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在当代的意义
中国当代书画家启功生平简介

中国当代书画家启功生平简介启功,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当代书画家启功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启功生平简介很多人对启功简介感兴趣。
启功顾名思义是姓启名功,不过据说这是他自己说的。
想一下觉得启这个姓是蛮稀少的,我是第一次听说,他是我国的名人,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作为,尤其是在书法这一块。
他出生于1912年,死于2005年,总共在世上活了93年,是一位高龄的名人。
他是满族人氏,他是真正的大家,而且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大家,是多方面的。
启功先生在中国当代的教育、书画、鉴定等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还是行家,另外对古典文学、诗歌等也很有研究。
但他最基本的职位还是教授,他曾经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和教授,教的是语文,总共是当了六十多年的大学老师。
后来也担任了其他好几种职位,例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
启功先生的一生过得并不是很平稳。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然后是和自己的祖父一起生活。
为了保他平安,他的祖父让他拜了一个喇嘛为师,所以他在佛学方面也有所涉及。
而且经过了文革等艰苦时期,所以他一生的经历十分丰富。
启功先生一生做过多种职业,一开始他仅仅是一个国文教员;1935年是大学美术系的助教;1938年又任大学的国文讲师;1952年后就身兼多职,例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他的职业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启功先生的主要成就是在书画方面,在字体方面也留有著作,如古代字体论稿等。
他自己创造了“启体”,绘画以山水竹石为主。
总之涉猎甚广的他给中国留下了很多东西。
以上就是启功简介,通过启功简介让我们后人了解到了启功先生丰富多彩的一生。
书法家启功怎么谈书法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还自创了叫“启体”的书写字体。
所以他关于书法也有很多认识。
尤其是启功谈书法尤为出名。
启功观后感300

启功观后感300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教育家,其艺术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
近日,我有幸欣赏了启功先生的艺术作品,深受震撼和触动。
通过观看启功先生的作品,我体悟到了他卓越的创作才华和深邃的艺术思想,同时也对他高尚的品行和崇高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启功先生的艺术作品以山水画和楷书著称,他的山水画作品堪称经典之作。
启功的山水画境界高超,能够巧妙地运用线条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壮丽和宏伟。
在他的笔下,群山重叠、江河蜿蜒、云雾缭绕,构成了宏大而磅礴的山水画卷。
而且他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的瞬间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构图,将山水的魅力和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观赏启功的山水画时,我仿佛进入了画面中,感受到了山水的宏大和壮丽,也深深感受到了艺术家灵魂的卓越之处。
而启功的楷书则更是闻名遐迩。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为正统的一种,要求字形规整、结构严谨、笔画遒劲有力。
启功先生笔下的楷书达到了极致的境界,每一个字都如同铁石相击,刚劲有力。
他善于运用笔墨的粗细变化、点画的撤补来丰富字体的层次感,使每个字都饱含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启功的楷书给人以庄重和沉稳的感觉,读者在欣赏时也仿佛沉浸在一片肃穆的书香之中。
通过观看启功的楷书作品,我不能不对其创作的精湛技艺和艺术修养赞叹不已。
除了艺术创作方面,启功先生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
他对于书法和绘画的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启功先生提倡"先形后神,先写形势,后表神韵"的创作方法,倡导艺术家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他主张艺术家要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去弘扬中华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启功先生曾创建了启功艺术学院,为后来的艺术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受学生和艺术界的认可和推崇。
在启功先生的艺术作品和人生观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启功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画作和书法融汇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启功先生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画家,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书法和美术人才。
本文以启功先生的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旨在传承和发扬启功先生的教育艺术。
一、引言启功先生(1912-2005),原名启瑞,字元白,号启功。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在长达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启功先生以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书法和美术领域的杰出人才。
本文将通过对启功先生实践教学的探讨,揭示其教育艺术的精髓。
二、启功先生的教育理念1.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启功先生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潜能,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观察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启功先生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样重要。
他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德艺双馨,全面发展启功先生认为,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提倡德艺双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三、启功先生的教学方法1. 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启功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爱上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严谨治学,注重示范启功先生治学严谨,注重示范。
他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揣摩,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同时,他还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为学生树立榜样。
3.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功先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
他主张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
当代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启功,你怎么评价他的书法作品呢

当代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启功,你怎么评价他的书法作品呢?头条定义当代最后一位书法大师启功,这是头条艺术评论家对启先生书法最洽如其份的评价,启先生为人:满襟和气春如海,启先生为文:笔端风雨驾云涛!《一》启先生对中国书法有四大贡献(l)汉字黄金分割率:是启先生经过发明六十年的坚辛探索,发明了写字的黄金分割率,提出了普通人怎样写好字的方法论,写出了:用笔何用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
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2)书法结字为上论:启先生打破了千年以来,古人认为的写书法柔毫书汉字以‘’用笔为上‘’的定论,提出了‘’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的结字为上的理论,这比苏轼的书法‘’撑上水船‘’蔡邕的‘’书法九势说‘’,子昂的‘用笔为上。
千古不易’论,还有包世臣的‘石工镌字论’都显然进了一大步。
(3)执笔方法:千百年来大小书家谈拿笔方法众说纷纭,1978年启先生给了沙孟海先生一页唐画残片,这是日夲朋友中村不折旧蔵的吐鲁蕃唐画,画中人执笔斜握,还有《五代校书图》《李公麟莲社图》梁楷的《黄庭换鹅图》都是斜拿笔,就象今天拿铅笔一样,更可笑的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何子贞‘’鸡爪执笔法‘’等,总让后学者如入五里云雾云中,启先生拨云见日,(唐朝人的执笔方式)八八年有一次在师大红六楼,启先生拿着学生大楷写字,我问启老怎样用笔好,先生说:用笔没有死规定,你想怎么拿,自已定,别迷信,先生看着我两银发直惊讶不解,就说一个朝代一种方法,宋朝以前你看闫立本校书图是怎么执笔的,宋以后写字高案髙椅,写字姿式和用笔应适应当时的生活用具,启先生用笔观让我们今人茅塞顿开。
(4):《论书绝句百首》是启先生用诗写的中国书法史,先生对流芳百代的各朝书家都有涉猎评价,对流传至今的各种碑帖简椟写经诗书石刻等都有描述,对争论纪年的历代书讼世说都有精论,对贬赵卑唐热捧汉魏师笔师刀等高见频出,如先生写赵子昂:绝代天骄学力深,吴兴字欲擬精金。
纤毫渗漏无容觅,但觉微馀爱好心。
做人学启功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

