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诗(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
思乡怀人诗,指抒写诗人因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思亲之情的诗歌。

又叫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对亲人无尽的思念,而思乡往往同羁旅之苦、仕途不顺联系在一起。

思乡怀人诗主要分游子思乡和征人思乡两类。

征人思乡可参考边塞诗歌,这里主要讲解游子思乡。

【思乡怀人诗的特点】
1、字词方面
思乡怀人诗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客”“旅”“孤”“怀”“归”“故园”“泊”等。

有些诗歌题目明显的是在某个地点停下来过夜,这样的诗歌往往是思乡怀人诗。

如《宿建德江》《西陵夜居》
2、特殊节日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

羁旅诗常见节令:
人日:正月初七日。

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

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

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

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

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端午:五月初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中秋:八月十五日。

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重阳:九月初九日。

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

“除”意为除旧布新。

【常见意象】
捣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

如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杨柳(或《折杨柳》曲):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而《折杨柳》曲,听后会激荡起蕴藏心中的乡思。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如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浮云、浮萍、蓬草: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驿亭: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其他如暝色、日暮、黄昏、落日、夕阳、暮霭、烟波、寒山、宿鸟等。

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在边关将士思乡诗中,孤城、塞鸿、胡笳、羌笛等意象常与月亮、黄昏结合在一起,通过视听双重感受抒写幽怨乡愁,意境雄浑深远,情感深沉含蓄。

【常见主题】
①羁旅情怀:叙写羁旅之苦(羁旅之景),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

②思念亲友:触景生情,表达对亲人思念和回家无望的苦闷。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③仕途不顺:因羁旅之愁引发政治上失意,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

如“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一是仲春时节,雨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

杜甫的《旅夜书怀》等。

④征人思乡:抒发征人思乡,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柳中庸《征人怨》等。

【艺术手法】
诗人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常用手法有: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秋晚景图,盎然生机中含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

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②直抒胸臆。

③对比
④渲染烘托。

⑤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
年?”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⑥虚实结合,侧面描写。

诗人常常从自身写起,写眼前凄凉的景象,写自己内心的孤单寂寞,又通过想象或联想,写家人或朋友的情景。

或者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从而突出思亲怀人主旨。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⑦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作具体的物象,生动而感人。

方泽的《武昌阻风》“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第二句中“东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暗喻诗人归家的愁思,这样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的眼前之景,仿佛能够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诗人那浓郁的思家之情。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5年高考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2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

(4分)
1参考答案;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2)①作者先写自己冬至夜里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又想像家中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不写思家,而写家里人思念自己,虚实结合,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2⑴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敌是敌对、对抗的意思(步骤一),诗人空床对抗着寒冷的秋天,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步骤三)。

【答案】:⑵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

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3【参考答案】
14、(1)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春半如秋”。

(2)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

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心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