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探析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探析AABB重叠式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动词结构,指的是连续出现两个相同的动词,通常表达消极的或否定的意义。
这种结构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下面将对其成因进行探析。
一、语法成因:1. 表示动作的时间重叠:AABB重叠式动词通常表示一个动作在另一个动作之前或之后重复出现。
这种结构可以将两个动作的发生时间强调出来,加强表达的语气。
例如:他哭哭啼啼地告诉了我一个不幸的消息。
她直哄哄地说了好多话。
2. 表示动作的强度加强:AABB重叠式动词还可以表示动作的强度加强,对动作进行修饰或加强表达的语气。
这种结构常常用于强调说话者的情绪或程度。
例如:他生气生气地关上了门。
我拼命拼命地奔跑。
二、语义成因:1. 强调动作的消极或否定含义:AABB重叠式动词常常用于表达消极或否定的意义。
重复的动作提升了消极情绪或否定态度,使句子更具强烈的语气。
例如:他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大堆废话。
这个人废寝忘食地玩游戏。
2. 增强动作的表现形式:AABB重叠式动词也可以用于增强动作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直接、明显。
例如:她抖抖咧咧地走进了教室。
他冷冷清清地看着我。
三、情感成因:1. 表达情感的失控或冲动:AABB重叠式动词有时也可以表达情感的失控或冲动,表示说话者的情绪难以抑制。
例如:她哭哭啼啼地说:“我再也不要见到你!”他生气生气地说:“我不管了!”2. 强调情感的痛苦或困扰:AABB重叠式动词还可以表达情感的痛苦或困扰,突出了说话者的不满或痛苦感。
例如:她纠结纠结地决定了。
我犹豫犹豫地答应了他。
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可以归结为语法成因、语义成因和情感成因。
这种结构能够表达动作的时间重叠、强度加强,以及消极、否定、情感失控或冲动的含义。
通过灵活运用AABB重叠式动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丰富,并加强表达的语气。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0911122班刘畅15号通过前人历史和语料,可以了解到,动词的重叠形式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重叠是一种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王力先生认为重叠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概括为“短时貌”。
吕叔湘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
俞敏较早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朱德熙进一步将“量”分为动量和时量,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
邢福义则提出“短暂性摆动”的见解。
众多学者认为,动词的重叠形式包括:AA:问问想想、A-A:劝一劝找一找、A了A:笑了笑指了指、A了-A:挑了一挑,哼了两哼四种形式。
还有的认为,除了这上种形式外,还包括A着A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AAB:帮帮忙点点头、AABB:拉拉扯扯来来往往式。
意义中,由于动词重叠的范围各家所指不完全一样,只有在AA式上,语法学者们达成了共识。
(一)表短暂例子:你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应该去看看她。
句意则渗透出应该多去看看之意。
(二)表尝试例子: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此句表达了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
(三)表示过程的延续——量的增加例子:他退休以后,平常看看书,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
此句作为过程在延续,因此觉得比较充实。
(四)表示不定量这种类型在前人看来,是对于尚未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可以持续或者可以重复;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曾经持续或者曾重复。
(五)强化能动性例子:你咳嗽咳嗽,没准能咳出来。
表明说话人实际已把这些动作、行为看成当事人的有意行为了,非自主动词所在句子表示的事件成为或主观上成为一种可控事件。
(六)可控性例子:你应该爱惜爱惜你的身体了。
此句自主动词重叠式凸显动作主体对动作行为的可控性。
通过这些事例,我自己总结的意义有:一:增强表达效果,增添主观色彩。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句,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探讨, 例②“求求你”是求一下你,“求”的动作可以反复进行,
力图解释动词重叠式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更为合理地 但它只在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即动量)。例③“安安群众
解释动词重叠式的各种情况。
的心”是安一次或一回群众的心,安的动作非持续进行。
一、时量短
( 二 ) 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时一般可以用“V 一下”
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所谓动作 来代替
的量,有两层含义,其中之一是从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
①财神爷,灶王爷,都不保佑我,我干吗不试一下洋神
称为时量。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指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仙呢?
