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176例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176例临床分析

检 查证 实 1 1个 ( 3 ) 节 得 到 完全 消 融 ;0 7 9% 结 1 1例 术 前血清 A P升 高 者术 后 1 月 降 至 ( 8 . 34 F 2个 2 6 4 -
127 ) gmlP <00 1 3 5 a生 存 率 分 别 为 5 .3 n/ , .5; 、 、
摘要: 目的
探讨 超声引导 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 v 治疗 原发性肝 癌的疗效及安全 性。方法 - h) a
对 16例 7
原 发性 肝癌 患者 的 22个肿瘤结节行 R A治疗 , 0 F 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 况。结果
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为
9% , 3 术前血 清 A P水平升高者术后 1 F 2个月显著降低 ( 0 0 ) 135a P< .5 , 、 、 生存率分别为 8 .% 、6 9 4 7 5 . %和4 . % ; 31 18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 3 发热等并发症 , 对症处理后好 转。结论 R A治疗原 发性肝 癌可显著延 长患者无 瘤 F
之则为不完全消融 。随访观察术前血清 A P升高 F 者血 清 A P水 平变 化 、 发情况 及 135a生存 率 , F 复 、、 其 中增强 C T随访显 示原 治 疗 区域 重 新 出现 病 变视 为局 部复发 , 内或肝外 出现 新病灶 、 管浸 润视 为 肝 血
远处 复发 。
存 活时间 , 且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等优点 , 但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 关键词 : 超声 ; 肝肿瘤 ; 肝癌 ;射频 消融
中图分 类号 : 7 57 R 3 .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 号:0 22 6 ( 00 0 -0 1 2 10 -6 X 2 1 )309 - 0
目 , 前 外科手术被认为是可能治愈肝癌 的惟一 方 法 , 影 响手术 切除率 的 因素很多 , 但 包括早 期诊 断 情况、 瘤大小、 位及是否合并肝硬化等…。 自 肿 部

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从20世纪年代初开始,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应引起了世界医学界和生物工程界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于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该射频消融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肝、肺、肾、肾上腺、前列腺、乳腺和骨部位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成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是最具前景的微创肿瘤治疗技术。

射频消融术对恶性肝肿瘤的治疗比现存的其它一些治疗多许多优点。

首先,它没有肝切除和冷冻治疗所具有的合并症和死亡率。

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经皮穿刺消融术,它的危险仅仅与肝穿刺活检一样,可以在门诊中进行。

其次,不象切除和冷冻疗法,可以对肿瘤边缘的复发和新的肿瘤进行反复的治疗。

它与酒精消融术相比有两大优点:1、对癌块小于4.5cm的患者(多数患者)只需作一次的消融法治疗,而酒精注射要反复进行多次。

2、它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都具有相等的治疗效果,而酒精消融则不然。

我们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长期随访来证实射频肿瘤消融术的远期疗效,但是我们已证实射频消融术对破坏肿瘤有着很好的效果。

如果对肿瘤组织消融彻底,其远期疗效必定十分理想。

对大部分原发性和转移的肝癌患者,我们能用一期消融手术对B超或CT下看到的所有癌症肿块进行多点消融。

这与化疗和放疗相比,显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成果,而且合并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

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对肿瘤组织是否消融彻底,为达到肯定的疗效,消融范围必须略大于所治疗的肿瘤边缘。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主要的治疗有化疗、放疗和外科手术。

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对于原发性、继发性恶性肝肿瘤的疗效很差,远未达到治愈的效果。

对早期肝癌患者常以外科手术作为根治性治愈手段。

但由于不少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癌症时已不是早期,而且加上年时又高,并常伴有晚期肝硬化,再加上手术复杂,合并症高,因此真正能适合手术治疗者不多。

