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美与音乐美
为什么有些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什么有些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发挥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a786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b.png)
为什么有些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语言文字的节奏美和韵律感在音乐和舞蹈中,语言文字通过其特有的节奏美和韵律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语言文字的音韵特征可以与音乐的旋律相呼应,使整个作品更加和谐统一。
例如,在中国古典音乐和舞蹈中,通过运用汉字的韵律和五音的律动,将音乐、舞蹈和诗歌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其次,语言文字的音节变化和语调起伏可以与舞蹈的动感相契合,使舞者的动作更加炫目有力。
比如,在印度的卡塔克舞中,舞者会根据歌词的语调变化,展现出精准的脚步和迅猛的身体转动,使观众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
二、语言文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语言文字具有表达情感和塑造意境的独特能力,在音乐和舞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通过歌词和舞蹈编排,语言文字可以传递出作品的情感内核,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意义。
例如,在流行音乐中,歌词的表达往往与舞蹈的情感表达相结合,让观众在听歌和看舞的同时,深入感受到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
其次,语言文字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修辞手法,为音乐和舞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比如,在古典芭蕾舞中,通过舞者身体的优美姿态和舞剧的诗意剧情,将语言文字中丰富多彩的意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三、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音乐和舞蹈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作用。
首先,语言文字可以反映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音乐和舞蹈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中,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情感,成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其次,语言文字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为音乐和舞蹈注入新的血液。
比如,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歌手和舞者常常通过创新的歌词写作和舞蹈编排,推陈出新,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在音乐和舞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其独特的节奏美和韵律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通过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为音乐和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
谈语言的音乐美
![谈语言的音乐美](https://img.taocdn.com/s3/m/9a449f3c0b4c2e3f57276360.png)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郭洋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郭洋](https://img.taocdn.com/s3/m/71fd8c17964bcf84b9d57bba.png)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摘要:一堂完整的课无疑就是导入,过程,总结三部分,但是一堂精彩的课并非依靠结构分明所能达到的,在教学中最为直白的沟通是语言,所以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与其它各学科最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师生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关键字:音乐教学语言艺术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完美和统一的粘合剂,它是师生之间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
而音乐教学中,与其它各学科最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师生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下面就谈一谈对音乐教学语言艺术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必是必不可少1、课堂上的文学语言艺术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是标准、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增色不少。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普通话,如果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做不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的传递出歌曲的表达感情,更不能达到理想中的美育,甚至闹出笑话。
美的音色也是完美课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的普通话和美的音色结合,它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这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同时为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终身受益。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完整的语言组织音乐课堂,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艺术魅力。
