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能力审计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13号——持续经营
附件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13号——持续经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对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责任作出规范。
本问题解答旨在针对财务报表审计中与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实务问题,强调注册会计师应保持职业怀疑,提示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关注和考虑的事项。
一、为履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需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的规定,为履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考虑是否存在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警觉;(2)评价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3)当识别出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时,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以确定是否存在与这些事项或情况有关的重大不确定性;(4)评估财务报表是否已充分披露与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有关的重大不确定性;(5)考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对审计报告的影响;(6)与治理层就识别出的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进行沟通,除非治理层全部成员参与管理被审计单位。
二、哪些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答:除《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及其应用指南中列出的事项或情况外,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还包括以下示例。
这些示例并未涵盖所有事项或情况,也不意味着存在其中一个或多个事项或情况就一定表明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
财务方面:(1)坏账大幅度增加,或重要客户经营状况恶化;(2)需要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或融资方式来维持日常经营活动,或需要处置重要资产才能维持运营;(3)贸易条款的改变(包括贸易信贷的可获得性)对被审计单位严重不利;(4)更依赖于非传统的融资方式;(5)难以通过有效手段筹集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6)在获取必要的资本和信用方面出现更多的限制;(7)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降低。
审计师如何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审计师如何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继续经营下去并实现盈利的能力。
作为一名审计师,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从财务分析、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等方面讨论审计师如何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一、财务分析审计师在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时,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
财务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例如:1. 资产负债表分析:审计师可以对企业的负债和资产进行详细分析,观察企业是否存在严重的债务问题或资产负债风险,这是评估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一环。
2. 利润表分析:审计师可以分析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观察企业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盈利。
同时,审计师还可以比较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3. 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审计师可以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以及现金管理能力,进一步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二、风险评估审计师在评估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时,需要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旨在识别可能对企业经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风险评估中,审计师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经营风险: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可持续性、管理层稳定性等,进一步判断企业是否面临经营风险。
例如,企业如果依赖于单一产品或客户,就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
2. 财务风险: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债务风险、资金链风险等。
通过审计企业的债务结构和现金流状况,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偿债风险,从而影响持续经营能力。
3. 法律风险:企业可能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等风险。
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是否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并关注企业是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评估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持续经营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持续经营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作者:赵圆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1期[提要] 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虑,如何客观分析持续经营审计目前所处的困境及形成原因,并相应采取规范持续经营审计行为的对策,最终提高审计报告的使用价值,理应成为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本文从这几方面入手,对持续经营审计程序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持续经营;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6年4月11日一、引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2月18日发布通知,要求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做好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审计工作。
中注协表示,在20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要特别关注ST公司、所处行业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充分关注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并实施进一步程序;应当了解管理层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及是否计划采取或者正在采取改善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措施,并考虑改善措施能否消除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疑虑,要对公司持续经营改善措施的可行性做出独立的职业判断,并考虑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影响。
由此可见持续经营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解决持续经营审计程序面临的困境也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如何客观分析持续经营审计目前所处的困境及形成原因,并相应采取规范持续经营审计行为的对策,最终提高审计报告的使用价值,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持续经营审计面临的问题(一)持续经营审计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化。
由于持续经营审计信息披露会对企业造成无法预测的重大影响,所以被审计单位为了获取有利于自身的审计意见和信息披露,往往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施加巨大的解聘压力。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一般都选择性地披露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部分重大疑虑事项,而且对重大疑虑事项的金额和后果尽可能不进行量化。
由于持续经营审计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化,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关于审计报告中持续经营意见的研究
引言一、研究背景熟悉会计的人都知道,会计有“四大假设”——独立实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持续经营假设是其他假设的重要基础,是会计核算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这种对会计主体发展前途的确定性设想,反映了与会计主体有利益关系的所有集团的良好愿望。
