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2)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 台阁体:(1)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3)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4)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 公安派:(1)指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人物是“三袁”: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

(3)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4)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5)主张创新,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竟陵派:(1)晚明时期出现的又一个诗歌流派。

(2)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

(3)因为他们都是湖北竟陵人,文学主张又相近而得名。

(4)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更倡导用诗文表现自己超离尘俗的“幽独情思”。

4.清雅词派:(1)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2)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

风格特色是“清空”、“骚雅”。

(3)在遣辞和音律上追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5.苏辛词派:(1)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2)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

(3)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6 江西诗派:(1)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2)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三是江西诗派是作为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7.江湖诗派:1)南宋后期兴起的一个诗派。

(2)其成员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汇总:1、西昆诗派(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立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此集共收诗人十七人,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2、半山诗(王荆公体):“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他晚年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

他的这种诗被称为“半山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列宋诗诗体时有“王荆公体”。

3、苏门四学士:元祐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下,时称苏门四学士。

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在此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

《宗派图》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1)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2)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3)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5、山谷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列黄庭坚的诗为“山谷体”。

6、简斋体: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有《简斋集》。

他的诗被称“简斋体”。

7、“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8、六一风神: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其特点是:(1)偏于阴柔之美。

(2)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

(3)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

(4)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9、东坡体:苏轼的诗歌世称东坡体,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2019年10月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东坡体【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东坡体【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东坡体【答案】(1)苏轼的诗有“东坡体”之称。

(2)苏轼作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以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3)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外别开生面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吐语清丽精美。

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2.《黄粱梦》【答案】(1)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

(2)主要表现的是文人隐士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情趣。

剧中宣扬的愤世、出世思想,具有现实批判精神。

3.浙西词派【答案】(1)以朱彝尊等为代表,因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等及他本人的词作编为《浙西六家词》,人们遂把这一词派称作浙西词派。

(2)浙西词派词风醇正秀雅,影响深远。

作诗重“韵致”,讲醇雅章法,诗作空灵含蓄。

4.《孽海花》【答案】(1)作者曾朴,笔名东亚病夫。

(2)小说以金雯青、傅彩云故事为主线,描写清末30年间政治外交及社会风俗的各种情态。

(3)《孽海花》谴责的是一群精于制艺、热衷考证、讲求高雅趣味的达官名士。

二、【简答题】5.简述朱敦儒“樵歌体”的艺术特征。

【答案】朱敦儒承苏轼词风而走向放旷自适,在放旷的基础上形成了看破红尘的隐逸风调,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潇洒,加之风格自然飘逸、语言浅白如话,在词坛能自成一格,遂形成了“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6.简述白朴杂剧创作成就。

【答案】(1)白朴主要以杂剧名世,在元代已极负盛名,后人又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其《梧桐雨》、《墙头马上》都是元剧中的名篇。

(2)一生创作杂剧16种,传世3种:《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一、文学概念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我国文学史上自先秦时期至唐代末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的整体。

这一时期包含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史时期,包括了经典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人称颂不已。

2. 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具有历史、经典、典故意义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被人们奉为经典,成为后人学习、传颂和崇拜的对象。

例如《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诗歌: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指的是运用语言、韵律和意象等手段进行艺术表达的文学作品。

古代诗歌以其言简意赅、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而备受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江城子》等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4. 散文:散文是古代文学中与诗歌齐名的文学表现形式,指的是用白描文字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和叙述故事的文学作品。

散文以其平实、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赞誉。

鲁迅的《呐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杰作。

5. 戏剧:戏剧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指的是通过表演、音乐和舞蹈等手段进行文学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

我国古代戏剧以其丰富多彩的剧情、生动活泼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人们喜爱。

元曲《西厢记》、京剧《红楼梦》等都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杰作。

二、文学流派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倡导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描写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追求对社会现象、人物性格等的深入分析和揭示。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唐宋诗人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诗词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张个性与情感的自由发挥和表达,追求超脱现实、理想化的艺术表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2-2 名词解释】1.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追求辞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杨亿、钱惟演、刘筠,因为它们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派。

2.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贴近自然,自然的叙事、自然的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高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3.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王安石晚年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4. 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据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陈与义25人,因黄庭坚及25人当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此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

5.辛派词人:指的是宋代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6.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派转圆活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鲜活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

“诚斋体”诗以绝句最为出色。

7.清雅词派:南宋中后期词派,有清雅词派崛起,姜夔为此词派的开门大师继之起者有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他们做词取径各异而同趋于雅,欲以人工夺天巧,其锻炼之精深,音律之闲婉,皆前所未有;但也因此伤于自然,有雅俗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措辞虽工,却乏鲜活情气,难免有词匠之讥。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lasepillo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秦汉文学1、李陵之祸: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失败,被俘投降。

