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ppt)
合集下载
肝脏的功能ppt课件
![肝脏的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4db464b307e87101f69688.png)
母婴传 播
易 感 者 受 到 感 染
接触传 播
目前,乙肝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等, 但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
乙型肝炎, 传播危险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 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 者 – 乙肝病毒传染性非常强,是艾滋病病毒 传染性的100倍
HBV携带者
乙肝传播途径
传染源出 现:皮肤、 粘膜破损 腺体分泌 含有乙型肝 炎病毒的血 液、血清、 伤口渗出液、 精液及阴道 分泌液等排 出体外
普遍易感
肝炎早期症状
症状1,全身倦怠感日趋严重。 症状2,食欲不振,有恶心感觉。 症状3,持续性微热,或发恶寒。 症状4,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症状5,酒量突然减少。 症状6,脸色晦暗失去光泽。
症状7,皮肤呈黄疸色、或觉搔痒。 症状8,尿液变为啤酒色。 症状9,肝掌、蜘蛛痣。 症状10,头昏。 症状11,全身发黄,特别是巩膜发黄。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和化工厂具有以下一些功能:解毒功能 分泌胆汁 谢功能 免疫功能凝血功能
其他功能
一、解毒功能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 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低毒的或溶解度大物质 , 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体内的某些代谢废物或 肠道细菌的腐败产物以及服用的药物等,经过肝 脏处理,把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或易 于溶解的物质而便于排出 体外,这些变化过程称 为解毒作用。
(四)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抗-HDV IgM ————丁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抗-HDV IgG ————诊断丁型肝炎,可以持续多 年。
HDV-RNA ————特异性的确诊丁型肝炎。
(五)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抗-HEV IgM阳性(持续2~3月)是确诊HEV感染
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共44张PPT)
![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43dac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3.png)
窦内皮细胞:为有孔内皮,细胞扁而薄,腔面可见少量微 绒毛,局部细胞因有窗孔而成筛状
肝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kupffer 细胞〕:是定居肝内的 巨噬细胞,位于血窦内或血窦璧上,来源于
血液单核细胞 肝内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曾被认为是肝内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称为“pit〞细胞,证实具有NK细胞活性和
外表标记的大颗粒淋巴细胞
黄疸
中央静脉
• 位于肝小叶长轴的中央,周围成放射状排列的肝血窦汇入其中,
• 直径45μm,由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少量结缔组织,无平滑肌
• 肝血窦开口于中央静脉,开口处的内皮细胞具有收缩功能 • 假设干个小叶中央静脉集合成小叶下静脉
门管区
• 相邻肝小叶的三角形或不规那么性的结缔组织小区,
• 有三种管道分支: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
不易鉴别。电镜下胞质内含许多大脂滴。
•
功能:贮存维生素A、合成胶原
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质膜凹陷形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而成的微 细的小管,在肝板内连接成网状管道。胆管直径0.5~1μm。
胆小管(ATP酶染色)
胆小管〔EM〕
胆小管壁之肝细胞膜形成微绒毛突入管腔, 形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之间紧密连接、桥粒, 以防止胆汁通过肝细胞间溢入窦周间隙。当胆小 管正常结构破坏——胆汁溢入窦周间隙——入血——
•特点:最大的消化腺〔最大腺体〕
肝脏位置
• 肝大局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局部达左季肋区 • 肝大局部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区 的左、右肋弓之间有小局部露于剑突 下
• 在呼吸时肝可随膈肌上下移动, 平静呼吸时肝的上下移动范围为 2~3cm
肝脏形态
• 肝脏由于血液丰富,固活体肝 呈现棕红色,质地柔软而脆弱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07c132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a.png)
肝细胞变性
病毒侵入肝脏后,肝细胞发生水肿、气球样变等病理改变。
炎症细胞浸润
大量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肝组织,导致肝组织炎 症反应。
肝细胞坏死
严重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可发生坏死,包括点状坏死、碎片状坏 死等。
脂肪肝对组织结构影响
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滴,导致肝细胞体积增大、功能受损。
结构组成。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接 受来自肝血窦的血液,并将其
汇入下腔静脉。
肝板是由单层肝细胞排列而成 的板状结构,围绕中央静脉呈 放射状排列。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是血液 在肝脏内流动的通道,内有 Kupffer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等。
