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转化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格里菲斯体外转化实验过程
格里菲斯体外转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将外源DNA导入到细菌细胞中。
这种方法是由赫伯特·W·格里菲斯于1928年首次描述的,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实验”。
以下是格里菲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本步骤:1.准备接受细胞: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通常使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是在培养基中生长并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
2.制备DNA样品:接下来,需要准备含有外源DNA的样品。
这些DNA样品可以是纯化的质粒DNA、线性化的DNA片段或基因组DNA。
DNA样品通常在实验室中通过DNA提取、PCR扩增等方法获得。
3.制备质粒DNA:如果使用质粒DNA作为外源DNA,需要将质粒DNA经过适当的处理(如线性化)以提高转化效率。
4.转化实验:将目标细菌细胞与外源DNA混合,并将其暴露于特定的条件下,使DNA能够进入细胞内。
通常,这个过程需要通过热激冲(heat shock)、电穿孔(electroporation)或化学法(如钙离子诱导法)等方法来实现。
5.恢复生长:转化后的细菌需要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恢复生长,以使转化的DNA在细菌中复制和表达。
这通常涉及将细菌转移到富含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
6.筛选与鉴定:为了确定转化是否成功,通常会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或基因标记来筛选转化细胞。
成功的转化通常会导致表达外源基因或表型改变,可以通过PCR检测、酶切分析、蓝白斑筛选等方法来鉴定。
总的来说,格里菲斯体外转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将外源DNA导入到细菌细胞中,并使其在细菌中复制和表达。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研究基因功能、基因调控、蛋白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生物学问题。
细菌转化的步骤
细菌转化的步骤细菌转化技术是一种在细菌体内将外源基因(新的基因)引入,从而使细菌表达新的生物酶或代谢产物的过程。
该技术不仅可以为合成生物学和微生物发酵技术提供新的功能,而且可以用于提高抗药性、去除污染物和制备新药物等方面的应用。
细菌转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基因构建、转化及检测。
首先,基因构建是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适当的载体中,以便将它们引入到细菌中。
在这一步骤中,必须提前准备好新基因,并将其与在载体中已有的基因结合起来,以便将其传递到细菌中。
这一步骤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如PCR 法、DNA合成法、DNA克隆法等。
其次,转化是将构建的基因插入到细菌体内的过程。
一般采用磁珠法将基因构建的载体与细菌混合,然后电离辐射或其他方法将基因转移到细菌体内。
最后,检测是检查转化成功的最后一步。
一般会采用PCR法、Southern Blotting法、Western Blotting法等技术,以检查细菌中是否有目标基因的表达。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目标基因的表达,则说明细菌转化成功,可以进一步研究新基因的功能和作用。
由此可见,细菌转化的整个过程包括基因构建、转化及检测三个步骤。
首先,要准备好新基因,并将其与在载体中已有的基因结合起来,以便将其传递到细菌中;其次,用磁珠法将基因构建的载体与细菌混合,然后电离辐射或其他方法将基因转移到细菌体内;最后,用PCR法、Southern Blotting法、Western Blotting法等技术检查细菌中是否有目标基因的表达。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目标基因的表达,则说明细菌转化成功,可以进一步研究新基因的功能和作用。
在实际中,细菌转化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转化细菌可用于抗药性研究、环境污染物去除、生物燃料发酵、生物质转化、生物变态物质制备、药物分子设计和制备等。
因此,细菌转化技术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细菌转化技术的优点也十分明显,它可以更快地引入新基因,比传统的遗传转化技术更有效,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细菌的生产能力和表达能力。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理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理R型细菌和S型细菌是指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两种不同的菌株。
R 型菌株没有多糖胶囊,使其不能被宿主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并攻击。
而S型菌株具有多糖胶囊,它可以在宿主体内形成保护屏障,让S型菌株免受宿主体内防御系统的攻击。
这种菌株间的转化是由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在1928年的实验中首次发现的。