2、课堂中语言的语速、语调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则语言是思想感情、塑造的人物性格、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靠语速、语调来表现,所以课堂中的语速就如音乐中的音乐f 、mf、mp、p等记号一样,而一堂课就如一首歌,没有一个失当的语速和语调那就会出现跑调,节奏混乱等等现象。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f6bdccd08a1284ac85043c3.png)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厦门华侨中学涂维佳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然后,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
”这句话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与艺术性。
一位好的老师,他懂得用情感,用智慧加注在语言上来引导学生,引导这些不同的个体。
所以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艺术。
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热烈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老师温柔细腻的语言,使学生真诚……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语的艺术音乐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它和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论文]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5fa7350912a21614792942.png)
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美教学语言是现代教学的新方法,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运用教学语言,那么效果就会像音乐作品那样美妙,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可以说一种传递信息的过程,在传递信息或者说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对教学的最终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笔者看来,音乐课堂的语言美能够使初中音乐课堂更精彩。
一、体态语言美的运用1. 眼神的灵活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具有十分特殊的功能,它能够表达一些只能意会、不易言传的微妙情感。
因此,眼神的独特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老师的眼神对学生具有非凡的意义。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眼神的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学生,带给学生自信,帮助学生消除心中的恐惧,这无疑对课堂教学起着积极向上的作用,使得音乐课堂的教学更加精彩。
2. 手势的适时使用。
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发达,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地位,这时候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手势语言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具体形象化,能增强语言的传递效果。
诚然,手势语言不仅仅局限于在阐述音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上,还能借助手势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
在讲授音乐教学过程中,当需要师生互动交流时,笔者不只是站在讲台上用言语点同学回答问题,而且走近同学的身边用手请同学回答问题。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也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当有学生不能回答这位老师的问题时,笔者就会走近他的身旁,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头让其坐下,再让其他同学来补充回答。
这样能够很好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该从细节、从学生出发,适时使用手语这一体态语言,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二、极致幽默的语言美在实际教学当中,初中音乐教师要想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掌握课堂教学机智幽默的语言,运用温和、灵活等语言来贯穿整个课堂,营造一种轻松学习的氛围。
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是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增进情感的重要桥梁。
浅论汪曾祺《詹大胖子》小说语言的音乐美
![浅论汪曾祺《詹大胖子》小说语言的音乐美](https://img.taocdn.com/s3/m/ed8411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8.png)
浅论汪曾祺《詹大胖子》小说语言的音乐美【摘要】汪曾祺的小说《詹大胖子》展现了独特的音乐美,通过对语言的精妙运用,创造出浓厚的音乐氛围。
在文学中,音乐美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读者产生共鸣与情感连接。
作者运用语言节奏的变化,营造出音乐般的韵律感,使文本更具吸引力。
巧妙运用音调和音色,增强了情节与旋律的结合,使故事更加生动。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音乐描写,为角色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特征,使读者更易于产生共情。
汪曾祺的作品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更在语言层面展现了独特的音乐美。
语言和音乐在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作品增添了灵动和生命力。
《詹大胖子》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关键词】《詹大胖子》、汪曾祺、音乐美、文学、语言节奏、韵律感、音调、音色、情节、旋律、人物形象、描写、独特、重要意义。
1. 引言1.1 介绍《詹大胖子》小说《詹大胖子》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在上海被称为“胖子”的商人詹大胖子的故事。
小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胖子的丰富生活经历和独特个性,展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商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汪曾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感情的把握,展现了胖子的复杂性格和丰富情感。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上海方言和俚语,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整个故事架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詹大胖子》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更是一部展现了作者独特写作技巧和音乐美的杰作。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和对情节的巧妙布局,汪曾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旋律感和韵律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场音乐盛宴之中。
