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蒲松龄简介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蒲松龄简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十八课狼文言文知识点

十八课狼文言文知识点

十八课狼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狼的贪婪、狡诈和屠夫的勇敢、机智。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1640 年 6 月 5 日-1715 年 2 月 25 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2、作品:《聊斋志异》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丰富多彩,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二、重点字词1、止:仅,只。

2、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3、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以,把。

4、从:跟从。

5、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驱,追赶。

故,原来。

6、窘:处境困迫,为难。

7、恐:恐怕,担心。

8、顾:看,视。

9、积薪:堆积柴草。

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蔽,覆盖、遮蔽。

11、弛:解除,卸下。

12、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13、少时:一会儿。

14、径去:径直离开。

径,径直。

1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6、久之:时间长了。

17、瞑:闭上眼睛。

18、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

19、暴:突然。

20、以刀劈狼首:用刀砍狼的头。

21、数刀毙之:几刀杀死了它。

毙,杀死。

22、方欲行:正想要走。

方,正。

23、转视积薪后:转身看柴草堆后面。

24、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

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2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隧,名词作动词,从通道。

26、止露尻尾: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尻,屁股。

27、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

股,大腿。

28、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

乃,才。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洞 其中, 意将隧入 以 攻 其后也。
挖洞 柴草堆 意图/打算
屠户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 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 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砖过去,从背后对屠 户进行攻击。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屁股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
砍断 大腿 杀死 于是/才 明白
第18课 狼
1.了解作者蒲松龄的生平经历; 2.让我们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及蒲松龄作品的特点; 3.让我们熟读本文并学习本文的生字词,能根据提示用 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4.学习屠户勇于斗争精神,培养我们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对作者生平及本文创作背景的了解理解 蒲松龄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思想; 2.熟练掌握生字词。
根据原文,摘录相关语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完成以下表格
第1段 (开端)
第2段 (发展)
第3段 (发展)
第4段 (高潮/ 结局)
屠户动作 屠户心理
“晚 归”
“投以骨 ”
“复投之 ”
“屠惧” 退让、怯懦 害怕、侥幸
“屠乃奔 倚其下” “弛担持 刀”
“屠大窘” “恐前后受 其敌” 决心抵抗
“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狼假寐,盖 以诱敌。
假装睡觉 原来是 用来,表凭借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 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亦黠矣,而 顷刻两 毙,
也 狡猾 可是, 一会儿 被杀死
表转折
禽兽之 变诈 几何哉?止
的 巧变诡诈 多少
增笑耳。罢了
2.概括第一段的情 节(用简洁的语言 ) _遇___狼

七年级上册狼蒲松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狼蒲松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狼蒲松龄知识点狼蒲松龄是中国清代文学家、散文家、词人和戏曲作家。

其名字与《聊斋志异》的特别有关系,因为这本书与他的作品同名。

在书中,他描写了各种神秘的吸血鬼、妖怪、幻想和惊奇事件,这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也需要了解关于狼蒲松龄的知识点。

一、狼蒲松龄的生平狼蒲松龄(1763-1813)出生于晚清时期的中国,是一位文学家、戏曲家和历史学家。

他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家庭背景相当优越。

他的许多作品、包括《聊斋志异》和《醒世恒言》受到了广泛欢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词曲、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并深刻研究过历史和经济。

他不仅关注文化、繁荣、国家政治问题,对各种社会事件也有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文学、历史和社会发展都有卓越的贡献。

二、聊斋志异的主题《聊斋志异》是狼蒲松龄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本书最初是以阴间纪事的形式出现,后经过一些修订,最终成为了独立的篇章。

其主要涉及到神话、人物、历史事件、个人经历、鬼怪事件、悬疑、灵异等方面。

《聊斋志异》有着强烈的哲学拉丁和艺术性,通过描述各种诡异的情况来表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谆谆叮嘱。

其中包括宗教信仰、家庭、父母的责任、爱情、婚姻等。

三、聊斋志异的影响《聊斋志异》有着悠久而广泛的影响,它被广泛传播、激励、娱乐和启示了几代人。

首先,在文学方面,《聊斋志异》对中国文学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其次,在文化方面,这本书也促进了中国古老的思想、哲学和信仰的发展。

许多的故事与各种佛教、道家、儒家思想深入相关。

第三,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方面,《聊斋志异》描绘了清朝后期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四、狼蒲松龄的创作方法狼蒲松龄的创作方法主要涉及题材、风格和技巧。

他的这些方法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过不可替代的影响。

首先,他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和传奇作品的传统题材,描绘了各种事态,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文学家,清朝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淄川区)人,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二、文体知识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

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理解文言文1.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注释】屠:屠户。

止:仅,只。

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行,走。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原文: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注释】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并驱:一起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译文】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扔给另一只狼一块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就停了下来,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经被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3.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注释】窘:处境困迫,为难。