在他的实验中,他发现S型细菌可以通过转化成为R型细菌。
这项实验成为了研究基因、细菌、免疫学和遗传学的里程碑之一。
转化原理转化是指细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来获取新基因或修复受损的基因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发生的转化是三种水平基因转移中的一种,另外两种是转毒和转座。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将一般不会发生转化的菌株暴露于高浓度的纯化DNA或热点处理的细胞外释放的DNA中,可以使它们发生转化。
这有效地向接收方细胞提供了由损伤和老化过程中释放的大量自由DNA Source 提供的遗传物质。
当细胞在遇到DNA时,它们会摄取这些氮碱基的序列并将其整合到它们自己的基因组中。
格里菲斯的实验在实验中,格里菲斯将S型细菌与R型细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
S型细菌的多糖胶囊可以让它在宿主体内形成保护屏障,从而使其不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攻击。
相反,R型细菌因其缺少多糖胶囊,很容易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攻击而导致死亡。
他还将已死亡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然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小鼠存活下来了。
进一步研究表明,这是因为S型细菌的多糖胶囊与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使得R型细菌获得了抵抗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
这项实验说明了转化是如何发生的,因为它证明了细胞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自由的DNA碎片,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实验后,格里菲斯提出了转化的原理:原本不具有多糖胶囊的R型细菌,在与死亡的S型细菌混合后,会吸收到S型细菌释放出来的可吸收性物质,其后代也会获得多糖胶囊,从而成为具有S型细菌性质的转化菌株。
实验八 重组DNA转化大肠杆菌
实验八重组DNA转化大肠杆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转化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热击转化大肠杆菌细胞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外源遗传物质(如质粒DNA、以载体构建的重组DNA等)进入细菌的过程称为转化。
其原理是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菌细胞膨胀成球形,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se(DNA酶)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经42℃短时间热冲击处理,促使细胞吸收DNA复合物,在丰富培养基上生长数小时后,球状细胞复原并分裂增值。
被转化的细菌中,重组子中基因得到表达,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可选出所需的转化子。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耗材
1、主要仪器:超低温冰箱、制冰机、冰盒、水浴锅、移液器、漂浮板、超净工作台、恒温摇床等。
2、主要药品及耗材:感受态细胞、与载体连接DNA、LB液体培养基、保鲜膜、一次性手套、移液器吸头、1.5。
四、实验步骤
1、-70℃冰箱取出保存的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中融化10min。
2、取100 ul的感受态细胞移至新1.5 ul离心管中。
3、向100 ul感受态细胞中加入10 ul DNA连接液,轻轻混匀后在冰中放置30min。
4、42 ℃水浴中热击90秒后,立即放于冰中2-3min。
5、加入890 ul LB液体培养基。
6、在恒温摇床中,37℃,150 rpm,培养1小时使菌体复苏。
7、将转化后的菌体放于4℃保存,备用。
五、作业
写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酵母菌表面展示操作步骤之细菌转化
酵母菌表面展示操作步骤之细菌转化酵母菌表面展示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研究技术,可以用于研究酵母菌表面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其中细菌转化是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步骤,通过该步骤可以将需要展示的目标分子转化到酵母菌表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酵母菌表面展示操作步骤之细菌转化的流程。
步骤一: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在进行酵母菌表面展示的细菌转化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所需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1. 适量的目标酵母菌细胞2. 合适的质粒 DNA(含有目标分子编码序列)3. 细菌菌液4. 细菌培养基5. 选择性培养基步骤二:细菌转化1.制备电击转化所需细菌细胞取一小块选择性培养基平板,用细菌菌丝线头在其表面划线,待细菌菌液分散后,倒入一定量的细菌培养基。
2.制备转化混合物在干净的1.5 mL 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细菌菌液(一般约100μL),接着加入20ng-500ng 的质粒DNA,然后用30μL SiO2 瓶装加入便携式震荡器中振荡1以上,震感激活细菌。