1.2 音乐美在文学中的作用音乐美在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情感色彩。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通过音乐美来进行呈现的,通过节奏感、韵律感、音调和音色的运用,作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场音乐会中。
浅谈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746f4ebefd0a79563c1e72b7.png)
浅谈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作为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其内容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反复体会和琢磨,才能理解和掌握。
因此,音乐教师准确形象、富有激情的教学用语,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准确精炼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尤其要做到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规范准确的发音,为歌唱的咬字吐音打下扎实的基础。
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准确精炼。
要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创造。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
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
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
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
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二、形象生动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读,局限于音乐而音乐的讲课,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化繁琐为简约,化生辟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
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
浅谈语言关与音乐美
![浅谈语言关与音乐美](https://img.taocdn.com/s3/m/6cb91215a300a6c30c229fdf.png)
语 或解 说等 形 式转换 为标 准 的普通 话 ,而 幽默 的语言 是人 与人之 间交 流 的润滑 氛 。而一个恰到好处 的眼神 既能提 醒学生 , 且 教师 的言 语要 准 确、有 分寸 ,让学 生在 剂 ,师生 在课 堂 上 的沟通 更是 如此 。教师 又能保 证学 生 的愉快 心 情 ,保持 教 学过 程 正 确 的思想 引导 下有 充分 想象 的空 间 ,增 恰 当运 用 幽默 的语言 ,像一 只魔 法师 的妙 的延续 。 强音乐教 育的美 育功能 。 手 .可 以春 风化 雨 ,点石 成金 。课 堂 上 的 此外 ,在教 唱某 些 民族歌 曲时 ,教 师 音 乐教 师 的课堂 语言 应该 是生 动、形 笑声会 制造 积极 的气 氛 ,使 教与 学变 得轻 不可避 免地 需要 用一 些 手势或 表情 甚 至是 象 和富 于感 染 力 的。我们 知道 ,音乐 本身 松而 有效 。 具 有极 强 的表现 力 和感 染力 。因此 ,教师 例如在 讲授 完单 纯音 符及 休止 符后 , 舞蹈 动作 ,以使 学生 更 直观 、更 深 刻地 理 解作 品。当然 . 态势语 的运用一定 要恰当 , 若是 过于 夸张 或不 够准 确 ,就 会 导致 喧宾 的课堂 语言 也 相应 地要 生动形 象 ,精 确凝 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练 ,把音 乐作 品中所蕴 涵 的艺术 形象 活灵 ( 打一音符名称),同学们对猜谜很感兴趣 , 夺主甚至南辕北辙 ,达不 到预期 的 目的。 活 现地 展现 在学 生 眼前 。教 师 的课堂 语言 总想 猜得 又快 又准 。教 师可 利用 他们 的这 音乐 教师 良好 的语 言表 达 ,将 会像 音 还 应富 于感 染力 ,这样 才 能激 发学生 的相 种 好胜 心理 ,编 一些谜 面来 帮助 他们 巩 固 象 力 ,使学 生能 真正 地融 入音 种 ,接受 艺 所学的知识 。 乐作 品 的美一 样 ,给 学 生以 艺术 的享受 和 美 的启迪 。这是 一 种无 形 的艺术 教 育 ,也
浅谈民族音乐衬词语言的艺术美
![浅谈民族音乐衬词语言的艺术美](https://img.taocdn.com/s3/m/d49db0e3856a561252d36fc1.png)
动相关 的 , 了统一 意志 、 为 协调 动作 、 减 内心感情 的各种 民歌 : 田歌”“ 如“ 、樵歌” 、 “ 渔歌” “ 、狩歌” “ 、牧歌 ”“ 、夯歌” “ 、春歌” 、 生活相关 , 它抒 发 了劳动者 的爱憎情怀 。
更 多 的 是 伴 随 着 劳 动 的 节 奏 表 现 出 了 劳
一
地描绘和表现 出这种 劳动的情趣 与生活
的气 息 ,给 人 带 来 一 种 劳 动 与 生 活 的情
形式 。自它诞 生起 , 管 是 原 始 趣美感 , 不 使人感到赏心悦 目。
个重要 内涵 。 民歌 中 的 “ 词 ” 主 要 用 来 体 现 和 衬 ,
杭唷” 还是 当今声乐 演唱的高 . 及声乐形式 的异彩纷呈 ,它始
共同创造 了“ 衬词 ” 言的艺术 美。 语
一
东北 民歌《 小看 戏》 是一首 五句体乐
段 , 三个乐句 构成 了 “ 、 、 ” 前 起 开 合 的逻
辑发展 . 四乐句在第 二乐句材料上 , 的 生活 情 趣 美 衬 语
生活情趣 。是 指生 活情感与生 活趣 味。任何艺 术作 品都是 以反映社会生活 、 反 映劳 动人 民的思想 情感 为题 材 的 , 民 中反映的产物 。民歌伴 随着劳动人 民的 歌” “ 、举大木者呼 呀许” “ 筑役夫歌 以 、板
终 是 围 绕 着 民族 语 言 的 美 化 与 情 意真挚 的演 唱风格 , 给我 们一 种鲜 你仔 细品味 , 带 细心去体验时 。 才会感觉 到
… … …
跳 把一 生产 实践 与 生 活 实践 , 古 人劳 役 必 讴 律线条 、 进的旋法特点 巧妙结合 , “
个姑娘为 了去看戏 而精心打扮 的俊 俏模 样给形象地描绘 出来 ,使歌 曲增 添 了许 多风趣 、 幽默的情调 , 给人们也带来 了一 三 、衬词” “ 语言艺术的演 唱韵 味美 在 民族 的歌 唱艺术 中 , 非常 注 重演 润 、 美 。“ ” 中国传统 的美学 中, 甜 韵 在 具 有很高 的审 美地 位 , 被认 为是最 高 审美 范畴 。“ 有韵 则生 , 无韵则 死 ; 有韵 则雅 ,
试论汉文学语言音乐美的表现
![试论汉文学语言音乐美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0394703bb68a98271fefaca.png)
一
直 以来 ,关 于 文学 语 言音 乐美 表 现 的看 法 ,不 是 散文而言 ,也显得不切 实际 ”[;在西 方象征主 义音乐美 1 ]
归结于文 学语言 的语 音效果 ,就 是强调文 学语言所 蕴含的 理 论 的视 野 下 , 传 统 的文 学 音 乐 性 的表 达 , 即通 过 语 言 形 情感 因素,这不仅 难 以说 明文学音乐性 的特质 ,也 削弱 了 式 美 特 别 是 语 音 效 果 来 体 现 的音 乐 性 就 更 加 显 得 过 时和 薄