另外据统计,手术后五年肝癌的复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五。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查血 常 染 、 电极板 皮肤 灼伤 、心脏 意外 等 。本 组病例 有 1 例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 ,以转氨酶升 高和黄疸指数
术前的准确判断 , 中的仔细解 剖, 术 术后有效 的保肝治
疗,极大地避免 了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术后 1 、5 、3 年
的生存率有 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 周宁新, 志强, 1 黄 刘永雄 , 肝外胆 道癌全 国调 等. 查 1 8例分析 [ 】 9 0 J .中华外 科杂志, 9 , 1 0 2 9 8
中图分类号:R . ;R . 文 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0 - 4 2 0 )1 — 0 0 7 0 5 75 7 3 3 1 5( 8 0 5 - 2 07 2 0 6 6 射频消融是近年来推广 的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 的 新技术, 是利用 电磁波 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升温达到消
肝 癌 超 声 引导 射 频 消融术
摘 要 目的 、评 价超 声引导 下射频 消融术微 创治疗肝 癌 的临床研 究效 果 ,从 而提 高抢 救成 功率和减 少并 发 症的发生 。方 法 对 6 0例肝癌 病人 随机分 为 两组 。 3 0例超 声 引导 下射频 消融术微创 治疗组行 电极 针 直
国际 医药卫生导报
20 0 8年
第l 4卷
第l 6期 ( 月刊 ) 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6 0例 患者年 龄 3 ~7 0 6岁 ,平 均5 0岁,其 中治疗 组 3 例 ,男 1 人 ,女 1 人 。对 0 7 3 照组 3 例 ,男 1 例 ,女 1 例 。入选标 准:均经 临床 0 8 2 活检诊断为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正常的 原发性肝癌 , 或肝癌手术切 除后复发 , 或肝癌转移性肿 照组使用常规 的抗肝癌 药物 。 12 治疗方法 . 频消融仪生产单位是北京博莱德光 电技术开发有 限公司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专家专论· 385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 年 第49卷 第4期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俞巍,张洪义*,王鹏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 100070)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52(2021)04-0385-03doi:10.3969/j.issn.2095-8552.2021.04.003肝癌: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cm ;多发(数目≤3)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cm ;②肝脏远处转移癌:原发肿瘤已得到有效控制、无肝外其他部位转移或肝外转移灶无进一步进展、肝内肿瘤术前评估能完全消融。

姑息消融旨在最大限度减轻患者肝脏肿瘤负荷、缓解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期提高患者生存期,其适应证:①原发性肝癌:无消融治疗禁忌,无法达到完全消融效果,可单独应用射频消融,必要时也可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②肝脏远处转移癌:存在肝外其他部位转移时可在全身系统治疗的同时行肝内肿瘤消融。

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禁忌证[4, 6-7]:①肝脏肿瘤弥漫分布;②肿瘤侵犯邻近胃、结肠等空腔脏器;③肝功能Child Pugh C 级;④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⑤存在活动性感染,尤其是胆系感染;⑥难以纠正的大量腹水、恶病质;⑦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⑧ECOG 分级>2级;⑨严重意识障碍或不能配合治疗。

2 腹腔镜下肝脏射频消融治疗的新进展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技术是目前肝癌精准治疗和微创治疗研究的热点,融合了精准、微创和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其优势在于可以给外科医生呈现精确的肝脏解剖和深部超声声像,使其能够更加准确评估肝癌的大小、位置和数目,提供更为安全的进针路径。

尤其对于难以手术切除或毗邻周围脏器及肝内大脉管系统的肝癌,可以有效降低开腹的风险,同时治疗肝癌效果较为理想。

更为重要的是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可以作为肝移植的衔接治疗,其损伤小的特点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案。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利用高频电能产生热能来破坏肿瘤组织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导入穿刺针或导管至肿瘤部位,针尖放出高频电流,使组织产生剧烈摩擦,进而引起组织的局部加热。

高温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蛋白质结构,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和坏死。

肝射频消融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需开刀: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术可以直接通过穿刺针或导管操作,无需开腹手术。

这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2. 安全性高:射频消融术可以通过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穿刺针或导管的准确位置,确保只有肿瘤组织受到破坏,减少非目标组织受到伤害的风险。

3. 创伤小:射频消融术仅需要几个毫米大小的穿刺口,不像手术需要大的切口,因此术后的伤口愈合更快,疤痕更小。

尽管肝射频消融术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处理范围有限:肝射频消融术主要适用于肝脏大小较小、肿瘤较小的患者。

对于大肿瘤或位于肝脏深部的肿瘤,射频消融术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

2. 治疗周期较长:射频消融术通常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消融
过程,每次操作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恢复。

这意味着整个治疗周期可能较长,对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计划的合理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 部分复发的可能性:由于肝射频消融术只能治疗单个肿瘤,而肝癌常常是多个病灶的集合,因此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对于有复发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射频消融术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但治疗适应症选择、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丰富经验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肝癌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疗效分析

