌产生损害,从而引起T波倒置。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毒性作用、麻醉药物的使用等,也会引起T波倒置。
心梗的心电图知识
急性心梗心电图波形的机制及意义
病理性Q波:为心肌坏死的表现。当坏死心肌超 过室壁厚度一半以上,或全层坏死,心电图可描 出QS型波,如尚有部分心肌存活,可表现为QS 切迹,或QrS,或QR或rS或rs
急性心梗心电图波形的机制及意义
S-T段抬高:为心肌急性受损表现。 ST抬高,并为弓背向上, ( S-T段在肢导联抬高
谢谢大家
,Ⅲ,AVF导联: Ⅱ,Ⅲ,AVF 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S-T段 抬高,弓背向上,与T波融
合,成单相曲线。
V7-V9:可 见病理性Q 波,S-T抬 高 >0.1mv,T 波倒置
心脏各受损部位心电图—后壁(右 冠状A后降支或左回旋支)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谢各位的观看
此处添加副标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表现为T波增高。
动物实验中心肌缺血损伤,坏死演变
短:T波改变 中: T波改变
→S-T段 长: T波改变
→S-T段→病 理性Q波
心梗分期(国内)
01
急性期(1-2周):T波先高耸后倒置并逐渐加 深,S-T段斜型或弓背向上,Q波,数小时或 数周后出现,或为QS型。
02
亚急性期(1-2月):T波深且倒置,S-T段下 降或降至基线,病Q波仍存在
ACS分类
不稳定性心绞痛:
01
心脏病突发:非 S-T段抬高的急性 心梗(NSTEMI) (S-T段压低,T 波改变)
02
心脏病突发:S-T 段抬高的急性心 梗(STEMI)
03
急性心梗——典型心电图特征
病理性Q波:宽Q波 (大于0.04s),或深 (大于0.2mv或超过R 波的25﹪).
心梗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梗心电图诊断标准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严重疾病。
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对心梗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心梗心电图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1. ST段抬高。
心梗患者心电图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ST段抬高。
ST段抬高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膜电位改变所致。
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ST段抬高表现为ST段与基线呈水平或向上抬高,通常持续超过20分钟。
ST段抬高的程度与范围可以反映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2. T波倒置。
心梗患者心电图上常见的表现还包括T波倒置。
T波倒置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过程异常所致。
T波倒置通常出现在ST段抬高后,是心肌梗死的早期特征之一。
T波倒置的出现可以进一步确认心肌梗死的诊断。
3. Q波出现。
Q波是心肌梗死的慢性期特征之一。
在心梗患者的心电图上,Q波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心肌坏死已经发生。
Q波的出现往往伴随着ST段抬高和T波倒置,是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4. 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
除了上述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外,心梗心电图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
根据心电图上ST段抬高的导联和分布,可以初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例如,前壁心肌梗死常表现为V1-V4导联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则表现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
综上所述,心梗心电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Q波出现和心肌梗死部位诊断。
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心梗,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因此,对心梗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掌握对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心梗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 V2-5均呈QS型
