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点总结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点总结平面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具有方向和大小,并且可以进行线性运算。
本文将对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加法、数乘和线性组合三个方面。
一、平面向量的加法平面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合成为一个新向量的运算。
具体而言,设有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加法运算符号为"+",则其加法公式为:A +B = (Aₓ + Bₓ, Aᵧ + Bᵧ)其中,Aₓ和Aᵧ分别表示向量A在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上的分量,Bₓ和Bᵧ分别表示向量B在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上的分量。
需要注意的是,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即:A +B = B + A(A + B) + C = A + (B + C)二、平面向量的数乘数乘是指将向量与一个实数相乘得到一个新向量的运算。
具体而言,设有一个向量A和一个实数k,它们的数乘运算符号为"·",则其数乘公式为:k·A = (k·Aₓ, k·Aᵧ)其中,Aₓ和Aᵧ分别表示向量A在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上的分量。
数乘的运算法则如下:1. 若k>0,则k·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
2. 若k<0,则k·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
3. 若k=0,则k·A的方向为零向量。
4. |k·A| = |k|·|A|三、平面向量的线性组合线性组合是指将多个向量按一定比例相加得到一个新向量的运算。
具体而言,设有n个向量A₁、A₂、...、Aₙ和n个实数k₁、k₂、...、kₙ,它们的线性组合公式为:k₁A₁ + k₂A₂ + ... + kₙAₙ线性组合的运算法则如下:1. 线性组合的次序不影响结果,即k₁A₁ + k₂A₂ + ... + kₙAₙ =kₙAₙ + ... + k₂A₂ + k₁A₁。
2. 向量的线性组合满足数乘与加法的结合律,即k₁(A₁ + A₂) =k₁A₁ + k₁A₂。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专题
第一部分:平面对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一.基础学问 自主学习1.向量的有关概念名称定义备注向量 既有 又有 的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 (或称 )平面对量是自由向量零向量 长度为 的向量;其方向是随意的 记作0单位向量 长度等于 的 向量非零向量a 的单位向量为±a|a |平行向量 方向 或 的非零向量0与任一向量 或共线 共线向量 的非零向量又叫做共线向量 相等向量长度 且方向 的向量 两向量只有相等或不等,不能比较大小相反向量长度 且方向 的向量 0的相反向量为02.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运算定义法则(或几何意义)运算律加法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1)交换律: a +b =b +a . (2)结合律:(a +b )+c =a +(b +c ).减法 求a 与b 的相反向量-b 的和的运算叫做a 与b 的差法则 a -b =a +(-b )数乘求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的运算(1)|λa |=|λ||a |.(2)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 ;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 ;当λ=0时,λa =0.λ(μa )=λμa ;(λ+μ)a =λa +μa ;λ(a +b )=λa +λb .3.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 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 .二.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向量的两要素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与有向线段起点的位置没有关系.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都表示同一向量.或者说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是相等的.向量只有相等或不等,而没有谁大谁小之说,即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平行与直线平行的区分向量平行包括向量共线(或重合)的状况,而直线平行不包括共线的状况.因而要利用向量平行证明向量所在直线平行,必需说明这两条直线不重合.三.基础自测1.化简OP →-QP →+MS →-MQ →的结果等于________.2.下列命题:①平行向量肯定相等;②不相等的向量肯定不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向量的两个向量是共线向量; ④相等向量肯定共线.其中不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3.在△ABC 中,AB →=c ,AC →=b .若点D 满意BD →=2DC →,则AD →=________(用b 、c 表示).4.如图,向量a -b 等于( ) A .-4e 1-2e 2 B .-2e 1-4e 2 C .e 1-3e 2 D .3e 1-e 25.已知向量a ,b ,且AB →=a +2b ,BC →=-5a +6b ,CD →=7a -2b ,则肯定共线的三点是 ( ) A .A 、B 、D B .A 、B 、C C .B 、C 、D D .A 、C 、D四.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题型一 平面对量的有关概念 例1 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 |=|b |,则a =b ;②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若a =b ,b =c ,则a =c ;④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且a ∥b ;⑤若a ∥b ,b ∥c ,则a ∥c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变式训练1 推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说明理由.(1)若向量a 与b 同向,且|a |=|b |,则a>b ;(2)若|a |=|b |,则a 与b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或相反; (3)若|a |=|b |,且a 与b 方向相同,则a =b ;(4)由于零向量的方向不确定,故零向量不与随意向量平行; (5)若向量a 与向量b 平行,则向量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6)若向量AB →与向量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 (7)起点不同,但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几个向量是相等向量; (8)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题型二 平面对量的线性运算例2 如图,以向量OA →=a ,OB →=b 为边作▱OADB ,BM →=13BC →,CN →=13CD →,用a 、b 表示OM →、ON →、MN →.变式训练2 △ABC 中,AD →=23AB →,DE ∥BC 交AC 于E ,BC 边上的中线AM 交DE 于N .设AB →=a ,AC →=b ,用a 、b表示向量AE →、BC →、DE →、DN →、AM →、AN →.题型三 平面对量的共线问题例3 设e 1,e 2是两个不共线向量,已知AB →=2e 1-8e 2,CB →=e 1+3e 2,CD →=2e 1-e 2.(1)求证:A 、B 、D 三点共线;(2)若BF →=3e 1-ke 2,且B 、D 、F 三点共线,求k 的值.变式训练3 设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不共线,(1)若AB →=a +b ,BC →=2a +8b ,CD →=3(a -b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k ,使ka +b 和a +kb 共线.五.思想与方法5.用方程思想解决平面对量的线性运算问题试题:如图所示,在△ABO 中,OC →=14OA →,OD →=12OB →,AD 与BC 相交于点M ,设OA →=a ,OB →=b .试用a 和b表示向量OM →.六.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方法与技巧1.将向量用其它向量(特殊是基向量)线性表示,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是向量坐标形式的基础.2.可以运用向量共线证明线段平行或三点共线问题.如AB →∥CD →且AB 与CD 不共线,则AB ∥CD ;若AB →∥BC →,则A 、B 、C 三点共线. 失误与防范1.解决向量的概念问题要留意两点:一是不仅要考虑向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向量的方向;二是考虑零向量是否也满意条件.要特殊留意零向量的特殊性.2.在利用向量减法时,易弄错两向量的依次,从而求得所求向量的相反向量,导致错误.七.课后练习1.给出下列命题:①两个具有公共终点的向量,肯定是共线向量;②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它们的模能比较大小; ③λa =0 (λ为实数),则λ必为零;④λ,μ为实数,若λa =μb ,则a 与b 共线.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2.若A 、B 、C 、D 是平面内随意四点,给出下列式子:AB +CD →=BC +DA →;②AC +BD →=AD BC +;③AC -BD →=DC →+AB .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 已知O 、A 、B 是平面上的三个点,直线AB 上有一点C ,满意CB AC +2=0,则OC 等于( )A.OA 2-OB →B.OA -+2OB →C.OA 32-13OB →D.OA 31-+23OB →4.如图所示,在△ABC 中,BD =12DC →,AE →=3ED →,若AB =a ,AC =b ,则BE →等于( )A.13a +13b B .-12a +14b C.12a +14b D .-13a +13b 5. 在四边形ABCD 中,AB =a +2b,BC =-4a -b ,CD →=-5a -3b ,则四边形ABCD 的形态是( )A .矩形B .平行四边形C .梯形D .以上都不对 6. AB =8,AC =5,则B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7.给出下列命题:①向量AB 的长度与向量BA →的长度与向量BA →的长度相等; ②向量a 与b 平行,则a 与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③两个有共同起点而且相等的向量,其终点必相同; ④两个有公共终点的向量,肯定是共线向量;⑤向量AB 与向量CD →与向量CD →是共线向量,则点A 、B 、C 、D 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其中不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____.8.如图,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若AB =mAM →,AC =nAN →,则m +n 的值为________.9.设a 与b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且向量a +λb 与-(b -2a)共线,则λ=________.10.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AB =a ,AF →=b ,求AD AC ,,AE →.11.如图所示,△ABC 中,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边AC 上,且AN =2NC ,AM 与BN 相交于点P ,求AP ∶PM的值.12.已知点G 是△ABO 的重心,M 是AB 边的中点.(1)求GA +GB →+GO →;(2)若PQ 过△ABO 的重心G,且AO =a, OB →=b ,OP →=m a ,OQ →=n b ,求证:1m +1n=3.其次部分:平面对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一.基础学问 自主学习1.两个向量的夹角定义范围已知两个 向量a ,b ,作OA →=a ,OB →=b ,则∠AOB =θ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如图)向量夹角θ的范围是 ,当θ= 时,两向量共线,当θ= 时,两向量垂直,记作a ⊥b .2.平面对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平面对量基本定理假如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 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随意向量a , 一对实数λ1,λ2,使a = .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全部向量的一组 . (2)平面对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 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 (3)平面对量的坐标表示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由平面对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a =xi +yj ,这样,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可由x ,y 唯一确定,把有序数对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 ,其中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②设OA →=xi +yj ,则向量OA →的坐标(x ,y )就是 的坐标,即若OA →=(x ,y ),则A 点坐标为 ,反之亦成立.(O 是坐标原点) 3.平面对量坐标运算(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及向量的模 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 ,a -b = , λa = ,|a |= . (2)向量坐标的求法①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②设A (x 1,y 1),B (x 2,y 2),则AB →= ,|AB →|= . 4.平面对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0.a ∥b ⇔ .二.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基底的不唯一性只要两个向量不共线,就可以作为平面的一组基底,对基底的选取不唯一,平面内随意向量a 都可被这个平面的一组基底e 1,e 2线性表示,且在基底确定后,这样的表示是唯一的. 2.向量坐标与点的坐标的区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OA →=a ,点A 的位置被向量a 唯一确定,此时点A 的坐标与a 的坐标统一为(x ,y ),但应留意其表示形式的区分,如点A (x ,y ),向量a =OA →=(x ,y ).当平面对量OA →平行移动到O 1A 1→时,向量不变即O 1A 1→=OA →=(x ,y ),但O 1A 1→的起点O 1和终点A 1的坐标都发生了改变.三.基础自测1.已知向量a =(2,-1),b =(-1,m ),c =(-1,2),若(a +b )∥c ,则m =________.2.已知向量a =(1,2),b =(-3,2),若ka +b 与b 平行,则k =________.3.设向量a =(1,-3),b =(-2,4),c =(-1,-2).若表示向量4a 、4b -2c 、2(a -c )、d 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能构成四边形,则向量d =____________.4.已知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 (0,2),B (-1,-2),C (3,1),且BC →=2AD →,则顶点D 的坐标为 ( )A.⎝⎛⎭⎫2,72B.⎝⎛⎭⎫2,-12 C .(3,2) D .(1,3)5.已知平面对量a =(x,1),b =(-x ,x 2),则向量a +b ( )A .平行于y 轴B .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C .平行于x 轴D .平行于其次、四象限的角平分线四.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题型一 平面对量基本定理的应用例1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为DC ,BC 的中点,已知AM →=c ,AN →=d ,试用c ,d 表示AB →,AD →.变式训练1 如图,P 是△ABC 内一点,且满意条件AP →+2BP →+3CP →=0,设Q 为CP 的延长线与AB 的交点,令CP →=p ,试用p 表示CQ →.题型二 向量坐标的基本运算例2 已知A (-2,4),B (3,-1),C (-3,-4).设AB →=a ,BC →=b ,CA →=c ,且CM →=3c ,CN →=-2b ,(1)求3a +b -3c ;(2)求满意a =mb +nc 的实数m ,n ;(3)求M 、N 的坐标及向量MN →的坐标.变式训练2 (1)已知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A (2,-4)、B (0,6)、C (-8,10),求向量AB →+2BC →-12AC →的坐标;(2)已知a =(2,1),b =(-3,4),求:①3a +4b ;②a -3b ;③12a -14b .题型三 平行向量的坐标运算例3 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a =(3,2),b =(-1,2),c =(4,1),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满意a =mb +nc 的实数m ,n ;(2)若(a +kc )∥(2b -a ),求实数k ; (3)若d 满意(d -c )∥(a +b ),且|d -c |=5,求d .变式训练3 已知a =(1,0),b =(2,1).(1)求|a +3b |;(2)当k 为何实数时,ka -b 与a +3b 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五.易错警示8.忽视平行四边形的多样性致误试题:已知平行四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0),(3,0),(1,-5),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六.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方法与技巧1.平面对量基本定理的本质是运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向量进行分解.2.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本质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其中坐标运算法则是运算的关键,通过坐标运算可将一些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从而向量可以解决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很多相关问题. 3.在向量的运算中要留意待定系数法、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失误与防范1.要区分点的坐标与向量坐标的不同,尽管在形式上它们完全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向量坐标中既有方向也有大小的信息.2.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的充要条件不能表示成x 1x 2=y 1y 2,因为x 2,y 2有可能等于0,所以应表示为x 1y 2-x 2y 1=0.同时,a ∥b 的充要条件也不能错记为x 1x 2-y 1y 2=0,x 1y 1-x 2y 2=0等.七.课后练习1.已知向量a =(1,-2),b =(1+m,1-m ),若a ∥b ,则实数m 的值为( ) A .3 B .-3 C .2 D .-22.已知平面对量a =(1,2),b =(-2,m ),且a ∥b ,则2a +3b 等于( ) A .(-2,-4) B .(-3,-6) C .(-4,-8) D .(-5,-10)3.设向量a =(3,3),b 为单位向量,且a ∥b ,则b 等于( )A.⎝⎛⎭⎫32,-12或⎝⎛⎭⎫-32,12B.⎝⎛⎭⎫32,12C.⎝⎛⎭⎫-32,-12D.⎝⎛⎭⎫32,12或⎝⎛⎭⎫-32,-124.已知向量a =(1,-m ),b =(m 2,m ),则向量a +b 所在的直线可能为( ) A .x 轴 B .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C .y 轴 D .其次、四象限的角平分线5.已知A(7,1)、B(1,4),直线ax y 21=与线段AB 交于C ,且=AC 2CB →,则实数a 等于( )A .2B .1C.45D.536.若三点A (2,2),B (a,0),C (0,b ) (ab ≠0)共线,则1a +1b的值等于________.7.已知向量a =(1,2),b =(x,1),u =a +2b ,v =2a -b ,且u ∥v ,则实数x 的值为________.8.若向量a )43,3(2--+=x x x 与AB 相等,其中A (1,2),B (3,2),则x =________.9.若平面对量a ,b 满意|a +b|=1,a +b 平行于y 轴,a =(2,-1),则b =______________. 10. a =(1,2),b =(-3,2),当k 为何值时,ka +b 与a -3b 平行?平行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11.三角形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m =(3c -b ,a -b ),n =(3a +3b ,c ),m ∥n.(1)求cos A 的值;(2)求sin(A +30°)的值.1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已知向量m =(a ,b ),向量n =(cos A ,cos B ),向量p =⎝⎛⎭⎫22sin B +C2,2sin A ,若m ∥n ,p 2=9,求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第三部分:平面对量的数量积一.基础学问 自主学习1.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_______叫做a 和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________________.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____.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2.平面对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_________的乘积.3.平面对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 (1)e ·a =a ·e = ;(2)非零向量a ,b ,a ⊥b ⇔ ; (3)当a 与b 同向时,a ·b = ;当a 与b 反向时,a ·b = ,a ·a =a 2,|a|=a·a ; (4)cos θ=a·b |a||b|;(5)|a ·b|____|a ||b |.4.平面对量数量积满意的运算律 (1)a·b = (交换律);(2)(λa )·b = = (λ为实数); (3)(a +b )·c = .5.平面对量数量积有关性质的坐标表示设向量a =(x 1,y 1),b =(x 2,y 2),则a·b = ,由此得到 (1)若a =(x ,y ),则|a |2= 或|a |= .(2)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AB |=AB = . (3)设两个非零向量a ,b ,a =(x 1,y 1),b =(x 2,y 2),则a ⊥b ⇔ .二.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这个数量的大小与两个向量的长度及其夹角的余弦值有关,在运用向量的数量积解题时,肯定要留意两向量夹角的范围. 2.数量积的运算只适合交换律、加乘安排律及数乘结合律,但不满意向量间的结合律,即(a ·b)c 不肯定等于a(b ·c).这是由于(a ·b)c 表示一个与c 共线的向量,而a(b ·c)表示一个与a 共线的向量,而c 与a 不肯定共线.三.基础自测1.已知向量a 和向量b 的夹角为30°,|a|=2,|b|=3,则向量a 和向量b 的数量积a·b =________.2.在△ABC 中,AB =3,AC =2,BC 10则AC AB ·=______.3.已知a =(2,3),b =(-4,7),则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4.已知|a|=6,|b|=3,a·b =-12,则向量a 在向量b 方向上的投影是 ( ) A .-4 B .4 C .-2 D .25.已知向量a =(1,-1),b =(1,2),向量c 满意(c +b)⊥a ,(c -a)∥b ,则c 等于 ( ) A .(2,1) B .(1,0) C.⎝⎛⎭⎫32,12 D .(0,-1)四.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题型一 求两向量的数量积例1 (1)在Rt △ABC 中,∠C =90°,AB =5,AC =4,求BC AB ·; (2)若a =(3,-4),b =(2,1),试求(a -2b)·(2a +3b).变式训练1 (1)若向量a 的方向是正南方向,向量b 的方向是正东方向,且|a|=|b|=1,则(-3a)·(a +b)=______.(2)如图,在△ABC 中,AD ⊥AB ,BC = 3 BD →,|AD |=1,则AD AC ·等于( ) A .2 3 B.32 C.33D.3题型二 求向量的模例2 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且|a|=4,|b|=2,求:(1)|a +b|;(2)|3a -4b|;(3)(a -2b)·(a +b).变式训练2 设向量a ,b 满意|a -b |=2,|a|=2,且a -b 与a 的夹角为π3,则|b|=________.题型三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夹角问题例3 已知a 与b 是两个非零向量,且|a|=|b|=|a -b|,求a 与a +b 的夹角.变式训练3 设n 和m 是两个单位向量,其夹角是60°,求向量a =2m +n 与b =2n -3m 的夹角.题型四 平面对量的垂直问题例4 已知a =(cos α,sin α),b =(cos β,sin β)(0<α<β<π). (1)求证:a +b 与a -b 相互垂直;(2)若k a +b 与a -k b 的模相等,求β-α.(其中k 为非零实数)变式训练4 已知平面内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OA =(-2,m ),OB →=(n,1),OC =(5,-1),且OA →⊥OB →,求实数m ,n 的值.五.答题规范5.思维要严谨,解答要规范试题:设两向量e 1、e 2满意|e 1|=2,|e 2|=1,e 1、e 2的夹角为60°,若向量2t e 1+7e 2与向量e 1+t e 2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六.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方法与技巧1.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不具备结合律,但运算律和实数运算律类似.如(a +b)2=a 2+2a·b +b 2;(λa +μb)·(s a +t b)=λs a 2+(λt +μs )a·b +μt b 2(λ,μ,s ,t ∈R).2.求向量模的常用方法:利用公式|a|2=a 2,将模的运算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3.利用向量垂直或平行的条件构造方程或函数是求参数或最值问题常用的方法技巧.失误与防范1.(1)0与实数0的区分:0a =0≠0,a +(-a)=0≠0,a·0=0≠0;(2)0的方向是随意的,并非没有方向,0与任何向量平行,我们只定义了非零向量的垂直关系.2.a·b =0不能推出a =0或b =0,因为a·b =0时,有可能a ⊥b.3.一般地,(a·b)c≠(b·c)a 即乘法的结合律不成立.因a·b 是一个数量,所以(a·b)c 表示一个与c 共线的向量,同理右边(b·c)a 表示一个与a 共线的向量,而a 与c 不肯定共线,故一般状况下(a·b)c≠(b·c)a.4.a·b =a·c(a≠0)不能推出b =c .即消去律不成立.5.向量夹角的概念要领悟,比如正三角形ABC 中,〈,AB BC 〉应为120°,而不是60°.七.课后练习1.设向量a =(1,0),b =(12,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 |=|b | B .a·b =22C .a ∥bD .a -b 与b 垂直2.