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词的特色

合集下载

秦观诗歌特点

秦观诗歌特点

秦观诗歌特点秦观诗歌特点秦观在政治上颇不得意,一生坎坷不平,官途不顺。

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入词作之中,每逢读阅秦观的词,后人总有一种切身的体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秦观诗歌特点,欢迎阅读。

秦观诗歌特点秦观现存的作品中诗有四百三十多首,留下的文章有二百五十多篇,而秦观的词仅仅只有一百多首。

但是后人却将他称为“婉约派的词宗”,可见秦观的词虽然少但是影响十分深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两句词想必各位都不陌生,正是出自秦少游所写的《鹊桥仙》一词中。

这首词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向众人展现了一种分离的场景,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期盼。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部分,词句通畅易理解,让人读后回味不尽。

而秦少游在看见春初的一片景象时,便又创作出了《望海潮》一词,这首词的头三句以对梅花、水流和东风的描写,告诉人们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暗自诉说着时局的变化,接着秦少游又以昔日的回忆为线索,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无奈,无能为力的情感。

因而,少游的这首词实际上是表达了少游对于自己当时所处的境况的一种无奈之情。

与秦少游的文章和诗相比,秦观的词虽然留存至今并不多,然而他的词明显具有婉约派的特点,更加以自己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具有格律轻快的特点。

秦观散文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

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

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秦观的诗词风格

秦观的诗词风格

秦观的诗词风格
秦观,北宋时期的重要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虽然在苏轼门下,却是婉约词派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坎坷,作品多感叹爱恨情仇与身世命途,和柳永、晏几道等都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宋词中的另一大流派为豪放派,代表人物有大家都很熟悉的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词作多视野广阔、气势恢宏,甚至会不拘于格律而肆意挥洒,相对来说,婉约派诗作更在意音律结构,用词精美婉转,这些特点也能在秦观的词作中体现。

秦观词艺术性很高。

其词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极富韵味。

其词刻画逼真,描写细腻,形象鲜明。

这是他写愁的词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八六子》),都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耐人寻味。

其词语言清新流丽,明白晓畅,语工而入律,很少有典故和僻字,上承李煜,下开李清照。

但其词过于纤弱,气格不足。

秦观的影响很大,其词被后人誉为婉约正宗,其人也是后代杂剧小说的题材。

秦观词的情致表现

秦观词的情致表现

秦观词的情致表现
秦观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词作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情致表现细腻而深沉。

以下是秦观词的情致表现特点:
1. 忧伤哀怨:秦观的词作常以忧伤哀怨为主题,他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2. 温情婉约:秦观的词作常以温情婉约为风格,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言语展现出女性柔美温婉的一面。

例如《青玉案·元夕》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思念之人的关切和牵挂。

3. 壮美豪放:尽管秦观的词作以忧伤为主题,但在一些作品中也能看到他对壮美豪放的追求。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创造出宏大的气势。

例如《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豪迈的情感。

4. 象征意象:秦观的词作常常运用象征意象来表达情感。

他善于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相结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隐喻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例如《鹧鸪天·桂花》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用桂花来比喻离别之情,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秦观的词作以忧伤哀怨为主题,情致表现细腻而深沉,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运用象征意象来抒发内心情感。

秦观词的主要风格

秦观词的主要风格

秦观词的主要风格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他词作的基调却与苏轼截然不同。

秦观词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多表现男女恋情、伤春悲秋之作,表现出对纯洁真挚爱情的向往,缠绵悱恻,凄婉悲凉。

后期词,主要抒写贬谪流放的痛苦心绪,情调更为凄楚,愈来愈趋于低沉哀伤。

秦观词的内容相对狭窄,但较有抒情深度,而且带有十分鲜明的惆怅感伤的个性色彩。

他尤其擅长把男女之间的思恋怀想同个人的坎坷际遇结合在一起来写,“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周济《宋四家词选》 ) ,这是秦观对传统情词的一大开拓。

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秦观一向被称为“婉约之宗”,其词也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人之词”,颇能代表婉约词风的典型特征。

