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念的更新

合集下载

新闻创新必须首先做好选题策划

新闻创新必须首先做好选题策划

新闻创新必须首先做好选题策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闻观念的不断更新,新闻报道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新闻创新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策划的质量。

选题策划是新闻创新的第一步,只有做好选题策划,才能保证新闻报道的独特性、新颖性和有效性。

新闻创新必须首先做好选题策划。

一、选题策划的重要性选题策划是新闻工作的第一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选题策划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进行规划。

选题策划是对新闻报道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确定报道的方向和内容,为后续的新闻采访、整理、编辑和发布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依据。

2. 确保报道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选题策划要求跳出常规的新闻选题范畴,突出独特的报道视角和角度,挖掘独特的新闻价值点,保证报道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吸引读者的眼球。

3. 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选题策划要求全面考虑选题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报道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使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4. 有效引导读者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事件。

选题策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读者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事件,通过策划有针对性地报道,引发读者的兴趣,增强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5. 建立新闻品牌形象。

选题策划要求根据媒体自身的定位和特色,精心选择选题,建立和强化自己的新闻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新闻选题策划的原则1. 选题策划要贴近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热点。

选题策划应该密切关注社会民生,贴近社会现实,真正关心民生热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知情权。

2. 选题策划要讲究时效性,把握时事脉搏。

选题策划要讲究时效性,及时把握时事脉搏,紧跟时代潮流,捕捉时事热点,增加报道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3. 选题策划要坚持新颖性,突出个性化。

选题策划应该追求新颖性,突出个性化,避免雷同报道,走出新闻报道的“同质化”怪圈,引导读者追求新奇感和创意感。

4. 选题策划要追求深度报道,提高新闻价值。

浅谈新闻标题的特点

浅谈新闻标题的特点

浅谈新闻标题的特点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受众可以通过标题了解新闻,新闻可以通过标题宣传思想。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给新闻增色添辉,能帮受众选择阅读,使其产生共鸣。

新闻标题大体包涵了三个方面的特征一一首先必须是新闻事实的概括,其次是新闻组成的一个部分,最后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因此,新闻标题往往都是文字简洁,极具个性,可以使受众通过它对新闻事实有所了解,具有新闻信息的导读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题文一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部分。

新闻用事实说话,标题用新闻说话,就是说标题要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精神实质,要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反映到标题上。

所以,新闻标题必须与新闻内容相一致,这是新闻标题的最基本特点。

这种一致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标题所提示的信息,要与新闻事实一致.具体来说,其一,标题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必须是新闻中本来就有的,不能是虚构的。

其二,标题可以从新闻中选择某一方面,但是这种选择要顾及新闻整体,不能歪曲或误解整个新闻的基本事实。

二是标题中的观点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标题可以具体描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概括并作出评论,但对新闻内容所作概括及评论一定要有充足的新闻事实作为依据,不能想当然或肆意拔高.2、准确到位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与浓缩。

新闻要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因此新闻标题都做到了表意准确,突出到位.表意准确是指,标题表达的含义要准确,评价新闻的观点要准确,运用文字的方式要准确.在重大问题和原则问题上,不允许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态度要鲜明,对事实要有鲜明的倾向性,通过对新闻事实和文字的选择以及表现方式的运用来表达肯定、否定或中立的态度。

突出到位是指,标题要突出新闻的重点,恰到好处地表达新闻的事实,不能越位和错位.要将新闻中的精彩部分当作撰写标题的主要内容,即将新闻中最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内容反映到标题上。

论“新闻本位”观念的实质、内容与实现

论“新闻本位”观念的实质、内容与实现

新闻知识2020/02©本刊特稿论“新闻本位”观念的实质、内容与实现□杨保军【摘要)本位观念,是处于一定观念系统基础地位、本根地位的观念,是观念系统中其他观念得以生发的基础性观念、根源性观念。

新闻本位观念,就是把“新闻”作为新闻活动“本位”的观念,实质是把“新闻”作为“新闻活动”出发点的实践观念、工作观念。

新闻本位观念是个观念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对象是新闻事实,即与社会公众利益、公众兴趣高度相关的事实;新闻传播要坚守专业新闻原则和方法;新闻的本位功能是信息功能;新闻的本原价值是消解或解除人们认知不确定性、心理不确定性的价值;新闻传播追求的总体目标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一定社会的优良运行与发展服务。