做人学启功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做人学启功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我们做人就要学启功先生,学他的态度,学他一生都不争名逐利,并且谦虚低调等。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做人学启功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做人学启功读后感篇一随着岁月风风的冲刷洗礼,我感到自己成熟多了。
对家庭对单位对人生和事业的责任意识的日益强烈,“热烈而宁静,执著而淡泊”这种认真的接受的生活态度的形成与稳定,做事要认真而做人要随和宽容大度的严格自律,使我感到了人生的厚实和生活的美好。
有人说,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三十上下到四十几岁的这一二十年。
然而,我要把这最美好的时光延续到四十几、五十几乃至六十、七十。
生命的退化不是从生理开始而是从心理和精神开始的。
我是一直记着刘墉讲的两个故事。
如果在冰天雪地历险,凡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人,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他不再走动时,体温迅速降低,跟着就是被冻死。
如果徒步穿越沙漠,唯一可能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论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土灸人的辐射,只有死路一条。
我一直把自己目前的工作事业和生活处境看成是穿越沙漠和冰天历险:我不能停!做人学启功读后感篇二人看成目的,是康德的名言。
让师生能越来越多地发现自己的本质,找到值得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是“文化关怀”的根本追求。
建设管理制度是一种自我克制的学问。
世上有了束缚,自由才无比珍贵。
中国现代学校教育的麦加圣地——浙江春晖中学。
其校训:与时俱进;校风:人格自尊、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的精神。
世界上凡是一流的大学,都有自己特色鲜明又难能可贵的学校精神:哈佛大学: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耶鲁大学:光明与真知;普林斯顿大学:富有想像力;哥从比亚大学:我有生以来所相信的一切都在这里被质疑;斯坦福大学:呼唤未来;加州理工学院:科这是这儿的主题;芝加哥大学:不谋荣华,不求富贵,为造福后代,有利社会,做一番光荣的事业,永为后世。
启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书法

启功是我国古代书法大家之一,其书法作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备受推崇。
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启功书法的特点及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启功书法的特点1. 矫健有力:启功书法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题,书法作品矫健有力,字迹端正,笔画劲健有力,给人以刚毅坚定之感。
2. 气韵生动:启功书法注重笔墨的气韵生动,字体端庄大方,线条流畅,透露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3. 用笔严谨:启功书法用笔严谨,每一笔每一画都处理得十分精细,不露马脚,极富观赏性。
二、启功书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 体现了我国传统道德观念:启功书法作品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强调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重要性,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启功书法作品中所体现的气势和力量,以及对“君子”形象的塑造,都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强调君子的高尚品德和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
3. 传承了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启功书法作品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传承了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对后世书法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结语启功书法以其矫健有力、气韵生动和用笔严谨等特点,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启功书法作品的魅力在于其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魅力,更在精神内涵上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今后能更多地传承和发扬启功书法的艺术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
启功书法以其矫健有力、气韵生动和用笔严谨等特点,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启功书法作品的魅力在于其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魅力,更在精神内涵上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功体论字的行书

