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3)表面活性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5-9
23
(1)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电荷密度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一般为共聚物,多为无规或嵌段共聚物,有的在 高分子主链上还带有支链或环状结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为线性结构时, 一般絮凝效果较好。 无规共聚物:单体M1,M2在大分子链上无规排列,两单体在主链上 呈随机分布,没有一种单体能在分子链上形成单独的较长链段。 :~~~~~M1 M1M2 M2M2 M1M2 M1M2 M2M1~~~~~ 目前开发出的共聚物中多数是这一类,如丁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 物(丁苯橡胶)。 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较长的M2链段间隔排列形成的大分 子链,根据链段的多少可以分为:二嵌段,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三嵌段,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等。 对由M1,M2两种单体组成的二嵌段共聚物可表示为:~~~~~ M1M1M1M1 M1M1 M2 M2M2 M2M2 M2~~~~~
2012-5-9
5
(2)加溶于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栅栏”处
长链醇、胺等极性
有机分子,一般以非极性碳氢链插入胶团内部,而极性头处于表面活性 剂极性基之间,并通过氢键或偶极子(相距很近的符号相反的一对电荷, 如由正负电荷组成的电偶极子)相互作用(下图b)。 (3)吸附于胶团表面 一些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非极性烃的小分子 极性有机化合物,如苯二甲酸二甲酯以及一些染料,吸附于胶团的外壳 或部分进入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层而被加溶(下图c)。
2012-5-9
18
分散体系中加入与分散质点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表面 活性剂,分散体系稳定性增加;若加入与分散质点所带 电荷相反的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体系稳定性下降。
分散体系中分散剂的重要作用就是防止分散质点接近 到范德华力占优势的距离,使分散体系稳定,而不致絮凝、 聚集。分散剂的加入能产生静电斥力,降低范德华力,有利 于溶剂化(水化),并形成围绕质点的保护层。
8
3、影响加溶能力的因素 表面活性剂的加溶能力可以用加溶物溶解度S与表面 活性剂溶液浓度cs 之比来表示。S/cs 越大,表面活性剂的 加溶能力越强。 影响体系加溶能力的因素:空间因素和能量因素。 空间因素:指胶团提供的容纳加溶物的可用空间大小; 能量因素:是加溶物进入胶团引起体系能量变化的影 响。 表面活性剂结构、加溶物结构、有机添加剂、温度等 会对空间和能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加溶能力。
2012-5-9
22
4、分散体系的絮凝 絮凝作用主要是在体系中加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通常 也是表面活性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通过自身的极性基或 离子基团与质点形成氢键或粒子对,加上范德华力而吸附在 质点表面,在质点间进行桥联,形成体积庞大的絮状沉淀而 与水溶液分离。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特点是:用量少,形成絮状体的 速度快,絮凝效率高。
2012-5-9
19
3、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 (1)固体粒子的润湿 润湿是固体粒子分散的最基本条件,若要把固体粒子均匀地分散在 介质中,首先必须使每个固体微粒或粒子团能被介质充分润湿。这个过 程的推动力用铺展系数表示。
当铺展系数S>0时,固体粒子就会被介质完全润湿,此时接触角为 0°。 液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会在液-气界面(水为分散介质)形成定 向吸附,使界面张力降低,有利于铺展系数增大,接触角变小,固体粒 子被充分润湿。
2012-5-9 15
六、 分散作用
1、分散体系的分类 按分散相质子大小,分散体系可以分为三类: ①粗分散体系,质点大于0.5μm,质点不能通过滤纸; ②胶体分散体系,质点大小为1nm~0.5μm,质点可以 通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③分子分散体系,质点小于1nm,可以通过滤纸和半透 膜。 分散体系也可以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来分类, 分为八类。分类情况见下表。
2012-5-9
3
右图为25℃时,微溶物 2-硝基二苯胺溶解度与表面活性剂 溶液浓度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表面活性剂 浓度小于cmc时,2-硝基二苯胺溶解 度很小,而且不随表面活性剂浓度
