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胞与组织适应损伤与修复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
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缩肾盂积水→肾萎缩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3.病理变化: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②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
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损伤与修复
4 .临床意义:
轻度细胞水肿时,原因消除,可恢复正常; 重度细胞水肿时,病变细胞功能下降,可引起脂肪变 性或细胞坏死。
脂肪变性
• 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是 指非脂肪细胞的胞质中出现脂肪滴又称脂 肪沉积。• 好发部位: Nhomakorabea、心、肾
• 1. 原因:感染、中毒、缺氧、营养不良等。
2. 病理变化: 大体观: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颜色变黄,切面灰 黄色,有油腻感。
肝 体 积 增 大 , 表 面 光 滑 , 呈 淡 黄 色
肝脂肪变
镜下观,细胞体积变大,脆浆内出现大小不同的空 泡(脂肪在制片中被有机溶剂溶解),苏丹 III 染色呈 桔红色,细胞核被挤到一边。
大部分肝细胞 质内有大小不 一的圆形空泡, 有的空泡将核 挤至一边,肝 窦受压变窄
间质: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 基质解聚
坏死的类型
凝固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 液化性坏死 脂肪坏死 溶解性坏死
纤维素样坏死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坏疽 气性坏疽
凝固性坏死(coagcllation necrosis)
(1)特点: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凝固。 (2)大体观:灰白、灰黄色,干燥,与周围健康组织分 界明显。 部位:好发于心、肝、脾、肾等器官。
3 . 细胞内玻璃样变性:各种原因引起细 胞内异常蛋白质蓄积,形成均质、红染 的圆形物质。如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内 出现圆形、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嗜酸性 小体)。肾病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质内出 现玻璃样小体。
肝细胞内玻璃样变 (Mallory小体)
粘液样变性
粘液样变性(mucoid 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
液化性坏死-脑软化
脑组织坏死,镜下呈空网状结构,是由于脑组织 含磷脂多,而蛋白质少,使坏死组织液化溶解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各种刺激→组织细胞→应答反应↓适应生理病理刺激→组织细胞损伤→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加以调整的答应反应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萎缩体积增大——肥大数目增多——增生形态改变——化生一、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一)、原因与分类生理性:胸腺、女性生殖器官萎缩。
病理性:1、营养不良性萎缩。
2、压迫性萎缩。
3、失用性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
(二)、病变肉眼:器官体积小、重量轻、颜色深、褐色萎缩。
镜下:细胞体积小、数量少、脂褐素颗粒。
二、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1、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左心肥大。
2、内分泌性肥大:如妊娠时子宫肥大。
三、增生组织、器官内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
生理性增生:代偿性:如红细胞增多。
激素性:如哺乳期乳腺。
病理性增生:代偿性:如损伤修复增生。
激素性:如乳腺增生症等。
四、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上皮组织胃粘膜上皮——肠上皮化生间叶组织:又称间充组织,动物胚胎时期的结缔组织。
由许多星状多突的细胞彼此连接成网。
注意:属适应性反应——上皮组织的可逆;间叶不可逆。
失去原有形态及功能。
只能在同源组织中进行。
化生的组织可能癌变。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概念: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超过了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一、损伤的原因原因损伤部位备注缺氧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最重要的因素生物因素①取决于病原的类型、毒力、数量、机体免疫力。
②最常见的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膜的通透性、酶的结构和功能取决于毒物的浓度、作用持续的时间和作用部位。
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引起细胞结构、功能、代谢等异常。