肝癌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疗效分析
l i v e r a b s c e s s e s :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v e r s u s c a t h e t e r d r a i n a g e [ J ] . A J R, 1 9 9 8 , 1 7 0 ( 4 ) : 1 0 3 5 — 1 0 3 9 .
像学杂志 , 2 0 0 4 , 9 ( 1 4 ) , 7 3 2 — 7 3 4 .
91 6 .
E 5 ] 王建 国, 胡艳 , 潘丽 , 等. 肝脓肿 穿刺 引流治 疗时机 的恰 当选择
[ J ] .肝 胆 外 科 杂 志 , 2 0 1 3 , 2 1 ( 2 ) : 1 2 2 — 1 2 3 .
I - 6 - 1 王晓蕾 , 项莹 , 侯秀 娟, 等. 老年 人糖尿病合 并细菌性 肝脓肿 的 超声介入治疗 [ J ] . 中华 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 2 0 0 6 , 5 ( 3 ) : 1 9 9 .
导管滑脱 , 患者舒适性较低 , 同时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 。 研究分析认 为, 对于直径 小 于 8 c m 的肝 脓 肿 , 尤 其 是 分
F 7 1 王 岩, - 徐丽.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 肝脓 肿价值评价 [ J ] .白求恩
医科大学学报 , 2 0 0 0 , 2 6 ( 5 ) : 5 2 2 .
E 8 3 陈积 圣 , 张杰. 肝 脓肿 的外 科 引 流问题 C J 7 .临 床外 科 杂志 ,
2 0 0 2 , 8 ( 6 ) : 3 8 3 .
[ 9 1 - Yu S C , H o S S , L a u wY, e t a 1 . T r e a t me n t o f p y o g e n i e l i v e r a b —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7-01-04T16:23:23.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盛海燕[导读] 射频消融(DFA)治疗肝癌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方法安全、微创、疗效确切。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1)【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52例中、晚期肝脏肿瘤病人在采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指导护理。

结果:总有效率94.2%,无手术死亡。

结论: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效果确切,全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有利于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

【关键词】B超;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01-02射频消融(DFA)治疗肝癌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方法安全、微创、疗效确切,对小肝癌疗效可与手术切除相当[1]。

本文对开展此技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要点及护理措施总结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共收治52例肝脏肿瘤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5.7岁。

原发性肝癌39例,转移性肝癌13例。

病灶共59个,直径I.5~8.3cm,平均直径5.6cm。

因年较大不适或不愿手术切除,均在B超引导下行RFA治疗,共行55次治疗。

1.2 方法根据肿瘤部位患者取合适体位,B超选择定位,确定进针的位置,在下肢建立静脉通路,10%葡萄糖液500ml+10mg地西泮,肌肉注射盐酸布桂嗪或盐酸哌替啶,贴负极板,碘伏消毒术区皮肤,范围穿刺点周围20cm左右。

铺洞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予生理盐水500ml+哌替啶100mg静脉输注,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同时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局部麻醉无痛感后,尖刀刺破皮肤,B超引导下,将RF电极针插入到肝脏指定的部位。

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评价

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评价

1 5. 0 5 0 <0 . 0 o l
7 . 1 9 3
<O . o o l
2 . 2 2组 患者谷 丙转 氨酶 变化 比较
直径 总和 ≤3 c m。 比较 2组患 者 围术期 参数 , 包括 手术 时间 、 术 中出血 量 、 术 中输 血 量及术 后禁 食 时间 ; 比较 2组
床常见 的恶性肿 瘤 , 在 中国其发 病率 、 死 亡率 仅次 于肺癌 … 。虽然其 发 病 机 制 尚不 十分 清 楚 , 但目 前 认 为与 环境 污染 、 肝炎、 高 龄 等 因素 有 关 J 。
直径 及体 质量 指数 ( B MI ) 方 面 比较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义 ( P>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见表 1 。
表1 2组 患 者 一 般 资 料 比 较
5 2. 5 9 ±5 6 . 1 6 1 2. 4 0 0 手 术 时间/ a r i n 4 1 . 3 8±1 5 . 3 8 1 术 中出血量/ mL 2 0 . 6 1 ±7 . 1 6 29 6. 6 1±5 6 . 7 2 3 1 . 2 9 0 9. 41±4 2 . 6 8 输 血量/ m L 3 3 . 3 3± 7 5 . 4 4 22 8 6± 1 . 5 6 术 后禁 食 时间/ d 1 . 0 5± 0 . 4 9 2.
0 . 0 0 1 ) ;观察组 术 后 禁 食 时 间显 著 短 于 对 照 组 ,
每位 患者 至少保 留有 治 疗 后 3年 的 随访 资 料 ; 患 者 临床资 料完 整 。依据 患者 治疗方 式不 同分 为观 察组 ( 射 频 消融 术 治 疗 ) 4 2例 和 对 照 组 ( 手 术 治
原 发性 肝 癌 ( p r i m a r y h e p a t i c c a r c i n o ma ) 是 临