其实,任何企业的自然状态都处在持续经营和终止经营两极之间,只不过有些企业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大一些,另一些企业则终止经营的可能性大一些。
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企业现在看来经营成功,并不能保证以后继续保持成功,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
据统计,1980—1989年,加拿大平均每年有8700家企业破产,约占全部企业900,000家的1%。
而且,近年来企业经营的失败率呈上升之势。
根据美国《商业周刊》提供的数据,1967—1982年间,大公司的经营失败比率约为1%,而1985年以后,这一比率上升到3%(Hambrick and Aveni,1988)。
企业持续经营风险的加大同样增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在社会公众的压力之下,西方国家加强了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研究,纷纷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和审计准则。
国际审计指南第1号规定:“审计师的意见有助于确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但是,财务报表使用者不应该将审计师的意见看作是对企业未来生存能力的保证。
”为此,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专门于1986年6月发布了第23号准则《持续经营》,又于1989年10月作了修订,其目的是指导审计师,当编制财务报表的持续经营假设的恰当性受到怀疑时如何解除自己的责任。
1985年,SEC管辖的1000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有10%由于持续经营方面的疑问,被出具了有保留审计意见(White ,Wyer and Janson ,1987)。
而在我国,由于存在体制问题,一部分上市公司独立面对市场能力较弱,或由于缺少核心竞争力,上市后持续经营能力陆续出现问题,并引起注册会计师的关注。
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与审计
对企业财务报告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认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而评价企业主体持续经营能力是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重要保证,是达到"合理保证"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审计程序。
一、持续经营的含义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是在假定会计主体将无限期地经营下去的情况下呈报的。
在审计实践中,企业财务报告是在充分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内持续经营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呈报的。
持续经营假定的成立是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正确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基础。
根据持续经营假定,一个独立主体不存在将要进行破产清算或其他清算的可能性。
如果某个企业主体受到破产或被迫清算的威胁,就必须放弃持续经营假定。
没有持续经营假定,全部资产都变成流动资产,全部负债都变成短期负债。
二、对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技术方法只有对企业主体的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
要对企业主体持续经营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就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在审计实务中,就要确立对企业主体进行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科学的技术方法,这里提出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
1.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对影响企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有利或不利的迹象,评价持续经营能力的方法。
首先,认真分析被审计单位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财务状况不利的迹象:(1)全部资产不能抵偿全部债务。
在审计实务中,应特别注意潜在的存货跌价、投资损失、坏账等问题;(2)营运资金出现负数。
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即为营运资金,保持适当的营运资金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如果出现负数就要特别关注;(3)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及借款,过度信赖短期借款筹资。
通过对负债账户和借款账户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就可发现这种迹象;(4)发生巨额经营亏损。
特别是主营业务利润连续巨额亏损;(5)拖欠或中断支付股息或应付利润;(6)供货商从赊销改为付现取货,无法获得正常的商业信用;(7)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或其他必要的投资无力获得资金;(8)其他显示财务状况恶化的迹象。
审计师如何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审计师如何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是指企业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运营、保持盈利、偿还债务并实现增长的能力。
作为审计师,在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利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帮助审计师更好地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1. 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是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审计师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等,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流动性和盈利能力。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审计师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和资产,以支持其持续经营。
2. 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审计师可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和投资活动。
审计师需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确定企业是否能够持续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支持其经营活动。
3. 经营环境分析审计师还需要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竞争情况、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等。
这些因素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和市场趋势,审计师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具备应对挑战、适应变化的能力。
4. 内部控制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于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非常重要。
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等方面。
通过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审计师可以判断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应对风险,并保证经营活动的连续性。
5. 其他辅助分析方法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审计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分析方法来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如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
趋势分析可以帮助审计师观察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从而评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比较分析则可以将企业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对比,从而了解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
第⼀章总则第⼀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明确⼯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条本准则所称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本准则所称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后⼗⼆个⽉。
第三条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持续经营能⼒进⾏评价是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并考虑是否需要提请管理*在会计报表中披露持续经营能⼒的重⼤不确定性。
