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重叠
对外汉语教学“动词重叠”教案设计
(五)、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动词重叠,它可以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共有AA、A一A、A了
A、ABA
B、AB了AB这几种形式,它一般用在语气比较轻松
的口语场合中,大家下课以后一定要记得复习哦!”
十、课后作业
每三人一个小组,各组成员先分别用动词重叠式介绍自己周末喜欢做的事情,然后一起设计一个周末活动计划,下次上课的时候向全班同学汇报,看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十一、板书设计
学习看电视听音乐打球休息看书
① AA A一A A了A
看看看一看看了看单音节动词重叠
听听听一听听了听
② ABAB AB一AB AB了AB
学习学习学习一学习学习了学习双音节动词重叠
休息休息休息一休息休息了休息
经常发生过去发生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和学生互动较多,总体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氛围较好;在教学中,学生回答。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1. 嘿,你知道动词重叠有啥语法意义不?那可老有趣了。
就像“看看”这个词,动词重叠有时候表示尝试。
比如说,你到一个新地方找路,你可能就会说“我去看看那条路对不对”,这就是想试着去确认一下路的情况。
这就好像你在黑暗里伸出手,轻轻摸索着找东西一样,动词重叠就给动作加了这么点儿试探的感觉。
2. 动词重叠啊,还能表示动作的短暂呢。
拿“笑笑”来说吧。
你看到一个好玩的小笑话,可能就“笑笑”就过去了。
这和那种开怀大笑不一样。
就好比一阵微风轻轻吹过你的脸,只是那么短暂的一下触动。
不像一直笑个不停,这重叠的动词就把笑这个动作变得很短暂,很轻快。
这多神奇啊,你不觉得吗?3. 咱再说说“走走”这个词。
动词重叠有时表达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
就像你在公园里,没啥目的,就“走走”。
这和那种急匆匆赶路的“走”完全不同。
就像一只小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没有啥压力,动词重叠就赋予了这个动作一种很悠闲的情绪。
你有没有过这种“走走”的惬意时光呢?4. 我发现“说说”这个动词重叠很有意思呢。
它能表示动作的反复。
你和朋友聊天,可能会不停地“说说”这事儿,“说说”那事儿。
这就像一群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不停地交流着啥。
这反复的动作通过动词重叠就表现得很生动,好像说话这个动作一直在持续,就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5. 你瞧“想想”这个词。
动词重叠在这里可以表示动作的缓和。
比如说你和别人起了争执,你不会直接就发火,而是说“让我想想”。
这就像在一个紧张的气氛里,突然拉了一个缓冲带。
就好比赛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突然减速了一下,避免了直接的冲突。
你生活里有没有这种需要“想想”来缓和气氛的时候呢?6. 再来看“吃吃”这个动词重叠。
它呀,有表示少量的意思。
比如你在别人家做客,主人给你拿了很多吃的,你可能会说“我吃吃这个就好啦”。
这就不是说要大吃特吃,而是只吃一点儿。
这就像从一大袋糖果里只拿出几颗来尝尝,动词重叠让这个“吃”的量变得很少,很节制。
动词重叠的句法
动词重叠的句法动词重叠的句法是语法学中称之为V-V结构的句法特征,一种复杂的句法结构,它能够使语句产生明显的句法张力,从而提高词汇的鲜明度和活力。
它也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句法结构,经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因为充满诗意,可以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在语言学中,动词重叠是指动词短语对出现在句子中的特点。
例如,“我吃吃吃”。
在这个句子中,两个动词“吃”彼此重叠。
句子中的动词重叠结构使句子拥有更明确的表达结构,从而使文字更加生动活泼。
动词重叠句法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重叠结构,如“我在吃吃吃”;另一类则是表示复杂动作的动词重叠,如“我正在做试验,有时了解,有时尝试”。
动词重叠的句法在中文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口语中。
在口语中,它可以表示说话者的感情状态,体现表达者的情绪和态度。
例如,“我很累,可我还想去上课”,在这句话中,说话者一方面表达出自己的疲惫,同时又表达出对学习的决心。
此外,动词重叠句法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可用来制造强烈的句法张力,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例如,苏轼的诗歌《赤壁叹》中有一句“终南烽除,谁家鼓瑟”,其中有三个动词“烽”,“除”,“鼓瑟”,它们彼此重叠,使句子非常丰富,更能表达出诗人的哀伤之情。
除了作为句法特征结构出现外,动词重叠句法也通常用于日常会话中。
它可以使词汇的语义变得更加饱满,更加鲜明,从而使对话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我吃吃吃,喝喝喝,玩玩玩”,这句话可以表达出说话者对这个活动的兴奋,从而使会话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动词重叠句法也可以用于孩子的教育中。
这种句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某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记住某件事情,并能够更强调情绪表达。
例如,当孩子在认识蔬菜时,如果用“豆豆小,青青青”的句式来练习,可以使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某些内容,并能够表达出对蔬菜的热爱。
总之,动词重叠的句法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它既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于日常会话中以及教育活动中。
动词的重叠汇总
再!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热身
1.旅游团的人都想坐坐中国的火车,看看铁路 两边的风光。 2.我想去超市逛一逛。 3.昨天, 他请我去商量商量比赛的事。 4.我下午在家玩玩电脑, 听听音乐。 5.她还没过来,你快去催一催她。 6.你应该了解了解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动词的重叠
(The reduplications of verbs)
• 他看了看表。 • 他敲了敲门。
• “有”“在”“是”等不表示动作的动词不能重 叠使用。
• • • • Verb that do not denote an act cannot be reduplicated. 表示正在进行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 Verb denoting an act in progress cannot be reduplicated. 我正在听音乐呢。
练习
看图造句 要问别人 我可以…………吗? 或 你可以…………吗?
