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对中国的选择性呈现
中哈金融合作形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哈金融合作形式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李婷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9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为了加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经济合作,提高区域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双方之间的金融合作。
金融合作可以贸易金融合作、投资金融合作和货币金融合作,本文将对以往和现阶段中哈金融合作形式进行研究,并对今后中哈金融合作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哈贸易;贸易金融;金融合作现今社会是经济金融全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繁荣,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地理上毗邻,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双边经济联系更是日益密切,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得到快速推进。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对象。
而哈萨克斯坦也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了两国的经济都更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从我国边疆经济发展发面考虑,推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增强区域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积极加强双方之间的金融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我国和哈萨克斯坦经济金融合作的历史,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于1993年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开设了境外分行,但资产都不超过几千万美元,在哈萨克斯坦属于小银行。
这两家银行开设分行是为了在哈建立代表处,通过小额业务了解中亚地区金融发展状况,以此面对未来中哈金融合作的一些问题。
从经营方面看,两家银行70%的资产业务是为在哈的中国商人办理汇兑,其余是为在哈的几家中国企业提供贷款,为有限的几家企业提供资金服务,贷款的集中度较高。
而负债业务主要是企业存款。
受当前哈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两家银行的业务发展较好。
由于没有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因此也就没有人民币结算的业务。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在北京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积极促进中哈双边经济和产业发展。
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分析
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分析中哈双边贸易关系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之间长期以来的重要合作内容之一。
中国作为哈萨克斯坦的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中哈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在双方的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哈双边贸易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中哈双边贸易的互补关系。
一、中哈双边贸易规模近年来,中哈双边贸易规模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06.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73.2亿美元,进口33.6亿美元,中国对哈萨克斯坦顺差达到39.6亿美元。
双边贸易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哈萨克斯坦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而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之一。
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这使得双边贸易规模稳步增长,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哈双边贸易的结构主要体现在商品的种类和商品的交易额上。
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品、农产品等,而主要进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化工产品、汽车零配件等。
双边贸易的结构表明,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资源类商品,而主要进口工业品和消费品。
这种结构主要是由双方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所决定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哈双边贸易结构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能源、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日益显现。
2016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建设的中亚管道项目正式投产,并且在不断扩大。
中哈合作还涉及金融、工业园区、农业等多个领域,这对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哈双边贸易的互补特点主要表现在资源、市场和需求等方面。
在资源方面,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巨大。
中哈双边贸易在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哈金对中国的选择性呈现
正、 不合理 、 不人性的制度 、 现象 ; 其场景经常是新