汇管区结构特点
01
汇管区是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区域,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 和小叶间胆管等结构穿行。
脂肪代谢
02
03
碳水化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进 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肝脏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 或在需要时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 血糖平衡。
能量代谢过程及意义
ATP生成
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ATP ,为细胞提供能量。
热能调节
肝脏通过调节代谢速率和热量产生来维持体温恒 定。
肝硬化时,肝内血管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形成异
常吻合支等。
03
汇管区改变
肝硬化时,汇管区因纤维组织增生而显著增宽,其中可见增生的胆管和
淋巴细胞等。
07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肝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代谢、解毒、合成及储存等功能,是维 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器官。
病毒侵入肝脏后,肝细胞发生水肿、气球样变等病理改变。
炎症细胞浸润
大量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肝组织,导致肝组织炎 症反应。
肝细胞坏死
严重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可发生坏死,包括点状坏死、碎片状坏 死等。
脂肪肝对组织结构影响
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滴,导致肝细胞体积增大、功能受损。
结构组成。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接 受来自肝血窦的血液,并将其
汇入下腔静脉。
肝板是由单层肝细胞排列而成 的板状结构,围绕中央静脉呈 放射状排列。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是血液 在肝脏内流动的通道,内有 Kupffer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等。
汇管区结构特点
01
汇管区是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区域,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 和小叶间胆管等结构穿行。
脂肪代谢
02
03
碳水化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进 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肝脏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 或在需要时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 血糖平衡。
能量代谢过程及意义
ATP生成
通过细胞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ATP ,为细胞提供能量。
热能调节
肝脏通过调节代谢速率和热量产生来维持体温恒 定。
肝硬化时,肝内血管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形成异
常吻合支等。
03
汇管区改变
肝硬化时,汇管区因纤维组织增生而显著增宽,其中可见增生的胆管和
淋巴细胞等。
07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结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肝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代谢、解毒、合成及储存等功能,是维 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器官。
肝脏解剖及功能PPT参考课件
![肝脏解剖及功能PPT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b34341a417866fb84a8ed7.png)
如果体内蛋白质缺乏,还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如体重减轻(其减轻程度与营养缺乏成正比)、 病人基础代谢活动能力降低,如症状较重,可出 现疲乏无力、消瘦、浮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 、尿量减少、手足发麻、脱发、发色变淡、低体 温等,肝脏脂肪浸润,形成脂肪肝或肝脏肿大。
(2)脱氨作用:蛋白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 对人体有毒的氨,肝脏将大部分的氨合成尿素, 经肾脏排出,一小部分再重新合成氨基酸。血中 氨增多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氨的增多来 源于肝脏脱氨功能的减退。
•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膈面、 脏面),前后左右4缘
• 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
肝小叶——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肝脏表面覆有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 表面大部人有浆膜覆盖。被膜深入肝内形成网状支架, 将肝这质分隔为许多具有相似形态和相同功能的基本 单位,称为肝小叶。
成人肝脏约由50万-100万个肝小叶组成。肝 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为多边棱柱体,约 1mm×2mm大小,其中有一条中央静脉通过,单排的肝 细胞即肝板(在横断面上称肝细胞素),肝细胞以中 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索。
(一)代谢功能
肝脏参与蛋白质、糖、脂类、 维生素、激素、酶类、电解质和微量 元素等的代谢过程。