他的令词受花间、南唐词家的影响,慢词受柳永的影响,但又能融数家于一体,卓然自成一格。

秦观词总的特色是情韵兼胜与意辞相称,即情感深挚,韵味含蓄,意境凄婉,语言淡雅,音律和谐。

具体论来,其艺术特色表现如下:第一,擅长营造凄迷感伤的意境,尤善于通过黯淡销魂的外在之景来烘托渲染忧郁怅惘的内在之情,委婉含蓄,韵味无穷。

第二,善于捕捉所描写对象的突出特点,并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致构成鲜明的形象,能够揭示没有被别人揭示过的事物美,艺术形象富有独创性。

第三,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秦词的语言典雅工致而又清新自然,由锤炼而得又不失本色风范,极富艺术表现力,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艺术效果。

秦观直接影响了稍后的婉约大家周邦彦和李清照,在婉约派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代表作品有《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词婉约派领袖之秦观:海棠桥畔醉人归苏门四学士的另一位杰出人物,宋词婉约派领袖秦观,是一个才华绝世、风流倜傥的书生。

他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溢于文词,二十岁作《浮山堰赋》,二十四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所重。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他写的词有哪些艺术特点?由宋代词人苏轼开创一代豪放词风,宋词在风格方面展现出"豪放"与"婉约"之别,词风以婉约见长的词人很多,秦观是其中的代表词人,词风凄婉倚靡,凄清沉郁,"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格调可用"凄婉"概括,其词凄婉风格的成因可从北宋国势的影响,北宋文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词人的个性性格等方面找寻答案。

一、北宋国势对秦词词风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盛唐及五代十国之后,到了宋代,经济虽有所发展,但难以启及盛唐的国势了。

北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各种力量互相抵消,国家积弱不振,农民负担很重,再加上北宋朝廷不断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骚扰,国势衰微。

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宋代文人的作品多显出一种中气不足的景象。

同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唐人有"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的雄阔气概,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战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

在宋代,即使像范仲淹这样在边疆有所建树的人也会写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衰叹;苏轼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可也抵不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沧桑,称自己为"老夫"的苏轼时年才39岁。

宋词中词风豪迈的、词风婉约的,沉重感都是很强的,究其原因,当与宋代内忧外患、国力不强等因素有关。

在这样的衰微国势影响之下,秦观的词也不免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

秦词善于通过"烟霭""微云""斜阳""寒鸦"等景观营造一种凄清的意境,同时用"孤""愁""恨"等词表现内心的浓烈愁绪,客观景物之中融入主人公强烈的主观情绪。

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解析:
秦观是北宋诗人,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的词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艺术:秦观的词语言清新流利,明白晓畅,且经过精心锤炼,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作能够做到言简意赅,情感表达细腻而深入,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意境优美:秦观在词的创作中表现出卓越的景物描绘能力,能够在情景交
融上下功夫,创造出极具韵味的意境。

他的词作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事的感慨。

3.主题多样:秦观的词题材丰富,既有传统的相思恋情,也有感慨身世的佳
作。

他的词作能够深刻地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感伤情调和纤细的感受,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影响深远:秦观的词风对后世有着显著的影响,如与柳永并称为“秦柳”,
与周邦彦并称为“周秦”,显示出他在婉约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被认为是北宋词坛上成就最高的之一。

5.风格独特:秦观的词风既有婉约派的特色,又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创新。


的词作以其柔婉和清丽的风格著称,能够超越传统的审美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

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

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意思是秦少游死了,拿一万个人也无法赎回他的命。

这句话其实是化用了《国风·秦风·黄鸟》里“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句子。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

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

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浣溪沙秦观的抒情特点

浣溪沙秦观的抒情特点

浣溪沙秦观的抒情特点
秦观的《浣溪沙》是一首婉约的词,表现出清新、婉约、雅致的特点。

具体来说,这首词的抒情特点有以下几点:
1. 情感细腻:秦观的《浣溪沙》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感受,展现出柔情无限的意境。

2. 语言婉约:秦观在词中使用了柔美、含蓄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淡淡的闲愁,使词作显得婉约柔美。