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

太始元年遇赦出狱。

出狱后担任中书令。

2、《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52万字,130篇,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个部分组成。

3、《汉书》:《汉书》是继《史记》后有一部在叙事和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的史传文学作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世把它和《史记》并称。

《汉书》共经四人之手而成书,即: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

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刘玄更始二年的西汉一代230多年的历史。

计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20卷,100篇,总计约81万字4、乐府:乐府原义是指国家设立的诗、乐、舞相结合的音乐机构。

六朝的时候,人们把这个机构制作、采集的乐歌也叫作乐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5、“七体”:模仿《七发》的辞赋。

如张衡《七辩》,曹植《七启》等。

《文选》专列“七”为一种文体。

6、《七发》:《七发》为枚乘所写,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

7、《文选》: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选录从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三首和《古诗19首》。

编排方法是先按文体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37大类,然后在一些大类下按题材分若干小类。

8、赋: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名称,据现有材料记载,最早流行于战国时代。

《荀子·赋篇》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以赋名篇的作品9、汉大赋:以铺叙帝王贵族的游猎、宫苑、京都为主要内容。

铺陈夸张、想象丰富辞藻绚烂、语言华丽。

汉代大一统盛世的产物,也是盛世精神的一种折射。

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10、汉赋四大家:张衡、司马相如、杨雄、班固1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代文学2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诗人,以五言诗为主要文体,反映天下战乱分裂、人民饱受苦难的现实,抒发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风格悲凉慷慨。

建安诗歌的这种特质,被称为建安风骨。

同时,建安诗歌亦包括广阔的个人情感内容,秀丽、温柔、浪漫等多样的风格。

悼亡诗:*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玄理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缺乏形象和兴发感动的情感力量。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是山水诗的前身。

*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周等受佛教转读三声的启发影响,发现了汉语四声,并为之定名、制谱;沈约、谢眺等用平仄四声创造诗歌声律,有无粘对,是中国近体诗的雏形。

永明体为唐诗提供了声律的基础。

从此以后,近体诗、骈文的发展,词、散曲、戏曲的兴起,其声律都发源于永明体。

南朝齐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

又称新体诗,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

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何逊、阴铿。

*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内容上,主要以宫廷生活为对象,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比较柔靡缓弱,内容平乏。

注重词藻,对偶和声律,它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

收录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

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1卷﹐共为10卷。

骈文:文体的一种,起源于西汉,形成于东汉末建安时期,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弥漫于唐,余波直到近代。

其文全篇对偶,讲究平仄用韵,讲究用事用典和藻饰,后字数渐趋于四六。

它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但过于注重形式美,内容较为空洞,也不便作家掌握运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2-2 名词解释】1.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模拟李商隐的其特点是专从形式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追求辞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杨亿、钱惟演、刘筠,因为它们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派。

《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派。

2.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不用古奥的文字,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贴近自然,自然的叙事、自然的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高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高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的转变,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另外,另外,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3.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王安石晚年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4. 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据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陈与义25人,因黄庭坚及25人当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人,诗歌创作 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此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

5.辛派词人:指的是宋代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指的是宋代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包括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4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

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5 江西诗派——指北宋以黄庭坚为主,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共二十五人,江西诗派远学杜甫,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典范。

在黄庭坚影响下北宋后期形成的一个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二十余人,后方回《瀛奎律髓》增杜甫为一祖。

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都主张宗法杜甫,讲究诗法技巧,影响直至明清近代。

6 骚雅词派——指的是姜夔词的艺术特征概括出来的,即“清空”与“优雅”。

7 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2009-10-20 23:20:03|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1。

唐宋八大家⑴基本含义:唐宋八大家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家。

⑵主要成员: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⑶名称由来:明朝中叶茅坤编成了《唐宋八大家文钞》,这时“唐宋八大家”之说遂已定型,同时被奉为古文写作的典范。

2。

西昆体⑴历史地位: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⑵得名由来:“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⑶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⑷主要特点: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3。

昆体功夫⑴基本性质: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⑵主要特点:①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②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③大量用典4。

宋初“三体”诗⑴主要派别: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①一是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②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③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

⑵基本性质: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5。

西昆诗派⑴基本性质: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⑵得名由来:①当时一批文人奉命编撰《册府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体。

②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一书。

③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

⑶主要特点:他们以李商隐为宗,讲声律文采、藻饰、用典,人们称这个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