3.加入细菌转化混合物将上述转化混合物滴入干燥肌源滤纸上,用短角笔头进行划线,接着用干燥肌源滤纸夹子将滤纸固定好,准备电击转化。
4.电击转化将电击转化穿过细菌转化混合物,然后将电缆插头插入电力源插座上,设置电击转化参数,通常电压约为2kV,电容为25μF。
5.复苏转化菌电击转化后,立即将含有滤纸的培养皿取出,加入1 mL 的选择性培养基,并放置在37°C沉淀孵箱中培养一夜,将下一天看到的细菌分选出涂結在选择性培养基上。
6.筛选转化菌对转化后的细菌进行筛选。
将含有选择性抗生素的培养基加入筛选盘,用吸管沿细菌涂移栏均匀回刮,将涂移在筛选盘上的细菌放入含有选择性培养基的离心管中,并进行进一步培养。
通过以上步骤,细菌转化实验就完成了。
此时,你已经成功将目标分子转化到酵母菌表面。
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否成功转化,可以使用PCR、Western blot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析。
总结:酵母菌表面展示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技术,通过细菌转化可以将目标分子转化到酵母菌表面。
实验细菌转化
基因治疗载体
将治疗基因导入细菌中,作为基 因治疗载体,用于治疗遗传性疾
病和癌症。
实验的拓展与改进
提高转化效率
通过优化菌株、探索新的转化条件等方式,提高基因转化效率。
发展无标记基因技术
利用同源重组、转座子等手段,实现无标记基因的转化技术。
构建多功能表达载体
发展多功能、可调控的表达载体,实现多个基因的同时表达和调控。
实验安全须知
01
02
03
04
实验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 行,确保空气流通并减少微生
物气溶胶的产生。
实验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 护装备,如实验服、化学防护 眼镜、化学防护手套和实验鞋
等。
避免直接接触细菌和培养基, 使用移液器或吸管进行精确的
液体转移。
及时处理实验废弃物,按照生 物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灭菌和
转化效率的测定方法
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转化后的 细菌,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 并与总细胞数进行比较,计算转化效 率。
转化后细菌的表征
形态特征
通过显微观察,比较转化 前后的细菌形态是否发生 变化。
生化特性
检测转化后细菌的生化特 性,如酶活性、代谢产物 等,以评估转化是否影响 细菌的基本生物过程。
利用细菌转化技术,将生物可降解 材料基因导入细菌中,生产可降解 的生物材料。
生物燃料生产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光合细菌转化 为生物燃料生产菌株,实现生物燃 料的低成本生产。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疫苗生产
利用细菌转化技术,将病原微生 物的抗原基因导入细菌中,生产
疫苗。
抗生素生产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细菌,提 高抗生素的产量和效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细菌转化(bacterial transformation)原理和操作
细菌转化(bacterial transformation)原理和操作1.目的学会质粒DNA转化感受态受体菌的技术。
2.原理质粒DNA粘附在细菌细胞表面,经过42°C短时间的热击处理,促进吸收DNA。
然后在非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代,待质粒上所带的抗菌素基因表达,就可以在含抗菌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3.器材旋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取样器,移液器吸头,1.5ml 微量离心管,双面微量离心管架,干式恒温气浴(或恒温水浴锅),制冰机,恒温摇床,培养皿(已铺好固体LB-Amp),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玻璃涂棒,恒温培养箱。
4.试剂LB培养基(不加抗菌素),LB培养基(加抗菌素),无菌ddH2O,IPTG,X- gal。
5.实验准备无菌ddH2O,1.5ml离心管装入铝制饭盒(灭菌)、移液器吸头装入相应的吸头盒(灭菌),20%IPTG(M/V),2% X-gal(M/V,用N,N-二甲基甲酰胺配)。
6.操作步骤(1)事先将恒温水浴的温度调到42℃。
(2)从-70℃ 超低温冰柜中取出一管(100μl)感受态菌,立即用手指加温融化后插入冰上,冰浴5~10min。
(3)加入5μl连接好的质粒混合液(DNA含量不超过100ng),轻轻震荡后放置冰上20min。
(4)轻轻摇匀后插入42℃水浴中1~2min进行热休克,然后迅速放回冰中,静置3~5min。
(5)在超净工作台中向上述各管中分别加入500μl LB培养基(不含抗菌素)轻轻混匀,然后固定到摇床的弹簧架上37℃震荡1h。
(6)在超净工作台中取上述转化混合液100~300μl,分别滴到含合适抗菌素的固体LB平板培养皿中,用酒精灯烧过的玻璃涂布棒涂布均匀(注意:玻璃涂布棒上的酒精熄灭后稍等片刻,待其冷却后再涂)。
(7)如果载体和宿主菌适合蓝白斑筛选的话,滴完菌液后再在平板上滴加40μl 2% X-gal,8μl 20% IPTG,用酒精灯烧过的玻璃涂布棒涂布均匀。
(8)在涂好的培养皿上做上标记,先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30-60 min直到表面的液体都渗透到培养基里后,再倒置过来放入37℃恒温培养箱过夜。