若向量a =(1,1),b =(2,5),c =(3,x ),满意条件(8a -b)·c =30,则x 等于( )A .6B .5C .4D .33.已知向量a ,b 的夹角为60°,且|a |=2,|b |=1,则向量a 与a +2b 的夹角等于( )A .150°B .90°C .60°D .30°4.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为一条对角线,若AB =(2,4),AC =(1,3),则⋅AD BD 等于( )A .6B .8C .-8D .-65.若e 1、e 2是夹角为π3的单位向量,且向量a =2e 1+e 2,向量b =-3e 1+2e 2,则a·b 等于( ) A .1 B .-4 C .-72 D.726.若向量a ,b 满意|a |=1,|b |=2且a 与b 的夹角为π3,则|a +b |=________. 7.已知向量a ,b 满意|a |=3,|b |=2,a 与b 的夹角为60°,则a·b =________,若(a -mb )⊥a ,则实数m =________.8.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a +b =c ,则a·c 的值为________.9.(O 是平面α上一点,A 、B 、C 是平面α上不共线的三点.平面α内的动点P 满意),(AC AB OA OP ++=λ若λ=12时,()⋅+PA PB PC 的值为______. 10.不共线向量a ,b 的夹角为小于120°的角,且|a |=1,|b |=2,已知向量c =a +2b ,求|c |的取值范围.11.已知平面对量a =(1,x ),b =(2x +3,-x ),x ∈R.(1)若a ⊥b ,求x 的值;(2)若a ∥b ,求|a -b |.12.向量a =(cos 23°,cos 67°),向量b =(cos 68°,cos 22°).(1)求a·b ;(2)若向量b 与向量m 共线,u =a +m ,求u 的模的最小值.第四部分:平面对量应用举例一.基础学问 自主学习1.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平面对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主要是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垂直、平移、全等、相像、长度、夹角等问题.(1)证明线段平行或点共线问题,包括相像问题,常用共线向量定理:a ∥b ⇔ ⇔ .(2)证明垂直问题,常用数量积的运算性质a ⊥b ⇔ ⇔ .(3)求夹角问题,利用夹角公式cos θ=a ·b |a ||b|=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θ为a 与b 的夹角).2.平面对量在物理中的应用(1)由于物理学中的力、速度、位移都是 ,它们的分解与合成与向量的 相像,可以用向量的学问来解决.(2)物理学中的功是一个标量,这是力F 与位移s 的数量积.即W =F ·s =|F ||s|cos θ (θ为F 与s 的夹角).3.平面对量与其他数学学问的交汇平面对量作为一种运算工具,常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学问结合,当平面对量给出的形式中含有未知数时,由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可以得到关于该未知数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可以求解有关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的综合问题.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转化为代数运算,其转化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平面对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二是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公式和性质.二.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向量兼具代数的抽象与严谨和几何的直观,向量本身是一个数形结合的产物.在利用向量解决问题时,要留意数与形的结合、代数与几何的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2.要留意变换思维方式,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要擅长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题.三.基础自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ABCD 的边AB ∥DC ,AD ∥BC .已知A (-2,0),B (6,8),C (8,6).则D 点的坐标为________.2.已知平面对量α、β,|α|=1,|β|=2,α⊥(α-2β),则|2α+β|的值是________.3.平面上有三个点A (-2,y ),B ⎝⎛⎭⎫0,y 2,C (x ,y ),若AB ⊥BC ,则动点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4.已知A 、B 是以C 为圆心,半径为5的圆上两点,且|AB |=5,CB AC ·等于 ( ) A .-52 B.52 C .0 D.5325.某人先位移向量a :“向东走3 km”,接着再位移向量b :“向北走3 km”,则a +b 表示 ( )A .向东南走3 2 kmB .向东北走3 2 kmC .向东南走3 3 kmD .向东北走3 3 km四.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题型一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例1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CA =CB ,D 为BC 的中点,E 是AB 上的一点,且AE =2EB .求证:AD ⊥CE .变式训练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1,-2),B (2,3),C (-2,-1).(1)求以线段AB 、A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 的长;(2)设实数t 满意(AB →-tOC →)·OC →=0,求t 的值.题型二 平面对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例2 已知点P (0,-3),点A 在x 轴上,点M 满意⋅PA AM =0,AM →=-32MQ →,当点A 在x 轴上移动时,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变式训练2 已知圆C :(x -3)2+(y -3)2=4及点A (1,1),M 是圆上的随意一点,点N 在线段MA 的延长线上,且MA =2AN →,求点N 的轨迹方程.题型三 平面对量与三角函数例3 已知向量a =(sin x ,cos x ),b =(sin x ,sin x ),c =(-1,0).(1)若x =π3,求向量a 与c 的夹角; (2)若x ∈⎣⎡⎦⎤-3π8,π4,求函数f (x )=a·b 的最值; (3)函数f (x )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22sin 2x (x ∈R)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变式训练3 已知A (3,0),B (0,3),C (cos α,sin α).(1)若AC ·BC =-1,求sin ⎝⎛⎭⎫α+π4的值;(2) 若|OA +OC |=13,且α∈(0,π),求OB →与OC 的夹角.五.易错警示9.忽视对直角位置的探讨致误试题:已知平面上三点A 、B 、C ,向量BC =(2-k,3),AC =(2,4).(1) 若三点A 、B 、C 不能构成三角形,求实数k 应满意的条件;(2)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k 的值.六.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方法与技巧1. 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与代数有机结合起来,这就为向量和函数的结合供应了前提,运用向量的有关学问可以解决某些函数问题.2. 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相结合的一类综合问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或求函数值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3. 有关线段的长度或相等,可以用向量的线性运算与向量的模.4.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步骤(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探讨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5.向量的坐标表示,使向量成为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证明垂直、求夹角、写直线方程时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在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须要将向量用点的坐标表示,利用向量的有关法则、性质列出方程,从而使问题解决.失误与防范1.向量关系与几何关系并不完全相同,要留意区分.例如:向量AB ∥CD →并不能说明AB ∥CD .2.加强平面对量的应用意识,自觉地用向量的思想和方法去思索问题.七.课后练习1.已知△ABC AC AB =,则肯定有( )A .AB ⊥AC B .AB =ACC .(AB +AC )⊥(AB -AC )D .AB +AC =AB -AC2.点P 在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向量v =(4,-3)(即点P 的运动方向与v 相同,且每秒移动的距离为|v |个单位).设起先时点P 的坐标为(-10,10),则5秒后质点P 的坐标为( )A .(-2,4)B .(-30,25)C .(10,-5)D .(5,-10)3.平面上有四个互异点A 、B 、C 、D ,已知(2)()0+-⋅-=DB DC DA AB AC ,则△ABC 的形态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4.如图,△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AB =2,AC =3,BC =7,则⋅AO BC 等于( )A.32B.52C .2D .35.平面上O 、A 、B 三点不共线,设b a ==OB OA ,,则△OAB 的面积等于( ) A.|a |2|b |2-(a ·b )2 B.|a |2|b |2+(a ·b )2 C.12|a |2|b |2-(a ·b )2 D.12|a |2|b |2+(a ·b )2 6.已知|a|=3,|b|=2,〈a ,b 〉=60°,则|2a +b|=________.7.河水的流速为2 m/s ,一艘小船想以垂直于河岸方向10 m/s 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的静水速度大小为________.8.已知△ABO 三顶点的坐标为A (1,0),B (0,2),O (0,0),P (x,y )是坐标平面内一点,且满意AP ·OA →≤0,BP →·OB →≥0,则OP →·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9.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B ·AC =1⋅=BA BC ,那么c =________. 10.如右图,在Rt △ABC 中,已知BC =a,若长为2a 的线段PQ 以点A 为中心,问PQ 与BC →的夹角θ取何值时BP →·CQ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11.已知向量a =(sin θ,cos θ-2sin θ),b =(1,2).(1)若a ∥b ,求tan θ的值;(2)若|a |=|b |,0<θ<π,求θ的值.1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C BA AC AB ··==k (k ∈R).(1)推断△ABC 的形态;(2)若c =2,求k 的值.。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二节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第二章第二节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一课时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向量》这一章是前一轮教材中新增的内容.高考考纲有明确说明,同时新课标也提出向量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高考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②向量作为工具的应用.另外,在今后学习复数的三角形式与向量形式时,还要用到向量的有关知识及思想方法,向量也是将来学习高等数学以及力学、电学等学科的重要工具.教材的第2.1节通过物理实例引入了向量的概念,介绍了向量的模、相等的向量、单位向量、零向量以及平行向量等基本概念.而本节课是继向量基本概念的第一节课.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第一运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是学习向量其他运算的基础.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它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正如第二章的引言中所说:如果没有运算,向量只是一个“路标”,因为有了运算,向量的力量无限.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高一学习物理中的位移和力等知识时,已初步了解了矢量的合成,而物理学中的矢量相当于数学中的向量,这为学生学习向量知识提供了实际背景.设计理念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精练、系统、生动地讲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结论;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得到发展.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主题,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更应强化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集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对矢量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掌握向量加法的几何表示法,理解向量加法的运算律.2.理解和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和思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能力.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个向量的和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两个向量的和的概念是向量加法的基础,而向量加法是向量运算的基础.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有深刻的物理背景和几何意义,因此在引入一种向量运算后,总是要考查一下它的几何意义,正因为向量的几何意义,使得向量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2.教学难点:向量加法的运算律.(设计让学生先猜想后验证来学习运算律,需要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猜测,还要在猜测的基础上加以验证,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引入(约5分钟)引例:有两条拖轮牵引一艘轮船,它们的牵引力分别是F 1=3 000牛,F 2=2 000牛,牵绳之间的夹角θ=60°.如果只用一条拖轮来牵引,而产生的效果跟原来的相同,试求出这条拖轮的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图1 在物理中,我们已知道,两个不在一条直线的共点力OA →与OB →的合力是以OA →、O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ACB 的对角线OC →所表示的力.这就是说,OC →是OA →与OB →相加所得到的和.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利用物理中合力的概念,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以现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比、迁移能力.学情预设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是学生的认知难点.概念形成(约5分钟)一般地,把以OA →、O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ACB 的对角线OC →,叫做OA →与OB →两个向量的和,记作OA →+OB →.求两个不平行向量的和可按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问题1:如何求两个平行向量的和向量?问题2:任意一个向量与一个零向量的和是什么?求两个向量的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设计说明补充说明两个向量和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思想.概念深化(约15分钟)练习:根据图2中所给向量a ,b ,c 画出向量:(1)a +b ;(2)a +b +c .图2解法一:将两个向量起点重合,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解法二:将一个向量的起点与另一向量的终点重合,也可以画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设计说明1.学生通过练习题(1)可加深对向量加法概念的理解.另外,可由此引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图32.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向量的加法既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也可以按照三角形法则进行.在向量加法运算中,通过向量的平移使两个向量首尾相接,可使用三角形法则.引申:求n (n >3)个向量的和向量.设计说明求n (n >3)个向量的和向量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应用首尾相接的三角形法则的优越性. 学情预设学生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理解较抽象.结论:求n 个向量的和向量可应用多边形法则.运算律的归纳问题:向量的加法既然是一种运算,它应该具有哪些运算律?如何进行验证呢?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类比实数加法的运算律,得出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归纳能力.应用举例(约10分钟)(1)已知平面内有三个非零向量OA →、OB →、OC →,它们的模都相等,并且两两的夹角都是120°,求证:OA →+OB →+OC →=0;(2)在平面内能否构造三个非零向量a 、b 、c ,使a +b +c=0;(3)能否说出(2)的实际模型?设计说明题(1)是基本的例题;题(2)是题(1)的拓展;题(3)能体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思想.研究讨论(约5分钟)已知a 、b 是非零向量,则|a +b|与|a|+|b |有什么关系?设计说明设置这一研讨题可以将本节课与上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渗透分类的思想. 小结归纳(约4分钟)让学生自主回顾和归纳本节的内容.设计说明1.向量加法的意义;2.理解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理解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类比、迁移等能力.学情预设要求学生不仅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还要对本节课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能力进行总结,有一定的难度.作业(约1分钟)课本本节练习1,2,3,4.设计说明1.巩固所学的内容.2.对所学内容的检测、反馈与及时补充不足.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探究——讨论”教学法.“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专家兰本达所倡导的.“探究——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是“探究”.我所设计的问题引入、概念形成及概念深化都是采用探究的方法,将有关材料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地支配它,进而探索、研究它.学生通过对这些“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获得对向量加法的感性认识和形成各自对向量加法概念的了解.第二步骤是“研讨”,即在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通过互相交流、启发、补充、争论,使学生对向量加法的认识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一定水平层次的科学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才会逐步感到数学的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第1节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2025年高考数学复习讲义及练习解析
第一节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课标解读考向预测1.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几何表示及向量相等的含义.2.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及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预计2025年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会以线性运算、共线向量定理为主,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属中、低档.必备知识——强基础1.向量的有关概念名称定义表示向量在平面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用a ,b ,c ,…或AB →,BC →,…表示向量的模向量a 的大小,也就是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AB →的长度(或称模)|a |或|AB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用0表示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用e 表示,|e |=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或称共线向量)a ∥b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a =b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向量a 的相反向量是-a说明: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任意的.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2.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运算法则(或几何意义)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 +b =01b +a ;结合律:(a +b)+c =02a+(b +c )减法a -b =03a +(-b )数乘|λa |=|λ||a |,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04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05相反;当λ=0时,λa =060λ(μa )=07(λμ)a ;(λ+μ)a =08λa +μa ;λ(a +b )=09λa +λb3.向量共线定理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 .提醒:当a ≠0时,定理中的实数λ才唯一.1.一般地,首尾顺次相接的多个向量的和等于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A 1A 2→+A 2A 3→+A 3A 4→+…+A n -1A n =A 1A n →.特别地,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2.若F 为线段AB 的中点,O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则OF →=12OA →+OB →).3.若A ,B ,C 是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则PA →+PB →+PC →=0⇔P 为△ABC 的重心,AP →=13(AB→+AC →).4.若OA →=λOB →+μOC →(λ,μ为常数),则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λ+μ=1.5.对于任意两个向量a ,b ,都有||a |-|b ||≤|a ±b |≤|a |+|b |.1.概念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a |与|b |是否相等,与a ,b 的方向无关.()(2)若向量a 与b 同向,且|a |>|b |,则a >b .()(3)若向量AB →与向量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4)起点不同,但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是相等向量.()答案(1)√(2)×(3)×(4)√2.小题热身(1)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EF →=CD →B .AB →与DE →共线C .BD →与CD →是相反向量D .AE →=12|AC →|答案D解析AE →=12AC →,故D 错误.故选D.(2)(人教B 必修第二册6.2.1例3改编)设向量a ,b 不共线,向量λa +b 与a +2b 共线,则实数λ=________.答案12解析∵λa +b 与a +2b 共线,∴存在实数μ使得λa +b =μ(a +2b )=μ,=2μ,=12,=12.(3)(人教A 必修第二册6.2例6改编)已知▱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且OA →=a ,OB →=b ,则DC →=________,BC →=________.(用a ,b 表示)答案b -a -a -b解析如图,DC →=AB →=OB →-OA →=b -a ,BC →=OC →-OB →=-OA →-OB →=-a -b .(4)(人教A 必修第二册习题6.2T10改编)若a ,b 满足|a |=3,|b |=5,则|a +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82解析|a +b |≤|a |+|b |=3+5=8,当且仅当a ,b 同向时取等号,所以|a +b |max =8.又|a +b |≥||a |-|b ||=|3-5|=2,当且仅当a ,b 反向时取等号,所以|a +b |min =2.考点探究——提素养考点一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例1(多选)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 .若|a |=|b |,则a =bB .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C .若a =b ,b =c ,则a =cD .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且a ∥b 答案BC解析A 是假命题,两个向量的长度相等,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同;B 是真命题,∵AB →=DC →,∴|AB →|=|DC →|且AB →∥DC →,又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反之,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AB →|=|DC →|,AB →∥DC →且AB →,DC →方向相同,因此AB →=DC →;C 是真命题,∵a =b ,∴a ,b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又b =c ,∴b ,c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a ,c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a =c ;D 是假命题,当a ∥b 且方向相反时,即使|a |=|b |,也不能得到a =b ,故|a |=|b |且a ∥b 不是a =b 的充要条件,而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C.