其他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变性:可逆性损伤玻璃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组织细胞的损伤病理性钙化细胞坏死细胞死亡:不可逆细胞凋亡(一)变性因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含量异常增多的现象。
病理学笔记总结
凋亡小体 无
有
细胞自溶 有
无
急性炎反应 有
无
三、损伤的修复 1、再生——有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 (1)如果恢复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称为完全性再生。 (2)由纤维结缔组织来完成修复的,称为纤维性修复,属不完全再生。
(3)各类细胞的再生能力
2、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 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病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红染的纤维素样, 聚集成团。好发结缔组织、小血管 (e)坏疽: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是坏疽和坏死的主要区别)。
2
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其比较如下。
好发部位
原因
干性坏疽
四肢、体表
动脉缺血、静脉通畅
病变特点 干缩、黑褐色、分界清楚
全身中毒 症状
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裂隙与原有的血管腔沟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 覆盖,形成新的血管腔,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的过程称为再通。 四、栓 塞 (1)栓塞与栓子——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形成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2)栓塞的类型
A、血栓栓塞:是各种栓塞中最常⻅的一种,占 99%以上。
A、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是:①严重淤血;②组织疏松; B、出血性梗死常发生的器官为肺和肠。 (2)败血性梗死
第四章 炎症 一、炎症概述 1.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生的防御反应。 2、血管反应——炎症的中心环节,主要特征是:白细胞渗出和液体渗出 3、炎症介质 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 作用:发热、趋化性、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4、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展开全文第一章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学习目标● 熟记肥大、萎缩、化生、变性、坏死、坏疽、机化、再生、肉芽组织的概念。
● 描绘出变性、坏死、肉芽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
● 举例说明常见化生的类型。
● 说出坏死、坏疽、创伤愈合、骨折愈合的类型。
● 比较干性坏疽与湿性坏疽之异同。
● 阐述坏死的结局。
● 简述影响再生的因素。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使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得以维持正常。
为了生存,机体往往靠自身的反应和各种调节机制来抵御损伤作用,如若损伤轻,细胞可自身调整,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强度超过了细胞、组织的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内出现可复性损伤,表现为细胞内或组织中异常物质沉积(变性);损伤因素过重或可复性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则可出现组织细胞的死亡(坏死)。
这些损伤可引起代谢和形态方面的改变并发生相应的功能变化,机体会通过修复,以保持新的平衡。
病案讨论病例摘要:男,65岁,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
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
今晨四时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
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
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
右足趾变黑、坏死。
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