启功体论字的行书1.启功谈行书行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有动感和韵律感的一种字体,也是书法创作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字体。
启功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其行书能够将线条的韵动和情感的表现相结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从启功行书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其创作的艺术价值等方面探讨这位书法大师的行书艺术。
2.启功行书的特点和魅力启功行书的特点是笔画变化多端、流畅有力,具有强烈的运动和速度感,有时还带有一些草书的气息,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力。
启功行书中的笔画构造精细,纵横交错,上下翻滚,各个程度的笔画都被巧妙地处理和安排,展现出了书法艺术的高超技巧和创作能力。
同时,启功行书的韵律感也非常强烈,有时笔画如波澜起伏般,有时又如乐曲一般优美流畅,充满着音乐的感觉。
这些特点和魅力使得启功行书成为了中国书法中的独特艺术珍品。
3.启功行书的艺术价值作为一种书体,启功行书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和创新大有裨益。
启功行书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其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推进书法艺术现代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启功行书在国内外都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传承价值、文化传递价值和时代精神价值相结合,使得启功行书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备受瞩目。
4.启功行书的识字和写字技巧对于想要学习启功行书的人来说,需要掌握的系统技巧和诀窍有很多。
识字是基础,必须熟悉书法中各种笔画的结构和规律,以及行、草、楷、隶、篆等书体的特点和区别。
写字则需要借鉴启功行书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使用笔划、如何布局、如何掌握节奏和速度等等。
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手腕力和肩背气的协调配合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启功行书的技艺。
5.启功行书的书法意境和情感表达启功行书不仅是笔画的堆砌,更是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在行书的创作过程中,启功先生从自身对于文字和身世的感悟和领悟出发,将情感和意象内化为笔画,寄托在纸上。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记启功先生与北师大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犹记前年深秋,我抱着书本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抬头,目光落在校训碑上,“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八个大字映入眼帘。
校训右侧落款“启功敬书”,使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位老人饱含深情和敬意提笔写下校训的场景。
对每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本文简称“北师大”)学子来说,“启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出生于北京,清皇室后裔,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和诗人。
启功先生幼年丧父,家境中落,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
1933年他受业于恩师陈垣先生,被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5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之后便一直耕耘于此。
漫步在北师大校园的林荫道上,处处可见启功先生的题字,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一校之训到“木铎金声一百年”的心手相传,无时无刻不在拨动我们的心弦,也正是他治学处世的生动实践。
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参观北师大的校史馆。
校史馆位于北师大后主楼23层,分为校史厅、名师厅、特色厅和启功厅。
说来惭愧,在来到北师大之前,我并不了解启功先生,在参观启功厅时,听老师分享了很多关于启功先生与北师大的故事,其中几则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想起,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认真严谨、乐观豁达、热爱教育事业的老人。
老师说过,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
从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
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界,一些人以奇为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的时候,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写着自己的字。
88《论语》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91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记启功先生与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 黄子芊曾作联:“草屋八九间,三径陶潜,有酒有鸡真富庶;数百树,小园庾信,何功何德滥吹嘘。
候,启功先生将北师大的红六楼称为“浮光掠影楼”楼下种着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树冠覆盖在二层小楼顶端,每逢夏日,婆娑的树影洒在书案上,不仅能遮阴,而且为房间平添了一番情趣,由此可见启功先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倡导青少年学习启功书法的当代意义

倡导青少年学习启功书法的当代意义论文导读: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是一位同时具有广博学识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典范,最值得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
倡导和推广启功书法,同时也能够把启功先生的治学精神传递给青少年一代。
启功先生的治学精神,应该从他的人格、书艺、思想三个方面去学习,这对于我国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深远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启功先生,启功书法,当代意义中国书法是以线条为载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形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
书法艺术也是书法家文化素质、技艺修养和个人性情的综合体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既能赏心,亦能启迪灵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青少年学习书法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审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高尚的艺术人格。
通过书法学习,锻炼毅力、陶冶情操,舍弃性格中不良因素(如浮躁、虚荣等),提高社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格,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变俗为雅、变肤浅为深沉、变狭隘为开阔,为青少年的成长培养非智力的人格因素。
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是一位同时具有广博学识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典范,最值得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
一、倡导的理由倡导和推广启功书法,同时也能够把启功先生的治学精神传递给青少年一代。
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教育了人。
启功先生的治学精神,应该从他的人格、书艺、思想三个方面去学习,这对于我国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深远的当代意义。
(1).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启功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饱经沧桑。
他以一个中学生的身份,靠自己的艰苦努力而成为中学老师、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
他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真理:要成就一件事业,必须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人生正是因为有着种种逆境阻拦,我们只有不断超越升华,才能显出生命的意义。
在启功先生多方面的成就中,最为世人所称道、声震宇内的是他的书法艺术。
先生高度的书法艺术成就既来自他的天赋才情,更来自他的勤奋,来自他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学艺“门类尽管不同,奋发并没有两样”(《启功书法丛论》)。
启功的社会评价

他只有在平民舱位演奏他最纯真动情的音乐,因为他认为音乐作为艺术应为全民所有
先生回忆说,启功老师非常幽默风趣,一生有许 多有趣的小故事。曾经有收藏家拿着他所收藏的 启功老师的作品请他鉴别,启功看后发现是假
的,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风趣地说:“哎哟,
这比我写得好!” 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评 审委员陈梗桥先生说:“启老是一代著名的学者、
才能求韵味。’这句话在我多年的艺术创作中起
到很大的启迪作用,避免了一些弯路。” 相关 上传相关
他只有在平民舱位演奏他最纯真动情的音乐,因为他认为音乐作为艺术应为全民所有
0
0c25f4ca 易博
代书画,知道的就是知道,不明晰的就说不知道, 非常坦诚。我曾携带省博物馆收藏的一清代的册 页到北京请启功先生鉴定,他给了我很多启发。
另外,在交往中我感觉到他的一些观念都十分开
他只有在平民舱位演奏他最纯真动情的音乐,因为他认为音乐作为艺术应为全民所有
明,并且往往以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述出 来。他是个京剧迷,常说:‘京剧里板眼第一, 然后才能讲韵味。写字也是如此,先讲究结体,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利铭如是评价启 功先生:“启功先生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 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是
为人师表的典范。启功是第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
主席,为中国书法的正本清源、发展创新做出过 巨大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书法界和文艺界的 巨大损失。启功先生直到晚年还坚持带学生,一
生桃李满天下Βιβλιοθήκη 我们将会永远记住他。”彭利铭教育家、书法家,也是社会公认的鉴赏家,一直
他只有在平民舱位演奏他最纯真动情的音乐,因为他认为音乐作为艺术应为全民所有
大力支持中国的文物鉴赏和文物拍卖,中国文物 界对他敬爱有加。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我 与启功先生有过多次交往,他给我印象最深、启
启功先生为致美楼饭庄题字