敌:敌对。

这里是攻击的意思。

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覆盖、遮盖。

少时:一会儿。

径:径直。

去:离开。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瞑:闭上眼睛。

意:神情、态度。

倚:靠。

弛:解除,卸下。

前:上前。

眈眈:注视的样子。

【译文】屠户处境困迫,非常为难,恐怕前后一起受到它们的攻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蒲松龄简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件(23)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件(23)

事从来多有”,是指这类事是自古以来就多有产生的。作者借
此增加了故事和评论的真实性。
拓展一 (3) [示例]A C《狼)这箱课文所塑造的狼的形象是残酷、狡猾 的。而在蒲松龄另外的作品《毛大福》中,毛大福和稳婆所遇到 的狼却是知恩图报的,其中包含着作者对狼的肯定,暗示某些 人连狼都不如。
五、朗读课文
(一)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朗读相应片段,注意语气和 节奏的变化,再现故事场景。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 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四、翻译课文
(三)重点虚词
“复投之”(代词,指两只狼) 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久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四、翻译课文
(四)一词多义
“目似瞑,意暇甚”(名词,表情态度) 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想要)
“狼不敢前”(动词,向前) 前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四、翻译课文
(二)重点实词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译文:大腿 成语:悬梁刺股
四、翻译课文
(三)重点虚词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四、翻译课文
(三)重点虚词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两只狼) “场主积薪其中(”代词,指麦场) 其 “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指积薪)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户)
六、品读课文
(一)抓住细节。
①“屠惧,投以骨” ——隐忍退让
②“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文学家,清朝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淄川区)人,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二、文体知识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

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理解文言文1.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注释】屠:屠户。

止:仅,只。

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行,走。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原文: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注释】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并驱:一起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译文】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扔给另一只狼一块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就停了下来,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经被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3.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注释】窘:处境困迫,为难。

敌:敌对。

这里是攻击的意思。

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覆盖、遮盖。

少时:一会儿。

径:径直。

去:离开。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瞑:闭上眼睛。

意:神情、态度。

倚:靠。

弛:解除,卸下。

前:上前。

眈眈:注视的样子。

【译文】屠户处境困迫,非常为难,恐怕前后一起受到它们的攻击。

《狼》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动物世界(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文学家。

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热衷于功名,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来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做了贡生。

他一生穷困潦倒,世称“聊斋先生”。

【高清课堂:动物世界(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共收集了短篇小说491篇,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

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在科举考试和官宦仕途上,蒲松龄屡屡受挫,他便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了文学创作。

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

科场仕途的失败使蒲松龄满腔悲愤,一生的穷困潦倒使他接近和熟悉劳苦平民,身不在官场,反而使他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

他满腹实学,却屡不中举,他牢骚满腹,却无处可发,于是他把牢骚悲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本书就成了蒲松龄“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取义孤独、悲愤)。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屠.(tú):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缀.(zhuì):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行:走。

4.惧:害怕。

5.止:停止。

6.从:跟从。

7.至:到,这里指跟了上来。

8.驱:追赶。

9.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

10.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11.积薪.(xīn):堆积柴草。

12.苫.(shàn)蔽:覆盖、遮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点梳理

第18课《狼》一、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文学家,清朝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淄川区)人,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二、文体知识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

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理解文言文1.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注释】屠:屠户。

止:仅,只。

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行,走。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原文: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注释】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并驱:一起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译文】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扔给另一只狼一块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就停了下来,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经被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3.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注释】窘:处境困迫,为难。

敌:敌对。

这里是攻击的意思。

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覆盖、遮盖。

少时:一会儿。

径:径直。

去:离开。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瞑:闭上眼睛。

意:神情、态度。

倚:靠。

弛:解除,卸下。

前:上前。

眈眈:注视的样子。

【译文】屠户处境困迫,非常为难,恐怕前后一起受到它们的攻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蒲松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蒲松龄