1、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本 形式,也是肝脏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不是吸收进来就可以为 人体所利用的,而需经过化学改造的过程,就是肝脏利用氨 基酸重新合成各种蛋白质,随着血流输送到身体各组织,维 持生命的生理活动。肝脏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 以下3个方面:
Glisson系统 - 肝内胆管 - 肝门静脉 - 肝固有动脉
肝静脉系统 - 肝右静脉 - 肝中静脉 - 肝左静脉
肝胆脾胰解剖ppt课件
![肝胆脾胰解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cfc807eefdc8d377ee3219.png)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 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 区域呈胆囊三角(calot 三角),是胆囊手术 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 志,因胆囊动脉一般 在此三角内通过(约 61.7%),经胆囊颈左 缘至胆囊。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 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 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 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 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当 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 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 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 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 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胆囊分底、体、颈3部,胆囊底是盲端,圆 顿而略膨大,其指向前下方,多露出于肝 下缘,并与腹前壁相接触。体表投影位置 在右腹直肌外侧缘与右侧肋弓(第9肋软骨) 相交处。胆囊体与低无明显分界。胆囊体 相后逐渐变细为胆囊颈。胆囊颈细而弯曲, 然后急转向后下方与胆囊管相续。
胆囊管长约3-4cm,直 径约0.3cm,近胆囊颈 一段粘膜形成螺旋状 皱襞,故胆结石常嵌 顿于此。
肝分左右叶及尾状叶(段Ⅰ);左半叶分 左外叶、左内叶(段Ⅳ),左外叶分左外 上叶(段Ⅱ)、左外下叶(段Ⅲ);右半 叶分右前叶、右后叶,右前叶分右前下段 (段Ⅴ)、右前上段(段Ⅷ),右后叶分 右后下叶(段Ⅵ)、右后上叶(段Ⅶ)。
在肝的叶间和段间存在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 裂隙,称为肝裂,是肝叶之间、肝段之间的分 界线。 正中裂:内有肝中静脉走行,分肝为左、右半 肝,直接分开相邻的左内叶与右前叶。 背裂:位于尾状叶前方,将尾状叶与左内叶和 右前叶分开 。 左叶间裂:又称脐裂,内有左叶间静脉和肝门 静脉左支矢状部走行,分开左内叶和左外叶。
肝脏的解剖及分段分叶-课件
![肝脏的解剖及分段分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779c4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5.png)
肝脏的解剖及分段
肝脏的表面解剖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2
• 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 为上、下两面,前、后、 左、右4缘。
• 肝上面膨隆,与膈相接触, 故又称膈面。
• 肝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 韧带附着,借此将肝分为 左、右两叶。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3
• 肝左叶小而薄,肝右叶大而厚。
15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16
肝的分叶、分段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17
• 根据肝外形的沟裂将肝分为左、右、方、尾4 叶的形态学解剖方法,因不符合肝内管道系统 的分布规律,不能适应肝切除和影像学描述的 要求。
•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在临床上对于描述病变位置, 确定治疗方案、特别是肝的切除范围,以及肝 肿瘤的选择介入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 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 而成。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14
• 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后 分为两支,分别进入 肝左叶和肝右叶。
• 肝门静脉在肝内反复 分支,最终注入肝血 窦。
• 肝血窦含有来自肝门 静脉和肝固有动脉的 血液,经肝静脉注入 下腔静脉。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 每个扇区又被门静脉左、 右支的水平切面分成上 下2段。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24
• 4个扇区不包括尾状 叶。
• 尾状叶编为Ⅰ段,它 是一个自主段,因它 不依赖于4个肝门静 脉蒂和3支主肝静脉。
• 尾状叶同时接受来自 左右肝门静脉和肝动 脉的分支供血,其静 脉血经肝小静脉直接 回流入下腔静脉。
2024/11/2
肝脏的表面解剖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2
• 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 为上、下两面,前、后、 左、右4缘。
• 肝上面膨隆,与膈相接触, 故又称膈面。
• 肝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 韧带附着,借此将肝分为 左、右两叶。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3
• 肝左叶小而薄,肝右叶大而厚。
15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16
肝的分叶、分段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17
• 根据肝外形的沟裂将肝分为左、右、方、尾4 叶的形态学解剖方法,因不符合肝内管道系统 的分布规律,不能适应肝切除和影像学描述的 要求。