文
试论 汉 文 学语 言 音 乐美 的表现
。唐 魁
摘 要 :文学语言音乐美的讨论是现代性语境下文学研 究的一个新问题 。一直以来,对 于文学音 乐关的表达不是 强调语 音效 果,就是侧重 于内蕴的情感 因素,尤其现 当代文学似乎 更加 关注文 学语言情感层 面表现的音 乐美。本 文认 为,无论语音层 面还是情感层面,只关注任何一方面都有失偏 颇。两者相辅相 成,缺一 不可 ,共 同建构 着丈
体, 《 毛诗序 》有云 : “ 动于 中而 形于言 。言之不足 , 情
故 嗟 叹 之 。 嗟 叹 之 不 足 , 故 咏 歌 之 。 咏 歌 之 不 足 , 不 知 手 基础 的文学语言 。这 个过程其 实是汉文学语 言逐渐摆脱 音 之 舞 之 ,足 之 蹈 之 也 。 ” 可 见 三 者 的 相 生 相 成 。 文 学 因 为 乐 的依附状态而确 立 自身音乐特 质 的过程 。我们现在 所说 音 乐 性 而 更 具 表 现 力 ,音 乐 则 以 文 学 为 本 。 南 宋 郑 樵 在 的最初 的诗歌其 实都不是现在 意义上 的文 学创作 ,如 《 诗 《 志 ・ 略 》 中 强 调 : “ 以 诗 为 本 ,诗 以 声 为 用 ,八 经 》 、 楚 辞 等 都 只 是 一 种 在 音 乐 节 律 下 的 吟 唱 。汉 赋 “ 通 乐 乐 不 音 八 律 为之 羽 翼 耳 。 … …古 之 诗 ,今 之 词 曲也 , 若 不 能 歌 歌 而 诵 ”开 始 显 现 出 文 学 语 言 的 自觉 , 到 六 朝 时 , 文 学 已 之 , 但 能 诵 其 文 而 说 其 意 , 可 乎 ? ”随 着 时代 的 发 展 ,文 然走 向 自觉 ,不 仅诗赋更加精 工凝练 , “ 金声而玉振 ” ,
论语言的音乐美
![论语言的音乐美](https://img.taocdn.com/s3/m/3bea9581a0116c175f0e4839.png)
论语言的音乐美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传递情感信息的媒介,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化。
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
例如中国人的语言是汉语、美国人的语言是美式英语、韩国人的语言是韩语等等。
有些人会说“我觉得韩国的语言听起来很好听,感觉特别的柔美。
”而这里的“好听的语言”就是给语言赋予了音乐的特征具有了音乐美。
语言的音乐美,一方面是指我们用于日常交流的有声的语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时我们会觉得某些人的声音就像歌声一样婉转动听使人舒适。
这些“动听的语言”就是音乐所具备的。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的“音乐的语言”,音乐和语言虽然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
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
在这一点上,语言和音乐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的音乐美,另一方面是指“无声的语言”即文学的创作。
当我们在朗读诗歌、散文时,我们总是能感受到动人的音乐美。
这种音乐美是通过叠音、摹声、押韵、语调等语音修饰手法表现出来的。
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而且还使描写更形象意义更突出气氛更浓郁感情更强烈。
文学作品的音乐美,历来是文学语言追求的一个艺术目标,也是文学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
叠字、叠词能给人们音乐的美感,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收,作别西天的云彩。
”叠字“轻轻”的运用使诗歌更具有画面感,渲染气氛。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诗词中叠字的使用读起来抑扬,听起来悦耳,让人回味无穷。
押韵,韵律和谐朗朗上口。
古典诗歌中相邻或相同的诗行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称为押韵。
这些押韵的字通常叫韵脚字。
高考作文鲜素材:汉语之美,美在整齐、抑扬、回环
![高考作文鲜素材:汉语之美,美在整齐、抑扬、回环](https://img.taocdn.com/s3/m/1a61fc6b360cba1aa811daca.png)
高考作文鲜素材:汉语之美,美在整齐、抑扬、回环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也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
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
在这一点上,语言和音乐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语言形式的美不限于诗的语言,散文里同样可以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
从前有人说,诗是从声律最优美的散文中洗练出来的;也有人意识到,具有语言形式美的散文却又正是从诗脱胎出来的。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是语言,就可能有语言形式美存在,而诗不过是语言形式美的集中表现罢了。
01整齐的美在音乐上,两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
最整齐匀称的乐段是由长短相等的两个乐句配合而成的,当乐段成为平行结构的时候,两个乐句的旋律基本上相同,只是以不同的终止来结束,这样就形成了整齐的美。
同样的道理应用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语言的对偶和排比。
对偶是平行的、长短相等的两句话,排比则是平行的、但是长短不相等的两句话,或者是两句以上的、平行的、长短相等的或不相等的话。
远在第二世纪,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就以善用排比的语句为人们所称道。
直到现在,语言的排比仍然被认为修辞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排比作为修辞手段虽然是人类所共有的,对偶作为修辞手段却是汉语的特点所决定的(当然,和汉语同一类型的语言也能有同样的修辞手段。
)。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虽然双音词颇多,但是这些双音词大多数都是以古代单音词作为词素的,各个词素仍旧有它的独立性。
这样就很适宜于构成音节数量相等的对偶。
对偶在文艺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骈体文和诗歌中的偶句。
骈偶的来源很古。
《易·乾·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 讲稿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 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c5421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7.png)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讲稿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如下几点:
一、音乐形式美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乐曲结构的组合形成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
优美动听的音乐形式能够打动人心,产生审美愉悦。