原发性小肝癌经射频消融后的CT表现

原发性小肝癌经射频消融后的CT表现

关键 词 :原 发性 小 肝 癌 : R F A; C T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2 2 3 8 ( 2 0 1 3 ) 0 9 — 0 8 3 0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2 2 3 8 . 2 0 1 3 . 0 9 . 0 3 8


8 3 0.
江 西 医药 2 0 1 3年 9月 第 4 8卷 第 9期 J i a n  ̄ x i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4 8 , N o 9

检测与诊断 ・
原发性小肝癌 经射频 消融后 的 C T表现
近年 。 经皮射频 消融术 (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v a b l a —
t i o n . R F A) 等局 部热凝 固已被用 于治 疗肝 癌并 取得
MR I 平 扫 或增 强 )及 A F P检 查 确 诊 f 其中A F P >
4 0 0 n g / ml 2 0例 ,术 后 A F P均 有不 同程度 下 降 ) 。 部
分 经穿 刺活检 确诊
1 . 2 仪 器及方 法
较 好疗 效【 ” 利用影 像学 方法进 行定 期 随访 是 R F A 治 疗 技术 的 一个 不可 缺 少 的环节 .影像 随访 手段
主要有 超声 、 C T及 MR I , 目前多数 学者 主张应 用螺 旋C T增强 扫 描 进行 评 价[ 2 - 4 ] 现将我院 2 0 1 1 年 1

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效果怎么样

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效果怎么样

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效果怎么样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简单来讲,就是借助超声设备,将病灶清楚显现出来,把细长的针从皮肤刺入肿瘤内部进行药物注射,或者布局发射高温,利用化学或者物理原理,把癌细胞直接杀死,随后将针拔出。

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时间非常短,只需10-20分钟。

通常情况下,手术切除作为肝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是部分病患因肿瘤大小、病灶部位等影响,又或者病患罹患严重的肝硬化病症,自身无法承受手术创伤,所以此种治疗方式也为病患带来新希望。

那么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效果如何?请展开如下阅读。

1.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的适应症超声引导肝癌介入性治疗主要针对肝功能正常,不存在严重脏器器质性病变,没有凝血障碍或者出血症状,没有腹水、发热以及远处转移的情况,肿瘤直径低于5厘米,结节数不能超过3个。

超声介入治疗借助先进的超声设备,经皮穿刺瘤体,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而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治疗主要运用无水乙醇、乙酸、热盐水、热流水等注射方式,或者实施肿瘤间质毁损治疗。

2.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治疗的效果2.1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而乙醇是否均匀浸润全部肿瘤、注射用量是否充足直接关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的效果。

针对直径不足3厘米的原发性肝癌,由于组织成分较为固定、结缔组织比较少,乙醇能够完全弥散,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和手术切除基本相同,部分病患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

然而,对于直径超过3厘米的肝癌病患,其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尤其是组织质地比较硬,出现纤维间隔的肝癌病患,接受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达不到完全浸润的程度,乙醇容易溢出瘤体外部,会对肝脏带来不利影响。

2.2乙酸注射治疗经皮穿刺瘤体乙酸注射治疗,运用乙酸(浓度15%-50%)远比无水乙醇的组织渗透力更强,更容易穿过癌组织的纤维间隔,保证弥散均匀。

另外,注射次数、注射总量比较少,治疗效果好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但是局部疼痛感十分强烈。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

维普资讯
广 西 医 科 学 报 J OUR L OFGUAN I E I AL UNI R TY 2 0 u 2 3 NA GX D C M VE 0 7J n; 4( )
。I c RSI Y T

3 7 9 ・
超 声 引导射 频 消 融治疗 原 发 性 小肝 癌
何 云 廖新 红 杨 红 李智贤 李艳 宁
502) 3 0 1
( 西 医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超 声 诊 断科 广
南宁
摘 要 目 的 : 价 超 声 引 导 射 频 消 融术 治 疗 原 发 性 小 肝 癌 的 价 值 。方 法 : 1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患 者 共 1 1 病 灶 行 超 声 引 导 下 评 9例 2个 射 频 组 织 消融 治 疗 , 据 治 疗 过 程 将 1 1 病 灶 分 为 两 组 : 次 进 针 组 9 根 2个 一 1个 , 次 进 针 组 3 多 O个 。 结 果 : 次 进 针 组 一 次 治 疗 一 完 全 毁 损 率 9. 1 , 次 进 针 组 完 全 毁 损 率 8 . 0 。灰 阶超 声 无 法 区 分 毁 损 区 域 与 残 留组 织 ,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显 示 治 疗 后 4 5 多 O O 彩 血流信号消失 ; 强 C 增 T显 示 毁 损 组 织 呈 低 密 度 影 、 增 强 。结 论 : 过 合 理 制 定 治 疗 方 案 , 声 引 导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肝癌 是 能 无 通 超 达 到 完 全 毁 损 的有 效 手 段 。 关键词 肝 癌 ; 频 消 融 治 疗 ; 声 引 导 射 超
R7 5 7 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国 图 书 资 料 分 类 法 分 类 号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前移 , 为最 大程 度地 调 整 中线 和 内收前 牙 提 供 间 隙 。另外