第四条在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专业判断,充分关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产⽣重⼤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第⼆章编制审计计划时的考虑第五条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产⽣重⼤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便与管理*讨论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等⽅⾯存在的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产⽣重⼤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第七条被审计单位在财务⽅⾯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通常包括: (⼀) ⽆法偿还到期债务;(⼆) ⽆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 (三) ⽆法继续履⾏重⼤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 (四) 存在⼤额的逾期未缴税⾦;(五) 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 (六) 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 (七) ⽆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 (⼋) 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必要投资所需资⾦; (九) 资不抵债; (⼗) 营运资⾦出现负数; (⼗⼀) 经营活动产⽣的现⾦流量净额为负数; (⼗⼆) ⼤股东长期占⽤巨额资⾦; (⼗三) 重要⼦公司⽆法持续经营且未进⾏处理; (⼗四) 存在⼤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五) 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
特殊项目工作底稿-持续经营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确定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根据取得审计证据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的类型
持续经营
被审计单位: 索引号: DE 项目: 持续经营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编制: 复核: 日期: 日期: 一、审计目标 考虑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并考虑是否存在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批露的有关持 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 二、审计程序 (一)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财务方面 1.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2.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 3.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 4.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 5.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 6.过渡依赖短期借款筹资; 7.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 8.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行必要投资所需资金; 9.资不抵债; 10.营运资金出现负数; 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 12.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 13.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进行处理; 14.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 15.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 经营方面 1.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 2.人力资源短缺; 3.重要原材料短缺; 4.失去主要市场; 5.失去主要供应商; 6.失去关键特许权、专利权或许可权; 7.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其他方面 1.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 2.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 3.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变化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4.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且无意继续经营; 5.投资者未履行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6.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遭受严重损失。 是否存在
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持 续 经 营 能 力 的概 述 ( ) 一 持续经营能力的含义 持续经营能力是会计 学 的一 个基 本假设 或惯 例 。在 假设被审计 单位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前提下 , 审计 单位在 被 编 制会 计 报 表 时 是 假 定 其 经 营 活 动 在 可 预 见 的 将 来 会 继 续下去 , 不拟也不必终 止经 营或破产 清算 , 以在 正常 的 可 经营过 程中变现 资产 、 清偿债 务。然 而 , 市场 经济 条件 在 下, 每一个企业都存在 经营失 败的风 险 , 一旦会 计人 员有 证据证 明企业将 要破产 清算 , 持续经营 的基本前提 或假设 便 不再成立 。在 我国以前一 般采用 的是 账表导 向 审计 技 术 和方 法 , 试图从大量 的账表 中发现差 错 和舞弊 , 少考 很 虑企业是否存 在持 续经 营 的风 险 因素 , 不科 学 又不 经 既 济 。为此 , 财政部 在 1 9 9 9年 7月 1日颁布实施《 独立 审计 具体准则第 1 7号—— 持续 经营》 的基 础 上 , 2 0 于 0 3年 7 月 1日颁 布实 施 修 订后 的《 立 审计 具 体 准 则 第 1 独 7号 持续经营》 在 2 0 年 2 1 , 06 月 5日重新修订《 中国注册 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 34号 持续经 营》 该准 则 自2 0 , 07 年 1月 1日起施行 。该准则 进 一步明确 了注册会 计师 在
第 1卷第 3 5 期 20 0 9年 5月
工会论坛
Tr d i n ’Tf u e a e Uno s i n b
Vo . 5 No 3 11 经 营 能 力及 其 审计
张 红 庆 ( 中石 化 管道储 运公 司审计 处 , 东 聊城 2 40 ) 山 62 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2022年12月22日修订)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2022年12月22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持续经营相关的责任以及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财务报表是基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并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经营下去的假设编制的。
通用目的财务报表是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的,除非管理层计划清算被审计单位、终止运营或别无其他现实的选择。
特殊目的财务报表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或不按照)与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例如,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持续经营假设与某些按照计税核算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无关)。
如果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则被审计单位对其资产和负债的记录是建立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能够变现资产、清偿债务的基础上的。
第三条某些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作出专门评估,并规定了与此相关的需要考虑的事项和作出的披露。
相关法律法规还可能对管理层评估持续经营能力的责任和相关财务报表披露作出具体规定。
第四条其他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没有明确要求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专门评估。
然而,如本准则第二条所述,如果持续经营假设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原则,即使其他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管理层也需要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评估持续经营能力。
第五条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涉及在特定时点对事项或情况的未来结果作出判断,这些事项或情况的未来结果具有固有不确定性。
下列因素与管理层的判断相关:(一)某一事项或情况或其结果出现的时点距离管理层作出评估的时点越远,与事项或情况的结果相关的不确定性程度将显著增加。
因此,大多数明确要求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规定了管理层应当考虑所有可获得信息的期间;(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经营活动的性质和状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将影响对事项或情况的结果作出的判断;(三)对未来的所有判断都以作出判断时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应用指南(2010年11月1日修订)一、持续经营假设(参见本准则第二条)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1.在公共部门实体,管理层同样需要运用持续经营假设。
例如,《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规范了有关公共部门实体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
持续经营风险可能主要源于以下情况:公共部门实体以营利为基础经营、政府的支持可能减少或撤销或者使公共部门实体私有化。
可能导致对公共部门实体持续经背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可能包括公共部门实体缺乏继续存在所需的资金或出台影响公共部门实体所提供服务的政策。