细菌转化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细菌转化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转化(transformation )是指一段同源或异源的DNA 转入受体细胞并得到表达的水平基因的转移过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
关键词:细菌转化细菌转化一.实验目的1 .以pGLO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为例,学习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 .验证DNA 是遗传物质,加深对中心法则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转化(transformation )是指一段同源或异源的DNA 转入受体细胞并得到表达的水平基因的转移过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
目前常用的转化方法有CaCl 2 法( 化学转化法) 和电转化法。
本实验是用pGLO 细菌转化试剂盒中提供的pGLO 质粒来转化大肠杆菌,所用方法为CaCl 2 转化法。
pGLO 质粒:pGLO 质粒上主要含有两个基因,一个为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 的基因,一个为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此外,该质粒还整合有一个特殊的参与受体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基因调控体系,转化细胞中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只有在培养基中存在阿拉伯糖时才能启动表达。
转化子细胞将在不含阿拉伯糖的培养基上呈白色而在含阿拉伯糖的培养基上显绿色荧光,这种荧光在长波紫外灯下即可观察到。
三.实验材料受体菌:E.coli K12 HB101质粒:pGLO plasmid转化液(CaCl2 )氨苄青霉素(amp )阿拉伯糖(ara )培养基:固体LB 、液体LB接种环、移液器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平板:每组:1 块LB 平板,2 块LB/amp 平板,1 块LB/amp/ara 平板2. 准备感受态细胞:用250 μ l 无菌水或转化液悬浮试剂盒中提供的大肠杆菌菌粉,此即感受态细胞。
3. 活化受体细胞:挑取1 环E.coli K12 HB101 菌液,于LB 培养基上37 ℃活化16-24h 。
1)在两只无菌离心管上分别标记+DNA, -DNA 。
遗传学实验-细菌转化
五、实验步骤
(一)感受态的制备 1、E. Coli涂布于平板(Amp-),37℃,培养12h; 2、挑取单菌落,转移至盛有200mL LB的500mL三 角瓶中,37℃,振荡(200r/min)培养12h;
3、吸取1mL菌液,转移至盛有100mL LB的200mL三角瓶 中,37℃,振荡(200r/min)培养2~3h,每隔0.5h测OD600 值; 4、当OD600=0.3~0.4(对数生长期的OD600=0.6)取出; 冰上放置10~60min; 5、4℃,5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6、冰预冷的0.1mol/L CaCl2 10mL悬浮细胞; 7、冰上放置15min; 8、4℃,5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9、冰预冷的0.1mol/L CaCl2 2mL悬浮细胞; 10、用于转化实验;若需保存,加入终浓度15%的甘油, -70℃保存。
1. 2. 3. 4. 5. 6. 7. 8. 9. 将上述沉淀重悬于100μL冰预冷的溶液Ⅰ 将上述沉淀重悬于100μL冰预冷的溶液Ⅰ中,剧烈 100μL冰预冷的溶液 震荡(须使沉淀完全分散); 震荡(须使沉淀完全分散); 加入200μL溶液Ⅱ,盖紧管口,快速颠倒离心管 加入200μL溶液Ⅱ 盖紧管口, 200μL溶液 5~10次 5~10次; 加入150μL冰预冷的溶液Ⅲ 盖紧管口, 150μL冰预冷的溶液 加入150μL冰预冷的溶液Ⅲ,盖紧管口,温和地颠 倒离心管5~10次; 倒离心管5~10次 5~10 10000r/min离心5min; 离心5min 10000r/min离心5min; 上清转移到另一新1.5mL离心管中; 1.5mL离心管中 上清转移到另一新1.5mL离心管中; 加入2倍体积的乙醇,充分混匀,室温放置2min 2min( 加入2倍体积的乙醇,充分混匀,室温放置2min(若 沉淀不充分,可加入1/10体积3mol/L的醋酸钠); 1/10体积3mol/L的醋酸钠 沉淀不充分,可加入1/10体积3mol/L的醋酸钠); 10000r/min离心5min; 离心5min 10000r/min离心5min; 弃上清,干燥沉淀; 弃上清,干燥沉淀; TE溶解沉淀 保存。 溶解沉淀, 加TE溶解沉淀,保存。
细菌转化的原理
细菌转化的原理
细菌转化是指将外来DNA导入细菌细胞中并使之表达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依赖于两个主要的机制:自然转化和人工转化。
自然转化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细菌细胞利用其天然的DNA摄
入能力,直接吸收环境中的裸露DNA并将其整合到自身基因
组中。
这个过程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事件,只有一小部分细菌具备自然转化的能力。
人工转化是通过实验手段将外源的DNA分子引入细菌细胞中
的过程。
人工转化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瞬时提高细菌细胞周围环境的钙离子浓度和温度,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外源DNA能够穿过细胞膜。
一旦外源DNA进入细胞,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整合入细胞的染色体中,如重组、杂合等。
细菌转化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外源DNA:外源DNA可以是来自于同一物种不同菌
