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传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仲景传记
陆一培13级中医学五年制031413225
在公元2世纪,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一位在中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张仲景。
张仲景,名玑,仲景是他的号。祖籍南阳郡涅阳人。张仲景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中国临床医学的奠基人,以撰著《伤寒杂病论》而声震中外。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濂在其著作《医史》中的《张仲景传》写到,仲景实为千古医方之祖,“自汉魏迄于今,海内学者,家肄户习,诵读不暇,如士子之于六经然,论者推为医中之亚圣”。日本学者的《医籍考》引《医林列传》说,张仲景“其书为诸方之祖,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之,故后世称为医圣”。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后来成为中医学体系最基本的特点与核心之一,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到现在,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1700余家,这在世界上亦属罕见。1993年国际著名的英国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推举世界医学伟人291位,张仲景名列第3位,居中国医学史第一位。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张仲景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当时王朝政治日趋腐败,战争频繁,疾病流行,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而张仲景的故里南阳属荆楚地区,他又曾任长沙太守,那里湖泊罗布,杂草丛生,水旱自然灾害后,传染病相当严重,死亡率极高,加之长期战乱,传染病的流行很厉害,荆楚地区又巫风盛行,巫祝和庸医为获取厚利乘机欺骗人民,草菅人命。张仲景的医术成长于这“大疫”之中,唯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促使他钻研传染病的治疗。
似乎,古代很多医家除家传外都是在艰难地生活中成长起来的,而现如今我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我们缺少生活给我们的压力,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子都是浑浑噩噩,没有目标,这样的人生又怎么可能有所成就,有所建树呢?
时代赋予了张仲景丰富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资料,为张仲景医学成就的取得创造了客观条件,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张仲景的才学和人品。张仲景有伟大的抱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医学理论修养,有继承创新和追求真理的革新精神,有远见卓识和敏锐的目光,有关注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影响着的——客观的环境和主观的努力。张仲景那个时代环境恶劣,使他立志救人民于苦难;而我们现在没有环境的压迫,学习环境好了,学习资源十分充足,科技也十分发达,我们不是更应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吗?
张仲景十几岁就拜南阳名医张伯祖为师,勤奋钻研医术,立志做一个济世救人的良医,他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医生或有治病的好方子,总是不辞劳苦得虚心求教。他为了学得阳励公的医术,曾更名易服,到阳医生的药铺里当一名制药佣工,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半年之后,阳医生才知道他是闻名已久的张仲景,感动之余将自己的伤寒秘方全部传授给他。他听说襄阳的同济堂名医“王神仙”有治疗瘩背疮的经验时,就立即带着行李跋涉几百里拜“王神仙”为师,对王神仙的用药和医道认真学习,铭记在心。他在举孝廉之后,曾经游历京师。当时的京师设置有太学,聚集了一批有学问的“五经博士”,他在太学拜谒各家经师,虚心求教。从南阳到京师洛阳,再赴长沙任所,他游宛洛,览黄河,历荆襄,过长江,经洞庭,涉三湘,既丰富了他的阅历,又对各地疫病流行及医药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为他撰写《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他首创的救治自缢的人工呼吸法等便是他从老百姓中间得到的。张仲景这种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使他一方面刻苦钻研医术,行
医民间;一方面博采众长,著书立说。即使历经艰辛写成了旷世巨著后,他仍庄严地宣称自己的学说尚未能尽愈诸病,明确表示反对“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启迪后学者勇于探索和不断进取,表现了他虚怀若谷的不烦气度和一代宗师的高尚情操。他一生不仅从事医疗实践,著书立说,而且传授弟子,从不保守。
张仲景为了拜师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得虚心求教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的我们浮躁,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谦虚请教,张仲景拜师时自身已小有成就,但他并没炫耀夸耀,而是改名,而我们不过还是个无名小卒,更应该弯下腰求教。
张仲景不仅注重实践,继承创新而且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历代人民崇敬和爱戴张仲景,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民众医生。他在南阳郡民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曾被郡守举荐为孝廉。在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中体现了当代医学所倡导的“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反映了他具有高尚的医德。他在《伤寒杂病论》的《原序》中强调学医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宗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告诫同行,且莫“争名逐利”,而要“留神医药,精究方术”,这种济世救人之心,正是祖国医学史上历代医家所推崇的职业道德,是衡量医者品行的尺度。张仲景在《原序》中,颂扬古代名医的精湛技艺,无情地鞭挞“建安纪年”以来,出现的“举世昏迷”、“蒙蒙昧昧”的社会现象以及那些不务正业、浅尝医理的“趋世之士”。他对以医谋私的歪风深恶痛绝,严厉地斥责了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凡医”,说他们在稍微复杂的病症面前,只会“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拜”,一阵见血地指出,这种“凡医”“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其处境“危若冰谷”,只不过是医门败类而已。张仲景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曾任职长沙太守,但却跃出宦海,隐居少室山,投身到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医学进行实践、革新、总结和提高的科学研究之中,把他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医术,毫无保留地运用到为民众除疾的神圣事业上。
“坐堂医生”一词便是指的张仲景。在汉代,儒家思想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官民之间等级森严,而张仲景居然在公堂之上为民诊病,冲破了“礼不下庶人”的清规戒律。他不管在办理什么重大的案件,都将其暂停,先为病人看病,最后,在处方落款处,名字的前面,冠以“坐堂医生”四个字。
张仲景受到世人的崇敬,后来的药店和药铺都以“堂”为荣,以“堂”冠名,如同仁堂,达仁堂,仙鹤堂……,医生给病人看病叫坐堂。
不仅如此,张仲景破除迷信,追求真理,他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医学实践,使得他在医学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对祖国医学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张仲景的学说摆脱了神学、巫医等唯心主义的影响,坚持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是他取得医学成就的理论基础。
张仲景还脉证合参,辩证施治,他把生命观,疾病观视作阴阳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表现,内含的辨证思想非常丰富。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辨证论治、方剂学、药物学、温病学、针灸学、护理、养生、时间医学、传统医学哲学都有着突出的贡献。
张仲景的甘泉滋润着成千上万个后人,使用张仲景经方疾而成为名医者如拱月繁星,不可胜数。宋代最著名的32位医学家,其中20位大医均有卓越成效,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张仲景有着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他达到了儒家文化最高理想人格的立功、立言、立德标准。他不仅是南阳人民的自豪,也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骄傲。张仲景去世至今已有1800多年,但他的丰功伟绩将与世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