中 国建 立 以后 N- 十世 纪八 十年 代末 期 ( 其 是 - 尤 文 革 前后 ) 中 国 北 方 ( 其 是东 北 地 区 ) 体 现 的 尤 , 的是贫 穷 与落后 ; 物 形 象是丑 陋 的 , 其人 素质 是低 下的 , 品质 是邪 恶 的 ; 主人 公经 常是女性 化 了 的 男
美加少数族裔英语文学研究” 项 目编号: I. S .09 0 】 后经典叙事视阈下 的当代美国文学研 【 H T H S200 8 和“ 究”【 目 项 编号 : I. S .09 3 】 H T H S2009 的阶段性成果, 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r Ⅱe I ’ :Ha Jn SMirpe e tt n o hn i i ’ se rsnai fC ia o Ab ta t sr c :HaJn,alg d t e a rai rtra d te “ uh rt f m e Or n ,i r e o e trfr i l e o b e l tw e n h e s i a toi y” r t i t n od rt ae o o h e
a d tepa e n lc ,whc h y ae ra ig a o t r oeo o tmp rr hn . Ha Jn i cu ly h s h ih te r e dn b u ,aea wh lsme cne oay C ia iபைடு நூலகம்n a tai a t
d so td C i a itr h n . e
Ke r s y wo d :HaJn slcie rp ee tt n dso in oinaim i ee t e r snai itr o r tl v o t e s
论哈金小说《等待》中对历史的反思
论哈金小说《等待》中对历史的反思作者:杨丽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杨丽(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摘要:小说《等待》是美国华裔作家哈金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哈金通过描写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其深刻的寓意。
他把小人物的人生经历置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从中融入了个人对历史的反思和评介。
关键词:等待;改革开放;文革;反思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66-02哈金是当今声誉颇高的美国华裔作家之一,堪称华裔文学界的一枝奇葩。
哈金是其笔名,真名金雪飞。
他1956年出生于辽宁,有过近六年的军旅生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顺利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而后又在山东大学攻读美国文学硕士学位,于80年代中期移居美国。
与汤亭亭、谭恩美等土生土长的华裔作家不同,哈金在大陆生活了29年,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大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他的这种在大陆和美国两地双重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族裔身份,更能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
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历史的反思性回望和不偏颇的评价在其代表性小说《等待》中得到呈现。
《等待》是哈金的成名作。
小说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认可,于出版当年即获得了美国文学界的权威奖项美国“国家图书奖”,并于次年再获殊荣,荣膺“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
仅凭同一部小说摘得美国文坛上的两大最有分量的大奖,哈金创下的记录迄今还无人打破。
《等待》的故事内容既不高潮迭起,也不惊悚动人,甚至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平铺直叙。
哈金平平淡淡地讲述了男主人公孔林离婚再婚的故事,然而优秀作家的实力就在于透过简单的表象表达深刻的寓意。
哈金把小人物的人生经历置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用出色的写实技巧从中融入了个人对历史的态度和评介。
一《等待》一书中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等待》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等待》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万丽华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舒幸运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二战前美国华人学校教育的双重文化认同研究”(C0A130205)、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14G069)和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CSQ13035)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哈金擅长运用英语书写记忆中的中国。
借助自己独特于其他华裔作家的故国真实经历,哈金站在美国社会边缘,建构出一个既不意识形态化也非乌托邦的他者形象。
《等待》批判了美国对中国集体想象的不合理成分,同时真实再现了中国的某些扭曲现实,从人性普遍性的高度展示了中国形象,投射出作家本人对故国的真挚情感及对祖国美好形象的殷切希望。
关键词:哈金:记忆中的中国;真挚情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48-02当代著名华裔美国文学作家哈金的长篇小说《等待》以中国内地为背景,围绕主人公孔林、刘淑玉和吴曼娜的感情展开,讲述了孔林与淑玉历经十八年的离婚过程,同时也是孔林和曼娜等待结婚的十八年。
《等待》一经出版便吸引了众多关注,国际评论多为溢美之词,称赞其反映了现实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哈金直接、简单明了的文风也大获赞许。
然而国内评论界一直对哈金存在斥责之声。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理论,从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对《等待》中的中国形象展开研究,力图揭示哈金笔下真实的中国。
