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变废品为艺术品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精品

《变废品为艺术品-2》

设计者:上海市徐汇区教院附中卢旅一、教材分析: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二次大战以后,西方雕塑受到绘画革新与实验的冲击,无论在内容、形式与材料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雕塑家开始选择废弃物和现成品制作雕塑作品,以此引起人们对现代文明、环境问题的深思,警示人类,从而赋予废品雕塑更深的文化含义。如在上海举办这几届“上海双年展”中可以看到国内外许多艺术家就利用旧轮胎、木块等废弃物制作的一系列废品雕塑;挪威雕塑家庸·龚德森利用现代社会的废弃物制作雕塑,他使用回收的废品创造出讽刺、尖刻的变形艺术,夏尔坦·斯雷特马克的作品使用所有材料,并特别致力于用废弃物组装玩偶和其他形象。他目前的作品介乎于雕塑与装置艺术之间。

基于这一现代西方雕塑观念,六年级《美术》第一册第七单元《变废品为艺术品》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泥塑纸雕等立体造型内容,它引导学生探索完全不同以往的雕塑的语言、材料,启发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开阔视野,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预备班(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好的感知力,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接受新事物较快,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但很少关注过生活、学习中的废旧材料同样可以创作出立体的艺术品。他们以往多运用捏塑、折纸的手法制作立体造型,对不同材料和工具以及制作方法感受不多,较少动手创作雕塑作品的机会,较少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因此,我们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这样的认知情况下开始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

认知:学生能够认识到用废旧物品成的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

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操作:学习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塑造立体造型;学会装饰等手法,创造一件有个性的艺术品。

2.情感:能发现和欣赏用废旧物品造型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提高环保意识,并体验创作活动的艰辛,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

力。

四、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废旧材料,充分利用废品的形状、色彩与材质特征,发挥立体空间想象,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重新组合,创造新奇、独特的新造型.

五、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材料;尝试插接、粘贴、串连、缝纫、捆绑等多种组合和连结方法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师生废品雕塑作品、用于不同组合和连结方法的工具:如粘

合用的百得胶、白乳胶,捆扎用的细铁丝、绳线,用于连结的小铁钉、牙

签等.

2.每一个环节都要目标明确,特别让学生清楚了解他们该做什么、该怎么

做等问题,便于自主研究。

3.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现代雕塑艺术的有关资料,做好各项记录工

作,如:摄像、文字记录等动态、静态的资料记录收集。

七、研究流程

整个研究过程计划可分成六个环节进行。

八、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交流材料、创新设计

1、交流材料:将课前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讲述选择的理由。

2、探索方法:举例说说你发现的几种创意方法。

3、归纳总结:

任何物体都具有某种基本形状,而且,物体之间还广泛存在着基本形状近似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常能在一些物体上发现另一些物体现象的原因.只要留心,我们就会有所发现,在快乐的发现中去想象,去创造,在一

些废弃和无用的物体中我们也可以让它们获得新的价值。

两种创意方法:

a.一物与另一些物基本形状近似,只需略加处理和修饰就可完成形

象创作。

b.一些物体上发现另一些物体的局部形状近似,须按一定的方式组

构起来,才能完成形象创作。如毕加索将自行车的坐垫与把手组

构成一个牛头形象,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4、创新设计:以自由组合的小组为研究小组,将课外收集的材料进

行筛选,根据材料的特殊质材、类型、大小、色彩与造型,启发

觉很亲切,很新奇,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让他们在观赏、体验、领悟中掌握知识与方法。设计形式与方法无需教

1、操作实践:根据学生上节课确定下来的设计构思,结合课外收集

整理的材料,运用各种组合与连接的方法,在课堂上操作完成。

2、提出质疑:针对操作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组内讨论,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第四课时:答疑排难、改进完善

1、答疑排难:根据上节课提出的修改建议及课后的进一步思考,在

课堂内答疑排难。

2、改进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进行

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3、整理资料:将几个阶段的照片、录像、文字材料进行整理。

第五课时:展示交流、欣赏提高

1.创设情境: 创设艺术情境,体会废品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

2.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本组作品

3.欣赏提高:小组讨论,提出的修改建议,在课堂内答疑排难。

第六课时:修改定稿、回顾创作

1、修改定稿:根据上次展示交流后的改进意见,进行再一次修改,

最后定稿。

2、回顾创作:小组讨论,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与体会,并进行交

流。

九、教学评价

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生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我们的评价分三个层次:

1、能够认识到用废旧物品成的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

2、能知道废品雕塑的创意方法及制作的几种基本手法

3、能创意废品雕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虽然要求比较高,但每一层次中都有低、中、高不同的小层次,我们可以因人而宜,分层对待,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

十、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发自内心的喜悦,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学方式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以下几点是我感受最深的:

(一)学习方式的改变

“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它深深地触及着现今和将来学生的素质。”, 在这一课中我强调的正是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敢于创新与实践,自己主动学得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在大的活动主题下选择不同活动方式,自由组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记录员,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学生乐于表现自我,教师根据各小组具体情况给予帮助,细心教导;活动中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唯一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肯定、赞赏中开展创造活动,而教师只有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二)注重过程与体验

这一课中学生通过活动艺术体验,记录下自己的创意过程与体验感受,每个小组学生都有活动记录表,记录下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活动情况,这既是学生在时时熏陶、学习的过程,又有利于学生的反思和师生的互动,教师的及时的指导。我体会到注重过程与体验,强调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