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1.有哪些病变?2.右足发黑坏死的原因是什么?3.左心室肥大、扩张及左下肢萎缩的原因是什么?4.死亡原因是什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A 肥大B 增生C 萎缩D 变性2.关于萎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组织细胞均可称为萎缩B 萎缩组织细胞不消失C 细胞内线粒体变小,数目不减少D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A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B 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C 骨化性肌炎时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可见骨组织D 慢性膀胱炎时可见移行上皮变为鳞状上皮4.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A 混浊肿胀B 水变性C 玻璃样小滴变性D 脂肪变性5.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A 核分裂B 细胞核异型C 线粒体肿胀D 细胞核碎裂6.引起气性坏疽的常见原因是A 空气进入肌肉并且细菌感染B 真菌感染C 伤口合并腐败菌感染D 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7.一期愈合的下列叙述中正确是A 创面大边缘不齐B 需多量肉芽组织填平伤口C 创面不洁易感染,炎症反应明显D 见于手术即时缝合的切口8.肉芽组织主要由下列哪项组成A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B 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C 炎性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D 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9.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A 心肌组织B 骨组织C 神经组织D 上皮组织10.有一长期吸烟的病人,经常咳嗽,现以肺部感染入院,作痰涂片检查,发现脱落的气管粘膜上皮中有鳞状上皮,但细胞无异型性,此为A 气管粘膜上皮鳞状化生B 痰中混有食管上皮C 痰中混有口腔上皮D 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11.女,18岁,食欲不好,厌油腻,肝大,肝区疼痛,临床诊断急性普通性肝炎,此时患者肝出现病变为A 肝细胞气球样变B 肝细胞脂肪变C 肝细胞透明变D 肝细胞碎屑坏死12.有一患者长期饮酒,而后出现肝区疼痛,该病人肝脏的主要病变可能是哪一项A 肝细胞嗜酸性变B 肝细胞脂肪变性C 肝窦内皮增生D 肝细胞水样变性13.男,24岁,吸烟,近一年来右下肢行走后疼痛,休息后好转,出现间歇性跛行,近一月来、右脚拇趾变黑、皱缩,失去知觉,此种病变是A 液化性坏死B 固缩坏死C 干性坏疽D 湿性坏疽14.有一患者经常胃痛,钡透发现幽门区有一约37.5px的缺损,临床诊断为慢性胃溃疡,溃疡处镜下可能见到何种主要病变A 病变区有肉芽组织长入B 病变区有钙化C 病变区有骨化D 病变区有平滑肌增生(15-17题共用备选答案)A 干酪样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坏疽D 纤维素样坏死15.乙型脑炎16.恶性高血压病细小动脉17.淋巴结结核二、填空题1.组织器官在肥大时以细胞的_______为主,组织器官在增生时以细胞的_______为主。
病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适应的定义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结构、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二、适应的类型(一)肥大:1、定义: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2、类型:(1)生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2)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性肥大—地方性甲状腺肿大3、后果:(1)适当肥大,功能加强(2)超过代偿性,失代偿(二)增生:1、定义: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2、类型:(1)生理性增生:代偿性增生、激素性增生(2)病理性增生:内分泌障碍性增生、再生性增生、过再性增生(三)、萎缩:1、定义: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病变特点:体积变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颜色变浅,功能减退3、类型:(1)生理性萎缩:胸腺青春期萎缩、生殖系统中卵巢子宫及睾丸更年期后萎缩(2)病理性萎缩:①营养不良性萎缩例:长期饥饿、恶性肿瘤—全身性萎缩②压迫性萎缩例:肾盂积水—肾萎缩③失用性萎缩例:四肢骨折后久卧不动—患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④去神经性萎缩例:脊髓灰质炎—肌肉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例: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萎缩等(四)化生:1、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2、类型:(1)上皮组织的化生: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2)间叶组织的化生损伤的定义:损伤指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一、损伤的原因与机制:1、细胞膜的破坏2、活性氧类物质损伤3、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4、缺血缺氧的损伤5、化学性损伤6、遗传变异二、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变化(一)可逆性损伤1、定义:细胞可逆性损伤,旧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病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温度、机械、电流、电离辐射
