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摘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部分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城,但对经济政治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再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四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的培养目标
2、文化影响教育教学的内容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节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遗产决定论)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三、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属于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者“心理断乳期”
青年初期是指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制度
一、教育目的和意义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p37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个体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
1、德育
2、智育
3、美育
4、体育
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p42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p42-43
三、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p43-44
四、我国当前学制改革
(一)当前学制改革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教师的角色和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的职业角色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7、榜样角色
(二)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3、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泛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三、教师职业素养
(一)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只是
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工作
2、热爱学生
3、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四)身心素养
1、健康的身体
2、健康的心理
四、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一)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