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概说论文图文稿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漫谈中国文人折射出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漫谈中国文人折射出的中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a1daf5277232f60ddcca172.png)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漫谈中国文人折射出的中国文化遥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岁月,儒家之“仁”,道家之“无为”,墨家之“兼爱非攻”,法家之严谨,兵家之战略战术……一个思想大爆发的时期,引发了十余种学说;一场学术流派的碰撞影响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奠定了几千年文化的基础……“文以载道”,“道”传于四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承至今,谓之文化。
中国文人,将思想述诸笔端之时,觥筹交错、唇枪舌战之际;以文字承载的思想,折射出了怎样的中国文化呢?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渐渐沦为统治的工具;自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更加禁锢了人的思想,最近读古文时也时常感到一股浓重的儒家思想气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己慎独”等,也出自儒家的经典。
可以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影响,不可谓不深厚。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不至于毫无用处,无论人们是否记得,它总会在后人身上刻下它的影子……道家的无为而治,以至于后来的黄老学说;兼爱非攻的思想,都能在文人的文字里嗅出它的气味;日常生活中所谓“知天命”“明哲保身”,出世和入世,无不把这种思想渗透于其中,融进文化里……中国文人积极的入世观念和爱国情怀,渗透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建功立业,这种积极的济世情怀,出于儒家的积极入世的观念。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老先生也曾如此盼望国家的统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也曾如此说。
三国故事中,诸葛亮的舌战群儒里那段话,阐明了古代读书之人的态度:“儒有小人君子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常觉得这种热情,映衬出的是一种蒙昧和无知,无法分清人民与统治者的关系……也许是时代所限制了吧。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陕西民俗文化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陕西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ea90eb04a1b0717fd5dd19.png)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分校(工作站) 开放学院大众科培教学点专业会计学(本科)学号学生姓名2015年1月陕西民俗文化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
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
有着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乡土文化、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措施保护产业一、什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
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
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
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
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
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就比如《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侠义文化都属于民俗文化意识范畴。
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论的学科称为民俗学。
“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如考古学要借助民俗学揭开古代社会神秘的面纱,民俗学要借助考古学提供古代传承文化的实证。
中国文化论文写作
![中国文化论文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51e4f474a417866fb84a8ece.png)
評核標準
主題清晰(引言馬上引入主題) 立論明確(支持, 反對, 有所保留) 分段清楚,條理清晰, 段落啣接流暢 每段有一主題句 論據充足,穩當 析述清楚, 飽滿 結語呼應引言 行文流暢,用詞恰當
結語的寫法
歸納正文的觀點(主題句) 重申作者/ 自己的觀點/立場 (結語須呼應引言)
分述式
甲的觀點: 第一段:論點1(主題句)+說明+例証+小結 第二段:論點2(主題句)+說明+例証+小結 乙的觀點: 第三段:論點3(主題句)+說明+例証+小結 第四段:論點4(主題句)+說明+例証+小結
比較式
審題3--特別用語
試從----方面 試就研習所得/ 試就所學 觀點/看法 態度 角度 立場 作用 個人取向
文化論文的格式
引言 正文 結語
引言的寫法
點出提問重點 點明作者/自己的觀點/立場 (引言須馬上引入主題)
正文的寫法
第一段:論點1(主題句)+說明+例証+小結 第二段:論點2(主題句)+說明+例証+小結 第三段:論點3(主題句)+說明+例証+小結 第四段:論點4(主題句)+說明+例証+小結
中國文化論文寫作
閱讀, 思考與寫作如何閱讀化篇章?理解字詞, 文句的含義. 文章討論的是甚麼問題? 對這個問題, 作者的觀點是甚麼? 作者有甚麼理由支持自己的看法? 作者怎樣証明自己的看法?
思考文化問題
你是否同意作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為甚麼? 對這個問題,你有甚麼意見? 為甚麼?