练习
衬衫,试
练习
苹果,尝
练习
手机,用
练习
太极拳 教
• 判断下列句子对错
• • • • • • 1. 你再想想他叫什么名字? 2. 这个问题我问问老师了,现在明白了。 3. 他正在语言大学学习学习汉语呢。 4. 我喜欢在房间听听音乐,看看书。 5. 昨天他看看足球比赛了。 6.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商量商量。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举例
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举例单音节动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动词,如"打"、"跑"、"读"等。
在汉语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是指在动词后重复一个同音节的音节形成的新词。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在口语交流中非常常见,下面是一些例子。
一、重叠式作加强语气有些重叠式的动词是用来加强语气的,表示更强烈的动作或感受。
1. 擦擦 - 表示擦拭时更用力,强调擦拭的彻底性。
比如:擦擦桌子上的灰尘。
2. 看看 - 表示要更仔细地看。
比如:看看这个问题的细节。
3. 听听 - 表示更加用心地听。
比如:听听老师的讲解。
二、重叠式作重复动作的意思有些重叠式的动词是用来表示重复动作的,说明动作的频繁程度或者是次数。
1. 打打 - 表示再打一次。
比如:打打电话看看他在哪里。
2. 摸摸 - 表示再摸一次。
比如:摸摸狗狗的头。
3. 拍拍 - 表示再拍一次。
比如:拍拍身上的尘土。
三、重叠式作陈述说话的语气有些重叠式的动词是陈述说话的语气,表示对某件事情的判断或表达态度。
1. 咬咬牙 - 表示用力咬牙,表示困难时咬紧牙关。
比如:在困境中,我们只能咬咬牙挺过去。
2. 死死看 - 表示非常专注地看某件事情。
比如:他死死看着电视,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3. 睡睡觉 - 表示轻松地睡觉。
比如:放心去吧,晚上你可以好好睡睡觉了。
四、重叠式作总结口气有些重叠式的动词是用来总结的,表示一种总结口气。
1. 走走 - 表示逛逛,放松心情。
比如:下午没事的时候,出去走走。
2. 说说 - 表示谈论一下。
比如: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3. 想想 - 表示再仔细考虑一下。
比如:想想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口语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有各种形式和用法,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或者重复动作,同时也是更加活泼形象的口语表达方式。
动词重叠
2.3动词的重叠2.3.2.1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重叠•非持续动词(“提拔”除外)不能重叠。
2.3.2.2可重叠的动词不都是可以自由地使用的。
•(1)表经常性多次重复的一个动作,不用动词重叠式。
•(2)表示过去认真地、用较长的时间完成的动作时,不能用动词重叠形式。
•(3)表示单个的正在进行、持续的动作,不用动词重叠式。
(4)单个动词做定语不用重叠式。
•(5)不能用于同时进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
•(6)“想想”在表“回想、回忆”义时,一般用于祈使句。
例如:你好好想想,那天是几点到家的?•(7)“听一听”一般用于未发生时的祈使句或假设句中。
例如:让我听(一)听。
2.3.3动词重叠后所表示的语义•动词重叠所表示的动作意义,因动作实现时间的不同,会有比较大的区别。
• 2.3.3.1动词重叠表示已然动作的,一般表示动作短暂、轻微。
多用于叙述句中。
重叠的形式一般是“V了V”。
例如:•她不好意思地笑笑,眨眨眼睛,红了脸。
•他朝我点了点头。
•姐姐看了看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叹了口气。
• 2.3.3.2动词重叠表示未然动作的,是委婉地表达主观愿望的一种方式。
多见于对话,主要的作用是缓和语气。
单音节动词重叠有时用“V一V”形式。
例如:• A.休息休息吧。
东西太重了,帮忙抬一抬。
• B.让我看(一)看。
让我来试(一)试。
• C.叫他等一等。
这个菜给她尝(一)尝。
• D.她真希望老师能跟他谈谈。
妈妈很想去北京看看。
• 2.3.3.3有些动词重叠,表示经常性的、反复主动进行的动作,可以是已然的,也可以是未然的。
这些动作在说话者看来,都很平常、轻松。
例如:•我星期天在家,常常是带带孩子,听听音乐,休息休息。
•下班到家,洗洗衣服,做做饭,一会儿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照几张照片纪念纪念。
•在中国,到处走走看看,觉得很有意思。
• 2.3.3.4“多”“好好”“非……不可”等词语和结构常与动词重叠式一起使用,表示命令或主观愿望。
第八讲 动词重叠
一,动词重叠的形式
在汉语里,有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有 以下几种: 1.A→A(一/了)A 看→看(一)看、看(了)看 听→听(一)听、听(了)听
2.AB→AB(了)AB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了学习 思考→思考思考、思考了思考
3.AC → A(了)AC 帮忙→帮帮忙、帮了帮忙 聊天→聊聊天、用 1)我看看着书。 2)我看看过书。
5.动词重叠后不能受已然副词修饰,可以受未然副 词修饰 1)他已经看了看。 我今天就去看看。 2)他曾经看了看。 你先看看。 3)他早就看了看。我马上看看/你赶快看看。
6.一下动词具有可持续进行或反复进行的特征, 可以无条件重叠。 看 想 洗 等 说 讲 问 谈 听 写 读 笑 敲 缝 数 跳 点头 摇头 摆手 研究 商量 打听 比赛 参观 联系 关心 收拾 打扫
4.假设条件句 1)连散散步、开开心也不让,整天看着。 2)打扮打扮多好看啊。 3)你说说还可以原谅,她说就不行。 4)对他这种人,不教训教训他不行。
5.列举 1)洗洗衣服、看看电视、买买东西,周末就是 这样。 2)我每天早上都来这里跑跑步、做做操。
6.将来发生 1)他现在正希望有一个人来给他解决难题,帮 助他思考思考。 2)这本书的内容还需要补充补充。 3)我没有拒绝他,答应考虑考虑再给他回答。