新闻本位观念的落实需要认识新闻活动的特征,遵守新闻活动的规律,需要建立能够保障新闻传播按照新闻专业原则展开活动的综合制度体系、治理体系,同时需要能够持续适应新环境的新闻职业队伍与具有一定媒介素养、新闻素养的社会主体。

【关键词】本位观念;新闻本位观念;观念实现以“新闻”为前提限定的“新闻”工作、“新闻”宣传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当然应该以“新闻”为本位,这似乎是常识,无需多言①,但常识未必能够很好地落实为实践中的常态行为,因而,“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活动观念还需要不断地讲、反复地说。

在学术上,关于新闻本位观念的讨论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真要搜集相关研究文献,却也没有发现多少像样的专门成果,一些较好的研究大多渗透、贯穿在关于专业新闻观念或专业新闻主义的研究之中,或体现在一些关于新闻观念史或新媒体如何实现新闻本位观念的研究中②,而关于新闻本位观念本身的系统研究相当稀见。

因而,很有必要对“新闻本位观念”的实质与主要内容构成等问题加以比较集中的阐释,以便在理论上更好地理解新闻本位观念、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新闻本位观念。

一、新闻本位观念的实质本位,顾名思义,就是根本位置或地位。

对于一个对象或一个系统而言,本位就是对象或系统的基础、本根或出发点,这同时说明或【作者简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员。

请简述新闻反转的主要成因与表现。(

请简述新闻反转的主要成因与表现。(

新闻反转是指原本的新闻报道或事件的情节、主题、立场等在一定时间后发生了某种变化,导致报道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或变异的情况。

新闻反转现象在媒体报道和舆论传播中较为常见,可能是因为信息的确实不完整或者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下面将从新闻反转的主要成因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闻反转的主要成因1.信息不完整。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由于记者的采访角度、时间限制、新闻源信任度等原因,新闻报道的信息可能并不完整,存在所谓的“片面性”,导致最初的报道和后续的真相有出入,从而出现了新闻反转的情况。

2.意识形态的干预。

某些新闻机构或记者在报道和编辑过程中,出于某种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的因素,可能会对新闻进行刻意的篡改或偏颇呈现,导致原始报道与事实不符,从而引发新闻反转。

3.外部压力影响。

一些新闻报道可能受到外部势力或压力的影响,导致报道内容发生变化,出现新闻反转的情况。

这种外部压力可能来源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等多方面。

4.社会舆论导向。

在新闻报道中,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大众情绪也可能对报道产生影响,导致报道内容发生转变,出现新闻反转的情况。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或敏感话题上,这种影响尤为明显。

二、新闻反转的表现1.内容修订或删减。

最初的新闻报道在一定时间后可能会经过修订或删减,导致原始内容发生改变,形成新闻反转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一些涉及敏感信息或政治事件的报道中较为常见。

2.事实证据的更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的逐步披露,一些新闻报道可能会因事实证据的更正而出现反转情况。

某个重大事件的真相可能在最初报道后被证实与之前的报道不符。

3.舆论的异化或转变。

一些新闻报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舆论煽动或舆论环境的变化后,可能会出现舆论的异化或转变,导致报道的内容产生反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观点。

4.信息来源的更新。

在新闻报道中,信息源的更新和新的证据或资料的披露也可能对原始报道进行修订或更正,导致新闻反转的情况。

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一些研究性报道或事件的调查报道中。

当代中国新闻改革笔记 孙旭培 (一)

当代中国新闻改革笔记   孙旭培 (一)

第一章新闻改革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新闻改革:第一次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二是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三是指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新闻改革。

1、《解放日报》改版(1改版前问题:把国际新闻放在首位,报纸基本上形成了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地的格局,国际新闻占绝对优势。

(2改版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2.3----1942.8。

先进行版面改革,改变过去那种大量刊登国际报道的做法,决定党报应该以解放区人民生活、斗争为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当好党的喉舌。

改版社论《致读者》提出来党报应该具备的品质:贯彻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

改版后的调整:一版是要闻版,以边区消息为主;二版是陕甘宁边区与国内消息版;三版是国内版;四版是副刊。

第二阶段:1942、8-----1943、3,陆定一传达中央的指示:报纸不能有独立性,不能踢开党的领导闹独立,应该在统一的领导下工作,自由主义在报社不能存在。

为此《解放日报》在社内建立了以下制度:编委会负责制;稿件审查制;报纸检查制;改版的第二阶段是整个改版工作的关键,确立了党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