文化論文的寫作
1.審題 2.草擬寫作大綱 3寫作
中国文化概要演讲稿范文
![中国文化概要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e2cc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a.png)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文化的概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我将从历史渊源、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科学技术等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简要的概述。
一、历史渊源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从远古的炎黄时代,到夏、商、周,再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古代文明: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商朝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2. 封建社会:周朝确立了封建制度,形成了“周礼”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相继兴起,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化交流得以展开。
4. 民族融合与繁荣:唐宋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出现了唐诗、宋词等辉煌的文化成果。
二、哲学思想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等。
1. 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仁爱”、“礼治”,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谐。
老子、庄子等道家代表人物,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3. 法家思想: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作用。
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对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文学艺术中国文学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
其中,唐诗最为辉煌,杜甫、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初三作文议论文《中华文化》350字(共6页PPT)
![初三作文议论文《中华文化》350字(共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7d2bf5948d7c1c708a145f0.png)
初三作文议论文《中华文化》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 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再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连
世界都如此重视中华文化,想想
消 我们自己,成天在家无所事事,
磨时光,游戏电视占据生
活,把学习置身与不顾,自问自己对
实事 中华文化了解一窍不通,
惭
愧,身为国人怎能对国学抱有
可懂可不懂的心态呢?
关键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世界,如此,重视,中华文 化,想想,我们,自己,成天,在家,无 所事事,消磨时光,游戏,电视,占据, 生活,学习,置身,不顾,自问,自己, 中华文化,了解,一窍不通,实事,惭 愧,身为,国人,国学,抱有,可懂,可 不,心态。
初三作文议论文《中华文化》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我们
要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趁早 醒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责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吧。
关键词:我们,祖国,新一代,我
们,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我们,趁早, 醒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责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久久,翻看,新闻,发现,
中华文化,国际舞台,发挥,重大,作 用,目前,孔子,学院,原来,国家,学 院,123,国家,465,学院,世界,中华 文化,认同,重要,表现,我国,文化, 世界舞台,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 中华文化,伟大,传承,今后,文化,传 承,责任,落在,我们,肩膀。
初三作文议论文《中华文化》
初三作文议论文
中华文化
3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
久久不翻看新闻,才发现中
文化 华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重大
作用。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6da0583c1ec5da50e27073.png)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分校(工作站)专业学号学生姓名二O一四年十二月陕西乡土文化情【内容摘要】:陕西乡土文化情承载着陕西自古以来的政治、文化、生产生活以及民俗的各个方面,陕西乡土文化情就是了解陕西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的缩影,通过文化诠释和理解促进现在陕西的建设和发展,也给陕西乡土文化情的传承以启示。
【关键词】:陕西乡土文化历史问题发展一、陕西乡土文化情的历史渊源(一)先秦文化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
”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
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乡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陕西民风乡土及生产习俗的发展汉、魏、两晋这一历史阶段,方土游侠、道教、佛教活动,先后在社会上出现,对乡土文化情产生相应影响,对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新的因素,习俗产生相应变化。
方土游侠至汉时,已渐与民间游艺融合或以民间游艺形式出现,在都市已颇为多见。
《随书·地理志》说:“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
虽蓬室柴门,食必兼味。
好祀鬼神,尤多忌惑,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
崇重道教,犹有张鲁贵焉!”当地习俗的特色,还是浓烈的;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至唐,民风乡土与官府的关系也至为密切。
《秦中岁时记》说:“唐上已日,赐宴曲江,都人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
”《辇下岁时记》说:“长安每岁诸陵,常以寒食荐汤饼鸡毯等,又荐雷子车;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
上赐帛三匹,金碗一口,都人并在延兴门看内人出城洒扫,车马喧嚣。
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毯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糜酒,即重酿酒也。
”盛唐,物阜年丰,丝绸之路畅通,长安商贾云集,八方荟萃。
饭店、酒楼、茶肆林立,在繁荣的饮食市场,胡风烹调,胡姬酒肆也频增风采,蔚为乡土大观。
中国文化概览论文
![中国文化概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eef5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d.png)
中国文化概览论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演变和多样的地域特色。
中国
文化以其深厚的传统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以及传统风俗等方面来阐述中国文化的概览。
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道教、佛教和儒教。
