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官员看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法论坛
是提高公众对政府满意度和信任度的有效途径。如果政府官员 能够应对各种公共问题, 他们具有较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 于缺乏公共精神同样会影响民众对官员的信任度。 在我国, 公务 员是政府人员构成中的主体,他们的诚信度如何,对政府信用度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言以蔽之,要增强政府公信力必须首先打 造一批诚实守信的国家公务员。 三、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 政府公信力是在政府官员与公众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尤其是 公民参与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政府公信力。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 务中,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协商, 一方面可以使公众对政府官 员有更多的了解, 另一方面可以使政府官员在制定公共政策中吸 纳更多的民意。 因此, 我们认为通过建立合理的民主协商机制对 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 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公众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度。 只有 公民对政府高度信任的前提下, 不同阶层的公民才会以不同的形 式参与政策的讨论和协商, 从而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进而增进了 公共协商中的公开、 透明。协商民主属于一种程序民主, 强调的 是公共权力运行和达成共识的过程。如果将协商民主理解为政 府与公民之间的协商, 那么协商民主也是一种民主治理形式。 它 能够有效化解官民矛盾, 使得公众对官员持一种信任态度。 其次, 协商民主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政府官员的内在道德素养 和公共精神。 协商民主是一种理性的决策模式, 这蕴涵了理性的 追求, 因而本身是一种美德; 而在协商民主的过程中, 各方是平等 的, 需要互相理解尊重、 互相宽容, 这能消解行政组织中心地位, 培养出维护健康民主所必需的行政人员的美德, 培养出民主行政 人员的性格特点。此外, 协商民主还通过提升人们对道德、 规范 的认同和节制个人需求增强行政人员的美德。通过对道德规范 的平等协商增强了规范的合法性。通过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需求 和道德利益, 能够培养人们妥协精神, 这些有利于在行政人员中 培养一种自觉自愿遵循社会道德规范, 自觉服务于公众。 最后, 协商民主赋予协商参与者彼此负责。在协商过程中, 所有人都能够表达自身的偏好,同时也能倾听并有效地回应他 人。 协商民主要求对各种政策的支持或者反对理由公开化, 同时 公民能够审视协商过程; 因此, 协商民主要求公开性。在政府官 员与公民的对话和协商过程中, 政府官员可以更多地了解民意, 加强了公民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这样政府官员才会真正做到执 政为民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效率和效能兼具的方式服务公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信力明显下降, 不但表现在政府官 员腐败比较严重,同时也体现在政府官员自身素质诸如自身能 力、公共精神等方面的不足。在有关调查中发现, 政府官员以 80.3%的绝对多数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 政府是由一定数 量行政人员组成旨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组织, 政府各项职能 的实现必须通过人来完成, 如果政府官员的行为背离了公众对于 公共利益的诉求, 那么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 因此政府官员行为是测量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 政府公信力意涵 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对公 众的承诺, 从而获得公众内心上对政府的运作方式、 政府行政人 员的行政行为以及与政府行为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的理解和信 任。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信任问题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并成为 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信任是一个人对他人行 为充满期待和信心的一种态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正如福山所言, 群体是以相互的信任为基础而产生的, 没有这个条件, 它不可能自发形成。 信任是交流和交换行为的中 介,是社会合作的基础,是社会团结与秩序的纽带。 信任同样是政 府与公众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政府过程中, 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 是否体现公共利益、 能否满足公共需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公 共利益, 这都会影响到公众对于政府官员的信任。 若公众对政府 官员持普遍不信任的态度, 这将危及政府自身的合法性, 从而导 致公共管理危机。哈贝马斯认为,任何政治系统需要尽可能多地 投入各种不同的 “大众忠诚” ,如果政治系统不能把大众忠诚维持 在必要的水平上, 就会产生合法性危机——认同危机。一句话, 政府公信力首先涉及的是公众对于政府官员行为的认知、 态度和 评判问题。 二、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 很多 学者是从政府体制以及制度层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他们认为由 于政府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并且 提出从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府规章及法律制度来提升政府的公 信力。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能够从深层次上挖掘政府失信问题
◆政法论坛
2011 ・ 03 (上)
从政府官员看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
马月婵
摘 要
杨东曙
本文从政府官员维度对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进行了分析, 认为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员腐败、 自身