【通性通法】平面向量有关概念的四个关注点关注点一非零向量的平行具有传递性关注点二共线向量即为平行向量,它们均与起点无关关注点三向量可以平移,平移后的向量与原向量是相等向量关注点四a|a |是与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巩固迁移】1.(多选)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B .零向量的长度等于0C .若a ,b 都为非零向量,则使a |a |+b|b |=0成立的条件是a 与b 反向共线D .若a ∥b ,b ∥c ,则a ∥c 答案BC解析零向量是有方向的,其方向是任意的,故A 错误;由零向量的定义知,零向量的长度为0,故B 正确;因为a |a |与b |b |都是单位向量,所以只有当a |a |与b|b |是相反向量,即a 与b 反向共线时才成立,故C 正确;若b =0,则不共线的a ,c 也有a ∥0,c ∥0,故D 错误.考点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多考向探究)考向1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例2设P 为▱ABCD 对角线的交点,O 为平面ABCD 内的任意一点,则OA →+OB →+OC →+OD →=()A .OP →B .2OP →C .3OP →D .4OP→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P 为AC ,BD 的中点,所以在△OAC 中,OP →=12(OA →+OC →),即OA →+OC →=2OP →,在△OBD 中,OP →=12(OB →+OD →),即OB →+OD →=2OP →,所以OA →+OB →+OC →+OD →=4OP →.故选D.【通性通法】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技巧(1)不含图形的情况:可直接运用相应运算法则求解.(2)含图形的情况:将它们转化到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充分利用相等向量、相反向量、三角形的中位线等性质,把未知向量用已知向量表示出来.2.三种运算法则的要点(1)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要求“首尾连”,平行四边形法则要求“共起点”.(2)减法的三角形法则要求“共起点,连终点,指被减”.(3)数乘运算的结果仍是一个向量,运算过程可类比实数运算.【巩固迁移】2.(2024·山东青岛二中月考)若|AB →|=|AC →|=|AB →-AC →|=2,则|AB →+AC →|=________.答案23解析因为|AB →|=|AC →|=|AB →-AC →|=2,所以△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AB →+AC →|为△ABC 的边BC 上的高的2倍,所以|AB →+AC →|=23.考向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例3(2022·新高考Ⅰ卷)在△ABC 中,点D 在边AB 上,BD =2DA ,记CA →=m ,CD →=n ,则CB →=()A .3m -2nB .-2m +3nC .3m +2nD .2m +3n答案B解析CD →=23CA →+13CB →,即CB →=-2CA →+3CD →=-2m +3n .故选B.【通性通法】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求解策略【巩固迁移】3.(2023·江苏南通二模)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12BC →,AF →=13AE →.若AB →=mDF →+nAE →,则m +n =()A .12B .34C .56D .43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AB →=AE →+EB →=AE →+12DA →=AE →+12(DF →+FA →)=AE→+12(DF →-13AE →)=12DF →+56AE →,所以m =12,n =56,所以m +n =43.故选D.考点三向量共线定理的应用(多考向探究)考向1判定向量共线、三点共线例4设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不共线.若AB →=a +b ,BC →=2a +8b ,CD →=3(a -b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证明∵AB →=a +b ,BC →=2a +8b ,CD →=3(a -b ),∴BD →=BC →+CD →=2a +8b +3(a -b )=2a +8b +3a -3b =5(a +b )=5AB →,∴AB →,BD →共线,又它们有公共点B ,∴A ,B ,D 三点共线.【通性通法】共线向量定理的三个应用【巩固迁移】4.已知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若CB →=λPA →+PB →,其中λ∈R ,则点P 一定在()A .△ABC 的内部B .AC 边所在直线上C .AB 边所在直线上D .BC 边所在直线上答案B解析由CB →=λPA →+PB →,得CB →-PB →=λPA →,CP →=λPA →,则CP →,PA →为共线向量,又CP →,PA →有一个公共点P ,所以C ,P ,A 三点共线,即点P 在AC 边所在直线上.故选B.考向2利用向量共线定理求参数例5若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MN →=a -2b ,PN →=2a +k b ,PQ →=3a -b ,若M ,N ,Q 三点共线,则k =()A .-1B .1C .32D .2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NQ →=PQ →-PN →=a -(k +1)b ,因为M ,N ,Q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使得MN →=λNQ →,即a -2b =λ[a -(k +1)b ],解得λ=1,k =1.【通性通法】一般通过构造三角形,利用向量运算的三角形法则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然后通过建立方程(组)即可求得相关参数的值.【巩固迁移】5.如图,在△ABC 中,AD →=λDC →,E 是BD 上一点,若AE →=1116→+14AC →,则实数λ的值为()A .3B .4C .5D .6答案B解析由AD →=λDC →,得AC →=λ+1λAD →,因为AE →=1116AB →+14AC →,所以AE →=1116AB →+14·λ+1λAD →,因为E ,B ,D 三点共线,所以1116+λ+14λ=1,解得λ=4.故选B.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若a ,b 为非零向量,则“a |a |=b|b |”是“a ,b 共线”的()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a |a |,b |b |分别表示与a ,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a |a |=b|b |,则有a ,b 共线,而a ,b 共线,则a |a |,b |b |是相等向量或相反向量,所以“a |a |=b|b |”是“a ,b 共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2.设a =(AB →+CD →)+(BC →+DA →),b 是一个非零向量,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a ∥bB .a +b =aC .a +b =bD .|a +b |=|a |+|b |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a =(AB →+CD →)+(BC →+DA →)=AC →+CA →=0,且b 是一个非零向量,所以a ∥b成立,所以A 正确;因为a +b =b ,所以B 不正确,C 正确;因为|a +b |=|b |,|a |+|b |=|b |,所以|a +b |=|a |+|b |,所以D 正确.故选B.3.已知AB →=a +5b ,BC →=-3a +6b ,CD →=4a -b ,则()A .A ,B ,D 三点共线B .A ,B ,C 三点共线C .B ,C ,D 三点共线D .A ,C ,D 三点共线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BD →=BC →+CD →=a +5b =AB →,又BD →,AB →有公共点B ,所以A ,B ,D 三点共线.故选A.4.(2024·安徽铜陵三模)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是CD 边上的中点,则2AM →=()A .AC →-2AB →B .AC →+2AB →C .2AC →-AB →D .2AC →+AB→答案C解析因为M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CD 边上的中点,所以CM →=-12AB →,所以AM →=AC →+CM→=AC →-12AB →,所以2AM →=2AC →-AB →.故选C.5.已知向量a 和b 不共线,向量AB →=a +m b ,BC →=5a +3b ,CD →=-3a +3b ,若A ,B ,D 三点共线,则m =()A .3B .2C .1D .-2答案A解析因为A ,B ,D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使得BD →=λAB →,BD →=BC →+CD →=2a +6b ,所以2a +6b =λa +mλb ,=λ,=mλ,解得m =3.故选A.6.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E 为AO 的中点,若DE →=λAB →+μAD →(λ,μ为实数),则λ2+μ2=()A .58B .14C .1D .516答案A解析DE →=AE →-AD →=14AC →-AD →=14(AB →+AD →)-AD →=14AB →-34AD →,∴λ=14,μ=-34.∴λ2+μ2=116+916=58.故选A.7.正方形ABCD 中,E 在CD 上且有CE →=2ED →,AE 与对角线BD 交于F ,则AF →=()A .13AB →+23AD→B .34AB →+14AD→C .14AB →+34AD→D .13AD →+AB→答案C解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在CD 上且有CE →=2ED →,AE 与对角线BD 交于F ,∴DE =13AB ,且DE ∥AB ,∴△DEF ∽△BAF ,可得EF AF =13,可得AF =34AE ,∴AF →=34AE →=34(AD→+DE →)+13AB =14AB →+34AD →.故选C.8.(2023·滁州模拟)已知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AB →+PB →+PC →=0,|AB →|=|PB →|=|PC →|=2,则△ABC 的面积为()A .3B .23C .33D .43答案B解析设BC 的中点为D ,AC 的中点为M ,连接PD ,MD ,BM ,如图所示,则有PB →+PC →=2PD →.由AB →+PB →+PC →=0,得AB →=-2PD →,又D 为BC 的中点,M 为AC 的中点,所以AB →=-2DM →,则PD →=DM →,则P ,D ,M 三点共线且D 为PM 的中点,又D 为BC 的中点,所以四边形CPBM 为平行四边形.又|AB →|=|PB →|=|PC →|=2,所以|MC →|=|BP →|=2,则|AC →|=4,且|BM →|=|PC →|=2,所以△AMB 为等边三角形,∠BAC =60°,则S △ABC =12×2×4×32=2 3.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9.下列式子中,结果为零向量的是()A .AB →+BC →+CA →B .AB →+MB →+BO →+OM →C .OA →+OB →+BO →+CO →D .AB →-AC →+BD →-CD →答案AD解析利用向量运算,易知A ,D 中的式子结果为零向量.故选AD.10.点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PB →-PC →|-|PB →+PC →-2PA →|=0,则△ABC 不可能是()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答案AD解析因为点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PB →-PC →|-|PB →+PC →-2PA →|=0,所以|CB →|-|(PB→-PA →)+(PC →-PA →)|=0,即|CB →|=|AB →+AC →|,所以|AB →-AC →|=|AC →+AB →|,等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AC →·AB →=0,所以AC →⊥AB →,∠BAC =90°,则△AB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不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故选AD.11.(2023·安徽合肥期末)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的中点,点G 为△ABC 的重心,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AB →-BC →=CA →B .AG →=13(AB →+AC →)C .AF →+BD →+CE →=0D .GA →+GB →+GC →=0答案BCD解析如图,对于A ,AB →-BC →=AB →+CB →=2EB →≠CA →,故A 错误;对于B ,点G 为△ABC 的重心,则AG →=23→=23×12(AB →+AC →)=13(AB →+AC →),故B 正确;对于C ,AF →+BD →+CE →=12(AB →+BC →+CA →)=0,故C 正确;对于D ,GA →=-2GD →=-2×12(GB →+GC →),故GA →+GB →+GC →=0,故D 正确.故选BCD.三、填空题12.设向量a ,b 不平行,向量λa +b 与a +2b 平行,则实数λ=________.答案12解析∵向量a ,b 不平行,∴a +2b ≠0,又向量λa +b 与a +2b 平行,则存在唯一的实数μ,使λa +b =μ(a +2b )成立,即λa +b =μa +2μb ,=μ,=2μ,解得λ=μ=12.13.已知D ,E ,F 分别为△ABC 的边BC ,CA ,AB 的中点,且BC →=a ,CA →=b ,给出下列命题:①AD →=12a -b ;②BE →=a +12b ;③CF →=-12a +12b ;④AD →+BE →+CF →=0.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答案②③④解析BC →=a ,CA →=b ,AD →=12AB →+12AC →=12(AC →+CB →)+12AC →=12CB →+AC →=-12a -b ,故①错误;BE →=BC →+12CA →=a +12b ,故②正确;CF →=12(CB →+CA →)=12(-a +b )=-12a +12b ,故③正确;AD→+BE →+CF →=-b -12a +a +12b +12b -12a =0,故④正确.14.(2024·丽江模拟)在△ABC 中,点D 在线段AC 上,且满足|AD →|=13|AC →|,点Q 为线段BD上任意一点,若实数x ,y 满足AQ →=xAB →+yAC →,则1x +1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4+23解析由题意知,点D 满足AD →=13AC →,故AQ →=xAB →+yAC →=xAB →+3yAD →,由Q ,B ,D 三点共线,可得x +3y =1,x >0,y >0,则1x +1y=x +3y )=4+3y x +x y ≥4+23,当且仅当3yx =x y ,即x =3-12,y =3-36时等号成立.所以1x +1y 的最小值为4+2 3.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2AE →,AF →=FD →,点G 为CE 与BF 的交点,则AG →=()A .25AB →+15AC→B .15AB →+25AC→C .15AB →+415AC→D .310AB →+25AC→答案A解析由AB →=2AE →,AF →=FD →,知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如图,设AC 与BF 的交点为P ,易得△APF ∽△CPB ,所以AP CP =AF CB =AF AD =12,所以AP →=13AC →.因为E 是AB 的中点,所以AE →=12AB →.由P ,G ,B 三点共线知,存在m ∈R ,满足AG →=mAP →+(1-m )AB →=13mAC →+(1-m )AB →.由C ,G ,E 三点共线知,存在n ∈R ,满足AG →=nAE →+(1-n )AC →=12nAB →+(1-n )AC →,所以13mAC →+(1-m )AB →=12nAB →+(1-n )AC →.又因为AC →,AB →为不共线的非零向量,所以m =12n ,=1-n ,=35,=45,所以AG →=25AB →+15AC →.16.(多选)(2024·武汉模拟)瑞士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发表的《三角形的几何学》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定理:三角形的外心、垂心和重心都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外心和重心间的距离是垂心和重心间的距离之半.这个定理就是著名的欧拉线定理.设△ABC 中,点O ,H ,G 分别是其外心、垂心、重心,BC 边的中点为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GH →=2OG →B .OD ∥AHC .AH →=3OD →D .OA →=OB →=OC→答案AB解析由题意作图,如图所示,易知BC 的中点D 与A ,G 共线.对于A ,由题意,得AG →=2GD →,OD ⊥BC ,AH ⊥BC ,所以OD ∥AH ,所以GH →=2OG →,所以A ,B 正确;对于C ,由题意,知AG =2GD ,又GH =2OG ,∠AGH =∠DGO ,所以△AGH ∽△DGO ,所以AH →=2OD →,所以C 错误;对于D ,向量OA →,OB →,OC →的模相等,方向不同,所以D 错误.故选AB.17.如图,已知正六边形ABCDEF ,M ,N 分别是对角线AC ,CE 上的点,使得AM AC =CNCE=r ,则B ,M ,N 三点共线时,r 的值为________.答案33解析连接AD ,交EC 于点G ,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 ,由正六边形的性质知,AD ⊥CE ,AD ∥CB ,G 为EC 的中点,且AG =32a ,则CA →=CG →+GA →=12CE →+32CB →,又AM AC =CNCE =r (r >0),则CA →=CM →1-r ,CE →=CN →r ,故CM →1-r =CN →2r +32CB →,即CM →=1-r 2r CN →+3(1-r )2CB →,若B ,M ,N三点共线,则1-r 2r +3(1-r )2=1,解得r =33或r =-33(舍去).18.经过△OAB 的重心G 的直线与OA ,OB 分别交于点P ,Q ,设OP →=mOA →,OQ →=nOB →,m >0,n >0,则m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43解析设OA →=a ,OB →=b .由题意知OG →=23×12(OA →+OB →)=13(a +b ),PQ →=OQ →-OP →=n b -m a ,PG→=OG →-OP →+13b ,由P ,G ,Q 三点共线,得存在实数λ,使得PQ →=λPG →,即n b -m a =+13λb ,m ==13λ,消去λ,得1n +1m =3.于是m +nm +n )+n m +≥13×(2+2)=43,当且仅当m =n =23时,m +n 取得最小值,为43.。
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表示:AB或a
有向线段
向量
向量的大小 (长度、模)
向量的方向
单位向量 与零向量
相等向量与 平行向量 相反向量 (共线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新课导入
大三通之前,由 于大陆和台湾没有直 航,因此要从台湾去 上海探亲,乘飞机要 先从台北到香港,再 从香港到上海,这两 次位移之和是什么?
解:(1)OA OC OB;
(2)BC FE AD;
E
D
FO
C
(3)OA FE 0.
A
B
(1)向量加法交换律: a b b a
D
a
C
b
b a+b
A
a
B
(2)向量加法结合律:
(a+b)+c a (b c)
D
c
C
D
c
C
(a + b) + c
a+b
a + (b + c) b
b+c b
B
B
A
a
-c.
通法提炼 两个向量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进行.例如, 作a-b,可以先作-b,然后作a+-b即可,也可以直接 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把两向量的起点重合,则差向 量就是连接两个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如图,已知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a,b,求作向量a- b,b-a,-a-b.
2(2008安徽)若 AB (2,4), AC (1, 3),
则BC ( B )
A.(1,1) C.(3,7)
B.(-1,-1) D.(-2,-4)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案数学教学案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第1课时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80~P8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教材P80图2.2-1,思考:某对象从A点经B点到C 点,两次位移的结果是什么?与从A点直接到C点的位移有什么关系?提示:从A点经B点到C点,两次位移的结果是位移,与从A点直接到C点的位移相等.(2)观察教材P80“探究”的内容,思考:①力F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与力F1与F2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吗?提示:产生的效果相同.②力F与力F1、F2有怎样的关系?提示:力F是F1与F2的合力.力F在以F1、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并且大小等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3)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F可以认为是F1与F2的什么运算?提示:F可以认为是F1与F2的和,即位移、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向量加法的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2)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向量求和的法则三角形法则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则向量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_.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的和有a+0=0+a=a.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OACB,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_就是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①交换律:a+b=b+a;②结合律:a+b+c=(a+b)+c=a+(b+c).[问题思考](1)两个向量相加就是两个向量的模相加吗?提示:因为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两个向量相加不是模的相加.两个向量相加应满足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2)当两非零向量a,b共线时,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还能用吗?三角形法则呢?提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不能用,但三角形法则可用.(3)式子=0正确吗?[课前反思](1)向量加法的定义:;(2)求向量和的三角形法则:;(3)求向量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向量加法的交换律:;(5)向量加法的结合律:.[思考1] 求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有哪些?提示: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思考2] 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适用条件有什么不同?名师指津:(1)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求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求和.(2)当两个向量不共线时,两个法则是一致的.如图所示, (平行四边形法则),(3)在使用三角形法则时,应注意“首尾连接”;在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应注意范围的限制及和向量与两向量的起点相同.讲一讲1.(1)如图①,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出a+b;(2)如图②,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a+b.[尝试解答] (1)如图ⓐ所示,设=a,∵a与b有公共点A,故过A点作=b,连接即为a+b.(2)如图ⓑ,设=a,过O点作=b,则以OA、OB为邻边作▱OACB,连接OC,则=a+b.应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应注意的问题(1)三角形法则可以推广到n个向量求和,作图时要求“首尾相连”,即n个首尾相连的向量的和对应的向量是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n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2)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不共线的向量求和,作图时要求两个向量的起点重合.(3)求作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向量的和时,用三角形法则更简单.练一练1.如图,已知a、b、c,求作向量a+b+c.解: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如图所示.作=a+b+c.[思考] 向量加法有哪些运算律?名师指津: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b=b+a;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b)+c=a+(b+c).讲一讲2.化简下列各式:解决向量加法运算时应关注两点(1)可以利用向量的几何表示,画出图形进行化简或计算.(2)要灵活应用向量加法运算律,注意各向量的起、终点及向量起、终点字母的排列顺序,特别注意勿将0写成0.练一练2.如图,在△ABC中,O为重心,D、E、F分别是BC、AC、AB 的中点,化简下列三式:讲一讲3.在某地抗震救灾中,一架飞机从A地按北偏东35°的方向飞行800 km到达B地接到受伤人员,然后又从B地按南偏东55°的方向飞行800 km送往C地医院,求这架飞机飞行的路程及两次位移的和.[尝试解答] 如图所示,设分别表示飞机从A地按北偏东35°方向飞行800 km,从B地按南偏东55°的方向飞行800 km.则飞机飞行的路程指的是;两次飞行的位移的和指的是依题意,有=800+800=1 600 (km).又α=35°,β=55°,∠ABC=35°+55°=90°.=8002+8002=8002(km).其中∠BAC=45°,所以方向为北偏东35°+45°=80°.从而飞机飞行的路程是 1 600 km,两次飞行的位移和的大小为800 2 km,方向为北偏东80°.利用向量的加法解决实际应用题的三个步骤练一练3.轮船从A港沿东偏北30°方向行驶了40 km到达B处,再由B处沿正北方向行驶40 km到达C处,求此时轮船与A港的相对位置.解:如图所示,设分别是轮船的两次位移,则表示最终位移,且=+.∠CAD=60°,即此时轮船位于A港东偏北60°,且距离A港40 3 km处.——————————————[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向量和的作法以及向量和的运算,难点是向量和的应用.2.要掌握向量加法的三个问题(1)求作向量的和,见讲1;(2)向量加法运算,见讲2;(3)向量加法的应用,见讲3.3.求作向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利用三角形法则求和向量时,关键要抓住“首尾相接”,并且和向量是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2)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和向量时,应注意“共起点”.课下能力提升(十四)[学业水平达标练]题组1 求作向量的和1.如图,已知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a,b,求作a+b.解: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2.已知两非零向量a,b(如图所示)求作a+b.解: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题组2 向量加法运算4.下列等式错误的是( )A.a+0=0+a=aA.2 5 B.45C.12 D.66.根据图示填空.解析:由三角形法则知7.