启功先生为致美楼饭庄题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启功先生的背景介绍
2.致美楼饭庄的背景介绍
3.启功先生为致美楼饭庄题字的过程
4.启功先生题字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启功,字元白,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文物鉴定家,被誉为“当代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广为流传,被视为国宝。
启功先生的书法博
采众长,融汇古今,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行书和楷书,其书法风格独特,高雅脱俗,极富韵味。
致美楼饭庄,成立于清朝末年,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饭庄。
致美楼饭庄以经营粤菜为主,选料讲究,烹饪技艺精湛,其独特的美食和优质的服务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致美楼饭庄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内部装饰华丽,极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启功先生为致美楼饭庄题字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
那是在 1980 年代,致美楼饭庄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决定邀请启功先生为其题字。
当时,启功先生已经年逾七旬,但仍然欣然应允。
在题字过程中,启功先生深思熟虑,反复琢磨,最终选定了“致美楼”三个字。
他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
将这三个字写得端庄大气,极富韵味。
这三个字不仅代表了致美楼饭庄的品牌形象,更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
启功先生为致美楼饭庄题字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首先,这三个字提升了致美楼饭庄的品牌形象,使其在众多餐饮企业中脱颖而出。
其次,这三个字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和文化人士的关注。
最后,这三个字也成为了启功先生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被广为传颂。
总的来说,启功先生为致美楼饭庄题字,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更是一次文化交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国内许多师范院校的校训。
同时也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
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可以说是这一方面的楷模。
他学识渊博,精通语言文字学,古典文学,是古代书画鉴定专家、金石专家、书法家、画家。
他的书法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很多人将启功先生誉为“当代王羲之”。
启功先生一生谦逊。
他从未以名人自居,终生虚怀若谷。
启功先生教学兢兢业业,从不搞特殊。
启功先生非常重感情,一生感念恩师,从不与人争名夺利。
他与妻子患难与共。
老伴于1975年去世后,他再也未娶。
为了挡回络绎不绝的上门提亲的人,他甚至干脆将双人床换成单人床。
启功先生心胸豁达,不慕名利,不惧生死。
启功先生的学识和品格深深影响了一大批学子。
教师的素质关系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才能达到其终极目的。
因为老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事、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所以,选择了教育事业,教师就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作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
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这一工作。
选择了教师意味着选择了挑战。
我们不能容忍一个素质低下的教师堂而皇之的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些求知若渴者的目光。
不能容忍教师在教学中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而又宽厚的专业知识,要研究教育心理学,尤其要具备知识不断更新的能力。
教师必须要博览群书,关注社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更新其知识储备。
要想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深入浅出,挥洒自如就必须厚积薄发。
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其次,要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
世上已无启元白——关于启功评价的省思

世上已无启元白—关于启功评价的省思□ 姜寿田问题。
启功去世后,有悼念文章称启功为国学大师,有学者撰文称,启功算不得国学大师。
理由是启功的成就主要在书法创作和书画研究方面,按照传统国学、经史子集分类,书画研究占不到经史领域,而国学大师一定是要在经史领域取得极高成就者,“如章太炎、马一浮等方当得起国学大师的称誉。
在史学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学者,一般也不被称作国学大师,至于在子部集部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诗人、文人更不能称之为国学大师”。
更有学者称,只有研究先秦学术有成就者,方能称为国学大师。
撇开国学大师的定义厘析不论,先说国学大师的称谓是否与启功有关。
众所周知,启功生前从未以国学大师自居,他自己是讳言大师的,他甚至一丝这样的念头都没有,他有的只是对先辈大师的感恩追念和自我歉抑。
启功对恩师陈垣的追念贯穿一生,晚年还念念不忘,并以自己义卖字画所得163万元巨款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作为从大师云集氛围中走出的学者,启功知道大师的分量,他自嘲自己是“中学生、副教授”,即是对书法、绘画,他也表现出少见的低调和淡然,甚至有人骂他为馆阁余孽,他也敬谢不敏,这种胸怀在当代书家中是仅见的。
仅此一点,已见出启功仁厚长者的道德风范和博大襟怀。
由此也可以说,是否乃国学大师概与启功本人无关,启功生前从未关心和看重这个问题。
至于人们出于尊重敬仰,称启功为国学大师,那是别人的事,这本身便违背了启功的学术本色,而以对“国学大师启功”纠偏为名义,展开对启功学术行实的批评以至进而扩大到对启功学术操守人格启功于2005年6月去世,在书坛及文化界造成极大震动,人们发自肺腑地哀悼这位仁厚长者。
毕竟在大师零落的当代,启功的道德文章给予了人们以斯文犹在的文化慰藉,启功也成为当代书坛道德文化的象征。
斯人骤逝,泰山其颓,人们怎能不感怀欷歔!但也可以发现,在对启功追念尊崇的主调中,一种异样的声音慢慢地却清晰地传递出来,以至这种声音成为试图否定这位刚刚故去的大家的先导。
启功观后感1500字