6。

太学体⑴产生背景:石介在反对杨亿的精巧之文时,不适当的将杨刘的文学追求视为威胁儒家思想的异端。

⑵理论主张:他在主讲太学期间,片面强调文体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整理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整理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第七编——明代文学(诗歌、散曲、散文、长篇小说、拟话本小说、小说批评、明杂剧、传奇)1)三言二拍:“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冯梦龙对宋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编辑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二拍”指凌濛初应书商要求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共七十八篇。

2)小品:原为佛教用语、指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明代后期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那些关于国家政典和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包括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

3)传奇:唐宋时指文人用文言文创作的短篇小说、元代和明初是元杂剧的别称、明清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明清主要戏剧形式,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而来。

4)拟话本:鲁迅首先提出的、指明代文人摹仿宋话本而作的短篇白话小说,主要供案头阅读、如“三言二拍”。

5)童心说:晚明李贽提出的,他把文学作为其反传统和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6)台阁体:以宰辅权臣扬士奇、扬溥和扬荣为代表,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共丽,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除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7)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主张学习唐宋的散文法度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归有光:提倡传统儒教之“道”、重视文学抒情作用、其散文名篇皆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

8)临川派与吴江派:两派斗争激烈、争论焦点在如何处理戏曲音律和词曲关系,前者以汤显祖为代表、反对模拟、提倡“灵气”、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讲究才情和辞藻,后者以沈景为代表,主张“协律”、“本色”,从实践上看临川派的主张更合理。

临川四梦:指汤显祖创作的四部名剧、即《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其中《牡丹亭》成绩最高,因汤显祖号玉茗堂主人又称“玉茗堂四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同光体―--由宋诗派在清末民初演化而来,其活动年代主要在光绪中期以后,一直延续至民国。

同光体诗人崇尚宋诗,强调学古而不呆板摹古,要有开拓创造,他们师法“力破余地”的精神。

同光体分为以陈衍、郑孝胥为代表的闽派,以沈曾植为代表的浙派,以陈三立代表的赣派。

谴责小说-----指清末出现的大量抨击时政、揭露官场黑暗的作品。

它们对现实肆意夸大,言过其实;暴露有余,批判不足;情绪渲染强烈,理性和冷静的立场不彰。

鲁迅认为这样的作品称不上讽刺文学,为之另立名目,称其为“谴责小说”。

代表作品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

鸳鸯蝴蝶派----是产生于清末民初的一个小说流派,这一派小说表现的是知识分子失望于政治革命,沉溺于个人的趣味世界,由此而痛苦、迷茫以致颓废堕落的心路历程。

以上海为大本营,主要阵地是《礼拜六》,故此又称“礼拜六派”,主要成员有周瘦鹃、徐枕亚、包天笑、王纯银、刘半农等。

梅村体DD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创作的把李商隐诗色泽农丽的特色,元白长篇叙事诗善于铺排、流丽婉转的风格和“初唐四杰”抒情歌行的结构方式结合起来的以人物命运为中心,注重情节,腾挪跳跃,挟以沧桑浮沉之感,极尽俯仰变幻之能事的诗作被称作“梅村体”。

《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

神韵说DD清代诗人王士G本司空图、严羽之说提出。

“神”是指表现到恰到好处的诗味,“韵”是把诗引向一种余意不尽、悠闲淡清的境界。

合起来讲,所谓“神韵”,就是要使诗歌所表现的对象具有一种远景美。

艺术上,神韵说要求诗人将情感进行加工。

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格调说-----清代诗人沈德潜为匡正王士G“神韵说”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

沈氏认为诗歌创作要本于诗教,“原本性情,关乎人伦日用及古今成败兴坏之故者”;要求蕴籍,他推尊唐诗,偏袒七子派,尤重诗歌声音的美。

桐城派-----在清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其同乡刘大魁、姚鼐等继承发展,使桐城派成为清代最大的散文派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2)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2)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知识

耐烦《中国文学史(二)》重点知识第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从魏晋开始,南北朝及唐代前期,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2.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3.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

代表: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

①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②梁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论文学的文章。

4.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形成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5.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6.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形态。

7.玄学三典:《庄子》、《老子》、《易经》。

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

9.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10.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传。

11.曹操的部分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钟惺《古诗归》。

12.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13.曹操诗歌的特点:用古题写诗;发扬光大四言体诗。

14.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5.曹丕和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邺下文人集团)。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二)——秦汉文学部分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二)——秦汉文学部分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二)——秦汉文学部分1.《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的杂家著作。