3. 意境幽深:秦观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幽深淡远的意境。

4. 意脉不断:秦观的词在表现情感时,能够保持意脉不断,使读者在咀嚼词句时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起伏变化。

5. 清新自然:秦观的《浣溪沙》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都十分清新自然,没有过多的雕琢和矫饰,给人以朴素的美感。

总之,秦观的《浣溪沙》展现出清新、婉约、雅致、深美、留无尽之意于言外的特点,是婉约派词的佳作之一。

秦观著名情诗

秦观著名情诗

秦观著名情诗1. 简介秦观(1049年-1100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以其优美的诗词而闻名于世。

秦观的情诗以表达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为主题,质朴而深情,给人以浓烈的感受。

本文将对秦观著名的情诗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秦观的文学成就。

2. 情诗艺术特点秦观的情诗以其纯粹的内心感受和婉约的艺术表达而闻名于世。

他以个人经历和真实感受为基础,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情诗。

秦观的情诗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内容真挚感人秦观的情诗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深切追求和对生活的真挚感慨。

他通过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欢乐,进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2.2 表达技巧独特巧妙秦观的情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使其作品更富有诗意和艺术感。

他善于使用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使诗意更加深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2.3 音韵优美和谐秦观的情诗在音韵上极为讲究,他注重音韵的和谐与流畅,使诗句在语言上更加优美动人。

他运用了丰富的韵律变化和合理的韵味组合,使诗的音韵效果达到了极致。

3. 著名情诗赏析秦观的著名情诗数不胜数,下面我将选取几首代表作品进行赏析。

3.1《满庭芳·花褪残红青杏小》这首诗是秦观最为著名的情诗之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逝去爱情的悲伤。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花朵凋谢、青杏小孤单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3.2《夜雨寄北》这首词以秋季的夜雨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用“北风卷地白草折”来形容北方的草地,表达了作者对北方亲人的牵挂之情。

3.3《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描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在七夕相会的美丽传说,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夸张手法,形象而唯美地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熏陶和无尽向往。

3.4《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以元宵节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远方妻子的思念之情。

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秦观词的婉约,多于融合情景处而得之,既不像苏词那样豪纵奔放、一泻千里,又不像柳词那样从俗、坦陈胸臆,而是讲究储含蓄、饶有情致,力求维护词体的本色,或说维护词体的相对独立性。

下文是小编收集的秦观词的主要特色,欢迎大家阅读!1、秦观感伤词的创作概况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充分表露出豪宕不羁的个性情怀。

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

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

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寄托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专程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别子瞻学士》)极倾倒之情。

次年,他应苏轼之请谢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1]。

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终生友谊。

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

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

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2] 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3]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次年登第,结束了“奔走道途数千里,淹留场屋几十年”(《登第后青词》)的举子生涯。

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转蔡州教授。

元祐七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

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精神上比较愉快,但是由于家口较多,生活拮据,“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春日偶题呈钱尚书》),只得经常依靠朋友的接济。

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

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

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那么他写的词有哪些艺术特色?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点(1)北宋词自晏殊至欧阳修,因主要承续“诗庄词媚”的传统格局,已形成一种婉约的风格,至秦观则登峰造极,使此种词风焕发出异彩,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2)秦观词的婉约,多于融合情景处而得之,既不像苏词那样豪纵奔放、一泻千里,又不像柳词那样从俗、坦陈胸臆,而是讲究储含蓄、饶有情致,力求维护词体的本色,或说维护词体的相对独立性。

纵观少游“伤情”词,凄婉清丽入画意。

世间多少丹青手,泪洒“山抹微云”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年轻时,文章就被人称道,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誉他“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但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为官之后即身陷“党争”,屡遭贬谪,空有满腹经纶,竟怀才不遇,真可谓空负“屈宋才”,奈何“屈贾命”,抑郁之情充溢于胸,化而为词,凄婉清丽。

他的词作内容多写男女爱情和贬谪生活,词风蕴籍含蓄,音律和谐,语言清新,被目为“婉约之宗”。

南宋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而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有语云“秦(少游)即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良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这些评论大体上道出了秦词特色。