[ ] G ae yA P u I A poeuef diecr ci J . 1 inl A,al A. rcd r o mil or tn[ ] Am J l r n e o
O to 5 ( ):6 r d,8 3 24—27 h 6.
利用单侧种植体牵引上颌 中线 , 操作简单 , 不依赖患者 配合 , 具有一定 的临床可行性。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 已经
超 声 引 导 下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临 床 研 究
黄桂 华 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军 俞 渊 许 斌
( 广西 中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肝胆 外科 , 南宁 市 500 ) 302
r d o r q e c l cr d e d e we e p n tr d i t i e mo e c tn o sy, n h u rwa mp i d i a ife u n y e e to e n e l r u cu e n o l rt v u rp r u a e u l a d t e t mo si ar n e st Re u t Of5 e in n 4 a i n s 2 r f a d a t r o e s3. a n ih, 0 we e tt l i u. s l s 5 l so s i 6 p t t , 3 we e o i me e fl s 5, mo g wh c 2 r o al e y i ar d, ih a b ai n r t f 6. 6% ; 5 w r fa d a e e f3 5—8 c , o g wh c 1 r o al mp i e w t n a l t a eo 8 9 o 1 e e o i m tro . m a n ih, 1we e t t l m y

肝癌介入治疗中射频消融术及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中射频消融术及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中射频消融术及护理作者:韩靖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2-0053-01作者简介:韩靖(1978.3-),女,大专,护师。

1 概述肝癌一般指原发性肝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于西非、中非和东非及东南亚。

但在欧美大部分地区、北非和中东属罕见肿瘤。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各地肝癌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

我国肝癌的流行病学分布: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部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部,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区,就死亡率而言,我国肝癌为第三位癌症。

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

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0-50%。

我国肝癌高发的趋势十分严峻,这是由于我国有1.2亿HBV携带者,然而从我国肝癌高发于沿海地区的环境因素与饮食污染等对肝癌的发病亦起重要作用。

2 肝癌的治疗原则肝癌的治疗应遵循下述三个原则:①早期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根治性治疗是最近20年来国内根治肝癌取得成绩的主要经验之一。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好方法。

②综合治疗:由于在临床上所见到的肝癌病人中的50%-70%为不能切除的或切除后效果不够满意的中、晚期肝癌病人,因而利用介入医学或近代物理化学疗法来提高对这一部分病人的疗效,成为当前治疗肝癌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原则。

③积极治疗:这一原则是我国近年来在治疗复发性肝癌或难以切除的大肝癌取得成功的又一可贵经验。

3 护理3.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应仔细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对心理脆弱、不宜知道真象者,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各种医源性不良刺激;对已知情者,给予正面引导,向家属介绍癌症的可治性及较乐观的预后,介绍有关射频治疗的意义、作用、效果、同病种患者的治疗经验,消除他们紧张、恐惧心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肝癌或肝脏良性肿瘤的介入手术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流的高温作用,通过将电极插入体内,将高频射频电流传输到肝脏病变区域,产生高温能量,破坏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肝射频消融术的优点包括:
1. 高效:肝射频消融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能在一个疗程内完全摧毁肿瘤组织。

2. 无创伤:该方法通过穿刺入路进行操作,不需要开腹手术,减少了术后伤痛和并发症的风险。

3. 适应病例广泛:肝射频消融术适用于各种大小的肝脏肿瘤,甚至可以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肝射频消融术的缺点包括:
1. 局限性治疗:由于射频电流的传导范围受限,对于较大的肝脏肿瘤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消除。

2. 并发症风险:肝射频消融术虽然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介入手术,但仍存在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

3. 对肿瘤位置有限制:由于需要插入电极到达病变部位,肝射频消融术对于位置较深或者靠近大血管的肿瘤具有一定难度。

总体而言,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病变治疗方法,但仍需要根据患
者病情和医生的个体化意见进行选择和操作。