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坐。
会儿 / 一下”的形式。
“长时”和“多量”的意义。因此,动词重叠本身不表“长时”
二、动量小
和“多量”,在有表“长时”和“多量”的句子里,其“长时”
动作的量的另一层含义即是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 和“多量”是修饰语的意义加上去的。
看,称为动量。从动量来看,有些动词我们从心理上觉得是
四、尝试
不能持续的,这时动词重叠式通常表明动量小。
文化长廊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杜洪英 青岛大学文学院
摘 要 :关于动词重叠表达的语法意义,众多学者提出
①于是他绕到后门,敲敲厨房门,等了一会儿,又敲敲。
很多不同的见解。本文从吸收借鉴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 门开了。
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动词重叠式表达的语法意义,包括 动量小、时量短、尝试义和委婉义等。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动量短的意义
(下转第173页)
171
文化长廊
照 汉 语 习 惯 应 该 先 翻 译 时 间 状 语。который 代 指 前 文 的 потенциал,并在第二个分句中作主语。俄语文本翻译成汉 语时一定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结合以上三点,再 加以处理,重新组合语序,最终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可以译 为 :当今世界积蓄了巨大的技术潜力,可以在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经济现代化方面实现真正的飞跃。这句话重新处理 还可以翻译成 :当今世界积蓄了巨大的技术潜力,这有助于 实现真正的飞跃,不论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是在经 济的现代化方面。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1. 嘿,你知道动词重叠有啥语法意义不?那可老有趣了。
就像“看看”这个词,动词重叠有时候表示尝试。
比如说,你到一个新地方找路,你可能就会说“我去看看那条路对不对”,这就是想试着去确认一下路的情况。
这就好像你在黑暗里伸出手,轻轻摸索着找东西一样,动词重叠就给动作加了这么点儿试探的感觉。
2. 动词重叠啊,还能表示动作的短暂呢。
拿“笑笑”来说吧。
你看到一个好玩的小笑话,可能就“笑笑”就过去了。
这和那种开怀大笑不一样。
就好比一阵微风轻轻吹过你的脸,只是那么短暂的一下触动。
不像一直笑个不停,这重叠的动词就把笑这个动作变得很短暂,很轻快。
这多神奇啊,你不觉得吗?3. 咱再说说“走走”这个词。
动词重叠有时表达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
就像你在公园里,没啥目的,就“走走”。
这和那种急匆匆赶路的“走”完全不同。
就像一只小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没有啥压力,动词重叠就赋予了这个动作一种很悠闲的情绪。
你有没有过这种“走走”的惬意时光呢?4. 我发现“说说”这个动词重叠很有意思呢。
它能表示动作的反复。
你和朋友聊天,可能会不停地“说说”这事儿,“说说”那事儿。
这就像一群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不停地交流着啥。
这反复的动作通过动词重叠就表现得很生动,好像说话这个动作一直在持续,就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5. 你瞧“想想”这个词。
动词重叠在这里可以表示动作的缓和。
比如说你和别人起了争执,你不会直接就发火,而是说“让我想想”。
这就像在一个紧张的气氛里,突然拉了一个缓冲带。
就好比赛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突然减速了一下,避免了直接的冲突。
你生活里有没有这种需要“想想”来缓和气氛的时候呢?6. 再来看“吃吃”这个动词重叠。
它呀,有表示少量的意思。
比如你在别人家做客,主人给你拿了很多吃的,你可能会说“我吃吃这个就好啦”。
这就不是说要大吃特吃,而是只吃一点儿。
这就像从一大袋糖果里只拿出几颗来尝尝,动词重叠让这个“吃”的量变得很少,很节制。
《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式有多种格式,格式不一样,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格式,所处的语境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目前,近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研究提出了五种主要的语法意义,即表时短量少、表祈使、表尝试、表轻松和表惯常。
近代汉语方面在张鸿魁(1995)、于江(2000))、唐韵(2001)等文章中得到集中反应。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李宇明先生综合了一些学者的看法,从四个方面描述了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a 表量少时短;b 表轻微或尝试;c 表多量;d 表惯常动作。
我们认为: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分不同的情况。
动词重叠式有多种格式,格式不一样,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格式,所处的语境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通过对《儿女英雄传》一书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该书中动词重叠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短量小,也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多量、表示尝试、表示委婉语气。
一、表时短量小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1954)中把动词重叠看作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把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概括为“短时貌”。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和《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著作中,承认动词重叠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指出(1982):“动词重叠式除了表示时量短之外,有时表示动量小。
”由此可见,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研究的主流意见是“短时”和“轻量”。
《儿女英雄传》中动词重叠表时短量小的出现频率相当之高,几乎每种重叠形式都有这种语法意义。
(1)公子一面吃着,舅太太又说:“吃完了,再把脸擦擦,就凉快了。
”(第三十七回)(2)华忠说:“小爷,你只别着急,等我歇歇儿告诉你。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第一篇: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班级:08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XX 内容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了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词、动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形式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谈谈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动词重叠的形式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包括AA式,如:尝尝,玩玩,问问,想想,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