而论者以为秦词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凄婉清丽,富有画意”,现结合秦观的具体作品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加以分析他为表现这一风格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首先,为了表达深曲婉致的情致,词人在造词上是很有特色的,他最爱用一些诸如轻、微、细、柔的字眼。

如:西城杨柳弄春柔(《江城子》)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水龙吟》)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满庭芳》) 在秦观眼里,不仅风是轻的,雨是微的,梦是幽的,就连秦筝也是小的,且是“低按”。

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秦观是宋代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秦观词的风格独具一格,以其深情而脱俗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他的词作多以抒发爱情之苦、离别之痛为主题,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例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种凄美的描写方式,表达了深情厚意,打动了无数读者。

秦观词的特色之一是以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为主。

他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独特的写景和抒情方式,使词作更加生动、具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他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写到:“人看看,我看看,转眼成空。

万籁此都付阙中。

”这种精炼而生动的描写方式,使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人生的短暂。

这种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使秦观的词作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秦观词的风格还体现在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的悲欢离合,使词作更富有意境和哲理。

例如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写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手法,使秦观的词作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秦观词的风格还体现在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词作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抒发,更是对人生苦短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他在词中常常表达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的感叹和思考。

例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种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使秦观的词作更具有深度和哲理性。

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独特的艺术风格、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对自然景物的运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词作以其深情而脱俗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名词解释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名词解释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名词解释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导语:秦观,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通过名词解释的方式,逐步揭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一、多情抒怀的表达方式秦观的词作特点之一是情感丰富而激情四溢。

他善于借助形象描写、声音描写以及色彩比喻等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常使用婉转细腻的语言来表达对爱情、友谊以及生活的痛苦和坎坷。

例如,在《青玉案·元夕》中,他通过题材的选择与细腻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失去爱人的思念之情。

二、唯美词意与优美韵律的结合秦观的词作着重于唯美主义的追求,他将词境设定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对物象的描写来体现情感。

他以极其优美的韵律配合精致的词句,使读者在欣赏他的词作时感受到一种诗意美的意境。

例如,在《约客》一词中,秦观巧妙地运用韵律节奏,将诗情与音乐结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对于光影、声音与色彩的敏锐观察秦观对于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在他的词作中经常能捕捉到细腻的光影、声音和色彩变幻。

他运用这些意象来表达他的内心感受,并以此增强情感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例如,在《驿使》中,秦观以描写黄昏时分忽明忽暗的光线烘托出驿使离别的伤感之情。

四、对于爱情的虔诚与追求秦观的词作中,爱情是其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爱情的表达既真挚又充满了虔诚与追求。

他常以自然景物比拟爱情,并以此抒发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他的爱情观念是温柔浪漫的,但又透露出对情感的坚定执着。

例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秦观以七夕的传说来描写爱情的美好,并将自己与爱人的情感比作牵牛织女。

结语:秦观词具有浓郁的南宋文化特色,他的词作融汇了多种艺术元素,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细腻的情感内容、唯美的词意和韵律优美的形式,使得秦观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之一。

秦观的创作特色

秦观的创作特色

秦观的创作特色
秦观的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表达:秦观善于通过细腻、婉约的笔触,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深入人心,如《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表达离别之情。

2. 意象构筑:秦观的词作注重意象的构筑,善于通过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如《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星辰、银河等自然景物为背景,构筑了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意象世界。

3. 语言优美:秦观的词作语言优美,用词精准,音韵和谐。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词作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4. 风格婉约:秦观的词作风格婉约,以柔美、细腻见长。

他的作品多以抒发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柔婉、含蓄、深沉的美学风貌。

5. 文化底蕴:秦观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其词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他善于引经据典,化用前人诗句,使词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秦观的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意象构筑、语言优美、风格婉约和文化底蕴等方面。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晁补之在《评本朝乐章》中即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

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摆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

作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秦观作词不可能不潜在地受到苏轼的影响,苏轼开创了以词抒写自我性灵的新格局,而秦观一生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也必然要利用他所擅长的词体来倾泄。