•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在临床上对于描述病变位置, 确定治疗方案、特别是肝的切除范围,以及肝 肿瘤的选择介入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 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 而成。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14
• 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后 分为两支,分别进入 肝左叶和肝右叶。
• 肝门静脉在肝内反复 分支,最终注入肝血 窦。
• 肝血窦含有来自肝门 静脉和肝固有动脉的 血液,经肝静脉注入 下腔静脉。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 每个扇区又被门静脉左、 右支的水平切面分成上 下2段。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24
• 4个扇区不包括尾状 叶。
• 尾状叶编为Ⅰ段,它 是一个自主段,因它 不依赖于4个肝门静 脉蒂和3支主肝静脉。
• 尾状叶同时接受来自 左右肝门静脉和肝动 脉的分支供血,其静 脉血经肝小静脉直接 回流入下腔静脉。
2024/11/2
肝脏疾病课件ppt课件
![肝脏疾病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5015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1.png)
巨大的再生能力
正常肝脏可行肝三叶切除。在临床实践 中,肝切除时阻断肝血流一般不超过20-30 分钟,最好限制在10分钟之内。肝脏对缺氧 非常敏感。缺氧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
第三节 肝脓肿
Liver abscess
常见的肝脓肿有:
大肠肝菌
➢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阿米巴性肝脓肿
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套管针穿刺置 管闭式引流术
2、切开引流
适应症: (1)经抗阿米巴治疗及穿刺吸脓,脓肿未见缩小,高 热不退者 (2)脓肿伴细菌感染,经综合治疗不能控制者 (3)脓肿已破入胸腹腔或邻近器官 (4)脓肿位于左外叶,有破入心包危险者
第四节 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肝腺瘤
肝血管瘤治疗
2、手术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
适应症:
① 较大脓肿,有穿破危险,或已穿破胸腔 或腹腔 ② 胆源性肝脓肿 ③ 位于左外叶肝脓肿穿刺易污染腹腔 ④ 慢性脓肿
手术途径:
• 经腹腔切开引流:注意妥善隔离保护腹 腔和周围脏器,避免脓液污染,安置多 孔橡胶管引流
• 经腹膜外切开引流:适用于肝右叶后侧 脓肿。腹膜外用手指钝性分离至脓腔, 行切开引流
体检:
1. 肝肿大 中晚期最常见体征 2. 黄疸 多见于弥漫型或胆管 细胞癌 3. 腹水 呈草黄色或血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出现典型症状诊断不困难,但多 失去治疗机会,或疗效不佳。
文献报道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
≤5cm分别为89.9%,85%,79.8% >5cm则为62.5%,42.6%,27.5%。
➢ Ⅰ或Ⅷ段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 ➢ 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连同淋巴结清扫;难以清扫
者,术后行放疗 ➢ 周围脏器受侵犯,连同受侵脏器一并切除。远处脏器
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
![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c7c062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8.png)
肝下界:成人与肋弓一致, 在剑突下约3cm,幼儿可低 于肋弓,但不超出2cm,7岁 以后与成人相等。
肝的分段
肝按Glisson系统(肝门静 脉、肝动脉和肝管)分为: 两半肝、五叶、六段。
肝 1.右半肝--- 右前叶 右后叶:分上段和下段
2.左半肝---
输 入
左外叶:分上段和下段
小
左内叶
标
题
3.尾状叶:分左段和右段
普外科 XXX
肝脏解剖学
肝(liver),人体脏器名,五 脏之一。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 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 在身体里面充分扮演着去氧化, 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 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 中之胆汁。大部分的肝脏疾病 都会有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 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 以就在体内累积。中医认为: 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 肝主藏血,主疏泄,有贮藏和 调节血液的功能。《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脏 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 也。”肝又为将军之官,主谋虑。
我国成年人肝脏约占体积的1|40-1|50 男性:重1154-1447克,体积 258*152*58mm 女性:重1029-1379克,体积 258*152*58mm 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可占体 重的1|20
肝的形态
肝在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呈不规则的楔形 。
两面
1.上面(膈面):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后部无腹膜覆盖部分 称“裸区”。
肝外胆道
1.胆囊
位置:位于肝右叶下面胆囊 窝内。 分部 胆囊底:圆钝、多露出肝下 缘 投影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
1 与右肋弓交点处 。
胆囊体:中间大部分,与底 无明显分界 。 胆囊颈:胆囊体向后变细的 部分,内面粘膜形成螺旋状 的皱襞,称螺旋襞。 2.输胆管道:包括:肝左、 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 总管 。