A-A式,如: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
A了A式,如: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
A了-A式,如:摆了一摆,摸了一摸,侃了一侃,说了一说,挑了一挑,哼了两哼,拜了两拜,摆了两摆。
还包括A着A着、AAB、AABB式。
这主要是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不同、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和汉语本身的原因所致。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形式中,有的属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有的有双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嘀嘀咕咕、吆吆喝喝、唠唠叨叨等;有合成词的重叠式,如摇摇晃晃、指指点点、研究研究、拉拢拉拢、粉饰粉饰、洗洗澡、散散步等;还有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加合形式,如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等。
二、谈谈重叠与重复说到动词的重叠,首先要区分重叠和重复。
重叠是一种词汇的形态变化,通过形态变化来使这个词的语义稍作改变;而重复则属于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是一种辞格,用这种形式来增加整个句子的语气,增强表达感染力。
动词重叠的句法
动词重叠的句法动词重叠的句法是语法学中称之为V-V结构的句法特征,一种复杂的句法结构,它能够使语句产生明显的句法张力,从而提高词汇的鲜明度和活力。
它也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句法结构,经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因为充满诗意,可以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在语言学中,动词重叠是指动词短语对出现在句子中的特点。
例如,“我吃吃吃”。
在这个句子中,两个动词“吃”彼此重叠。
句子中的动词重叠结构使句子拥有更明确的表达结构,从而使文字更加生动活泼。
动词重叠句法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重叠结构,如“我在吃吃吃”;另一类则是表示复杂动作的动词重叠,如“我正在做试验,有时了解,有时尝试”。
动词重叠的句法在中文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口语中。
在口语中,它可以表示说话者的感情状态,体现表达者的情绪和态度。
例如,“我很累,可我还想去上课”,在这句话中,说话者一方面表达出自己的疲惫,同时又表达出对学习的决心。
此外,动词重叠句法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可用来制造强烈的句法张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例如,苏轼的诗歌《赤壁叹》中有一句“终南烽除,谁家鼓瑟”,其中有三个动词“烽”,“除”,“鼓瑟”,它们彼此重叠,使句子非常丰富,更能表达出诗人的哀伤之情。
除了作为句法特征结构出现外,动词重叠句法也通常用于日常会话中。
它可以使词汇的语义变得更加饱满,更加鲜明,从而使对话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我吃吃吃,喝喝喝,玩玩玩”,这句话可以表达出说话者对这个活动的兴奋,从而使会话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动词重叠句法也可以用于孩子的教育中。
这种句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某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记住某件事情,并能够更强调情绪表达。
例如,当孩子在认识蔬菜时,如果用“豆豆小,青青青”的句式来练习,可以使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某些内容,并能够表达出对蔬菜的热爱。
总之,动词重叠的句法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它既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于日常会话中以及教育活动中。
浅析动词重叠形式在语用上的分类和意义
浅析动词重叠形式在语用上的分类和意义作者:王晶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2期摘要:动词重叠是近些年来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它是汉语中很有特色又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独立的语法构造。
动词重叠形式可看作是词的内部屈折,是一种狭义的形态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的形态是逐渐演变而来的,而且仍在发展过程之中。
动词重叠也是由动词加数量结构演化而来的,因此它具有多种重叠形式,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在使用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动词的不同重叠形式也代表着不同语意,即使是看似相同的表达形式,也存在微小的差异。
关键词:动词重叠;分类;意义一、动词重叠形式分类1.1 VV式。
该类型的动词重叠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形式。
单音节的,即“听听”、“看看”、“问问”;双音节的,即“打扮打扮”、“说道说道”、“打扫打扫”等。
这种动词重叠形式中间不能加其他成分。
1.2 V一V式。
该类型只有单音节动词形式,即“乐一乐”、“说一说”、“笑一笑”等。
1.3 V了V式。
该类型的动词重叠形式也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形式。
单音节的,即“听了听”、“问了问”、“笑了笑”;双音节的,即“打扮了打扮”、“说道了说道”、“打扫了打扫”等。
1.4 V了一V式。
即“听了一听”、“问了一问”、“笑了一笑”等。
1.5 V着V着式。
即“听着听着”、“问着问着”、“笑着笑着”等。
这种结构形式中间没有停顿,不能插人其他成分。
1.6 AAB式。
即“散散步”、“打打球”等。
AAB式是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都是动宾格结构,这类词语只能重叠动词性部分。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们每天晚上都到外边散散步”,但是不能说“我们每天晚上都到外边散步散步”。
1.7 AABB式。
即“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吃吃喝喝”等。
这类动词重叠形式表示不断交错反复的动作,从形式上看,有的是“AB”的扩展。
如:啼哭—啼啼哭哭、来往—来来往往;有的是“AABB”,如说说笑笑、洗洗涮涮。