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 ,=c ,=b ,则|a +b +c |为________.解析:|a +b +c |===2 2.答案:22 8.如图,O 为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根据图示计算: 解:(1)因为四边形OABC 是以OA ,O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B 为其对角线,所以题组3 向量加法的应用 9.若a 等于“向东走8 km ”,b 等于“向北走8 km ”则|a +b |=________,a +b 的方向是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设=a ,=b ,则=a +b ,且△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8 2 km ,∠BAC =45°.答案:8 2 km 北偏东45°10.雨滴在下落一定时间后的运动是匀速的,无风时雨滴下落的速度是4.0 m/s ,现在有风,风使雨滴以433m/s 的速度水平向东移动,求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和方向.解:如图,用表示雨滴下落的速度,表示风使雨滴水平向东的速度.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 ,就是雨滴下落的实际速度. 在Rt △OAC 中,||=4,||=433,∴∠AOC =30°. 故雨滴着地时的速度大小是833m/s ,方向与垂直方向成30°角向东.[能力提升综合练]1.设a =,b 是任一非零向量,则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为( )①a∥b ;②a +b =a ;③a +b =b ;④|a +b |<|a |+|b |;⑤|a +b |=|a |+|b |.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⑤D .③④⑤解析:选C a ==0,∴①③⑤是正确的.2.已知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A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D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3.如图,四边形ABCD 是梯形,AD ∥BC ,则=( )4.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及平面内一点P 满足,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P 在△ABC 的内部B .P 在△ABC 的边AB 上C .P 在AB 边所在的直线上D .P P 在△ABC 的外部解析:选D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则点P 在△ABC 外.答案:6.若P 为△ABC 的外心,且,则∠ACB =________. 解析:∵,则四边形APBC 是平行四边形. 又P 为△ABC 的外心,因此∠ACB =120°.答案:120°7.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0,cos ∠DAB =12.求 又cos ∠DAB =12,∠DAB ∈(0,π), ∴∠ DAB =60°,∴△ABD 为正三角形.8.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 m/min ,水流的速度为10 m/min ,如果船从岸边出发沿垂直于水流的航线到达对岸,求船行进的方向.解:作出图形,如图.船速v 船与岸的方向成α角,由图可知v 水+v 船=v 实际,结合已知条件,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在Rt△ACD中,=|v水|=10 m/min,∴α=60°,从而船与水流方向成120°的角.故船行进的方向是与水流的方向成120°的角.第2课时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85~P86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数x的相反数是什么?一个向量a有相反向量吗?若有,如何表示?提示:一个数x的相反数是-x.一个向量a有相反向量,记为-a.(2)任何一个数x与它相反数的和为0,那么向量a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什么?提示:a+(-a)=0.(3)根据前一节所学的内容,你能作出向量a与b的差a-b 吗?提示:可以,先作-b,再按向量加法的平形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作出a+(-b)即可.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相反向量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①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②-(-a)=a;③a+(-a)=(-a)+a=0;④若a与b互为相反向量,则a=-b,b=-a,a+b=0.(2)向量的减法①定义:a-b=a+(-b),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②几何意义:以O为起点,作向量=a,=b,则_=a -b,如图所示,即a-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问题思考](1)若两个非零向量a与b互为相反向量,则a与b应具备什么条件?提示:①长度相等;②方向相反.(2)相反向量与相反数一样吗?提示:不一样.相反数是两个数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相反向量是指两个向量方向相反,模相等.(3)若a-b=c-d,则a+d=b+c成立吗?提示:成立.移项法则对向量的运算是成立的.[课前反思](1)相反向量的定义:;(2)向量减法的定义:;(3)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讲一讲(1)向量减法运算的常用方法(2)向量加减法化简的两种形式①首尾相连且为和;②起点相同且为差.做题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这两种形式,同时要注意逆向应用.练一练1.化简下列各式:[思考1]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如何作a-b?名师指津:求作两向量的差可以转化为两个向量的和,也可以直接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即把两向量的始点重合,则差向量就是连接两个向量的终点,并指向被减向量.[思考2] a-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名师指津:a-b的几何意义是:当向量a,b的始点相同时,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讲一讲2.(1)四边形ABCD中,若( )A.a-b+c B.b-(a+c)C.a+b+c D.b-a+c(2)如图,已知向量a,b,c不共线,求作向量a+b-c.[尝试解答] (1)=a+c-b.(2)法一:如图①所示,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则=a+b,再作=c,则=a+b-c.法二:如图②所示,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则=a+b,再作=c,连接OC,则=a+b-c.答案:(1)A求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的两种思路(1)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进行,如a-b,可以先作-b,然后作a+(-b)即可.(2)也可以直接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即把两向量的起点重合,则差向量为连接两个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练一练2.如图,O为△ABC内一点,=a,=b,=c.求作:(1)b+c-a;(2)a-b-c.如图所示.(2)由a-b-c=a-(b+c),如图,作▱OBEC,连接OE,连接AE,则=a-(b+c)=a-b-c.讲一讲3.如图,解答下列各题:利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的一个关键及三点注意(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已知向量与被表示向量的转化渠道.(2)三点注意①注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以及构成三角形三向量之间的关系;②注意应用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以及它们的运算律;③注意在封闭图形中利用多边形法则.练一练—————————————[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相反向量、向量减法的运算以及利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难点是利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2.要掌握向量减法的三个问题(1)向量的减法运算,见讲1;(2)向量减法及其几何意义,见讲2;(3)利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见讲3.3.掌握用已知向量表示某向量的基本步骤第一步:观察各向量的位置;第二步:寻找(或作)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第三步:运用法则找关系;第四步:化简结果.课下能力提升(十五)[学业水平达标练]题组1 向量的减法运算1.已知非零向量a与b同向,则a-b( )A.必定与a同向B.必定与b同向C.必定与a是平行向量D.与b不可能是平行向量解析:选C 若|a|>|b|,则a-b与a同向,若|a|<|b|,则a-b与-b同向,若|a|=|b|,则a-b=0,方向任意,且与任意向量共线.故A,B,D皆错,故选C.3.给出下面四个式子,其中结果为0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①③④ D.②③题组2 向量减法及其几何意义4.若O,E,F是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则以下各式中成立的是( )解析:选B 由减法法则知B正确.A.[3,8] B.(3,8)C.[3,13] D.(3,13)6.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 )7.已知菱形ABCD边长都是2,求向量的模.题组3 利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8.如图,向量,则向量可以表示为( ) A.a+b-c B.a-b+cC.b-a+c D.b-a-c解析:选C =b-a+c.故选C.9.已知一点O到▱ABCD的3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是a,b,c,则向量等于( )A.a+b+c B.a-b+cC.a+b-c D.a-b-c解析:选B 如图,点O到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是a,b,c,结合图形有=a-b+c.10.如图,已知ABCDEF是一正六边形,O是它的中心,其中=b,=c,则等于________.解析:=b-c.答案:b-c11.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若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且=a,=b,=c,试用a,b,c表示向量[能力提升综合练]1.有下列不等式或等式:①|a|-|b|<|a+b|<|a|+|b|;②|a|-|b|=|a+b|=|a|+|b|;③|a|-|b|=|a+b|<|a|+|b|;④|a|-|b|<|a+b|=|a|+|b|.其中,一定不成立的个数是( )A.0 B.1 C.2 D.3解析:选A ①当a与b不共线时成立;②当a=b=0,或b =0,a≠0时成立;③当a与b共线,方向相反,且|a|≥|b|时成立;④当a与b共线,且方向相同时成立.2.如图,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CA的中点,则( ) A.8 B.4 C.2 D.14.平面上有三点A,B,C,设若m,n 的长度恰好相等,则有( )A.A,B,C三点必在同一直线上B.△ABC必为等腰三角形且∠B为顶角C.△ABC必为直角三角形且∠B=90°D.△ABC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选C 由|m|=|n|,知A,B,C为一矩形的三顶点,且△ABC中∠B为直角.答案:6.设平面向量a1,a2,a3满足a1-a2+a3=0,如果平面向量b1,b2,b3满足|b i|=2|a i|,且a i顺时针旋转30°后与b i同向,其中i=1,2,3,则b1-b2+b3=________.解析:将a i顺时针旋转30°后得a i′,则a1′-a2′+a3′=0.又∵b i与a i′同向,且|b i|=2|a i|,∴b1-b2+b3=0.答案:07.设O是△ABC内一点,且,若以线段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为D,再以OC,O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第四个顶点为H.试用a,b,c表示.解:由题意可知四边形OADB为平行四边形,又四边形ODHC为平行四边形,8.已知O为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且向量、满足等式.作图并观察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证明.解:通过作图(如图)可以发现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证明如下:∵,∴,∴,∴AB綊D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第3课时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 87~P 90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非零向量a ,根据向量的加法,作出a +a +a 和(-a )+(-a )+(-a ),你认为它们与a 有什么关系?提示:a +a +a =3a 的长度是a 长度的3倍,且方向相同;(-a )+(-a )+(-a )=-3a 的长度是a 长度的3倍,且方向相反.(2)λa 与a (λ≠0,a ≠0)的方向、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当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与a 方向相反,且λa 的长度是a 长度的|λ|倍.(3)若a =λb ,则a 与b 共线吗?提示:共线.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向量数乘运算一般地,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①|λa |=|λ||a |;②λa (a ≠0)的方向⎩⎪⎨⎪⎧当λ>0时,与a 方向相同,当λ<0时,与a 方向相反W. 特别地,当λ=0或a =0时,0a =0或λ0=0.(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则①λ(μa)=(λμ)a;②(λ+μ)a=λa+μa;③λ(a+b)=λa+λb.特别地,(-λ)a=-(λa)=λ(-a),λ(a-b)=λa-λb.(3)共线向量定理向量a(a≠0)与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λa.(4)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b,以及任意实数λ、μ1、μ2,恒有λ(μ1a±μ2b)=λμ1a±λμ2b.[问题思考](1)向量与实数可以求积,那么向量和实数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吗?提示:不可以,向量与实数不能进行加减运算,如λ+a,λ-2b无法运算.(2)数乘向量与实数的乘积等同吗?提示:不等同.数乘向量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实数相乘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实数,只有大小没有方向.(3)λ=0时,λa=0;a=0时,λa=0,这两种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λa=0中的“0”应写为“0”.[课前反思](1)向量数乘的概念:;(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3)共线向量定理:;(4)向量的线性运算:.[思考] 向量的线性运算与代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类似之处?名师指津:向量的线性运算类似于多项式的运算,具有实数与多个向量和的乘积形式,计算时应先去括号.共线向量可以“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这里的“同类项”“公因式”是指向量,实数看作是向量的系数.讲一讲1.化简下列各式:(1)3(6a +b )-9⎝⎛⎭⎪⎫a +13b ;(2)12⎣⎢⎡⎦⎥⎤(3a +2b )-⎝ ⎛⎭⎪⎫a +12b -2⎝ ⎛⎭⎪⎫12a +38b ; (3)2(5a -4b +c )-3(a -3b +c )-7a .[尝试解答] (1)原式=18a +3b -9a -3b =9a .(2)原式=12⎝ ⎛⎭⎪⎫2a +32b -a -34b =a +34b -a -34b =0. (3)原式=10a -8b +2c -3a +9b -3c -7a =b -c .向量数乘运算的方法(1)向量的数乘运算类似于多项式的代数运算,实数运算中的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变形手段在数与向量的乘积中同样适用,但是这里的“同类项”“公因式”指向量,实数看作是向量的系数.(2)向量也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把所求向量当作未知数,利用解代数方程的方法求解,同时在运算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恰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练一练1.设向量a =3i +2j ,b =2i -j ,求⎝ ⎛⎭⎪⎫13a -b -⎝⎛⎭⎪⎫a -23b +(2b -a ).解:原式=13a -b -a +23b +2b -a=⎝ ⎛⎭⎪⎫13-1-1a +⎝⎛⎭⎪⎫-1+23+2b =-53a +53b =-53(3i +2j )+53(2i -j ) =⎝ ⎛⎭⎪⎫-5+103i +⎝⎛⎭⎪⎫-103-53j =-53i -5j . 讲一讲2.已知在▱ABCD 中,M ,N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若,试用e 1,e 2表示[尝试解答] ∵M ,N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MN 綊12BD . 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的方法用图形中的已知向量表示所求向量,应结合已知和所求,联想相关的法则和几何图形的有关定理,将所求向量反复分解,直到全部可以用已知向量表示,其实质是向量线性运算的反复应用.练一练2.如图所示,四边形OADB 是以向量OA ―→=a ,OB ―→=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又BM =13BC ,CN =13CD ,试用a ,b 表示 [思考1] 如何证明向量a 与b 共线?名师指津:要证向量a 与b 共线,只需证明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a ≠0)即可.[思考2] 如何证明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名师指津:讲一讲3.(1)已知e 1,e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2e1-8e2,=e1+3e2,=2e1-e2,求证:A,B,D三点共线.(2)已知A,B,P三点共线,O为直线外任意一点,若求x+y的值.∵AB与BD有交点B,∴A,B,D三点共线.(2)由于A,B,P三点共线,所以向量在同一直线上,由向量共线定理可知,必定存在实数λ使故x=1-λ,y=λ,即x+y=1.用向量共线的条件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或重合的思路(1)若b=λa(a≠0),且b与a所在的直线无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2)若b=λa(a≠0),且b与a所在的直线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重合.例如,若向量,则共线,又有公共点A,从而A,B,C三点共线,这是证明三点共线的重要方法.练一练3.如图所示,已知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延长CD到M使DM=CD,延长BE至N使BE=EN,求证:M,A,N 三点共线.证明:∵D为MC的中点,且D为AB的中点,∴M,A,N三点共线.—————————————[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共线向量定理,难点是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2.掌握与向量数乘运算有关的三个问题(1)向量的线性运算,见讲1;(2)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见讲2;(3)共线向量定理及应用,见讲3.3.本节课的易错点当A、B、C、D四点共线时,共线;反之不一定成立.4.要掌握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2)方程法.当直接表示比较困难时,可以首先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建立关于所求向量和已知向量的等量关系,然后解关于所求向量的方程.5.注意以下结论的运用(1)以AB,AD为邻边作▱ABCD,且则对角线所对应的向量=a+b,=a-b.课下能力提升(十六)[学业水平达标练]题组1 向量的线性运算1.13⎣⎢⎡⎦⎥⎤12(2a +8b )-(4a -2b )等于( ) A .2a -b B .2b -aC .b -aD .a -b解析:选B 原式=16(2a +8b )-13(4a -2b )=13a +43b -43a +23b =-a +2b =2b -a .2.已知m ,n 是实数,a ,b 是向量,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 ) ①m (a -b )=m a -m b ;②(m -n )a =m a -n a ;③若m a =m b ,则a =b ;④若m a =n a ,则m =n .A .①④B .①②C .①③D .③④解析:选B ①和②属于数乘对向量与实数的分配律,正确;③中,若m =0,则不能推出a =b ,错误;④中,若a =0,则m ,n 没有关系,错误.题组2 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A .r =-12p +32q B .r =-p +2qC .r =32p -12q D .r =-q +2p=-12p +32q .4.在△ABC 中,点P 是AB 上一点,且则t 的值为( )A.13B.23C.12D.535.如图所示,在▱ABCD 中,=a ,=b ,AN =3NC ,M 为BC 的中点,则=________.(用a ,b 表示)=12b -14(a +b )=14b -14a =14(b -a ). 答案:14(b -a ) 6.如图所示,已知▱ABCD 的边BC 、CD 的中点分别为K 、L,且=e 1,=e 2,试用e 1,e 2表示⎩⎪⎨⎪⎧-y +12x =e 1, ①x -12y =e 2. ②-2×②+①得12x -2x =e 1-2e 2, 解得x =23(2e 2-e 1),即=23(2e 2-e 1)=43e 2-23e 1, 同理得y =23(-2e 1+e 2), 即=-43e 1+23e 2.题组3 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7.对于向量a ,b 有下列表示:①a =2e ,b =-2e ;②a =e 1-e 2,b =-2e 1+2e 2;③a =4e 1-25e 2,b =e 1-110e 2; ④a =e 1+e 2,b =2e 1-2e 2.其中,向量a ,b 一定共线的有(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选A 对于①,a =-b ;对于②,a =-12b ;对于③,a =4b ;对于④,若a =λb (λ≠0),则e 1+e 2=λ(2e 1-2e 2),即(1-2λ)e 1+(1+2λ)e 2=0,所以1-2λ=1+2λ=0,矛盾,故④中a 与b 不共线.8.已知向量a ,b ,且=7a -2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A .A ,B ,D B .A ,B ,CC .B ,C ,D D .A ,C ,D解析:选A=(-5a +6b )+(7a -2b )=2a +4b =2,所以A ,B ,D 三点共线.9.已知e 1,e 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而a =k 2e 1+⎝⎛⎭⎪⎫1-52k e 2与b =2e 1+3e 2是两个共线向量,则实数k =________.解析:由题设知k 22=1-52k 3, 所以3k 2+5k -2=0,解得k =-2或13. 答案:-2或1310.如图,在△ABC 中,D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AE =23AD ,=a ,=b .(1)用a ,b 分别表示向量(2)求证:B ,E ,F 三点共线.[能力提升综合练]2.已知向量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在下列四个条件中,一定可以使a ,b 共线的是( )①2a -3b =4e 且a +2b =-2e ;②存在相异实数λ,μ,使λa -μb =0;③x a +y b =0(其中实数x ,y 满足x +y =0);④已知梯形ABCD ,其中A .①②B .①③C .②D .③④解析:选A 由2a -3b =-2(a +2b )得到b =-4a ,故①可以;λa -μb =0,λa =μb ,故②可以;x =y =0,有x a +y b =0,但b 与a 不一定共线,故③不可以;梯形ABCD 中,没有说明哪组对边平行,故④不可以.解析:选B 如图,在△ABC 中,以BM ,CM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MBDC ,依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两向量有公共点M ,则A ,M ,D 三点共线,设BC ∩MD =E ,结合MD 是平行四边形MBDC 的对角线可知,AE 是△ABC 的中线,同理可证BM ,CM 也在△ABC 的中线上,即M 是△ABC 的重心.以AB 、A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FC ,依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4.如图所示,两射线OA 与OB 交于O ,则下列选项中哪些向量的终点落在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③④到λx +(1-x )λ=λ>1;注意到1+2=3>1,34+13>34+14=1,12+13=56<1,34+15=1920<1,故选A. 答案:236.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e 1,e 2,且=e 1+λe 2,=3e 1+4e 2,=2e 1-7e 2,若A ,B ,D 三点共线,则λ的值为________.又=e 1+λe 2,且A ,B ,D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μ,即e 1+λe 2=μ(5e 1-3e 2),又e 1,e 2不共线,所以⎩⎪⎨⎪⎧5μ=1,-3μ=λ,则λ=-35. 答案:-357.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H =HD ,BF =MC =14BC ,设=a ,=b ,试用a ,b 分别表示解:∵ABCD 是平行四边形,BF =MC =14BC , ∴FM =BC -BF -MC =12BC . ∴FM =12BC =12AD =AH . ∴FM 綊AH .∴四边形AHMF 也是平行四边形.8.已知O ,A ,M ,B 为平面上四点, (λ∈R ,λ≠0且λ≠1).(1)求证:A ,B ,M 三点共线;(2)若点B在线段AM上,求实数λ的范围.。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二B版《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初步说课教学课件复习(向量的概念)
课件
课件
个人简历:课件/j ia nli/
课件
课件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②字母表示法:为了便于运算可用字母 a,b,c 表示,为了联
系平面几何中的图形性质,可用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与
终点表示向量,如A→B,C→D,E→F等.
(2)两种向量表示方法的作用
课件
课件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中可以看成是向量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析:选 B.①②③不可以看成向量,④⑤可以看成向量.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关于零向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零向量是没有方向的 课件
【解】 (1)可以写出 12 个向量,分别是:A→B,A→C,A→D,B→C,
B→D,C→D,B→A,C→A,D→A,C→B,D→B,D→C,故填 12.