肝的分段
肝按Glisson系统(肝门静 脉、肝动脉和肝管)分为: 两半肝、五叶、六段。
肝 1.右半肝--- 右前叶 右后叶:分上段和下段
2.左半肝---
输 入
左外叶:分上段和下段
小
左内叶
标
题
3.尾状叶:分左段和右段
普外科 XXX
肝脏解剖学
肝(liver),人体脏器名,五 脏之一。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 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 在身体里面充分扮演着去氧化, 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 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 中之胆汁。大部分的肝脏疾病 都会有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 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 以就在体内累积。中医认为: 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 肝主藏血,主疏泄,有贮藏和 调节血液的功能。《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脏 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 也。”肝又为将军之官,主谋虑。
我国成年人肝脏约占体积的1|40-1|50 男性:重1154-1447克,体积 258*152*58mm 女性:重1029-1379克,体积 258*152*58mm 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可占体 重的1|20
肝的形态
肝在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呈不规则的楔形 。
两面
1.上面(膈面):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后部无腹膜覆盖部分 称“裸区”。
肝外胆道
1.胆囊
位置:位于肝右叶下面胆囊 窝内。 分部 胆囊底:圆钝、多露出肝下 缘 投影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
1 与右肋弓交点处 。
胆囊体:中间大部分,与底 无明显分界 。 胆囊颈:胆囊体向后变细的 部分,内面粘膜形成螺旋状 的皱襞,称螺旋襞。 2.输胆管道:包括:肝左、 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 总管 。
2023年最新版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学
![2023年最新版正常肝脏解剖和组织结构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f235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0.png)
左叶:下面与
胃前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触
右页:下面于
结肠右曲、右 肾和十二指肠 相接触
肝的体表投影
肝的上界:
与膈穹一致。右 侧腋中线处起自 第七肋,由此向 左至右锁骨中线 处平第5肋间隙。 此上凸弧线为的 线为肝的上界
肝的下界:
与肝的下缘一致。 在右腋中线处平第10肋, 沿右肋弓下缘向左,至 右侧第8、9肋软骨结合 处离开肋弓,经剑突下 3~5cm处斜向左上,至 左肋弓第7、8肋软骨结 合处,进入左季肋区, 连与上界左端。
肝血窦
• 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血窦内血流从肝小叶周边汇入中央静脉 • 肝窦内腔大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肝窦内有肝巨噬细胞
和大颗粒淋巴细胞
肝内巨噬细胞
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Disse 间隙)和胆小管
谢 谢
肝脏形态
• 肝脏由于血液丰富,固活 体肝呈现棕红色,质地柔 软而脆弱
• 肝略呈现楔形,右端园钝 而厚,左端逐渐变窄而薄
•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膈面、 脏面),前后左右4缘
• 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韧 带
肝的前面观
肝脏后面
肝脏:右叶、左叶、
肝脏膈面
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 肝右叶、肝左叶
肝脏脏面
下面(脏面):“H”沟
肝的功能
1 分泌胆汁:肝细胞分泌,消化吸收脂肪促进脂溶 性维生素吸收。 2 参与物质代谢:肝内糖、脂类、蛋白质等合成与 分解、转化与运输、储存与释放。参与激素和维生 素的代谢。 3 排泄解毒和吞噬功能:通过生物转化对非营养物 质进行排泄;肝血窦内枯否细胞能吞噬体内细菌、 异物。 4 造血和再生:肝在胚胎时期是造血器官。出生后 造血功能停止仍有这方面潜质
正常肝脏解剖学
肝脏解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内皮细胞:为有孔内皮,细胞扁而薄,腔面可见少量微 绒毛,部分细胞因有窗孔而成筛状
肝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kupffer 细胞):是定居肝内的 巨噬细胞,位于血窦内或血窦璧上,来源于 血液单核细胞
肝内的大颗粒淋巴细胞:曾被认为是肝内散在的内分泌细 胞,称为“pit”细胞,证实具有NK细胞活性和 表面标记的大颗粒淋巴细胞
• 肝略呈现楔形,右端园钝 而厚,左端逐渐变窄而薄
•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膈面、 脏面),前后左右4缘
• 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韧 带
肝脏膈面
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 肝右叶、肝左叶
肝脏脏面
肝脏: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
肝脏后面
肝脏: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
肝脏分段
肝表面形态的简单分叶,不完全符合肝内管 道系统的配布情况。
肝组织模式图
• 肝细胞质丰富:线粒体丰富 粗面内质网多 滑膜内质网数量少于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溶酶体数量和大小不一 过氧化物酶 糖原、脂滴、色素等
肝血窦
• 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血窦内血流从肝小叶周边汇入中央 静脉