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撰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吕氏春秋》既为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成,内容自然不免驳杂,风格也不完全统一,但它有严密的体系。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2.《淮南子》:此书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编成,共21篇,是西汉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鸿烈》,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东汉高诱即说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淮南子·要略》认为它并非一部抽象论道之书,其重点乃在于“纪纲道德。

经纬人事”,处处紧密关合着现实,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3.骚体赋:汉赋的一种,指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体并且以赋名篇的作品。

楚辟体作品的创作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意模仿屈原的《离骚》、《九尊》,有些则只是袭取楚辞体的形式,被称作骚体赋。

骚体赋并不等于楚辞,它已经散文化了,是楚辞演变为汉大赋的过渡形式,在赋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性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

4.散体赋:指汉代盛行的赋体作品,以主客问答的方式“铺陈摘文,体物写志”,虽散韵结合,但散文的意味较重,所以称为散体赋。

一般篇幅较长,规模宏大,所以又称为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干,所以散体大赋可以直接称之为汉赋,一般说来,文学史上所说的“汉赋”,都是指汉代散体大赋而言。

5.七体:汉初枚乘的《七发》“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它全篇是散文,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

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叫有摹拟,亦简称“七”。

“七体”名目首见于《昭明文选》。

中国古代文学史2-名词解释知识讲解

中国古代文学史2-名词解释知识讲解

中国古代文学史2-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代表人物有曹操、曹植等“三曹”“七子”,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五言形式,形成了梗概多气的诗风,多表现为功业意识,抒发理想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生命意识,感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具有悲凉古直的特点。

总体风格清峻、通脱、骋词、华靡,语言刚健爽朗,意境宏达开阔,是文学自觉时代的突出标志。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其现存的诗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其诗内容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其诗风格苍凉朴拙,如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体裁上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的诗人,文学家。

其诗歌分前后期,前期诗歌抒写其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后期诗歌表达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野田黄雀行》。

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表现在两方面,一、其文采富艳,将风骨与文采完美结合;二、其五言诗影响深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三、曹植注重诗歌技巧,集抒情、结构、炼字于一体。

代表作有《洛神赋》、《七步诗》等。

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对正始时期整体诗风的概括,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正始之音抒发了诗人政治理想的幻灭和普遍存在的危机感,多为抒发个人忧愤的诗,表现了诗人苦闷、孤独的心情和鄙弃世俗,高蹈隐逸的性情。

如阮籍“颇多慷慨之词”,嵇康“多抒感愤”。

并且由于老庄哲学盛行,诗歌与玄理相结合,词理遥寄深远、意味深长。

代表作有《咏怀诗》《幽愤诗》。

太康诗风太康诗风是对西晋时期整体诗风的概括,代表诗人有潘岳、陆机等,诗歌以繁缛著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的《西北望高楼》;(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陆机拟古诗《猛虎行》(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中国古代文学史2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2 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代表人物有曹操、曹植等“三曹”“七子”,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五言形式,形成了梗概多气的诗风,多表现为功业意识,抒发理想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生命意识,感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具有悲凉古直的特点。

总体风格清峻、通脱、骋词、华靡,语言刚健爽朗,意境宏达开阔,是文学自觉时代的突出标志。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其现存的诗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其诗内容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其诗风格苍凉朴拙,如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体裁上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的诗人,文学家。

其诗歌分前后期,前期诗歌抒写其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后期诗歌表达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野田黄雀行》。

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表现在两方面,一、其文采富艳,将风骨与文采完美结合;二、其五言诗影响深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三、曹植注重诗歌技巧,集抒情、结构、炼字于一体。

代表作有《洛神赋》、《七步诗》等。

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对正始时期整体诗风的概括,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正始之音抒发了诗人政治理想的幻灭和普遍存在的危机感,多为抒发个人忧愤的诗,表现了诗人苦闷、孤独的心情和鄙弃世俗,高蹈隐逸的性情。

如阮籍“颇多慷慨之词”,嵇康“多抒感愤”。

并且由于老庄哲学盛行,诗歌与玄理相结合,词理遥寄深远、意味深长。

代表作有《咏怀诗》《幽愤诗》。

太康诗风太康诗风是对西晋时期整体诗风的概括,代表诗人有潘岳、陆机等,诗歌以繁缛著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的《西北望高楼》;(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陆机拟古诗《猛虎行》(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1.白体:(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酬唱》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的诗为“山谷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诗列为“山谷体”。

山谷体诗的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

其艺术特点有三:一是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三是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一组三宗”: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组三宗之说。