二、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一)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参见本准则第九条)2.以下是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的示例。
这些示例并不能涵盖所有事项或情况,也不意味着存在其中一个或多个项目就一定表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财务方面:(l)净资产为负或营运资金出现负数;(2)定期借款即将到期,但预期不能展期或偿还,或过度依赖短期借款为长期资产筹资;(3)存在债权人撤销财务支持的迹象;(4)历史财务报表或预测性财务报表表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5)关键财务比率不佳;(6)发生重大经营亏损或用以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的价值出现大幅下跌;(7)拖欠或停止发放股利;(8)在到期日无法偿还债务;(9)无法履行借款合同的条款;(10)与供应商由赊购变为货到付款;(11)无法获得开发必要的新产品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投资所需的资金。
经营方面:(1)管理层计划清算被审计单位或终止经营;(2)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3)失去主要市场、关键客户、特许权、执照或主要供应商;(4)出现用工困难问题;(5)重要供应短缺;(6)出现非常成功的竞争者。
其他方面:(1)违反有关资本或其他法定要求;(2)未决诉讼或监管程序,可能导致其无法支付索赔金额;(3)法律法规或政府政策的变化预期会产生不利影响;(4)对发生的灾害未购买保险或保额不足。
关于持续经营的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持续经营的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持续经营是企业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作为审计中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披露。
本文将对持续经营和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企业应如何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整体结构进行介绍,包括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描述,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在本文中,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概述了持续经营的重要性和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的作用,为读者提供了全局性的认识。
正文部分包括了持续经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的作用以及企业应对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中的问题。
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展现了持续经营和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结论部分对前文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强调了持续经营的重要性和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对企业的启示,同时提出了未来企业应如何加强持续经营管理的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持续经营的重要性和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的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果。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持续经营的重要性以及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持续经营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持续经营管理的意义,提高企业对持续经营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同时,希望通过对持续经营和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帮助企业更好地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正文2.1 持续经营的定义和重要性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维持并提升其盈利能力、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的能力。
会计师审计准则第持续经营指南新编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第一章总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24 号——持续经营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四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并对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如何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提出总体要求;一、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本准则第三条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作出了规定,指出本准则所称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理解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需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持续经营假设是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出的一种假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如果认为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时,被审计单位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如清算基础;第二,持续经营假设是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的前提;管理层是否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将有很大差别;例如,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下,不对该项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并以资产负债表日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而当企业面临终止经营时,该项资产将以清算价格计价;第三,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是不适当的;某些事项或情况可能会导致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但是管理层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缓解面临的财务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仍然可以采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二、对注册会计师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的总体要求一对持续经营假设适当性的考虑贯穿整个审计过程本准则第四条规定,在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以及评价其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1.在计划审计工作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及相关的经营风险,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并考虑已识别的事项或情况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2.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已识别出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3.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考虑对审计报告的影响;二职业判断考虑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例如,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可能很多,当存在一项或者多项事项或情况时,是否必然影响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管理层依据对持续经营能力评估结果提出的应对计划是否可行,是否能够改善其持续经营能力等,这些都有赖于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有时,注册会计师在连续几年的审计中,可能均对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存在重大疑虑,但被审计单位并没有终止经营,这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必然存在错误;三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作出保证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作出保证;由于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以及针对评估结果作出的应对计划,多是对某些事项或情况的未来结果作出的判断,因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不得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管理层作出应对计划的可实现程度作出保证;第二章管理层的责任本准则第二章第五条至第十条,主要说明管理层的责任,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第一节管理层的责任本准则第五条明确指出,根据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评估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是管理层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不再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因此,管理层应当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考虑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的合理性;本准则第六条指出,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涉及在特定时点对事项或情况的未来结果作出判断,这些事项或情况的未来结果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通常具有下列特征:1.