株的DNA,也可以是来自其他物种的DNA。
外源DNA需要
经过提取和纯化处理,以确保所使用的DNA片段是纯净的,
没有杂质。
2. 准备目标细胞:目标细胞通常是培养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的细菌。
在进行转化之前,细菌细胞通常会处于一种特殊状态,称为“转化态”,这种状态下细菌细胞对外源DNA更具接
受性。
3. 转化实验:将外源DNA与目标细胞混合,并通过特定的实验条件(如热。
质粒转入感受态细菌的原理
质粒转入感受态细菌的原理
质粒转入感受态细菌的原理是通过一种称为转化的机制进行的。
转化是细菌之间通过吸收外源DNA并将其融合到自身基因组中的过程。
感受态细菌是对外源DNA(如质粒)具有接受能力的细菌。
转化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感受态细菌:通常使用复苏液处理细菌,复苏液中包含一些醣化剂或离子(如Ca2+)等物质,可以使细胞膜变得更容易渗透。
2. 吸收外源DNA:将质粒与感受态细菌一起暴露在低温、高电压或添加特定溶液条件下,使质粒能够进入细菌细胞。
3. DNA融合:在感受态细菌内,外源DNA通过DNA酶等酶的作用,与细菌染色体发生重组。
这样,外源DNA的片段可以被整合进细菌基因组中。
通过上述步骤,质粒可以被转入感受态细菌中。
感受态细菌在接受外源DNA后,它可能会表达质粒中的基因,从而产生质粒编码的特定蛋白质。
这种转化的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和遗传学研究中。
直接给出感受:通过质粒转化的过程,感受态细菌可以获得质粒中所携带的额外基因信息,这些额外基因信息可以被细菌利用,产生新的蛋白质,赋予细菌新的
功能或性状。
大肠杆菌转化原理
大肠杆菌转化原理大肠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中,大肠杆菌转化作为一种基因工程技术,是进行基因操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肠杆菌转化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
大肠杆菌转化的基本原理是把外源 DNA 引导到受体菌细胞内,并使其稳定地整合到受体菌细胞的染色体中,并且确保该 DNA 在细胞再生过程中倍增遗传。
大肠杆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包括:菌种的培养、DNA 的提取、外源 DNA 与受体菌细胞的共培养、生长选配与富集。
首先,受体菌细胞必须处于生长期,才能够有效地接收外源 DNA。
其次,外源 DNA 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转化到受体菌细胞中,例如自然转化、人为电转化、吉尔伯特法、钙磷共沉淀法等。
其中,自然转化是通过外源 DNA 和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外源 DNA 进入细胞的过程。
电转化是利用电场的力量让细胞壁上的孔隙扩大,从而使得外源 DNA 可以通过孔隙进入受体菌细胞的过程。
吉尔伯特法是利用微量离子钙离子,与 DNA 形成非常稳定的钙离子-DNA 混合物,然后再使得该物质进入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钙磷共沉淀法是先将 DNA 和钙离子混合,然后加入磷酸钠,形成含钙磷沉淀物,最后通过共培养与受体菌细胞结合的技术完成转化。
在转化的过程中,外源 DNA 长度、浓度以及其与受体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会直接影响转化的效率。
而大肠杆菌细胞还会出现自发性和诱导性的 DNA 修复和再组合,从而使得外源 DNA 与受体菌细胞在染色体水平上发生重组,对于一些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大肠杆菌转化是一种创新的基因操作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大肠杆菌转化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实现基因的修饰、改造和重组,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农杆菌转化实验步骤
农杆菌转化实验步骤
农杆菌转化实验步骤
农杆菌转化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
下面是农杆菌转化实验的基本步骤:
1. 制备农杆菌:首先,选择适合的农杆菌株,常用的是农杆菌株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接种农杆菌于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合适的生长期。
2. 构建质粒:在进行转化实验前,需要构建包含目标基因的质粒。
质粒可以通过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和连接等方法来获得。
3. 准备细菌:将构建好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中。
通常采用电穿孔或热激方法,使质粒能够进入农杆菌内。
4. 感染植物:选择适当的植物愈伤组织或幼苗作为接受体,将其暴露在含有农杆菌的培养基中。
农杆菌会侵入植物细胞,并将质粒转移
到植物基因组中。
5. 抗生素筛选:转化后的细菌通常在培养基中含有特定抗生素。
将被转化的植物细胞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中,该抗生素能够选择出已转化的细胞。
只有具备目标基因的细胞能够生长并形成抗性。
6. 再生植物:选定抗生素抗性的植物细胞,进一步培养和处理以促进其发育和增殖。
通过激素处理和适当的培养条件,可以使其分化成完整的植株。
7. 验证转化: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Southern blot 分析,来确认转化的植物是否成功地获得了外源基因,以及其在植物细胞中的表达。