第三阶段:1943、3------1944、2,继续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加强报刊的群众工作,具体有以下措施:一是党委加强领导;二是党委建立党报委员会;三是党委建立报刊通讯网。

(3对《解放日报》改版的评价:解放日报的改版不但使党报走向成熟,而且为我国无产阶级政党新闻理论奠定了基础。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这次改版使解放日报完成了从社会传播向组织传播的过渡,其主要功能不再是向社会告知新闻,而是宣传目的高于新闻告知的组织传播。

(4《解放日报》改版的特点:a坚持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b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c 正确处理新闻的政治性与真实性的关系,坚持新闻为党的实际斗争服务的方向;d坚持群众办报路线,大力发展工农通讯队伍;e树立鲜明生动、活泼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反对党八股。

试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试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试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试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新闻学曾是传播学的前身与源头之一,而传播学一旦形成独立的学科以后,与新闻学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

中国的情况又有些特殊,无产阶级新闻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

1956年以后西方传播学陆续传入中国,给中国新闻学带来了冲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播学对中国的新闻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改革动力。

目前,中国的传播学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学科与基础学科,与中国的新闻学互相交融,取长补短,共同繁荣。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联系与区别在研究本课题之前,有必要把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概念弄清楚。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①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

②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比较科学的说法应为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

传播学在20世纪中叶形成新的学科,正是适应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

以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加快并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

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新闻学以及数学等学科的学者们,从各自学科出发,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与传播效果,而新兴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又为传播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正是上述多种学科的交叉与发展,导致了传播学的建立。

③可以说,上述这些学科都是传播学产生的背景学科,新闻学是其中重要的背景学科。

而传播学的建立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其它学科、包括新闻学的发展。

例如在新闻学的教学与科研方面,增加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的课程与传播效果、受众调查等研究课题,并引进了传播学的定量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与新闻学都是独立的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重点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提供的理论和知识也不同,相互不可替代,但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交融与渗透的。

“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变与不变

“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变与不变

“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变与不变【摘要】在“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变与不变仍然备受关注。

信息泛滥导致真假难辨的困境越发严重,使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愈发迫切。

后真相时代也催生了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引领着新闻从传统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

尽管新闻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新闻价值的核心却未改变。

在这个时代,人们依然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进步,真相、客观、公平、正义等价值观依然是新闻的重要准则。

在探讨“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变与不变时,不仅要关注新形势下的挑战和困境,更要坚守新闻的使命,坚持真相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确保新闻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 新闻价值, 变与不变, 信息泛滥, 真假难辨, 新闻真实性, 追求, 新闻报道方式, 改变, 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即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新闻价值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响着人们对新闻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后真相”时代对新闻价值的变与不变。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真假信息往往难以辨别,导致人们对新闻的信任度降低。

正是因为信息泛滥,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也日益增加。

他们更加关注新闻的来源和背景,对新闻的真实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此后真相时代也在改变着新闻报道的方式。

传统的新闻报道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始采用多元化的报道方式,包括视频、短视频、图像等形式,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

尽管新闻价值在后真相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有一些不变之处。

新闻作为报道事实的工具始终不变,人们对真相的追求也是不变的。

无论怎样变化,新闻价值始终围绕着真实、及时、客观等原则展开。

2. 正文2.1 后真相时代对新闻价值的影响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新闻价值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这个虚假信息泛滥的时代,新闻价值不再只仅仅是报道事实,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解析和澄清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保持新闻的公正和客观性。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新闻事业的改革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

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

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

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

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

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改版虽然只是《解放日报》改革的开端,但它已使《解放日报》开始向完全的党报道路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例如:1.重点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考研笔记第十五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考研笔记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新闻选择新闻选择(定义):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并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

新闻的采、写、编、评都与新闻选择密不可分。

新闻选择是新闻学全部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新闻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新闻选择的标准对任何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是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

该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所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

为此要淘汰下列事实: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所谓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提供给自己的受众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新闻价值(定义):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①时新性;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价值越高。

②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系。

③接近性;地理上的接近、心理上的接近④显著性;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

⑤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宣传素质内容包括:①一致性(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②针对性(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言,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

针对性越强,宣传价值越大);③普遍性;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

④典型性;⑤时宜性。

4、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目的是“去毒”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讲解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讲解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新闻事业的改革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

