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卵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两栖类卵裂
• 大多数蛙、蝾螈的卵裂与棘皮动物如海胆 相同,属辐射式卵裂。但由于其植物半球 辐射式卵裂。 辐射式卵裂 富含卵黄,妨碍卵裂,因此当第一次卵裂 从动物极开始,还在沿经线分割植物极的 细胞质时,第二次卵裂已经从动物极开始 了,第二次与第一次成直角,也是经裂。 第三次为纬裂,但卵裂沟靠近动物极,形 成动物半球的4个小卵裂球和植物极的4个 大卵裂球。之后,动物半球与植物半球的 卵裂不同步,在动物半球,形成大量小的 卵球,植物半球,形成数目少的大卵裂球。
二、不全卵裂
• 卵裂仅发生在细胞质的一小部分。这 种卵裂方式是由于卵中含有大量卵黄, 卵黄是一种惰性物质影响卵裂。 • 包括:①盘状卵裂,即细胞分裂是在 一小片不含卵黄的盘状细胞质里。代 表动物:鸟类、鱼类。 • ②表面卵裂。即卵裂发生在卵 子细胞质的表层,细胞质中心由于富 含卵黄而不分裂。代表动物:大多数 昆虫的卵裂方式。
(二)表面卵裂
•1. 概念:即卵裂发生在卵 子细胞质的表层。细胞质中 心由于富含卵黄而不分裂。 代表动物:大多数昆虫的卵 裂方式。
2. 果蝇卵裂特点:
• 第一,中央有大量卵黄,卵裂只能在卵子细胞质周 边进行。这种卵裂只是细胞核分裂,而胞质不立即 分裂。果蝇经8次卵裂,产生256个细胞核。这些核 迁移到卵的周边,因此,形成含有许多细胞核的合 胞体囊胚(syncytial blastoderm)。 • 第二,胚胎的表面向内生长,卵膜陷于核之间,把 每个细胞核分隔成为单细胞。形成了单层细胞囊胚 (cellular blastoderm),所有的细胞都围绕中 央的卵黄排列成一层。 • 第三,昆虫卵发育的第一个分化事件是把未来的生 殖细胞与胚胎的其余部分区分开来。约13次分裂, 合胞体就变成囊胚。
卵裂基本过程: • 经裂(meridinal cleavage):指由 动物极到植物极的裂面通常称经裂。 • 纬裂(horizontal cleavage):位 于动物极与植物极之间的卵裂称为纬 裂。 • 一个典型的无黄卵的卵裂:有一经、 二经、三纬、四二经、五二纬,32整 (32-细胞期)。
表6.1 卵裂方式的分类
• MPF: • 小的催化亚基“Cdc2激酶”:为Cdc2基因 的产物,是进化中高度保守的分子,相对 分子质量为3.4X104,简称p34。p34以两 种形式存在,①磷酸化和非磷酸化,在16 1位苏氨酸(T-161)磷酸化②15位酪氨酸 (Y-15)、14位苏氨酸(T-14)等去磷酸 化时,才显示出高活性,能使多种蛋白质 磷酸化。 • 一个略大的调节亚基“周期蛋白”: Cdc 2激酶
卵裂方式 卵黄位置 卵裂的对称性 代表性的动物
稀疏和均匀 分布的卵黄 完全卵裂 中度卵黄
辐射状对称 螺旋状对称 两侧对称 交替旋转对称 辐射状对称
棘皮动物,文昌鱼 大多数的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扁虫、线虫 海鞘 哺乳动物 两栖类
端卵黄 不完全卵裂 中央卵黄
两侧对称 园盘形 表面的
头足纲扁虫 爬行类,鱼,鸟类 大多数节肢动物
• 七、细胞分裂检查点:DNA和纺锤体 细胞分裂检查点:DNA和纺锤体 • 维持细胞内各事件之间正常依赖关系的调 控机制。 • 八、细胞静止因子 • MPF的合成和降解导致细胞的周期性分裂, 如MPF一直保持活性,细胞分裂相则停滞 于M相。细胞静止因子(cytostatic fact or,CSF)含有c-mos和cdk2基因产物,通 过阻止周期蛋白降解而发挥作用。
第六章
卵裂
第一节
胚胎的卵裂方式
两栖类 哺乳动物 斑马鱼 果蝇
卵裂指受精卵最初的一些子细胞分裂 卵裂 (cleavage)。
• 卵裂阶段的细胞称卵裂球。 • 特点:类似于一般的有丝分裂但又不同于 有丝分裂。 • 类似之处:一个细胞分裂时都分裂成两个 子细胞; • 不同之处:第一, 卵母细胞远比一正常细 胞大。第二, 除哺乳动物外, 大多数物种 的卵裂速度以及卵裂球所处的位置,都是 由母本贮存在卵母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 (母型蛋白质和母型RNA) 所控制的。第三, 卵裂以极高的速度分裂。