其中AA、BB都可单说,如:“说说”、“笑笑”、“洗洗”。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_李敬国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 李敬国(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内容提要〕 如何理解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文章对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语言学者们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解析,指出在心理因素的条件下理解“短时”和“轻量”是正确把握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关键。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心理因素;短时;轻量〔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2)01-0028-04 一、动词重叠式的范围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interativ e)的范围很宽。
如果我们用A代表一个单音节动词,用AB代表一个双音节动词,那么A A和A BAB就都是动词重叠式。
然而,事实上语言学界讨论的动词重叠式还不只这两类,动词重叠式还可以包括在已重叠了的动词中间插入“一”、“了”或“一了”的形式,在重叠了的动词中间加“来”末尾加“去”的形式,在重叠了的动词中间加“不”的形式,双音节动词只有前一音节重叠后一音节不重叠的形式等。
本文无意仔细分辨动词重叠式的区分标准,但是,因为众多动词重叠式所能概括的语法意义并不都属于一类,所以,我们只在AA式,ABA B式和已重叠了的动词中间插入“一”、“了”或“一了”的形式范围内讨论语言学者们讨论最多的一类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问题,其余动词重叠式不予涉及。
AA式和A BAB式又可以写作VV式,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典型的动词重叠式。
这类重叠形式中间加数词“一”,也是常见动词重叠形式。
邢福义(2000)说:“V—V和V V是同义形式,从时量和分量上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二者的细微差异,主要是说话口气上有不同的语值。
VV是自由式,用V V显得很随便;V—V 是郑重式,用V—V往往是为了对某种短暂行为作特意的强调。
在使用频率上,郑重式V—V大大低于自由式VV。
”动词重叠式中间有时态助词“了”,是表现完成体的动词重叠式,完成体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经常二体合一,例如:“她看看艾艾的两只手,光光的;捏了捏口袋,似乎有个戒指,掏出来一看是顶针圈儿。
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1.表示重复动作:重叠的动词表示相同的动作反复进行。
例如:走走停停、吃吃喝喝
2.表示连续动作:重叠的动词表示动作不间断地连续进行。
例如:叮叮当当、哗哗乱动
3.表示强调程度:重叠的动词表示动作的程度加深或强调。
例如:笑得哈哈大笑、跑得飞快
动词重叠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动态词和静态词的区别:动词重叠主要发生在动态词上,因为静态词没有持续性或重复性的特点,不适合进行重叠。
例如:看看书(重叠) vs. 有一本书(不适合重叠)
2.动作特点:一些动作本身具有重复、连续或程度加深的特点,更容易进行重叠。
例如:敲(重复声音) vs. 想(思考过程)
3.语义规范性:一些动词可以进行重叠,但并不常见或不符合语义规范性,使用时需要注意。
例如:吃(可以进行重叠,但不常见) vs. 吃饭(常见)
总之,汉语动词重叠通过重复同一个动词来强调动作的重复、连续或程度加深。
重叠的动词主要发生在动态词上,受动作特点和语义规范性的影响。
动词重叠
动词重叠:动词重叠是汉语很有特色的一个语法现象,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
学生关于动词重叠的偏误主要涉及重叠后的语法意义,重叠后充当的句法成分,也涉及到动词的重叠形式。
下面就这些问题分别进行分析:(一)动词重叠的形式:1.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A式,如:看看、说说、想想、问问、催催等。
A一A式,如: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问一问、催一催、敲一敲等。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时,一般在中间加上“了”。
如:他看了看表,发现自己还是来早了。
他敲了一敲门,里面没人应,他就走了。
2.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只有一种,即ABAB式,如学习学习、休息休息、讨论讨论等。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多不发生在过去,如果表示过去,在中间加上“了”。
另外,我们还应该告诉学生,还有一种重叠形式,即离合词只能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如:见见面、洗洗澡、睡睡觉、散散步、理理发、帮帮忙、跳跳舞、唱唱歌等。
这种重叠形式如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只能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了”。
如:我们只是见了见面,并没有多说。
昨天他给我帮了帮忙就走了。
(二)动词重叠的范围:我们只告诉他们汉语中的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
学生把握起来还是很难。
到底哪些可以重叠?哪些不可以。
也是对外汉语教材和老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的。
汉语中大部分动作动词和小部分心理动词都可以重叠,但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关系动词、存现动词、使令动词则不能重叠。
对比如下:看看、听听、想想*能能、*会会、*应该应该、*进进、*来来、*是是、*有有、*在在、*使使可以重叠的动词大部分是持续性动词或者虽不能重复,但可以多次进行。
一次性动作动词即一次就结束不可能重复进行得不可以重叠。
对比如下:走、看、听、唱、买*原谅原谅、*成立成立、*花花、*来来等可以重叠的动词一般是人的意志可以支配的动词。
对比如下:*丢丢、*忘忘、*病病、*掉掉、*迷失迷失等人力不可控*生长生长、*流流、*落落、*弥漫弥漫、*塌塌等自然界的运动另外,动词重叠多用于口语中,书面语少用。
第八讲 动词重叠
7.已发生的动作(短时) 1)他伸了伸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2)他看了看我,又闭上了眼睛。
说明
1.动词后有补语时,不能重叠 1)﹡我看看明白了。 2)﹡我看看了一个小时。
2.动词重叠不能能做状语和定语 1)我看看的时候,他来了。 2)他笑笑地看我。
3.同时进行或正在进行的动作,不能用动词重叠 1)我一边看看书,一边听听歌。 2)我在看看书。
4.假设条件句 1)连散散步、开开心也不让,整天看着。 2)打扮打扮多好看啊。 3)你说说还可以原谅,她说就不行。 4)对他这种人,不教训教训他不行。
5.列举 1)洗洗衣服、看看电视、买买东西,周末就是 这样。 2)我每天早上都来这里跑跑步、做做操。
6.将来发生 1)他现在正希望有一个人来给他解决难题,帮 助他思考思考。 2)这本书的内容还需要补充补充。 3)我没有拒绝他,答应考虑考虑再给他回答。
7.以下动词不能无条件重叠 丢 断 得 撞 完 病 死 到 出生 出现 发现 拒 绝 开始 赶走 打开 能 可 敢 应该 是姓 像 叫 有 来 过 起来 爱 恨 怕 怪 同意 承认
注意
这些动词一般只能在非事实句中重叠。 1)你说什么话啊? 他死死。 2)我们去去就来。 他去去。 3)让她丢丢东西也好。 他丢丢东西。 4)姓姓毛也可以。 她姓姓毛。
第八讲 动词重叠
一,动词重叠的形式
在汉语里,有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有 以下几种: 1.A→A(一/了)A 看→看(一)看、看(了)看 听→听(一)听、听(了)听
2.AB→AB(了)AB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了学习 思考→思考思考、思考了思考
