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
摘要: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AA”式和“A-A”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动词重叠式有多种格式,格式不一样,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格式,所处的语境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通过对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该书中动词重叠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短量小,也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多量、表示尝试表示委婉语气。

关键词:“AA”式和“A-A”式;动词重叠;语法意义
动词“AA”式和“A-A”式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

本文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明代的相关文献分析明代动词“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

尝试对VV 和V-V 的源流关系作合理的解释,并对二形式的对比发展作细致的分析。


一、关于动词A-A 和AA 的研究回顾
在A-A 和AA的内部研究方面,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指出:“短时貌是有动词加数量末品演变而来的,例如‘看看’系从‘看一看’变来。

像‘看一看’这种仂语,是把普遍一种行为看作连续不断的许多行为的合体,然后把现在所叙述的行为看作不是连续不断的合体,而是一个行为的单体。

这样,说话人所想象的时间自然是很短暂的。


有学者从历史溯源角度入手,范方莲先生的《试论所谓动词重叠》
从句法、语用方面比较格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否定动词构形的存在。

她明确表示:“我们认为‘AA’就是‘A-A’,当中的‘一’在特定的语音条件下脱落了。

”张轸对现代汉语里表示时间短、次数少的“AA”式和“A-A”式的来源作了深入探究,认为:“‘A-A’式先产生,‘AA’后产生,他们与表示动作反复的动词重叠式没有直接关系”,指出“AA”和“A-A”的产生与近代汉语广泛兴起并使用的动词借用动词量的用法有直接联系。

还有学者从共时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比如萧国政、李汛从描述差异、祈使差异、结构差异三方面分析了VV与V-V两种格式的差异,颇有新意。

张崇、刘继超主张“AA”式来自于“A-A”式,是“A-A”式脱落掉“-”的脱落形式,并且认为可以从大量方言材料中获得“脱落说”的印证。

王宝利、唐韵对《西游记》中单音节动词重叠式VV 式与V-V式做了全部考察,从句法功能、语法功能、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对两式的异同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作了一种有益的历时层面的共时对比。

李思明指出:“总的发展趋势是:嵌‘-’式由多到少,省‘-’式由少到多,并且减增幅度都很大。

”“‘-’至晚在元代以来开始轻读。

平常说话速度较快,轻读‘-’易于脱落;如由于种种原因,话语需慢慢说出时,轻读‘-’仍需保留,见之于书面,‘-’字仍嵌于重叠式中。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动词重叠自先秦就已产生,其作用是表示反复、持续。

近现代汉语的动词重叠是从上古表反复的动词重叠发展而来,到了近代才开始表示“短时态”。

太田辰夫、赵克诚等学者就持此观点。

另外,李珊也不认同“AA”式来自于“A-A”
式的观点,其理由是“AA”式来自于“A-A”式在早期不一一平行,因此二者不可能有同源关系。

二、明代动词“AA”式语法意义
(一)程度量
1.力度小
(1)王庆亭听了这句话,便呆了呆,只得放下饭碗,抹抹嘴,走将出来,拱拱手问道:“二位光降,有何见教?”(《水浒传》第一百零二回)
(2)三藏柱着九环锡杖,按按藤编蔑织斗篷,先奔门前,只见一老者,斜倚竹床之上,口中嘤嘤的念佛(《西游记》第二十回)。

(3)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地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根了(《西游记》第十四回)。

(4)方才那只虎见了你,怎么就不动动,让自在打他,何说(《西游记》第十四回)。

(5)八戒道:“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就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斯战?”(《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6)那座山即生根合缝,可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以摇挣摇挣(《西游记》第七回)。

2.程度轻
(7)伯钦道:“你们出家人,偏有许多计较,吃饭便也念诵念诵。

”(《西游记》第十三回)
(8)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

”(《西游记》第十四回)
(二)时间短
1.动作持续时间短
(9)伸手摸摸,泱出血来了,他道:“蹭蹬阿!我又没甚喜事,怎么嘴上挂了红耶?”(《西游记》第三十二回)
(10)老僧道:“我虽是坐家自在,乐乎晚景,却不得他这袈裟穿穿。

若教我穿得一日儿,就死也闭眼,也是我来阳世间为僧一场。

”(《西游记》第十六回)
2.状态持续时间短
(11)行者道:“列位大人,略陪我师父坐坐。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12)却说那老怪又唤二魔道:“兄弟,你既拿了八戒,断乎就有唐僧,再去巡巡山来,切莫放过他企业。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13)众猴骇然,叫道:“大王!还拿出来耍耍!(《西游记》第三回)
(14)啊呀,好大雨也,来到这五道将军庙躲躲雨咱(《魔合罗》第1370页)。

(15)这真君即唤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聚集殿前道:“适才玉帝调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同来。

”(《西游记》第六回)
三、明代动词“A-A”式的语法意义
(一)程度量
1.力度小
(16)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水浒传》第二十二回)。

(17)他把腰躬一躬,足长了三尺(《西游记》第二十一回)。

2.程度轻
(18)宋江只叫得苦道:上苍救一救则个!(《水浒传》第三十六回)
(二)时间量
1.动作持续时间短
(19)师兄,十分风大,我们且躲一躲干净(《西游记》第二十回)。

这里的“躲”是持续动词,“躲一躲”表示动作持续时间短。

而在元代“A-A”式中例句(19)“他躲一躲,把我那箭擦过去了”的“躲”是瞬间动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动作。

2.状态持续时间短
(20)耐心坐一坐,我去寻水来你吃(《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三)次数量
(21)赵能道:“说的是,再仔细搜一搜看!”(《水浒传》第三十六回)
(20)阮小七叫上水手来,舀了舱里水,把展布都拭抹了,却叫
水手道:“你且掇一瓶御酒过来,我先尝一尝滋味。

”(《水浒传》第七十五回)
(21)行者也束一束虎皮裙,整一整绵布直裰,取了关文同去(《西游记》第六十二回)。

(22)(那老魔)叫:“小的们,且把八戒照旧吊起查一查还有几件宝贝。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AA”来源于上古表示绵延的“AA”的观点,无法解释二者在表达的语义上的巨大差异(动词重叠“AA”表示时短量少,而上古的“AA”表示绵延)。

也无法解释“AA”在表示绵延的发展历程中是如何演变为表示时短量少的。

因此,明代动词“AA”式来自于“A-A”式,而“AA”式与上古表示绵延的“AA”无直接关联。

参考文献:
[1]徐连祥.动词重叠式“VV”与“V-V”的语用差别[J].中国语文,2002,(2).
[2]邢福义.说“v-v”[J].中国语文,2000,(5).
[3]杨平.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5).
[4]殷晓明.动词重叠语法意义二题[J].语文学刊,2002,(2).
[5]于江.动词重叠式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1,(1).
[6]徐今.宋元明清V-V语法意义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张静.论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J].郑州大学学报,1979,(3).
[8]张赪.现代汉语“V-V”式和“VV”的来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
[9]赵新.动词重叠在使用中的制约因素[J].语文研究,1993,(2).
[10]朱景松.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5).
[11]李宇明.《水浒全传》、《金瓶梅》、《红楼梦》中动词重叠式的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2,(2).
[12]萧国政,李汛.试论V-V 和VV 的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8,(6).
[13]王宝利,唐韵《西游记》单音节动词重叠式VV 与V-V的差异[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