图1-16 2-硝基二苯胺在月桂酸钾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改变。在cmc以上,溶解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迅速 上升。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超过cmc越多,微溶物就溶解得 越多。 结论:微溶物溶解度的增加与溶液中胶团形成有密切关 2012-5-9 4 系。
2012-5-9 20
(2)粒子团的分散或碎裂 粒子团的分散或碎裂涉及到粒子团内部的固-固界面分 离。在固体粒子团中常会存在缝隙,另外粒子晶体由于应力 作用也会使晶体造成微缝隙,粒子团的碎裂就发生在这些地 方。 ①表面活性剂吸附在粒子微裂缝中,会加深微裂缝,而 且可以减少固体质点分散所需的机械功; ②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于粒子表面时,可使粒子中质 点获得相同电性的电荷,质点就互相排斥而易于分散在液体 中。
五、加溶
1、加溶的概念 当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增大时,表面活性剂会缔合 形成聚集体,胶团(或胶束)。 正胶团:在水相中的胶团称为正胶团,通常指的胶团即 为正胶团,能加溶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油类; 反胶团:在油相中的胶团称为反胶团或逆胶团。由于油 的种类很多,油相中的胶团又统称为非水胶团,能加溶水或 极性溶剂。
2012-5-9 16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稳定的分散体,例如油漆涂料、印刷油墨 等,有时又需要破坏分散体,使固体微粒尽快地聚集沉降,例如在污水 处理、原水澄清等方面。表面活性剂对分散作用有很大影响。
2012-5-9 17
2、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相互吸引力:小质点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中的质点, 由于质点间存在范德华引力,以及分散的质点具有较高的自由能, 所以有聚集的倾向,与泡沫、乳状液等一样,皆为热力学不稳定 的体系。 静电斥力:由于质点本身的电离或吸附带电粒子等原因,质 点表面都带有电荷,在分散介质中形成扩散双电层,使粒子在靠 近到一定距离时,因双电层的重叠而产生排斥作用,降低了粒子 间的范德华引力。 胶体的稳定性取决于质点间相互吸引力与静电斥力的相对大 小。
2012-5-9
11
(2)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具有同样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其加溶量次序: 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 原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比离子型的低,而阳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团较疏松,使其加溶作用比阴离 子型的强。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 对脂肪烃的加溶作用随疏水基链长增加而增加,但随聚 氧乙烯链长增加而减小; 对于极性有机物,加溶作用随聚氧乙烯链长增加而增加。
2012-5-9 9
(1)表面活性剂结构 ①疏水基链长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链长对加溶量有明显的影响。 在同系物中,碳氢链越长,cmc越小,越易形成胶团,且胶团大小随碳 氢链增长而增加(聚集数增加)。 随着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增长,非极性的烃类和弱极性的苯、乙苯 在胶团内核的加溶量会增加。下表列出了乙基苯在羧酸钾同系物水溶液 中的加溶量就说明了这一规律。 胶团对极性有机物的加溶也有类似的规律。例如,25℃时,正辛醇 在0.1mol/L油酸钠(9-十八烯酸钠,C18)溶液中的加溶量大于在十二 酸钾溶液中的加溶量,庚醇在烷基磺酸钠中的加溶量随烷基碳原子数增 加而增加。 ②疏水基结构的影响:疏水基有分支的表面活性剂,其加溶能力较 直链者小,带有不饱和结构的,加溶能力较差。这些都与cmc和胶团聚 集数有关。 2012-5-9 10
2012-5-9 25
(2)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桥连作用
桥连作用:指质点和悬浮物通过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架桥而被 连接起来形成絮凝体的过程。有机高分子既有絮凝作用,又有保 护作用。 高分子浓度较低时,吸附在一质点表面的高分子长链可能同 时吸附在另一质点或更多质点的表面,把几个质点拉在一起,最 后导致絮凝,体现了高分子的絮凝作用。 浓度较高时,质点表面完全被吸附的高分子覆盖,质点不会 通过桥连而絮凝,溶胶稳定性提高,体现了高分子的保护作用。 下图为桥连作用和保护作用的示意。
第五章 表wenku.baidu.com活性剂 5.1 概述 5.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5.3 两性表面活性剂 5.4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2012-5-9 1
5.1 概述 5.1.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5.1.2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及其作用