3.AC → A(了)AC 帮忙→帮帮忙、帮了帮忙 聊天→聊聊天、聊了聊天
4)你应该让他知道知道你的厉害! 5)你帮我教育教育他。 6)我看看你的书,可以吗? 注意:动词重叠不能用在否定祈使句中。 1)﹡不要哭哭。 2)﹡别聊聊。
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
第 19 卷第 2 期 2006 年 6 月
王华 : 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
了动作行为的量 , 后一句阐明了动作行为是有结果 的。 ( 9) 年纪大了 , 重活干不了, 只能洗洗衣服 , 铡铡 草, 喂喂牲口。 ( 朱德熙 1982 例 ) 王还认为以 一次完整动作作为一个单位 的动 词重叠式 表示常发生的动作 , 有轻松悠闲的意味 , 或表示 通过这 个动作 , 很 容易 地就把 时间 打发 掉 了 。从她文中所举的例 子看, 确实 如此, 如例 ( 8) ( 9) 。认为动作主体可以主观、 随意控制每天看书、 下棋的次数和时间的长 短, 才有轻 松悠闲的意味。 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动词重叠后具有的减小动量或 者增加时量的作用。此外, 动词重叠式表示的经常 性行为, 并不总是轻松悠闲的。 ( 10) 她这些年 就靠给人洗洗 衣服勉强维持 生 活。 有些例句是不能从量的角度探讨动词重叠的语 法意义。 ( 11) 叫她生生孩子 , 就知道做母亲的甘苦了 。 例( 11) 只能从动作行为结果的角度分析动词重 叠的语法意义, 她 在 生 孩子后 , 才知道做母亲的 甘苦 结果。而不能从量的角度探讨动词重叠的 语法意义。李人鉴已经指出了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包括动作行为的量和动作行为的结果。可惜没有更 进一步指出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 ( 五) 强化能动性 朱景松把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分为三个方面 : 减弱动作、 行为、 变化的量; 延续动作、 行为、 变化的 过程 ; 强化动作、 行为、 变化主体的能动性。同时提 出强化能动性是动词重叠式最根本的意义。我们基 本同意他的观点 , 但其观点也有不足之处, 即对动词 重叠式最根本的意义 强化能动 性 与 减弱 、 延 续 的关系解说不明确, 并且不能很好地协调 减弱 和 延续 二者之间的对立关系。 二、 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 我们认为语法意义必须是语法形式体现出的意 义, 它是一种抽象的 意义。语法意 义存在于语素、 词、 短语、 句子等语言层级单位的关系之中, 是从语 言层级单位之中抽象出来的关系意义、 结构意义和 类意义 , 而不是指单位本身的具体的实质意义。语 法形式是指表现语法意义的一切语法手段的总和 , 54
动词重叠式论文语法意义论文
动词重叠式论文语法意义论文摘要:本文在前人对动词重叠式语义研究的基础上,从动词的语义特征分类入手,分析可重叠动词的语义,进而归纳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我们认为动词重叠式的本质语义是表示动作的短时延续和重复。
关键词: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短时延续;重复在有关动词重叠的研究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讨论最多、分歧最大、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复杂问题。
所产生的各种认识包括:动词重叠式表短时少量的意义、表动作的尝试、表能动性(朱景松1998)等,这些解释对一部分的动词重叠式有较好的解释力,但不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我们认为,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在重叠能力最强的动词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可以根据这些典型情况来归纳重叠式的语义。
本文即通过对可重叠动词的语义特征的分析来归纳动词重叠式的本质语义,并通过对重叠用例的解释来证明其可靠性。
以求对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的认识有所加深。
本文仅讨论狭义的动词重叠式“vv”,也就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动词重叠式,不涉及其他形式。
一、从动词的持续性类型来看马庆株(1992)根据动词可否持续的特征,将动词分为两大类:非持续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
下面将从此分类出发讨论可重叠动词的语义特征。
(一)非持续性动词此类动词数量不大,马氏所举的常见例词有:“死、伤、完、丢、来、去、回、坍塌……结(结婚)、原谅、批准、出嫁、投降、提拔、结束。
”共38个。
首先,我们在《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孟琮等编,1999)中对上述例词逐一进行考察,发现这些例词可用作重叠的极少,仅有两个动词:“原谅”(“请你原谅原谅他吧!”)和“提拔”(“因为老刘工作认真,领导上有意提拔提拔他。
”)。
“原谅”、“提拔”本不含持续性语义,重叠使用之后强调这种动作的重复义。
其次,结合实际语用,我们发现,“来”和“去”也可用于重叠形式。
如:“我去去就来”;“这里他常来,不过来来就走”。
在这两个例句中动词重叠式均可以用“v一下”来替换,说明它们被赋予了短时的语义特征。
动词重叠做谓语
动词重叠做谓语
动词重叠是一种语法现象,即在一句话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动词做
谓语。
这种重叠可以用来加强动作的强度或表示连续、反复的动作。
有时候,动词重叠可以起到拟声、拟态的效果,使句子更生动。
下面
是几个例子:
1.我看看:表示我要仔细看一下。
2.他笑笑:表示他微笑了一下。
3.她唱唱歌:表示她唱了几首歌。
4.他哭哭闹闹地走了:表示他哭着闹着离开了。
动词重叠可以让句子更富有节奏感和动感,同时也可以更精确地
表达某些意义或情感。
在汉语中,动词重叠的使用比较常见,但并非
所有动词都适合进行重叠。
一般来说,具有短暂性、瞬间性的动词比
较容易进行重叠,而具有延续性、长久性的动词不太适合进行重叠。
需要注意的是,动词重叠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意图来决定,不能过度使用,以免破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近年来,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发现及其语法意义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动词重叠式是指语言现象中,在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动词被使用多次,如‘我读读书’中的‘读’。
据统计,动词重叠式在现代汉语及方言中都有出现,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研究非常重要,以及如何从语法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言意义。
首先,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需要从动词、语义和句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例如,在‘你来来吃饭’,‘来’动词可以对应不同的语义:一种是远距离移动的行为意义,一种是推测询问的语义。
而从句法上来看,后一个‘来’可视作一种否定疑问句。
此外,还可以从形态上进行比较,如‘读读书’中,‘读’的变形为‘读书’,从而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融入语言系统,阐明动词重叠式的表达效果。