二,动词重叠的意义
1.时量短+持续(动作连续进行) 1)今天给大家放一个假,让大家休息休息。 2)出去活动活动吧。 3)我只要听听音乐,就不着急了。
2.动量小+间断(动作一次或多次进行) 1)你闻闻,有酒味没有? 2)你问问他,听听他怎么说。 3)她点点头,同意了。
三,动词重叠常常出现的语境
动词重叠形式的使用有比较严格的语境条件,有 的动词在一般的事实陈述句中不可以重叠,但 在非事实句中却可以。动词重叠常用于以下语 境: 1.祈使句。 1)这是没办法的事,可是你得哭一哭。 2)咱们一起坐坐,多聊聊天。 3)还是去散散步吧。
也谈现代汉语动词重叠
也谈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词类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选取了较为活跃的动词,通过例句探讨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表达的语义以及动词重叠所受到的条件制约等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语义条件重叠是汉语词汇的一种普遍现象。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情况非常复杂,许多词类都可以重叠,本文对现代汉语中较为活跃的动词加以分析,探讨其重叠的形式及语义。
一、动词重叠的界定与重叠的形式说到动词的重叠,首先要区分重叠和重复。
重叠是一种词汇的形态变化,通过形态变化来使这个词的语义稍作改变;而重复则属于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是一种辞格,用这种形式来增加整个句子的语气,增强表达感染力。
如“看看”“听听”“想想”等是单音节动词重叠,但是如“哭,哭,哭!除了哭你还能干什么?”“玩儿,玩儿,玩儿!就知道玩儿!”这些句子中的“哭,哭,哭”和“玩儿,玩儿,玩儿”就属于重复。
其次还要区分重叠和叠字。
重叠词都有基式,即不重叠的形式。
如“看”重叠为“看看”“看一看”,不重叠的“看”就是基式,后面重叠的就是重叠式。
动词重叠前后,也就是它的基式和重叠式的基本意义没有改变。
而叠字则属于一种构词法,就是两个相同的字合成一个词表达一定的意义。
构成叠字的每个字和叠字构成的词所表达的基本意义不一样,这种叠字可以说是一种叠音连绵词。
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历来研究者意见不一致。
从一种狭义的角度来说,动词重叠只限于单音节的AA式和双音节的ABAB式。
但是,从一个宽泛的角度来说,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动词重叠还应包括A一A式、A了A式、AAB式、ABAB式、A了一A式等等。
这种分歧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和短语的界限不清楚。
我们认为,动词重叠的形式不应该局限于AA式和ABAB式,也不能尽收一切形式,而是应该具体分析,看它是否具有动词重叠的特征,是否属于动词重叠。
如:(1)他上个月回了一回家。
(2)他回了一回头。
这两个句子中都出现了“回了一回”,其中(1)中的不能看成是动词“回”的重叠形式,而应该看成是动补短语。
湘方言
普通话中的动词重叠比较丰富。
动词重叠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单音节动词以VV式重叠,如“看看”、“玩玩”;2) 一般双音节动词以V1V2V1V2式重叠,如“运动运动”、“研究研究”;3)动宾式双音节动词多以AAB式重叠,如“唱唱歌”、“跳跳舞”;此外,动词重叠式中间嵌入“了”和“一”,形成“V 了V”、“V —V”和“V 了一V”等变体形式,也可视为动词重叠式。
普通话中表示短时态或尝试态意义的动词重叠式,在湘方言中多采用“V下、V—下、V下子、V个、V—个、V个看、V —家伙”等形式来表示。
一、湘方言动词重叠的结构形式(一)VXV 式在某些湘方言中,动词VV式重叠中可以插入一个“啊个”构成“V啊个V”式,从方言系属上看,它们多属于湘语娄邵片。
?其中的“啊个”有不同的语音变体,一些方言著作记为“啊箇、呀口私呀略”等,“个”有时候可以省略,省略“个”后就形成“V啊V”式, 这在普通话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2. “V嘎V”式这种重叠式主要分布于湘语辰激片,如溆浦话中这类重叠式非常丰富。
(二)XVYV 式湘方言中的XVYV式动词重叠式主要有“连VYV”和“XV子V”等具体形式。
这类重叠式在娄邵片湘语中较为常见。
其中的“连”还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为该重叠式表示动作的连续反复提供语义基础,Y多为“递”(有的方言著作记作“地”),个别地方(如冷水江)为“是”,大抵只是起到衬音的作用。
2. "XV 子V”式这种重叠式主要见于长沙、益阳等地湘语中。
从构成上看,其中的X多为带有歴义色彩的单音节形容词性或副词性语素,与具有[+自主]、[+持续]语义特征的单音节动作动词或心理动词组合成XV式的双音节偏正式动词,然后再部分重叠动词并嵌入中缀“子”。
(三)VXVY式这种重叠式主要见于新化、冷水江等地的娄邵片湘语中,主要包括“V山V里”和“V的V里”等具体形式。
其中的动词多为具有[+ 自主]、[+持续]语义特征的单音节动词,“山”、“的”、“里”等的意义己经虚化。
动词重叠ppt课件
8
动词重叠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少量”,具体来说 是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1.表时量短 1)要是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吧。(休息一会儿) 2)我只要听听音乐,心情就好了。 3)下午两点去听报告。 / 下午两点去听听报告。
例如:摇来摆去
推来挡去
6
• 2.V1V1V2V2式: • 有些动词可以按照V1V1V2V2式使用,如“说说闹闹”“打打闹
闹”“推推搡搡”“拖拖拉拉”“来来往往”等,有时意义相关 的词也可以这样用,如“嘻嘻哈哈”“磕磕绊绊”“蹦蹦跳跳”
。动词这样用时,形式和功能都很像形容词。 (1)可以作谓语,后面常常有“的”。例如:
提示:动词重叠表示过去的事情一般在中间加“了”, 而不是后面。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16
• 1. 考完试,我要好好玩玩几天。 考完试,我要好好玩几天。 考完试,我要好好玩玩。
• 2. 让我用用一下你的词典,行吗? 让我用用你的词典,行吗?