农杆菌转化实验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植物基因工程及改良研究。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成功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以获得具有所需性状的转基因植物。
细菌转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电击法和热激法两种转化方法。
3. 学习如何筛选和鉴定转化子。
二、实验原理细菌转化是指将外源DNA分子导入细菌细胞内,使其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转化过程包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DNA分子的转化、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菌株: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2. 质粒载体:pUC19质粒。
3. 试剂:氯化钙(CaCl2)、无菌水、DNA分子量标准、琼脂糖、限制性内切酶、T4 DNA连接酶、DNA marker、LB培养基、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等。
4. 仪器:电击仪、电击杯、离心机、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将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接种于LB培养基,37℃培养过夜。
(2)取过夜培养的细菌,按1:100的比例加入无菌水,轻轻吹打混匀。
(3)将混匀的细菌溶液在冰浴中放置30分钟。
(4)4℃下以4000 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
(5)向沉淀中加入500 μL无菌水,轻轻吹打混匀。
(6)4℃下保存备用。
2. 电击转化(1)将pUC19质粒和感受态细胞按照1:1的比例混合,轻轻吹打混匀。
(2)将混合液转移到电击杯中。
(3)在电击仪上设置电压为2.5 kV,电容为25 μF,电阻为200 Ω。
(4)进行电击转化,时间约为5秒。
(5)将电击后的混合液立即加入到2 mL LB培养基中,混匀。
(6)37℃培养1小时。
3. 转化子筛选(1)将培养好的转化子涂布于含氨苄青霉素的LB琼脂平板上。
(2)37℃培养过夜。
(3)观察并记录菌落生长情况。
4. 转化子鉴定(1)取转化子菌落,提取质粒DNA。
(2)进行PCR扩增,检测质粒载体上的目的基因。
(3)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转化子筛选经过培养,观察到平板上出现了白色菌落,表明转化成功。
2. 转化子鉴定通过PCR扩增,观察到目的基因条带,说明转化子中含有目的基因。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致命病原菌,在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转化实验,将一种无毒菌株的DNA片段导入到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中,使其转化为有毒菌株,并通过实验过程了解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实验步骤1. 制备无菌培养基和细菌将适量的无菌培养基装入试管中,并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消毒。
然后,在无菌操作台上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用微量环将细菌划线分成两部分,分别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转化。
2. 提取DNA和制备转化DNA从无毒菌株中提取DNA,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纯化。
将所制备的转化DNA加入无菌水中,适量搅拌,并放置一定的时间后,转化DNA就能够被合适的细胞吞噬,从而使其发生转化。
3. 执行转化实验将含有转化DNA的无菌水滴加入到第一部分菌株中,通过育种和培养后,将培养基涂在固体平板上,进行筛选。
观察并鉴定产生的菌落,确认转化是否实现。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鉴定,蓝色菌落为受到了DNA转化的菌株,即有毒菌株,红色菌落为未受到DNA转化的菌株,即无毒菌株。
得出所需要的有毒菌株。
实验小结在本实验中,我们掌握了基本的转化实验步骤和原理,并成功实现了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此外,实验的成功需要掌握一定的无菌实验技巧,并且对于细胞吞噬机制有一定的了解。
本实验为以后进一步的基因操作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1] 杨洪谷, 姜永林, 郝威勇.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2] 郭孝忆, 李树植, 彭平. 实验室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细菌转化实验步骤
1.将质粒和感受态细胞从冰箱中取出,放入冰上
2.在无菌操作台中,将质粒1微升加入到感受态菌20-30微升中(不要用手捂菌,手也不要碰到EP管盖)
3.冰上30min,每隔5min轻摇EP管
4.将混合液在42℃中热激90s,将质粒粘附在感受态细胞表面,立即冰上静置1min
5.加入200微升LB培养基,轻轻摇匀,37℃振荡1-2h(45min),使菌恢复正常
扑灭酒精灯:盖的时候多盖几下
在倒扣平板前要先让培养基吸收菌,故先正放十几分钟,然后再倒扣起码14h让菌张起来。这个过程中不要开摇晃,直h
7.挑取单克隆,扩大培养(培养基中加入相应抗生素,每100ml培养基加100微升抗生素)
37℃摇菌(不超过16h)
8.提质粒
Attention:涂布平板时三角涂布棒刚烧完后记得冷却一下!!!!!
