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验(一)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白细胞检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用于评估身体的免疫状况以及检测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前期准备、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以及结果解读等方面。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白细胞检验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应该提前向医生告知任何已知的过敏史或对血液采集可能产生的恐惧感。
其次,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暂停服用任何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的药物,例如抗生素或抗炎药物。
在进行样本采集前,应确保患者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避免疲劳、饥饿或其他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干扰。
二、样本采集白细胞检验常采用外周血样本进行,通常是通过抽血来获取。
具体的采集方法包括:清洁被采集部位的皮肤,通常是患者的腕部或手背;用消毒棉球擦拭采集部位,防止感染的发生;医生或护士使用一根准确的针头将血液抽出,通常需要10毫升的样本;完成样本采集后,使用无菌棉球轻轻按压采集点,以避免出血。
三、实验室检测样本采集后,医生或实验室的专业人员将对白细胞进行检测。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该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数量,并计算出白细胞总数,通常以每升血液中的细胞数(cells/μL)来表示。
此外,一些实验室还会进行外观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的白细胞以确定其类型和形态,以辅助疾病的诊断。
四、结果解读白细胞检验的结果一般包括白细胞总数以及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总数通常在4000-10000个/μL范围内,而白细胞类型分布如下:中性粒细胞(50-70%)、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2-8%)、嗜酸细胞(0-5%)和嗜碱细胞(0-1%)。
医生将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结果进行解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一步进行疾病的诊断。
总结白细胞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有助于评估免疫功能和检测潜在的疾病。
白细胞检查知识点总结
白细胞检查知识点总结一、白细胞检查的意义1. 了解免疫系统状况:通过白细胞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例如,如果白细胞数量过低,就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差的情况,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2. 判断感染情况:白细胞是人体内抵抗感染的主要细胞,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因此检查白细胞数量可以判断感染的程度,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3. 诊断某些疾病:某些疾病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异常,例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通过检查白细胞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这些疾病。
二、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主要包括外周血涂片镜检和全血细胞计数两种方法。
1. 外周血涂片镜检:将少许外周血加于载玻片上,用镜头放大500倍至1000倍,观察白细胞数量、形态、大小、核形态等情况,可以直观的了解白细胞的情况。
2. 全血细胞计数:利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出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包括总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三、白细胞检查的正常值根据性别和年龄的不同,白细胞的正常范围也有所不同。
1. 总白细胞计数:成人的白细胞正常值在4-10.5x109/L之间。
在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中,正常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2. 粒细胞计数:成人的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50-70%。
3. 淋巴细胞计数:成人的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20-40%。
在不同的实验室和仪器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具体数值还需要参考具体检验报告。
四、白细胞检查的异常表现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称为白细胞增多,可能是因为感染、炎症、应激、药物反应等原因。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称为白细胞减少,可能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原因。
在外周血涂片镜检中,白细胞形态异常也可能出现,例如出现原始细胞、成熟细胞减少、核分裂等情况。
五、影响白细胞检查结果的因素1. 采血部位:不同部位的采血可以影响白细胞计数,通常建议在静脉采血的时候,第一个管血丢弃,之后采集的血液可以用于检测。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原理】 以3H或14C标记的脱氧核苷三磷酸等的dXTP为 基质,用低聚脱氧核苷(dA)等人工同聚物作为引物, 由于酶反应与引物重合,使基质不溶于三氯醋酸,可用 玻璃纤维盘将其吸附,从未被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反应基 质中分离出反应的生成物,计测放射活性。除去不加引 物所测定的内源性反应所引起的活性之后,可测算酶的 活性。 【参考值】 正常人骨髓细胞的活性为dGTP掺入l×108个 细胞的量为(0-0.09)mmol/L。
上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四、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原理】 硝基四氮唑蓝(NBT)是一种染料,其水溶 性呈淡黄色。当被吞入或掺入中性白细胞后,有产生过 氧化物酶的作用,可接受葡萄糖中间代谢产物葡萄糖 -6磷酸在已糖磷酸旁路代谢中NADPH氧化脱下的氢,而被 还原成非水溶性的蓝黑色甲颗粒,呈点状或片状沉着在 胞浆内有酶活性的部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阳性 细胞百分比。 【参考值】 正常成人的阳性细胞数在10%以下。若有 10%以上中性粒细胞能还原 NBT ,即为 NBT 还原试验阳 性;低于10%则为阴性。