能力以及公共精神缺失等原因; 同时研究发现公民参与对于政府公信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最后文章指出通过构建协商民 主的制度来解决政府公信力问题是一种有效路径。 关键词 政府公信力 公共精神 协商民主 作者简介: 马月婵,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2008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杨东曙,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2009 级政治学理论 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11)03-152-02 制度根源, 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政府改革的方向, 但是 简单地从制度层面来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会导致一种思 维的误区, 因为任何制度的建构都是由人来完成的, 如果不考虑 人在制度层面的因素势必不能全面地理解问题。 因此, 我们从政 府官员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原因可以弥补制 度分析的不足。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研究方法的对立, 只是 理解与解释问题的角度不同。 概括起来, 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主要有: 政府官员腐败、 政府官员能力不足和公共精神的缺失。 (一) 政府官员腐败 比较研究表明, 腐败现象在各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出现是不 可避免的。 亨廷顿认为, 从一定意义上说腐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 展,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一定的腐败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这 种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 我们可以说腐败是随着经济发展而 带来的副产品, 但是利用腐败来促进经济发展可能会导致整个社 会的腐化, 尤其是在政府官员腐败成为公众深恶痛疾的问题时, 这不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 一些政府官员借助传统公共权力在市 场经济活动中进行权钱交易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给各种腐败滋生 蔓延提供了社会文化环境, 从而使得腐败现象频频发生。 “腐败 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县处级以上 领导干部, 甚至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案件受到查处的比例 逐年上升, 这一方面说明反腐败力度在加大, 另一方面说明腐败 行为确实在由基层向中层和高层蔓延的严峻形势。 这些现象表 ” 明,一些地方政府及其主要行政人员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在政策 过程中不讲诚信, 弄虚作假, 滥用权力, 漠视公民的切身利益。这 使得公民对政府官员失去信心,并由此也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尽管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严惩腐败的法律法规, 同时也制定了一些预防腐败的制度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有效地遏 制了官员腐败的蔓延。 但是一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铤而走险, 更 有甚者一些官员联合起来集体腐败, 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更深层 的问题: 为什么一些官员清楚追求不正当利益会触犯法律, 他们 也意识到这种行为会使政府失信还要这样做呢? 很多学者从 “经济人” 假设出发, 认为政府官员在政府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小康》 ] 研究中心・信用最差和最好的时代 2008 ~ 2009 中国信用小康指数 61.1. 小 康. (8) . 2009 [2]张旭霞. 构建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博文. 2004. [3]弗朗西斯・福山. 信任、 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1. [4]哈贝马斯. 合法化危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5]王策. 诚信政府建构论. 社会科学辑刊. (6). 2005 [6]何增科. 中国转型期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研究 (上篇)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 . . 2003 [7]李景鹏. 社会利益博弈中的政府官员与政府机构. 城市管理. (5) . 2005 [8]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四卷) 天津: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9]梁莹. 协商民主中的公共治理. 江苏社会科学. (4) . 2005
பைடு நூலகம்
2011 ・ 03 (上)
也会追求自身利益, 他们通过理性的分析与精确的计算谋取自身 或者小团体的利益。这种假设部分地揭示了政府官员腐败的原 因, 但并不能解释具有理性的政府官员为什么明知会触犯法律还 要追求个人不正当利益,可以说经过理性计算而做出的是一种 “非理性”行为。我们认为,这可以从官员心理角度来分析其行 为。 改革开放以来,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 要增长点, 同时这个领域的人们的经济收入迅速超过体制内的收 入,这使得作为体制内的政府官员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不平 衡。正如李景鹏先生所言, 政府官员不仅有以权谋私的要求, 而 且有以权谋私的充分条件。 “开始有人还是战战兢兢、 小心翼翼 地去做, 但不久胆子便大了起来, 甚至变得肆无忌惮, 而且这种事 很快便从个人的特殊行为变成一种普遍的行为。 如果说政府官 ” 员个人以权谋私被社会公认为是一种腐败行为的话, 那么当某一 部门借助公共权力去寻求本部门或小集团的利益, 这进一步会加 深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因此, 从心理角度我们可以 更清楚地看到, 官员腐败并不仅仅是经过理性计算出来的, 更是 一种心理失衡所导致的, 但是这并不排除由于转型期制度不健全 也为官员利用手中权力去损害人民利益提供了条件。 (二) 政府官员能力不足 随着现代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张, 政府官员要处理数量繁多的 公共事务。其中, 突发性公共危机对政府提出了更多的考验。在 我国 “非典” 之后, 一系列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发生使政府公信 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政府官员在应对各种 危机时所反映的能力不足问题, 特别是由于信息不透明或者公布 不及时使得公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 在传统社会中, 政府官员的行为是不会受到任何质疑。 韦伯 将官僚制视为一种 “精密仪器” 那么对于这种精密仪器的组成部 , 件而言, 政府官员基于理性行为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 其行为体 现了公共精神, 因此, 他主张政府价值中立。 从这种意义来说, 政 府官员的行为很少受到公众的质疑。韦伯只是从 “纯粹” 意义上 来理解官僚制, 事实上, 政府行为尤其是官员的行为在一定程度 上并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 也并不代表公共精神, 著名的 “诺斯 悖论” 强有力的证明了政府有时会为实现个人或集团利益而损害 公共利益, 与民争利的行为是有损政府公信力的最主要行为。 当 然, 政府官员有时在追求公共利益过程中, 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 或者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无法实现公共利益, 这同样 会影响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 由此可见, 获得政府公信力是 一种双向的过程, 一方面, 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必须得到公众信 任, 另一方面, 公众也需要理解与宽容由于一些客观条件而未能 实现他们需求的官员行为。 在政府治理过程中, 行政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能力在很大程度 上反映了整个政府系统的行为能力, 这不仅仅表现在政府应对一 些突发事件中, 也包括日常中政府制定公共政策、 行政人员执行 政策以及政策执行效果等方面, 这表明, 提高政府官员自身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