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第一章绪
潘省初计量经济学——第一章

两个基本要素的结合
计量经济研究方法的下一步也是核心一步,是两个 基本要素的结合,即用加工好的数据估计计量经济模 型。这一步需要使用一批计量经济技术。计量经济技 术是经典统计学方法特别是统计推断技术的扩展。这 种扩展是必要的,因为在估计计量经济模型时会遇到 一些特别的问题。
上述过程的结果是一个估计好的计量经济模型,所 谓估计模型就是依据有关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估计 好的模型可用于计量经济学的三个主要目的:结构分 析,预测和政策评价。
8
计量经济学的三个要素
计量经济学的三个要素是经济理论、经济数据和统 计方法。对于解释经济现象来说,“没有计量的理论 ”和“没有理论的计量”都是不够的,正如计量经济 学创始人之一的弗里希所强调的那样,它们的结合是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9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预测的科学
计量经济学从根上说,是对经验规律的认识以及将 这些规律推广为经济学“定律”的系统性努力,这些 “定律”被用来进行预测,即关于什么可能发生或者 什么将会发生的预测。因此,广义地说,计量经济学 可以称为经济预测的科学。
12
2. 时代背景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 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在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 重的经济危机,原有的经济理论失灵,产生了所谓的 “凯恩斯革命”。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出于对经济的干预政策的 需要,企业管理层为了摆脱或减少经济危机的打击, 在经济繁荣时期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采用计量经济 理论和方法,进行经济预测,加强市场研究,探讨经 济政策的效果,因而计量经济学应运而生。
结论:现实中经济变量之间 的关系一般是一种
不精确的关系,因此用(1)式这样的数学模型描述 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计量经济学精要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论1.1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1.2 我们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列出了影响因变量的解释变量,但它(它们)仅是影响因变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很多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因素,它们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要,因而未被包括在模型中。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1.3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
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1.4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
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nii YY n==∑。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5.1074130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2.1 略,参考教材。
2.2 NS S x ==45=1.25 用α=0.05,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2.947,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2.947×1.25=174±3.684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170.316至177.684厘米之间。
2.3 原假设 120:0=μH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10/25XX μσ-Z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计量经济学第一章

乘数分析
结构式模型的解释变量中可以出现内生变量 简化式的解释变量中全部为外生或滞后内生变量
比较静力分析:是比较经济系统的不同平衡 位置之间的联系,探索经济系统从一个平衡 点到另一个平衡点时变量的变化,研究系统 中某个变量或参数的变化对另外变量或参数 的影响。
弹性分析、乘数分析都是比较静力分析的形式
四、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
检验理论:根据经济理论 建立模型 以样本数据进行拟合 发现和发展理论:样本数据 拟合模型 得出经济规律
单方程模型:研究单一经济现象,揭示单向因果 关系 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一个经济系统,揭示复杂的 因果关系
2、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初级: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经典线性单方程 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中级:矩阵描述的经典线性单方程模型理论与 方法,经典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传 统的应用模型。 高级:非经典的、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 方法与应用 本书属于初、中级计量经济学
3、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 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 数学证明与推导
数学理论基础 参数估计方法 检验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以建立、应用计量经济学模 型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实际问题的处理。
4、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2、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随机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性检验 异方差性检验 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1.1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1.2 我们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列出了影响因变量的解释变量,但它(它们)仅是影响因变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很多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因素,它们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要,因而未被包括在模型中。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1.3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
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1.4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
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nii YY n==∑。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5.1074130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2.1 略,参考教材。
2.2N SS x ==45=1.25 用α=0.05,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2.947,故99%置信限为x S t X 005.0± =174±2.947×1.25=174±3.684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170.316至177.684厘米之间。
2.3 原假设120:0=μH备择假设120:1≠μH检验统计量()10/25XX μσ-Z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计量经济学 第一章

ECONOMETRICS
金融系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研究内容与目的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简单地说,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就是经济的计 量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失业、通货膨胀、进口、 出口等经济变量及相互关系的定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等工具对 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一门社会科学。 计量经济学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分析经济数据,对构建 于数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数学模型提供经验支持,并 得出数量结果。 它是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是由经济学与统计学、数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
计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成功预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新凯恩斯主义 学派,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贸易模式和区域 经济活动。 2009年:埃莉诺· 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1933年出生于美国,自1968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成立以来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女性; 新制度学派经济学家奥利弗· 威廉姆森 E· (Oliver E. Williamson),两人因经济治理 领域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奖。
1971年:西蒙· 库兹列茨(SIMON KUZNETS,美,1901-1985)计量经 济学家,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约翰· 希克斯(JOHN R. HICKS,英,1904-1989) 肯尼 斯· 约瑟夫· 阿罗(KENNETH J. ARROW,美,1921-) 他们深入研究了 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华西里· 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苏,1916-) 发展 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 弗· 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澳,1899冯· 1982) 纲纳· 缪达尔(GUNNAR MYRDAL,瑞典,1898-1987) 他们深 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 现象的互相依赖。
《计量经济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属性、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关系;2.计量经济研究的四个基本步骤(1)建立模型(依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通过模型识别、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建立模型);(2)估计模型参数(满足基本假设采用最小二乘法,否则采用其他方法: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变换、广义差分法等);(3 )模型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普通模型、双对数模型、半对数模型中的经济意义解释,见例1、例2 ),统计检验(T检验,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联合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检验(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在时间序列模型中残差的白噪声检验等);(4 )模型应用。
例1:在模型中,y某类商品的消费支出,x收入,P商品价格,试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并解释A"》的经济学含义。
In X = 0.213 +0.25 In 一0.31£其中参数卩'",都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可以通过(商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商品价格负相关\商品消费支出关于收入的弹性为0.25 ( 1心/畑)=0.251】心/仏));价格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需求将减少31%。
例2 :硏究金融发展与贫富差距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先使贫富差距加大(恶化), 尔后会使贫富差距降<氐(好转),成为倒U型。
贫富差距用GINI系数表示,金融发展用(贷款余额/存款总额)表示。
回归结果G/^VZ r =2.34 + 0.641;-1.29x;/模型参数都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
在X的有意义的变化范围内,GINI系数的值总是大于1 ,细致分析后模型变的毫无意义;同样的模型还有:GINI系数的值总是为负= —13.34 + 7.12 兀一14.31#O3.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数据的三种类型: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线性模型的概念;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如果—个变量为随机变量,并与随机扰动项相关,这个变量称为内生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内生变量,有些解释变量也为内生变量。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四版1

