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

宋词在风格方面展现出“豪放”与“婉约”之别, 词以苏轼为代表,相较于“豪放”词,以婉约见长的词人很多, 秦观是其中的代表词人,其词风凄婉倚靡,凄清沉郁,他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在北宋词坛,秦观以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创作出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秦观词不仅抒发个人、家世的悲绪,更多地融入了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秦观的感伤词的成因可从北宋的时代背景,北宋文人的审美情趣,以及词人的个人经历等方面找寻答案。

北宋社会政治背景对秦观词风的影响

北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国家积弱不振,人民负担很重,内忧之余外患不断,北宋朝廷不断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骚扰,国势衰微。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宋代文人的作品更多一些感伤情绪。同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唐人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战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雄阔气概。在宋代,在边疆有所建树的范仲淹却发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伤感;“豪放”派的苏轼也不免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沧桑。

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影响之下,秦观的词也不免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秦词善于通过“斜阳” “寒鸦”等景观营造一种凄清的意境,同时用“孤”“愁”“恨”等词表现内心的浓烈愁

绪,客观景物之中融入主人公强烈的主观情绪。同是送别,唐代诗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尽显洒脱之气。秦观词《满庭芳》去口满是凄清气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 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云淡草衰,离别之时,借酒消愁,而薄烟、斜阳、寒鸦的点染又营造出凄清的意

境,加重了离愁别绪。

又如《踏莎行》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杜鹃声声”,“斜阳迟暮”,“梅花传恨”,加重了凄冷清幽的色彩, 而

“失”“迷”“望”“断”“闭”“砌”等动词形象地传达了词人心中无限的愁绪,于客观景象里已浓浓浸染了主观性情绪色调。在北宋衰微的国势之下,总是能引起词人感时伤事的情绪。

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宋代文人审美情趣也影响秦观词的感伤风格。宋代文人受佛道影响,佛家教人戒除七情六欲,讲“空”讲“静心”;道家让

人谦和忍耐。佛道教人安贫乐道,重道德自觉。在宋代总体的思

想信仰影响下,宋代词风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文人的审美倾向

于平静的情态,多愁多恨,感伤惆怅的心理表现出对残缺,对老瘦之美的偏爱,善于描写离恨愁绪。这些审美的心理倾向也对秦观的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秦观的《减字木兰花》一词中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

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因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因愁而深锁的娥眉,任春风如何吹拂都难以抹平,因此才让读者体会到那种深深的愁绪,作者极力去渲染这种闲愁,“字字愁”无限加重了愁思。在这首词中,秦观对愁思愁绪极力描绘,字字凄冷,体现当时词人的审美心理。

又如《浣溪纱》“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时苦离家。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锦帐重重”繁多沉重,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无限哀思,重重锦帐,清冷晚霞,当主人公一觉醒来,看到的是即将落下的红日,那满院的芳草更映衬了残花的孤冷凄清,展现了荒凉凄冷之美,这种哀婉之情表现了当时词人的审美心理。即使描写女子

的离愁,秦观也偏爱孤寒、凄冷的美,展现时人审美的情趣。在虞美人》中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欲将幽恨寄青楼,

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在主人公那忧怨的心中,琼树玉枝也成

了羡慕嫉妒的对象,因为它们还能“频相见”,流水无情,主人公的幽恨无法抒发,只能空余恨,借女子的口吻表达那种浓重的思念与愁绪。

秦观的个人经历

秦观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云游各地,豪放不羁。

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21 岁时,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

同情。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寄托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

然而极富才情的秦观发奋读书,却命运不济,两度科考均名落孙山。后在苏轼的劝勉下再次应试,考取进士,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国史院编修等职。曾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与良师益友交往,精神上比较愉快,但是由于家口较多,生活拮据,只得经常依靠朋友的接济。更令他感到进退维谷的,是新

旧党争的漩涡中孤危的政治处境。忧国忧民的秦观先后向朝廷进策论30 篇,其中《国论》、《治论》、《人材》、《法律》、《财用》、《边防》等文,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提出了各种具体的改革方略。但党同伐异的激烈政治形势,以及与苏轼关系的密切,使他无法逃脱派别门户之间

的中伤和攻讦。

绍圣元年(1049) ,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在离开汴京之前,秦观重游城西金明池,抚今忆昔,感慨丛生,遂以凄苦的笔调创作了《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西城杨柳在春风中摆弄着柔枝,也牵动起词人伤离怨别的忧愁,令人潸然泪下。他追忆往昔与知交好友在金明池畔饮酒赋诗,

备极欢娱。然而如今却“人不见,水空流”,无限惆怅之感溢于言表。下片直接抒发流年似水、青春易逝的感伤,寄托着词人身遭远谪、行将离京的愁绪。将深浓的愁绪化为春江之泪,宣泄肝肠寸断的痛苦。

秦观先任杭州通判,再贬为监处州茶盐酒税。此后,秦观又先后被移送到横州、雷州编管。在这短短数年间,他不断地遭受削职、除名,一贬再贬,从一般的逐臣沦为流放的罪犯,连续的沉重打击,使他的心情益趋感伤。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秦观独自忍受着艰苦生活境遇的挫折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政治打击,但始终保持着坚忍高洁的品节和情操。对于家乡、亲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成为他慰藉孤魂的寄托。秦观家居高邮,隶属扬州。他青年时期经常到百余里外的扬州游览,并且创作了著名词作《望海潮》,从各个侧面渲染出扬州城往日的繁雄气势,如今的富丽豪俊。在此后的漫游经历中,他时常追忆扬州的美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故乡变成了天

涯游子热切盼望的精神家园。他在《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下片写道:“乡梦断,旅孤魂。峥嵘岁又

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词人于除夕之夜,独宿于郴州旅舍,对于故乡的思念越发深切难奈;然而身世飘零,故乡难返,痛楚之情溢于言外,更伤无雁传书愁情难释。在与家乡亲人音信全无的苦难岁月里,秦观越发悲切地表达出对于妻子儿女的牵挂。他在《如梦令》词中追忆妻子在别离时分“妆粉乱红沾袖”的凄苦形象,遥想她于别后“玉销花瘦”的憔悴之态,作者不由得感叹道:“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直接抒发出相隔天涯的深浓愁绪。

秦观词中的伤心愁绪,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压迫、政治的打击,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