启功观后感1500字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教育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我有幸参观了一次启功先生的艺术展,并且在欣赏他的作品后,我产生了很多的感悟和思考。
启功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古朴、深邃和朴实的感觉。
他注重用笔的质感和造型的变化,通过墨色的运用来表现意境的丰富。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宇宙的无限。
在启功先生的作品中,他常常用极简的手法表现自然的景致,尤其是山水画。
他笔下的山水,没有细腻的描摹,却能准确地表达出山水的神韵和气势。
他的画,隐隐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遐思和思考。
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书法字体端庄大方,形态流畅,笔力雄健,展现出他扎实的基本功和卓越的艺术造诣。
他的作品不仅字体规整美观,更重要的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的印记。
他的书法作品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人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除了绘画和书法,启功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他积极探索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发掘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并且提倡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他的教育理念深受学生和教育界的好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启功先生的艺术成就和教育思想都是令人钦佩的。
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活力,并且让观者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和启迪。
他对教育的关注和思考,使他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我浏览启功先生的作品时,我被他的艺术风格和作品所深深吸引。
他的作品给我一种宁静、深沉和超越世俗的感觉。
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让我对艺术和生活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观赏启功先生的作品,我意识到艺术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出深远的内涵和境界。
艺术家的创作是一种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艺术作品是一种让人可以体验到内心世界的窗口。
启功观后感500字

启功观后感启功观是中国杭州的一家艺术博物馆,以展示和推广启功先生的艺术作为主要任务。
启功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现代美术史专家、美术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奠基人”。
近期,我有幸参观了启功观,并对其中展示的作品和启功先生所传递的思想感到深深震撼与敬佩。
艺术品的多元表达性进入启功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丰富多样的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篆刻、水墨等多种形式。
启功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创造力和活力,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在观展过程中,我尤其被启功先生的水墨画所深深吸引。
水墨画以其简洁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启功先生的水墨画作品则更加独特,他将传统的水墨技法与现代元素巧妙地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新颖而独特的艺术语言。
其中《山水之间》是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
画面中的山水在笔触之间自然流淌,给人以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同时,画面中还夹杂着一些现代元素,如一架飞机在远处飞过,这种碰撞和交融使整个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启功先生通过这些作品向我们传递出一种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和融合的态度。
启功先生的教育理念除了展示艺术作品,启功观还向广大观众传递了启功先生的教育理念。
启功先生一直倡导艺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机结合,他认为艺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启功先生的教育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
他认为每个人都无论处境如何,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面对生活。
启功先生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欣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启功观的教育活动除了展览和艺术作品的展示,启功观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讲座、工作坊、培训班等,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艺术教育中来。
我曾参加启功观的一次讲座活动,主题是“艺术如何影响生活”。
这次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式,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和态度的影响。
这次讲座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启功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启功: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

启功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著有《启功书画集》、《启功丛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启功絮语》、《论书绝句》等。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卓尔不群、隽永洒脱;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无所不容。
他专注丰富,通晓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对八股文有深厚的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其精通碑帖之学。
启功先生有一方古砚,上有铭文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启先生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自号为“坚净翁”,号如其人,他就是一条静谧的河流——宁静平和、慈祥安逸,不掺杂念、不图虚名。
著作等身的启老,并不以泰斗自居,对于人们冠予他的各种头衔一概不承认,你若问他是谁,他会轻描淡写的说:“我是一名教师。
”与书法结缘『我一直认为,我够不上一个书法家,我的职业是教书,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
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我祖父能画些写意花卉,受了祖父的熏陶,那时我想当个画家挺有意思的,后来就拜贾义民先生为师。
贾先生博通画史,对于书画鉴赏也极有素养,常带我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书画;介绍我认识了吴镜汀先生,跟吴先生学了一段,挺有长进。
慢慢就有人求画来了。
有一次,一位长亲命我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来,我感到很光荣。
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你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题写。
”那意思是说,我的字太差,这对我刺激很大。
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好字,给自己争口气,这样一辈子就跟书法结下的不解之缘。
』启功写字与诗词结缘『后来承恩师陈垣先生的提携,在辅仁大学教国文,研究诗词、韵律、文法。
抗战胜利后当过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古文书和文物,也在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兼过教授。
解放后又参加过《红楼梦》程乙本注释,《清史稿》标点,这些都是对我一生很有意义的经历。
启功题国之根本,教育为先

启功题国之根本,教育为先【最新版】目录1.引言: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2.启功的背景和贡献3.启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4.启功对国家教育的影响和启示5.结论:教育为国家之根本正文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
一个国家的繁荣与进步,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和推动。
因此,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之根本。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名字叫启功。
启功,字元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画家。
他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见证了国家的兴衰。
他深知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倾尽全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启功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
他倡导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他的教学方法独具匠心,深受学生的喜爱。
启功的教育实践是成功的。
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
他们中的一些人,如邓稼先、陈省身等,更是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启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功对国家教育的影响和启示是深远的。
他让我们明白,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
只有把教育搞好,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他让我们看到,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他让我们知道,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
总的来说,启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
书法爱好者当从启功先生常告诫学生的话语中得到启迪