涂布平板的方法:用枪将液体滴加到中间,然后从内往外画圆稀释菌,以便最后在边缘处得到单克隆
细菌转化流程
细菌转化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细菌转化流程是分子生物学中常见的实验技术,通过将外源DNA导入细菌细胞内,使其表达特定基因,从而实现基因工程的目的。
细菌转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细菌转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观察并记录细菌转化实验的结果,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细菌转化是指细菌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诱导下,将外源DNA片段(如质粒)摄取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细菌转化实验是研究基因转移和基因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E. coli)2. 质粒:pUC193. DNA分子:质粒DNA4. 转化试剂:钙离子(CaCl2)5. 培养基:LB培养基、琼脂平板6. 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微量移液器、PCR仪等四、实验方法1. 质粒DNA的制备: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2. 电转化:将质粒DNA和感受态细胞(大肠杆菌)混合,加入钙离子试剂,混匀后置于冰上15分钟,然后放入热休克处理(42℃水浴中热休克45秒)。
3. 培养转化子:将转化后的细胞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过夜。
4. 鉴定转化子:取转化子菌落进行PCR扩增,验证质粒DNA是否已整合到受体菌基因组中。
五、实验步骤1. 质粒DNA的制备(1)将含有质粒的大肠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收集菌液,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3)对质粒DNA进行电泳检测,观察质粒条带。
2. 电转化(1)将制备好的质粒DNA和感受态细胞(大肠杆菌)混合,加入钙离子试剂。
(2)混匀后置于冰上15分钟。
(3)将混合液放入热休克处理(42℃水浴中热休克45秒)。
3. 培养转化子(1)将转化后的细胞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琼脂平板上。
(2)37℃恒温培养过夜。
4. 鉴定转化子(1)取转化子菌落进行PCR扩增。
(2)观察PCR结果,判断质粒DNA是否已整合到受体菌基因组中。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质粒DNA的制备通过电泳检测,观察到质粒条带,说明质粒DNA已成功提取。
2. 电转化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琼脂平板上观察到白色菌落,说明转化成功。
质粒转化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转化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转化即将外源DNA分子导入某一宿主细菌细胞的过程。
当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即感受态时,转化最容易发生。
用CaCl2处理受体菌, 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 即具备接受外源DNA的能力。
Ca2+的作用主要是破坏细胞膜上的脂质阵列, 并与膜上多聚羟基丁酸化合物、多聚无机磷酸形成复合物以利于外源DNA的渗入, 42 ℃热休克能促使细胞吸收外源DNA。
将处理后的细菌放入含有Amp的培养基中培养,转化菌能够在含有Amp的培养基中存活并形成菌落,未转化菌不能在含有Amp的培养基中生长。
二、操作步骤:1、取1个无菌1.5 ml EP管(标记),加入30μl感受态细胞立即置于冰上;2、加入5μl Bcl-2重组质粒,轻轻混匀,冰浴15 min;3、42 ℃水浴中热击90 s,热击后立即冰浴2 min;4、向管中加入200 μl不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混匀后37 ℃ 100转/min振摇15min (摇床)5、取100 μl菌液滴加至含Amp的LB固体培养基(平板),涂布均匀,放置晾干(标记)后,37 ℃倒置培养12~16 h (培养箱)三、注意事项:1、注意保持无菌操作;2、感受态DH5α细菌很脆弱,加入Bcl-2重组质粒5μl后,要轻轻旋转混合,禁止剧烈振摇;3、42℃热激90秒时,时间和温度要准确,中途不能摇动离心管。
四、实验结果:1、结果图片如下:左侧为阴性对照组(Amp+水),右侧为实验组(Amp+质粒)。
2、结果分析:由上图可知,实验板转化后的受体菌由于导入了目的基因获得了Amp抗性,在含有Amp的培养基中长了大量菌落,对照组细菌细胞由于没有导入目的基因,从而没有Amp抗性,故没有长出菌落。
实验组与对照组可知,只有转入质粒的受体菌能够在含有Amp的培养基中生长。
五、实验讨论:1、如果对照板出现菌落,可能原因:(1)对照板中忘记加入Amp或者浓度不够;(2)空气中有含有Amp抗性的细菌污染了对照板;(3)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将转化后的细菌带入了转化板。
体外细菌转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转化现象及其原理。
2. 掌握体外细菌转化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验证DNA是细菌转化过程中的转化因子。
二、实验原理细菌转化是指细菌在接触外来DNA片段后,通过吸收、整合等过程,将外源DNA片段整合到自身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艾弗里等人的实验证明,DNA是细菌转化过程中的转化因子。