其次,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还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在动词重叠式的表达中,上下文的语境不仅可以赋予动词重叠式更深刻的语义、更独特的表达,而且也能突出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性特征,以及动词重叠式所处句子中的句法关系。
例如‘她吃吃饭’,包含了她正在吃饭,也可以表示她将要吃饭。
另外,动词重叠式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强调句子的重要内容,从而能够更自然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此外,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还需要考虑其所处的文化背景。
在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下,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及不同的理解方式,比如婉转曲折的古文诗词和小说中,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方言、俚语等都可以看到动词重叠式的存在。
另外,由于西方等国家的语言文字系统和汉语有着差异,在翻译时也需要注意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以便维持原意。
最后,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必要的,但也需要付出不少的努力。
首先,要在动词、语义、句法和形态的研究基础上,形成更完善的语法理论,从而在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时,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式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表示同一个动作或状态重
复发生或持续存在。
它是通过一个动词重复出现来构成的,形式上有时通
过重复动词的一个或多个音节,也有时是通过重复整个动词。
动词重叠式
在语法意义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表示强调:动词重叠式通过重复的形式对动作或状态进行强调,使
之更加突出。
例如,“跑跑”、“争争”等。
这种重叠式常见于口语中,
用来加强说话人的情感表达或语气。
2.表示频繁或反复发生:动词重叠式可以表示一些动作或状态在短时
间内多次发生或重复出现。
例如,“吃吃喝喝”、“跳跳跃跃”等。
这种
重叠式常见于描述连续的动作或状态,可以强调动作的频繁性。
3.表示延续或持续:动词重叠式还可以表示一些动作或状态持续存在。
例如,“流流眼泪”、“带带花”等。
这种重叠式常见于形容词或名词的
补述中,用来描述持续的动作或状态,使之更加生动。
需要注意的是,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是有一定限制的,不适用于所有动
词和语境。
它常见于一些具有动态性和反复性的动词,如吃、喝、跑、跳等。
同时,动词重叠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变化,需要具
体情况具体分析。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动词的重叠式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非常特殊的语法现象,一直吸引着不少学者对它进行研究。
动词重叠之后和原来的动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有所不同,用法也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动词的重叠式具有丰富的表意作用,在现代汉语中的用途也很广泛,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
一、动词的重叠形式动词的重叠形式很多,具体有AA式、AAB式、ABAB 式、A一A 式、A了一A式、A着A着式、A不A式、A 来A去式、AABB式这几种动词重叠的形式。
二、动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AA式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是AA,如“想想”。
AA式重叠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主要形式,这种单音节动词在句法成分上,可以充当谓语、主语和宾语,其重叠后的形式也可以做谓语。
例如,“你碰碰嘴唇”,在这句话中,“碰碰”就是做谓语成分,表示主语“你”发出的动作。
AA式重叠的动词从时量上看一般表示动作短暂,如“说说”“玩玩”,这两个词都是表示“说”“玩”这两个动作的时间不长,比较短暂。
AAB式动词的重叠式还有AAB式,如“说说看”。
AAB式在句法成分上可以作主语、宾语和谓语,这与动词原形的句法功能一致。
例如,“你想想看”,在这句话中,“想想看”是做谓语,和“你想”中的“想”所做的句法成分相同,都加在主语的后面做谓语成分,表示动作的发生。
在语法意义上,AAB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者动量小,在语气上也显得缓和些。
例如,“好吧,我只管说说看”这个句子中,“说说”看表示“说”的这个动作量小或是时量短,表明说话人的一种不确定态度。
ABAB式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是ABAB式,如“研究研究”。
ABAB 式可以做谓语,动词本来是及物动词,重叠之后仍然可以带宾语,动词原来是不及物动词,重叠之后一般不可带宾语。
例如,“你再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吧”这个句子中,“研究研究”做“你”的谓语,表示动作的发生。
在语法意义上,动词的ABAB式一般也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并且时量短和动量小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
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摘要: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AA”式和“A-A”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动词重叠式有多种格式,格式不一样,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格式,所处的语境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通过对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该书中动词重叠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短量小,也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多量、表示尝试表示委婉语气。
关键词:“AA”式和“A-A”式;动词重叠;语法意义动词“AA”式和“A-A”式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
本文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明代的相关文献分析明代动词“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
尝试对VV 和V-V 的源流关系作合理的解释,并对二形式的对比发展作细致的分析。
①一、关于动词A-A 和AA 的研究回顾在A-A 和AA的内部研究方面,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指出:“短时貌是有动词加数量末品演变而来的,例如‘看看’系从‘看一看’变来。
像‘看一看’这种仂语,是把普遍一种行为看作连续不断的许多行为的合体,然后把现在所叙述的行为看作不是连续不断的合体,而是一个行为的单体。
这样,说话人所想象的时间自然是很短暂的。