• 提示:动词重叠表示短时或量少,也就是说,动词重叠
2.重叠式构成的叙述句可以叙述经常性的或没有确切 时间的动作或安排(通常比较轻松、随意)。
例如:1)明天跟当地的同志见见面,听听汇报。
明天跟当地的同志见面,听汇报。 2)上午看看电影,下午看看书,晚上听听歌。
上午看电影,下午看书,晚上听歌。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11
哪些动词可以重叠?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4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 AB→AB(了)AB:如:讨论——讨论讨论 研究——研究研究 AC→A(了)AC: 如: 帮忙——帮帮忙/帮了帮忙 聊天——聊聊天/聊了聊天
浅析动词重叠的形式
浅析动词重叠的形式摘要: 本文对动词重叠多样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说明和对学术界存在的十三种动词重叠形式进行举例及说明,并对其内部复杂性做了简略分析。
关键词:动词重叠;形式;多样性;复杂性汉语的动词重叠是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语言现象。
动词的重叠形式与形容词的重叠形式颇为相像,但动词重叠又有着不同于形容词的语法性质和功能,成为是汉语少有的形态变化之一。
学者们从具体事实出发,结合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通过对方言、专书等的研究,在动词重叠的形式、意义、构成材料、使用限制、语法功能等各个方面,使动词重叠式的研究朝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动词重叠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人们对“重叠”的语法性认识不统一以及所依据的标准不一致,我们对动词重叠的各方面问题都还有待深入研究。
本文就学者们对动词重叠的形式这一方面的研究做一个浅析。
一、造成对动词重叠的形式看法不统一的原因。
长期以来,对动词重叠的形式的看法一直都不统一。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不同。
范方莲(1964) 认为“所谓动词重叠只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不是另外一种语法格式”,所以她把AA、A 了A、A 一A、A 了一A 都看成是动词重叠;张静(1979) 认为“动词重叠式指词法范围内的一个动词的不同语法形式,不是句法范围内的两个动词叠用”,故他把AA、A 一A 、A 了A、A 了一A 、A 着A着、ABAB 式都看作是动词重叠式;毛修敬(1985) 主张动词重叠是表示“动程”的动补结构;黎锦熙、刘世儒(1962) 则认为动词的重叠法就是构成的一种‘动副型短语’(或叫‘动补’型) ”。
第二,是研究者们所依据的标准不一样。
史有为认为动词重叠严格的讲只有AA 一种;李人鉴认为动词重叠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插入任何成分,因此动词重叠式就只有AA ,ABAB 两种;邢福义则依据说话口气、动作时量和分量,把AA、ABAB、AAB 三种形式归为动词重叠式;有些学者主张把范围扩大,但有一定限度如A 着A 着、A 了A 了等就不宜看作是动词重叠式;有些学者标准较宽,从语法形式和意义两种角度出发,认为动词重叠式有AA 、A 一A、A 了A 、A 了一A、A 着A 着、ABAB 式六种。
动词重叠
12、A了AB式 撇嘴
下了下棋 点了点头 挤了挤眼 咬了咬牙 撇了
摇了摇头 理了理发 浇了浇水 散了散步 算了算帐 打打闹闹 说说笑笑 蹦蹦跳跳 比比画画 躲躲
、AABB式
藏藏 摇摇摆摆 拉拉扯扯 来来往往 走走停停 进进出出 哼哼唧唧 嘀嘀咕咕
语法意义
(1)表示时间短,带有持续语义特征的动词,重叠后相对于动词单用,具有了持续时 间短的特点。例如: 你在这里等等我,我马上回来。 你在这里等我,我马上回来。
带有间隔性语义特点的动词重叠
林静朝他摆摆手,快步走出门外。 (5)表示说话者比较轻松平常的心态 表示经常性反复地主动进行的动作,可以是已然的也可以是未然
一想
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
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
3、A了A式 了算
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
4、A了一A式、A了几A式 哼拜了两拜摆了两摆 5、A他一A式、A了几A式 6、A不A式 7、A着A着式 8、A来A去式
摆了一摆摸了一摸侃了一侃说了一说挑了一挑
哼了两
笑他一笑试他一试赌他一赌等他一等
看不看赌不赌试不试留不留走不走抄不抄 说着说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看着看着听着听着 数来数去说来说去想来想去看来看去转来转去
9、ABAB式 打听打听 解释解释 唠叨唠叨 照 顾照顾 准备准备 交待交待 整理整理 讨论讨论 比划 比划 指点指点 10、AAB式 帮帮忙 点点头 散 散步 洗洗澡 下下棋 打打球 算算帐 看看报 过过瘾 拉拉票 诉诉苦 窜窜门 11、A一AB式 赶一赶面 记一记帐 通一通风 浇一浇水 干一干活
动词重叠的形式
完全重叠:
(1)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 AA式:看看 问问 跑跑 A一A式:看一看 问一问 说一说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时,一般在中间 加上“了”。如: 他看了看表,发现自己还是来早了。 他敲了一敲门,里面没人应,他就走了。 (2)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 AABB式:休息休息 学习学习 研究研究
动词重叠的研究综述
动词重叠的研究综述本文对动词重叠的研究进行回顾,讨论动词重叠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动词重叠的形式及范围、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几个方面,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综合性的论述。
标签:动词重叠形式及范围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动词重叠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动词重叠的形式及范围、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以及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等。