1、个体中国人形象个体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哈金对中国人的描述由个体行为品质着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人性中善与恶的碰撞,良知与欲望的挣扎都在哈金笔下的普通中国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文革前后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压迫成必然之事。
孔林受病重母亲所托,不得不娶淑玉为妻。
他因父亲需要照顾不敢离婚,又多次受到小舅子本生的阻挠。
名人对上海的评价
名人对上海的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现代气息的大都市之一,吸引了无数名人的关注和赞誉。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著名名人对上海的评价。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在一次采访中表达了对上海的喜爱之情。
他说:“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透露着现代化的味道。
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文化,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莫言认为上海是一个让人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城市,值得每个人去探索和发现。
国际影坛巨星李安也曾对上海进行过评价。
他表示:“上海是中国影视产业的中心,这里的电影市场非常繁荣,每年都会有大量优秀的电影和影视作品在这里诞生。
上海的电影节更是吸引了全球各地的电影人前来参与和交流,为影视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安认为上海是一个让人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城市,值得每个人去探索和发现。
知名企业家、亿万富翁马云也曾对上海进行评价。
他说:“上海是一个充满商机和创新的城市,这里的商业环境非常优越,吸引了无数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和发展。
上海的科技园区更是孕育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品,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巨大动力。
”马云认为上海是一个让人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城市,值得每个人去探索和发现。
第二篇示例:上海是一座充满磁性的城市,吸引了众多名人的目光和赞美。
不同领域的名人们对上海留下了各种评价,有些是对其现代化的赞美,有些是对其历史文化的追忆,有些是对其独特风情的吹捧。
下面就来看看一些著名名人对上海的评价。
首先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村上春树。
他曾在《挪威的森林》中写到:“每天站在阳台上望着上海的变化,永远也不会觉得厌倦。
”这句话展示了村上春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
他眼中的上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每天都充满了新奇和惊喜。
另一位国际知名作家保罗·柯埃略也对上海赞不绝口。
他曾说:“上海是一个古老而先进的城市,它蕴含着无限的魅力和活力。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内容概括3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内容概括300字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前苏联作家艾廖哈金的长篇小说。
小说
以描写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塑造一系列亲历者和见证者的
形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第一章主要描述了中共建党前
夕的一段历史,围绕着陕北的乡村和小城镇展开。
小说开头,陈水扁作为故事的主角在广东湛江的一个码头担任码
头工人。
他和其他工友一起反映工作条件恶劣的问题,但被厂方无视。
陈水扁的好友小段告诉他,他曾在陕北参加红军。
这激发了陈水扁对
革命的憧憬,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后,小说回到1920年前后的上海。
居住在法租界的大学生周
馥为了寻求进步,放弃了资产家庭的优越生活,积极参与进步学术团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
他在上海参与了共产党的活动,与其他革
命者建立了广播台,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激起了无产阶级的意识。
同时,小说也描写了农村地区的情况。
在一个陕北的乡村,年轻
的团员杜锢与乡亲们一起艰苦耕作,受苦于地主的剥削。
杜锢将思想
和希望带给了农村人民,并协助他们组织起来斗争,燃起了革命的火种。
整个第一章通过展现中国各个社会层面的人物,展示了中国共产
党作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政党,在1920年代前夕在城市和农村不同
地区坚定推动革命的艰苦历程。
小说通过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带领读者进入那个充满斗争、希望和情感的年代。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金融合作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金融合作问题研究作者:黄雅芳来源:《商场现代化》2020年第10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为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现今,该倡议已贯穿60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及多个行业。
由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及资源条件存在差异,出现了较多金融方面的发展机会,为相关国家及地区提供发展平台。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邻国,环境及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其经济也正在快速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开展,中哈间有了更多的金融合作机会。
本文通过分析中哈两国金融合作现状,并分析金融合作中现存的问题,针对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哈金融;问题;对策在2013年,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愿景。