(2)①由于点 A 在点 O 北偏东 45°处,所以在坐标纸上点 A 距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个人简历:课件/j ia nli/
课件
课件
手抄报:课件/shouchaobao/
6.1 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6.1.1 向量的概念
课件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考点
学习目标
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及向量的几 向量的概念
何表示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解析版)
专题一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向量的线性运算首尾相接 指向终点起点重合 指向对顶点起点重合 指向被减向量2.多边形法则一般地,首尾顺次相接的多个向量的和等于从第一个向量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即A 1A 2→+A 2A 3→+A 3A 4→+…+A n -1A n =A 1A n →,特别地,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e 1+λ2e 2,其中,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作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记为{e 1,e 2}.4.“爪”子定理形式1:在△ABC 中,D 是BC 上的点,如果|BD |=m ,|DC |=n ,则AD →=m m +n AC →+n m +n AB →,其中AD →,AB →,AC →知二可求一.特别地,若D 为线段BC 的中点,则AD →=12(AC →+AB →).形式2:在△ABC 中,D 是BC 上的点,且BD →=λBC →,则AD →=λAC →+(1-λ)AB →,其中AD →,AB →,AC →知二可求一.特别地,若D 为线段BC 的中点,则AD →=12(AC →+AB →).形式1与形式2中AC →与AB →的系数的记忆可总结为: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歌名,原唱任贤齐) 考点一 向量的线性运算C 形式1C形式2【方法总结】利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把一个向量表示为两个基向量的一般方法向量AD →=f (AB →,AC →)的确定方法(1)在几何图形中通过三点共线即可考虑使用“爪”子定理完成向量AD →用AB →,AC →的表示.(2)若所给图形比较特殊(正方形、矩形、直角梯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等),则可通过建系将向量坐标化,从而得到AD →=f (AB →,AC →)与AD →=g (AB →,AC →)的方程组,再进行求解.【例题选讲】[例1](1)(2015·全国Ⅰ)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BC →=3CD →,则( ) A .AD →=-13AB →+43AC → B .AD →=13AB →-43AC →C .AD →=43AB →+13AC → D .AD →=43AB →-13AC →答案 A 解析 AD →=AC →+CD →=AC →+13BC →=AC →+13(AC →-AB →)=43AC →-13AB →=-13AB →+43AC →,故选A .(2) (2014·全国Ⅰ)设D ,E ,F 分别为△ABC 的三边BC ,CA ,AB 的中点,则EB →+FC →=( ) A .AD → B .12AD → C .BC →D .12BC →答案 A 解析 EB →+FC →=12(AB →+CB →)+12(AC →+BC →)=12(AB →+AC →)=AD →,故选A .(3) (2018·全国Ⅰ)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 A .34AB →-14AC → B .14AB →-34AC → C .34AB →+14AC → D .14AB →+34AC →答案 A 解析 ∵E 是AD 的中点,∴EA →=-12AD →,∴EB →=EA →+AB →=-12AD →+AB →,又知D 是BC 的中点,∴AD →=12(AB →+AC →),因此EB →=-14(AB →+AC →)+AB →=34AB →-14AC →.(4)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边上,且CD =2DB ,点E 在AD 边上,且AD =3AE ,则用向量AB →,AC →表示CE →为( )A .29AB →+89AC → B .29AB →-89AC → C .29AB →+79AC →D .29AB →-79AC →答案 B 解析 由平面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及向量共线的性质可得CE →=AE →-AC →=13AD →-AC →=13(AB →+13BC →)-AC →=13⎣⎡⎦⎤AB →+13(AC →-AB →)-AC →=29AB →-89AC →. (5)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PQ →=32a +32b ;②PT →=32a -b ;③PS →=32a -12b ;④PR →=32a +b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 C 解析 ①根据向量的加法法则,得PQ →=32a +32b ,故①正确;②根据向量的减法法则,得PT→=32a -32b ,故②错误;③PS →=PQ →+QS →=32a +32b -2b =32a -12b ,故③正确;④PR →=PQ →+QR →=32a +32b -b =32a +12b ,故④错误,故选C . (6)如图所示,在△ABO 中,OC →=14OA →,OD →=12OB →,AD 与BC 相交于M ,设OA →=a ,OB →=b .则用a和b 表示向量OM →=___________.答案 OM =17a +37b 解析 设OM =m a +n b ,则AM =OM -OA =m a +n b -a =(m -1)a +n b .AD =OD -OA =12OB -OA =-a +12b .又∵A 、M 、D 三点共线,∴AM 与AD 共线.∴存在实数t ,使得AM =t AD ,即(m -1)a +n b =t ⎝⎛⎭⎫-a +12b .∴(m -1)a +n b =-t a +12t b .∴⎩⎪⎨⎪⎧m -1=-t ,n =t 2,消去t得,m -1=-2n ,即m +2n =1.①.又∵CM =OM -OC =m a +n b -14a =⎝⎛⎭⎫m -14a +n b ,CB =OB -OC =b -14a =-14a +b .又∵C 、M 、B 三点共线,∴CM 与CB 共线.∴存在实数t 1,使得CM =t 1CB ,∴⎝⎛⎭⎫m -14a +n b =t 1⎝⎛⎭⎫-14a +b ,∴⎩⎪⎨⎪⎧m -14=-14t 1,n =t 1.消去t 1得,4m +n =1,②.由①②得m =17,n =37,∴OM =17a +37b . 另解 因为A ,M ,D 三点共线,所以OM →=λ1OD →+(1-λ1)OA →=12λ1b +(1-λ1)a ,①,因为C ,M ,B三点共线,所以OM →=λ2OB →+(1-λ2)OC →=λ2b +(1-λ24)a ,②,由①②可得⎩⎨⎧12λ1=λ2,1-λ1=1-λ24,解得⎩⎨⎧λ1=67,λ2=37.故OM →=17a +37b .(7)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线段O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与CD 交于点F ,若AC →=a ,BD →=b ,则AF →=( )A .14a +12bB .23a +13bC .12a +14bD .13a +23b答案 B 解析 如图,根据题意,得AB →=12AC →+12DB →=12(a -b ),AD →=12AC →+12BD →=12(a +b ).令AF →=tAE →,则AF →=t (AB →+BE →)=t ⎝⎛⎭⎫AB →+34 BE → =t 2a +t 4b .由AF →=AD →+DF →,令DF →=sDC →,又AD →=12(a +b ),DF →=s2a -s 2b ,所以AF →=s +12a +1-s2b ,所以⎩⎨⎧t 2=s +12,t 4=1-s2,解方程组得⎩⎨⎧s =13,t =43,把s 代入即可得到AF →=23a +13b ,故选B .另解 如图,AF →=AD →+DF →,由题意知,DE ∶BE =1∶3=DF ∶AB ,故DF →=13AB →,则AF →=12a +12b +13 (12a -12b )=23a +13b .(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D E 交AF 于H ,记AB →,BC →分别为a ,b ,则AH →=( )A .25a -45bB .25a +45bC .-25a +45bD .-25a -45b答案 B 解析 如图,过点F 作BC 的平行线交DE 于G ,则G 是DE 的中点,且GF →=12EC →=14BC →,∴GF →=14AD →,易知△AHD ∽△FHG ,从而HF →=14AH →,∴AH →=45AF →,AF →=AD →+DF →=b +12a ,∴AH →=45⎝⎛⎭⎫b +12a =25a +45b ,故选B .(9)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2AD =2DC ,E 为BC 边上一点,BC →=3EC →,F 为AE 的中点,则BF →=( )A .23AB →-13AD → B .13AB →-23AD →C .-23AB →+13AD → D .-13AB →+23AD →答案 C 解析 BF →=BA →+AF →=BA →+12AE →=-AB →+12(AD →+12AB →+CE →)=-AB →+12(AD →+12AB →+13CB →)=-AB →+12AD →+14AB →+16(CD →+DA →+AB →)=-23AB →+13AD →.(10)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D 是半圆弧的两个三等分点,AB =a ,AC =b ,则AD 等于( )A .a -12bB .12a -bC .a +12bD .12a +b答案 D 解析 连接CD ,由点C ,D 是半圆弧的三等分点,得CD ∥AB 且CD →=12AB →=12a ,所以AD →=AC →+CD →=b +12a .【对点训练】1.已知O ,A ,B 是平面上的三个点,直线AB 上有一点C ,满足2AC →+CB →=0,则OC →等于( ) A .2OA →-OB → B .-OA →+2OB →C .23OA →-13OB →D .-13OA →+23OB →1.答案 A 解析 由2AC →+CB →=0得2OC →-2OA →+OB →-OC →=0,故OC →=2OA →-OB →. 2.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边上靠近B 的三等分点,则AD →等于( )A .23AB →-13AC → B .13AB →+23AC → C .23AB →+13AC →D .13AB →-23AC →2.答案 C 解析 由平面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得AD →=AB →+BD →.又因为点D 是BC 边上靠近B 的三等分 点,所以AD →=AB →+13BC →=AB →+13(AC →-AB →)=23AB →+13AC →.3.在△ABC 中,AB →=c ,AC →=b ,若点D 满足BD →=2DC →,若将b 与c 作为基底,则AD →等于( ) A .23b +13c B .35c -23b C .23b -13c D .13b +23c3.答案 A 解析 ∵BD →=2DC →,∴AD →-AB →=2(AC →-AD →),∴AD →-c =2(b -AD →),∴AD →=13c +23b .4.如图所示,在△ABC 中,若BC →=3DC →,则AD →=( )A .23AB →+13AC → B .23AB →-13AC → C .13AB →+23AC →D .13AB →-23AC →4.答案 C 解析 AD →=CD →-CA →=13CB →-CA →=13(AB →-AC →)+AC →=13AB →+23AC →.故选C .5.设D ,E ,F 分别为△ABC 三边BC ,CA ,AB 的中点,则DA →+2EB →+3FC →=( ) A .12AD → B .32AD → C .12AC → D .32AC →5.答案 D 解析 因为D ,E ,F 分别为△ABC 三边BC ,CA ,AB 的中点,所以DA →+2EB →+3FC →=12(BA →+CA →)+2×12(AB →+CB →)+3×12×(AC →+BC →)=12BA →+AB →+CB →+32BC →+32AC →+12CA →=12AB →+12BC →+AC →=12AC →+AC →=32AC →.6.已知点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点E 在边AC 上,且EC →=2AE →,则EM →=( ) A .12AC →+13AB → B .12AC →+16AB → C .16AC →+12AB → D .16AC →+32AB →6.答案 C 解析 如图,∵EC →=2AE →,∴EM →=EC →+CM →=23AC →+12CB →=23AC →+12(AB →-AC →)=12AB →+16AC →.7.在△ABC 中,P ,Q 分别是边AB ,BC 上的点,且AP =13AB ,BQ =13BC .若AB →=a ,AC →=b ,则PQ →=( )A .13a +13bB .-13a +13bC .13a -13bD .-13a -13b7.答案 A 解析 PQ →=PB →+BQ →=23AB →+13BC →=23AB →+13(AC →-AB →)=13AB →+13AC →=13a +13b ,故选A .8.已知D ,E ,F 分别为△ABC 的边BC ,CA ,AB 的中点,且BC →=a ,CA →=b ,给出下列命题:①AD →=12a -b ;②BE →=a +12b ;③CF →=-12a +12b ;④AD →+BE →+CF →=0.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8.答案 ②③④ 解析 BC →=a ,CA →=b ,AD →=12CB →+AC →=-12a -b ,BE →=BC →+12CA →=a +12b ,CF →=12(CB →+CA →)=12(-a +b )=-12a +12b ,所以AD →+BE →+CF →=-b -12a +a +12b +12b -12a =0.所以正确命题的序号为②③④.9.(多选)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点G ,则( ) A .EF →=12CA →-12BC → B .BE →=-12BA →+12BC → C .AD →+BE →=FC → D .GA →+GB →+GC →=09.答案 CD 解析 如图,因为点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的中点,所以EF →=12CB →=-12BC →,故A 不正确;BE →=BC →+CE →=BC →+12CA →=BC →+12(CB →+BA →)=BC →-12BC →-12AB →=-12AB →+12BC →,故B 不正确;FC →=AC →-AF →=AD →+DC →+F A →=AD →+12BC →+F A →=AD →+FE →+F A →=AD →+FB →+BE →+F A →=AD →+BE →,故C正确;由题意知,点G 为△ABC 的重心,所以AG →+BG →+CG →=23AD →+23BE →+23CF →=23×12(AB →+AC →)+23×12(BA→+BC →)+23×12(CB →+CA →)=0,即GA →+GB →+GC →=0,故D 正确.故选CD .10.如图所示,在△ABC 中,D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BF 与CD 交于点O ,设AB →=a ,AC →=b ,则用a ,b 表示向量AO →为____________.10.答案 AO →=13(a +b ) 解析 由D ,O ,C 三点共线,可设DO →=k 1DC →=k 1(AC →-AD →)=k 1⎝⎛⎭⎫b -12a =-12k 1a +k 1b (k 1为实数),同理,可设BO →=k 2BF →=k 2(AF →-AB →)=k 2⎝⎛⎭⎫12b -a =-k 2a +12k 2b (k 2为实数),①,又BO →=BD →+DO →=-12a +⎝⎛⎭⎫-12k 1a +k 1b =-12(1+k 1)a +k 1b ,②,所以由①②,得-k 2a +12k 2b =-12(1+k 1)a BCA EF G+k 1b ,即12(1+k 1-2k 2)a +⎝⎛⎭⎫12k 2-k 1b =0.又a ,b 不共线,所以⎩⎨⎧12(1+k 1-2k 2)=0,12k 2-k 1=0,解得⎩⎨⎧k 1=13,k 2=23.所以BO →=-23a +13b .所以AO →=AB →+BO →=a +⎝⎛⎭⎫-23a +13b =13(a +b ). 另解 因为B ,O ,F 三点共线,所以AO →=λ1AB →+(1-λ1)AF →=λ1a +12(1-λ1)b ,①,因为D ,O ,C 三点共线,所以AO →=λ2AC →+(1-λ2)AD →=λ2b +12(1-λ2)a ,②,由①②可得⎩⎨⎧12(1-λ1)=λ2,λ1=1-λ22,解得⎩⎨⎧λ1=13,λ2=13.故AO →=13(a +b ).11.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DC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一个三等分点,那么EF 等于( )A .12AB -13AD B .14AB +12ADC .13AB +12DAD .12AB -23AD11.答案 D 解析 在△CEF 中,有EF →=EC →+CF →.因为点E 为DC 的中点,所以EC →=12DC →.因为点F为BC 的一个三等分点,所以CF →=23CB →.所以EF →=12DC →+23CB →=12AB →+23DA →=12AB →-23AD →,故选D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DC 边的中点,且AB →=a ,AD →=b ,则BE →=( )A .12b -aB .12a -bC .-12a +bD .12b +a12.答案 C 解析 BE →=BA →+AD →+12DC →=-a +b +12a =b -12a ,故选C .1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 ,AD =b ,AN =3NC ,M 为BC 的中点,则MN =____________.(用a ,b 表示)13.答案 -14a +14b 解析 由AN →=3NC →得,AN →=34AC →=34(a +b ),AM →=a +12b ,所以MN →=AN →-AM →=34(a+b )-⎝⎛⎭⎫a +12b =-14a +14b . 1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e 1,AC →=e 2,NC →=14AC →,BM →=12MC →,则MN →=_________.(用e 1,e 2表示)14.答案 -23e 1+512e 2 解析 如图,MN →=CN →-CM →=CN →+2BM →=CN →+23BC →=-14AC →+23(AC →-AB →)=-14e 2+23(e 2-e 1)=-23e 1+512e 2.15.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DE 交AF 于H ,记AB →,BC →分别为a ,b ,则AH →=( )A .25a -45bB .25a +45bC .-25a +45bD .-25a -45b15.答案 B 解析 设AH →=λAF →,DH →=μDE →.而DH →=DA →+AH →=-b +λAF →=-b +λ⎝⎛⎭⎫b +12a ,DH →=μDE →= μ⎝⎛⎭⎫a -12b .因此,μ⎝⎛⎭⎫a -12b =-b +λ⎝⎛⎭⎫b +12a .由于a ,b 不共线,因此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得⎩⎨⎧μ=12λ,-12μ=-1+λ.解之得λ=45,μ=25.故AH →=λAF →=λ⎝⎛⎭⎫b +12a =25a +45b .16.在梯形ABCD 中,AB →=3DC →,则BC →=( )A .-23AB →+AD → B .-23AB →+43AD →C .-13AB →+23AD → D .-23AB →-AD →16.答案 A 解析 因为在梯形ABCD 中,AB →=3DC →,所以BC →=BA →+AD →+DC →=-AB →+AD →+13AB →=-23AB →+AD →,故选A .考点二 根据向量线性运算求参数 【方法总结】利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求参数的一般方法向量方程AD →=xAB →+yAC →中x ,y 的确定方法(1)在几何图形中通过三点共线即可考虑使用“爪”子定理完成向量的表示,进而确定x ,y . (2)若所给图形比较特殊(正方形、矩形、直角梯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等),则可通过建系将向量坐标化,从而得到关于x ,y 的方程组,再进行求解.(3)若题目中某些向量的数量积已知,则对于向量方程AD →=xAB →+yAC →,可考虑两边对同一向量作数量积运算,从而得到关于于x ,y 的方程组,再进行求解.(4)对于求x +y 的值的有关问题可考虑平面向量的等和线定理法,见《平面向量特训之满分必杀篇》第一讲平面向量的等和线.【例题选讲】[例1](1)如图,在△OAB 中,P 为线段AB 上的一点,OP →=xOA →+yOB →,且BP →=2P A →,则( )A .x =23,y =13B .x =13,y =23C .x =14,y =34D .x =34,y =14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OP →=OB →+BP →,又BP →=2P A →,所以OP →=OB →+23BA →=OB →+23(OA →-OB →)=23OA →+13OB →,所以x =23,y =13. (2)(2013·江苏)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AD =12AB ,BE =23BC .若DE →=λ1AB →+λ2AC→(λ1,λ2为实数),则λ1+λ2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2 解析 由题意,得DE →=DB →+BE →=12AB →+23BC →=12AB →+23(AC →-AB →)=-16AB →+23AC →,则λ1=-16,λ2=23,即λ1+λ2=12.(3)如图,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且满足BD =12DC ,过点D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AM →=mAB →,AN →=nAC →,则( )A .m +n 是定值,定值为2B .2m +n 是定值,定值为3C .1m +1n 是定值,定值为2D .2m +1n是定值,定值为3答案 D 解析 法一:如图,过点C 作CE 平行于MN 交AB 于点E .由AN →=nAC →可得AC AN =1n ,所以AE EM =AC CN =1n -1,由BD =12DC 可得BM ME =12,所以AM AB =n n +n -12=2n 3n -1,因为AM →=mAB →,所以m =2n 3n -1,整理可得2m +1n=3.故选D .法二:因为M ,D ,N 三点共线,所以AD →=λAM →+(1-λ)·AN →.又AM →=mAB →,AN →=nAC →,所以AD →=λmAB →+(1-λ)·nAC →.又BD →=12DC →,所以AD →-AB →=12AC →-12AD →,所以AD →=13AC →+23AB →.比较系数知λm =23,(1-λ)n=13,所以2m +1n=3,故选D . (4)如图,在△ABC 中,AD →=23AC →,BP →=13BD →,若AP →=λAB →+μAC →,则λ+μ的值为( )A .89B .49C .83D .43答案 A 解析 AP →=AB →+BP →=AB →+13BD →=AB →+13(AD →-AB →)=23AB →+13×23AC →=23AB →+29AC →.因为AP →=λAB →+μAC →,所以λ=23,μ=29,则λ+μ=23+29=89.(5)已知在Rt △ABC 中,∠BAC =90°,AB =1,AC =2,D 是△ABC 内一点,且∠DAB =60°,设AD →=λAB →+μAC →(λ,μ∈R ),则λμ=( )A .233B .33C .3D .23答案 A 解析 如图,以A 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C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 点的坐标为(1,0),C 点的坐标为(0,2),因为∠DAB =60°,所以设D 点的坐标为(m ,3m )(m ≠0).AD →=(m ,3m )=λAB →+μAC →=λ(1,0)+μ(0,2)=(λ,2μ),则λ=m ,且μ=32m ,所以λμ=233.(6)如图,在△ABC 中,设AB →=a ,AC →=b ,AP 的中点为Q ,BQ 的中点为R ,CR 的中点为P ,若AP →=m a +nb ,则m +n =________.答案 67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得,BQ →=AQ →-AB →=12AP →-AB →=12(m a +n b )-a =⎝⎛⎭⎫m 2-1a +n 2b ,CR →=BR →-BC →=12BQ →-AC →+AB →=12⎣⎡⎦⎤⎝⎛⎭⎫m 2-1a +n 2b -b +a =⎝⎛⎭⎫m 4+12a +⎝⎛⎭⎫n 4-1b ,∴QP →=m 2a +n 2b ,RQ →=⎝⎛⎭⎫m 4-12a +n 4b ,RP →=-⎝⎛⎭⎫m 8+14a +⎝⎛⎭⎫12-n 8b .∵RQ →+QP →=RP →,∴⎝⎛⎭⎫3m 4-12a +3n 4b =⎝⎛⎭⎫-m 8-14a +⎝⎛⎭⎫12-n 8b ,∴⎩⎨⎧3m 4-12=-m 8-14,3n 4=12-n 8,解得⎩⎨⎧m =27,n =47,故m +n =67.(7)如图所示,点P 在矩形ABCD 内,且满足∠DAP =30°,若|AD →|=1,|AB →|=3,AP →=mAD →+nAB →(m ,n ∈R ),则mn等于( )A .13B .3C .33D .3答案 B 解析 如图,过点P 作P E ⊥AB 于点E ,作PF ⊥AD 于点F ,则结合图形及题设得AP →=AF →+AE →=mAD →+nAB →,所以可得|AF →|=m ,|PF →|=|AE →|=3n .又∠DAP =30°,在Rt △APF 中,t a n ∠F AP =t a n 30°=|PF →||AF →|=33,则33=3n m ,化简得m n =3.故选B .优解:如图所示,假设点P 在矩形的对角线BD 上,由题意易知|DB →|=2,∠ADB =60°,又∠DAP =30°,所以∠DP A =90°.由|AD →|=1,可得|DP →|=12=14|DB →|,从而可得AP →=AD →+DP →=AD →+14DB →=AD →+14(AB →-AD →)=34AD →+14AB →.又AP →=mAD →+n AB →,所以m =34,n =14,则m n=3.故选B .(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和F 分别是边CD 和BC 的中点.若AC →=λAE →+μAF →,其中λ,μ∈R ,则λ+μ=__________.答案 43 解析 选择AB →,AD →作为平面向量的一组基底,则AC →=AB →+AD →,AE →=12AB →+AD →,AF →=AB →+12AD →,又AC →=λAE →+μAF →=⎝⎛⎭⎫12λ+μAB →+⎝⎛⎭⎫λ+12μAD →,于是得⎩⎨⎧12λ+μ=1,λ+12μ=1,即⎩⎨⎧λ=23,μ=23,故λ+μ=43.(9)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DC →=14AB →,BE →=2EC →,且AE →=rAB →+sAD →,则2r +3s =( )A .1B .2C .3D .4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形,由题意可得AE →=AB →+BE →=AB →+23BC →=AB →+23(BA →+AD →+DC →)=13AB →+23(AD →+DC →)=13AB →+23⎝⎛⎭⎫AD →+14AB →=12AB →+23AD →.因为AE →=rAB →+sAD →,所以r =12,s =23,则2r +3s =1+2=3,故选C .优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Ay ,依题意可设点B (4m ,0),D (3m ,3h ),E(4m ,2h ),其中m >0,h >0.由AE →=rAB →+sAD →,得(4m ,2h )=r (4m ,0)+s (3m ,3h ),∴⎩⎪⎨⎪⎧4m =4mr +3ms 2h =3hs ,解得⎩⎨⎧r =12,s =23.∴2r +3s =3.(10) (2017·江苏)如图,在同一个平面内,向量OA →,OB →,OC →的模分别为1,1,2,OA →与OC →的夹角为α,且tan α=7,OB →与OC →的夹角为45°.若OC →=mOA →+nOB →(m ,n ∈R ),则m +n =__________.答案 3 解析 以O 为坐标原点,OA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1,0),由tan α=7,α∈⎝⎛⎭⎫0,π2,得sin α=752,cos α=152,设C (x C ,y C ),B (x B ,y B ),则x C =|OC →|cos α=2×152=15,y C =|OC →|sin α=2×752=75,即C ⎝⎛⎭⎫15,75.