不过他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吐内心的苦水,而是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即周济所说的“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又是一法”,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二、秦观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

如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将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馀,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刚提“旧事”,即接以“烟霭纷纷”,欲吐还吞,词末不待情思说尽而结以景语,更含蓄而有余味。

词的语言清新淡雅.“抹”字、“粘”字,由锤炼而得却不失本色。

其他如《浣溪沙》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则情景融合,语言淡雅,境界蕴藉空灵。

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

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

秦观词的特点

秦观词的特点

秦观词的特点
秦观(1049-1100)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秦观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秦观词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他写下了“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脍炙人口的名句,表达了对国家沉沦的悲愤之情。

其次,秦观词具有深沉的思想内涵。

他的词作不仅在意境上深邃,而且在思想上也丰富多彩。

他常常从人生、情感、自然等方面进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秦观词还具有精致的艺术表现。

秦观的词作在艺术上追求精致、细腻,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加优美动人。

他的词作在音乐性和节奏感上也极为出色,使得词的朗诵更具有韵律感和美感。

最后,秦观词融汇了南唐词和北宋词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作承袭了南唐词的豪放奔放和北宋词的婉约细腻,融合了两者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

总的来说,秦观词以其爱国情怀、深沉思想、精致艺术表现和独特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词作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秦观词

秦观词

写秦观的唯美作文《写秦观的唯美作文》篇一秦观,这个名字就像是一颗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在岁月的流转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就是那个写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多愁善感的词人,但他的世界可远不止这么简单呢。

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秦观的词,是在一个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的午后。

我像个没头的苍蝇似的在图书馆里乱逛,想找本有意思的书打发时间。

突然,一本宋词集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一样出现在我眼前。

我随手一翻,就翻到了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当时我就被这几句词给“击中”了。

那感觉就像是一个在沙漠里走了很久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片绿洲。

我仿佛看到一个孤独的人儿,在那带着淡淡寒意的清晨,缓缓登上小楼。

那阴沉沉的天气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无赖,让人感觉仿佛已经到了深秋。

房间里那画着淡烟流水的屏风,显得格外清幽。

飞花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舞着,轻得就像一场梦,而那无边无际的细雨,细得就像心中的愁绪。

这场景,就像一幅水墨画,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

我当时就想,秦观这人肯定是个超级细腻的家伙,怎么能把这种微妙的感觉写得这么到位呢?可是,你说他就只是个伤春悲秋的人吗?我觉得也不尽然。

他生活在那个时代,肯定也有自己的抱负。

就像我们现在,谁不想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大展一番拳脚呢?也许他在仕途上的不顺,才让他把更多的情感寄托在了词里。

他的那些愁绪,就像是长在他心底的藤蔓,一圈一圈地缠绕着他的灵魂,然后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变成了一首首动人的词。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秦观生活在现代,他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会不会还穿着那身古装,在高楼大厦间穿梭,然后对着车水马龙感叹“今夕何夕”呢?他还能写出这么美的词吗?我想,可能他会把现代的元素融入到他的创作里,什么摩天大楼啊、智能手机啊,说不定在他的笔下都会变成富有诗意的意象。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以及后人对秦观的评价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以及后人对秦观的评价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以及后人对秦观的评价引导语: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情韵兼胜。

下面是关于秦观词的艺术特色欣赏与后人对秦观的评价。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一、“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

得之于内,不可以传”(冯煦《蒿庵词话》)。

秦观是“古之伤心人”,其词是内心痛苦忧伤以至绝望的一种外在物化。

我们读词的行为与古人的写词是一个互为逆化的过程。

古人以情感写入词内,我们是通过词甚至可以说是几十个汉字的排列来想像推断作者的思想与情绪,探寻其本意与目的。

单单看词,他它只是字,是没有生命力的,慢慢琢磨细细品味才能看到作者的心绪,古人的侧影。

秦少游的词,便是我们了解他为“古之伤心人”的中间媒介。

首先,从词的文本来看,秦词中“恨”与“愁”的描述,比比皆是。

有如:“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此中有些是自身愁苦的转化,有些是写女性的代言体,在宋朝时,这种将自我抒怀灌注到词的创作中,早已不是新鲜事,秦观也不例外。