目前,我国与沿线的国家及地区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在多个行业领域开展金融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是多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联系的媒介,其加强了我国与亚太、欧洲等地区的互通,是多国的共同发展策略,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为我国增加了更多经济合作伙伴。
在2017年5月我国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会议中提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合作,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其推动了国家及地区的发展。
哈萨克斯坦同中国相邻,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源。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哈萨克斯坦借助自身的优势,经济出现快速发展,经济规模逐渐扩大。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分析,哈萨克斯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良好的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加深了中哈之间的紧密交流。
两者除在经济方面进行合作外,还十分关注政治合作。
中哈之间的资源存在互补性,因两国的各行各业均存在优劣势,所以,中哈之间的合作对彼此非常重要,关于如何加强中哈间的金融合作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金融合作现状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中亚地区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评台湾版《大地》的哈金序言
第34卷第1期2021年1月镇江高专学报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Vol.34 No.1Jan.,2021评台湾版《大地》的哈金序言孙宗广(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04)摘 要:美籍华人作家哈金为台湾版《大地》作序言《不朽的〈大地〉》,篇幅不长,但涉及赛珍珠研究若干较为重要的问题。
哈金与赛珍珠有相似的跨文化生活与写作经历,其评述总体客观精彩,但在赛珍珠一家的国籍问题、华语界对《大地》褒贬的原因、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长篇小说结构的“病因”等方面的观点有待商榷。
关键词:赛珍珠;《大地》;哈金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48(2021)01-0019-04收稿日期:2020-05-28作者简介:孙宗广(1968—),男,山东费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研究。
由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彭玲娴翻译的赛珍珠“大地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是目前唯一获美方授权的全译本,印刷朴实庄重,装帧大方精美。
彭译版本保留了原书扉页上引用的《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一段文字,呈现原作完整样貌。
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撰写了序言《不朽的〈大地〉》。
哈金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美籍华人作家,其许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如《池塘》(1998年)、《等待》(1999年)、《疯狂》(2002年)、《战争垃圾》(2004年)、《自由生活》(2007年)、《南京安魂曲》(2011年)等。
由于相似的跨文化生活与写作经历,哈金对赛珍珠中国题材的写作感同身受,其评述总体客观精彩。
但该文在赛珍珠一家的国籍问题、华语界对《大地》的褒贬原因、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长篇小说结构的“病因”等方面均存在不准确、简单化或有失偏颇的立论。
1 赛氏一家的国籍问题 哈金在文中称:“她在中国长大,从小就随父亲入了中国籍,直到临终前仍坚持自己也是中国人,是中国的女儿。
传播学视阈下蓝诗玲英译《西游记》的副文本研究
媒介与文化研究MEIJIE YU WENHUA YANJIU 传播学视阈下蓝诗玲英译《西游记》的副文本研究◎ 崔子涵[摘要]企鹅出版社于2021年推出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西游记》的最新英译本Monkey King: Journey to the West,该译本由英国新生代汉学家、翻译家蓝诗玲担纲翻译。
文章研究发现,蓝诗玲英译《西游记》的封面、译序、导言等副文本体现了五个传播学理论,对促进译本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中国文化外译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副文本;蓝诗玲;《西游记》;传播学《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西行取经的故事,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几百年来,《西游记》的魅力经久不衰,不断吸引着不同文化圈层和年龄层次的读者,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西游记》不仅在国内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国外也颇受欢迎,仅就英语目标语而言,上百年的《西游记》英译史中相继出现了李提摩太、亚瑟·韦利等译者的节译本和詹纳尔、余国藩等译者的全译本。
2021年,企鹅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西游记》的最新英译本Monkey King:Journey to the West。
副文本(Paratext)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叙事学家、文学理论家杰拉德·热奈特提出,其将副文本定义为“用于描述围绕正文本、协调正文本与读者关系的文本材料”[1]。
根据与正文本的位置关系,副文本有内副文本和外副文本之分:内副文本包括标题、封面、出版信息、前言、后记、序跋、导读、注释、附录等;外副文本包括书评、作者日记,以及有关论著、文章、采访等。
副文本是译本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译本以何种媒介呈现,副文本都伴随其左右。
副文本可以帮助译本传达正文所必须的,而又不便在译本中表述的诸多信息,比如原著背景、翻译动机、翻译策略等。