4. 生物学因素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 原虫等
56
5. 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
6. 遗传性缺陷
染色体畸变或突变
7. 营养失衡 8. 其它
内分泌因素, 医源性、衰老、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57
二、细胞损伤的机制
上述各种损伤因素可通过五个方面引 起细胞和组织损伤:
肉眼:
器官肿胀、体积变大、重量增加、 边缘变钝、切缘外翻、颜色苍白 无光泽、状如水煮 常见于心、肝、肾等器官实质细胞
64
肝水样变性
65
光镜下: 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透亮,胞浆内 许多粗颗粒。严重时胞体肿大似气球,称 气球样变性 电镜下: 胞核正常,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 度降低,线粒体肿胀呈囊泡状,内质网扩 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60
4. 膜完整性破坏
• • • • • •
6种可能机制: 补体活化时其所介导的细胞溶解 病毒感染时穿孔素(perforin)介导的细胞溶解 离子通道的特异性阻滞 膜离子泵衰竭 膜脂质改变 膜蛋白质交联
61
5.不可逆的线粒体损坏
各种损伤因子都可以损坏线粒体
损伤的早期线粒体内膜形成高电导通道,使 线粒体的通透性发生转换。如果损伤因素持续存 在,就会严重影响线粒体维持质子运动的功能和 氧化磷酸化,使细胞色素C漏入细胞质内,线粒 体发生不可复性损伤,导致细胞死亡
• 柱状上皮——鳞状:慢性支气管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化生 • 移行上皮——鳞状:肾盂上皮的化生、膀胱上皮的化生 • 胃上皮—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肠上皮化生
– 间叶组织:间叶——间叶(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淋巴 组织、造血组织)
第一章 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二、肉芽组织
• 1、形态结构 • 大体:颗粒状,质地柔软湿润,鲜红色, 触之易出血。 • 镜下: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 以及数量不等的炎细胞组成(图1-14)。
• 图1-14 肉芽组织镜下结构模式图
图示新生毛细血管、 图示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性细胞
• • • • • •
2、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 机化坏死组织、血凝块及其他异物;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如何识别健康的肉芽组织 不良肉芽组织颜色苍白、水肿,松弛无 弹性,表面有较多分泌物,颗粒不明显, 触之出血少。
二、细胞死亡 (一)坏死 坏死是指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基本病变: 镜下: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形态学 标志。包括: • (1)核固缩 • (2)核碎裂 • (3)核溶解(见图1-6) • • • • •
正常细胞
核固缩
核碎裂
核溶解
•
图1-6 细胞坏死时核的变化模式图
• • • • • •
大体: 失活组织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外观无光泽,较混浊; (2)失去正常弹性; (3)血供停止; (4)失去正常功能。
第二节 组织的损伤
• 一、变性 • 变性是指因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或细胞间质内 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的一 类形态变化。 • 1、细胞水肿 • 大体:病变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 淡,切面隆起,边缘外翻。 • 镜下:细胞肿大,胞浆淡染、清亮,严重时, 细胞肿胀如球,称为气球样变(见图1-1)。
创伤一期愈合模式图( 图1-15 创伤一期愈合模式图(一)
3.表皮再生, .表皮再生, 少量肉芽组织从 伤口缘长入
4.愈合后少量 . 疤痕形成
• 图1-16 创伤一期愈合模式图(二) 创伤一期愈合模式图(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乾酪樣壞死
圖示紅染顆粒狀無結構物質
液化性壞死
可凝固蛋白質少 形成原因 大量水解酶釋放
組織富含水分或磷脂
常見類型
膿腫(化膿性或非化膿 性)
腦軟化
脂肪壞死(皮膚傷口或 出血性胰腺炎)
液化性壞死-腦膿腫
液化性壞死-腦軟化
腦組織壞死,鏡下呈空網狀結構,是由於腦組織 含磷脂多,而蛋白質少,使壞死組織液化溶解
預後較好
中毒症狀明顯, 症狀明顯,中毒
預後差
性休克。預後極
差
足幹性壞疽
腸濕性壞疽
子宮氣性壞疽
壞死的結局
(包含處理壞死組織和修復缺損兩個方面)
★ 溶解吸收 ★ 分離排出
糜爛 潰瘍 空洞
皮膚、粘膜較大的病理性缺損 稱為潰瘍。小的稱為糜爛
麻風病的足底潰瘍
肺、腎等實質器官的壞死物分離或液 化後經相應的自然管道排出所留下的 空腔稱為空洞。
凋亡的形態學改變
單個細胞壞死或小灶性壞死 細胞變圓,與周圍脫離 染色質濃縮,邊集,“出芽” 胞漿濃縮, 膜內陷形成“凋亡小體” 內切酶被啟動,將DNA 切成180~ 200bp的片段
凋亡細胞漿嗜酸性小體 、核固縮
凋亡細胞出芽
鼻咽癌細胞凋亡
凋亡
壞死
基因調控的程式化細胞死亡, 主動進行(自殺性),耗能。
好發部位:肝(脂肪肝)、心(虎斑心)、腎 主要原因:營養障礙、感染、中毒、缺氧