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

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

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

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

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

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

虚假新闻表现的三个层次

虚假新闻表现的三个层次
这里我们用来衡量个体媒体新闻报道 是否虚假失实的基本标准 是整体真实 观者所坚持的标准 即新闻报道不仅要 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真实面貌 也要反 映目标报道领域的整体真实情况 对于 坚持具体新闻真实观的人来说 根本就 不存在我们这里讨论的整体失实问题 个体新闻媒体的整体失实 表现在新闻 传播实际中 就是它所设定的目标收受 者和其他收受者总体上不相信它所做的新 闻报道 当然 我们必须指出 新闻本 身的真实与否 并不依赖于人们的相信 与否 也就是说 媒体已经失去了传 播的公信力 而最直接的表现则是 收 受者会采取实际行动 抵制 抗议一些 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 这在中外新闻传 播史上 现实中 都曾发生过 也会继 续发生
但多少带有一些反讽意味的是 这 种宏观层面的虚假失实 却以历史记忆 的方式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代 时期新闻传播的真实面目 造假不实 背离新闻传播规律的真实面目 甚至是 整个国家大致的真实面目 虚夸吹牛 混乱不堪的真实面目 新闻本身虽然没 有反映出当时客观实际的情况 但新闻 传播行为 进行虚假报道的行为 本身 却反映了自己的真实的历史面目 并 且 新闻记录下了当时的现象真实 更 多的是假象真实 人们在他们所处的 时代 也许由于 身在庐山不识庐山 的认知局限 无法透过现象看到自己时 代的本质 很难甚至无法判断他们看到 的现象到底是真相还是假象 但他们将 真相 假象一并作为真相记录下来 对 今天的人们显得异常的珍贵 现在看来 属于假象的东西 没有反映当年实际的 真实情况 又恰好反映了当年的时代真 相 反映了当年造假不实的真实情 况 当后世的人们以历史的眼光去审 视当年的新闻报道时 它们成了历史事 实 记录着当年的荒唐 可见 只有经 过历史的冲刷 一定时代的真实面目才 能裸露在人们的面前 这也再次说明 新闻真实确实存在历史证实的问题 同 时也提醒人们 新闻真实总是历史性的 真实 新闻真实总是有限的真实 新闻 传播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这 是任何一个时代的新闻传播都逃脱不了 的 差别只在于不同时代新闻报道在这 些特性上的表现有所不同罢了 对于新 闻传播的真实性 我们尽管不能走向虚 无主义 什么都不相信 但我们也要时 时警惕 充分认识到新闻真实的局限 性 以免陷入盲信新闻传播的境地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生产理念、产品形态和制作流程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深刻的理念变革、产品创新和流程再造。

新闻生产理念的变革是新媒体时代的关键。

传统的新闻生产往往以媒体机构为中心,以单向传播为主,而新媒体时代则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以互动传播为主。

新闻生产者需要转变思维,从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出发,生产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产品。

产品创新是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交互性强等特点,新闻生产者需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创新新闻产品形态,如短视频、直播、互动新闻等,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

流程再造是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保障。

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往往繁琐、低效,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快节奏。

新闻生产者需要对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实现新闻的快速采集、高效制作和精准发布,以满足用户对新闻时效性和准确性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是新闻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闻生产者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思维,创新产品,改造流程,以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和社会。

1. 新媒体时代的定义与特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单向传播的方式被打破,新媒体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双向、多向传播,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内容生产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新媒体能够精准地分析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

同时,内容的生产者也不仅限于专业的媒体机构,个体也能通过自媒体等平台参与到内容生产中,形成“人人都是媒体”的局面。

再次,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形态更加丰富多样。

新闻编辑在融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困境及建议

新闻编辑在融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困境及建议

150作者简介:孙玲(1975— ),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助理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融媒体的发展对新闻编辑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新闻编辑存在的内容单薄、形式老旧、能力偏低等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极大影响了新闻媒体健康持续发展。

为改变这一状况,就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融媒体下的新闻编辑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并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促进新闻编辑工作优化创新,自身报道内容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高[1]。