这些信息不仅为我们揭示翻译现象提供了第一手线索,而且为目标语读者理解作品提供了重要指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的中哈金融合作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的中哈金融合作研究
高丽
【期刊名称】《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中亚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经济最为发达,金融体制构建最为完善,中哈货币金融合作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但在现实中,中哈经济及金融发展的较大差距以及缺乏“民心相通”是中哈金融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未来中哈金融合作中应着重加强贸易及投资领域内的金融合作,继续推动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并尽快建立中哈支付网络结算体系.
【总页数】8页(P15-22)
【作者】高丽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6
【相关文献】
1.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中心城市产业合作研究:基于价值链分工视角 [J], 王颂吉
2.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现状与前瞻性述评r——基于俄罗斯学者视角的中亚国家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动态研究 [J], 刘明
3.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金融合作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 [J], 杨肃昌;于淑利
4.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金融合作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 [J], 杨肃昌;于淑利
5.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现状与前瞻性述评——基于俄罗斯学者视角的中亚国家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动态研究 [J], 刘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停滞的乡土中国——哈金《等待》中的中国形象
华裔作家哈金、裘小龙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之抒情传统
华裔作家哈金、裘小龙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之抒情传统
余小梅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5)4
【摘要】哈金和裘小龙作为华裔新移民作家代表分别因现实主义和侦探小说出名。
两者小说皆有诗歌引录,具有中国古典小说“以诗抒情”的特点,注重创设诗意,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引录诗歌”“自创诗歌”“化诗入文”;二者以诗抒情区别主要在于宏观选材引录习惯和微观选词。
在皆用清新意象制造诗的意境的同时,哈金倾
向引录叙事类、写实性较强的诗歌,而裘小龙往往引录描写性、抒情性强的诗歌;在选词上,哈金一贯坚持语言简约性;裘小龙小说则善用押韵制造乐感,使用大量感官形容词,且其小说“诗”“文”相间模式高度程式化。
可见,以哈金、裘小龙为代表的华裔英语作家虽然以英语为西方读者创作不同类型风格的小说,但他们有意无意地
再现了祖居国古典小说“诗文相间”的文体特征,彰显了自先秦以来中国文学一以
贯之的抒情传统。
【总页数】11页(P150-160)
【作者】余小梅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侦探外衣里的诗心——旅美华裔作家裘小龙访谈
2.当代美国印裔作家作品中的庶民意识探析——以裘帕·拉希莉小说创作为中心
3.问题小说、人生派与浪漫抒情派作家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4.孙犁抗战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征夫-思妇”征戍抒情传统
5.华裔美国作家历史编篡元小说创作特点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安魂曲》中的伤痛无法安魂
《南京安魂曲》中的伤痛无法安魂作者:雷雨来源:《出版广角》2012年第03期隐隐约约知道哈金这个作家的名字,在《南方周末》上也看到关于哈金的人物专访,但这个名字究竟是他到美国之后才使用,还是他在国内诸如黑龙江大学或山东大学就已经开始使用,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就写作者的角色而言,这个名字总透出一种异域作家的味道,有些许落魄,有几分神秘,还多少有点怪异的味道。
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朋友称哈金在美国算是知名度最高的华裔作家,这就更激发了我要看看《南京安魂曲》的兴趣。
和余华小说一样,这部小说我是在一个晚上看完的。
压抑,沉闷,无可言说的酸楚、悲凉。
因为小说中屡屡提及的地名,就在我蜗居的附近,便顶着寒风,披着夜色,不管冬雨绵绵,小径风霜,踩着飘零的落叶,在这样冬夜苍凉的都市街头游走徘徊,默默地想念,呆呆地缅怀。
不过才64个春秋寒暑啊,这个曾经的一国之都(指南京)在当年糊里糊涂地沦陷数10万苍生屈辱含垢地毁灭。
曾几何时,却是一个为了邦交而被遮遮掩掩的禁忌话题。
哈金之前,有一位女作家张纯如博士,关于南京大屠杀,在海外查阅了大量资料,出版了一本《南京浩劫》的书,也有人翻译为《南京强奸》。
这个沉湎于这段历史的女子,据说这段历史如同梦魇一样纠缠着她,最终选择了惨烈的自杀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哈金对这一重大题材倾注巨大的心血,他当然没有如有些人无耻到以此来钓誉沽名,骗取什么经费,获得什么奖赏。
在大西洋彼岸,他把书稿删改了40多次,力求用最为朴素最为本真的文字选取安全区这一特定的区域内特定的人物维特琳为中心,重新向世人展示这个中国人灵魂深处永远的伤痛,试图给一个多甲子之前在天堂久久的30多万魂灵一个迟到的安慰。
哈金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外国女人在并非自己的同胞面对异族凌辱杀戮之时的种种作为。
这个被当时的南京人称之为女菩萨的有着浓烈宗教情感的女人,奔走周旋于日本军人、外交官之间,终于使一部分妇女、儿童得以存活下来。
面对这些难民,要尽可能地维护他们的生命安全,还筹措资金协调物资游说各国的外交使节。
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分析