2. 紧密化方式
• 第一,在8-细胞期出现紧密化:8-细胞期以前 的胚胎结构松散,但在第三次卵裂后,突然相 互贴近,形成一个紧密的球体。外层细胞之间 有紧密连接,将球内部细胞与外环境隔开,为 胚胎发育提供微环境。而球内部的细胞之间有 间隙连接,使内部细胞之间又以相互交换小分 子和离子。 • 第二,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形成及各自的作 用。紧密化细胞再继续分裂,形成16-细胞的桑 椹胚,这时细胞有了内、外之分。内部的一小 细胞团(内细胞团)和包围它们的一层外部细 胞形成滋养层细胞。
• (2)通过细胞骨架重组使细胞之间 的连接更为紧密。在紧密化过程中, 由于肌动蛋白微丝延伸形成的微绒毛 出现在相邻细胞的表面,并在细胞间 相连。这些微绒毛可能是E-cadherin 介导细胞间粘着的位点。卵裂球间发 生接触是通过肌动蛋白解聚,使微绒 毛缩短,从而把卵裂球更紧密地拉在 一起。
4. 囊胚腔形成及囊胚脱离透明带
四、周期蛋白B 周期蛋白B
• 周期蛋白(Cyclin)的合成呈周期性。Cy clin B于S相末开始合成积累,于M相降解。 周期蛋白mRNAs贮存于卵母细胞的细胞质 中,如果它们的翻译过程被选择性地抑制, 那么细胞就不能进入M相。参与组成MPF的 周期蛋白为CyclinB,与Cdc2激酶结合成M PF复合物后,可使Cdc2激酶亚单位的14位 苏氨酸(T-14)残基、15位酪氨酸(Y-15) 残基和161位苏氨酸(T-161)残基磷酸化 (图6.12),其中T-161的磷酸化是MPF获 得活性的必要条件,而T-14和Y-15磷酸化 则抑制其活性。
图6.1
蛙卵的卵裂
• 用罗马数字标明的,显示出现的次序, (A、B)植物极卵黄阻碍卵裂,以至 于在第一次卵裂完成之前,第二次卵 裂已于动物半球开始。(C)第三次 卵裂靠近动物极,与动物半球相比, 植物半球细胞数少,并呈长形。(D-H) 与动物半球相比,植物半球的卵裂球 数量较少但体积较大。
二、代表动物:哺乳动物。
• 以人胚为例,大约在受精7天后,胚胎进入囊胚期。此 时,分裂球排列成球囊称胚泡。 • 内细胞团位于囊胚腔一端。滋养层细胞膜靠近囊胚腔的 一面有Na+/K+泵蛋白(Na+/K+ATPase),随着胚胎由输 卵管向子宫方向运动,Na+被泵入囊胚腔内,使腔内Na+ 升高,导致渗透压升高,水分子渗入,囊腔扩大,胚泡 在透明带中随之增大。由于透明带的存在,胚泡不能附 着于输卵管上,也不破裂,所以一般不发生宫外孕。 • 当胚胎到达子宫后,胚胎从透明带中“孵化”出来附着 到子宫壁。因为哺乳动物几乎没有卵黄,发育到这一阶 段的胚胎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从母体获得。胚胎孵出透 明带,是由于在胚泡的细胞膜上有一种类似于胰蛋白酶 的水解酶,它能溶解透明带的纤维性基质,使透明带出 现一个小洞胚胎由此洞而挤出。
1. 哺乳动物卵裂的特点
• 第一,卵裂最缓慢。第一次分裂将于受精一天后才开始。 以后每间隔12-24h才分裂一次。第一次卵裂发生在胚胎 被输卵管的纤毛推往子宫的旅途中。 • 第二,卵裂位置特别。第一次卵裂为正常经裂,但第二 次卵裂时,其中一个卵裂球为经裂,另一个为纬裂。形 成“旋转式卵裂”。 • 第三,早期卵裂不同步,因而常出现奇数细胞,这是由 于每次都是由较大的细胞先行分裂。 • 第四,合子基因组启动较大多数动物早,以合成卵裂所 必需的蛋白质(酶),如小鼠、山羊合子型基因启动在 2-细胞期就已发生。 • 第五,胚胎压缩现象。小鼠在8-细胞期发生胚胎“紧密 化”。 哺乳动物的卵裂方式见图6.2。
第二节
卵裂的机制
卵裂周期的调控 促成熟因子( 促成熟因子(MPF) Cdc2激酶 周期蛋白B Cdc25磷酸酶 其它周期蛋白和依赖于周期蛋白的激酶 细胞分裂检查点: 细胞分裂检查点:DNA和纺锤体 细胞静止因子
一、卵裂周期的调控
• 躯体细胞的细胞周期能区分为4个 阶段(图6.11A):核分裂相(M 相)之后有一个DNA复制前的间期 G1相,DNA在G1相之后的S期中合 成。DNA合成后又存在一个核分裂 前的间期G2相。这些时相的推进 一般是受到外源信号(如激素、 生长因子)等调控的。
(一)盘状卵裂