音乐形式上的丰富多变也体现了音乐的发展。
二、音乐表达美
音乐能够抒发人的思想感情,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充分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内涵。
听众通过音乐也能体会到这种情感,产生美的感动。
三、音乐语言美
音调的组合变化形成音乐语言。
优美流畅的旋律,和声的协调,展示音乐语言的美。
音乐语言的新颖独特也体现音乐创作的创新。
四、音乐表现美
演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诠释,将音乐表现得更丰富生动。
表现手法的丰富
性也是音乐审美的一个方面。
五、音乐习惯美
听众长期对某种音乐形式的欣赏也会形成一种审美习惯。
熟悉的音乐方式容易产生共鸣,也会成为一种美的体验。
六、音乐想象美
音乐能唤起人的想象,把听众带入音乐描绘的景象中。
音乐描绘的想象世界也成为一种美的领域。
通过多角度理解音乐美学原理,能更深刻地领悟音乐之美,提高音乐鉴赏力。
这需要听众持续地音乐学习与实践。
浅谈语文教学与音乐的结合
![浅谈语文教学与音乐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8c0332acaf1ffc4fff47ac07.png)
浅谈语文教学与音乐的结合语文教学与音乐的结合,就是把音乐巧妙地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富有诗意。
这过程弥补了小学语文教学过去对情感因素关注较少的不足,以音乐神奇的感染力,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
一、感受音乐,激发兴趣,了解课文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制造气氛,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
在课前播放一段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精神上的活跃。
如果播放的是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就可以唤起学生对头脑中储存的相关文化背景、影视故事、人物形象、特殊情感的回忆,特定的学习情景立即就营造出来了。
在学习《草原》前,听一段有关内蒙大草原的音乐,比如腾格尔的《天堂》,可让从未到过辽阔壮美草原的学生感受到那里的天空、羊群、湖水的独特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重点品味其韵律、歌词等,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的深入理解。
二、适时放乐,展开想象,理解课文音乐的美感、文学美感、情感教育的高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那么在育人这方面最重要的当属情感教育、审美观的培养以及艺术感受力的培养。
又如学习《海伦•凯勒》时听贝多芬《命运》这首曲子,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生命的敬畏和理解;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可以听刘欢的《从头再来》;学习《第一次抱母亲》,可以听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和阎维文的《母亲》。
音乐能够让语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三年级中随机抽取三个班,分别编为实验班1、实验班2和对照班。
新授唐代诗人张继写的古诗《枫桥夜泊》,让学生了解诗的意思,品味诗的意境。
在三个班中采用大致相同的教案,不同的是:在实验班1中,在师范读、生跟读、闭眼想象、齐读时都播放了音乐《春江花月夜》。
在实验班2中,同样也播放了音乐,但曲子是《春节序曲》。
而在对照班中自始至终不使用任何音乐。
论朱自清《荷塘月色》语言的音乐美
![论朱自清《荷塘月色》语言的音乐美](https://img.taocdn.com/s3/m/fbe56d1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1.png)
朱自清《荷塘月色》语言的音乐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教材的保留篇目。
这篇散文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华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以及对现实的苦闷与怅惘之情。
文章美点很多,择要赏析如下:一、修辞美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荷塘的景物。
有鲜明的比喻。
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一旦翩翩起舞那种婆娑婀娜的丰姿;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贴切传神;月光如“流水”一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流动而明净的特点。
有生动的拟人。
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写出了叶子的密,也写出了叶子诱人的风致。
有深邃的通感。
通感是感觉之间互相沟通、移用的修辞手法。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幽微的香气比作是渺茫的歌声,可见这香气飘忽不定,忽浓忽淡,时断时续。
又因为楼高且远,微风在吹动,所以楼上的歌声有渺茫的感觉,听起来似有似无,很不连贯。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把黑白相间的光和影构成的画面比作和谐的旋律,小提琴的名曲,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语言美1、动词的锤炼美。
在动词的选择上,作者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心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泻”一“浮”,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充满了动感。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个“挨”字,活画出了田田荷叶像一群光彩照人的少女妩媚多姿的形象。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字,仿佛一位淡青妙手在展纸描绘,自然贴切地写出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美、之真。
2、数量词的点缀美。
数量词被一般人所忽略,但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性,为被修饰的成分增添丰富的审美内涵,成为语言中的一个亮点。
浅谈语文课文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课文的语言美](https://img.taocdn.com/s3/m/f6b8ba1f168884868662d60d.png)
浅谈语文课文的语言美提要:任何美的东西都是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的统一,没有美的形式的依托,美的内容便成为空中楼阁。
语文课文的内容美依赖课文的形式美而得以表现。
课文的形式美包括语言美、结构美、文面美等。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语文课文的语言美。