一、动词重叠的形式及范围(一)动词重叠的形式要研究动词重叠,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动词重叠,这个问题学术界很早就开始讨论了,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只有“VV”式是动词重叠,其中“V”既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双音节动词。
李人鉴(1964)、邢福义(2004)等学者持此观点。
李人鉴(1964)指出,动词重叠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插入任何成分,只有单音节的动词“V”重叠为“VV”和双音节的动词“AB”重叠为“ABAB”才是动词重叠。
邢福义(2004)根据说话口气、动作时量和分量,把“VV、ABAB、AAB”归结为动词重叠式。
第二,王还(1963)、范方莲(1964)等人认为,动词重叠包括“VV、V一V、V了V、V了一V、AABB”五种格式。
前两式中“V”既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双音节动词;第三式中的“V”以单音节动词为主,少量双音节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动词一般不能进入第四式。
第三,动词重叠除“VV、V一V、V了V、V了一V”四种格式外,还包括“V 着V着”“AABB”“AAB”,甚至还包括“A里AB”“VXVY”“XVYV”“A不AB”等格式。
张静(1979)、常敬宇(1996)、李宇明(1996)等学者持此观点。
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大家所持的标准不同,虽然动词重叠是词内部的变化,但是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还是会出现问题。
比如在重叠中间插入“一、了”,重叠式就会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到底是词内部的变化,还是词外部的变化,看法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动词重叠
动词重叠
陶婉珍 钟荣华
动词重叠 的定义
重叠的方 式
重叠的意 义与功能
可重叠动 词的特点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定义:动词重叠是指汉语的动词可以重叠起来 使用,重叠的动词表示一定的意义,并具有特 别的表达功能。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动词重叠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少量”,具体来说 是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
1.表时量短 1)要是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吧。(休息一会儿) 2)我只要听听音乐,心情就好了。 3)下午两点去听报告。 / 下午两点去听听报告。 2.表次数少+间断(动作一次或多次进行) 1)你闻闻,有酒味儿没有? 2)他点点头,同意了。
孩子们整天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泼可爱。 你办事老是拖拖拉拉的,真是急死人了。 她俩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的。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1)可以作谓语,后面常常有“的”。例如:
• (2)可以做状语,后面常常有“地”。例如:
• • • • 他们两个说说笑笑地走进了教室。 他推推搡搡地把犯人带了进来。 他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真相。
Si式
• 1.V来V去式:动词可以和某些趋向补语构成叠用形式,表示动
作反复或交替进行,如动词后“来” “去”、“过来” “过去 ”。 例如:跑——跑来跑去 晃——晃来晃去 走——走过来走过去 • 也可以是两个同时发生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和趋向补语连用 例如:摇来摆去 推来挡去
Simple, Powerful and free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动词重叠现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比如动词重叠的结构类型,哪些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具有怎样的语法意义等。
本文将从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构成状况以及构成后所具有的语法意义来探讨动词重叠的问题。
标签:动词重叠语法意义重叠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语法现象。
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都可以重叠使用。
动词重叠现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比如动词重叠的结构类型,哪些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具有怎样的语法意义等。
本文将从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构成状况以及构成后所具有的语法意义探讨动词重叠的问题。
一关于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及构成状况,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AA式,另一种是双音节动词重叠的ABAB式。
”[1]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很多学者认为确定动词重叠式的标准应该严格,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插入任何成分。
李人鉴(1964)指出,“只有单音节的动词A重叠为AA,双音节的动词AB重叠为ABAB,才是动词重叠,像下面所列举的种种结构,都不是动词重叠。
如A一A、A着A着、A来A去、A不A等等。
”[2]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除了朱先生所说的两种形式外,动词重叠的形式还应有其它形式。
邢红兵(2000)以600万字的标注词性的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修订本)所收录的全部重叠结构为基础,分析了动词重叠结构的形式以及AAB式、ABB式、AABB式。
其中“AABB式也是动词中除了AA式和ABAB 式两种常见的重叠形式以外的一种很重要的重叠方式。
”[3]这一结论是可信的。