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分析中哈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长期以来双边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哈双边贸易作为两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两国人民的福祉。
本文将对中哈双边贸易互补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双边贸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哈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中哈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体现在两国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上。
中哈两国分属不同的地域,拥有着不同类型的资源和劳动力,因此在经济上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中国是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加工制造能力;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资源大国,拥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
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使得中哈两国贸易合作更加紧密和高效。
二、中哈双边贸易的现状中哈双边贸易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134.22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113.49亿美元,进口20.73亿美元,双边贸易差额为92.76亿美元。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主要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钢铁制品等,进口主要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双边贸易规模逐年增长,贸易结构也日益多样化。
三、中哈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中哈双边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贸易结构不够平衡,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而进口产品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产品,存在一定的单一性。
其次是贸易中存在一些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比如进口关税较高、贸易壁垒较多等问题,制约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四、中哈双边贸易的前景中哈双边贸易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中哈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合作,将为双边贸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哈双边合作领域将会更加广泛,双边贸易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放大。
中哈两国在能源、工业、农业等领域都存在着合作潜力,双方可以加大合作力度,拓展贸易合作的范围和深度。
中哈双边贸易仍然处于增长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推动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谈哈金并致海外中国作家
On Hajin and Addressing To Overseas Chiese
Writers
作者: 郜元宝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0-74页
主题词: 哈金 第一代华人新移民作家 精神基点
摘要:哈金的英文小说获得美国文学界高度评价.他不用美国价值简单地批评中国,也不像某些华人作家那样为了迎合国外市场而任意杜撰,他的"中国人的故事"写得简洁、清晰而诚实.这是哈金的积极意义所在.但他也未能向读者提供观察中国的新视角,其作品大多数缺乏深度和回味.这主要是因为哈金属于"第一代华人新移民作家"群体,该群体既有国内同龄作家的思想局限,又有因为生活在海外而导致的精神隔膜.和现代作家以及新时期作家相比,他们普遍找不到恰当的精神基点,创作上呈现出巨大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感.。
华裔美国作家哈金作品《落地》建构的中国形象——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Images of China in Chinese-American Writer Ha Jin's A Good Fall—A Corpus-based Study 作者: 余小梅[1];陈光明[1]
作者机构: [1]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出版物刊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33-39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1期
主题词: 形象学理论;哈金作品A Good Fall语料库;中国形象
摘要:以形象学理论为阐释框架,使用在线语料库统计检索工具Sketch Engine,从词汇层面,以“China”“Chinese”“Party”搭配词的语义韵和检索行为核心考察美籍华裔流散作家哈金短篇小说集《落地》(A Good Fall)建构的中国形象。
分析表明,作者在这部当代移民文学作品里从国家、政党、社会层面构建了负面消极的中国形象,延续并强化了西方对中国有关方面的历史刻板印象。
究其因,经济因素、对中国了解滞后以及在异国的写作政治策略等起着主导作用。
哈金《新郎》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哈金《新郎》的新历史主义解读作为第一位获得笔会/福克纳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相比于其他当代美国华裔作家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用英语书写中国故事。
他的大部分作品发生在一个叫做木基市的虚构的中国城市,描写特定时期普通人的生活。
在他的作品中,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如实反映现实,而历史书写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通过历史和文本间的互动,哈金为现代人提供了回顾过去和反思现在的新角度。