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体会

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体会
21 年 第 1卷 第 3 02 5 期
广西 中医药大学学 报
・7 ・ 5
B超 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的护理体会
李 洁华 , 黄桂 华 , 韦爱萍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广西 南宁 50 2 ) 3 03
关 键 词 : 频 消融 术 ; 发 性 肝 癌 ; 理 射 原 护
患者处 于焦 虑 、 急躁 的状态 。因此治疗前护 士应 与患者进行 交流沟通 , 了解 患者 的心理状态及 心理需要 , 尽量 多给予患者
由于其起病 隐匿 , 大多数 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并 经确诊时 已
属于晚期 , 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 无 预后较差。射频消融是近
年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新技术 ,它具有安全 可靠 、痛苦 少、 创伤小 、 复快 、 恢 复发率低 、 发症 发生率低等优点 , 并 患者 术后 3 5年存活率可与手术切除相 媲美 。现将我科近两年来 — 在 B超引导下行射 频消融术 治疗 原发性肝癌患者 8 9例患者
完善三大常规 、 生化、 肿瘤五项、 查 如 B超 、 T或 MR 检查 , C I 确定 肿瘤 的大概 位置 , 以便做好穿刺部位 的皮肤准备 , 检查有无皮肤破损及感
染 , 患 者 进 行 呼 吸及 屏 气 训 练 。术 前按 医 嘱更 衣 , 盐 酸 哌 对 予
J u a f a g iUn v r i fCh n s d c n o r lo n Gu n x i e st o i e e Me ii e y
常 ,4h后可下床活动 。如患者有胸闷 、 吸困难等症状 可加 2 呼 大氧流量并 通知 医生及 时查看 患者 , 密切 观察 神志 、 温 、 体 脉 搏、 呼吸、 压的变化 。 血 注意有无腹胀 、 腹痛 、 腹水 、 肌紧张等 ,

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及肝脏转移癌30例疗效分析

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及肝脏转移癌30例疗效分析
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 1 患者 一般情 况
经射频 治疗后 , 腹胀 、 纳差 、 肝 疼 痛
等症状均有改 善 , 缓解率 1 0 0 %。
2 . 2 B超 或 C T影 像 学 改 变 1 2周 后 超 声 提 示 , 肿瘤“ 暗 晕” 消失; 肿瘤范 围局 限 、 不 同程度 缩小 , 占9 0 %, 1 2周 缩 小
2 结 果
肝 细胞 癌 ( HC C ) 及 肝 脏 转 移 痛 是 我 国 常 见 的肝 脏 恶 性
肿瘤 , 5年病死 率 1 0 0 % 。在所有 肝脏恶性 肿瘤 中 , 可 以手术 治疗患者仪 占极 少数 。H C C或转 移性肝 癌行 肝切 除后 , 5年 存活率 2 0 % ~ 4 0 % 。大多数 患者死于肝癌复发 。近年来 , 超 声引 导下多弹头射 频消融 (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 , R F A) 治疗 肝癌 , 引起临床 高度 重视 。本文 旨在探 讨 R F A 治疗 肝癌 的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2 2 . 0 1 6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5 .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2 2一封 2— 0 1
【 临床 研 究 】
多 弹 头 射 频 消 融 术 治 疗 肝 癌 及 肝 脏 转 移 癌 3 O例 疗 效 分 析
刘伯 红 , 韩 长青
( 北 华 大 学 附属 医 院 , 吉林 吉林 1 3 2 0 1 1 )

《2024年射频消融与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疗效观察》范文

《2024年射频消融与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疗效观察》范文

《射频消融与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治疗手段的选择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RFA)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成为了肝癌治疗领域的热门选择。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XX医院自XXXX年至XXXX年收治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RFA组),另一组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I粒子组)。

在接受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存质量进行了全面分析。

三、射频消融与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原理与特点(一)射频消融(RFA)射频消融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热能,使肿瘤组织在高温下坏死。

其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早期和中期肝癌患者。

然而,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其疗效可能受到限制。

(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是一种内照射治疗方法,通过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利用其辐射作用杀死肿瘤细胞。

其优点在于局部控制效果好,对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其缺点在于可能引发放射性粒子的移位和辐射性损伤等并发症。

四、治疗效果观察(一)肿瘤控制情况经过治疗后,RFA组和I粒子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均有所改善。

RFA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肿瘤控制率分别为XX%、XX%和XX%。

I粒子组患者的肿瘤控制率则分别为XX%、XX%和XX%。

两组间在肿瘤控制率上未见显著差异。

(二)生存质量与并发症RFA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较I粒子组患者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较低。