又cos(α+45°)=152×12-752×12=-35,sin(α+45°)=45,则x B=|OB →|cos(α+45°)=-35,y B =|OB →|sin(α+45°)=45,即B ⎝⎛⎭⎫-35,45,由OC →=mOA →+nOB →,可得⎩⎨⎧15=m -35n ,75=45n ,解得⎩⎨⎧m =54,n =74,所以m +n =54+74=3.【对点训练】1.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一点,若AD →=2DB →,CD →=13CA →+λCB →,则λ=________.1.答案 23 解析 由图知CD →=CA →+AD →,①.CD →=CB →+BD →,②.且AD →+2BD →=0.①+②×2得:3CD →=CA →+2CB →,∴CD →=13CA →+23CB →,∴λ=23.2.如图所示,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一点,且BD =2DC ,若AC →=mAB →+nAD →(m ,n ∈R ),则m -n =________.2.答案 -2 解析 由于BD =2DC ,则BC →=-3CD →,其中BC →=AC →-AB →,CD →=AD →-AC →,那么BC →=- 3CD →可转化为AC →-AB →=-3(AD →-AC →),可以得到-2AC →=-3AD →+AB →,即AC →=-12AB →+32AD →,则m =-12,n =32,那么m -n =-12-32=-2. 3.已知△ABC 中,点D 在BC 边上,且CD →=2DB →,CD →=rAB →+sAC →,则r +s 的值是( ) A .23 B .43C .-3D .03.答案 D 解析 ∵DB →=AB →-AD →,∴CD →=AB →-DB →-AC →=AB →-12CD →-AC →,∴32CD →=AB →-AC →,∴CD →=23AB →-23AC →.又CD →=rAB →+sAC →,∴r =23,s =-23,∴r +s =0,故选D . 4.在锐角△ABC 中,CM →=3MB →,AM →=xAB →+yAC →(x ,y ∈R ),则x y=________.4.答案 3 解析 由题设可得AM →=CM →-CA →=34CB →+AC →=34(AB →-A C →)+AC →=34AB →+14AC →,则x =34,y=14.故xy=3.5.在△ABC 中,点M ,N 满足AM →=2MC →,BN →=NC →.若MN →=xAB →+yAC →,则x =________,y =______. 5.答案 12 -16 解析 MN →=MC →+CN →=13AC →+12CB →=13AC →+12(AB →-AC →)=12AB →-16AC →=xAB →+yAC →,∴x=12,y =-16.6.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 若AB →=mAM →,AC →=nAN →,则m +n 的值为________.6.答案 2 解析 ∵O 是BC 的中点,∴AO →=12(AB →+AC →).又∵AB →=mAM →,AC →=nAN →,∴AO →=m 2AM →+n2AN →.∵M ,O ,N 三点共线,∴m 2+n 2=1.则m +n =2.7.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过G 作一条直线与AB ,AC 两边分别交于M ,N 两点,且AM →=xAB →,AN →=yAC →,则xy x +y的值为( )A .12B .13C .2D .37.答案 B 解析 由已知得M ,G ,N 三点共线,∴AG →=λAM →+(1-λ)AN →=λxAB →+(1-λ)yAC →.∵ 点G 是△ABC 的重心,∴AG →=23×12(AB →+AC →)=13·(AB →+AC →),∴⎩⎨⎧λx =13,(1-λ)y =13,即⎩⎨⎧λ=13x,1-λ=13y,得13x+13y =1,即1x +1y =3,通分变形得,x +y xy =3,∴xy x +y =13. 8.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中线,O 是AD 的中点,若CO →=λAB →+μAC →,其中λ,μ∈R ,则λ+μ的值为 ( )A .-12B .12C .-14D .148.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CO →=12(CD →+CA →)=12×⎝⎛⎭⎫12CB →+CA →=14(AB →-AC →)+12CA →=14AB →-34AC →,则λ= 14,μ=-34,故λ+μ=-12. 9.如图,在△ABC 中,AN →=13NC →,P 是BN 上的一点,若AP →=mAB →+211AC →,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_.9.答案311 解析 设BP →=kBN →,k ∈R .因为AP →=AB →+BP →=AB →+kBN →=AB →+k (AN →-AB →)=AB →+k (14AC →-AB →) =(1-k )AB →+k 4AC →,且AP →=mAB →+211AC →,所以1-k =m ,k 4=211,解得k =811,m =311.10.在△ABC 中,AN →=14NC →,若P 是直线BN 上的一点,且满足AP →=mAB →+25AC →,则实数m 的值为( )A .-4B .-1C .1D .410.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设BP →=nBN →(n ∈R ),则AP →=AB →+BP →=AB →+nBN →=AB →+n (AN →-AB →)=AB →+n (25AC →-AB →)=(1-n )AB →+n 5AC →.又AP →=mAB →+25AC →,∴⎩⎪⎨⎪⎧1-n =m ,n 5=25,解得⎩⎪⎨⎪⎧n =2,m =-1. 11.在△ABC 中,M 为边BC 上任意一点,N 为AM 的中点,AN →=λAB →+μAC →,则λ+μ的值为( )A .12B .13C .14D .111.答案 A 解析 设BM →=tBC →,则AN →=12AM →=12(AB →+BM →)=12AB →+12BM →=12AB →+t 2BC →=12AB →+t 2(AC →-AB →)=⎝⎛⎭⎫12-t 2AB →+t 2AC →,∴λ=12-t 2,μ=t 2,∴λ+μ=12,故选A . 12.在△ABC 中,AB =2,BC =3,∠ABC =60°,AD 为BC 边上的高,O 为AD 的中点,若AO →=λAB →+μBC →,则λ+μ等于( )A .1B .12C .13D .2312.答案 D 解析 ∵AD →=AB →+BD →=AB →+13BC →,∴2AO →=AB →+13BC →,即AO →=12AB →+16BC →.故λ+μ=12+16=23.13.在△ABC 中,D 为三角形所在平面内一点,且AD →=13AB →+12AC →.延长AD 交BC 于E ,若AE →=λAB →+μAC →,则λ-μ的值是________.13.答案 -15 解析 设AE →=xAD →,∵AD →=13AB →+12AC →,∴AE →=x 3AB →+x 2AC →.由于E ,B ,C 三点共线,∴x 3+x 2=1,x =65.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λ=x 3,μ=x 2.因此λ-μ=x 3-x 2=-x 6=-15. 14.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为DC 的中点,若AE →=λAB →+μAC →,则λ+μ的值为( )A .12B .-12C .1D .-114.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AE →=AD →+12AB →=BC →+AB →-12AB →=AC →-12AB →,∴λ=-12,μ=1,∴λ+μ=12,故选A .15.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中,M 是BC 的中点,若AC →=λAM →+μBD →,则λ+μ=( )A .43B .53C .158D .215.答案 B 解析 因为AC →=λAM →+μBD →=λ(AB →+BM →)+μ(BA →+AD →)=λ (AB →+12AD →)+μ(-AB →+AD →)=(λ-μ) AB →+⎝⎛⎭⎫12λ+μAD →,且AC →=AB →+AD →,所以⎩⎪⎨⎪⎧λ-μ=1,12λ+μ=1,得⎩⎨⎧λ=43,μ=13,所以λ+μ=53,故选B .16.如图所示,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E 为AO 的中点,若DE →=λAB →+μAD →(λ,μ为实数),则λ2+μ2等于( )A .58B .14C .1D .51616.答案 A 解析 DE →=12DA →+12DO →=12DA →+14DB →=12DA →+14(DA →+AB →)=14AB →-34AD →,所以λ=14,μ=-34,故λ2+μ2=58,故选A .17.如图,直线EF 与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边AB ,AD 分别交于E ,F 两点,且与对角线AC 交于点K ,其中,AE →=25AB →,AF →=12AD →,AK →=λAC →,则λ的值为______.17.答案 29 解析 ∵AE →=25AB →,AF →=12AD →,∴AB →=52AE →,AD →=2AF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AC →=AB →+AD →,∴AK →=λAC →=λ(AB →+AD →)=λ(52AE →+2AF →)=52λAE →+2λAF →,∵E ,F ,K 三点共线,∴52λ+2λ=1,∴λ=29.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E 为线段AO 的中点.若BE →=λBA →+μBD →(λ,μ∈R ),则λ+μ等于( )A .1B .34C .23D .1218.答案 B 解析 ∵E 为线段AO 的中点,∴BE →=12BA →+12BO →=12BA →+12×12BD →=12BA →+14BD →=λBA →+μBD →,∴λ+μ=12+14=34.19.一直线l 与平行四边形ABCD 中的两边AB ,AD 分别交于点E ,F ,且交其对角线AC 于点M ,若AB →=2AE →,AD →=3AF →,AM →=λAB →-μAC →(λ,μ∈R ),则52μ-λ=( )A .-12B .1C .32D .-319.答案 A 解析 AM →=λAB →-μAC →=λAB →-μ(AB →+AD →)=(λ-μ)AB →-μAD →=2(λ-μ)AE →-3μAF →.因为E ,M ,F 三点共线,所以2(λ-μ)+(-3μ)=1,即2λ-5μ=1,∴52μ-λ=-12.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连接CE ,DF ,交于点G .若CG →=λCD →+μCB →(λ,μ∈R ),则λμ=________.20.答案 12解析 由题意可设CG →=xCE →(0<x <1),则CG →=x (CB →+BE →)=x ⎝⎛⎭⎫CB →+12CD →=x 2CD →+xCB →.因为 CG →=λCD →+μCB →,CD →与CB →不共线,所以λ=x 2,μ=x ,所以λμ=12.2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DC ,AD ⊥DC ,AD =DC =2AB ,E 为AD 的中点,若CA →=λCE →+μDB →(λ,μ∈R ),则λ+μ的值为( )A .65B .85C .2D .8321.答案 B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D (0,0).不妨设AB =1,则CD =AD =2,所以C (2,0),A (0,2),B (1,2),E (0,1),∴CA →=(-2,2),CE →=(-2,1),DB →=(1,2),∵CA →=λCE →+μDB →,∴(-2,2)=λ(-2,1)+μ(1,2),∴⎩⎪⎨⎪⎧-2λ+μ=-2,λ+2μ=2,解得⎩⎨⎧λ=65,μ=25,则λ+μ=85.22.在梯形ABCD 中,已知AB ∥CD ,AB =2CD ,M ,N 分别为CD ,BC 的中点.若AB →=λAM →+μAN →,则λ+μ的值为( )A .14B .15C .45D .5422.答案 C 解析 法一:连接AC (图略),由AB →=λAM →+μAN →,得AB →=λ·12(AD →+AC →)+μ·12(AC →+AB →),则⎝⎛⎭⎫μ2-1AB →+λ2AD →+⎣⎡⎭⎫λ2+μ2AC →=0,得⎝⎛⎭⎫μ2-1AB →+λ2AD →+⎣⎡⎭⎫λ2+μ2 [AD →+12AB →]=0,得⎝⎛⎭⎫14λ+34μ-1AB →+⎝⎛⎭⎫λ+μ2AD →=0.又AB →,AD →不共线,所以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14λ+34μ-1=0,λ+μ2=0,解得⎩⎨⎧λ=-45,μ=85.所以λ+μ=45.法二:因为AB →=AN →+NB →=AN →+CN →=AN →+(CA →+AN →)=2AN →+CM →+MA →=2AN →-14AB →-AM →,所以AB →=85AN →-45AM →,所以λ+μ=45.法三: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如图所示,连接MN 并延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T ,由已知易得AB =45AT ,所以45AT →=AB →=λAM →+μAN →,因为T ,M ,N 三点共线,所以λ+μ=45.23.已知|OA →|=1,|OB →|=3,OA →·OB →=0,点C 在∠AOB 内,且OC →与OA →的夹角为30°,设OC →=mOA →+nOB →(m ,n ∈R ),则mn的值为( )A .2B .52C .3D .423.答案 C 解析 ∵OA →·OB →=0,∴OA →⊥OB →,以OA →所在直线为x 轴,OB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 坐标系(图略),OA →=(1,0),OB →=(0,3),OC →=mOA →+nOB →=(m ,3n ).∵tan 30°=3n m =33,∴m=3n ,即mn=3,故选C .考点三 根据向量线性运算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最值) 【方法总结】向量线性运算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最值)问题的2种求解方法(1)几何法:即临界位置法,结合图形,确定临界位置的动态分析求出范围.(2)代数法:即目标函数法,将参数表示为某一个变量或两个变量的函数,建立函数关系式,再利用三角函数有界性、二次函数或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或范围.【例题选讲】[例1](1)已知在△ABC 中,点D 满足2BD →+CD →=0,过点D 的直线l 与直线AB ,AC 分别交于点M ,N ,AM →=λAB →,AN →=μAC →.若λ>0,μ>0,则λ+μ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3+223 解析 连接AD .因为2BD →+CD →=0,所以BD →=13BC →,AD →=AB →+BD →=AB →+13BC →=AB →+13(AC →-AB →)=23AB →+13AC →.因为D ,M ,N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x ∈R ,使AD →=xAM →+(1-x )AN →,则AD →=xλAB →+(1-x )μAC →,所以xλAB →+(1-x )μAC →=23AB →+13AC →,所以xλ=23,(1-x )μ=13,所以x =23λ,1-x =13μ,所以23λ+13μ=1,所以λ+μ=13(λ+μ)⎝⎛⎭⎫2λ+1μ=13⎝⎛⎭⎫3+2μλ+λμ≥3+223,当且仅当λ=2μ时等号成立,所以λ+μ的最小值为3+223.(2)如图,圆O 是边长为23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其与BC 边相切于点D ,点M 为圆上任意一点,BM →=xBA →+yBD →(x ,y ∈R ),则2x +y 的最大值为( )A .2B .3C .2D .22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 如图,连接DA ,以D 点为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DA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圆心为坐标(0,r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2×l △ABC ×r =12×AB ×AC ×sin 60°(l △ABC 为△ABC 的周长),解得r =1.易得B (-3,0),C (3,0),A (0,3),D (0,0),设M (cos θ,1+sin θ),θ∈[0,2π),则BM →=(cos θ+3,1+sin θ),BA→=(3,3),BD →=(3,0),故BM →=(cos θ+3,1+sin θ)=(3x +3y ,3x ),故⎩⎨⎧cos θ=3x +3y -3,sin θ=3x -1,则⎩⎨⎧x =1+sin θ3,y =3cos θ3-sin θ3+23,所以2x +y =3cos θ3+sin θ3+43=23sin ⎝⎛⎭⎫θ+π3+43≤2.当θ=π6时等号成立.故2x +y 的最大值为2.方法二 因为BM →=xBA →+yBD →,所以|BM →|2=3(4x 2+2xy +y 2)=3[(2x +y )2-2xy ].由题意知,x ≥0,y ≥0,|BM →|的最大值为(23)2-(3)2=3,又(2x +y )24≥2xy ,即-(2x +y )24≤-2xy ,所以3×34(2x +y )2≤9,得2x +y ≤2,当且仅当2x =y =1时取等号.(3) (2017·全国Ⅲ)在矩形ABCD 中,AB =1,AD =2,动点P 在以点C 为圆心且与BD 相切的圆上.若AP →=λAB →+μAD →,则λ+μ的最大值为( )A .3B .22C .5D .2答案 A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C 点坐标为(2,1).设BD 与圆C 切于点E ,连接CE ,则CE ⊥BD .因为CD =1,BC =2,所以BD =12+22=5,EC =BC ·CD BD =25=255,所以P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2+(y -1)2=45.设P (x 0,y 0),则⎩⎨⎧x 0=2+255cos θ,y 0=1+255sin θ(θ为参数),而AP →=(x 0,y 0),AB →=(0,1),AD →=(2,0).因为AP →=λAB →+μAD →=λ(0,1)+μ(2,0)=(2μ,λ),所以μ=12x 0=1+55cos θ,λ=y 0=1+255sin θ.两式相加,得λ+μ=1+255sin θ+1+55cos θ=2+sin(θ+φ)≤3⎝⎛⎭⎫其中sin φ=55,cos φ=255,当且仅当θ=π2+2k π-φ,k ∈Z 时,λ+μ取得最大值3.故选A .(4)如图,在扇形OAB 中,∠AOB =π3,C 为弧AB 上的一个动点,若OC →=xOA →+yOB →,则x +3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3] 解析 设扇形的半径为1,以OB 所在直线为x 轴,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则B (1,0),A ⎝⎛⎭⎫12,32,C (cos θ,sin θ)⎝⎛⎭⎫其中∠BOC =θ,0≤θ≤π3.则OC →=(cos θ,sin θ)=x ⎝⎛⎭⎫12,32+y (1,0),即⎩⎨⎧x2+y =cos θ,32x =sin θ,解得x =23sin θ3,y =cos θ-3sin θ3,故x +3y =23sin θ3+3cos θ-3sin θ=3cos θ-33sin θ,0≤θ≤π3.令g (θ)=3cos θ-33sin θ,易知g (θ)=3cos θ-33sin θ在⎣⎡⎦⎤0,π3上单调递减,故当θ=0时,g (θ)取得最大值为3,当θ=π3时,g (θ)取得最小值为1,故x +3y 的取值范围为[1,3].【对点训练】1.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BC →=3CD →,点O 在线段CD 上(与点C ,D 不重合),若AO →=xAB →+(1-x )AC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0,12B .⎝⎛⎭⎫0,13C .⎝⎛⎭⎫-12,0D .⎝⎛⎭⎫-13,0 1.答案 D 解析 设CO →=yBC →,∵AO →=AC →+CO →=AC →+yBC →=AC →+y (AC →-AB →)=-yAB →+(1+y )AC →.∵BC →=3CD →,点O 在线段CD 上(与点C ,D 不重合),∴y ∈⎝⎛⎭⎫0,13,∵AO →=xAB →+(1-x )AC →,∴x =-y ,∴x ∈⎝⎛⎭⎫-13,0. 2.在△ABC 中,点D 满足BD →=DC →,当点E 在线段AD 上移动时,若AE →=λAB →+μAC →,则t =(λ-1)2+μ2的最小值是________.2.答案 12 解析 因为BD →=DC →,所以AD →=12AB →+12AC →.又AE →=λAB →+μAC →,点E 在线段AD 上移动,所以AE →∥AD →,则12λ=12μ,即λ=μ⎝⎛⎭⎫0≤λ≤12.所以t =(λ-1)2+λ2=2λ2-2λ+1=2⎝⎛⎭⎫λ-122+12.当λ=12时,t 的最小值是12.3.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 若AB →=mAM →,AC →=nAN →,则m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3.答案 解析 因为点O 是BC 的中点,所以AO →=12(AB →+AC →).又因为AB →=mAM →,AC →=nAN →,所以AO →=m 2AM →+n 2AN →.又因为M ,O ,N 三点共线,所以m 2+n2=1,即m +n =2,所以mn ≤⎝⎛⎭⎫m 2+n 22=1,当且仅当m =n =1时,等号成立,故mn 的最大值为14.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点O 为△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A =π3,且AO →=λAB →+μAC →,则λμ的最大值为________.4.答案 19 解析 ∵△ABC 是锐角三角形,∴O 在△ABC 的内部,∴0<λ<1,0<μ<1.由AO →=λ(OB →-OA →)+μ(OC →-OA →),得(1-λ-μ)AO →=λOB →+μOC →,两边平方后得,(1-λ-μ)2AO →2=(λOB →+μOC →)2=λ2OB →2+μ2OC →2+2λμOB →·OC →,∵A =π3,∴∠BOC =2π3,又|AO →|=|BO →|=|CO →|.∴(1-λ-μ)2=λ2+μ2-λμ,∴1+3λμ=2(λ+μ),∵0<λ<1,0<μ<1,∴1+3λμ≥4λμ,设λμ=t ,∴3t 2-4t +1≥0,解得t ≥1(舍)或t ≤13,即λμ≤13⇒λμ≤19,∴λμ的最大值是19.5.在矩形ABCD 中,AB =5,BC =3,P 为矩形内一点,且AP =52,若AP →=λAB →+μAD →(λ,μ∈R ),则 5λ+3μ的最大值为______. 5.答案102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P (x ,y ),B (5,0),C (5,3),D (0,3).∵ AP =52,∴x 2+y 2=54.点P 满足的约束条件为⎩⎪⎨⎪⎧0≤x ≤5,0≤y ≤3,x 2+y 2=54,∵AP →=λAB →+μAD →(λ,μ∈R ),∴(x ,y )=λ(5,0)+μ(0,3),∴⎩⎨⎧x =5λ,y =3μ,∴x +y =5λ+3μ.∵x +y ≤2(x 2+y 2)=2×54=102,当且仅当x =y 时取等号,∴5λ+3μ的最大值为102.6.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3,AD =2,∠BAD =120°,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一点,且AP =1,若 AP →=xAB →+yAD →,则3x +2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6.答案 2 解析 |AP →|2=(xAB →+yAD →)2=9x 2+4y 2+2xy ×3×2×⎝⎛⎭⎫-12=(3x +2y )2-3(3x )·(2y )≥(3x +2y )2-34 (3x +2y )2=14(3x +2y )2.又|AP →|2=1,因此14(3x +2y )2≤1,故3x +2y ≤2,当且仅当3x =2y ,即x =13,y =12时,3x +2y 取得最大值2.7.在直角梯形ABCD 中,∠A =90°,∠B =30°,AB =23,BC =2,点E 在线段CD 上,若AE →=AD →+μAB →, 则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答案 ⎣⎡⎦⎤0,12 解析 由题意可求得AD =1,CD =3,所以AB →=2DC →.∵点E 在线段CD 上,∴DE →= λDC → (0≤λ≤1).∵AE →=AD →+DE →,又AE →=AD →+μAB →=AD →+2μDC →=AD →+2μλDE →,∴2μλ=1,即μ=λ2.∵0≤λ≤1,∴0≤μ≤12,即μ的取值范围是⎣⎡⎦⎤0,12. 8.如图所示,A ,B ,C 是圆O 上的三点,线段CO 的延长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圆O 外的一点D ,若OC →=mOA →+nOB →,则m +n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8.答案 (-1,0) 解析 由题意得,OC →=kOD →(k <0),又|k |=|OC →||OD →|<1,∴-1<k <0.又∵B ,A ,D 三点共线,∴OD →=λOA →+(1-λ)OB →,∴mOA →+nOB →=kλOA →+k (1-λ)OB →,∴m =kλ,n =k (1-λ),∴m +n =k ,从而m +n ∈(-1,0).9.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 →和OB →,它们的夹角为90°,如图所示,点C 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 ︵上 运动,若OC →=xOA →+yOB →,其中x ,y ∈R ,则x +y 的最大值是( )A .1B .2C .3D .29.答案 B 解析 因为点C 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 ︵上,所以|OC →|2=|xOA →+yOB →|2=x 2+y 2+2xyOA →·OB →= x 2+y 2,∴x 2+y 2=1,则2xy ≤x 2+y 2=1.又(x +y )2=x 2+y 2+2xy ≤2,故x +y 的最大值为2. 10.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 和OB ,它们的夹角为2π3.如图所示,点C 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 上运动.若OC =x OA +y OB ,其中x ,y ∈R ,则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10.答案 2 解析 以O 为坐标原点,O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1,0),B (-12,32),设∠AOC =α(α∈[0,2π3]),则C (cos α,sin α),由OC →=xOA →+yOB →,得1cos 2sin x y y αα⎧=-⎪⎪⎨⎪=⎪⎩,所以x =cos α+33sin α,y =233sin α,所以x +y =cos α+3sin α=2sin(α+π6),又α∈[0,2π3], 所以当α=π3时,x +y 取得最大值2.。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A、AD 1 AB 4 AC 33
C、AD 4 AB 1 AC 33
B、AD
1 3
A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3
AC
D、AD 4 AB 1 AC 33
M A
B
C
D
N
AD AM AN 1 AB 4 AC 33
变式1:设 M 为平行四边形 ABCD 对角线的交点, O 为平行四边形 ABCD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 则 OA OB OC OD 等于( )
自我检测:
4、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B AD AB AD , 则必有( C )
A. AD 0 B. 四边形 ABCD是菱形 C. 四边形 ABCD是矩形 D. 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基本定理的应用
例1 (2015全国)设 D 为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BC 3CD,则( )
BM _____53____ AB
MB 3
自我检测:
3、设 e1、e2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下列各组
向量中,不能作为该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 底的是___(_2_)__(4_)____.