”有学者从历史溯源角度入手,范方莲先生的《试论所谓动词重叠》从句法、语用方面比较格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否定动词构形的存在。
她明确表示:“我们认为‘AA’就是‘A-A’,当中的‘一’在特定的语音条件下脱落了。
”张轸对现代汉语里表示时间短、次数少的“AA”式和“A-A”式的来源作了深入探究,认为:“‘A-A’式先产生,‘AA’后产生,他们与表示动作反复的动词重叠式没有直接关系”,指出“AA”和“A-A”的产生与近代汉语广泛兴起并使用的动词借用动词量的用法有直接联系。
还有学者从共时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比如萧国政、李汛从描述差异、祈使差异、结构差异三方面分析了VV与V-V两种格式的差异,颇有新意。
汉语言文学-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表“尝试”意义,学术界众说纷纾赵元任、朱德熙、王力等人认为动词重叠可以表“尝试”义。但是,也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李人鉴认为有些尝试义是由所在句子或者是与重叠式同现的“看”、“试试”表现出来的。朱景松、邵敬敏等持同样的观点。不过,动词重叠具有尝试义是可以的,但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来具体分析,如“脖、“哭”、“生”等动词一般是不能重叠的,但在以下情况下重叠是可以的。
1、A——AA式
尝尝玩玩问问 想想 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
2、A一A式
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
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
3、A了A式
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
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
4、A了一A式、A了几A式
1助动词,如“要、能、肯、愿、会、能够、可以、应该”等,只表示可能,意愿或必要,而无动作义,故不能重叠。
2表判断的动词,如“是”
3表心理感知的动词,如“怪、爱、怨、担心、留恋、期望、钦佩、看见、发现、遇见、知道、认为”等。它们所表示的活动要么是瞬间的,要么是持8)你病病,就知道病的滋味了。
(9)你哭哭,她就不走了。
(10)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动词重叠式在上述句中都表达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动词重叠实际上表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动作,只有这样才具备“尝试”义,并且一些不能重叠的动词在这种语境下也变得可以重叠了。
动词重叠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否重叠并获得新的表意效果,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条件,这里所说的语义是广义的,既包括理性意义,也包括附加意义甚至语法意义,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看出有的动词可以重叠,有的动词不可以重叠或重叠的能力很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班级:08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XX内容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了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词、动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形式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谈谈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动词重叠的形式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包括AA式,如:尝尝,玩玩,问问,想想,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
A-A式,如: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
A了A式,如: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
A了-A式,如:摆了一摆,摸了一摸,侃了一侃,说了一说,挑了一挑,哼了两哼,拜了两拜,摆了两摆。
还包括A着A着、AAB、AABB式。
这主要是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不同、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和汉语本身的原因所致。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形式中,有的属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有的有双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嘀嘀咕咕、吆吆喝喝、唠唠叨叨等;有合成词的重叠式,如摇摇晃晃、指指点点、研究研究、拉拢拉拢、粉饰粉饰、洗洗澡、散散步等;还有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加合形式,如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等。
二、谈谈重叠与重复说到动词的重叠,首先要区分重叠和重复。
重叠是一种词汇的形态变化,通过形态变化来使这个词的语义稍作改变;而重复则属于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是一种辞格,用这种形式来增加整个句子的语气,增强表达感染力。
如“看看”“听听”“想想”等是单音节动词重叠,但是如“哭,哭,哭!除了哭你还能干什么?”“玩儿,玩儿,玩儿!就知道玩儿!”这些句子中的“哭,哭,哭”和“玩儿,玩儿,玩儿”就属于重复。
三、动词重叠的形式分析动词重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AA式:听听、看看、笑笑、想想。
2.ABAB式:商量商量、研究研究、解释解释3.A一A式: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聊一聊。
4.A了A式:洗了洗、等了等、想了想、笑了笑。
5.A了一A式:听了一听、想了一想、看了一看6.AAB式:说说话、听听歌、散散步。
7.AB了AB式:研究了研究、了解了了解、打扫了打扫。
8.AABB式: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四、动词重叠所表示的语义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其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
重叠动词都有它相应的基式,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在语句中把基式变为重叠式。
因此,重叠式和基式所表达的语义是有所不同的。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的量的,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
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
”现在就从时量和动量来分别分析动词重叠的语义。
1、动词重叠的时量语义。
时量就是动作持续的时长。
动词重叠的作用一般是赋予基式所代表的动作行为持续时间短的意义。
(1).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即时量短。