• 鱼类卵裂与鸟类相似,卵裂在动物极的胚盘里 进行卵裂速度很快,每15min一次。前12次同步 进行,在动物极形成一个细胞团。但胚胎约从 第10次卵裂开始,中囊胚进入由母型调控向合 子型调控过渡期,合子细胞核基因开始转录, 并且转录活性逐渐增强,细胞分裂速度减慢, 并且发生明显的位移。 • 中囊胚转换:通常将胚胎细胞核分裂速度减慢 和RNA转录的增强叫中囊胚转换(midblastula transition,MBT)。在随后的分裂过程中,细 胞分化成3个细胞群: 第一,卵黄合胞体层细 第一, 胞群。第二,包被层细胞群。第三,深层细胞 胞群。第二,包被层细胞群。第三, 群。
二、促成熟因子(MPF) 促成熟因子(MPF)
• 由孕酮刺激产生并诱导恢复减数 分裂的因子,是由2个亚单位(Cd c2和Cyclin B)构成的,称为促 成熟因子(MPF)。MPF最先于成 熟的蛙卵中发现,它具备恢复减 数分裂的能力。在受精后的双相 周期中,该因子继续发挥着它的 作用。
三、Cdc2激酶 Cdc2激酶
五、Cdc25磷酸酶 Cdc25磷酸酶
• 核分裂始于MPF激酶亚单位15位酪 氨酸(Y-15)的突然去磷酸,而p 34的去磷酸化依赖于Cdc25磷酸酶 的出现。 • 果蝇中,卵成熟和早期发育过程 受活化的MPF激酶的调节(图6.1 2)。
六、其他周期蛋白和依赖于周期蛋白的激酶
• 凡属依赖周期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都由一 种周期蛋白和一种依赖于周期蛋白的激酶 (Cdk)组成,其中,MPF的Cdk称为Cdk1 (即p34cdc2)。 • 果蝇胚胎的第14次分裂周期时,String蛋 白成为限制因素,使果蝇的胚胎细胞分裂 周期增加一个G2相。第17周期时Cyclin E 成为DNA复制的限速因素,这时果蝇的胚 胎细胞周期中增加了一个G1相。
• 人为将源自不同小鼠胚胎(2细胞阶段或 多细胞阶段,通常在4-8细胞阶段)的细 胞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组合胚胎可产生出 嵌合体小鼠(图6.5A)。 • 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种小鼠早期透明带去 除,并将它们合成一个囊胚,移植到假孕 母鼠子宫内继续发育。出生后嵌合体子代 含有源自两种胚胎的细胞。如果组合的卵 裂球分别来自具不同毛色的品种,将白鼠 和黑鼠进行组合,通常可得到黑白相间的 嵌合鼠(图6.5B)。
3. 细胞囊胚的形成的机制:
• 与其它所有细胞形成是一样的,是微 管和微丝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是两 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膜及下面的肌动蛋 白网络内陷,当细胞膜内陷超过了细 胞核时,肌动蛋白——细胞膜复合体 开始在形成的细胞的基底端压缩,形 成新的完整细胞。 • 果蝇受精后4h之后 ,可以形成细胞 囊胚,此时有6000个细胞。
5. 双胞胎和胚胎干细胞
• 分类:同卵和异卵双生。异卵双生是两个 卵分别受精结果。 同卵双生个体是起源 于同一个胚胎,由不明原因造成胚胎细胞 分离而形成双胞胎。占出生比率0.25%。 • 第5天,形成囊胚(有了内细胞团和滋养 层,后者将形成绒毛膜胎盘)。 • 第9天,形成另一胚外结构——羊膜。1/3 同卵双生各具有独立绒毛膜,2/3同卵双 生共用一个绒毛膜,但各具一个羊膜。仅 极少数同卵双生位于同一绒毛膜和羊膜内。
• 旋转式卵裂(rotational cleavage)。 • 为动物界最小的卵子之一,如人的受精卵 直径仅为100µm (0.1mm) ,驼鸟卵子直 径达8-12cm。 • 卵子(卵巢)→受精(在输卵管膨大处) →减 数分裂→被纤毛运动运送到输卵管。 • 哺乳动物8-16细胞期为桑椹胚(两栖类1664细胞期称桑椹胚期)→ 16-32细胞期为 囊胚期 (两栖类128细胞期为囊胚期)
3. 紧密化的机制: • (1)相邻细胞表面间的相互作用使 糖蛋白分子集中分布于卵裂球接触区。 到8-细胞期,由于相邻细胞间的相互 作用,卵裂球的膜发生广泛去极化。 在4-细胞期时在细胞膜表面随机分布 的一些糖蛋白分子,如细胞粘着分子 E-cadherin,随紧密化的发生,主要 集中分布于卵裂球相互接触的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