大體:體積增大,包膜緊張, 病理變化: 顏色淡黃,觸之有油膩感
鏡下:細胞胞漿內見圓形脂肪空泡
肝脂肪變
中央型肝脂肪變(肝淤血所致)
肝脂肪變性
心肌脂肪浸潤和心肌脂肪變 (貧血所致)
脂質沉積:脂質從細胞和血液中分離出來 沉積於組織或被細胞吞噬厚聚集於局部。
细胞和组织适应、损伤和修复PPT课件
01
02
03
04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细胞膜受到损伤后,通透性增 加,导致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异 常。
细胞水肿
细胞容积和胞质离子浓度调节 机制的功能下降,胞内水钠聚 集增多。
脂肪变性
细胞浆内甘油三酯蓄积,多发 生于肝细胞。
细胞坏死
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包括凝 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等类型 。
损伤对机体的影响
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修复的分子机制
细胞因子
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 迁移,参与炎症反应和
组织修复。
生长因子
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 参与血管生成和组织再
生。
整合素
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之间的黏附,参与细胞
迁移和组织修复。
细胞外基质
提供细胞生长的支架, 参与组织结构的维持和
修复。
修复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影响
及时有效的修复可以恢复组织和 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维持内环境 的稳定。
细胞自噬与损伤
细胞自噬的过度激活或抑制可能导致细胞损伤。 例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细胞自噬的异常可 能导致神经元内有害蛋白质的积累,引发神经元 损伤。
细胞自噬与修复
细胞自噬在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自噬的激活有助于清除坏 死的心肌细胞,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免疫细胞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急性炎症期
损伤局部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 炎细胞浸润。
瘢痕形成期
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
组织增生期
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肉芽组织 。
修复类型
包括生理性修复和病理性修复。生理性修复指细 胞和组织损伤后,机体通过自身调节而恢复原有 结构和功能的过程;病理性修复指损伤较重或时 间较长时,机体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而由纤维组 织等替代性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
病理学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1. 细胞的适应性变化: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 化生(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2)鳞状上皮化生:如支气管柱状上皮因慢性炎症刺激化生为鳞状上皮。
(3)肠上皮化生;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时, 胃粘膜上皮转变成小肠型或大肠型的粘膜上皮。
(4)间叶组织化生:如纤维母细胞组织化生为骨母细胞或软骨母细胞,形成骨、软骨组织。
(1)病理改变: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1)坏死基础上继发腐败菌的感染(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糜烂:浅表溃疡:较深瘘管:两个开口窦道:一个开口(3)机化7. 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加以修复的过程。
纤维性修复的物质基础是形成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的成分包括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一定量的炎性细胞。
第二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肺淤血(1)原因: 左心衰竭(2)急性肺淤血: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3)慢性肺淤血:纤维组织增生,肺泡壁增厚,心衰细胞。
长期慢性肺淤血可导致肺褐色硬化2. 肝淤血(1)原因:右心衰竭(2)病理改变:槟榔肝—淤血性肝硬化3. 血栓(1)血栓形成的条件:①心血管内膜损伤(最常见原因)②血流状态改变:速度减慢,涡流③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2)血栓的分布:静脉﹥动脉,下肢﹥上肢4. 栓塞(1)栓子运行途径:①V系统和右心栓子:栓塞在肺动脉②A系统和左心栓子:栓塞在全身动脉(2)栓塞类型第三节炎症1. 炎症概念:中心反应是血管反应,本质是防御性反应2. 炎症的局部表现红、热—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肿—局部炎性充血,血液成分渗出;3. 炎症的基本病理表现:变质(变性和坏死)、渗出、增生。