Wassily Leontief USA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80 "for the creation of econometric models and
• Sarget(1976):以货币政策为例,重新解析了Lucas批判。 构造模型对于评价政策似乎是无能为力旳。
• Sims(1980):为使构造方程能够辨认而施加了许多约束, 这些约束是不可信旳。提议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而 防止构造约束问题。
• 有关模型设定:经济学理论不足以指导怎样设定模型,以 及确保模型设定旳正确性。
– 萨缪尔森:“计量经济学能够定义为实际经济现象 旳数量分析。这种分析基于理论与观察旳并行发展, 而理论与观察又是经过合适旳推断措施得以联络。”
– 戈登伯格:“计量经济学能够定义为这么旳社会科 学:它把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推断作为工具,应 用于经济现象分析。”
• 在经济学科中占据极主要旳地位
– 克莱因:“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主 要旳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 学旳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旳一部 分”。
– 绝大多数在获奖成果中应用了计量经济学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69
"for having developed and applied dynamic models for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processes"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立理论模型
1.确定模型中的变量 • 变量的分类:被解释变量(explained variable )
和解释变量(explanatory variable)
• 确定模型中的变量,主要是确定模型中的解释变 量。
2.确定模型的函数形式
• 一种方式是借鉴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直接 使用数理经济学中的模型,如生产函数、需求 函数、消费函数、投资函数;
重要数据源:
• / 国家统计局
• / 中国人民银行
• / 中国经济信息网
经济理论一般不提供经济关系数量上的变化规律, 而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作出定量的估计。
二、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 计量经济学在研究经济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经 济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大量观察法。
• 计量经济学在研究经济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使用 经济统计学提供的统计资料。
区别
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对经济现 象进行计量。而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 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版社,2005年 • 参考教材:
1.《计量经济学》,李子奈、潘文卿编著,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5年 2.《计量经济学教程》,赵卫亚编著,上海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3年
学习要求
•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根据讲课进程做到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 作业 按时独立完成和上交布置作业;
• 课外阅读 适当阅读相关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魏新颖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课程性质与要求
•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经济学类各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
•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初步的经济分析 与预测; (3)能运用EViews软件作一般性经济计量分析。
应具备的预备知识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 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一、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 • 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
济运行规律为理论依据; • 计量经济研究的结论反过来可以验证有关经济
理论的正确与否。
区别
Q f (L, K)
其中Q表示产出量,L, K分别表示投入的劳动和 资本。现采用Cobb Douglas生产函数的形式, 利用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统计资料, 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得到了如下模型:
Q 1.01L0.4645K 0.5606
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 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h)提出 Econometrics
劳伦斯.R.克莱因教授(Lawrence R.Klein),男,1920年出生,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80年 因建立经济模型及将其应用于经济周 期与经济政策分析而获得诺贝尔经济 学奖。主要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
• 萨缪尔森(P.Samuelson):“第二次大战后的 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 《经济学》理论知识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 如随机变量、期望、方差、协方差、区间估 计、假设检验、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 《线性代数》基础 矩阵及运算、线性方程组等
• 《经济统计学》知识 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
教材
• 配套教材: 《计量经济学基础》,张晓峒主编,南开大学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1915-2009),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 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并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他的研究涉 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例如一般均衡论、 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萨缪尔森 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 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 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书中的税 收理论、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性质、税收原 则、税收影响。1970年他成为第一个获得 诺贝尔奖的美国人。
一、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又译成经济计量学) 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一定的经济 理论和实际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 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例如: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理论,产品产出 量和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成:
• 1930年成立世界计量经济学会 • 1933年创办会刊《Econometrica》 •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迅速发展时期 •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经典(现代)计量经济学
的发展
三、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 克莱因(R.Klein):“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 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 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 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
三、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区别 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 般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计量经济学研究实 际经济现象,标准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 要建立一些专门的经济计量方法。
第三节 计量经济研究的步骤
• 建立理论模型 • 估计模型参数 • 检验模型 • 模型的应用
• 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勤、期末成绩
第一章 绪论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步骤 第四节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第一节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 另一种方式是根据实际统计资料绘制被解释变 量和解释变量的散点图。
二、估计模型中的参数
1.收集统计资料 数据来源: • 利用正式出版发行的统计资料; • 通过调查的方式取得。
数据类型:
• 时间数列数据(同一空间、不同时间) • 截面数据(同一时间、不同空间) • 混合数据(面板数据 Panel Data) • 虚拟变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