一、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 二、泡沫 三、乳化 四、润湿 五、加溶 六、分散 七、洗涤
2012-5-9 2
2012-5-9 14
(4)温度 温度对加溶作用的影响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加溶物的性质有关。 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升高温度使热运动加剧,胶团中能发生加 溶作用的空间变大,使极性和非极性有机物加溶量均增大。 对于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聚氧乙烯基的水 化作用减弱,cmc降低,胶团更易形成,胶团聚集数增大。特别是温度升 至表面活性剂浊点时,胶团聚集数会剧增,胶团变大,内核也变大,使 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和卤代烷类有机物的加溶量增加。 极性有机物加溶在胶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其加溶量随温度上 升先增加后下降,在达到表面活性剂的浊点之前会出现一个最大值。这 是因为升高温度使表面活性剂热运动加剧并增加了胶团聚集数,使加溶 量增加。继续升高温度,则加剧了聚氧乙烯的脱水作用使其容易卷缩, 导致加溶空间变小,极性有机物的加溶量减少。
图1-17 加溶方式示意图 2012-5-9 7
上述四种加溶方式,其加溶量的规律:d>b>a>c。 虽然加溶方式主要取决于加溶物和加溶剂(表面活性 剂)的化学结构,但胶团溶液处于动态平衡中,加溶物的位 置随时间迅速改变,各种加溶物在胶团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为 10-6~10-10s。因此,所谓加溶位置只是优选位置,并不能说 加溶物就不会存在于其他位置。 加溶的本质:由于胶团的特殊结构,从它的内核到水相 提供了从非极性到极性环境的全过渡。因此,各类极性或非 极性的难溶有机物都可以找到适合的溶解环境,而存在于胶 团中。由于胶团粒子一般小于0.1μm,加溶后的胶团溶液仍 是透明液体。 2012-5-9
2012-5-9
6
(4)加溶于胶团的极性基层 对短链芳香烃类的苯、 乙苯等较易极化的碳氢化合物,开始加溶时被吸附于胶团水界面处,加溶量增多后,插入定向排列的表面活性剂极性 基之间,进而更深地进入胶团内核。在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 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团溶液中,苯加溶于胶团的聚氧乙烯 外壳中(下图d)。
加溶作用与乳化作用的区别: 加溶后不存在两相,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乳化作用则是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形成的液-液分散体系, 有巨大的相界面和界面自由能,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多分散体系。 2、加溶的方式 被加溶物在胶团中的加溶方式有四种: (1)加溶于胶团内核 饱和脂肪烃、环烷烃及苯等不易极化 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一般被加溶于胶团的内核中,就像溶于非 极性碳氢化合物液体中一样(下图a)。
2012-5-9 24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电荷密度取决于分子链节中可电离 基团的数量。 阳离子和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溶解在水溶液中, 能离解成多价的高分子离子并带有大量反离子。许多高分子 离子是柔软弯曲的长链,在水溶液中,由于高分子离子的带 电而使柔顺的分子链变得伸展,高分子离子带的电荷越多, 伸展的程度就越大。 絮凝效率高的有机高分子,其电荷密度和分子量都需 要有一适当值。阴离子絮凝剂应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低的 电荷密度,在水溶液中,其分子链应是柔顺并有一定伸展度 的线性结构。
2012-5-9 12
(3)加溶物结构
2012-5-9
13
特点: 加溶物的大小、形状、极性以及分支状况都对加溶作用有影响。 ①脂肪烃与烷基芳烃的加溶量随加溶物链长增加而减小,随其不饱 和程度增加而增加。 ②有分支的化合物与其直链异构体的加溶量相当。 ③多环化合物的加溶量随分子大小增大而减小。 ④被加溶物的极性对加溶量有一定影响。 如正庚烷与正庚醇在十四酸钾水溶液(浓度为0.2mol/L时)中的加 溶,正庚醇的加溶量约为正庚烷的2.5倍。由此可见,烷烃由非极性变为 极性化合物后,加溶量明显增大。 成因:非极性的烷烃只能加溶于胶团内核,而极性有机物可以更容 易地加溶于胶团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栅栏”处,使加溶量增大。
2012-5-9
21
(3)防止固体微粒重新聚集 固体微粒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微 粒聚集变大是自然趋势。固体分散于液体中后,需要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固体微粒再聚集。 ①表面活性剂降低了固-液界面的界面张力,即增加了 分散体系的热稳定性; ②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固体微粒的表面上,从而增加了防 止微粒再聚集的势垒。因此,加入表面活性剂会降低粒子再 聚集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