三、实验材料1. 实验组:R型肺炎双球菌、S型肺炎双球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2. 对照组:R型肺炎双球菌、S型肺炎双球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四、实验方法1. 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
2. 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分别标记为A、B、C。
3. A组:加入R型肺炎双球菌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4. B组:加入R型肺炎双球菌、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和DNA酶。
5. C组:加入R型肺炎双球菌和蒸馏水。
6. 将R型肺炎双球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7. 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1. A组培养基中出现光滑型菌落,表明R型肺炎双球菌已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
2. B组培养基中未出现光滑型菌落,表明DNA酶破坏了DNA的结构,阻止了转化过程。
3. C组培养基中未出现光滑型菌落,表明蒸馏水对转化过程没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验证了DNA是细菌转化过程中的转化因子。
在实验过程中,DNA酶的加入破坏了DNA的结构,阻止了转化过程,进一步证实了DNA在细菌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七、实验讨论1. 体外细菌转化实验的成功,为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实验结果表明,DNA酶对DNA具有特异性降解作用,为后续的DNA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3. 体外细菌转化实验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方法。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体外细菌转化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了DNA在细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转化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转化( transformation )是指一段同源或异源的 DNA 转入受体细胞并得到表达的水平基因的转移过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
关键词:细菌转化细菌转化
一.实验目的
1 .以 pGLO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为例,学习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 .验证 DNA 是遗传物质,加深对中心法则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转化( transformation )是指一段同源或异源的 DNA 转入受体细胞并得到表达的水平基因的转移过程,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
目前常用的转化方法有 CaCl 2 法 ( 化学转化法 ) 和电转化法。
本实验是用 pGLO 细菌转化试剂盒中提供的 pGLO 质粒来转化大肠杆菌,所用方法为 CaCl 2 转化法。
pGLO 质粒:
pGLO 质粒上主要含有两个基因,一个为编码绿色荧光蛋白 (GFP) 的基因,一个为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此外,该质粒还整合有一个特殊的参与受体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基因调控体系,转化细胞中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只有在培养基中存在阿拉伯糖时才能启动表达。
转化子细胞将在不含阿拉伯糖的培养基上呈白色而在含阿拉伯糖的培养基上显绿色荧光,这种荧光在长波紫外灯下即可观察到。
三.实验材料
受体菌:K12 HB101
质粒: pGLO plasmid
转化液( CaCl2 )
氨苄青霉素( amp )
阿拉伯糖( ara )
培养基:固体 LB 、液体 LB
接种环、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平板:每组: 1 块 LB 平板, 2 块 LB/amp 平板, 1 块 LB/amp/ara 平板
2. 准备感受态细胞:用250 μ l 无菌水或转化液悬浮试剂盒中提供的大肠杆菌菌粉,此即感受态细胞。
3. 活化受体细胞:挑取 1 环K12 HB101 菌液,于 LB 培养基上 37 ℃活化16-24h 。
4. 转化:
1)在两只无菌离心管
上分别标
记 +DNA, -DNA 。
2)在上述两管中分别
加入
250 μ l 转化液。
3) 迅速置于冰上。
4)各挑取活化好的受
体菌的一
个单菌落,悬浮于两管
转化液中。
5)在标有 +DNA 的管
中加入一
环质粒 DNA ,而标有
-DNA 的管中不加。
6)将上述两管于冰上
放置 10min 。
7)在准备好的培养基底部如左图。
8 )两只小管放入42 ℃水浴中处理 50 秒,再迅速放于冰上 2 min 。
9 )在两只小管中分别加入250 μ l LB- 肉汤。
10 )从 +DNA 小管中分别吸取100 μ l 滴加在两个标有 +DNA 的平板上,从-DNA 小管中分别吸取 100 μ l 滴加在两个标有 -DNA 的平板上。
11 )用无菌接种环将滴加的液体均匀涂布在平板上。
12 )将上述四只平板固定,并于 42 ℃培养箱中培养 2 天。
13 )在长波紫外灯下观察结果,记录各平板上的菌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