(1)3e1,2e2
(2)0,e1 e2
(3)e1 e2 ,e1 e2 (4)e1 2e2,2e1 4e2
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过向量的哪些运算? 它们的运算结果是什么?
加法、减法、数乘三种运算 线性运算的结果都是向量. 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a 0) 与 b 共线,当且仅当存在唯
一实数 ,使__b_____a__.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设 e1, 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于该平面内的任意向量 a ,有且只有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在数学中,平面向量是向量的一种,它在平面内具有长度和方向,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平面向量之间可以进行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和数乘。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一、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是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向量,它们通常用加粗的小写字母表示,如a、a等。
平面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起点表示向量的起点,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
二、平面向量的加法平面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设有两个平面向量a和a,它们的加法定义为:a + a = a + a这意味着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顺序不影响结果。
加法的几何解释为将两个向量的起点相连,然后将它们的箭头相连,新向量的起点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相同,终点与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相同。
三、平面向量的数乘平面向量的数乘是指将一个向量与一个实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设有一个平面向量a和一个实数a,它们的数乘定义为:aa = aa数乘有以下性质:1. 数乘满足结合律:(aa)a = a(aa),其中a和a为实数。
2. 数乘满足分配律:(a + a)a = aa + aa,其中a和a为实数。
3. 数乘满足分配律:a(a + a) = aa + aa,其中a为实数,a和a为平面向量。
四、线性组合线性组合是指将一组向量与一组实数相乘并求和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设有a个平面向量a₁、a₂、...、aa和a个实数a₁、a₂、...、aa,它们的线性组合定义为:a₁a₁ + a₂a₂ + ... + aaaa线性组合是向量加法和数乘的联合运算,这个概念在线性代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五、线性运算的性质1. 交换律: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 + a = a + a。
2. 结合律:向量加法满足结合律,即(a + a) + a = a + (a + a),其中a、a和a为平面向量。
3. 分配律:向量加法和数乘满足分配律,即a(a + a) = aa + aa,(a + a)a = aa + aa,其中a、a为实数,a和a为平面向量。
高考数学复习第4章平面向量第1讲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向量-b 的和的 减法
运算叫做 a 与 b
的差
三角形法则
运算律 a-b=a+(-b)
(续表) 向量 运算
定义
法则(或几何意义)
运算律
(1)|λa|=___|λ_|_|a_|__; (2)当λ>0 时,λa 的
数乘 求实数λ与向量 a 的积的运算
方向与 a 的方向相 同;当λ<0 时,λa 的 方向与 a 的方向相
量的个数为( B )
A.1
B.2
C. B.
4.如图 4-1-1,在正六边形 ABCDEF 中,B→A+C→D+E→F= (D )
图 4-1-1
A.0
B.B→E
C.A→D
D.C→F
考点 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例 1:(1)(多选)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A.若|a|=|b|,则 a=b B.若 A,B,C,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D→C是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C.若 a=b,b=c,则 a=c D.若 a∥b,b∥c,则 a∥c
选 A.
答案:A
【规律方法】(1)相等向量具有传递性,非零向量的平行也 具有传递性.(2)共线向量即为平行向量,它们均与起点无关. (3)向量可以平移,平移后的向量与原向量是相等向量.解题时, 不要把它与函数图象的平移混为一谈.(4)非零向量 a 与|aa|的关系: |aa|是与 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λ(μa)=___λ_μ_a___; (λ+μ)a=λa+μa; λ(a+b)=_λ_a_+__λ_b_
反;当λ=0 时,λa
=____0____
3.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 a(a≠0)与 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 使得 b=λa.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是平面上的有向线段,可以进行各种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内积和外积。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一、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是平面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有向线段,通常用箭头表示,例如,向量AB用→AB表示,A为向量的起点,B为向量的终点。
平面向量可以表示为(a, b),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
二、平面向量的加法设有平面向量→AB和→CD,它们的和向量为→AD=→AB+→CD。
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B+→CD=→CD+→AB。
加法运算的几何解释是将向量→CD以→AB为起点进行平移,得到以A为起点,D为终点的向量→AD。
三、平面向量的减法设有平面向量→AB和→CD,它们的差向量为→AC=→AB-→CD。
向量的减法满足非交换律,即→AB-→CD≠→CD-→AB。
减法运算的几何解释是将向量→CD以→AB的起点为终点进行平移,得到以A为起点,C为终点的向量→AC。
四、平面向量的数乘对于平面向量→AB,实数k,k×→AB为平面向量的数乘。
数乘的结果是一个新的平面向量,它的长度为原向量的长度乘以数乘系数k,方向与原向量相同(当k>0时),或相反(当k<0时)。
五、平面向量的内积两个向量→AB和→CD的内积记作→AB·→CD,它等于向量→AB在→CD上的投影长度与→CD的模长之积,即|→AB|×|→CD|×cosθ,其中θ为→AB和→CD的夹角。
内积运算满足交换律,即→AB·→CD=→CD·→AB;和分配律,即(→AB+→CD)·→EF=→AB·→EF+→CD·→EF。
内积运算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垂直,当且仅当向量的内积为0时,它们垂直。
六、平面向量的外积两个向量→AB和→CD的外积记作→AB×→CD,它是一个新的向量,它的模长等于两个向量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向垂直于所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平面,并按右手法则确定。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在数学中,平面向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它可以表示为一个箭头,并且可以用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是指对平面向量进行加法和数乘的操作。
一、平面向量的加法平面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如果有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x, Ay)和(Bx, By),则它们的加法可以表示为:A +B = (Ax + Bx, Ay + By)例如,如果有向量A(2, 3)和向量B(1, -2),则它们的加法运算为:A +B = (2 + 1, 3 + (-2)) = (3, 1)二、平面向量的数乘平面向量的数乘是指一个向量与一个实数相乘的操作。
如果有一个向量A和一个实数k,则它们的数乘可以表示为:kA = (kAx, kAy)例如,如果有向量A(2, 3)和实数k = 2,则它们的数乘运算为:2A = (2 × 2, 2 × 3) = (4, 6)三、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是指对向量加法和数乘进行组合运算。
如果有两个向量A和B,以及两个实数k和m,则它们的线性运算可以表示为:kA + mB = (kAx + mBx, kAy + mBy)例如,如果有向量A(2, 3)、向量B(1, -2)和实数k = 2,m = 3,则它们的线性运算为:2A + 3B = (2 × 2 + 3 × 1, 2 × 3 + 3 × (-2)) = (7, 0)四、平面向量的性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具有以下性质:1. 交换律:A + B = B + A2.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3. 分配律:k(A + B) = kA + kB4. 结合分配律:(k + m)A = kA + mA这些性质使得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更加方便和灵活,可以简化运算过程并推导出更多的结论。
总结: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和数乘两种操作。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PPT优秀课件
a+b=λLeabharlann a-b),即(λ-1)a=(1+λ)b,
∴ λ-1=0 1+λ=0
,λ 无解,故假设不成立,即 a+b 与 a-b 不平行,故选 D.
错源二:向量有关概念理解不当
【例2】 如图,由一个正方体的12条棱构成的向量组成了一个集合M,则集合M的元 素个数为________.
错解:正方体共有12条棱,每条棱可以表示两个向量,一共有24个向量.答案是24. 错解分析:方向相同长度相等的向量是相等向量,故AA1―→=BB1―→=CC1―→ = DD1―→ , AB―→ = DC―→ = D1C1―→ = A1B1―→ , AD―→ = BC―→ = B1C1―→=A1D1―→.错解的原因是把相等的向量都当成不同的向量了. 正解: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共可组成6个不同的向量,答案是6. 答案:6
错解分析:错解一,忽视了 a≠0 这一条件.错解二,忽视了 0 与 0 的区别,AB―→+
BC―→+CA―→=0;错解三,忽视了零向量的特殊性,当 a=0 或 b=0 时,两个等号同时
成立.
正解:∵向量 a 与 b 不共线,
∴a,b,a+b 与 a-b 均不为零向量.
若 a+b 与 a-b 平行,则存在实数 λ,使
∴|AM―→|=12|AD―→|=12|BC―→|=2.故选 C.
【例2】 (2010年安徽师大附中二模)设O在△ABC的内部,且OA―→+OB―→+ 2OC―→=0,则△ABC的面积与△AOC的面积之比为( ) (A)3 (B)4 (C)5 (D)6
解析:由 OC―→=-12(OA―→+OB―→),设 D 为 AB 的中点, 则 OD―→=12(OA―→+OB―→), ∴OD―→=-OC―→,∴O 为 CD 的中点, ∴S△AOC=12S△ADC=14S△ABC,∴SS△△AAOBCC=4.故选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形势平面向量在近五年北京卷(理)考查5分高考 要求内容要求层次 具体要求A B C 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①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②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加法与减法√ 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④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向量的数乘 √两个向量共线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北京 高考 解读 2009年 2010年 (新课标) 2011年 (新课标) 2012年 (新课标) 2013年 (新课标) 第2题 5分第6题5分第10题5分第13题5分第13题5分一、向量的概念与表示1.向量的概念:数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向量的表示:①几何表示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长度. ②字母表示法:AB ,注意起点在前,终点在后;也可以用a ,b 来表示. ③线段AB 的长度也叫做有向线段AB 的长度,记作||AB .3.零向量:长度等于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4.相等向量: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向量.5.向量共线或平行: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向量a 平行于向量b ,记作a ∥b .任一组平行的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因此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10.1共线向量知识点睛新课标剖析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师备案> 因为我们研究的向量都是自由向量,也就是不考虑起点位置的向量,所以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可以任意选取有向线段的起点.同时,因为任何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因此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是等价的,在同一直线上的向量也是平行向量,要避免将向量的平行、共线与平面几何中的直线、线段的平行和共线相混淆. 可以通过下面的正误判断进一步说明向量的概念与表示:⑴ 零向量没有方向; ⑵ 若a b =,则a b =; ⑶ 单位向量都相等; ⑷ 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⑸ 两相等向量若共起点,则终点也相同; ⑹ 若a b =,b c =,则a c =; ⑺ 若a b ∥,b c ∥,则a c ∥; ⑻ 当a b =且a b ∥时a b =;⑼ 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AB CD =,BC DA =. 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_____.【解析】 正确的命题有:⑸⑹.分析:⑴不正确,零向量方向任意;⑵不正确,说明模相等,但方向可能不同; ⑶不正确,单位向量的模为1,方向很多.⑷不正确,向量只与方向及模的大小有关,而与起点位置无关,但有向线段不仅与方向、长度有关,也与起点的位置有关,只是我们通常用有向线段表示一个向量; ⑸正确;⑹正确,向量相等有传递性;⑺不正确,因若0b =,则不共线的向量a c ,也有0a ∥,0c ∥;⑻不正确,当a b ∥,且方向相反时,由a b =得到a b =-;⑼不正确.应该是AB CD =-,BC DA =-.二、向量的运算 1.向量的加法:⑴ 三角形法则:AB a =,BC b=,a 和b 的和(或和向量)a b AB BC AC +=+=.B⑵ 平行四边形法则:AB a =,AD b =,a b ,不共线,以AB ,AD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a b AC +=.⑶ 多边形法则:已知n 个向量,依次把这n 个向量首尾相连,以第一个向量的始点为始点,第n 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叫做这n 个向量的和向量.d⑷向量的运算性质: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c a b c++=++.关于0:00a a a+=+=.2.向量的减法:⑴相反向量:与向量a方向相反且等长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00-=.⑵差向量:如果把两个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则这两个向量的差是以减向量的终点为始点,被减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AB OB OA=-.<教师备案> 通过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可以插入任何字母,如字母P可以通过AB AP PB PB PA=+=-直接插入向量AB中,这在向量相关的证明与关系的推导中常常用到.在向量问题中,以上结论类似于“换底公式”,可以将所有向量换成以同一个起点出发的向量,这个起点通过根据题目要证明的结论选定,从而找到变形的方向.(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此讲中称此做法为“向量的换底公式”).向量有一讲预习讲义:《向量基本概念与运算》,其中本讲的基础知识与一些简单的例题,如果班上学生进度较慢,老师可以结合预习讲义多讲些简单题.3.数乘向量aλ:0λ>时,与a方向相同;0λ<时,与a方向相反;0λ=时,0aλ=;且a aλλ=;4.向量共线的条件⑴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向量()0a a≠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λ=.⑵单位向量:a的单位向量记作a,是指与a方向相同,长度为1的向量,aaa=.<教师备案>向量共线的两种常见形式:①如果b aλ=,则a ∥b ;反之,如果a∥b,且0a≠,则一定存在唯一的一个实数λ,使b aλ=;②平面向量a b,共线当且仅当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12λλ,,使得12a bλλ+=.由此知,若a b,不共线,且12a bλλ+=,则一定有12λλ==.同样的,若a b,不共线,且1122a b a bλμλμ+=+,则一定有1212λλμμ=⎧⎨=⎩.例:若向量12e e,不共线,且121224e e e keλ-=+,则一定有142kλ==-,.讲完这块就可以让学生练例1⑴了.<教师备案> 例1是对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用这个定理可以推导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向量关系的基础.我们讲的向量是自由向量,起点可以自由移动,但一旦起点选定,终点就也确定了,所以有共同点(起点或终点)的共线向量可以推导出起点或终点是否共线的关系,这也是“向量的换底公式”的基本想法,通过这种变形可以判断三点是否共线.如:已知非零向量OA 、OB 、OC ,满足32OC OA OB =-,求证:A 、B 、C 三点共线. 解析:选定A 为起点,应用“向量的换底公式”:OC AC AO =-,3232()2OA OB AO AB AO AO AB -=---=--,于是22AC AO AO AB AC AB -=--⇒=-.故A 、B 、C 三点共线.【例1】 ⑴已知向量a b ,不共线,x y ∈R ,,且3(1)xa yb ya x b +=-+,则x =______,y =______. ⑵已知向量a ,b ,且2AB a b =+,56BC a b =-+,72CD a b =-,则A 、B 、C 、D 四点中,一定共线的三点是_________.⑶设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2AB a kb =+,CB a b =+,2CD a b =-,且A 、B 、D 三点共线,则实数k 的值等于 . 【解析】 ⑴ 3144--,;由题意知334114x x y x y y ⎧=-⎪=⎧⎪⇒⎨⎨--=⎩⎪=-⎪⎩.⑵ A 、B 、D .(56)(72)BD BC CD a b a b =+=-++-242(2)2a b a b AB =+=+=,∴BD 与AB 共线,又∵有公共点B ,∴A 、B 、D 三点共线. ⑶ 4-.由于A 、B 、D 三点共线,故AB BD ∥,又2AB a kb =+,2BD CD CB a b =-=-, 故由2(2)a kb a b λ+=-,可解得4k =-.<教师备案> 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可以表示平面几何图形中的一些关系,向量的运算也有明确的几何意义,例2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中的一些向量关系.【例2】 ⑴设O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称中心,14AB e =,26BC e =,则1223e e -等于( )A .OAB .OBC .OCD .OD⑵已知正六边形ABCDEF ,在下列表达式:①BC CD EC ++;②2BC DC +;③FE ED +;④2ED FA -中,与AC 相等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解析】 ⑴ B ;取AB 的中点M ,连接OM ,如图,则12112322e e AB BC AM MO OM MB OB -=-=-=+=.第⑴题:MODCBA第⑵题:FEDCBA经典精讲⑵ D①BC CD EC BD FB FD AC ++=+==; ②2BC DC AD DC AC +=+=; ③FE ED FD AC +==;④2ED FA FC FA AC -=-=;故答案为D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和2e 是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平行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1a ,2a ,使a =1122a e a e +.基底:我们把不共线向量1e ,2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记作{}12e e ,.1122a e a e +叫做向量a 关于基底{}12e e ,的分解式.<教师备案>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以将很多向量统一起来,相当于将所有的向量化到统一的形式,这样就可以找到各个向量的之间的关系或进行各种运算.在很多问题中,我们都是先选定一组基底,将所有向量写成关于基底的分解式,就可以进行运算及判断关系了.