4. 急性炎症(1)血流动力学变化:最早出现的血管变化时细动脉痉挛。
(2)趋化作用:白细胞渗出向炎症部位定向运动急性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单核巨噬细胞肉芽肿性炎①炎症灶以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限局性浸润和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病理学练习—多选题
B .恶病质时的全身性萎缩C .动脉硬化性脑填补缺损 B .排除异物.异物的机化 D .坏死组织和血栓的A.粘膜上皮 B .平滑肌 C .淋巴、造血细胞 D .表皮细胞 E .心B.长期幽门梗C .垂体功能低下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 . BCE2•ACDE 3.ACD 4 .ABDE 5 .ABCE 6 . ABCD7 .ABCE 8 . ABCE 9 .ABCDE 10 . ABCE 11 . ABC 12.DE13.ACE14.ABCDE15. ABDE 16.ABCE 17 .ABCDE 18 .ACDE 19 .ABCE20. .ACDE21 . ABD 22.ABCDE23 . ABCDE四、多选题1 •属于病理性萎缩的有 A •更年期后性腺萎缩 萎缩D.成年后胸腺萎缩 2 .肉芽组织的功能有再生能力较强的组织、细胞有4 .健康肉芽组织的特点有A .色鲜红B .触之易出血C .分泌物多D | .表面呈颗粒状E .质5 .下列哪些疾病可发生萎缩 D .四氯化碳中毒C .主要表现在C •软组织损伤处出现骨母细胞形成骨组织灶D •肺内出现鳞状上皮癌灶E •慢性宫颈炎时宫颈腺上皮出现鳞状上皮灶8 •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时D .炎细胞数量增加E.炎细胞数量减少9 .对于坏死的描述,正确的有C .细胞核的变化是坏死的主要标志D .坏死是不可逆的变化E .坏死的形态改变主要是组织和细胞的自溶性变化11 .关于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有细胞浆的改变D .引起器官功能亢进E .属于一种适应性改变12 .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损伤性变化包括A .萎缩B•肥大C .化生 D.变性E.坏死13 .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A .核固缩B .核融合 C.核碎裂D .核分裂E .核溶解14 .玻璃样变性可发生在15 .关于凝固性坏死的叙述,正确的有16 •属于液化性坏死的有A •脑梗死B •肺脓肿C •脂肪坏死D •心肌梗死E •阿17 .坏死的结局有18 .组织、细胞的适应性改变有19 .关于化生的叙述,正确的有A .是一种适应性变化B .常发生于上皮组织或结缔组织C .往往丧失了原来组织的部分功能D .化生不会发生癌变E .通常在同源性细胞的范围内化生21 .新生肉芽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有A •新生毛细血管B •成纤维细胞C •平滑肌细胞D| •炎细胞E •胶原纤维22 .肉眼观察心脏萎缩时可见到23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有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四、多选题1 .静脉性充血是由于D •心力衰竭E •静脉壁通透性增高2 •长期静脉淤血的后果有A .淤血性水肿B .淤血性出血C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D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及坏死E.细小动脉扩张充血3 .淤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6. 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有A .肝窦扩张淤血B .中央静脉内有微血栓形成C .中央静脉扩张淤血D .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7. 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有C .肺泡内常见红细跑D .肺泡内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跑和纤维素渗出E .肺泡内常见心力衰竭细胞8. 能引起肺淤血的疾病有9 .可以引起槟榔肝的疾患有A .上腔静脉受压B .门静脉高压症C .二尖瓣狭窄10. 局部静脉淤血的病变特点有C .器官代谢旺盛、温度升高D .器官代谢降低、功能低下E .多见于生理状态下11. 漏出性出血可见于A .维生素C缺乏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败血症引起DICD.过敏性紫癜 E .血友病12. 下列哪些情况容易引起血栓形成A .严重烧伤B .长期卧床C .产后大出血D .静脉内膜炎E .动脉瘤形成13. 心血管内膜损伤易发生血栓的机制为14. 白色血栓的特点是A .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和纤维素B .多在心血管内膜损伤处形成E .易脱落成为栓子15. 混合血栓的成分包括A .血小板B .红细胞C .白细胞D .胶原纤维E .纤维蛋白网’16.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C .可阻塞血管造成梗死D .可脱落造成栓塞E .心瓣膜上的血栓反复形成与机化可造成瓣膜变形17. 可成为栓子的物质有18. 空气栓子进入血循环的原因有D .下肢骨粉碎性骨折E .潜水员由海底迅速上升至水面19•脂肪栓塞可见于D.头颈部手术 E •肺部创伤20 •出血性梗死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A.严重淤血 B .双重血液循环 C .组织疏松D.高度水肿 E .动脉血供应中断21. 