关键词:洗练美;音乐美;色彩美;朴素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文课文中反映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都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因此,领悟绚烂多彩的语言美是实施语言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文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1、洗练美。
语文课文的作者都具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十分重视炼字、炼句,使文章语言具有用词准确、生动,以一当十,言简意赅的洗练美。
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的”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竞”字使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谁主沉浮?”一个”主”字又把英豪扭转乾坤的浩大气魄,推动历史的使命感,必获全胜的巨大信心,尽囊其中。
就是在写景状物、记人叙事、因事说理的文章中,也同样能感受到语言的洗练美,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劈头就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只有十二个字就构成了四个主谓结构的单句。
主语、谓语的中心成分不加任何附加语,显得简洁明快,整齐一律。
《荆轲刺泰王》的第一段:”秦将王剪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到燕南界”。
作者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黑云压城,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六个动词乍看都很平常,但仔细研读就会感到它们是何等言简意赅,何等凝练厚重。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仔细揣摩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领悟文章语言的洗练美。
2、音乐美。
作家写诗作文炼字、炼句除考虑意义外,还考虑声音,也就是说是从意义和声音两个方面进行锤炼的,意义的锤炼,要求寓繁于简,寓静于动,寓抽象于具体等;声音的锤炼,则要求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调,韵脚和谐自然,以及双声、叠韵、叠音的运用自然巧妙等。
浅谈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浅谈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7b8cebc5da50e2534d7f26.png)
浅谈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语言是歌唱艺术的灵魂,这一点无庸置疑,各国声乐艺术不能例外。
声乐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问题,要先解决技巧问题、表现问题,音乐艺术形象的雕琢必须立足于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
标签:语言;声乐艺术声乐艺术是在音乐艺术范畴中惟一直接运用语言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产物。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别于日常的会话语言,这主要是因为在学习歌唱技能性发声技术过程中,需要建立诸如一种歌唱声音及母音统一的发声机制,力求使发出的声音能如乐器般地线条流畅、连贯优美,还要求歌唱声音的发出要具有一定的力度,宏大而又不粗糙、精细而又不虚弱等。
如果仍用日常会话语言的发声机制去歌唱,显然是达不到上述要求的。
演唱者通过歌唱、咬字、吐字与发音,创造出各种内容深刻、丰富又感人的音乐形象,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演唱时,首先就必须做到咬字、吐词清楚,使人闻其音即解其意,从而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否则就失去了声音艺术的意义。
在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以字行腔”、”字是骨头,腔是肉”,甚至有”千斤白,四两唱”、”一字不正如钝刀杀人”之说,可见歌唱中对语言这一因素是何等的重视。
因此,是否”字正腔圆”,也就成了衡量演唱水平高低的准绳。
从歌唱的角度看,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声乐艺术都是根据本国和本民族的语言规律来进行咬字、吐词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不同的民族声乐流派所形成的独特的色彩与风格,起主导作用的是语言。
但必须明确地指出,歌唱中的语言与生活中的语言在发音、咬字、吐词、用气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
歌唱语言与说话语言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歌唱语言的韵母形成的位置不在口腔,而是在咽腔,歌唱语言必须最大限度地延长韵母,而说话语言则不需要。
为了使听众能听清歌唱语言,必须以清楚、准确、持久地表达语言为前提。
【语言美体现在哪里】浅谈语言美与音乐美
![【语言美体现在哪里】浅谈语言美与音乐美](https://img.taocdn.com/s3/m/a45a2fe452d380eb63946d23.png)
【语言美体现在哪里】浅谈语言美与音乐美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切记夹带家乡方言,甚至通篇使用方言。
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注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甚至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因此,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教师才可进得课堂,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发声练习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艺术的美,使学生收益终身。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
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它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来的,更谈不上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作。
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增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于感染力的。
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于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相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种,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
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