其次,在宋词创作中,写“愁”“恨”的同样不在少数,晏几道与秦观同是‘古之伤心人’,苏轼和黄庭坚同受贬谪之苦,但秦观的愁是秦观式的,打上秦观烙印的。

如“砌成此恨无重数”仅仅一句,将“恨”的量和态全都写出来。

量是“无重数”态是“砌”,所谓“砌”对象是固态的物质,便将“恨”这一抽象心理情感给物化了。

可见,这个“恨”之痛楚和折磨是说不出来的,埋在心中的。

只要思维的触角一接触它,便是撕心裂肺的`疼痛,想都不敢想的痛。

终其原因,大概只能回答,因为他是秦观,不是晏几道,也不是苏黄。

再次,既然是“胸中语”,既然是“词心”便是作者“写心”的过程。

我们后人试图从此中来理解作者的意图与真实内涵时,也就是在执行古人写词行为的逆过程时,便会出现理解的多义性与无理之句。

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元丰七年(1084),苏轼将他引荐给王安石,王安石对他大加赞赏。

次年他终于中了进士,得了个蔡州教授的小官。

恰好这年宋神宗死了,哲宗即位,高太后摄政,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驱逐新党,重用旧党。

在政见和思想上附从于旧党的秦观本以为可以得到重用,实际上却从此屡遭打击。

先是于三十九岁那年“为忌者所中”,刚被苏轼等人荐为贤良方正并被召至京师的他“复引疾归汝南”;接着从哲宗元祐五年(1090)起到京师任了大约四年的秘书省校对黄本、正字、国史馆编修之类的馆职,旋又于绍圣元年(1094)“坐党籍改馆阁校勘,出为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刘拯言先生增损《实录》,道贬监处州酒税”。

到绍圣三年(1096),他已经四十八岁了,“坐偈告写佛书,削秩徙郴州”。

此后,他五十岁“奉诏编管横州”,五十一岁自横州徙雷州,五十二岁那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八月遇赦北上途中,死于藤州光化亭上(均据杨世明《淮海词笺注》附录之秦瀛《重编淮海先生年谱》及钱大昕的考证)。

秦观这个人是多才多艺的,但他的一生却是多灾多难的。

所以说他的词中蕴含着怨悱悲慨的身世之感,是十分自然的事。

朱孝臧《彊村丛书》所收《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共计七十十首,其中直接写到“恨”和“愁”的竟多达33首。

难怪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和王国维《人间词话》都说秦观是“古之伤心人”了。

秦观词中写“愁”、“恨”的篇什之多,恐怕在历代词人中无人能比。

这也就决定了他的词在内容上的狭隘性。

李清照早就指出了“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的毛病。

苏轼之所以要讥笑秦观“学柳七作词”,也是因为秦观和柳永一样,多写儿女之情,内容贫乏,气格不高,纤巧无力。

尽管秦观词在思想内容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就其艺术成就来说,却是相当高的。

仅其写“愁”和“恨”的词章,就可以称得上是奇丽婉美、妙中之妙了。

秦观词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清词砌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秦观是北宋后期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词继往开来,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他通过大量悲冷凄凉的意象折射出自己敏感脆弱的心灵,也展现了自己苦难坎坷的一生。

他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

然而细究文本,我们发现秦观的婉约词更多地融入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概括其生平遭际及创作风格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

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1 秦观感伤词的创作概况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充分表露出豪宕不羁的个性情怀。

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

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

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寄托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专程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别子瞻学士》)极倾倒之情。

次年,他应苏轼之请谢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1]。

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终生友谊。

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

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

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2] 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3]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次年登第,结束了“奔走道途数千里,淹留场屋几十年”(《登第后青词》)的举子生涯。

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转蔡州教授。

元祐七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

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精神上比较愉快,但是由于家口较多,生活拮据,“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春日偶题呈钱尚书》),只得经常依靠朋友的接济。