血管内膜损伤时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其原因是C .裸露的胶原纤维吸附血小板D .裸露的胶原激活血小板E .裸露的胶原激活第刘因子22. 心肌梗死时常发生液化23. 下列哪些血栓属于混合性血栓D .动脉瘤内层状血栓E .微循环内血栓24. 关于白色血栓,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C. 常含化脓菌,故肉眼呈白色四、多选题1. ABD2.ABCD3.ABCDE4.ABC5.ABCDE6. ACDE7.ABCE8.BCD9.CDE10.ABD 11. ABCDE12 .ABCDE13.BCD14.BCD15.ABCE 16. ABCDE17.ABCDE18.ABC19.ABC20.ABCE21. ABCDE 22 . ABDE 23 . ABCD24 . ABDE第三章炎症四、多选题1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A .变质B .化生C .增生D .渗出E .钙化2 .渗出液的特点有A .液体较混浊B .液体比重高C .液体内细胞数少D .液体静置时可凝固E .液体内含纤维蛋白维组织增生8 .炎症增生有别于肿瘤性增生的是9 .关于白细胞渗出过程,下列哪些不正确A •是一个耗能的主动过程B •发生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基础上C. 白细胞游走无方向性 D •大量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白细胞游出E.是由于血管壁损伤,白细胞从损伤处漏出10•浆液性渗出易发生于组织11. 自细胞渗出的防御作用是D .稀释毒素E .吸收渗出液12. 下列哪些属于增生性炎症A .子宫颈炎性息肉B .急性肾小球肾炎C .急性肾盂肾炎D .伤寒E.炎性假瘤13. 下列哪些是感染性肉芽肿A .伤寒肉芽肿B .结核肉芽肿C .矽结节D .胶质小结E .异物肉芽肿14. 单核巨噬细胞可演变为A .伤寒细胞B .类上皮细胞C .泡沫细胞D .朗罕巨细胞E .异物巨细胞15 .蜂窝织炎病变不易局限的原因主要:16 .下列哪些物质是炎症介质A .三磷酸腺苷B .补体C . 5—羟色胺D .组胺E .前列腺素17 .炎症的全身反应包括病质四、多选题1 . ACD2 . ABDE3 . ABCE4 . ABCE5 . BCDE7. ABCDE 8 . BCDE 9 . CE10. ABCD11. ABC 12 .ABDE 13 .AB 14 .ABCDE 15 . ABD16 . BCDE 17 . ABC第四章肿瘤四、多选题1 .下列哪些疾病属于癌前病变A.宫颈糜烂B.大肠多发性息肉C.粘膜白斑D. 慢性萎缩性胃炎E.乳腺小叶增生2. 下列哪些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激素分泌紊乱有关A .肺癌B .子宫平滑肌瘤C.乳腺癌 D .前列腺癌E.卵巢腺癌3. 骨肉瘤X线的特征性改变是A . Codman三角B.呈鱼肉状 C .常有出血坏死D .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E.日光放射状条纹4 .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是A.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 B .肿瘤的生长分数 C .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的比例D .处于增殖阶段的肿瘤细胞的比例E .肿瘤的血管形成5.恶性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是A.核酸合成代谢增强 B .可合成肿瘤蛋白C.肿瘤组织内的氧化酶D .瘤组织糖酵解增强E .蛋白质合成、分解代谢皆增强6 .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的机制可能是因为瘤细胞A.细胞间粘附性下降B .有运动能力 C .细胞间的连接装置不发达D .有不断增生的能力E .分泌蛋白溶解酶7.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有A.出血 B .组织坏死造成缺损C.疼痛E .肿瘤细胞之间多无网状纤维8 •非典型增生的特点是A •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B •是早期癌C •不可逆转至正常9 •有明显遗传倾向的肿瘤是A •视网膜母细胞瘤B .白血病C •肾母细胞瘤D .神经纤维瘤病E.前列腺癌10. 目前已知与人类肿瘤发生有关的肿瘤病毒有D .腺病毒E .人类T 细胞白血病病毒11. 血源性转移瘤的形态特点A .多个、散在B .球形C .边界清楚D .有包膜E .出血、坏死少见 12. 骨肉瘤最常见于A .股骨下端B .胫骨上端C .胸骨D .肋骨E .脊椎骨13. 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4 .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器官的特点15. 肉瘤的组织学特点A .肿瘤细胞多呈巢状排列 16. 良性肿瘤特征中下列哪几项是错误的C.膨胀性生长,有包膜D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E •肿瘤细胞异型性小17•腺上皮癌根据其形态结构和分化程度可分为以下类型A •管状腺癌B •粘液癌C •移行细胞癌D •硬癌E •髓样癌A. sisB. mycC. p53D. abl18. 常见的癌基因有19. 原癌基因激活的方式有A.点突变B.染色体重排C.基因扩增D.过度表达E.染色体易位20. 下列那些器官发生的癌,其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鳞癌A .肺癌B .食管癌C.胃癌 D .大肠癌E.宫颈癌21. 常见肿瘤抑制基因有A. p53B. RbC. APCD. DCC E、p1622 .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有A.细胞大小不一B.核与胞浆比例增大C.