• 肝窦内腔大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肝窦内有肝 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
中央静脉
• 位于肝小叶长轴的中央,周围成放射状排列的肝血窦汇入其中, • 直径45μm,由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少量结缔组织,无平滑肌 • 肝血窦开口于中央静脉,开口处的内皮细胞具有收缩功能 • 若干个小叶中央静脉汇合成小叶下静脉
门管区
• 相邻肝小叶的三角形或不规则性的结缔组织小区, 有三种管道分支: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入口微静脉(穿过肝板与肝血窦相连)
入肝
肝动脉
与门静脉并行分支成小叶间动脉 终末微动脉 终末微动脉并入肝血窦
肝血窦的血液从小叶周围流向小叶中央
小叶中央静脉 小叶下静脉(单独走行于小叶间)
很快汇入下腔静脉
汇集成肝静脉从干后面出肝
肝内胆汁分泌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从小叶中央 流向 小叶周边
在小叶周边汇集成若干短小闰管(Hering管)
肝窦内皮细胞
肝内巨噬细胞
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Disse 间隙)和胆小管
窦周隙和贮脂细胞
• 窦周隙又称Disse 间隙(狄氏腔):肝细胞与血窦内皮 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0.4μm)光镜下极难辨认
• 贮脂细胞(储脂细胞)又称Ito细胞、窦周细胞、间质 细胞: 在窦周隙散在存在,形态不规则。光镜下普通染色 不易鉴别。电镜下胞质内含许多大脂滴。 功能:贮存维生素A、合成胶原
• 每个肝小叶周围约有3~4个门管区
中央静脉:内皮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
肝细胞索(肝板)、界板
肝小叶
肝血窦:窦内皮细胞、肝内巨噬细胞和肝内大颗粒淋巴细胞
窦周隙和贮脂细胞
胆小管
门管区: (结缔组织中有)小叶间动脉、小叶见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肝脏血液循环
门静脉
入肝
逐渐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
终末门微静脉(行于小叶间)
肝胆系统的主要功能
• 制造胆汁 • 储存和浓缩胆汁 •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 参与脂类、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代谢 • 药物与激素的转化与解毒
① 制造并分泌胆汁
• 日分泌量:600-1200ml;肝胆汁黄棕色,胆囊胆汁色深。 • 成分:有机成分为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
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间局部质膜凹陷形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 而成的微细的小管,在肝板内连接成网状管道。胆管直 径0.5~1μm。
胆小管(ATP酶染色)
胆小管(EM)
胆小管壁之肝细胞膜形成微绒毛突入管腔, 形成胆小管的相邻肝细胞之间紧密连接、桥粒, 以防止胆汁通过肝细胞间溢入窦周间隙。当胆 小管正常结构破坏——胆汁溢入窦周间隙—— 入血——黄疸
正常肝脏解剖及组 织结构(ppt)
(优选)正常肝脏解剖及组织 结构
肝脏解剖学
• 肝脏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消化腺 • 我国成年人肝脏约占体积的1/40-1/50
男性:重1154-1447克,体积 258x152x58mm 女性:重1029-1379克,体积 258x152x58mm
• 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可占体重的1/20
闰管出肝小叶后汇入小叶间 胆管
肝的淋巴
• 肝小叶内无淋巴管 • 肝内淋巴管分布于被膜内和小叶间血管周围,形成淋 巴丛 • 肝内淋巴(液)主要来自窦周间隙内的血浆 • 血浆在小叶周边经终末血管周间隙,入小叶间结缔组 织,进而被吸收至小叶间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 肝产生的淋巴量很大, 淋巴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几乎 于血浆近似
5个叶 6个段
肝脏分段
肝静脉系统---
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在腔静脉沟的上 端出肝,分别注 入下腔静脉
肝脏组织学
• 肝脏外层富含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被膜 • 肝小叶——不规则的多角棱柱状(2x1mm),成人50 - 100万
中央静脉 肝小叶 肝板(肝细胞索),界板
肝血窦 胆小管
门管区 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 和小叶间胆管
肝小叶模式图
肝组织切片(HE)
小叶中央静脉 肝索,界板 肝窦 门管区
肝细胞
• 约占小叶体积80%,占肝内所有细胞的90% • 体积较大(20~30μm),多面体形,25%肝细胞有双核 • 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胆小管面、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 • 肝细胞质丰富:线粒体丰富
粗面内质网多 滑膜内质网数量少于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溶酶体数量和大小不一 过氧化物酶 糖原、脂滴、色素等
如:1个月、身长51厘米的男婴肝脏重约140克
特点:最大的消化腺(最大腺体)
肝脏位置
•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 区,小部分达左季肋区 • 肝大部分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 区的左、右肋弓之间有小部分露 于剑突下 • 在呼吸时肝可随膈肌上下移动, 平静呼吸时肝的上下移动范围为 2~3cm
肝脏形态
• 肝脏由于血液丰富,固活 体肝呈现棕红色,质地柔 软而脆弱
肝门静脉 Glisson 系统 肝固有动脉
肝管及其分支
肝内管 道系统
Hale Waihona Puke 肝左静脉 肝静脉系统---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在腔静脉沟的上 端出肝,分别注 入下腔静脉
肝脏分段
Glisson 系统
左半肝:左内叶 左外叶——左外叶上段、左外叶下段
右半肝:右前叶 右后叶——右后叶上段、右后叶下段
尾状叶也同时分为左右两半:尾状叶左、右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