然而,I粒子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后得到了较为持久的改善。

在并发症方面,RFA组患者主要面临皮肤烫伤和腹腔内出血等风险,而I粒子组患者则可能出现放射性粒子的移位和辐射性损伤等并发症。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治疗,患者的流体完全消融率达93.1%,5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甲胎蛋白在术前及术后未出现升高现象,23例患者的甲胎蛋白术后较术前有降低现象。

完成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5例患者出现发热、转氨酶升高等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

术后实行随访,患者在三年后的生存率为51.3%。

结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手术对于肝脏肿瘤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脏肿瘤;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9-02在我国,肝癌是发病率较高而且较为严重的恶性疾病,同时还具有高复发、预后差的特点,手术治疗是治愈肝癌的唯一方法,但由于此种疾病在早期时的临床表现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从而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由此也就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疾病治疗,导致患者的死亡率较高[1]。

现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对其应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30例,年龄在3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岁,女性24例,年龄在42-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7岁,所有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心、肺等重要脏器损伤。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手术方法行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方法采用ge-vivide9型的彩色索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腹部的探头频率定为3.5mhz,选择的射频消融系统,功率定为200w,在手术前的15分钟,实行度冷丁肌注处理,剂量为500mg,在手术前的1天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探讨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探讨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在临床上,肝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具有发展迅速和恶性程度高等特点,极易向病灶临近胆管和大血管进行播散,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1]。

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特从该院在2009年3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32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在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32例肝癌患者,均符合WHO 所制肝癌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

其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55.56±1.15)岁;患者肿瘤直径为4~13cm ,平均肿瘤直径(8.56±1.17)cm ;依据肝功能Child 分级对其分级,21例为A 级,11例为B 级;其中原发性肝癌20例,肝转移癌12例。

病灶数为52个,病灶直径为:不足3cm 病灶22个,3~5cm 病灶17个,5cm 以上病灶13个。

病灶位置:靠近肝表面病灶8个,靠近大血管病灶10个,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病灶34个。

1.2方法该次研究选取的32例肝癌患者在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医护人员指引患者做血小板、活动度、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AFP 等肿瘤标志物。

在采用射频消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当天,指引患者禁食8h ,依据B 超或者是CT 检查结果对穿刺点进行确定,并依据患者具体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直径的穿刺针,该次治疗采用美国RF2000射频系统。

实施手术治疗前,医护人员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对患者注射10mg 安定和50~100mg 杜冷丁,指引患者选取左侧卧位或是仰卧位,通过超声对患者肝癌部位和大小进行探测,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对其穿刺点和进针方向角度进行确定。

同时,在对患者进针时,尽可能的将患者开腹腔空腔脏器和胸腔肺叶避开。

患者肝右前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腋前线或同肿瘤位置较近的第7、8、9肋间作为进针点;患者肺左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剑突下方右肋缘下为进针点;患者肝右后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后部肋缘下作为进针点。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效果观察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效果观察

使局部温度升高 ; 热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 向外周传
导 , 而使 局 部癌组 织 细胞 发 生 热凝 固性 变 性 和 坏 从
C A等肿瘤标志物产生减少 , E 是判断治疗效果 的重
要 指标 。本 研 究 中 , F R A术 后 A P及 C A 均 明显 F E
死, 达到杀灭肿瘤 的 目的。肿瘤细胞对热 的耐受力 较正常细胞差 , 同时高温能使肿瘤的供血血管变性 坏死 , 减少肿瘤的血供 , 使得肿瘤坏死更彻底 ; 并且 肿瘤坏死组织被吸收后成为 内源性致热源, 激发机 体抗肿瘤免疫功能 , 提高机体免疫力- 。有研究 1 ] ] 表明, 单次 R A可提高抗肿瘤免疫 , F 反复 R A可能 F 会 放 大上述 作用 。 影响 R A治疗肝癌疗效 的因素主要有肝功能 F
2 例, 1 转移 性肝癌 6例 ; 肝功 能 C i -uh分级均 hd g lP 为 A~ B级 。2例 C T平扫呈等密度 者及 6例直径 >c 5m者 , 术前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A E 。 T C )
12 手 术方 法 . 采 用 P LL SB ILA C 9 P H IP RL IN E 10 C T机 , IA 10 RT 50型射 频 消融 系统 , 长 1 m、5 针 0c 1
无 损 毁为肿 瘤 坏死 范 围 <5 % ; 0 复发 为 术 后 原 发病 灶 增 大或其 周边 出现 新 的肿瘤 病灶 。发 现残 留肿瘤
在发 现 时 已丧 失 了手 术 机 会 , 合 切 除 的仅 占 适 2 % 。20 0 0 8年 1 0月 ~ 0 1 3月 , 21 年 我们 经 C T引导
49
价治疗效果 : 完全损毁为肿瘤呈现完全坏死征象 , 无
强化表现 ; 部分毁损 为肿瘤坏死范 围 5 % ~ 9 ; 0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适合行射频消融治疗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血流频谱、AFP水平及生存率变化。