上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三、血清溶菌酶活性试验 【原理】 溶菌酶能水解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细胞壁乙酰氨基多糖 成分,使细胞失去细胞壁而破裂。以对溶菌酶较敏感的 微球菌悬液为作用底物,根据微球菌的溶解程度来检测 血清或尿中溶菌酶的活性。 【参考值】 血清(5-15)mg/L 尿(0-2)mg/L(比浊法)
第四节
【临床评价】 吞噬细胞分大吞噬细胞和吞噬细胞两大类。前者包 括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血循环中的大单核细胞,后者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本试验可了解中性粒细胞的吞噬 功能。如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增高,反映中性粒细胞吞 噬异物功能的增强,常见于细菌性感染。对疑有中性 粒细胞吞噬功能低下者,有帮助确诊的价值。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检验一、名词解释1、篮细胞:也称涂抹细胞,多因推片时人为造成,有时是细胞衰老退化所致,如核溶解、核固缩等,涂抹细胞大小不一,通常只有一个核而无胞质,胞核肿胀,结构模糊不清,染成均匀淡紫红色,有的可见核仁,有时呈扫帚状,型如竹篮,故又称篮细胞。
2、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3、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
4、柴捆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30%一90%(NEC),原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增加。
早幼粒细胞特点为细胞大小不一,胞核常不规则,染色质粗细不等,核仁常被嗜天青颗粒所覆盖而不清。
胞质量丰富,含有大量密集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并可见蓝色无颗粒之外浆呈伪足状突出。
Auer小体易见,有时可呈"柴捆状"称为"柴捆细胞"5、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
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6、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7、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但随后病程或尸检证实没有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
二、选择题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 C )。
A.M1B.M2C.M3D.M4E.M5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 E )。
A.M1B.M2C.M3D.M4E.M0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CA.M1B.M2C.M3D.M4E.M54.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2(C)。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下一页
第一节
溶菌酶存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溶菌酶活性随细胞成熟而增加。血浆和尿中的溶菌酶大多来自白细胞的分解,可作为白细胞更新的特征。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浆和尿中,溶菌酶明显增加。 7 脂类代谢 脂类的生物合成在正常和白血病粒细胞中进行。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脂类合成率大于正常粒细胞,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粒细胞脂类合成率低或正常。在人粒细胞中有几种磷脂酶,磷脂酶A2能增加细菌的透过性,并于降解期发生吞噬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嘌呤核苷酸在体内主要以氨基酸为原料先合成嘌呤环。在细胞中嘌呤环的主要来源是外源性的。目前认为嘌呤在5-磷酸核糖焦磷酸及其有关的磷酸核糖转移酶存在下,可以转变为相应的核苷酸。故5-磷酸核糖焦磷酸的浓度是调节核苷酸合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DNA合成 在核苷酸转变为脱氧核苷酸过程中,核甘酸还原酶起重要作用,其在正常的幼稚粒细胞中有较高的活性,随着细胞分化与成熟,核苷酸还原酶逐渐下降。在DNA合成中,白细胞还更多的利用外源性胸腺嘧啶核苷(TdR),可采用3H-TdR掺入,作为判断白细胞DNA生物合成的有效指标。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二)粒细胞代谢 1 核苷酸合成 (1)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在体内可由氨基酸及其他分子化合物合成。合成的主要途径和补救途径均能在白细胞中进行。催化嘧啶合成的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二氢乳清酸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和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均见于正常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前三者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活性为正常的2-6倍。一般来说,酶活性的增加与形态的幼稚程度相一致。补救合成途径是通过激酶催化的ATP与核苷和脱氧核苷的相互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粒细胞相比显示嘧啶激酶活性的明显增加。脱氧胞嘧啶核苷激酶亦见于粒细胞,其活性随粒细胞成熟而减少。
临床检验之白细胞计数-练习题及答案(一)
临床检验之白细胞计数-练习题及答案(一)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内血液中各种细胞总数。
2.下列不属于白细胞三分群分类的是()A.小细胞B.中间细胞C.大细胞D.单核细胞解析:D 白细胞三分群分类为小细胞、中间细胞、大细胞。
白细胞数计算的方法包括手工法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而白细胞三分群的计数法是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中的电阻抗原理。