由此我们认为,动词重叠的构成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①AA式:听听说说读读写写②ABAB式:休息休息打扮打扮活动活动推广推广③AABB式:迟迟疑疑叨叨咕咕磕磕碰碰唠唠叨叨④AAB式:散散步钓钓鱼下下棋聊聊天⑤ABB式:挠痒痒笑嘻嘻扑拉拉噗啦啦至于其它构成形式,像“A一A”式,究竟是词还是短语,从形态上很难判断。
动词重叠 对外汉语课件
动词重叠对外汉语课件
动词重叠是中文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它具有强调作用,可以表达说话者的强烈情感,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
从语法上讲,动词重叠指在一个句子中,同一个或几个动词之间不重复使用一个或多个动词。
首先,要使用动词重叠,需要熟悉中文动词的用法。
一般来说,中文的动词的构成是主语+动词+宾语,而动词重叠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变化,结构上可以有所不同,也可以重复使用中文动词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例如,可以用“我去了去”来表达“我去了”的意思,也可以用“我看了看”来表达“我看了”的意思,同时可以使用“我看了,也去了”来表达“我看了,又去了”的意思,这就是动词重叠。
其次,从语义上讲,动词重叠可以用于强调或表达说话者的强烈情感,使表达更加准确,语气更加强烈。
例如,“我知道知道”,表达了对某件事情的强烈确认,而“我不知道不知道”则表达了对某件事情的强烈否定。
最后,要注意的是,动词重叠不能滥用,否则容易陷入俗套。
同样,在使用动词重叠时,也要考虑到语境,合理使用,才能达到语言上的细微差别,让表达更加准确、富有表现力。
总之,动词重叠是中文语言中一种非常少见的但又非常有用的句子结构,它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可以强调、表达说话者的强烈情感,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
只要熟悉中文动词的用法,恰当地使用动词重
叠,就能让你的语言表达更加有力、感动人心。
HSK语法讲练之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留学生部wuhuyunyan@
动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
一.动词重叠
动词重叠表示以下三种意义:
1动作持续时间短
2动作进行的次数少
3表示经常性的或没有确定时间的动作,句子含有“轻松”“随便”的意味。
☞动词重叠后本身含量的意味,不能再和表示量的成分结合,如“稍微”“一下”【练习】
1 你想想问题这个要好好
2能不能忙您请帮帮
3大家讨论讨论这个问题找时间
4爸爸妈妈昨晚孩子上学商量了商量的问题
5我到公园和孩子散散步打算
二.形容词重叠
表示以下意义:
1作状语或补语时,表示程度深。
如:“我要跑得远远的”
☞形容词重叠后不能再受“很”“十分”“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
【练习】
1这个女孩长长的留着头发
2在中国普通话学到了地地道道的我
1上衣洗得雪白雪白的我把
2我们歌厅去热闹热闹吧
3双手被冰凉冰凉的孩子的冻得
4普普通通的一个许多人的孩子关注引起了
5大家一个晚上都休息了舒舒服服地
6老师邀请痛痛快快地我们的接受了。
动词重叠式研究
动词重叠式研究
划词定义:动词重叠式:指词句中只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的复合句,通常可以按主动与被动语态和不同时态有不同组合形式。
动词重叠式是一种汉语重复构造,它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大的特色,在语义上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它的特点是在一句话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词始终重复出现,他们之间可以是一个动宾结构(一副词)或者是多个动宾结构间的并行,从而完成一个整句,算是一种少见的句型类型。
从功能上讲,动词重叠式有着强大的叙述能力,可以清晰表达句法单位,更简洁地表达。
另外,作为一种文字的复合,动词重叠式还具有浓缩的功能,可以让语言更加活泼、有力。
在研究动词重叠式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来考虑,比如,重叠的不同类型,词语的不同搭配;动词被重复出现的语义表达;以及重叠式在句子中的不同语法功能等等。
在实践上,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研究动词重叠式: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分析重复动词的词群,也就是要确定它如何搭配;其次,要了解动词重叠的重复性语义,以便更好的理解句子的表达意思;最后,要研究动词重叠式在语言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它以完成句子的表达。
总之,通过对动词重叠式进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词语搭配,有助于提高中文表达能力,并且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动词重叠
“动词+名词”中的动词重叠情况及其进入“把字句”的条件限制一、动词重叠谈到动词重叠,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动词不能重叠,即动词重叠的条件限制是什么,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动词表示的动作是可以反复进行的,表示的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
这其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较多,而且多是主体能控制的动作动词。
非动作动词(是、为),存现动词(在、具有),心理动词(希望、爱),能愿动词(要、愿望),趋向动词(上、上来),有结果意义的动词(看见、到)一般不能重叠,本文以主体能控制的单音节动词为例来说明问题。
二、动词重叠的形式关于什么是动词重叠,各语法学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仅限于AA 式,包括ABAB式(李人鉴1964);第二,包括AA、A一A、A了A、A了一A四种(范方连1964)刘月华(1984);第三,除了AA、A一A、A了A,A了一A外,还包括A着A和AABB六种常敬宇(1996)李宇明(1996)” ①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什么形式才算是动词重叠,所以我们对上面的问题暂置不论,但是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语法学家怎么争论,他们是对于vv是典型的动词重叠式是没有疑义的,本文就是要以可重叠的单音节动词(v)的重叠式(vv)为研究说明的对象的。