道教强调与自然相融合,尊崇道德修养和内在的身心平衡。
佛教则教导人们追求解脱,消除痛苦,
培养慈悲心和智慧。
儒教则强调礼仪、忠诚和孝道,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国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其中最有名的是儒家思想。
儒家强调个人
道德修养,尊重家庭和社会秩序,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墨家、道家和法家等也对中国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文学和艺术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曲等
为代表,追求雅致优美的表达方式。
中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全都是世界文学的宝藏。
中国书法、绘
画和剪纸等传统艺术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引人入胜。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风俗习惯。
其中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舞龙、舞狮和燃放烟花爆竹等方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
节和中秋节等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祭祖、扫墓或举行家庭团圆活动。
总结中国的文化概况,中国以其庞大的国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样
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文化涵盖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
术和传统风俗等方面。
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还
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传统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0e5e0d25c52cc58bd6bedd.png)
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12级英语三班杨果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它起源于盘古,所谓“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一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越来越广泛,包括宗教哲学(儒道佛)、传统节日、传统文学、琴棋书画、民间工艺、传统音乐、戏曲等,总之,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一、传统文化之儒道佛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是贯穿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一股重要的流,至唐代,终于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变革,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鼎力的基本格局,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介绍的是儒家,儒家主要思想是仁,仁的思想是由古代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
“仁者,爱人”,儒家思想首先强调的是家庭内部的和睦有序关系,强调家庭内部父子兄弟的有序关系,这有其封建的等级思想,但也有尊老爱幼的含义,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
儒家思想还把感情交流推广到整个社会的人际交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爱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社会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际交往的理想境界,是我们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着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4756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d.png)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宝库。
在广袤的疆土上,孕育着多样的文化形态,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性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起来的文字系统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它不仅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思想进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涵。
通过学习和理解汉字,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沉淀和智慧。
中国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等众多思想流派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道,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崇尚无为而治;墨家思想注重公正和平等,强调利益共享。
这些思想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价值观念。
中国文学艺术是中国文化展示的重要方面。
从古代的诗词文学到现代的小说和电影等,中国文学以其丰富的叙事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古代文人雅士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现代文学作品也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变革。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也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农业、医学、冶金等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成为世界科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礼仪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传统的婚礼、葬礼和春节等节日都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初三作文议论文《浅谈中国文化》700字(共10页PPT)
![初三作文议论文《浅谈中国文化》700字(共1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267d693c1ec5da50e2706e.png)
时代在更新,然而春节里的情 感,春节里的文化依然不变。
国学热即使人们对传统
文化的继承,同时也使人们迷茫的一 种表现。仁、义、礼、智、信,都是
中国人血脉传承的最基本的道 德规范,应该是每一给龙的传 人心里的烙印。
关键词:时代,更新,然而,春节,
情感,春节,文化,依然,不变,国学, 即使,人们,传统,文化,继承,同时, 人们,迷茫,一种,表现,中国,血脉, 传承,基本,道德规范,应该,每一,龙 的传人,心里,烙印。
游子 向往,在这一天
的归心更似
箭,亲人的情感更浓切,家庭
的氛围更浓厚。
关键词:博意,中国,传统,文化,
分为,传统节日,国学,国画,国乐,书 法,中国,节日,主要,在于,弘扬,一 种,文化,倡导,一种,精神,节日,休 闲,度假,不仅仅,没于,集中,物质享 受,更是,注重,文化,滋养,春节,乃 是,中国,文化,心结,只是,红灯笼, 饺子,衣裳,更是,精神,寄托,情感, 向往,一天,游子,归心,亲人,情感。
初三作文议论文《浅谈中国文 化》
国学的发展,灿烂辉煌;国画 的气韵,蓬勃大气!我心中的 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
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
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 长!