例3是平面向量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结论,铺垫是它的特殊情形,利用例3⑵的结论可以很快得到很多三点共线的结论,在后面有相应的应用.利用例3⑶,也可以很快判断出共线三点的长度的比例关系.【铺垫】如图,已知AB a =,AC b =,3BD DC =,用,a b 表示AD ,则AD 等于( )A .34a b +B .1344a b +C .1144a b +D .3144a b + 【解析】 B方法一:3313()4444AD AB BD AB BC a b a a b =+=+=+-=+.本题结论可以推广为,当BD DC λ=时,111AD AB AC λλλ=+++. 方法二:过点D 分别作AB AC ,的平行向量,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如图,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AD AE AF =+,又FD AB ∵∥,3BD DC =,14AE AB=∴,14AE AB =∴,同理,34AF AC =,∴1344AD AE AF AB AC =+=+. 10.2平面向量的分解技巧经典精讲知识点睛CAFEAC【例3】已知A 、B 、C 、P 为平面内四点,⑴ 若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证:存在一对实数m 、n ,使PC mPA nPB =+, 且1m n +=. ⑵ 若存在一对实数m 、n ,使PC mPA nPB =+,且1m n +=, 求证: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⑶ 若AC CB λ=,求证:111PC PA PB λλλ=+++.C BAP【解析】 ⑴ 由A 、B 、C 三点共线知,存在常数λ,使得AC AB λ=.由要证明的结论知,选定P 为起点,即()PC PA PB PA λ-=-.从而()1PC PB PA λλ=+-,令1m λ=-,n λ=,则1m n +=,PC mPA nPB =+.由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知,m n ,唯一. ⑵ 由要证明的结论知,可选定A 为起点进行变形,由PC mPA nPB =+,1m n +=,得()AC AP mAP n AB AP -=-+-,于是有(1)AC m AP nAB nAP nAB =-+-=, ∴A 、B 、C 三点共线.⑶ 可选定P 为起点,由已知得()PC PA PB PC λ-=-, 整理即得111PB PA PC λλλ=+++.【点评】 本题充分展示了“向量的换底公式”对于整理方向的指导性.对于我们目前研究的自由向量来说,有以下三点要注意:⑴向量的起点是可以自由选择的;⑵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我们通常选择统一的起点;⑶起点的选择与研究的具体问题有关(通常会选确定的点作为起点或者选择信息量最多的点作为起点).本题的三小问的证明并不困难,但本题的结论是很强大的,灵活运用本题的结论可以快速解决很多向量问题.下面就这个结论进行一些说明供老师选用,对于班上学生程度较好的,可以进行选择讲解:C BAP结论一:若有PC mPA nPB =+,则由⑴⑵知1m n +=⇔点C 在直线AB 上. 结论二:PC mPA nPB =+.00m n >>,⇔C 在线段AB 上(不包括端点). 而0mn <,即m n ,符号不同时,点C 不在线段AB 上,且可以根据m n ,的正负判断出点C 在射线AB 还是在射线BA 上.结论三:PC mPA nPB =+.m n +是有明确的意义的,事实上,当1m n +=时,点C 在直线AB上;当12m n +=时,点C 在AB 边的中位线所在的直线上;当43m n +=时,在射线PC上取一点N ,使得43PN PC =,过点N 作AB 的平行线,所有满足条件的点就在此平行线上,如下图.431也即m n +的值决定了点C 在与AB 平行的哪条直线上,m n +越大,直线与点P 的距离越大.思考:当0m n +=时,点C 的位置在哪?在过点P 与AB 平行的直线上; 当1m n +=-,点C 的位置在哪?在直线AB 关于点P 的对称直线上.当1m n +>时,点C 所在的直线在直线AB 的与点P 不同的一侧.要进一步确定点C 的位置,还需要m 与n 的比值,即下面的结论四.事实上,这个结论与直线的方程很类似,当PA PB ,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时,()m n ,就相当于点C 在基底PA PB ,下的坐标,故此时1m n +=就对应直线1x y +=;同样的,m n +为常数就表示与此直线平行的直线.当PA PB ,只是不共线的任意向量时,也是类似的. 同样的,类比坐标,我们知道00m n >>,时,表示的点C 在第一象限,即由射线PA PB ,围成的一个区域内.而当00m n ><,时,对应的是另一个象限,即由射线PA 与BP 的反向延长线对应的区域内.这有助于我们对这个结论的理解与应用.结论四:PC mPA nPB =+.m n 的比值决定了C 点在AB 上的位置,当0mn>时,点C 在线段AB 上.当1m n =时,点C 恰为线段AB 的中点.事实上,由例3⑶知m BCn AC=,这对于1m n +≠时,也同样成立.再比如,在ABC △中,若AH BC ⊥于点H ,如图, 则cos cos BH AB B CH AC C =⋅=⋅,,故cos cos AB AC AH AB B AC C λ⎛⎫⎪=+ ⎪⎝⎭,λ为某常数. 再由结论三知,因为B H C ,,三点共线,故111cos cos AB B AC C λ⎛⎫⎪+= ⎪⎝⎭, 从而cos cos cos cos AB AC B C AC C AB Bλ⋅=+,即cos cos cos cos cos cos AC C AB B AH AB AC AC C AB BAC C AB B=+++.利用这个比值,可以快速得到华山论剑的结论.用这个结论可以快速解决一些问题,如下面的例题:如图,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H CB AM N ,,若AB mAM =,AC nAN =,则m n +的值为_______.【解析】 2∵点O 为BC 边的中点,∴1()2AO AB AC =+.∵AB mAM =,AC nAN =, 法一:MN AN AM =-;1()1222m n MO AO AM AB AC AM AM AN ⎛⎫=-=+-=-+ ⎪⎝⎭.∵A M N ,,三点不共线,且M O N ,,三点共线,∴存在λ∈R ,122m n MO AM AN AN AM λλ⎛⎫=-+=- ⎪⎝⎭.故122n m ⎛⎫=-- ⎪⎝⎭,整理得2m n +=. 法二:(用到了例3的结论)1()2AO mAM nAN =+,∵M ,O ,N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122m n+=,即得2m n +=.<教师备案>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平面内任何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以作为基底,其它任何向量都可以由基底线性表示出来,且表示方法唯一,已经给出相关点的位置关系,如何通过这些几何关系确定一个向量对于这组基底的分解式系数,是下面的铺垫与例4要说的.【铺垫】ABC △中,23AD AB =,DE BC ∥交AC 于E ,BC 边上的中线AM 交DE 于N ,设AB a =,AC b =,用a 、b 表示向量AE 、BC 、DE 、DN 、AM 、AN . 【解析】 222333DE BC AE AC b AD AB ⎧⎪⇒==⎨=⎪⎩∥,,BC AC AB b a =-=-. 由ADE ABC △∽△,得22()33DE BC b a ==-.又AM 是ABC △的中线,DE BC ∥, 得11()23DN DE b a ==-.又11()22AM AB BC a b =+=+.21()2333ADN ABM AN AM a b AD AB ⎫⎪⇒==+⎬=⎪⎭△∽△.N M E DC B A ONMCBA【例4】 ⑴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交于点O ,E 是线段O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与CD交于点F .若AC a =,BD b =,则AF =( )A .1142a b +B .2133a b +C .1124a b +D .1233a b+⑵如图,两块斜边长相等的直角三角板拼在一起,若AD xAB y AC =+,则x =____,y =____.⑶(2013北京理)向量a ,b ,c 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c a b λμλμ=+∈R ,, 则λμ= . OFE DCBA60︒45︒EDBCAabc第⑴题 第⑵题 第⑶题【解析】 ⑴ B法一:由E 为OD 的中点可知13DE DF EB AB ==, ∴13AF AD DF AD DC =+=+,设AD m =,AB n =,∴m n am n b ⎧+=⎪⎨-=⎪⎩,解得:11221122m a b n a b⎧=+⎪⎪⎨⎪=-⎪⎩,∴121333AF m n a b =+=+法二:由于12DF FC =,则121333AF AC AD AD AB =+=+,(例3的结论) 将m ,n 代入即可.以下同解法一.⑵ 31x =+3y =.作DF AB ⊥交AB 延长线于F , 设12AB AC BC DE ==⇒==,∵60DEB ∠=︒,∴6BD =.由45DBF ∠=︒,解得623DF BF ==, 故31x =,3y . ⑶ 4;记方向水平向右与竖直向上的单位向量为12e e ,,并取之为基底,12a e e =-+,1262b e e =+,123c e e =--,由c a b λμ=+得121212123()(62)(6)(2)e e e e e e e e λμλμλμ--=-+++=-+++, 又12e e ,不共线,故6123λμλμ-+=-⎧⎨+=-⎩,解得212λμ=-⎧⎪⎨=-⎪⎩,故4λμ=.FEDC B A学完坐标运算后,本题直接通过坐标也可以得到比值,但其实坐标就是取一组单位正交基底后得到的,本质完全相同.<教师备案> 给出平面上一些向量的关系,如何确定相关的点的位置,是例5的内容.其中备选的题是要通过向量关系确定交点的位置,难度较大,可供目标班选讲.【例5】 ⑴已知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当PA PB PC +=成立时,点P 位于( )A .ABC △的AB 边上 B .ABC △的BC 边上 C .ABC △的内部D .ABC △的外部 ⑵设O 是ABC △内部一点,且2OA OC OB +=-,则AOB △与AOC △的面积之比为 . ⑶已知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 是三角形ABC 的重心,动点P 满足1112322OP OA OB OC ⎛⎫=++ ⎪⎝⎭,则点P 一定为三角形ABC 的( )A .AB 边中线的中点 B .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C .重心D .AB 边的中点【解析】 ⑴ D ;要确定P 点的位置,需要将条件中的式子化成以ABC △的某顶点为起点的向量关系式,比如取A 为起点,有()AP AB AP AC AP -+-=-,从而有AP AB AC =-. 由AP CB =知,点P 在ABC △的外部;点评:要是利用例3后面的结论,由AP AB AC =-知,系数和为1(1)0+-=,故点P 必在过点A 与BC 平行的直线上. ⑵ 12选定B 为起点,已知的式子可以整理为2BA BO BC BO BO -+-=,于是1()4BO BA BC =+,如图,取AC 的中点D ,则2BA BC BD +=,故12BO BD =,即O 为BD 的中点,AOB AOD COD S S S ==△△△,∴12AOB AOC S S =△△.点评:利用例3后面的结论,1()4BO BA BC =+,由11:144=知,点O 在AC 边的中线上;由111442+=知点O 在与AC 边平行的ABC △的中位线上,即O 为AC 边中线的中点.⑶ B ;由选项知,本题应该选择C 为起点, 于是得:664CP CO CA CO CB CO CO -=-+--,从而6CP CA CB =+,即1()6CP CA CB =+, 取AB 边的中点M ,则2CA CB CO +=,从而13CP CO =, 即点P 为三角形中AB 边上的中线的一个三等分点,且点P 不是重心.点评:由1()6CP CA CB =+,11:166=知点P 在BC 边的中线上;由111663+=知,是中线上靠近C 的一个三等分点,且不是重心.A BCDOO PA已知ABC △,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⑴ 三角形的外心O :外接圆的圆心,三边中垂线的交点,满足OA OB OC ==;⑵ 三角形的内心I :内切圆的圆心,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满足0aIA bIB cIC ++=; (证明:法一:若0aIA bIB cIC ++=,则由()()0aIA bIB cIC aIA b IA AB c IA AC ++=++++=得:bAB cAC bc AB AC AI a b c a b c c b ⎛⎫+==+ ⎪ ⎪++++⎝⎭,即I 在A ∠的角平分线上, 同理I 在B ∠与C ∠的角平分线上,故I 是内心.法二:因为AB ACc b,分别为AB AC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所以向量AB ACc b +平分BAC ∠,设AB AC AI c b λ⎛⎫=+ ⎪ ⎪⎝⎭.BA BC BI c a μ⎛⎫=+ ⎪ ⎪⎝⎭, AB AC BA AC AB AB AI BI AB AC c b c a c c a b a λμμλμλμ⎛⎫⎛⎫-⎛⎫⎛⎫=-=+-+=+++- ⎪ ⎪ ⎪ ⎪ ⎪ ⎪⎝⎭⎝⎭⎝⎭⎝⎭, 从而10c c ab aλμμλμ⎧++=⎪⎪⎨⎪-=⎪⎩,解得bc a b c λ=++,于是bc AB AC bc AI BI AI CIAI a b c c b a b c c b ⎛⎫⎛⎫--=+=+ ⎪ ⎪ ⎪ ⎪++++⎝⎭⎝⎭, 化简得:0aIA bIB cIC ++=.(由角平分线定理+向量的定比分点公式可以较快得到λ的值)⑶ 三角形的重心G :三边中线的交点,重心分中线比为2:1,满足0GA GB GC ++=.(其实,点G 为三角形的重心⇔0GA GB GC ++=;若点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则点G是ABC △的重心⇔1()3PG PA PB PC =++)<教师备案> 一般我们只研究三角形的四心(重心、垂心、内心、外心),其中垂心满足的向量关系与向量的数量积相关,所以这里暂时不讲,对于三角形的垂心H ,即三边高的交点,满足HA HB HB HC HC HA ⋅=⋅=⋅.【铺垫】当非零向量a b ,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时,向量a b +平分向量a 和b 的夹角. 【解析】 a b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向量a b +是向量a 和b 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要对角线平分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此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即a b =.10.3三角形的三颗心经典精讲知识点睛【例6】 ⑴O 是平面内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AB AC OP OA AB AC λ⎛⎫ ⎪=++ ⎪⎝⎭,[0,)λ∈+∞,则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⑵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 ()AG AB AC λμλμ=+∈R ,,那么λμ+=_____.⑶若P 为ABC △的外心,且PA PB PC +=,则ABC △的内角C 等于________.【解析】 ⑴ B设AB AB 为AB 上的单位向量,AC AC 为AC 上的单位向量,则AB ACAB AC+的方向为BAC ∠的角平分线AD 的方向,又[0,)λ∈+∞,∴AB AC AB AC λ⎛⎫ ⎪+ ⎪⎝⎭的方向与AB AC AB AC +方向相同, 而OP AB AC OA AB AC λ⎛⎫ ⎪=++ ⎪⎝⎭,∴点P 在AD 上移动, ∴P 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内心. ⑵ 23设D 为BC 为中点,∴()2211133233AG AD AB AC AB AC ⎡⎤==+=+⎢⎥⎣⎦,∴23λμ+=,⑶ 120︒;以求角C ,故选C 为起点整理,得CA CP CB CP CP -+-=-,于是CP CA CB =+.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四边形CBPA 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P 为外心,故PA PB PC ==,从而四边形CBPA 为菱形,且120ACB ∠=︒.【备选】已知点G 是ABC △的重心,过G 作直线与AB AC 、两边分别交于M N 、两点,且设AM xAB =,AN y AC =,则11x y+=_______.【解析】 3;法一:∵G 是ABC △的重心,0GA GB GC ++=∴,即()()0AG AB AG AC AG -+-+-=,1()3AG AB AC =+∴. (也可通过重心分中线的比为2:1得到()2132AG AB AC =⋅+)∵M N G 、、三点共线,∴存在,k λ,1k λ+=,使得AG AM k AN λ=+.于是1()3AG xAB kyAC AB AC λ=+=+,从而11113313k x x y ky λλ⎧⎪+=⎪⎪=⇒+=⎨⎪⎪=⎪⎩. 法二:N M G CB A特殊值法,考虑特殊情形,即MN BC ∥.此时有23x y ==,故113x y +=.设O 为ABC △内一点,证明:存在正实数α,β,γ,使得1αβγ++=,0OA OB OC αβγ++=,且::::OBC OAC OAB S S S αβγ=△△△.【解析】 法一:如图所示,延长AO 交BC 于点D ,设AO OD λ=,BD DC μ=,则有λμ,为正实数,()1111OD OB BD OB OC OB OB OC μμμμμ=+=+-=++++,又11OD AO OA λλ==-,∴1111OA OB OC μλμμ-=+++,即11011OA OB OC μλμμ++=++(*)而11111μλλμμλ+++=++, 所以把(*)两端同时乘以1λλ+,则得()()()()1011111OA OB OC λλμλλμλμ++=+++++.令11αλ=+,()()11λβλμ=++,()()11λμγλμ=++, 则可知αβγ,,为正实数,且满足0OA OB OC αβγ++=. ::(1)::αβγμλλμ=+,又::AOB BOD AOC COD S S S S λ==△△△△,:BOD COD S S μ=△△,于是:BOD COD S S μ=△△,于是(1)OBC COD S S μ=+△△;OAC COD S S λ=△△,OAB BOD COD S S S λλμ==△△△, 故::(1)::::OBC OAC OAB S S S μλλμαβγ=+=△△△,得证. 法二:(利用例3后面的结论直接得到αβγ,,)延长AO 交BC 于点D ,记BOC a AOC b AOB c S S S S S S ===△△△,,,CD BD CD BDAD AB AC AB AC BC BC BD DC BD DC=+=+++,又b c S CD BD S =, 故b cb c b cS S AD AB AC S S S S =+++.又c b b c BOD COD a S S S S AO OD S S S +===△△,故b c a b c S S AO AOAD AO OD S S S +==+++, 从而b c b ca b c a b c a b cS S S S AO AD AB AC S S S S S S S S S +==+++++++.根据题目的证明结论,需要将上式整理成以O 为起点的向量得,0a b c S OA S OB S OC ++=,从而0a b ca b c a b c a b c S S S OA OB OC S S S S S S S S S ++=++++++,将系数取成αβγ,,即得证.【点评】特别地,如果13αβγ===,则能得到O 为重心.D O A B C OA B C【演练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⑴ 向量AB 与BA 是两平行向量;⑵ 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必在同一直线上;⑶ 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也共线; ⑷ 平行向量的方向一定相同.【解析】 ⑴ 正确;根据平行向量的定义;⑵ 错误;向量与起点无关,故共线向量只能说明直线AB 与CD 平行或重合;⑶ 错误;b 可以为零向量,此时a 与c 不一定共线;若b 非零,则可得出a 与c 共线; ⑷ 错误;平行向量的方向可以相同或相反.【演练2】设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不共线,⑴ 若AB a b =+,28BC a b =+,3()CD a b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 ⑵ 试确定实数k ,使ka b +和a kb +共线.【解析】 ⑴ ∵AB a b =+,28BC a b =+,3()CD a b =-,∴283()BD BC CD a b a b =+=++-2833a b a b =++-5()5a b AB =+=. ∴AB 、BD 共线.又∵它们有公共点B ,∴A 、B 、D 三点共线. ⑵ ∵ka b +与a kb +共线,∴存在实数λ,使()ka b a kb λ+=+,即ka b a kb λλ+=+.∴()(1)k a k b λλ-=-.∵a 、b 是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 ∴10k k λλ-=-=,∴210k -=. ∴1k =±.【演练3】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一点,若2AD DB =,13CD CA CB λ=+,则λ等于( )A .23B .13C .13- D .23-【解析】 A∵2AD DB =,∴()2CD CA CB CD -=-,∴1233CD CA CB =+,∴23λ=.【演练4】已知OAC △中,点B 在线段AC 上,2AB BC =,则OC =____OA +____OB .【解析】 12-,32由已知可得1233OB OA OC =+,则3122OC OB OA =-.实战演练【演练5】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角A 为直角,上底3CD =,下底6AB =,点M 为腰BC 靠近端点B 的三等分点.设AD a =,AB b =,用a b ,表示向量AC = ,AM = .【解析】 12AC a b =+;1536AM a b =+.过点C 作AB 的垂线,由12CD AB =知,必交AB 于其中点, 故1122AC AD AB a b =+=+;(也可通过12AC AD DC AD AB =+=+得到) 1121115()3333236AM AB BM AB BC AB AC AB b a b a b ⎛⎫=+=+=+-=++=+ ⎪⎝⎭.也可直接过点C M ,分别作AD AB ,的平行线,根据线段比例关系得出表达式.【演练6】在ABC △中,设CA a CB b ==,,点D 为边AB 的中点,G 为ABC △的重心,试用a b , 表示向量CD AG ,. 【解析】 1111()2222CD CA AD CA AB CA CB CA a b =+=+=+-=+,211333CG CD a b ==+,于是121()333AG CG CA a b a a b =-=+-=-+.如图,在ABC △中,已知2BD DC =,3AM MD =,过M 作直线交AB 、AC 于P 、Q 两点,则2AB AC AP AQ+= . Q M PDCBA【解析】4 法一:(特殊值法)考虑特殊情况,当直线PQ 与BC 平行时,有43AB AC AD AP AQ AM ===, 则248433AB AC AP AQ +=+=. 法二:设AP xAB =,AQ yAC =,PM kMQ =,则由2BD DC =,3AM MD =得331211443342AM AD AB AC AB AC ⎛⎫==+=+ ⎪⎝⎭,11111k x ykAM AP AQ AB AC k k k k=+=+++++,大千世界M D C BA所以有114112xkykk⎧=⎪⎪+⎨⎪=⎪+⎩,即1412kxkyk+⎧=⎪⎪⎨+⎪=⎪⎩,∴21244411AB AC kAP AQ x y k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