三、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朱德熙先生说“我们认为,动词重叠的基本意义是减少动量,并非单指动作的轻重,也不是指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 ②杨平说“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是减少动量,包括动作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力量的轻重、社会价值的高低等” ③谈到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学术界的看法也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表示动作反复多次(王还,祝敏彻);第二,表示动作轻微,量少(王力,丁声树);第三,表尝试的意义(赵元任,吕叔湘);第四,表示委婉的语气;第五,表示轻松、随便的意味(赵新);第六,刘月华同志认为: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而像上面的一些看法即认为动词重叠有时有尝试义,有时有轻松、悠闲的意味,有时表示委婉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名词”中的动词重叠情况及其进入“把字句”的条件限制一、动词重叠谈到动词重叠,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动词不能重叠,即动词重叠的条件限制是什么,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动词表示的动作是可以反复进行的,表示的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
这其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较多,而且多是主体能控制的动作动词。
非动作动词(是、为),存现动词(在、具有),心理动词(希望、爱),能愿动词(要、愿望),趋向动词(上、上来),有结果意义的动词(看见、到)一般不能重叠,本文以主体能控制的单音节动词为例来说明问题。
二、动词重叠的形式关于什么是动词重叠,各语法学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仅限于AA 式,包括ABAB式(李人鉴1964);第二,包括AA、A一A、A了A、A了一A四种(范方连1964)刘月华(1984);第三,除了AA、A一A、A了A,A了一A外,还包括A着A 和AABB六种常敬宇(1996)李宇明(1996)” ①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什么形式才算是动词重叠,所以我们对上面的问题暂置不论,但是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语法学家怎么争论,他们是对于vv是典型的动词重叠式是没有疑义的,本文就是要以可重叠的单音节动词(v)的重叠式(vv)为研究说明的对象的。
三、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朱德熙先生说“我们认为,动词重叠的基本意义是减少动量,并非单指动作的轻重,也不是指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 ②杨平说“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是减少动量,包括动作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力量的轻重、社会价值的高低等” ③谈到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学术界的看法也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表示动作反复多次(王还,祝敏彻);第二,表示动作轻微,量少(王力,丁声树);第三,表尝试的意义(赵元任,吕叔湘);第四,表示委婉的语气;第五,表示轻松、随便的意味(赵新);第六,刘月华同志认为: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而像上面的一些看法即认为动词重叠有时有尝试义,有时有轻松、悠闲的意味,有时表示委婉的语气。
这些都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动词重叠所具有的与其基本语法意义相联系的不同功能的表达。
上面的关于动词重叠意义的六种观点指的是包括v一v,v了一v,v了v在内的动词重叠的意义而不仅仅是(v)的重叠式(vv)的意义。
本文在独立思考并在参考以上观点的基础上认为:(v)的重叠式(vv )主要表达的是一种轻松、随便的意味,并认为:可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在与不同的名词组合时有时可说有时不可说的主要原因在于动词重叠的这种轻松、随便的意味和与之组合的名词的语义特征有时相容有时排斥的缘故。
下面将举例具体说明。
1、买买东西——买买东西※买房子——买买房子※买车——买买车穿穿线——穿穿线※穿衣服——穿穿衣服生生豆芽——生生豆芽※生孩子——生生孩子我们可以说:买买东西,穿穿线,生生豆芽,但是却不能说:买买房子,买买车,穿穿衣服,生生孩子。
什么原因呢,这和动词重叠后的意义有关,动词重叠后表示一种轻松、随便的意味,而买房子,买车都是人生活中的大事,一般情况下要花费人生的大部分积蓄,不是件随便轻松的事情;再说穿衣,自从人类有了文明以后,穿衣就具有了某种文化内涵在里面,在任何公共场合,穿衣都是必须的最基本的礼貌要求,是件相当严肃的事情,我们只在童话中看到过不穿衣服的皇帝在公共场合露面(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决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的。
所以穿衣对我们来讲是必须的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生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物种繁衍所必须的,而对于母亲来说生育的过程是十分艰辛和痛苦的,绝不是件轻松随便的事情。
所以上面所述都与轻松、随便的意味不符,也就不能用动词重叠式,相对来讲,买东西,穿线,生豆芽则是日常生活中很轻松随便的事情了。
2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可以说:吃吃饭,喝喝水,睡睡觉的,也许有人要问,同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为什么上面的动词不能重叠而吃饭,喝水,睡觉,就可以重叠使用呢?人不能不吃饭,不能不喝水,也不能不睡觉,这不也是很严肃的话题吗?其实它们和上面的买房子,穿衣服,生孩子是不一样的。
因为,吃饭,喝水,睡觉的一次性动量可多可少,吃一次饭可多吃也可少吃,喝一次水可多喝可少喝,睡一次觉可时间长也可时间短,这种可控制的因素本身就含有一种随便的语气在里面。
而相对来讲,买房子,穿衣服,生孩子,则不可分,动作只能一次性完成:买房子就要一次性买完而不能今天买一点明天买一点;穿衣服也只能一次性穿好而不能一次穿一半;生育孩子更是如此,只能一次性的完成。