一祖指杜甫,宗是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后山体:陈师道好后山居士。

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与黄庭坚无异。

他的诗风格瘦硬,被称为“后山体”。

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

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

“简斋体”的早年流连光景之作,观察细致,描写生动,饶有情趣。

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

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

《江西诗社宗派图》:是吕本中早年的一时兴到之作。

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

《宗派图》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依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吕本忠《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图是吕本中早年的一时兴起之作。

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

《宗派图》显示的是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所谓“易安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色。

第二,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第三,倜傥的丈夫气。

李清照作词,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缺乏的俊爽和开朗。

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糜,柔中带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朱希真体:朱敦儒,字希真。

朱敦儒晚年隐居之时,常放浪烟霞,写了大量的隐逸词,旷逸俊迈,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不少虚无思想色彩比较浓厚的篇章。

这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的洒脱的情调,加之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遂形成了南宋影响颇大的“朱希真体”或称“樵歌体”。

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诚斋体”以师法自然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

“诚斋体”中以结局最为出色。

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子灵舒;赵师秀,字灵秀。

由于他们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灵,顾谓之“四灵”。

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江湖诗人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登显禄者极少。

由于功名上不得志,进退无据,他们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持生活,或游走干谒于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无形中成为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刻《江湖诗集》、《续集》、《后集》等书。

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曰江湖派。

国朝文学: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讲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家有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赵可、刘迎、赵讽和周昂等,可谓人才辈出。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借才异代”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散曲:散曲在元代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

散曲的特点是: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元诗四家:元大德、延祐年间,虞集、杨载、范梈(peng)、揭傒斯四人因有文才入选翰林院,在京城称为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称誉诗坛,史称元诗四家。

铁崖体:杨维桢,号铁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元代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其风格香艳绮靡。

(“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

“铁崖体”主要指的是杨维桢所作的古乐府,他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句法长短疾徐,用语瑰丽险怪,学李贺而能得其神气。

甚至多用拗语僻词,写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所不敢言,自成一体,一时名震东南。

题目多创新,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多爱古韵。

时人称为“铁崖体”又称“铁崖”。

)话本:所谓“话本”,即“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非让人看的书面著述。

它原为口头文字,所以是口语体,且口气是针对听众的;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小说话本,多已经过下层文人加工润色,已是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元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并未使南戏消亡,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台阁体:明代永乐至天顺的半个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一统天下。

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他们的的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以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

其中除朝廷诏令奏令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前七子:“前七子”是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

他们的文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门轻。

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后七子:“后七子”是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

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念,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

公安三袁: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是李贽的文学革新思想在诗文领域的突出表现。

“三袁”是指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兄弟三人,因为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

兄弟三人中以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独抒性灵,不句格套”即是由他提出来的。

“公安派”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控制,强调文学自身的价值,要求诗歌创作脱离“理”的束缚而自由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唐宋派:“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与归有光。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

小品:“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

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人提出这一要领主要是为了区别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

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那些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

“南施北宋”:清初入仕诗人施闰章与宋琬的并称。

施闰章,宣城(今属安徽)人;宋琬,莱阳(今属山东)人。

二人一南(施闰章)一北(宋琬),他们的思想属于理学复古保守派,所以在诗歌上俱主张温柔敦厚的诗风,故称为“南施北宋”。

“神韵说”:清初诗派之一,创始者王士祯。

所谓“神韵说”,即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清代中叶宗法唐诗的诗歌流派,创始者沈德潜。

所谓“格调说”即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故此派倡导“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

“肌理说”:清代中叶宗法唐代的诗歌流派,创始者为翁方纲。

他认为“神韵说”问题在于空泛,“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古倡导“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

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肌理”和结构词章方面的“文理”。

实际是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达到统一。

“性灵说”:清代中叶与宗唐、宗宋诗派相对,真正继承晚明以来主情传统,与“道统”文学观相对的诗歌流派。

创始者为袁枚。

所谓“性灵诗派”,即是上承明代公安派“独抒性灵”的诗歌主张,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阳羡派:陈维崧是清代著名诗人,他才情横溢,长调小令均运用自如。

他使用过的词调达四百余种,词作达一千六百余首,均为古今之最。

陈氏是清代词坛风气的词作大家,他师法苏、辛,尤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陈氏为宜兴(今性江苏)人,宜兴古地名“阳羡”,所以陈维崧代表的词派被人们称作是“阳羡派”,属于此派的尚有曹贞吉、蒋士铨、沈雄等。

浙西派:朱彝尊,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他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彝张炎所言“清空”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朱尊词风醇雅清丽。

朱彝尊的词论与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标举朱彝尊推崇的姜夔、张炎为楷模,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百年词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日、沈岸登及他本人之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