关键词:国学,发展,灿烂辉煌,
国画,气韵,蓬勃,大气,心中,精灵, 如同,岁月,水流,白莲,愈加,古老, 愈发,清香,心中,精灵,能够,地久天 长。
初三作文议论文《浅谈中国文 化》
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再见
初三作文议论文
浅谈中国文化
700字
悠悠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
历史 光辉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
是秦砖汉瓦;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5篇)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b17ba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9.png)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5篇)中国传统文化剪纸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有精致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泥塑,有独特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元宵节、春节,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戏剧、中国画和杂技,但我最喜欢的是剪纸。
剪纸是对你职业的考验。
上面刻的图案太生动了,让人放不下。
我们来看看这个“年年有余”!看,图中的孩子正站在池塘边,手里拿着两条又大又胖的鲤鱼,手上有两对短胡须。
孩子高兴得时不时冲我们笑!再看这个“葫芦兄弟”,又动了!七个不同颜色和荷叶衣服的葫芦娃和他们的爷爷坐在石凳上赏月!剪纸也传播着丰富的民间故事。
这部《东郭先生与狼》讲的是一个叫东郭的人和一只狡猾的狼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董果先生遇到了一只狼。
狼装作可怜的样子说:“救救我,我后面有个猎人在追我!”董国先生心里暗暗想,它是一只狼,一种非常狡猾的动物,它能吃人!真不敢相信。
之后,他趁狼不注意,把它装进袋子里,扔到河里淹死了。
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孩子们早早放学回来,正忙着在东风中放纸风筝."这首诗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是的,这是清代诗人高定的《村居》诗。
今天,我要介绍我最喜欢的中国传统文化——风筝。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中国古代的风筝被称为木制风筝,因为它们是由木头制成的。
后来被称为纸糊纸风筝,风筝在后五代被命名。
时至今日,人们仍有风筝和鹞的名字。
北方叫风筝,南方叫风筝,所以南方叫风筝,北方叫风筝。
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五代前后,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和游戏的玩具。
中国北方的风筝艺术家通常称风筝为亲手创作的飞行器,反映了风筝的娱乐性。
同时也是很好的体育锻炼。
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成为一种季节性的民间活动。
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风筝在我国随处可见。
他们风格各异,有的豪放,有的活泼精致,有的多姿多彩。
我家有一只骨架硬的美人鱼风筝。
每当春风刮风,我父母就带我去城市广场放风筝。
《中华文化概说》课程论文范文.
![《中华文化概说》课程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e5ee9bec3a87c24128c402.png)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分校镇安职工专业金融学学号1361001264466学生姓名艾美贞2014年01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中华文化概说》课程论文【题目】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辨析【摘要】在当代中华道德思想文化谱系中,虽然有古典儒家思想的成分,但由于它有机地融合了中国各历史时代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思想文化,远比古典儒家思想丰富和深刻,因而更适合现代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和谐社会;思想资源。
【正文】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逢重大变革的时代,都习惯于从古人那里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思想资源。
传统文化中儒家占主导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儒家思想资源的问题每每被提及。
19世纪中后期以来的洋务运动、五四运动、近年来的新儒学运动,都就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在目前学术界,一些较为普遍的主张认为,儒家思想中关于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主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孔子所说的“仁”包括“义、礼、忠、恕、孝、悌、慈、爱、勇、温、良、俭、让、恭、宽、信、敏、惠”等一系列内容,“忠恕之道”只是其中两点。
如果从孔子的文本探究其含义,就很容易发现儒家思想的局限性。
如对“爱”的解释,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墨子的主张是:“视人这国若现其国,视人之家若现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为人之国,若为其国,……为人之都,若为其都,……为人之家,若为其家……”。
