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受众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news.sohu.com/20130123/n364470169.shtml
• • • • • •
主持人面貌的变化 不需要个人风格的“播音员时代”出现,端正大方、正襟危坐、字正腔圆、 掷地有声,十分稳重。 第一代 特色:庄重 赵忠祥、李瑞英、王宁、邢质斌 • 第二代 特色:辨识度高 罗京、李修平、张宏民 第三代 特色:有活力 2007年12月6开始,李梓萌、康辉、海霞、郭志坚四位新人先后亮相《新闻联播》, 新面孔亮相引发媒体网友广泛关注与热议。
• 媒体——缓冲体——受众
个人差异、社会类型、社会关系
结论:受众通过各种网络而组合成一个坚不可 摧的联合阵地,使得媒体根本无法为所欲为, 媒体效力非常微弱。
市场的受众 将受众视为信息的消费者和市场营销对象,随着 媒介的产业化、集团化经营成为主流,“受众即 市场”的观点影响深远。 重视注意力经济 侧重研究消费行为,即了解媒介产品的消费者由 怎样的人员构成,消费目的是什么,有怎样的消 费习惯等。
20世纪40年代以后,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研究 发现,受众在接触大众媒介之前,往往已有自己的 固定看法和预存立场,而且归属与一定的集团和群 体,受群体的规范影响较大。 •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 《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 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 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 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对调 查数据分析后,得出了一系列理论假说: ①“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②“选择性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假说 ③“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理 论
第七章 受众研究
• 认识受众:受众观的变迁 • 受众研究理论 受众的心理机制 使用与满足理论 分众理论
受众是谁?
Audience 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 对大众媒介信息接收者的总称。具体而言,包括报刊 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戏剧的观众、网 络的浏览者等等,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 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 的人。
社会关系论
认为:受传者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这种生活圈 可能是有纲领、有领导、有组织的团体,也可能是 无纲领、无组织、临时性的非正式的团体,还可能 只是邻里、家庭等群体关系。然而,不管你属于哪 一种生活圈,你都将在信息接受中受到他们直接或 间接的约束和影响。 大众媒介传播的任何信息,在这种生活圈面前都要 遭到审查、过滤或抵制,很难通行无阻、全部过关, 并且有许多人首先得到的信息往往不来自大众媒介 而是来自“意见领袖”,而这二次传播的信息并非 不偏不倚。因此,大众媒介的效果既非一致的、强 大的,也非直接的,个人间复杂的社会关系极大地 限制和约束着传播效果。
受众调查
受众调查是由研究机构或媒体实施的、了 解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和态度的调查,分为 视听率调查和意向调查。 受众调查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 法、控制试验法、电话访问法、实地观察 法等等。不同的调查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 件与适用范围,调查人员应该根据受众的 年龄、心理、职业等特征及调查机构自身 的条件来确定最佳的调查方法。
个人差异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劝 服性传播前,需要先弄清受众的兴趣、爱 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再挑选与之 相应的讯息进行传播。否则,与受众特点 和需求不符合的讯息,就会遭到回避和拒 绝。
社会分类论
• 社会类型论,又称为社会范畴论。这一理论是对个人差异 论的修正与扩展。个人差异论是以心理学为依据,主要强 调个体心态与性格的不同,而社会类型论则以社会学为基 础,重点强调受众的社会群体的特性差异。 • 美国学者约翰· 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1959)一文中,揭示了受众基本群体和参照群体对个人传 播行为的影响。首先进入这一理论的研究领域。 • 社会分类论认为,受众是可以分类的,尽管每个受传者的 个性千差万别,但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中,由于受众在性别、 年龄、地区、民族、职业、工资收入、宗教信仰、文化程 度等方面相同或相近,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类型。某一社会 类型的受众对同一讯息又会有大体一致的反应。
个人差异论 社会分类论 社会关系论 文化规范论
个人差异论
这个理论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从 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讯息包含的刺激性与 受众的个性特征有着特定的相互作用。 • 德弗勒(1975)将这种个人差异分为五种: (1)人们的心理结构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 (2)人们的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的各不相同形成个人差异; (3)人们从不同社会环境所习得的不同立场、价值观、信仰、 态度,造成了心理构造的不同; (4)由不同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人们在个人特性上的不同, 决定人们在理解客观事物方面的差异; (5)由于对客观事件理解不同而形成的稳定见解,又影响人 们对各种信息的选择与解释。
《新闻联播》的变脸与改革
• •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创办。 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 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 事”;但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也 是在这一年,《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由此前的20:00提前至现在19:00。其大致内容 按播出顺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访问、会议以及视察活动,中共中央或中央政 府开的某项会议,思想教育类短片,联播快讯(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 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等。 “三段论” :“前十分钟领导很忙,中间十分钟百姓过得很好,最后十分钟外国人民水 深火热。”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 2004年“两会”报道开始,《新闻联播》首次不延长时间,好评如潮。 2007年12月6开始,李梓萌、康辉、海霞、郭志坚四位新人先后亮相《新闻联播》,新 面孔亮相引发媒体网友广泛关注与热议。 2009年6月:罗京去世再度引发人们对《新闻联播》的强烈关注,而央视力图再次让《新 闻联播》“变脸”也备受热议。据悉,此次《新闻联播》重大变化就是将“减少对领导 人活动的报道,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新闻联播增加舆论监督与批评环节。 2013年1月1日改革:加强突发性新闻的深度报道,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加重民生和国 际新闻的报道量,亲和力加强,《新闻联播》的变化是中国电视新闻向专业主义迈进的 很重要一步。首次增加了直播连线评论员的环节。