结果术后1-2周40例病灶内动静脉血流频谱几乎消失,术后1个月25例患者肿瘤体积缩小20%以上,术后半年87%的患者AFP明显下降,所有患者随访1-9个月,平均5个月,目前均存活。

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杀伤肿瘤较彻底,对机体损害较轻,疗效确切而满意,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肝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安全、方便、价廉的特性,3cm以下肿瘤已完全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毁损【1】我们总结2007-2008年收治46例行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现分析如下:
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1-12月收住的经影像学和临床诊断为肝癌而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肝癌的诊断标准为:
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有肝癌临床表现,,同位素检查、超声显像、CT检查、肝动脉造影、X线横膈征、肝功能酶学检查等。

有3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和良性肿瘤者。

(3)AFP≥500ng/ml持续1个月以上或AFP≥200ng/ml持续2个月以上,排除其他引起AFP升
高的因素。

纳入标准:(1)肿瘤数目小于3个,单个肿瘤直径小于5cm;(2)不适合或不愿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排除标准:(1)肺动脉高压(2)弥漫性肝癌(3)晚期广泛转移患者(4)失访和死亡的患者。

符合入选条件者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在21-81岁,平均年龄56岁。

右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有15例,其余为体检时发现。

乙肝标志物阳性36例(78.3%)、ChildA37例(80..4%)、ChildB8例(17.4%)、ChildC1例(2.2%);24例(52.2%)同时伴有AFP 增高,肿瘤直径在0.7-5cm,平均2.8cm;肿瘤数目1-3个,平均1.5个,伴有肝硬化38例(82.6%).
仪器设备
引导采用GELOGIQ7、GEVIVID4及Acuson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2.5-5.0MHz。

射频仪器采用四川绵阳电子仪器厂生产的LDRF-120S 射频治疗仪。

射频发生器功率10~120 W,频率400 kHz。

方法
患者术前取平卧或侧卧位,超声观察肝脏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门脉有无栓子,有无肝内外转移,测量瘤体大小,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区的血流分布情况,测量瘤体周边或瘤体内血流速。

然后常规消毒铺巾。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好进针路径,利多卡因局麻,用小圆刀切开一长5 mm皮肤切口,将直径3.5 mm射频针快速进入肝脏肿瘤内部,射频针完全伸展后针尖到射频针中心位置的距离为
5cm,小于3cm的肿瘤单针穿刺,距离肿瘤前边缘0..5cm后伸展射频针,进行治疗,治疗完毕后退针1cm,再次消融;大于3cm肿瘤,在采用上述方法逐点烧灼同时,采用多点穿刺结合逐点烧灼的方法;射频治疗由小到大,随着能量的加大和治疗时间的延长,阻抗亦逐渐上升,在阻抗升至999时,能量输出自动下降,由于瘤体内温度升高,局部产生热气流,此时二维图像显示治疗区回声明显增强,呈“云雾状”。

射频治疗时间
15-79min,术后常规行肝功能、AFP及普通超声检查随访。

结果:
治疗结束后B超检查显示肿瘤区由术前低回声或等回声或略高回声转变为极强回声,部分病灶呈外周强回声、中央低回声的环状改变,术后1-2周治疗区呈强弱不等回声改变,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0例肿瘤内血流几乎完全消失,6例肿瘤周边及内部有少量血流。

术后3个月复查B超,肝癌治疗组中37例病灶体积缩小20%以上,另5例小肝癌行第二次射频治疗后1个月复查B超,示肿瘤体积缩小30%以上,有效率100%。

射频治疗结束后半年,87%的癌症患者AFP均明显下降。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目前均存活,随访1-9个月,平均5个月。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者
讨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是目前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由于有自身安全、价廉、方便、无毒副作用和较高的敏感性等特点,在射频消融术后肿瘤的监测方面可作为常规的术后复查工具。

但是对于中长期随访
的价值还要进一步观察。

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以及其它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加提高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肿瘤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Bismuth H,Chiche L.Aelam R.et Al.Liver reseetion versus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eelluiar careinoma in
eirrhotie,Patients.Ann Surg,1993,218:145-151.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B超室黄静任庆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