儒家过分看重血缘亲情,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重要性,这就很容易在社会生活领域造成缺乏公平意识,直接妨碍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秩序,不管这种秩序是否合理和公正显然,对人类社会来说,问题不在于有无秩序,而在于这种秩序是否公正合理,在于这种秩序能否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不断促进绝大多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国开中华文化概说
![国开中华文化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2581d73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2.png)
国开中华文化概说
中华文化,是一种深厚而多元的文化,源远流长又富于变化。
它的核
心是“仁义礼智信”,强调道德准则和尊重传统,在东亚文明史中占
据重要地位。
中华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各时期的形象、社会风尚以及政治和宗教思
想等方面,也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中国史前时期,发展至今,其特点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不断创新,
在人们生活中留下不可抹除的痕迹。
中华文化发展到今天,从社会制度上表现为中国古代的方方面面,如
作风审美的审美艺术体系;从语言上来看,也有一定的正式文字体系;从思想上来看,有中华思想文化体系;从文学上来看,有广大的中华
文学作品;从神学上来看,有多元的宗教文化;从礼教上来看,有完
善的思想道德体系;从法律上来看,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体系;从音乐上来看,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从舞蹈上来看,有独特的中
国舞蹈形式;从美食上来看,有精美可口的中国美食;从工艺品上来看,有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从农业上来看,有发达的农业知
识和技术体系;从医药上来看,有成熟的中国古代医学文化体系;从
武学上来看,有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文化;从民俗上来看,有悠久的
民俗文化传承;从家具上来看,有独特的中国传统家具;从建筑上来看,有一套完备的中国传统建筑表现形式。
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历史上的人们及其社会经济环境所塑造的,它几千
年来一直流传不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近代以来,中华
文化在台湾、香港、海外华侨及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播撒着中华文
化的种子。
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中国文化,了解到中国人民生活和思想,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化概说
![中华文化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f3574e9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c.png)
《中华文化概说》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聊聊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呀,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就说咱们过年吧,一到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上红红的春联。
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那香味能从厨房飘到大街上。
小孩们穿上新衣,兜里揣着红包,乐得嘴都合不拢。
这浓浓的年味,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还有端午节,大家一起包粽子。
白白的糯米,红红的大枣,包在绿绿的粽叶里,煮出来香气扑鼻。
为了纪念屈原,还有赛龙舟呢,那场面可热闹啦,鼓声震天,龙舟手们喊着号子,拼命地往前划。
再说说汉字,那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
咱们的书法,有楷书、行书、草书,每种字体都有独特的魅力。
王羲之的《兰亭序》,那字写得,简直绝了!像四大名著,《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水浒传》中好汉们的义薄云天,《三国演义》里的斗智斗勇,《红楼梦》里大家族的兴衰,哪一个不让人着迷?中华文化就像一个大宝库,里面的宝贝数也数不清。
咱们可得好好传承和发扬,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中华文化的厉害!《中华文化概说》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中华文化。
咱们先来说说中医,那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有时候头疼脑热,喝上一碗中药,慢慢就好了。
中医讲究的是调理身体,从根上解决问题。
还有传统的武术,像太极拳,爷爷奶奶们在公园里慢悠悠地打着,动作轻柔,却又充满了力量。
再看看咱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圆圆的月亮,心里别提多温暖了。
还有民间艺术,像剪纸,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在剪纸艺人的手里,几下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漂亮的花朵。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京剧表演。