3.下列不属于白细胞五分群分类的是()A.中性粒细胞B.浆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解析:B 白细胞五分群分类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4.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是()A.手工计数法B.电阻抗原理C.电阻抗与射频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法D.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计数法解析:A 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是手工计数法;而电阻抗原理、电阻抗与射频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法、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联合白细胞分类计数法、容量电导光散射(VCS)白细胞分类法、多角度偏振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技术属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分类计数法。
5.下列关于白细胞手工计数法描述错误的是()A.计数血涂片体尾交界区域的白细胞数B.有核红细胞不计入白细胞中,要单独报告C.幼稚异常的WBC应计入白细胞计数中,并分类报告D.白细胞分类计数无需有序进行解析:D 在手工计数白细胞时,一般计数血涂片体尾交界区域的白细胞数;白细胞分类计数需有序进行;手工分类计数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进行确定计数,如白细胞数<3×109/L,手工白细胞计数数一般是100个白细胞即可,如白细胞数3-15×109/L,手工白细胞计数数一般是200个白细胞即可,如白细胞数>15×109/L,手工白细胞计数数一般是50-100个白细胞即可;有核红细胞不计入白细胞中,要单独报告;幼稚异常的WBC应计入白细胞计数中,并分类报告;计数时需注意观察WBC、RBC、PLT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寄生虫。
第二章白细胞检验讲课文档
第二十二页,共166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十三页,共166页。
Hale Waihona Puke 显微镜计数法5.计数方法 用低倍镜依次计数四角
的四个大格内的白细胞数。 对于压线的白细胞,应采取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左、上计入,右、下弃去) 的原则,保证计数域的一致 性,使计数准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让我们共同计数下列大格的细胞
第二章白细胞检验
第一页,共166页。
外周血常见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一)外周血常见白细胞的种类 1.白细胞的形态:
无色有核,球形,直径7μm~25μm。 2.白细胞的种类(形态分类):
三类五种--------
第二页,共166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中性粒细胞(N) 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E)
嗜碱粒细胞(B)
第三十一页,共166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技术误差:
血液凝固 稀释倍数不准 充液不当 识别错误 器材不符合要求
第三十二页,共166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固有误差(计数域误差)
根据统计学研究,白细胞在计数池内的随机 分布符合泊森分布。
从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计数范围越大,计数 的细胞越多,计数域误差越小。
第四十九页,共166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五)淋巴细胞
按其个体可有大小之分。
小淋巴细胞:呈圆形,直径6μm
~10μm 。胞核圆形。偶见 凹陷,染色质粗糙紧密,排列
均匀,无空隙。常有隐约成块现象,核周常有染色质浓集, 核膜明显,有时可见潜在核仁。
胞质量极少,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线天蓝或深
答案:稀释倍数=(360+40)/40
白细胞的检测方法
第四章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白细胞功能的检验一、墨汁吞噬试验【目的】掌握墨汁吞噬试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墨汁吞噬试验(ink phagocytosis test)是依据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对细菌、异物等具有吞噬作用,在一定量的肝素抗凝血中,加入一定量的墨汁,经37℃温育4h,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吞噬细胞对墨汁的吞噬情况,并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从而协助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
【材料】1.器材试管、移液管、微量移液器、载玻片、37℃水浴箱、显微镜等。
2.试剂(1)肝素:配成6U/ml水溶液。
(2)制备墨汁:于普通砚台上加生理盐水5ml,以优质中国块墨或印度墨,以100r/min 研磨3min。
所得墨汁经普通滤纸过滤3次备用。
(3)瑞氏染液等。
【方法步骤】1.取小试管1支,加肝素20μl,加外周血100μl,混匀。
2.加入过滤墨汁10μl,混匀,加塞。
3.置37℃温育4h。
4.取温育后样本,推制成血涂片,干燥后,瑞氏染色。
5.油镜下观察计数幼稚细胞或中性成熟粒细胞100个;计数单核细胞20个。
6.判断结果根据细胞吞噬墨粒多少及大小,可定为下列程度:阴性:细胞内未见吞噬墨粒。
阳性:(+) 细胞内吞噬有小墨粒1~5个。
(++) 细胞内吞噬有大小不等墨粒10个左右。
(+++) 细胞内吞噬有大墨粒10个左右,小墨粒较多。
(++++) 细胞内吞噬有多数大颗墨粒,并有块状、球状,小墨粒很多,但细胞核清楚。
7.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吞噬率(%)= ×100%吞噬指数=【注意事项】肝素剂量对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影响,肝素用量过大,细胞形态异常,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降低;肝素用量过小,影响抗凝。
以每100μl血用0.3U肝素为最适宜。
【参考范围】成熟中性粒细胞吞噬率59~89%,吞噬指数66~186;成熟单核细胞吞噬率90~100%,吞噬指数227~399。
【临床意义】临床上可利用该试验了解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白细胞检验
⑤稀释液应过滤(以免杂质、微 粒干扰),取血量和稀释倍数要 准确。⑥血液与试剂充分混匀, 并放置5~10min后充池计数。
3)加盖玻片方式的影响:加盖 玻片的方式可影响充液的高度, 进而影响计数结果。WHO推荐采 用“推式”法,此法较“盖式” 法更能保证充液体积的高度为 0.10mm。
4)充液的影响:充池前应适当 用力、快速振荡30s,以充分混 匀白细胞悬液。但应避免摇出过 多气泡,因气泡过多,黏附在管 壁上,水分容易蒸发,影响再次 充池的计数结果。充液时,避免 充液过多或过少、断续充液、产 生气泡及充液后移动盖玻片,以 免细胞分布不均,影响计数结果。
1)器材:使用器材均须清洁、 干燥,并经过严格的校准,采用 标准化检测试剂。
2)标本采集和稀释:无论校正 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均应采用静脉血。
①采用静脉全血标本必须新鲜, 血液与抗凝剂应立即充分混匀。 ②采用末梢血时,首选手指血 (因耳垂血较手指血的白细胞常 高25%~35%)。