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
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
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
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魅力。
音乐教师虽然并不是专业的朗诵艺术家,但应朝这个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水平,语速、语调的均衡在讲课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做到缓急一致、高低一致、轻重一致,使语言氛围和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https://img.taocdn.com/s3/m/57806d8a02d276a200292ebb.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语文课要把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除了我们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充分地备课等外,语文老师的语言美是个关键。
同一句话、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文老师说出,学生的反应会截然不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要根据语言这些特征,针对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要字、词、句进行分析,从中让学生去体会语言美。
一、语言的形象美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能够生动逼真地刻画形象,绘声绘色,细致入微。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所描绘的春天景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反复朗读此文,让学生从花色、花香、花的甜味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置身其间,同时,也让学生从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中去体会语言的形象美。
语言的形象美不仅体现在散文、记叙文中,而且也体现在议论文中。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形象化的语言为主观主义者画像,不仅形象逼真,比喻深刻,不但阐明抽象的事理,而且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语言的形象美对说理的重要性,从而加深了对主观主义者的表现、实质和危害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语言的生动美语言的生动美主要体现在动词的提炼和选用上。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的“绿”字,写出了春风给江南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显出江南初春景色的美丽,风光宜人。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十分传神地把浓郁的春色点染得生动别致,逗人神往。
鲁迅的小说《药》一文中写道:当刽子手康大叔把人血馒头给老栓时,嚷道,“怕什么?怎么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作者连用了“抢”“、扯”“、裹”“、塞”“、抓”“、捏”六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刽子手的凶残、贪婪、爱钱如命的丑恶形象和粗野残暴的性格特征。
浅谈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
![浅谈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c6acda80eb6294dd886cdb.png)
浅谈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冯彬(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摘要:鉴于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特.羔。
本文从语言艺术的目的出发。
提出了对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文学语言艺术和形体语言艺术的特定要求。
关键词:音乐教师;语言艺术;文学语言;形体语言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课堂语言艺术则无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这一双向活动的效果。
一、音乐教师的文学语言艺术1、课堂语言应具有文学色彩,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
文学语言是加工过或规范化的书面语.在推动文化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
但标准、准确、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音乐课增色。
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方言。
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要做到音色优美,我们可以借鉴声乐中的正确发声方法,通过训练、调节.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
使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像歌声一样动听。
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色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教学内容的印象。
这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唱歌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
还可以烘托出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受益终生。
大学英语教学中过分依赖分析、寻求普遍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
四、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人文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特性.以及受经典科学思维方式影响而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我们应该汲取现代科学的营养。
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
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
既不能用传统的经验主义指导教学.也不能将适用于自然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套用在人文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
我们需要以现代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及语言教学的方法为工具。