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脸上画着五彩的妆容,唱念做打,样样精彩。
那声音,那身段,真是让人陶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咱们要多去了解,把它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概说》同学们,咱们来聊聊神奇的中华文化。
比如说诗词,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气势,多豪迈!还有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多细腻。
咱们的传统服饰也很美。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1057ff04a1b0717fd5ddf8.png)
虽说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但到了现代的中国人,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就拿节日来说,现在满大街充斥着各种西方节日,而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又有多少人了解它,关于它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
而在众多节日中,尤以春节的规模,文化底蕴和影响程度最大。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即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又要开始了。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置办年货。
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等等。
过年时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道新年,赠送礼品。
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贴上两个门神,在门的两旁贴春联。
屋里还要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窗户上还要贴上窗花,门前挂上大红灯笼,在门的正中间还要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字。
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的意思。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怪兽。
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走,于是燃放鞭炮就成了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节目。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
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的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初二作文议论文《中国文化》700字(共9页PPT)
![初二作文议论文《中国文化》700字(共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9311f1a1c7aa00b42acb2e.png)
初二作文议论文《中国文化》
在识别“伪文化”的同时,
也要弘扬“真文化”。杨万里曾说过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
自是香。”也知道苏轼的“何须魏帝
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关键词:识别,文化,同时,弘扬,
文化,杨万里,春风,解恼,诗人,叶非 花,自是,知道,苏轼,何须,魏帝,丸 药,卢仝,大碗茶。
初二作文议论文《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化》
古常青对着世人微笑,但与此同
时,在日新月异的文化发展的同时, 一些包装艳丽的伪文化也出现在了我 们的眼前。
关键词:中华民族,悠久,文化,
博大精深,文化,繁荣,带动,经济,强 盛,弘扬,文化,加以,发扬光大,文化, 复兴,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慢慢,长 河,悠悠,历史,不见,古罗马,不见, 古埃及,不见,古印度,不见,许多,向 往,古代文明,文化,中国,文化,血脉, 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亘古,常青,世 人,微笑,与此同时,日新月异,文化, 发展,同时,一些,包装,艳丽。
远流长,蕴含着,深深,文化底蕴,同 时,健康,显而易见,神农本草经,记 载,神农,尝草,七十,当然,茶文化, 不止,这些,中国,文化,剪纸,京剧, 脸谱,中国,书法,中国,等等,文化, 发展,必将,中国,推向,繁荣,中国, 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 族,特有,符号。
初二作文议论文《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初二作文议论文 700字
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博大精
经济 深,文化的繁荣带动着
的强
盛。弘扬文化加以发扬光大,文化的
世 复兴,将会是和谐社会,和谐
界。
慢慢长河,悠悠历史,不见
了古罗马,不见了古埃及,不见了
古印度,不见了许多让人向往的
血 古代文明与文化,但中国文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分校(工作站)专业学号学生姓名二O一四年十二月陕西乡土文化情【内容摘要】:陕西乡土文化情承载着陕西自古以来的政治、文化、生产生活以及民俗的各个方面,陕西乡土文化情就是了解陕西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的缩影,通过文化诠释和理解促进现在陕西的建设和发展,也给陕西乡土文化情的传承以启示。