让我们用正气,用勇敢,用智慧去涤荡世界上的一切邪恶 。让我们的世界没有了豺狼虎豹,没有了毒蛇猛兽,真正变成 幸福美好的人间。
作业布置
((遇遇))狼狼 ((惧)狼
((御)狼
( 杀( ))狼狼 ((议 )狼
思考: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
坚黑色猾,含内心险恶、耍弄小聪明来伪装之意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出狼的“黠”?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除了“黠”这一本性外,还有哪些特点?
1.“黠”,表现在: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狼 》
蒲 松 龄
文学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 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 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 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 异》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 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 的社会生活。
假装睡觉 表示推测,大 概,原来是
狡猾
一会儿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罢了
深读课文,把握内容
曲折的情节 细腻的描写 传奇的内容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鲁迅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结合课文内容,在下面的“(
)”里填上一个
恰当的总结性动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 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我们的软弱妥协只 能助长邪恶者的贪婪凶 恶,导致"两狼之并驱 如故"的结局。我们的 正确态度只能够是:拿 起手中的刀。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9张ppt)
狼----蒲松龄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子留仙, 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淄川区)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 天资聪明,十九岁为诸生,深受施闰章赏识。 后来屡试落榜,到七十一岁才援例为岁贡生! 他一生热爱科举,却从不得志,因此对科学制 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一生贫困潦倒,就因为 这样的经历,再加上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 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怪事,并从中汲取营养,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了著名的文言短 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解释词语,翻译诗句
• 少(shǎo)时:一会儿 • 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 久之:很久。之,音节助词,表示修饰前字,没有实在意义。 • 瞑(míng):闭上眼睛。 •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悠闲、从容。 • 暴:突然。 • 毙:杀死。
解释词语,翻译诗句
感谢观看
思考
• 狼有什么特点?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看见屠户拿起了刀,不敢贸然进攻,表现出既胆怯又狡诈 的特点。
思考
• 狼有什么特点? 贪婪,狡猾,胆怯
思考
• 屠夫有什么特点?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户是一个勇敢无畏、明机智、细心谨慎的人
主旨和情感
本文的狼不仅贪婪、凶残、狡诈,还具有 人的心机、智谋、心理,形象活灵活现,如 在眼前。作者借助这一奇异的形象来表达自 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
解释词语,翻译诗句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 两狼,缀行甚远。
译: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 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 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课件(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之吻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贪虎视
狼贪鼠窃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烟四起 狼眼鼠眉
狼子野心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羊狠狼贪 鹰视狼步
苍狼和白鹿--蒙古人起源的传说
据说,在北方, 有一座林木茂盛的名叫额 儿古涅昆的山,山上有一个山洞。一天, 一只苍狼,更确切地说是一只青色的狼, 从这个山洞里走出来。后来这只狼碰到 了 一只作为它未来的伴侣的鹿,双双跑到了 斡难河之源---不儿罕山(圣山),定居下 来。那只苍狼 和那只白鹿在上天安排的这 个地方相爱,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巴塔赤罕。 巴塔赤罕就 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祖先。
屠夫,宰杀牲畜 卖肉的人。
有个屠户天晚 回家,
担子里的肉已经 卖完了,
同 “只” 只有
剩骨。
剩下的骨头
zhuì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连结,这里是 紧跟的意思。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只狼得到骨头
跟随
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面对象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存有空想, 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 能取得胜利。
当堂检测:
1.从后面的情节发展看,“一狼径去”是 为了______“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 意暇甚”是为了__表现了狼的_______。
2.文段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杀 狼的描写的是(用原文)__________
正要
转身
只见另
屠户正要上路 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 一只狼
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
打洞
企图 钻入
攻击 他,指屠户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2.讽喻手法,主题深刻。 这篇寓言故事运用讽喻手法,通过对 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狼 的形象,解释了狼的本性。故事结束时, 作者发表议论,揭示了深刻的主题,事与 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结构图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屠户 狼
开端→遇狼→缀行甚远
发展→惧狼→一止一从
二、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 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 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故事来源广泛,有 作者的见闻,有过去的题材,有民间的传说,有作 者的想象虚构。《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 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内容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 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 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 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 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 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代词,代狼)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句末语气助词) ④禽兽• 之变诈几何哉( 结构助词“的” )

(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前面 )

②狼不敢前(

动词,向前 )
(5)乃①屠乃奔倚其下( 副词,于是,就 )

②乃悟前狼假寐( 副词,才 )
(2)一狼洞其中(

代”词,指代“柴草堆” )
(3)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代“屠户
)
(4)其• 一犬• 坐于前( ”其中的
)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 )
②盖以诱敌( 敌人

第18课《狼》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狡猾
一会儿
多少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巧变诡诈
罢了,而已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总结积累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1.止
1 止有剩骨: 只 2 一狼得骨止: 停止 3 止露尻尾: 只 4 止增笑耳: 只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不译,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追赶
屠户感到很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下了,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 骨头扔给它,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停下来,可是前面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可 两只狼仍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处境困迫,为难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于是
狼文化:
将狼野性、残暴、贪婪、暴虐的特质通变为一种拼搏的精神运 用到事业之中,它是一种新兴先进的文化样态。
贪、野——对梦想、对事业要有“贪性”“野性”,要无止
境地去拼搏、探索。
残、暴——对待工作学习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知识点梳理

《狼》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出处:节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异的故事。

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3.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自题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重点字音屠大窘.(jiǒng) 眈.眈相向(dān) 目似瞑.((míng) 苫.(.shàn)蔽成丘只露尻.(kāo) 少.时(shǎo)狼亦黠.(xiá)亦意将隧.(suì)入顷.刻(qǐng)假寐.(mèi)三、朗读节奏1.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6.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四、文言知识(一)重点词语解释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一狼仍从.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原来。

4.恐前后受其敌.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5.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6.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7.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8.目似瞑.瞑:闭眼。

9.意.暇甚意:神情,态度。

10.屠暴.起暴:突然。

11.又数刀毙.之毙:杀死。

12.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13.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14.狼亦黠.矣黠:狡猾。

(二)一词多义:1.一狼得骨止.停止止.有剩骨同“只”2.意.暇甚意神情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想3.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4.恐前.后受其敌前前面狼不敢前.向前(三)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其一犬.坐于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
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还有初中课本中的《狼三则》、《山市》。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