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深入探索哈金的作品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历史书写。
以哈金的《新郎》为例,本文将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探究哈金如何呈现过去以及他如何重建他所理解的那段亲身经历的历史。
本文由五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包括对哈金及其作品、《新郎》文献综述和本文意义、框架的简要介绍。
第二章是对本文的理论框架新历史主义的简要介绍,也会介绍“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权力和话语”“颠覆和压制”这些关键概念。
第三章探讨《新郎》的历史性。
首先,本文阐述了哈金个人经历对《新郎》创作的影响。
其次,本文试图印证《新郎》的创作不仅受到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还受到中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的影响。
文章呈现出《新郎》中所反映的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社会的四个方面,即打虎英雄主义、同性恋犯罪化、鼓励私营企业、吸引外资。
最后,本文阐释了《新郎》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章试图呈现《新郎》中体现的历史的文本性。
通过在《新郎》中书写边缘群体的话语,哈金文本化了小说集里的历史。
通过分析《新郎》里的多种权力、颠覆和压制,我们得领略哈金本人的历史解读,这进一步展示了历史的文本性。
在建构这些话语时哈金使用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和他对这些话语的英文书写进一步强调了《新郎》中历史的文本性。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语。
一方面,《新郎》不仅受到哈金人生经历的影响和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而且反过来影响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郎》中的历史有其文本性。
在社会中,《新郎》的历史书写是意义深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金对中国的选择性呈现刘克东傅利内容提要:哈金被称为写实派作家,而且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是来自中国的“权威”,然而,他却为了迎合西方读者,有选择地呈现中国,使西方读者误把片面的某一时代、某一方土的中国当作现代的、全部的中国,实际上是对中国的扭曲书写。
关键词:哈金选择性呈现扭曲东方主义作者简介:刘克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加文学。
傅利,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美加文学主语用学。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科项目“当代美国文学研究基础上的后经典叙事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0B033】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项目“英美加少数族裔英语文学研究”【项目编号:HIT.HSS.2009008】和“后经典叙事视阈下的当代美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HIT.HSS.2009039】的阶段性成果,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Title:Ha Jin’s Misrepresentation of ChinaAbstract:Ha Jin,alleged to be a realist writer and the“authority”from the Orient,in order to cater for Western reader’s curiosity,presents China selectively,misleading the Western readers to believe that the era and the place,which they are reading about,are a wholesome contemporary China.Ha Jin in actuality has distorted China.Key words:Ha Jin selective representation distortion orientalismAuthors:Liu Kedong is a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150001,China).His research focuses on British,American and Canadian literature.Email:rjoyk-liu@hit.edu.cn Fu Li is a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150001,China).Her research focuses on British,American and Canadian literature.Email:fuli@ hit.edu.cn当红作家哈金被称为坚持用英语写作的写实派作家,而且是来自东方的“权威”,却为了迎合西方读者,有选择地呈现中国,使西方读者误把片面的某一时代、某一方土的中国当作现代的、全部的中国,实际上是对中国的扭曲书写。
哈金对中国的选择性呈现体现在主题、场景、人物等方面。
哈金作品中的主题是负面的,揭露某些不公正、不合理、不人性的制度、现象;其场景经常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尤其是文革前后)的中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体现的是贫穷与落后;其人物形象是丑陋的,素质是低下的,品质是邪恶的;男主人公经常是女性化了的“他者”。
一、清一色的负面主题哈金作品的主题经常是负面的,体现的多为制度的不合理、不人性化,腐败现象,报复行为等。
哈金的成名作《等待》(Waiting,1999)中部队军官与妻子分居18年后才可以不经妻子同意离婚的规定是某一任政委的规定,哈金似乎在告诉西方世界中国是一个人制国家,而不是法制国家。
医院还有不许在医院大院内散步的规定。
体现的都是不合理的、不人性化的制度与规定。
这在西方鼓吹自由恋爱、人本主义的语境下无疑是不可思议的。
小说《池塘里》(In the Pond,2000)选择了分房主题,主人公邵彬为了分得一套住房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却无形中为个别当权人物所利用,玩弄于掌股之间。
同样的主题也出现在短篇《活着》中,童古汉为了分得一处房子给儿子亚宁结婚,不惜远赴牡鸡市①为单位讨债,结果遭遇地震,因而失忆,陷入重婚的尴尬境地。