【关键词】:陕西乡土文化历史问题发展一、陕西乡土文化情的历史渊源(一)先秦文化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
”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
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乡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陕西民风乡土及生产习俗的发展汉、魏、两晋这一历史阶段,方土游侠、道教、佛教活动,先后在社会上出现,对乡土文化情产生相应影响,对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新的因素,习俗产生相应变化。
方土游侠至汉时,已渐与民间游艺融合或以民间游艺形式出现,在都市已颇为多见。
《随书·地理志》说:“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
虽蓬室柴门,食必兼味。
好祀鬼神,尤多忌惑,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
崇重道教,犹有张鲁贵焉!”当地习俗的特色,还是浓烈的;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至唐,民风乡土与官府的关系也至为密切。
《秦中岁时记》说:“唐上已日,赐宴曲江,都人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
”《辇下岁时记》说:“长安每岁诸陵,常以寒食荐汤饼鸡毯等,又荐雷子车;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
上赐帛三匹,金碗一口,都人并在延兴门看内人出城洒扫,车马喧嚣。
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毯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糜酒,即重酿酒也。
”盛唐,物阜年丰,丝绸之路畅通,长安商贾云集,八方荟萃。
饭店、酒楼、茶肆林立,在繁荣的饮食市场,胡风烹调,胡姬酒肆也频增风采,蔚为乡土大观。
至于陕南水乡,生产习俗则更有一番景象。
《城固县志》说:“小满前后,农各插秧,谚曰:‘水执秧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则创造并反映了另一相当高的精神境界。
其所含哲理与表现的艺术手法也是令人叹服并值得深入体味的。
也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的确是无穷的,值得重视学习的。
二、陕西乡土文化情的地域划分(一)陕西乡土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
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
”《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
”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南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
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
”《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
”《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
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三、什么是乡土文化情(1)乡土就是泥土。
泥土是乡村的灵魂,它是上天赐予我们的。
(2)泥土与庄稼,庄稼与人,都是安排好的,谁也离不开谁。
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
曾祖父读过,祖父读过,父亲读过,我也读过,我们的儿孙还要再继续接着读下去。
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在泥土里摸来摸去,摸着摸着就摸老了,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该被泥土抚摸了。
(3)我曾仔细观察过父亲的那双手,粗糙得跟老树的皮没有什么两样,骨节粗大,十指变形,没有一个完整的指甲。
这双手曾在土地上扒挠了八十多年,豆村的每一块土地都曾留下他的手印,甚或每一个土团都曾感受过他的手温。
一次重病使他的右手致残,无法再扶犁耕地,挥镐掘土后,我劝他把家里的那几块地让给别人做,他咬咬牙艰难地作出了决定。
但他执意要留下一小块自己做,说闲着也是闲着,种不动地,哪怕到地里站一站,蹲一蹲,在田埂上坐一坐,弯腰扯几把草,心里也好受些。
父亲留下的这块地顶多只有三分,春天种了玉米,接着又种了一茬芝麻。
夏天我回豆村时,发现他和母亲蹲在白花花的日头底下,一个吃力地翻着土,一个用槌棒敲打着土坷垃。
目睹着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涌一涌的。
于是我就跟他们说,这地不能再种了,要是热出个好歹,不值得。
父亲一边敲打着土块,一边说,再种最后一茬。
母亲也和说,再种最后一茬。
这样的话,他们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每次都没有兑现。
季节一次次地向前延伸,父亲的庄稼也跟着一次次地向前延伸。
其实我心里是清楚的,只要父亲和母亲不倒下,这“最后一茬”就得一次次地向前延伸。
(4)我们与土地和庄稼每相遇一次,都是一种缘分,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默契和交流。
庄稼来了一茬又一茬,又被我们送走了一茬又一茬。
每迎来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希望;每送走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充实。
在这一次次的迎送之中,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微笑着走进泥土。
试想,如果没有它们一茬又一茬地陪伴着我们,我们的一生该是多么苍白啊!(5)播种的时候,我常常攥着种子遐想,这些种子去了泥土里之后,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村庄里来了,就像一个个日子。