应用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言美与音乐美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
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切记夹带家乡方言,甚至通篇使用方言。
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注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甚至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因此,要有一口
标准的普通话,教师才可进得课堂,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发声
练习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艺术的美,使学生收益终身。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
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它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来的,更谈不上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作。
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标准的
普通话,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
空间,增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于感染力的。
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
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
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
于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相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种,接受艺术的感染
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
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
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
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
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
从激发
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
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是难以吸
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
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
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魅力。
音乐教师虽然并不是专业的朗诵艺术家,但应朝这个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口头
表达水平,语速、语调的均衡在讲课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做到缓
急一致、高低一致、轻重一致,使语言氛围和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
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
能力之一。
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
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
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
韵则死”的深刻道理。
幽默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是如此。
教师恰
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像一只魔法师的妙手,可以春风化雨,点石成金。
课堂上的笑声
会制造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例如在讲授完单纯音符及休止符后,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打一音符名称),同学们对猜谜很感兴趣,总想猜得又快又准。
教师可利用他们的
这种好胜心理,编一些谜面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唱歌教学时,有的学生情绪急躁,在自己不熟练的情况下,张口乱唱,破坏秩序,与其他同学的声音不同步、不和谐,出现了“先现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
粗暴制止,用希望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是和谐的、优美的来暗示他们,用幽默的语言
以褒代贬。
另外,板书上的文字、图表等都能创造出幽默的效果。
如课前在纸上画出“反常”
图画和形象,把字故意写得怪诞可笑等。
在教唱“地球你好吗”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
个变形的流着眼泪的地球,旁边又画了一个脱光了毛的小鸟,让学生为这幅漫画取名字。
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取了“流泪的地球妈妈”、“救救我吧”、“我要家园、
我要飞翔”等题目,并讨论了“地球为何流泪”之后,学唱歌曲便自然而然地情真意切了。
所谓态势语,即形体语言。
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
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
态势语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
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
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
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
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
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
而一个恰
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
此外,在教唱某些民族歌曲时,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表情甚至是舞蹈动作,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当然,态势语的运用一定要恰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南辕北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