书法爱好者当从启功先生常告诫学生的话语中得到启迪从古至今,书法被誉为“艺术之霸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
它蕴藉着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更深睿智的审美视野,在后世诸多学者、书法爱好者心中流传至今。
当今,许多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会从先生们、前辈们的话语中寻求启迪。
其中,以先生启功的教导最为深入,书法爱好者们受益匪浅。
据悉,启功先生以非凡的教学功力和创作天赋,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瞩目,在教书育人和书法创作领域中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其书法教书,着重言传身教,成就出许多书法名家,深受社会所认可。
因此,他在书法爱好者心中深受尊敬。
启功先生不仅深得众人喜爱,而且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多次言传身教,以自己精湛的技艺、让书法爱好者们受益匪浅。
其中,最为深远的影响就是他经常向学生们传授的“书法三宝”:“以篆为根,以楷为枝,以行书为叶”。
其见解,在书法界已成为传统,被广大书法爱好者们所推崇。
以篆为根,指的是要以汉篆字体为基础,才能够写出漂亮的书法。
篆书在古代就被誉为书中至善,它拥有独特而古典的风格,在古往今来一直流传不衰。
然而,篆书却也是书法中最难练的字体,需要熟练掌握书法基础功,才能够书写出优美的形状。
以楷为枝,指的是要懂得楷书的写法,才能够书写出大气恢弘的书法。
楷书以其简洁淡雅的写法,大气磅礴的形状,融合了古文化的精华。
使得书法在姿态上更加的优美大气。
楷书就像是书法中的“神兵”,掌握其中的精髓,才能够书写出优美的枝条线条,表达出书法之美。
最为重要的就是以行书为叶了。
它是真正的书法之本,是书法家们常用的字体,也是书法爱好者们最为推崇的字体。
行书结合着楷书精炼的枝条,形成了可贵的书法美感。
它的特点就是以自由气息的曲线,表现出书法的动态和活力,更适合抒写书法的精髓。
让人惊叹的是,对待自己的学生,启功先生也极力传授这种“书法三宝”的写法。
他深知,熟悉“书法三宝”字体的写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在书法学习上受益无穷,而且将有助于将书法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得书法之美久久传唱。
启功研究的当代意义

书画, 首先要学习他为书作画 的态度 , 习他对优 秀 学
传 统 的 坚 守 及 在 此 基 础 上 的合 理 创 新 ,这 对 医 治 当
前书画界的浮躁之风无疑是一幅 良药 。 又如 在诗词创作领 域。 目前对现 当代 古典诗词 创作的研 究还相 当薄弱 。 研究古典诗词 的, 认为这不 属于 自己的时代 ; 研究现当代文学 的, 为这 不属于 认 自己的文体 。这与当前 旧体诗词创作极度繁 荣的现 状很不相称 。而我们研究现当代 的旧体诗词创 作不
在继承与创新、雅与俗相结合方面都取得卓 越的成 就。 他的高雅之作格律严谨 , 语汇典雅 , 对仗工整 , 用 典考究 ,尤其是那些借助双关象征手法 的咏物寄托 之作 , 可谓臻于极致 , 也为 当代如何 以传统手 法来表 现时事提供了很好 的借鉴 。 他那些看似俚俗 的作 品, 其实都 充满 了大 智慧 , 意境 , 新 新思想 , 尤其 是那些 幽默诙谐之作更是独树一格 ,堪称是对 中国诗词发 展史 的一大贡献 。但有些人却认 为启 先生的幽默只 是一味的俚俗 , 这是一种误解 。 这就证 明在这方面确 实存在讨论 的必要 ,通过这样 的讨论将会 对发展 当 代诗词风格的多样性起到积极 的作用。 又如在文物鉴定领域 。文物鉴定现在几乎成为 绝学 , 启先生虽然写过很 多文物鉴 定的论文, 但这 门 学 问必须建立在大量 “ 经眼” 的基础上 。启先 生当年 与几位 鉴定 大师一起 经眼过数 以万计 的古代 书画 , 写下大量 的鉴定意见 ,这都是 宝贵的 、活生生 的教
总之 ,启 功先 生 为我们 提供 了一 种 “ 功现 启
象” ,这一现象包含 了很多值得探索研 究的课题 , 我 们应 该以此 为契机 , 掘他在 当代 的社会意义 , 挖 以全
焦作市启功题字