CSM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简称CSM)是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与世界领先的市 场研究集团—TNS(Tayloy Nelson Sofres)合作成立 的中外合作公司,于1997年12月4日在北京注册成 立。公司致力于专业的电视收视市场研究,为中国 传媒行业提供可信的、不间断的电视观众调查服务。
社会关系论
• 社会关系论主要得益于拉扎斯菲尔德 (P.Lazarsfeld)、贝雷尔森(B.Berelson)、 卡茨(E.Katz)等人(1940,1960)的研究成果。 与个人差异论和社会类型论不同,社会关系论 强调群体关系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比较注意 受众参加的组织或团体的压力、合力对其本人 接收讯息的影响。
• 第四代 特色:亲和力 郎永淳、欧阳夏丹

样本采集:2012年1月1日~1月20日,2013年1月1日~1月20日 2012、2013年《新闻联播》报道类型时长对比。阎彬、张洁瑶: 统计 (何籽/图)
受众观的变迁
• • • • • 中弹即导的受众 联合御敌的受众 市场的受众 权利的受众 网络时代的受众
同质性
“大众社会”理论对大众(mass)的理解
“大众社会”的论述大约源于19世纪中后期,认为工业化导致了大众社会的诞生。 乌合之众:生活在法理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互不相干,成分复杂,他们之间不存在 亲情的纽带,只有法律的关系,每个人都以完全独立的个人身份投身社会,因此 在心理上都陷入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状态中。
联合御敌的受众
李金铨:“媒介与受众之间有些‘东 西’——一些‘缓冲体’或‘过滤器’, 把媒介信息加以解释、扭曲、压制,信息 一旦到达受众身上,已经和原面目不同 了。” 1950和1960年代关于受众的研究重点 就是这类“缓冲体”。根据德弗勒的概括, 受众与媒介间的“缓冲体”分属三个层面:
关于西方的受众理论,美国传播学家梅尔 文· 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1975)一书中将其 归纳为四种:(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类论;(3) 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我们认为只有前三 种可以看作受众研究的理论,而“文化规范论” 似乎应作为效果研究或过程研究的理论加以讨论 和评述。
AC尼尔森
AC 尼尔森是全球最成功的市场调查公 司之一,这家具有76年发展历史的跨国公 司,调查网络覆盖100个国家,客户达9000 家。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提供市场动态、 消费者行为、传统和新兴媒体监测及分析。
• 我国受众研究的实际调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2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 调查组共同发起的北京地区读者、观众、听众调查,是我 国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 1986年5月,全国第一届受众研究研讨会在安徽省黄山县 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受众 的研究有了专门的组织。 1995年6月,全国最大的受众调查咨询机构——央视调查 资讯中心成立。 1996年5月,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1997年,每年推出《中国电视受众研究》
1)19世纪中后期,以法国学者托克维尔为代表:站着贵族精英的立场来看待这 场社会巨变,认为大众社会是与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和文明破坏联系在 一起;大众是由一群没有理性、责任感、自私自利的平庸者组成; (2)20世纪早期,以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为代表:从社会革命的角度认 为大众社会使人丧失激进的力量,大众社会由一个个孤立的原子式的个体组 成,丧失了原有的亲密的联系,容易受人操纵和控制。 (3)二战之后,以美国学者李斯曼《孤独的人群》、米尔斯《权力的精英》为 代表:现代人的典型社会性格是“外向型”,即总是顾及周围的状况以及他 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社会性格意味着现代人的行为具有过多的“趋同”倾 向,其结果便是社会成员自主性的降低和均质性的增加,成为无个性的一般 大众。权力仍控制在少数居支配地位的精英者手中。
• 大众媒介迅猛发展,新媒介的出现,是人 们高估了新媒介对人的影响力; • 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对媒介宣传的 重视。
• 代表性受众理论
魔弹论(皮下注射论) 受众——“乌合之众”——“一盘散沙” 施拉姆也认为:“情况就像在一个射击场上 那 样,需要的就是对准靶子射击,靶子就倒下 了”。
联合御敌的受众
政治既有倾向: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IPP指数。是一 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 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在人们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决定之际,这种 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人们已有 和迄今所持的政治态度。 选择性接触: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更倾向于“选择” 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这种选择性接 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他们的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 变。 意见领袖:在人们作出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中弹即倒的受众
基于2个假设: ——认为大众媒介具有无往不胜、难以 抵御的传播威力。 ——认为受众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 的地位。
• 大众的主要特点: 规模的巨大性 分散性和异质性 匿名性 流动性 无组织性
大众社会与乌合之众
1947年,布鲁默给“大众”一 词 作过四层描述: (1)大众分布广泛,差 别很大; (2)大众是不知名的群 体,由不知名的芸芸众生组 成; (3)大众很少往来,很 少沟通,不知别人的存在; (4)大众独断独行,很 难采取一致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