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是一个重大不确定事项;不确定事项包括或有事项,但范围比或有事项大,主要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任何不确定事项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已经发生的事项;二是尚未发生的事项;例如,某单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上市公司承担侵犯专利权造成的损失;截止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法院尚未进行审理;该上市公司被起诉是已经发生的事项,而是否赔偿损失是尚未发生的事项;2.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期间越长,持续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大;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合理评价的期间通常是自资产负债表日起十二个月;3.管理层通常在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掌握的全部信息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估;即使评估结论在当时是合理的,但期后发生的事项可能与原评估结果相矛盾;4.管理层作出评估时所依据的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日业已发生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及这些事项或情况的未来结果;这些事项或情况的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大,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结果的不确定性也越大;5.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经营活动的性质和状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等都会影响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第二节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本准则第七条指出,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某些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经营风险,这些事项或情况单独或连同其他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对被审计单位而言,不管什么事项或情况导致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在前期通常会出现一定的迹象或征兆;本准则第八条至第十条列举了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予以关注;一、财务方面本准则第八条列举了 15 项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下面择要予以说明;1.债务违约,包括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以及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被审计单位若存在上述违约情况,将可能引致债权人的债务清偿诉讼或国家税务机关的强制追缴措施;在此情况下,如果被审计单位无法偿还,有可能导致破产倒闭;2.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银行往往在借款合同中订有诸如流动资金保持量、资本支出的限制等条款;一旦被审计单位无法履行这些条款,银行为保全其债权,就有可能要求被审计单位提前偿还借款,从而导致被审计单位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3.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经营性亏损可能是由于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也可能是行业整体不景气造成的;巨额亏损意味着被审计单位丧失盈利能力,并导致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4.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在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长期面临巨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如果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将陷入财务困境;5.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被审计单位无法获得供应商正常商业信用,这意味着无法通过赊购取得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原材料或其他物资,现金偿付压力巨大;一旦被审计单位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就有可能中断;6.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行必要投资所需资金;被审计单位无法获得必需的资金,则没有能力在盈利前景良好的项目上进行投资并获取未来收益;当现有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时,将直接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7.资不抵债;资不抵债有可能使被审计单位在近期内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发债务危机;8.营运资金出现负数;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营运资金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这表明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流量可能不能有效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从而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等级,最终可能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导致破产;9.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如果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上市公司将无力实施能够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长的项目,从而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10.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进行处理;重要子公司通常是母公司的主要业绩来源,对母公司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这不仅使母公司对其长期股权投资无法收回,而且可能导致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1.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这表明被审计单位资产质量恶化,资产变现能力差,可用于偿债的资产变现净值大幅减少;12.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巨额对外担保,这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可能面临重大的债务清偿连带责任或其他偿付责任;一旦这些或有负债转化为实际损失,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通常,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事项或情况往往连同其他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出现经营风险;二、经营方面本准则第九条列举了4项被审计单位在经营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下面予以详细说明;1.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通常,关键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在被审计单位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则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从而使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2.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将停产或转产;例如,某农药生产企业的主导产品为高毒农药,根据国家禁止、限制部分高毒农药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产业政策,企业将面临被强制淘汰的政策风险,从而导致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3.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如果被审计单位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表明其在销售、经营和采购方面将面临极大困境,从而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4.