③采血部位不得有冻疮、水肿、 发绀及炎症等。④采血速度要快 (以免血液凝固),针刺深度要 适当(2~3mm),不能过度挤压 (以免组织液混入)。
13~18
6~10
10~12
(2)常规考核标准(routine checking standard,RCS) 本法 是根据白细胞在计数室内四大格 的分布情况而规定的。如果RCS超 过标准(表2-32)为不合格,应 重新混匀悬液,滴入另一计数板 中进行计数,直至符合标准才能 报告计数结果。
RCS 四大格计数的白细胞最 大值 最小值 100% 四大格白细胞数量的平 均值
【检测原理】用白细胞计数稀释 液(2%冰乙酸0.38mL),将全血 (20μL)稀释20倍,同时破坏 红细胞和固定白细胞,充入改良 牛鲍(Neubauer)计数板,在低 倍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四角4个 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量,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2.吞噬指数= 200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总数/200 个(中性粒细胞);正常人为1.06±0.05
第一节
【临床评价】 吞噬细胞分大吞噬细胞和小吞噬细胞两大类。前者 包括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血循环中的大单核细胞,后 者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本试验可了解中性粒细胞的吞 噬功能。如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增高,反映中性粒细胞 吞噬异物功能的增强,常见于细菌性感染。对疑有中 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低下者,有帮助确诊的价值。
第一节
【临床评价】
1.用于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功能异常的过筛鉴别和辅助 诊断儿童慢性肉芽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髓 过氧化物酶缺乏症和 Job综合征,硝基四氮唑蓝(NBT) 还原试验阳性。 2.用于细菌感染的鉴别 3.器官移植后发热的鉴别 4. 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镰状细胞病、恶性营养不良等 NBT还原阳性细胞比例可降低。 5 .新生儿、小儿成骨不全症、心肌梗死急性期、淋巴 肉瘤、NBT还原阳性细胞比例可增高。
第八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一、白细胞功能检验 二、白细胞代谢及其产物检验 三、白细胞动力学检验 四、白细胞免疫标记及血清粒细胞抗体检测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T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 NK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白细胞检验:运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核医学的相关技 术对白细胞的功能、代谢及其动力学进行的检验。
第一节
【临床评价】 粒细胞的吞噬功能仅限于成熟阶段,单核细胞幼稚型和 成熟型都具有吞噬能力。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为弱阳 性,M5b吞噬指数明显增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原始及幼 稚细胞多无吞噬能力,吞噬试验为阴性。急性粒 - 单核细 胞白血病呈阳性反应,对鉴别有一定价值。慢性粒细胞白 血病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减低。
白细胞检验(一)
白细胞检验(一)【摘要】白细胞旧称白血球。
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
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关键词】白细胞免疫检测一白细胞检验(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1)静脉血:成人(3.5~9.7)×109/L(2)末梢血:成人(4.0~10.0)×109/L儿童(5.0~11.0)×109/L新生儿(15.0~20.0)×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波动性,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以相差1倍。
如下午较上午偏高;用餐后较用餐前偏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高;月经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1.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类白血病反应等。
2.病理性减少某些感染,如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二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1)核左移:见于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
伴白细胞总数增加的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等;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减少的核左移,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如伤寒、中毒性休克的白血症。
(2)核右移: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
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2.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毒颗粒(toxicgranules):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2)空泡变性(vacuoles):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
(3)核变性(degenerationofnucleus):临床意义同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检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疾病。
下面将从白细胞检查的意义、方法、结果分析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白细胞检查的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起着抵抗外界病原体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因此,对白细胞进行检查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功能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白细胞检查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等项目,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情况。