本文联系新闻编辑在融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困境,从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新闻内容、注重编辑技术运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四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一、新闻编辑在融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困境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面临以下困境:①新闻内容单薄,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开展工作依然沿用以往工作模式,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制作,整体报道较为平铺直述,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整个编辑过程中,也没有对受众真实需求进行了解,并对新闻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新闻信息,使新闻内容变得更加有厚度和可读性;②新闻展现形式缺乏创新,当前依然有一些新闻编辑开展工作,没有对融媒体下的新闻编辑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和应用,导致新闻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形式都比较老旧,无法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关注,相应新闻编辑质量也会下降;③编辑人员创新能力偏低,融媒体时代下,对新闻编辑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在专业能力方面,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新闻编辑方法和技术,并在实际开展工作中进行优化应用,使新闻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有吸引力,但是结合实际新闻编辑人员这方面能力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在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新闻编辑更加贴合现代发展要求[2]。

二、融媒体时代做好新闻编辑工作的有效策略(1)更新思想观念。

新时期开展新闻编辑工作,需要对融媒体有一个正确认识,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转变新闻编辑思想观念,在细致把握新闻市场变化和受众实际新闻了解需求的同时,对新闻素材及内容进行准确选择和精心制作,并充分利用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对新闻内容进行发布,不仅可以确保新闻内容编辑质量,还能够提高新闻传播力。

浅议热点新闻的价值拓展及观念创新

浅议热点新闻的价值拓展及观念创新

浅议热点新闻的价值拓展及观念创新【摘要】热点新闻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性,通过对热点新闻的价值拓展和观念创新,可以深入探讨热点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推动社会进步。

利用热点新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推动舆论引导。

观念创新在面对热点新闻时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破除传统观念,拓展思维边界。

持续关注热点新闻,并对其进行价值拓展和观念创新,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的进步,值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不断拓展视野,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热点新闻、价值拓展、观念创新、深层次原因、社会进步、思维模式、社会发展、持续关注、视野拓展。

1. 引言1.1 热点新闻的重要性热点新闻作为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事件,承载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热点新闻可以及时反映社会热点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为公众提供了解社会现状和趋势的窗口。

通过关注热点新闻,人们可以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要事件,增进对当今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热点新闻还可以引发公众思考和讨论,激发社会热情和参与度。

人们对于热点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不仅可以增加信息传递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促进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热点新闻还可以引起公众对重大议题的关注和参与,促进社会民众的自觉与自治,推动社会发展的民主化进程。

热点新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价值拓展的必要性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中,热点新闻如同一颗颗火炬照亮着人们的视野,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而对热点新闻的价值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拓展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背后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还能够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对热点新闻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事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

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事件的本质,从而形成更为客观且深刻的看法。

价值拓展能够促进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
1949—1976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49— 1
1956
2
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3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公营社 会媒体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迅即对中 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新 闻媒体进行调整与充实,建立起一个 以北京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公营 新闻媒体网。
收获与意义:是建国以来新闻 界的一件大事。
⑴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解放与更新,冲破了 教条主义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
⑵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 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 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进一步创新,是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引进外 国经验
总结以 往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新闻工作经验被大量引进到中国 新闻界,成为中共党报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渊源。
在总结中共党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以及杰出的党报工作者胡乔木、范长江、邓拓等 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观点,强调新闻工作必须坚持无产 阶级党性原则、遵循科学原则和方法、坚持新闻的真实 性原则、做“人民的公仆”。
十年探索时期

进行改版工作

百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家办报

大兴研究之风
“双百”时期
改版 工作
(1)1956年,针对新闻工作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等严重问题, 新闻界掀起了一场以《人民日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毛 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是这次新闻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并发 表社论。《致读者》正式宣布改版:

更新新闻观念,抓紧新闻立法

更新新闻观念,抓紧新闻立法
社 科新 论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2 02 期
就是房地产业 的发展 速度与资 源支撑能力相脱 节 的 问题 。 第七是优先发展 区域和结构重构布局问题。 回顾 我 国房地 产 发展 的历 程 ,不 难 发现 在 区域上 它并不是均衡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 发展较为迅速 , 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 ; 特大城 市发展较为先进 , 中小城市较为滞后。 这就带来了 明显 的梯度效应 :一线城市火爆 ,二三线城市繁
赖性 主要 是 两方 面 的原 因造 成 的 :
没有新闻 自由,任何政党都可能被 自己的错误或 腐败所打倒 。那些持不搞新闻法治就能保持社会
稳定的看法的人 , 应该 梦醒了。 当下亟宜更新新闻 观 念 , 紧新 闻立法 : 抓 ( )在党政干部中进行科学 的新闻观的教 一 育, 即新 闻自由与法治的教育 , 促进新 闻观念 的更 新。 不要再搞假马克思主义新 闻观 、 真斯大林主义 新闻观的教育。我认为至少要让党校担当起这项 工作 。 要教育各级官员懂得 ,如果过不好言论 、 出 版 、新 闻 自由关 ,社 会 主义 制度 就不 能 牢 固地确
发挥作用 , 很多情况下甚至是行政手段直接压制。 今后的房地产市场 , 需要及时的治理和调控 , 但是
它需要的是更多的市场手段 , 辅之 以法律手段 , 而 更少的强制行政手段。 ( 汤摘 自 中国经济信.}0 2 《  ̄ 2 1 年第 1 期 陈晟 / ) 文
比用上去的多得多 ,结果媒体在人 民中丧失 了公 信力 , 对外更削弱了国家的软实力 。
出: 世界 的历 史 和现 实 中有很 多 的例 子 反复 证 明 ,
( ) 二 我们为立法已经耽误 了 2 年 , 7 不能再错
过 时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观念的更新
新闻观念,是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时代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的反映。

人类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社会精神文明和交往的发展,产生了近代新闻事业,就有了近代新闻事业的新闻观念;阶级社会的出现,产生了政党的新闻事业,就有了政党新闻事业的新闻观念;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时代的性质任务,产生了不同时代的新闻事业,就有了不同时代新闻事业的新闻观念;无线电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电讯新闻和新闻、广播、电视、印刷等方面的电子技术,就有了现代新闻事业的新闻观念。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任何人也无法逆转。

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以人们脱离现实社会生活条件的空想为依据。

近年来,大家在谈论观念更新中,承认每一项重大改革都是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或者用我们过去管用的话说是“思想先行”的。

新闻领域也不例外。

新闻改革与新闻观念更新是相辅相成的。

几年来的实践说明,那里能适应正在发展着的新形势,新思想,观念新,哪里的改革就有成效;反之,思想旧,观念旧,还在固守一些该变革而没有变革的条条框框,新闻改革往往是冷冷清清,裹足不前。

在新闻领域里,当时要更新的观念,或者说要树立和扬弃的观念有哪些?这是个大题目,既要花功夫探索,又因每个时期、每个部门、每个人的侧重不同,所以一时难做什么定论。

要准确的更新观念,首先要摸清近几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新闻事业迅猛发展的情况,新闻传播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人民群众对新闻工具的意见和要求,新闻队伍新老交替等情况和问题,这是我们探讨问题的出发点;其次要认真总结经验,特别是四化建设中发展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第三要继续批判“左”的和“右”的新闻观念。

做好这些工作,新闻观念的更新才能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符合时代的精神,也才能更好地经受实践的检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就目前大家议论的情况看,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如果把这些条目归纳起来做些分类的话,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已有的新闻观念,或赋予新的内涵或给予以修正;二是在新形势下,过去忽视而今天需要树立和加强的新闻观念;三是正在探索,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的一些新闻观念。

我们的新闻事业始于火热的革命斗争,在斗争中形成的新闻观念,过去发挥
过巨大作用,今天仍然在指导着我们的行动。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对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新闻观念,要联系当前实际作一些新的思考。

比如,政党新闻事业中的党性观念,这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现象,只要有政党的新闻事业,就会有党性的观念。

党性观念,这是我们新闻工作的灵魂,是要坚持的。

但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它理解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按党的原则办事,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这些虽然都对,可是太窄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回答。

如:在坚持“双百”方针中,学术问题可以争鸣,政治问题、政策问题也列入了争鸣之列,报上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是否符合党性原则。

我们新闻事业的结构,将向以党报为主的多层次、多对象、多渠道、多内容的方向发展,对党报和非党报在党性原则上的要求是否一致,哪些是共同的,哪些可以不同。

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党性观念上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

再如,群众观念,或叫大众观念。

这也是我们要坚持的一个基本观念。

过去我们往往只强调两点:把党的方针政策让广大群众都知道和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经验、呼声、愿望。

这些也都对,但仅仅这些就不够了。

人们希望多获得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应该满足;人们要经济情报,要求对生产给以咨询,应该承担。