《疯狂》(The Crazed,2002)借大学教授杨慎民的癫狂状态揭示其内心世界,达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党委书记彭云为了个人目的(她的侄子出国留学)而对教授的威逼利诱。
哈金分析的现象不能说不存在,却不免过分夸大。
哈金的作品中充斥着多妻梦想与婚姻窘境。
在《等待》中,孔林梦想着同时拥有吴曼娜与淑玉,夹在两者之间纠缠不清,陷于婚姻窘境。
《疯狂》中,杨教授因恋着研究生苏唯雅而与妻子南燕不合。
《活着》中,童古汉离开妻子简去讨债,却因地震失忆而又娶了刘珊。
恢复记忆后,回到家里,却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不被需要的人了。
多妻梦想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哈金是在用东方主义来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期望。
《新郎》(Bridegroom,2001)中还有诸多荒诞离奇的主题。
开篇《破坏者》描述了丘老师遭受警察不公正待遇后,以传播其身上的肝炎病毒来报复牡鸡市,使得一个月内八百多人感染,数人死亡。
同样的报复主题也出现在《幼儿园里》,女教师沈老师因为未婚先孕需要做人流手术,结果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钱支付手术费,而剥削小朋友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去旁边的一块萝卜菜地里去挖野菜卖钱,以换取手术费,小主人公邵娜发现后,恶作剧地在装野菜的包里撒了一泡尿。
《武松难寻》是对中国传统的打虎英雄故事的解构。
武术爱好者王虎平被老虎吓成精神分裂症,不得已而让卡车司机小窦披着虎皮假扮老虎,结果王虎平精神失控,将小窦打伤,两者都成为这一闹剧的受害者;借此作者似乎在指控导演的苛刻,以及宣传媒体的夸大其词。
《破碎》讲述了刘本愁与王婷婷通奸的故事。
后来,王婷婷被栽赃引诱年轻干部满津,牡鸡铁路局的干预致使婷婷后来服毒自杀。
《新郎》讲述了同性恋的故事。
《企业家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倒卖服装的暴发户成功后岳母对他态度的转变,里面涉及乱伦的内容:“有一天,我在《法制与民主》中读到河南省的一个企业家因不满他岳母在他做屠夫时称他做‘流氓’,而在他建立养鸡场并发财后将女儿嫁给他的羞辱,报复性地让她和妻子同时和他睡觉。
我希望我也能同样对待我的母夜叉岳母,但是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加把劲儿,给曼珊一个孩子”(Jin,Bride-groom125)。
《火焰》讲的是一个女子因几斤米嫁错郎的事。
护士尼美数年前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不能嫁给同样贫穷的徐鹏,而委身于姜冰。
后来,徐鹏参军当了高干,要来看望尼美,她觉得丈夫级别太低,没面子,不惜给住院的廖厂长钓江鱼,讨好他,为的是让姜冰提干,可后来,徐鹏却因为有事没能来看她。
结果,她是空欢喜一场,剩下的只有惆怅。
《恶作剧》中,一个关于邓书记(公社书记)的玩笑被荒谬地升级为对国家领导人的诬蔑。
《官方答复》反映了学术界削尖脑袋,投机取巧的现象。
《纽约来的女人》中,原师范学院教师陈金莉从美国归来,四年的国外生活使她变得时髦、考究,但不为周围人所接受,就连孩子也不认她,丈夫提出离婚,单位开除了她。
哈金显然是在说一潭死水的牡鸡市难以接受新鲜事物。
《牛仔炸鸡来城后》差不多讲了同一个主题,师范学院院长的儿子在生意兴隆的快餐厅举办婚礼,结果很多人因乳糖过敏闹了肚子,这一事件隐喻中国国民对新事务的不适应。
主题方面,哈金涉猎了腐败、权势、性压抑、性幻想、同性恋、通奸、强奸(如《等待》中杨庚强奸吴曼娜)、婚姻窘境、报复、剥削等。
我们看不到哈金积极向上的一面,他似乎只关心奇闻轶事,他视中国建国之初及改革开放后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一面而不见,却只关心社会阴暗面。
二、以偏概全的场景在场景的三个要素“时间、地点、习俗”方面,哈金的作品都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呈现。
哈金的故事多数发生在文革前后的中国北方地区,反映的是贫穷落后的状况。
这反映了哈金的怀旧心理,以及对当今中国的信息匮乏。
这也正符合西方人头脑中关于中国的思维定势。
《等待》中描写孔林的女儿孔华采完桑叶坐牛车回家的情形:“牛车的两只包了铁皮的轮子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发出有节奏的吱吱声”(哈金2)。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83年,根据采桑养蚕的情节和哈金的经历,地点应该在山东省。
古老的农业传统可能会留下一些同样古老的农具,如播种的耧车等,但是,胶轮大车已经相当普遍,然而,哈金笔下的老农收获作物用的仍然是铁皮包着车轮的牛车,那车轮一定是木头的了,这未免有些太牵强,实在没有代表性。
《疯狂》中,人们为了每天挣一元钱,要忍受痛苦和屈辱:他(导演)走到一个跪在地上的大耳朵男青年身后,一脚踩在他的小腿肚子上。
“哎哟!”小伙子叫道,然后发出沉闷的呻吟声。
“腿不要象瘸鸭子一样伸着,”导演厉声说道。
“不会了,导演。
”(Jin,The Crazed247)导演甚至抓住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的头撞地,老者也不敢有任何怨言。
为了赚一元钱,穷苦的人们忍受着巨大的身体和精神的折磨。
《破坏分子》中,开篇的描写是八十年代末的牡鸡市,火车站前的小饭店:“空气中满是腐烂的西瓜味。
几只苍蝇在这对情侣(邱老师和新婚妻子)的午餐上方嗡嗡地飞来飞去。
成百上千的人匆忙地跑向站台,抑或是赶乘通往市中心的公共汽车。
卖食品和水果的小贩用慵懒的声音叫卖着”(Jin,Bridegroom3-4)。
另一常被议论的话题是《等待》中淑玉的小脚,淑玉1936年出生,裹脚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是,哈金仍然将这样一个人物置于作品中,未免有失真实,最起码不具有代表性。
《火焰》中,尼美的母亲也裹着小脚(Jin,Bridegroom137-38)。
从时间上讲,哈金对中国的记忆存留在1990年之前,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及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飞速发展他一概不写;从地域上讲,他写的只是中国北部欠发达的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情况没有任何体现;从习俗上讲,他写的都是陈规陋习,众多的新风尚、新事迹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体现。
而作为美国文坛上最成功的华裔作家之一,他的声音无疑对西方读者来说最具权威性,这是他对中国现状和中国形象的最大误导和扭曲。
三、怪诞的人物形象哈金笔下的人物形象丑陋、素质低下、心灵阴暗。
他实际上是在妖魔化中国人形象。
孔林的小舅子本生“瘦得细胳膊细腿……眼窝深陷,眼睛紧张地眨巴着……每隔一会儿他就打出一个响嗝”(哈金77)。
淑玉“看上去那么老,好像已经四十多岁(实际上她当时只有26岁),脸上有皱纹,手象硬皮革那样粗糙”(哈金5)。
《活着》中,童古汉两眼间距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