这种强迫的意味和一次性完成而无重复可能的限制也决定了它们不能和轻松、随便的重叠词联合使用。
从另一个角度讲,吃喝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有一种文化内涵包蕴在里面。
去饭馆吃吃饭,去茶座喝喝茶不是一定饿了,渴了才去的,而是已经成为放松、休闲、随便的代名词,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能重叠的原因。
所以二者是不同的。
3、还有一些词例如:放放水——放放水跳跳水——跳跳水※放火——放放火※跳河——跳跳河玩玩牌——玩玩牌吸吸烟——吸吸烟 ※玩火——玩玩火※吸鸦片——吸吸鸦片喝喝水——喝喝水杀杀鸡——杀杀鸡※喝药——喝喝药※杀人——杀杀人“放放火,玩玩火,喝喝药”之所以不能说,本文认为:在人体与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经验认知,对于人来讲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而杀人放火,玩火(自焚)是会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的;跳河则会让人直接和自杀联系在一起;喝药也是如此,通常让人联想到自杀,比如我们生病了,吃的药即使是汤药,我们也不说喝药,而是要么说吃药,要么说喝“汤”药的原因所在了;而吸食鸦片则往往让人和精神萎靡、颓废不振,如行尸走肉般活在世界上联系起来;杀人更是如此,是要偿命,要追究法律责任的,所以这些都不是也不可能是轻松、随便、儿戏的事情,因此象这种与名词组合后带有致命性后果的动词一般也不能重叠,而相对来说,放水,玩牌,喝水,跳水,吸烟,杀鸡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了,所以可以重叠使用表达一种轻松、休闲、随便的意味。
4、单音节动词重叠表达一种轻松、休闲、随便的意味,那么一些需要人费力去做而非轻松能完成的事情也就不能用单音节动词重叠去表达,否则就会传达出另外的一种意味来。
例如:考大学不是轻松的事情,而考好大学更是如此,所以考考大学要么不能说,如果说出来就传达了一种尝试不确定的意思,而不是要表达轻松、休闲的意思了。
5、还有一种情况:要维持人类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每个人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制定出一些基本的道德及行为规范,并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每个人去遵守。
所以沈家煊认为“对一些人们普遍认同的成文的或者不成文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则,人们就有一种大众认同心理,我们必须去遵守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④所以生活中我们会对人的言、谈、举、止形成一种心理期待,(虽然有时这种心理期待不一定是明显意识到的)如果违反了人们的心理期待,则会表达出一种不被大众认可的意味,也就不能是轻松、随便的意思,所以也就不能用动词重叠了。
例如:打架——※打打架骂人——※骂骂人撒谎——※撒撒谎离婚——※离离婚四、进入把字句的重叠动词及名词的限制条件能进入把字句的光杆动词一定要重叠,但并非能重叠的动词与名词组合一定能进入把字句,那么把字句有什么特点?把字句对进入其中的名词、及名词与动词的关系有什么限制呢?对把字句的特点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最早是黎锦熙首创的“提宾说”,后来王力先生提出“处置说”,再后来邵敬敏先生在《把字句及其变换式》中指出:“把字句本身由于其中动作或某中原因,使把的宾语,全句主语或整个事件获得某种结果,或使动作达到某种状态,简称之为致果或致态”来说明把字句本身的致使意义。
关于把的宾语,吕叔湘先生认为:把后宾语必须是“有定”的,对于动词的限制,他提出“行为动词说”动词要有一定的动作性。
其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王还认为:把后的宾语有三种性质,表确指的,专指的,泛指的,王力先生认为:进入把字句的动词要有处置义。
本文认为:“宾语有定说”值得商榷,因为关于“有定”的定义本身就很模糊,没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有时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而且有的时候把后的宾语不一定是有定的,例如:这儿这么脏,把人熏也熏病了。
这其中的人就不是有定的。
本文认为,“把”后的宾语应该可看成是具体的能单说的自由语素较为妥当。
那么能进入把字句的单音节动词到底有什么样的条件限制呢,这和把字句本身的特点有关,本文同意邵敬敏先生的“把字句”有致果、致态等致使义的说法,在此前提下,通过举例论证,得出一些看法和结论。
1、喂马——喂喂马——把马喂喂扫地——扫扫地——把地扫扫洗菜——洗洗菜——把菜洗洗看书——看看书——把书看看做作业——做做作业——把作业做做打麦子——打打麦子——把麦子打打2、跑步——跑跑步——※把步跑跑走路——走走路——※把路走走洗澡——洗洗澡——※把澡洗洗理发——理理发——※把发理理学习——学学习——※把习学学为什么1中的把字句能成立,2中的把字句就不成立呢,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1中把后的名词都是能单说的自由语素,而2中的名词都不能单说,所以不能进入把字句,所以把字句对把后宾语的一个条件限制是,名词必须是能单说的自由语素3、那么是不是只要名词是能单说的自由语素,并能与某些动词重叠就能进入把字句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踢球——踢踢球——※把球踢踢打球——打打球——※把球打打玩牌——玩玩牌——※把牌玩玩赛车——赛赛车——※把车赛赛逛街——逛逛街——※把街逛逛聊天——聊聊天——※把天聊聊看孩子——看看孩子——※把孩子看看睡沙发——睡睡沙发——※把沙发睡睡3把字句中“把”后的名词都是自由语素,都可以单说,但是都不能进入把字句,这是为什么呢,看来进入把字句还有其它的一些条件限制。
我们知道因为把字句的特点是有某种“致使或致态”的致使义,所以进入把字句中的名词与重叠动词组合以后要能产生某种预期的结果,或者至少要发生某种变化。
1中的把字句之所以成立,除了“把”后的宾语为能单说的自由语素名词外,还因为名词与重叠动词组合以后会产生某种明确的预期的结果,或者至少发生了某种变化,也就是说动词重叠后与名词组合到一起要暗含某种预期的结果。
例如:喂喂马——马吃饱了(至少不象原来那么饿了),扫扫地——地干净了(至少比没扫之前干净了),洗洗菜——菜洗干净了(至少比没洗前干净了),做做作业——作业做完了(至少做了一些),打打麦子——麦子打完了(至少打了一些)。
与此相比3中踢踢球或打打球并没有明确能把球怎么样,不会产生某种明确的预期结果也不会发生某种变化,同样玩玩牌,赛赛车,逛逛街都不会使“牌、车、街”发生什么预期的变化或结果,不符合把字句的要求,因此也就不能进入把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