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题研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题研究
我校《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题于2000 年秋批准立项,是《小学区域性创新教育》的一个子课题。
本课题历经五年的研究,已经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进入课题结题阶段。
现将有关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我们的理论假设与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在于通过思品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品质的人才,并构建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
”健全的人格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保证,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创新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小学思品教学的特点,构建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
陶行知在《民族的儿童节》一书中强调,要实现儿童的“六大解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儿童。
只有充分地解放儿童,冲破一切传统束缚,让他们大胆去想,大胆去讲,大胆去干,才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2 .“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专家们认为:要以创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要有基本模式,模式规范教学。
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根据不同课型构建一种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并用模式指导教学,避免品德课执教过程杂乱不实,突破思品教学的三背离,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四.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概述
(一)模式孕育阶段
2000 年秋,我们实验教师在县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根据思品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制定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现行教材并制定了方案,孕育出了明理课、动情课、导行课三种课型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1 .明理课——以“理”为主线的模式。
扎实的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创新能力决不是凭空产生的,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学习。
思品课中的“理”是道德观念、道德认识。
明理课是侧重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塑造学生心灵的课型。
理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课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分析、归纳、悟出道理,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
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是一个主要任务,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教程,运用多种教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悟出道理。
明理课分为“感知——深化——运用”三个阶段。
感知,是让学生初晓观点;深化,是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工夫;运用,是用本节课所学的道理去分析、解答具体事例或联系实际解决某一问题。
2 .动情课——以“情”为主线的模式创新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
动情课是侧重于激发学生情感的课型。
动情课以激情为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激行。
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节和拨动学生的情感。
动情课分为“引情——达理——激行” 三个阶段。
引情,运用新颖的形式引发情感;达理,通情达理,运用生动的事例及教学手段感染和打动学生心灵,产生情感共鸣,再入情入理,从而从情中悟理;激行,激发行为动机。
3 .导行课——以“行”为主线的模式在亚里斯多德看来,道德教育有三个要素——自然(天性)、习惯和理智,其中习惯最为重要。
导行课是以指导良好行为养成为主的课型。
导行课分为“晓理——导行——实践” 三个阶段。
晓理通过课文内容明白道理;导行,教师向学生提出行为方式和要求;实践,行为练习。
这三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相互渗透,形成一体。
同时,明理、动情、导行是思品课教学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在各节课中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存在。
(二)实验探索模式阶段
1 .研读教材,划分课型
每学期开学初拿到教本后,各实验教师研读教材内容,初步确立相应的课型:明理课、动情课、导行课,并根据孕育构建的基本模式备课。
2 .课堂教学,践行模式
课堂教学中,各实验教师根据课型选择恰当的模式执教,老师门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又总结出了具体、可行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模式,如:
讨论式模式: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辩论式模式:学习新教材——出示辩论题目——分组作准备——两组展开辩论——辩后师生小结。
质疑式模式:学生质疑——带疑学教材——尝试讨论——全班交流——解疑存疑。
茶馆式模式: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作点评。
小组式模式:自我尝试学习——小组交流思想——小组代表发言
——评出优秀小组。
实践式模式:教师公布实践要求——各人(分组)进行实践——汇报实践情况——得出实践结论。
主题式模式:课前明确主题——各自收集材料——充分表达想法——师生共议主题。
主持会模式:生充当节目主持人,师退二线导演。
3 .教学评价,指导教学在学习创新理论,进行大量听课评课后,我们课题组制定了“小学思品课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表”,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促使了我们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突破模式,开放课堂教学要突破模式,不搞模式化,模式应是变中有常,常中有变。
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六大开放”: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课型、开放教学评价。
我校思品课题组把握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辐射性、主体性、创新性、时代性特点,在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开放教学内容指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删出过时内容,增添鲜活的时代内容来充实学生的信息量,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开放教学过程指的是课堂向课前开放、向课后开放、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其他课程开放。
比如我课题组与语文组联合开展“我心中的土家名人”采风活动,利用长假开展的“可爱的家乡人”摄影比赛活动等。
开放思维空间指的是打破思维定势,打破权威观念,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辩。
设置语言情景,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活用教材,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讨论、辨析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开放教学评价从这些方面考虑:会不会收集整理信息、会不会合作讨论、敢不敢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不能用所学道德观点指导平时的言行等,各实验教师平时教学时作好记载,并联系测试成绩对学生作出公正准确的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
1 .课题研究的开展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堂语言和行为的背离、社会实际与课堂条文的背离、所学道德观点与学生实际行动背离的被动局面,老师的束缚解除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新型的思品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性的光辉,老师爱教,学生乐学。
2 .开展丰富的学科活动,为促进学生德性发展搭建了平台。
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开展的活动,如〈〈歌颂祖国伟大成就〉〉板报比赛、〈〈环保卫士在行动〉〉的广告语展示、〈〈可爱的家乡人〉〉摄影比赛活动等等,使孩子们在和大量的信息交流中,在和社会的亲密接触中,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心灵净化了,德性发展了。
3 .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践性品德的行为方式增多了,表演、辩论、演讲等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4 .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观念的更新,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使各位实验教师迅速成长,实验教师陈支益的品德课堂教学曾参加送课下乡活动,她参加全县优质课堂赛获一等奖,实验教师的一批论文如:〈〈引进时代鲜活信息,构建开放的思品课堂〉〉《让学生在思品课堂经历探究过程》等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课题组的经验曾在宜昌市品德教学研讨会上作公开交流,教师们的教科研成果达二十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