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通常通过血液检验来完成,检验方法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
其中,血常规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形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骨髓穿刺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检查方法,通过从骨髓中获取标本来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对某些疑难病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在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中,主要需要关注的指标包括白细胞总数、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形态特征等。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之间,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最高。
如果白细胞总数偏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反之,白细胞总数偏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注意事项在进行白细胞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避免检查前进食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其次,护士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最后,在解读检查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指标,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白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重视白细胞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白细胞检查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白细胞检验
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s
Nst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
Neutrophil granulocyte
胞体圆形,直径10~15 μm; 胞质丰富,粉红色,含较多细
小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 细胞核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
紧密,为深紫红色。
分叶核与杆状核划分标准: 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为分叶核 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为杆状核
感染、炎症、组织坏死或损伤、中毒、贫血。 结缔组织病、骨髓抑制【放射性损伤、抗甲亢治疗、
免疫抑制剂等】。 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
造血性疾病等。
常规检验项目!
第二节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测定单位容积的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一、白细胞计数
手工显微镜法
结果计算
N/4×10 ×106×20 /L = 白细胞/L -------------------------------------------------------------公式中:
在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用△. △ △ ×109/L表示。 N: 为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4: 为每大方格(即0.1 μ l)内白细胞平均数。 ×10: 1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 μ l,换算成1 μ l。 ×20: 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将μ l换算成L。
RCS = 四大格所见白细胞数平均值
×100%
评价:
白细胞≤ 4×109/L者, 白细胞在(4.1-14.9)×109/L者 白细胞≥15 ×109/L者 超过上述标准者为不合格
RCS<30% RCS<20% RCS<15%
白细胞检查
血细胞破坏 急性失血 恶性肿瘤
急性中毒
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主要见于:白血病:造血系统 恶性肿瘤,因造血组织中病理性白细胞大量异常增生并释放 到外周血所致。常见于急粒,慢粒。骨髓增殖性疾病 (MPD):是一组多能干细胞病变引起的疾病。如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鉴别点 骨髓细胞 急粒 慢粒
血常规标本正确采集 严格使用EDTA-K2抗凝静脉血,抽 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摇晃切 勿用力,防止产生气泡及造成溶血;取样后2小时内及时 送检进行测定,室温贮存不得超过6小时。对有EDTA依赖 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的患者可采用肝素或枸橼酸钠抗凝管。
白细胞总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波动性,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 值之间可以相差1倍。如下午较上午偏高;用餐后较用餐前 偏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高;月经前期、 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正常成人白细胞为(4~10)×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0)×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00~7.00)×109/L; 淋巴细胞20%~40%,(0.80~4.00)×109/L; 单核细胞3%~8%,(0.1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0.5%~5%,(0.02~0.50)×109/L; 嗜碱性粒细胞0%~1%,(0~0.10)×109/L;
先天性免疫缺 营养不良,锌缺乏 陷症
单核细胞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 后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以上。 单核细胞减低意义不大,病理性增多的原因意义如下表