这样,起码要增加个服务观念。

类似的问题很多,都需要我们去再认识,在观念上不断更新。

在新形势下,过去我们忽视而今天需要树立和加强的新闻观念越来越多。

比如,信息观念。

十多年前,这个字眼很陌生,如今在新闻改革中都把扩大信息量摆在前列。

这说明信息观念在我们头脑中确立起来了。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

还有如何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许多问题有待深化。

再如,效益观念。

过去我们只讲宣传效果,报纸办得领导和群众满意就可以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新闻单位在向自负盈亏方向发展,一度出现“广告新闻”、不健康小报等影响新闻工作声誉的事情,这就产生了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统一的效益观念。

应该说,有的报纸是不能赚钱的,但大多数报纸应该自食其力,不躺在国家身上。

既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又不忽视经济效益,这是效益观念中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还有,有些新闻观念,是新闻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而产生的,而且经过社会长期的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观念。

如新闻的指导性,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家新闻工具性质任务不一样,读者的政治思想水平不同,指导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是新闻对社会对读者的指导、引导、疏导的影响是客观的存在。


今天的社会,我们有些记者、有些媒体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新闻对民众的指导意义,所以,新闻的指导性这一观念还需加强。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实施,四化建设的发展,国家经济的管理机构、人民和企业的经营者,都特别需要经济信息,市场的信息,科学技术的信息等等,因此新闻工具从各方面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要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新闻观念,经过实践检验,在这方面我们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有心的成就,这已经是被大家公认而且正在不断发展中的新的新闻观念。

观念直接支配人们的行动。

新闻观念是新闻工作的行动哲学。

在实践岗位上的新闻工作者,从总编到记者编辑,有许多人尽管没有学过新闻理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新闻观念,它具体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业务工作中。

比如,在新闻采写中,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一点,而不突出那一点?这,就有新闻观念在起作用。

不同的新闻观念指导着不同的实践。

在某省报一次讨论新闻价值的业务会上,一位副总编辑说:“什么新闻价值,省委书记的话就是新闻价值。

”这也是一种新闻观念。

如果在这样的新闻观念的支配下办报,他就会两眼向上,而很少考虑读者的需要。

只要认真想一下,便会发现,近几年来我们新闻改观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和新闻观念的更新仅仅联系在一起的。

一些新的观念已开始扎根在新闻工作者头脑中。

例如:
信息观念——新闻事业不但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且应该及时传播社会所需要的信息,改变了新闻事业仅仅是宣传工具的老观念。

这样,不仅原来的报、台大大开拓了新闻报道面,增加信息量,而且产生了一大批专门提供各种信息的信息报刊。

受众观念——新闻事业是依赖受众的需要而存在的,新闻事业的社会价值以满足受众需要的程度、以受众接受我们宣传的程度为最后标准。

这就促使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甚至不惜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对受众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并根据受众的意见改进内容,改革形式,使得新闻事业和受众的距离开始缩短。

干预生活的观念——新闻事业应该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直陈
时弊,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扫清“四化”道路上的障碍。

这种观念促使新闻工作者投身于社会矛盾的漩涡,不怕碰硬、不怕捅马蜂窝、运用新闻工具大胆开展批评,伸张正义,反映群众的呼声。

此外,还有时间观念、竞争观念、宣传效益观念等等。

新闻观念的更新,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新的历史时期迫使人们不能不改变旧观念。

但新闻理论的探讨对于新闻观念的更新无疑具有巨大影响。

新闻理论的探讨对于新闻观念的更新作用在于:它使人们头脑中的朦朦胧胧的意识明朗化了,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意识,并自觉地去支配自己的行动;它使人们的认识从粗浅、零碎转化为完整、系统,从而越加坚定。

思维是有“惰性”的。

过去我们只强调人的思维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但实际上它还有保守性。

也就是说,人的思维既能走在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也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的发展。

所谓思维的“惰性”就是人们常常不能按照过去实践形成的旧观念来对待新事物,甚至产生“观念崇拜”——把某种固定观念当做神一样,而不管这种观念是否适应新形势。

如果我们用这种长期固定不变的观念去思考问题,那么我们的新闻事业就不可能有开拓和法则。

当然,真正清除那些过时的观念,依赖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新闻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但重新审视新闻观念,保留那些仍然适用、具有活力的观念,剔除那些完全过时的观念,为部分适用的新闻观念注入新的内容,尤其是建立适合新形势的新观念,是新闻改革的重大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