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聚落》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聚落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聚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平顶山市第三中学的胡文艳,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三节《聚落》。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课后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聚落》一节是依据课程标准“居民”部分中“聚落”这一主题而设计的,对应的标准是如下三条。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
通过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从保护传统聚落这一侧面,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从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方法的形成,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提高,以及地理审美意识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知识奠定基础,在整个世界地理的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教育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在提供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的条件下,由学生按照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针对具体的聚落实例,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列举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让学生将视野扩大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上,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制定了涵盖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有三个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有限,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的难点确定为: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气候、人口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了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城市和乡村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农村生产劳动和城市建设也并不陌生。
但将城市和乡村这两类聚落景观进行比较,对初中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加之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有限,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聚落发展与保护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充分运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教法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实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图片、资料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
1.图片、资料分析法:运用图片、资料,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图片、资料,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我提供了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展示了具体聚落的图片或说明材料,让学生初步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列举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聚落材料,让学生将视野扩大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上。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有助于引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是在图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寓教于乐,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四、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是如何“教”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学”的过程。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把引导学生如何学贯穿始终。
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精心选择图片、资料,设计活动内容,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口”、“动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动脑”的习惯。
五、教学程序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学生熟悉的首都北京入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任务驱动,导学达标”活动,完成“城市和乡村”、“聚落与环境”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三个部分的教学任务。
最后通过“知识盘点,巩固收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加以巩固。
(二)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关于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北京城市宣传片》,展示故宫、长城等多处文化古迹,欢乐谷、世界公园等多处现代娱乐场所,还有皮影、京剧、胡同游、四合院人家等京味儿文化和人们的生活画面。
使学生从宏观上对聚落有一个感性认识。
●任务驱动,导学达标
第一部分——“城市和乡村”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描述印象中的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指导学生对比课本中1913年的迈阿密景观和20世纪末的迈阿密景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再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多组图片,组织学生分析、判断、比较城市和乡村这两类聚落景观。
并让学生七嘴八舌说差异,完成“城市和乡村景观比较表”,进而实现“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这一课标要求。
最后,从职能的角度对城市和乡村进行分类,并欣赏不同职能的聚落特色。
第二部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应图片,概括总结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
接着,教师补充展示一组材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逐个分析材料,分别说出什么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展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聚落资料,让学生辨析某一具体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之后,让学生依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民居,从而真正掌握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结合聚落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除自然因素外,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还
有哪些。
让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聚落受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
第三部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传统聚落。
现在的学生,获取这方面知识的途径很多,例如旅游、上网等,列举一些传统聚落对他们来讲是可以做到的。
随后,展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材料,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为什么要保护传统聚落。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发现这些遗产中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信息,真正“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然后,让学生说说传统聚落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文化遗产是多方面的,传统聚落只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的视野扩大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上。
展示北京城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消失的资料,提出怎样保护传统聚落?使保护文化遗产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知识盘点,巩固收获
结合板书,让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采用知识树式呈现,能够条理化、直观化地反映教学内容,有助于突出重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储存。
畅所欲言:对自己说,我有什么收获?对同学说,我有什么温馨提示?对老师说,我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接着,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选择一个动画人物,回答其链接后的问题。
设计意图: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因为题目的不确定性,激起学生挑战问题的欲望。
依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这些问题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目标,检验了本节的学习成果。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程理念为宗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用图片、资料分析法、任务驱动等方法,通过自主答题、合作探究等形式,将聚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顺利完成学习内容,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