分类 感染 意义 急性感染恢复期,慢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结 核菌,布氏杆菌等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严 重的侵润性和粟粒性肺结核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多 发性肌炎,结节性动脉炎 急性,慢性单核细胞或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 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 性组织细胞病,组织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 症的恢复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医学检验:白细胞检验考试题库练习
临床医学检验:白细胞检验考试题库练习1、多选下列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象检查的是()A.男Hb>180g∕L,RBC>6.5X109/L;女Hb>170g∕L,RBC>6.0×109/LB.HCT增高,男>(江南博哥)0.50,女>0.45C.无感染及其他原因引起白细胞计数多在(12〜30)X109/L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减低至0E.血小板计数增高达(400〜500)X109/L正确答案:A,C,E2、问答?女性,8岁,发热5天,并有咽喉痛,最近两、三天皮肤有皮疹。
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cm,脾肋下未触及。
入院时血常规结果为:血红蛋白量130g∕L:白细胞数15X109/L,血小板数207X109/L。
血涂片分类:中性成熟粒细胞20%、淋巴细胞77%(其中异型淋巴细胞为20%)、嗜酸性粒细胞1%>单核细胞2虬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为2.7:1,粒红系细胞比例及形态无明显异常,巨核细胞增生,血小板易见,偶见异型淋巴细胞,未见其他明显异常细胞。
试分析该病案。
正确答案:该患者为儿童,有发热、咽喉痛,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性最大。
但患者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及肝肿大,所以无法用上呼吸道感染解释。
血片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而骨髓中偶见,所以结合这些特点应该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同时该病人应做嗜异性抗体等检测。
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还可见于免疫性疾病、多种病毒感染、发热等病人,但异型淋巴细胞所占的百分比较低。
3、判断题尼曼-匹克细胞突出的形态特征是常吞噬有红细胞。
()正确答案:错4、名词解释骨髓纤维化正确答案:是指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所替代,而影响造血功能所产生的病理状况。
其特点为骨髓纤维化、髓外化生、脾肿大、幼稚粒、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异形性及泪滴形红细胞增多。
5、判断题NAP是多毛细胞白血病最具有特征性的细胞化学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检验(一)
白细胞检验(一)
【摘要】白细胞旧称白血球。
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
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关键词】白细胞免疫检测
一白细胞检验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1)静脉血:成人(3.5~9.7)×109/L
(2)末梢血:成人(4.0~10.0)×109/L
儿童(5.0~11.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波动性,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以相差1倍。
如下午较上午偏高;用餐后较用餐前偏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高;月经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1.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类白血病反应等。
2.病理性减少某些感染,如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二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1)核左移:见于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
伴白细胞总数增
加的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等;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减少的核左移,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如伤寒、中毒性休克的白血症。
(2)核右移: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
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2.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中毒颗粒(toxicgranules):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2)空泡变性(vacuoles):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
(3)核变性(degenerationofnucleus):临床意义同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
(4)杜勒体(D6hlebodies):是疾病严重的标志,有时伴中毒颗粒出现。
(5)棒状小体(Auer’sbodies):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6)Peulger-Hu?t畸形:即中性粒细胞核分叶不良,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异常,亦可继发于某些严重感染、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肿瘤转移和某些药物治疗后。
(7)Jordan异常:即家族性白细胞空泡形成,见于家族性白细胞空泡增多症。
(8)Mary-Hegglin畸形:即中性粒细胞胞浆内蓝斑形成。
见于猩红热、球菌感染及某些烧伤早期病例。
3.淋巴细胞形态异常淋巴细胞形态异常称异形淋巴细胞,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I型(空泡型)、II型(不规则型)、III型(幼稚型)。
除以上-3型外,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各种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带
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风疹、原虫、螺旋体感染等;疟疾、过敏性及免疫性疾病等。
三血小板检验
(一)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