(三)心肌梗死部位诊断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时常发生前壁 梗死,右冠状动脉阻塞时常发生下壁或下 后壁梗死,左冠状动脉旋支阻塞时常发生 侧壁梗死,但较少见。心肌梗死范围的大 小与反映梗死导联的多少呈正比。广泛性 心肌梗死时,在较多的导联上出现坏死型 波形,而局灶性心肌梗死则只在较少导联 上有表现。
2.收缩期损伤电流学说
缺血心肌不能完全除极,与正常除极
的心肌不同,在细胞膜上带有正电荷,二
者之间产生电流,即收缩期损伤电流。为
心外膜一侧损伤,使朝向外膜面上边的导 联ST段升高。
3.除极波受阻
当部分心肌损伤时,产生保护性除极
受阻,即大部分除极心肌呈负电位时,部
分受损伤部位不除极,仍为正电位,出现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诊断
1. 超急性损伤期(超急期)
(1)ST段斜直形抬高
(2)T波增高
(3)其他改变:如VAT延长,R波振幅增 加。
2.急性充分演变期
(1)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对应面导联
ST段下移。
(2)出现病理性Q波, R波增生不良现象,
R波逐渐下降。
(3)T波逐渐下降,可由直立逐渐转为倒
1 . ST 段 压 低 型 : 部 分 导 联 ST 段 压 低
>1mm。
2.ST段抬高型:部分导联ST段抬高>1~
2mm,可呈弓背向上,开始抬高,以后
转为压低。
3.T波倒置型:部分导联T波倒置>1mm多
与ST段压低型并存。
急性无Q波 心肌梗死
I、II、III、V14 T波呈冠状T倒 置, V2-4 ST段 下降,无Q波。
立T波可演变为后支开始(向下)倒置,
并逐渐加深。
坏死型Q波、损伤ST抬高和缺血性T
波倒置此期内可同时并存。
3.恢复期
包括新近期(演变期)和后期(稳定期)
(1)ST段由抬高逐渐恢复正常。
如心肌梗死(前间壁)超过6个月,ST段抬高不 能恢复,应考虑室壁瘤的发生。
(2)T波演变:T波倒置逐渐加深,到最深后, 又逐渐恢复正常(如伴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 全,T不恢复)或趋恒定不变。 (3)R波振幅仍下降,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前 降 支 闭 塞 致 急 性 下 壁 和 前 壁 心 梗
急 性 正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急 性 正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V1、V2 R波升 高,V7-V9为 QS波,ST段 升高
(四)鉴别诊断
1.病理异常Q波:急性心肌炎、心肌病、 预激综合症、左束支阻滞、慢性肺心病。
心肌缺血、损伤、坏死与心电图波形的关系
(一)缺血型改变 (myocardial ischemia)
心电图表现:
T波倒置、对称
(最早期T波、宽大高尖)
缺血性T波改变
A .内膜下缺血,T波高耸直立;B .外膜下缺血,T波 倒置呈冠状T;C .穿壁性缺血,T波倒置加深。
原理:
在心肌梗死发病数小时内(超急期), 宽大、高耸T波可能是由于内膜下心肌缺 血、细胞内K+外溢造成局部高钾所致。
供血不全特点,如ST段压低,T波倒置。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III、aVF遗留有坏死型Q波
AMI 的 演 变 ( 前 壁 、 后 壁 )
(二)无Q波型心肌梗死
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在ST段和T波, 分为三型。
无Q波型心肌梗死不能单独由心电图 作出诊断,只有当ST段和T波的变化持续 24h以上,并伴有典型的胸痛和心肌酶谱的 变化时,才可以作出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 诊断。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下壁(II、III、aVF)对应性ST-T改变
心电图表现:
①局限于几个相关导联,如下壁导联、侧壁 导联, ②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 ③ST段抬高程度十分显著,有时可达10mm, ④ST段抬高呈动态变化,一般于1w左右回 至基线。
特点:
1.心肌损伤虽较严重,但是暂时的,可恢 复的。 2.病理检查:可无组织学改变。
心肌梗死时外膜下心肌缺血范围较广, 该处复极延迟,复极程序与正常不同,从 内侧开始,T波向量背对缺血部位,故T波 倒置、尖深二肢对称(冠状T)。
特点:
1.暂时、可恢复的,仅影响了复极过程。
2.病理检查可无组织学改变。
3.心肌受轻而短暂的损伤,其他方式如损
伤、压力、炎症也可产生同样改变。心
肌细胞内超微结构中可逆性改变。
损只影响了复极过程,供血恢复后,可以变
为正常。
2. 损伤型:表现ST段上升为单向曲张,系 心肌进一步损伤,产生了“舒张期损伤 电流”、“收缩期损伤电流”或“除极 波受阻”。但仍可恢复。
3. 坏死型:心电图为异常Q波及QS波,是 由于心肌因最严重的缺血而产生了坏死, 不能除极,而心电图只反映了对侧正常 心肌除极的向量。坏死型的心电图改变, 一般不再恢复。
(三)坏死型改变 (myocardial infarction )
心电图表现:
异常Q波(Q>1/4R深度,宽>0.04s或 QS,胸前导R波增生不良等)。
钳 夹 冠 脉 后 的 实 验 性 心 梗
原理:
除极波背向坏死区进行。
梗死的心肌在心外膜下心肌层失活以 后,失去其除极向量,而心脏的其他部分
心肌仍然照常发生除极向量。
特点:
1.不仅影响复极,也影响除极。
2.心肌受损达极度,不能恢复。
3.病理切片,心肌组织坏死。
各期价值:损伤型最大。
二、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 诊断
不能凭一次心电图下结论,必须进行反复
复查,(如2小时复查一次),观察动态变化。
临床上不可能象实验那样明确分为三型,三种
改变往往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期内都存在,梗
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
的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演变。
诊断依靠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
图及血清酶学的动态变化确诊。
心电图诊断阳性率约80%。
一、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基 本图形及机理
心肌梗死中心部分心肌发生坏死,坏死
周围的心肌发生损伤和缺血。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坏死型、损 伤型和缺血型改变三者的合并。
新年快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恢复期 (3月)
II、III、aVFC呈Qr波,ST不升高,T波倒置, V5、V6呈qR波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注意前壁对应性变化
4.愈合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周~数月以上。
(1)主要是病理性Q波,一旦形成很少消失。 (2)R降低,有时呈QS波。 (3)ST-T恢复正常,或者反映慢性冠状动脉
死部位,区域大小及梗死时间各异。
(一)心肌梗死的分期
1.超急性损伤期(超急期)
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超急期心电图 改变,此期是室颤的高发期,也是溶栓 治疗的最好时机,但其图形不够典型, 易被忽略。
(1)ST段斜直形抬高: ST段失去正常凹面向上的形态而变直, 呈斜直形抬高,抬高的程度逐渐增加, ST段远侧与增高的T波升支融合。 (2)T波增高: T波增高可能是超急期最早的心电图 改变,有时出现与ST段改变之前,增高 的T波往往同时增宽。 (3)其他改变: 如VAT延长,R波振幅增加。
倒置。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部位 前壁 前间壁 前侧壁 高侧壁 下壁 正后壁 后侧壁 心尖 右室 导 联 V3~6 V1~3 V4~6 Ⅰ、aVL、 V6 Ⅱ、Ⅲ、aVF V7~9 (Rv1,2增高) V5~6、Ⅱ、Ⅲ、aVF、I aVL V4~6 、 Ⅱ、Ⅲ、aVF V3R~6R
复习思考题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期和定位。
心 肌 梗 死 的 急 性 发 展 期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胸痛6h,V1-V3出现QS波,ST段斜行上升2-4mm
急 性 前 间 壁 心 梗 的 演 变
A –F 1-6d, G 14d, H 30d。
此期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可出现
异常Q波(包括QS波),ST段从弓背向
上抬高逐渐下降至基线或接近基线,直
置。
3.恢复期
(1)ST段由抬高逐渐恢复正常。
(2)T波演变:T波倒置逐渐加深,又逐
渐恢复正常。
(3)R波振幅仍下降,病理性Q波持续存 在。
4.愈合期:
(1)主要是病理性Q波,一旦形成很少消
失。
(2)R波降低,有时呈QS波。
(3)ST-T恢复正常,或者反映T波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 V2、V3、V4 T波呈高尖型
治 疗 前 B 治 疗 后 回 落 ST-T
超 急 期 改 变
A
ST-T
2.急性充分演变期
发生心肌梗死后12~24h内可由超急
期转变为急性充分演变期,是急性心肌 梗死的典型表现(至数周)。
(1)面对梗死区的导联上现ST段弓背向 上型抬高,持续几h~几d,可见动态改 变,ST段抬高进展很快,降低较慢,对 应面导联ST段下移。 (2)出现病理性Q波,Q>R/4,>0.04s; 或呈QS、Qr及R波增生不良现象,R波 逐渐下降。 (3)T波逐渐下降,可由直立逐渐转为倒 置,倒置的程度逐渐加深,形成“冠状 T”。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部位 前壁 前间壁 前侧壁 高侧壁 下壁 正后壁 后侧壁 心尖 右室 导 联 V3~6 V1~3 V4~6 Ⅰ、aVL、 V6 Ⅱ、Ⅲ、aVF V7~9 (Rv1,2增高) V5~6、Ⅱ、Ⅲ、aVF、I 、aVL V4~6 、 Ⅱ、Ⅲ、aVF V3R~6R
急 性 前 间 壁 心 肌 梗 死
2.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急性心 包炎、变异型心绞痛、梗死后室壁瘤。 3.T波倒置: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包 炎、洋地黄效应、低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