尽管它们会给我带回更多的收获,但我还是有些依依不舍。
一茬一茬的庄稼绿了,一茬一茬的庄稼黄了,似乎都是转瞬之间的事。
收割也是如此。
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
(6)躁动了一个春天,喧闹了一个夏天,土地直到把所有的庄稼都送走了之后,这才坦然无忧地躺下来,在月光下深深地睡下,那飘荡在田野上大团大团的浓雾,就是它绵长而舒缓的呼吸吧。
四、陕西乡土文化情存在的问题(一)对乡土文化情的认识不够,相应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传承保护机制我们都知道乡土文化情属于再生资源,其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且自我保护的能力非常弱,随着它赖以生存的不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变了,它可能会很快灭亡,在这里,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乡土文化情得不到及时保护,必然就会遭到损害和破坏。
其次虽然有一些法律法规但还是不健全,没有细化,在某些方面或者角度上还是空白,仍待完善。
最后,保护机制不是很健全。
像对一些文物的保护,条件如场所,人为管理等方面都有所缺乏。
像一些特殊技艺现在会的人并不是很多。
(二)宏观投入不正确,忽略了旅游者的基本要求,造成资金浪费像乡土旅游主要是以农村生活体验为主要目的的,说体验就要真正体验起来,要劳动,要做真真实实的农民干的活,要从心底里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快乐。
像我去过的一些农家乐,住的是平常的水泥钢筋房,还说要体验一下住窑洞的感觉,根本不给机会呀,没有让旅游者体会到农村特有的东西,农民的品质等等。
(三)脱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陋俗略有明显,应取精华去糟粕乡土文化情中,有健康的元素也有一些不良的陋习,在这里我发现了有些地方还是相当信奉迷信之类的说法,这样特别不利于当地人文明意识的培养以及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四)乡土文化情资源开发有些滞后,缺乏创新,没有形成品牌像一些民间工艺品,在当地人眼中一文不值,因为他们看厌了看烦了,多少年来都是一个样,比如说刺绣,很多妇女都会,但能做到精品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几十年都不曾改变,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更无法形成品牌,这样就缺乏销售渠道,仍然是自产自销,品牌经营意识相当淡薄。
五、陕西乡土文化情现状(一)陕西乡土文化情资源特色1、原生态文化保存完整,原真性强,具有极高的旅游体验价值。
来过陕西的人都知道,陕西的地理环境特点之一是山地较多,这使得陕西的两大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从而使一些原生态的乡土文化情得以较完整的保护下来,以至于产生到这里旅游活动的动机。
2、资源类型丰富,文化兼容性浓烈,风俗的古老性明显。
陕西乡土文化情囊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划分的所有类型。
有口头传说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这五个方面。
同时又是13个古代王朝的所在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文化兼容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并且表现出极强的历史悠久性和风俗古老性。
3、陕西乡土文化情在“知”和“娱”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陕西乡土文化情常常与历史文化交叉并举,这使得乡土展现的地区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较好的融合。
(二)陕西乡土文化情的景观特色1、戏曲文化景观。
戏剧种类繁多,除了着名秦腔戏外,还有一些地方戏,比如说眉户,花鼓戏,紫阳民歌,延安秧歌剧等等。
2、艺美术景观。
剪纸俗称窗花,它保留了黄河流域古老的文化传统,渗透了这里人民的纯朴与勤劳,因而形成了古朴粗犷,简明茁壮的独特艺术风格。
3、节庆习俗景观。
节庆在我国北方大多相近,为婚丧孝敬有些特色。
自己有幸参加了一场葬礼,亲眼目睹了别具特色的一幕幕场景,有火居道士主持葬礼,并有唱孝歌,打丧鼓等等习俗。
4、起居饮食风俗。
虽然陕菜不是八大菜系之一,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特有的饮食品种繁多,比如说我吃过的印象比较深的:西安羊肉泡馍,岐山哨子面。
六、陕西乡土文化情传承与发展策略(一)将乡土文化情与旅游紧密结合,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开发陕西的乡土文化情主要是乡土博物馆静态的观赏性设施,缺乏体验和参与性,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学会增加一些互动元素。
比如说剪纸馆教游客怎样剪纸,泥塑馆教游客动手制作,或者陕北秧歌,腰鼓等,不但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乐趣,更能让他们深入的了解并体会这里的乡土风情。
像一些传统节日,可以安排相应的活动,既吸引游客有丰富他们的见识,何乐而不为呢!在旅游景点发放纪念品,既可以满足游客求新求特色的心理,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二)将乡土文化情与商业结合,促进陕西乡土产业的开发这种保护方式主要适合于手工技艺类,通过对这类乡土文化情进行创新和发展,实现商业元素与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加上流行元素不正适合了现在的混搭风格,紧随潮流又不失古典。
也可以尝试对开发元素进行系列开发,比如说依靠汉唐历史,对其服饰,饮食,舞蹈,戏曲等文化进行开发创造;或对民间故事传说进行加工,围绕资产编故事,是故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对住宿饮食,建造汉唐风情的客栈,茶馆,为游客增添体验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