更令他感到进退维谷的,是新旧党争的漩涡中孤危的政治处境。

哲宗元祐年间,操持朝政的多为旧党人士,但其内部派别斗争却异常激烈。

蜀党领袖苏轼及其“苏门四学士”,均能够出以公心,根据民生疾苦和国家利益,针对新、旧两党的主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秦观先后向朝廷进策论30篇,其中《国论》、《治论》、《人材》、《法律》、《财用》、《边防》等文,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提出了各种具体的改革方略。

在《治势》篇中,他对王安石变法作了中肯的论析,认为新法是救国济民的良策,只是执法者矫枉过正,以致产生了一些流弊。

他也不同意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认为那也是因噎废食之举。

这些观点在党同伐异的激烈政治形势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而且由于秦观与苏轼关系密切,他更无法逃脱派别门户之间的中伤和攻讦。

“上有苍鹰祸,下有黄犬厄”(《和裴仲谟放兔行》),正说明他的内心笼罩着变生不测的党祸阴影,积郁着危机四伏的惶恐。

绍圣元年(1049),新党人士章棹、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

在离开汴京之前,秦观重游城西金明池,抚今忆昔,感慨丛生,遂以凄苦的笔调创作了《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西城杨柳在春风中摆弄着柔枝,也牵动起词人伤离怨别的忧愁,令人潸然泪下。

他追忆往昔与知交好友在金明池畔饮酒赋诗,备极欢娱。

然而如今却“人不见,水空流”,无限惆怅之感溢于言表。

下片直接抒发流年似水、青春易逝的感伤,实质寄托着词人身遭远谪、行将离京的愁绪。

歇拍三句,更将这深浓的愁绪具象化为春江之泪,进一步宣泄肝肠寸断的痛苦。

秦观先任杭州通判,再贬为监处州茶盐酒税。

在处州,他为了消愁解闷,经常到佛寺中与僧人谈禅论道,为寺僧抄录佛经,并写有诗句“因循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题法海平阇黎》)。

岂料恰因这两句诗,被政敌罗织成“谒告写佛书”的罪名,削职远徙郴州。

秦观行经衡阳时,得到衡州太守孔平仲的盛情款待,他当即抄呈在处州时所作《千秋岁》: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鹩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作品上片由明媚的春景,陡接以“飘零”、“离别”之意,流露出浓重的迁谪之悲。

下片进行今昔对照,追忆往日汴京西池宴集的欢乐,而今却俱已风流云散,无一幸免。

“携手处,今谁在?”在反诘设问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元祐党祸痛心疾首的控诉。

词人横遭贬黜,远离朝廷,政治理想破灭,青春容颜衰老,这种种的怨愤不平,促使他发出了沉痛的喟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仅是说自然界的春天正在逝去,同时也在暗示着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

这一结句较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更加拙重,音调越发悲切,将词人内心无限深广的愁绪淋漓尽致地宣泄了出来。

据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当时孔平仲读罢此词,不禁惊诧道:“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并称:“秦少游气貌,人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

”曾布也说:“秦七必不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4]这些故事皆足以说明,秦观此词流露出令人惊诧的悲愤之意。

秦观深秋时节行进在郴州道中,看见饥鼠相追于坏壁之间,顿生萧索自伤之意,隧创作了小词《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词人置身陌生之地,独宿驿亭之中,夜沉如水,秋风瑟瑟,到处是一派荒寒冷落的景象。

这萧瑟的景象,恰折射着词人暗淡、深闭的愁绪。

“梦破鼠窥灯”,“破”字显出衰残,凄寂,“窥”字点出环境的清寒。

“霜送晓寒侵被”,“送”字、“侵”字则非常深细地表现出砭人肌骨的凉意。

无寐的词人随着门外的马嘶,心绪越发地烦乱忧苦。

此后,秦观又先后被移送到横州、雷州编管。

在这短短数年间,他不断地遭受削职、除名,一贬再贬,从一般的逐臣沦为流放的罪犯,连续的沉重打击,使他的心情益趋感伤。

元符二年(1099)岁暮,他身处雷州,仿佛到了天涯海角,举目无亲,内心深深绝望,竟自做《挽词》,抒写“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荼毒复荼毒,彼苍哪得知”的深冤无告、横遭灾祸之悲;又云:“家乡在万里,妻子各一涯。