人力资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高度依赖于科技研发人员、技术熟练工人、重要原材料等,如软件开发公司从事软件设计的关键人员;如果企业缺乏这些对持续经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资源,将可能无法持续经营;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来达到快速扩张、提高利润的目的;如果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与规模的快速扩张不相适应,或是对并购企业缺乏管理经验,未实施有效的监控,这很可能使公司整体管理陷入瘫痪,从而导致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三、其他方面本准则第十条列举了6项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下面予以详细说明;1.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被审计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则有可能被有关部门撤销或责令关闭,或被处以较大数额的罚款,这将导致被审计单位无法持续经营或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2.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有些企业由于其生产特性,在生产周期的一段时间内出现停工、停产是正常的;例如,北方某些乳品加工企业因没有足够的鲜奶可供加工生产乳制品,于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停产;但如果企业因其生产卫生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细菌含量超出国家标准数倍,被有关部门责令停产整改,则属于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因异常原因导致的停工、停产,可能将影响其持续经营;3.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变化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例如,被审计单位的利润和现金流量主要来自于对境外子公司的投资而分得的红利;如果子公司所在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被审计单位能否收到红利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将影响其持续经营;4.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且无意继续经营;在被审计单位营业期限届满后,如果股东不准备继续经营,被审计单位将被清算从而无法持续经营;5.投资者未履行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例如,因外方股东未能按章程规定的期限出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拟撤销对该外商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这将导致其无法持续经营;6.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遭受严重损失;不可抗力因素超出了企业可控制和预测的范围,如战争、恐怖活动等,企业可能因此无法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导致无法持续经营;此外,企业股东之间产生纠纷、股权转让频繁等情形,可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业绩达不到股东的预期,从而导致股东对企业失去信心;在此情况下,企业有可能被清算,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准则所列举的事项或情况不可能涵盖所有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同时,也不能认为当存在一项或多项所列举的事项或情况时,就必然导致被审计单位无法持续经营,对此注册会计师应作出职业判断;例如,被审计单位可能无法按期归还到期债务,管理层可以通过处置资产、债务重组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融资,以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现金流量;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不一定会得出被审计单位无法持续经营的结论;第三章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本准则第三章第十一条指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考虑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并考虑是否存在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有关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对这一规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第一,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考虑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和披露的充分性;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确定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考虑对审计报告的影响;第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因此,未提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审计报告,不应被视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能够持续经营作出的保证;第四章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准则第四章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主要说明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执行的审计程序;一、了解被审计单位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由于多数经营风险最终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因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和战略,以及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经营风险;例如,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发展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等风险、本期及未来的融资条件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由于无法满足融资条件而失去融资机会等风险;如果这些经营风险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注册会计师应当予以考虑;注册会计师就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的关注应当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事实上,注册会计师可能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或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识别出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对此类事项或情况的考虑应当随着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不断进行;基于此,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始终关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及相关经营风险;如果识别出这些事项或情况,除实施本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其是否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事项或情况,以便及时与管理层讨论并复核其针对已识别的持续经营问题制定的应对计划;二、复核初步评估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如果管理层已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初步评估,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该初步评估,以确定管理层是否识别出本准则第八条至第十条所述的事项或情况,并复核管理层提出的应对计划;本准则第十六条进一步规定,如果管理层没有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初步评估,注册会计师应当与管理层讨论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理由,询问是否存在本准则第八条至第十条所述的事项或情况,并提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本准则第十七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识别出的事项或情况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及其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等事项或情况,这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因持续经营问题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该项风险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从而影响多项认定;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因持续经营问题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如向审计小组提供更多的督导,对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等;第五章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本准则第五章第十八条至第二十一条,主要说明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任何企业都可能面临终止经营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应当定期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分析和判断,确定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的适当性;本准则第十八条指出,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一、管理层评估涵盖的期