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试内和被试间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索尔索、麦克林
实验设计:对控制条件的设计,人们可以在控制条件中对人类与动物的活动、思维或行为进行实证观察。
心理学实验:至少操纵一个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的研究。我们着重强调实验研究,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操纵一些因素(变量),控制其他因素,并探究操纵的变量在另一
变量上的效应。有些实验中,研究者可能不通过物理方式操纵变量,而通过选
择进行操纵。
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研究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进行观测——得出结论
研究的步骤:文献综述+创造性思维——确定研究问题——形成假设——定义变量——确定被试——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实验设计之前的步骤)——获得被试的
同意——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结果——撰写报告—
—修改、完善、提出新的假设
实验设计的评论(如何评论)
1.自变量是什么?它至少有两个水平吗,或者是使用了实验组和控制组设计?如果没有,
说明设计存在缺陷。任何实验都需要将一种处理与其他处理进行比较。
2.自变量是被试变量还是可操作变量?
3.因变量是什么?如何进行测量?
4.假定自变量有两个水平,是否除自变量外的所有条件保持一致?如果没有,说明实验中
存在变量混淆。
5.实验使用了哪种设计?
6.……
被试间设计(随机化被试设计)
被试内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通过让所有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来保证各处理组在被试变
量上的同质性。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顺序平衡方法:拉丁
方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
两类实验设计的比较
一个实验要对隔离喂养的和集体喂养的大鼠进行比较,显然同一被试不可能同时参加这两种处理。再如一个研究要比较高智商和低智商的被试,或法语教学的两种方法,显然各处理应当使用独立的被试组。所以有些实验使用独立组设计会更容易。被试内设计通常适用于被试需要对不同情境下的几种刺激进行多次反应的情况,而这些刺激可以认为是实验的自变量。另外,一些对顺序效应感兴趣的研究也需要使用被试内设计。例如,研究者如果想了解被试从高奖赏情境转到低奖赏情景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就需要让被试同时参加这两种条件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概论——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入门》张学民
单变量组间实验设计: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有几种实验处理就需要几组被试。(举例)P84 评价:
1.优点
第一,在组间实验设计中,由于每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实验处理,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
第二,能够使单一水平的实验处理在短时间内完成,避免被试因为试验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厌烦情绪或疲劳效应。
第三,排除了组内实验设计中由于被试接受几种水平的实验处理导致的学习迁移效应。
第四,不需要在不同实验处理之间采用平衡顺序误差的实验设计。
第五,通过不同实验处理组被试的匹配,降低实验处理组之间的变异性,保证各实验处理
组为等组被试。
第六,被试的随机化分配可以减少被试的反应偏向。
2.缺点
第一,尽管组间实验设计对组间被试进行了匹配和随机化分配,但是,分配给各实验处理组的被试之间仍然有存在差异的可能。
第二,组间实验设计需要更多的被试。
第三,组间实验设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
第四,被试匹配的过程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匹配过程不存在练习和迁移效应,否则,匹配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而且匹配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消除误差的方法:
第一,完全随机化分配法。
第二,等组匹配法。
单变量组内实验设计:试图将被试差异和组间设计的不足减少到最小的程度,由一组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与上面相同,优缺点阐述和系统误差的平衡方法)
多因素组间实验设计(同上)
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同上)
这本书是我见过最简单的被试间和被试内的分类,可以借鉴,也提到了你说的控制系统误差的方法。不过个人觉得关于被试内和被试间方法的选择,即优缺点的阐述重点应该放在研究内容的区分度上,即前一本书上提到的有些研究需要用到被试内实验设计,而有些研究必须用被试间设计。个人想法哈~~~
《心理实验研究基础》朱滢
实验设计:是安排实验各种条件的方法,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少误差以便达到实验的目的,即确定某些变量、找出事件的原因。
实验设计方法:随机组设计、组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应该跟你的体系不太合,不考虑)
《心理与教育学研究法》董奇
组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多个自变量水平组合中的一种.
组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
组内设计的分类
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全部实验处理.
不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或每组被试只接受部分实验处理,而且每个或区组被试之间所接受的处理不同.
《实验心理学纲要》张学民、舒华
实验设计的功能:
一、使研究变量最大化
二、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
三、使实验误差变异最小化
四、充分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
组内设计与组间设计均包含前测、后测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实验设计方法,两者的区别在于被试是否接受所有类型的实验处理。
组内实验设计,又称被试内实验设计,其基本思想是由一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基本方法是:随机选取被试,实验中的被试接受全部实验处理。
常见的组内实验设计的种类有:
前测、后测实验设计,被试在测验前后接受测量,比较前后测验数据的差异,使用的统计方法为相关样本t检验。
单因素组内实验设计,又叫区组设计,将被试分为若干实验处理组,每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使用的统计方法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多因素组内实验设计,与单因素组内实验设计类似,不过在多因素实验中,被试接受自变量的数目不少于两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
组间实验设计,又称被试间实验设计,其基本思想是使用多于一组的被试,通过两组或多组比较,估计实验处理的效应。
组间实验设计的类型有: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实验设计,这种实验设计的前提假设是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不存在差异。有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和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实验中,实验组被试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被试不接受实验处理。可以使用的统计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
单因素多水平实验设计,不同组的被试接受同一因素的不同水平的实验处理。可以使用方差分析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多因素实验设计,不同组的被试接受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实验处理,即每组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可以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差异的显著性,如果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还可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考察交互作用显著效应的变异的贡献来源。《实验心理学》杨治良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它的目的在于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
心理实验设计的内容:刺激变量(或刺激变项)(stimulus variable)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反应变量(或反应变项)(response variable)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variable)的控制措施,确定被试者人数和选择被试者的方法,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指示语,规定实验次数,安排实验程序,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
实验设计要对实验结果有预见性,要保证严格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才能取得有效的实验数据。
(1)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实验设计分类的依据:每一个实验设计都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例如在一个阅读速度的研究中取“照明强度”为自变量。(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处理水平?例如照明强度又分为强、中、弱等处理水平。(3)在各自变量和各处理水平中用相同的被试者,还是用不同的被试者?根据这三个条件的组合,就可构成许多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一般根据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就可把实验设计的类型大体上分为三种:被试者内设计、被试者间设计以及同时包括被试者内与被试者间的混合设计(mixed design)。
被试者内设计:被试者在自变量发生变化的所有情况下接受实验
基本原理
分类:实验前后设计、定时系列设计、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被试者间设计(独立组设计):被试者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同自变量的处理。
分类:随机组设计(同时分配法、次第分配法)、配对组设计
(杨治良以上的分类都是针对单因素实验设计来讲的,他把多因素实验设计放在后面一节单独讲的。)
为什么在被试者内设计和被试者间设计中,实验都可以同时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呢?乍看之下,这种处理似乎违背了实验法“单一变量”的原则。其实,由于实验者采用了统计方法,可以通过平衡多变量的关系,通过控制其他一些自变量,使某一阶段变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