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

”自己客死异乡,竟然连魂魄都不敢东归故乡,与亲人相见,心情的惨痛可想而知!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秦观独自忍受着艰苦生活境遇的挫折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政治打击,但始终保持着坚忍高洁的品节和情操。

对于家乡、亲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成为他慰藉孤魂的寄托。

秦观家居高邮,隶属扬州。

他青年时期经常到百余里外的扬州游览,并且创作了著名词作《望海潮》(星分牛斗),从各个侧面渲染出扬州城往日的繁雄气势,如今的富丽豪俊。

在此后的漫游经历中,他时常追忆扬州的美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例如《梦扬州》(晚云收)以艳语写乡情,歇拍三句“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点明思乡的题旨。

不过此时的“梦境”,还主要局限在才子佳人风光旖旎中的柔情蜜意。

自从身遭贬谪、流放之后,秦观词内的故乡则变成了天涯游子热切盼望的精神家园。

他在《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下片写道:“乡梦断,旅孤魂。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词人于除夕之夜,独宿于郴州旅舍,对于故乡的思念越发深切难奈;然而身世飘零,故乡难返,痛楚之情溢于言外,更伤无雁传书愁情难释。

在与家乡亲人音信全无的苦难岁月里,秦观越发悲切地表达出对于妻子儿女的牵挂。

他在《如梦令》词中追忆妻子在别离时分“妆粉乱红沾袖”的凄苦形象,遥想她于别后“玉销花瘦”的憔悴之态,作者不由得感叹道:“肠断。

肠断。

人共楚天俱远。

”直接抒发出相隔天涯的深浓愁绪。

秦观还“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5],其《八六子》等词作借恋人别后的苦苦相思,凝聚了自己一生潦倒、仕途坎坷之悲,整个个作品已经清冷凄寂,格调越发沉痛苍凉。

在痛苦的贬谪、流放生涯中,秦观不断追寻精神解脱的道路,具体表现在词作中,即是对“桃源”境界的向往。

在远谪郴州期间,他时常用“桃源望断无寻处”(《踏莎行》)、“桃源路,欲回双桨”(《鼓笛慢》)等语句来悲叹人生前途的渺茫、精神的解脱终难实现。

尽管如此,他总是在词中极力描摹“桃源”的境界,例如《好事近·梦中作》上片所写:“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词人梦境里所展现的,绝似陶渊明《桃花源记》开头描写的景象。

例如《点绛唇·桃源》:“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

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

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同样大量檃括了《桃花源记》中的内容。

不过,秦观虽然追慕陶渊明静穆平远的高妙境界,但是在他骨子里,却始终充溢着柳宗元式的迁客骚人的满腹不平和愁绪。

他对于“桃源”境界的向往和追寻,是在要冷酷的现实世界里觅得悠远宁静的精神家园,最终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平衡。

由此可见,秦观词中的伤心愁绪,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压迫、政治的打击,作者遭受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远离亲人的痛苦,独居孤馆的幽闭,这种种的磨难严酷地摧残着词人的身心,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愈加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词风也由早先的温婉含蓄而变成悲楚凄厉。

冯煦在《蒿庵论词》中准确地揭示了迁谪南荒对于秦观生平思想及其创作风格的深刻影响,并且异常精到地指出秦观词的精神实质:“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他人的词作,大多是用来逞弄才情,炫耀技巧,很少有人将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投注到艳科小词当中;然而秦观则是用整个心灵来填词,将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痛苦的情感体验,通过词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具有特别真切、特别感人的抒情效果。

2 秦观感伤词的艺术特色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象选择和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抒发迁客骚人的深悲巨痛,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6]代表性作品是他流放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单寂寞、怀乡思念地愁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