焦作市启功题字摘要:一、焦作市启功题字的背景和意义1.焦作市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背景2.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3.启功题字对焦作市文化的影响二、焦作市启功题字的现状和保护1.焦作市启功题字的具体分布和现状2.当地政府对启功题字的保护措施3.市民对启功题字的认知和情感三、焦作市启功题字的价值和启示1.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2.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提升3.启功题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焦作市,位于我国河南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能发现许多启功先生的题字。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还充满了创新精神。
他的一系列题字作品,为焦作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气息。
焦作市的启功题字分布在各个公共场所、文化景点等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焦作市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上的题字,既展现了启功先生的书法风格,又凸显了焦作市的文化内涵。
此外,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我们还能发现许多启功先生的其他题字作品,这些作品无疑为这座城市增色不少。
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启功题字,焦作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题字作品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缮,确保其艺术风貌得以传承。
其次,加强对启功题字的研究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最后,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市民更好地感受启功题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
总的来说,焦作市的启功题字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的传承,更是城市文化品牌的象征。
从启功题字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以及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功先生在当代的意义——兼论启功先生的字外功6月30日凌晨,启功先生走完他漫长而又辉煌的人生之路,辞别牵挂他的亲友、学生,义无反顾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启功先生以一个中学毕业的文凭而成为中学老师、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各种学会的顾问等等。
可以说,启功先生的一生是一个奇迹,能和这样的巨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我们莫大的幸运。
得到启功先生逝世的消息后,我在百度上搜索,得到关于启功先生的有关文章和网页就达76600条之多。
试着点开几个网页,无非是关于启功先生的书法、绘画和他的一些轶闻趣事,而关于先生的研究文章,关于他出版的四卷本的《启功丛稿》这样的学术著作的评论却没有(或许是有而我没有检索到)。
关于启功的书法绘画的成就,褒贬皆有,但近几年是褒多于贬,这里我就不想多罗嗦,因为像启功这样的大家,要对他的书画进行评论,我立刻就想起“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
客观上说,启功先生的书法绘画与他的学术成就及书画鉴定的成就比较起来,对于当代的意义,后者可能更高于前者,更不要说先生的古典诗词水平、对《红楼梦》的研究水平、对汉语言的研究水平了。
启功先生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我所知,浅论如下。
一,对书画考证的贡献翻开四卷本《启功丛稿》之一的《书画题跋卷》,我们看到收入其中的先生对古今书画方面的各类题跋132篇,其中有先生对大家熟知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也有对《泰山刻石残字》的,更有对汉隶名碑《曹全碑》的,还有对启功一生书法影响甚大的《张猛龙碑》的,有对《华山碑》书人的考证,对郑板桥的评论,对书画鉴定的一些经验之谈等等。
如他对《集王圣教序》的两篇考证题跋文字中,对哪些字是王羲之的原字,哪些字是由王字的偏旁部首拼合而成的,哪些是作者(怀仁和尚)描摹的,哪些纯粹就是错别字,还有前后文章在逻辑顺序上的矛盾等。
这些权威的解释,消除了很多初学者的疑问。
通读先生的这两篇文章,无疑对研习王羲之书法,尤其唐后被历代公认为行书入门范本的《集王圣教序》的研习,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使初学者免了很多弯路。
在《泰山刻石残字》题跋中,先生详述了李斯这一秦代大书法家石刻的沿革和和兴废,指出流传至今,并能确证为秦篆的,只有《琅琊台》和《泰山刻石》了,其余的几种刻石,如《峄山刻石》等,俱为后世翻刻的。
他说,“《琅琊台》逐字剥蚀,全成方廓。
《泰山》则断裂遗失,明、清数百年间,但存二十九字。
”“友人世藏此本,蝉翼淡拓,锋锷不湮,批阅移时,令人神爽。
近世出土秦时权、量颇多,而颂功刻石,只此一片可以摩挲辨读,什袭珍重,不亦宜乎?”先生1972年题跋明拓《曹全碑》时写道:“吾尝谓出土古碑每有完好无损者,盖刻后未久即遭沉埋,重出所拓,常更精于宋拓古刻,《曹全碑》即其一也。
又昔之论书者但称此碑书体娟秀,一似不堪与群碑较其雄伟者。
余曾放大观之,其体势开张,点画沉劲,远在《孔宙碑》之上,第以字迹稍小,刻法太精,且石无剥蚀,遂招此咎,夫岂汉代书手刻手始料所及哉!”聊聊数语,就给了这通汉代名碑应有的地位。
先生在跋《张猛龙碑》时,作诗六首,其末一首是:“出墨无端又入杨,前摹松雪后香光。
如今只爱张神冏,一剂强心健骨方。
”还有对《急就章》、对《华山碑》的题跋,都能不袭前人成说,如在《汉华山碑之书人》一文中,先生在列举了历史上的六种推论之后,对于上述六说一一驳辨,虽未明说,实际却告诉我们,《华山碑》的书者就是郭香察。
从而否定了千余年的“书者蔡邕说”。
启功先生作为一代学人,治学严谨,考证精当,见闻宏博。
他对某一碑某一帖的题跋,都是在占有大量的史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先生的题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先生总是心平气和,娓娓道来,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收入该卷的还有先生对他的恩师陈垣先生的回忆,尤可读的,是先生对老师的治学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就因了这一篇文章,笔者从图书馆借来了陈垣先生的所有著作,也因了这一篇文章,对陈垣先生多了一份敬意。
还有先生对郑板桥、对齐白石的评介,很多地方都超乎我们知识所及的范围,因而对人启示良多。
二,启功先生对汉语言文学的贡献先生还有未收入《启功丛稿》而独立出版的,被学术界一致公认为权威之作的《汉语现象论丛》和《诗文声律论稿》两部著作。
我藏有先生手书的《诗文声律论稿》一书,《汉语现象论丛》一书未见,现集中摘引学界对这两本书的评论如下:《汉语现象论丛》是一部智慧的书。
对此有所觉知,有所挹取,可以苏活学人的心智,助长学术的正见。
这也是《论丛》在今天特别具有的学术意义。
今人治学,喜操方法。
这当然是好事,但看看详情,却颇不令人乐观。
常见方法的使用,实则只是使工具,道器一如的方法论,已被降为工具一层论。