这时,动作所表示的时量是不定的少量。
用于这种重叠的动词一般是延续性动词,即动作可以延续发生。
如:A、祥子摇了摇头,“不要紧!”B、你上这儿来住几天,躲避躲避。
C、他伸伸舌头说:“真危险!”D、你先坐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2).和表示时短相反,表示动作过程的延续。
如:今天你多睡睡。
这类用法,一般不是仅仅因为动词重叠而具有的意义,而是因为重叠动词前面有了“多”。
(3).动词重叠后具有尝试的意味。
这种意义是由动作的短暂性引申而来的。
如:“不信,你病病看,要不了三天你也得痩一圈”。
“你试试看,合适不?”在重叠的动词后面加“看”加强尝试的意味。
2、动词重叠的动量分析,动量主要指动作行为的力度、反复的次数。
(1).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少,即动词重叠赋予基式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反复次数少。
如:“他摇晃摇晃瓶子,里面还有水。
”“这个饭盒是刚买的,我们给它消一消毒吧”等。
(2).表示动作不间断、反复多次,每次持续的时间都很短或者一个瞬间,但是几次合起来就成为一段较长的时间。
如:“小兰看着我,眨了眨眼睛说”,“眨了眨眼睛”表示眨了好几次眼睛,每一次眨眼睛实际上是极快的动作,只持续一瞬间,但重复多次。
(3).表示动作力度或幅度的减小,往往有轻松、不经意的意味。
如:“那不过说说罢了,你就相信”,“她掐掐宝宝的小脸蛋儿,忍不住亲了一下”(4).动词重叠还有“轻松”“随便”的意味,表示一种经常性行为或没有确定的时间。
如:“假期里,他每天跟朋友逛逛街、买买东西什么的,倒也不觉得闷”。
“经常跑跑步、打打球,锻炼锻炼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五、轻声式重叠"和"重音式重叠"根据重叠部分是否有轻声,汉语动词重叠可分为"轻声式重叠"和"重音式重叠".现在着重讨论重音式动词重叠,考察它与轻声式动词重叠在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从总体上看,轻声式动词重叠仍然保持动词的功能,重音式动词重叠明显地具有状态形容词的功能.二者的功能差异可以从句法相似,语言类型和功能渗透等方面加以解释.动词重叠的不同韵律特征具有不同的功能,语音形式对动词重叠的功能具有制约作用.重叠式动词就是单音节或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式.单音节动词重叠以后,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是,后两个音节读轻声.重叠式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通过将重音式和轻声式动词重叠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重音式动词重叠具有状态形容词的功能特点,轻声式动词重叠仍然保持动词的功能.研究重音式动词重叠并以之与轻声式动词重叠进行功能差异比较,可以弥补汉语动词重叠单一动词性功能观的不足,也可以看出轻重音模式对结构功能的制约. 轻声式动词重叠"指由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分别重叠而成的式和式,其中后出的和都为轻声,如"写写小说""缝补缝补衣服"中的"写写""缝补缝补",后边的"写""缝补"读轻声."重音式动词重叠"指由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分别重叠而成的式和式,后出的和,均按照原调重读,如"红旗飘飘""干些缝缝补补的活儿"中的"飘飘""缝缝补补",后边的"飘""缝""补"都读原调,都可以还原为双音节原式动词,不能还原为双音节动词的式,如"走走停停"("走停"不成词)"跑跑颠颠"("跑颠"不成词)等,二重音式动词重叠,由单音节动词重叠而成的重音式具有状态形容词的功能,六、影响和制约动词重叠的语义因素动词重叠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否重叠并获得新的表意效果,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条件,这里所说的语义是广义的,既包括理性意义,也包括附加意义甚至语法意义,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看出有的动词可以重叠,有的动词不可以重叠或重叠的能力很弱。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从动作可否持续或反复来看:表示动作是可持续或可反复进行的动词可重叠,如“说、哭、歇、拍、跳、研究、考虑、眨巴”等。
在一般情况下,那些表示非持续或一般不反复进行(一次性或不可逆性)的动作的动词,如“爆炸、发射、出生、去世、牺牲、结束、断送、生、死”等,一般不能重叠。
(二)从动作可控与不可控来看:表示的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即自主动词,如“找、指、逗、挥”等,可以重叠。
有些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控制不了的,即非自主动词如“疯、死、活、飘、沉、哑、吃惊、发抖”等,不可重叠。
这是因为动词重叠可以表现人们实施行为,动作时的主观态度,而非自主动词不是人们主观上可实施的动作行为,因此非自主动词多不能重叠。
(三)从动词的动作性强弱来看:动作性强的行为动词一般可以重叠,如“看、笑、调查、动作、讨论”等,而一些非行为动词或动作性不强的动词常不可重叠,如“消失、产生、成为、敢”等。
这是因为能重叠的行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有可持续性或可反复性的语义特点,即有阶段性可言,而非动作行为动词则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因而多不可重叠。
具体来说,这些不可重叠的非动作行为动词包括:1助动词,如“要、能、肯、愿、会、能够、可以、应该”等,只表示可能,意愿或必要,而无动作义,故不能重叠。
2表判断的动词,如“是”。
3表心理感知的动词,如“怪、爱、怨、担心、留恋、期望、钦佩、看见、发现、遇见、知道、认为”等。
它们所表示的活动要么是瞬间的,要么是持久的,都无阶段性可言,没有回复的余地,所以都不能重叠。
4表趋向的动词,趋向动词多数不止一个义项,该动词在句中呈趋向义时不能重叠;若呈动作行为义,多可重叠,如“上、下、起、起来、上来”等。
5存在、出现、变化、消失的动词,如“存在、具有、呈现、位于、出现、发生、显现、成为、变成、消失、消亡、熄灭、停止、丢、在、有、成”等,这些动词或表示持久,或表示情况突变,稍纵即逝,均不具备可持续性或反复性,因此多不可重叠。
(四)从动词表示的感情色彩来看:表示积极意义的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
所谓积极意义,一般指的是那些表肯定、正面的意义,跟“消极意义”相对。
如“夸、表扬、帮助、鼓励、解放、爱护”等,这些动词都表一定积极的意义,是人们希望发生的动作行为,因而经常被人们重叠使用以强调或强化某种事物。
表示消极意义的动词,一般不常重叠。
如“患、垮、把持、叛变、犯罪、包庇、挑衅、摧残、篡改、破坏、捏造、坑害”等。
这是因为:第一,它们都表示否定的、反面的,阻碍事物发展之类的意义,不是人们所希望发生的。
第二,如重叠使用这些词,常可减弱这些词的贬义程度,因而达不到说话人所要的表达效果。
(五)从肯定与否定的角度来看:表肯定的动词的重叠能力强于表否定的动词。
表否定性的动词一般不可重叠(指含否定语素“不”的动词),如“不许、不利、不客”等。
能重叠的动词不表示否定意义。
(六)从动词的风格色彩来看:表庄重典雅风格及文言色彩很浓的动词一般也不能重叠。
如“谒见、会晤、禀告、缔结、颁布、呈、赠”等,这些词常用于较庄重、正式的场合,因而不宜重叠。
(七)从动词的语义状态来看:动词能否重叠还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状态。
词的语义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式的,一种是封闭式的。
所谓开放式状态,就是语义具有伸缩性和可塑性,即词的涵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借助某种方式(如重叠)使自身的语义得到强化和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