间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管理层评估持续经营能力涵盖的期间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如果管理层评估持续经营能力涵盖的期间少于自资产负债表日起的十二个月,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层将其延伸至自资产负债表日起的十二个月;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而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因此,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合理评估期间应是自资产负债表日起的下一个会计期间;如果评估期间少于资产负债表日起的十二个月,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层将评估期间延伸至十二个月;二、管理层作出评估的过程、依据的假设以及应对计划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在评价管理层作出的评估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管理层作出评估的过程、依据的假设以及应对计划;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管理层作出的评估是否已考虑所有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管理层的评估过程包括对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的识别、对相关事项或情况结果的预测、对拟采取改善措施的考虑以及最终的评估结论;在考虑管理层的评估过程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管理层是如何识别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的,所识别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完整,是否已经对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发现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了充分考虑;在考虑管理层作出的评估所依据的假设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管理层对相关事项或情况结果的预测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理,并特别关注具有以下几类特征的假设:1对预测性信息具有重大影响的假设;2特别敏感的或容易发生变动的假设;3与历史趋势不一致的假设;注册会计师应当基于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比较以前年度的预测与实际结果、本期的预测和截止目前的实际结果;如果发现某些因素的影响尚未反映在相关预测中,注。
审计师对业务连续性的审计关注
审计师对业务连续性的审计关注1. 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业务连续性是至关重要的。
审计师在履行其职责时,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业务连续性,以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达到其预期目标。
本文将探讨审计师对业务连续性的审计关注,并介绍相关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2. 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性业务连续性是指企业能够持续运营并保持正常经营活动的能力。
对于企业和其利益相关方而言,业务连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持续运营能够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业务连续性问题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声誉风险等方面的影响。
3. 审计程序和方法为了评估业务连续性,审计师需要进行以下的审计程序和方法:3.1.了解内部控制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运营流程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
通过了解内部控制,审计师能够评估企业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
3.2.分析财务指标审计师需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包括利润、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
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审计师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健康的财务状况,并评估其业务连续性的风险。
3.3.评估管理层的计划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管理层对业务连续性的计划和措施。
这包括了解企业的战略规划、应急预案以及危机管理等方面。
通过评估管理层的计划,审计师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具备应对业务连续性风险的能力。
3.4.进行风险评估审计师需要对企业可能面临的业务连续性风险进行评估。
这些风险可能包括自然灾害、经营风险、供应链中断等。
通过风险评估,审计师可以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并提供风险管理建议。
3.5.与企业持续沟通审计师需要与企业内部的关键人员进行沟通,包括管理层、财务团队等。
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审计师可以了解更多细节信息,并获取对业务连续性的更全面的认识。
4. 结论审计师对业务连续性的审计关注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评估和管理业务连续性风险。
通过了解内部控制、分析财务指标、评估管理层的计划、进行风险评估以及与企业持续沟通,审计师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审计底稿模板DB1持续经营
单位名称:取被审计单位信息被审单位名称编制人:取底槁信恩编制人编制日期:取族裕信息编利日期
截止日期:取工程信息萩止日期M核人,取朕稿信息一级坂核人坂核日期:取底稿信息一级堤核日J
—、审计目标
考虐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甘假设的适当性,并考虑是否在在需耍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有关持续经甘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
二、审计程序
单位名称:取被审计单位信息被审单位名称编制人:取底稿信息鸠制人炯制日期:取底稿信息编制H期
赦止日期:取工程信思戒止日期夏核人:取底稿信息一级复核人复核日期:取底稿信息一级复核LU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
如果有情况或事项导致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合理期限内的持续经昔假设产生重大疑虑,曲当取得有关管理层依据持续经营能力评估站果
(四)出具审计报告的考虐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获取的申计证据,确定仰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爪大疑虑的小项或情况是否存在爪大不瑚定性,并 根据取得的审计证据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确定审计报告的丞见的类型。
单位名称:取被审计单位信息披审单位名称 裁止日期:取工程信止日期
编制人:取底稿信息娘制人 夏核人:取底稿信以一级复核人
索引号:
炯制H 期:取底稿信息编制H 期 复核日期:取底稿信息一级复核日J。
持续经营审计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
对于持续经营假设审计,让我们先看看按图18-19-2所示,以便有一整体概念。
一、管理层的责任和CPA的责任(一)管理层的责任1.法律规定。
管理层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考虑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的合理性。
2.审计准则规定。
1324号准则第六条指出,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涉及在特定时点对事项或情况的未来结果作出判断,这些事项或情况的未来结果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
(二)CPA的责任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CPA的责任是考虑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并考虑是否存在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有关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第一,CPA的责任是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考虑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和披露的充分性。
第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CPA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CPA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因此,未提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审计报告,不应被视为CPA对被审单位能够持续经营作出的保证。
二、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在整个审计过程中,CPA应当始终关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如果识别出这些事项或情况,除实施审计程序外,CPA还应当考虑其是否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CPA应当考虑与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事项或情况,以便及时与管理层讨论并复核其针对已识别的持续经营问题制定的应对计划。
具体步骤为:被审单位在财务、经营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某些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经营风险,这些事项或情况单独或连同其他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