工具当然不是自家打造。
学术开放,国外理论大量地传来,使工具的拆兑有了方便。
这主义、那理论,套套地来,件件地使,见李逵说板斧,见鲁达说禅杖。
学术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不是表现为客体认识的深化,而是角度的翻新。
可以不为理论的外来忧,却须为方法的套用惧。
因为与此相伴的实际是我们的学术从业者主体能力的日益暗弱。
以致知为目的的学术,会因此丧失自己的本质。
这种学术的“方法病”,不自今日起,它由来甚久,是一个近代现象。
如启功先生这本书里所论对的“葛郎玛”,就是“办洋务”形势下的一个学术舶来品。
这也不限于语言一科,甚至不限于学术界。
试问自从国人觉得自己不如西洋之后,有哪样“维新”不是从仿造开始?干实业,照抄照搬可以立见其不通,但在学术,却可以因其表面的不关国计民生而维系其长期的 昧。
启功先生的《汉语现象论丛》以其对汉语特征的那种独到见解博得喝彩,尤当为之喝彩的是流动于其中的那种睿智,和作者的那种用自家头脑面对问题的治学气度。
对于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学术方法,这些流动的智慧实在有发壅起蔽的开示意义。
(引自李山《〈汉语现象论丛〉中的学术智慧》)“启功先生在《诗文声律论稿》中精辟地归纳了旧体诗的格律。
按我的理解,他深入研究诗律,是为了总结前人写诗的经验,借以诠释古典诗歌的语言艺术,并不是要求今人都按照旧体诗的格律来写诗。
启先生自己的诗集《启功韵语》和《启功絮语》、《启功赘语》,各体兼备,风格多样,足见他的创作正在探索诗体的革新,为中国诗的发展寻求出路。
”(程毅中《读启功先生“三语”有感》)胡秋蕾评论说:我是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诗歌,为了对这一体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一直在尝试写一些旧体诗。
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论稿》是我学诗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
正如启功先生在书的绪论中讲到的,“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古典诗、词、曲、骈文、韵文、散文等文体中的声调特别是律调的法则,……分析前代人的成说,从具体的现象中归纳出目前所能得出的一些规律。
”启功先生对于这些规律的论述和分析深入浅出、简洁明了,很利于初学者去把握。
这本书也是一本很见功力的诗文声律研究专著。
作者在这样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完整的论述了律诗的发展历史,深入的分析了律诗的几种重要的形式,同时还对词、曲、骈文、韵文中的律调句以及散文中的声调问题进行了研究,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许多创见,是做诗歌研究的学者不可忽略的成果。
书中作为例证的作品如杜甫的《客至》、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李商隐的《七月二十八日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等都是技巧与意境俱佳的上乘之作,可以当作一本优秀的诗歌选本来读。
(上述均引自胡秋蕾文)谢丹云认为: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论稿》对于初学诗词格律的人来说是很相宜的,以大学者之巨眼高瞻远瞩,在纷繁的音韵声律现象中总结出了几条比较清晰的规律,特别是其中的“平仄长竿”说,犹如拨云见日,一下子让初学者理出了头绪。
薄薄一本小册子,兼及诗、词、曲、文,亦论及永明体等与诗体流变相关之问题,可谓由博返约,非大学者莫办。
这本书的重点虽然在讲诗词格律,亦旁及骈文、韵文与散文等其他学者较少提及的文体的声调押韵问题,为初学者一解疑惑。
启功先生在提到前人成说时均详述其作者书名,读者若欲进一步深入研究,便可依照书目查阅,甚为方便。
此书为启功先生的手写本影印,先生的书法,笔秀神清,向为海内所重,读者执此一卷,既可学习诗文声律,兼得欣赏、临摹书法,岂非一举而两得乎?三,启功先生的诗歌特点启功先生是一个旧式文人,他虽自学成才,但身上承继了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他对诗歌不但研究精深,而且能够在很多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他的诗作,收入其《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三本诗词集中(即后来收入《启功丛稿·诗词卷》中的全部作品)。
大约600余首诗词。
可以肯定地说,这绝不是先生的全部诗词,只能说是先生自认为可以“拿出来示人”的东西。
《启功杂忆》一书中,就记述了启功先生对自己诗歌风格的论述,他说:“我的许多诗,都是在很难过的情形下写的。
”继而又笑道:“即便是打油诗,那也是化悲痛为玩笑,凡收入集子里的诗,即便是酬答之作,也都有些意思在里头,完全是应酬的,我也不收。
”诗歌中,挤车、住院、患聋、失眠、悼亡、自嘲、咏史等等占了不少篇幅,他是很能从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中随时随地撷取诗材的。
如他的《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其一: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
东西南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坐不上,我活该,愿知究竟几时来。
有人说得真精确,零点之前总会开。
其二:远见车来一串连,从头至尾距离宽。
车门无数齐开闭,百米飞奔去复还。
原地站,靠标竿,手招口喊嗓音干。
司机心似车门铁,手把轮盘眼望天。
还有他的词作:沁园春·美尼尔氏综合症细雨清晨,透户风寒,汗出如浆。
觉破房倾侧,俨然地震,板床波动,竟变弹簧。
医嘱安眠,药唯镇静,睡醒西山已夕阳。
无疑问,是糊涂一塌,粪土之墙。
病魔如此猖狂,算五十余年第一场。
想英雄豪杰,焉能怕死,浑身难受,满口“无妨”。
扶得东来,西边又倒,消息未传帖半张。
详细看,似阎罗置酒,“敬候台光”。
另一首词作,题目很大,却文笔调侃,表面上轻松,但哲理至深:贺新郎·读史古史从头看。
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缭乱。
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
尽成了,灰尘一片。
大本糊涂流水账,电子机,难得从头算。
竟自有,若干卷。
书中人物千千万。
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
试问其余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
还使劲,龂龂争辩。
檐下飞蚊自生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
谁参透,这公案。
另一首,是先生对自己的一个反观,一个写照:沁园春·自叙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
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
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
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
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解超。
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繁琐琐,絮絮叨叨。
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
从此后,定收摊歇业,再不胡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