核浓染,核仁肥大D.细胞形态不规则 E .核分裂像减少23 .肿瘤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是A.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B.生长旺盛与整个机体不协调C.原因消除后即不再继续增生D .高分化肿瘤恶性程度低E .与炎症及损伤修复时增生的细胞没有本质区别24 .肿瘤组织结构的一般规律是A .任何肿瘤都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B.肿瘤的实质成分不具特异C.通常根据肿瘤间质的形态来识别肿瘤的组织来源D .大多数肿瘤的实质由一种组织细胞发生25 .肿瘤命名的依据是D •肿瘤的组织来源E •肿瘤的颜色26 •癌的特点是A •来自上皮组织B.质硬、灰白C.间质血管丰富D.癌细胞排列呈巢状E.早期易发生血行转移27•癌与肉瘤的区别是D.生长方式不同E.良、恶性不同28. 关于原位癌下列哪些特点正确组织29. 关于鳞状细胞癌的正确叙述有D. 多先经血道转移E.多见于青少年30. 从分子生物学的观点认为,与肿瘤发生的有关因素为因的改变D.细胞凋亡基因的改变E.上述因素综合作用31. 良性畸胎瘤中可见到32. 肿瘤性增生的特征有33. 下列哪些符合良性畸胎瘤的特征34 •多形性腺瘤的特点是A.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构成 B .常发生于腮腺C.除腺体外还有其他成分D •切除后不易复发E •可见到粘液样基质和软骨样组织35. 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有C. 是淋巴结的良性疾病 D .瘤组织成分单一E.瘤组织中见到多种炎症细胞36. 转移瘤较少见的器官或组织有A .骨B .脑C.心脏D .肝E.骨骼肌37. 脂肪瘤是38. 下列哪些癌血供比较丰富,常较早发生血道转移A .乳腺癌B .胃癌C.食管癌D .肝癌E.绒毛膜癌39. 下列哪些是恶性肿瘤40. 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可致A .局部器官的结构破坏B .瘤组织周围明显炎症反应带C .周围组织增生形成包膜41. 膨胀性生长的肿瘤大多数D.易手术切除E.易破坏局部器官的结构42. 异型性大的肿瘤其特征是A.生长迅速B.预后好C.细胞分化程度低 D .不易转移E.恶性程度高43 •区别良恶性肿瘤的依据主要是A •细胞分化程度高低B •肿瘤的生长速度C •间质纤维组织多少D •有无浸润和转移E.间质血供情况四、多选题1. ABCD2. BCD 3 . AE 4 . ABCDE 5. ABCDE6. ABCDE10. ABCE11. ABC15. BCD16 . BD20. ABE21 . ABCDE25. ABCD26 . ABD30. ABCDE31 . ABCDE35. ABE36 . CE40 . AD41 . ABCD7 . DE12 . AB17 . ABDE22 . ABCD27 . ABC32 . ABCDE37 . ABCD42 . ACE8 . ADE13. ABCDE18. ABDE23 . ABD28 . ABDE33 . ABCD38 . DE43 . ABD9 . ACD14. ABCD19 . ABCDE24 . ADE29 . ABC34 . ABCE39 . BCDE。
病理学练习—多选题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BCE 2.ACDE 3.ACD 4.ABDE 5.ABCE 6.ABCD 7.ABCE 8.ABCE 9.ABCDE 10.ABCE 11.ABC 12.DE 13.ACE 14.ABCDE 15.ABDE 16.ABCE 17.ABCDE 18.ACDE 19.ABCE 20..ACDE 21.ABD 22.ABCDE 23.ABCDE四、多选题1.属于病理性萎缩的有A.更年期后性腺萎缩 B.恶病质时的全身性萎缩 C.动脉硬化性脑萎缩D.成年后胸腺萎缩E.长期饥饿时的肌肉萎缩2.肉芽组织的功能有A.填补缺损 B.排除异物 C.异物的机化 D.坏死组织和血栓的机化E.抗感染及保护创面3.再生能力较强的组织、细胞有A.粘膜上皮 B.平滑肌 C.淋巴、造血细胞 D.表皮细胞 E.心肌4.健康肉芽组织的特点有A.色鲜红 B.触之易出血 C.分泌物多 D.表面呈颗粒状 E.质软湿润5.下列哪些疾病可发生萎缩A.长期肾盂积水B.长期幽门梗阻 C.垂体功能低下D.四氯化碳中毒E.恶性肿瘤晚期6.对于细胞水肿的论述,正确的有A.细胞膜钠泵功能低下B.线粒体肿大、嵴变短C.内质网扩张D.胞浆内出现细小颗粒或胞浆清亮 E.胞浆内出现脂肪空泡7.属于化生的疾病有A.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出现肠上皮灶 B.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粘膜出现鳞状上皮灶C.软组织损伤处出现骨母细胞形成骨组织灶 D.肺内出现鳞状上皮癌灶 E.慢性宫颈炎时宫颈腺上皮出现鳞状上皮灶8.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时A.胶原纤维数量增加 B.组织内水分减少C.毛细血管数量减少D.炎细胞数量增加E.炎细胞数量减少9.对于坏死的描述,正确的有A.坏死大多由变性发展而来B.坏死组织周围有炎性反应C.细胞核的变化是坏死的主要标志 D.坏死是不可逆的变化 E.坏死的形态改变主要是组织和细胞的自溶性变化10.肝脂肪变性的原因有A.脂库动员加强 B.肝细胞损伤 C.食入过多脂肪D.脂蛋白合成增加 E.脂肪酸氧化障碍11.关于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有A.多为可逆性改变 B.原因持续存在时可转化为坏死 C.主要表现在细胞浆的改变D.引起器官功能亢进 E.属于一种适应性改变12.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损伤性变化包括A.萎缩B.肥大 C.化生D.变性E.坏死13.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A.核固缩 B.核融合C.核碎裂 D.核分裂 E.核溶解14.玻璃样变性可发生在A.陈旧的纤维瘢痕组织 B.高血压患者的细动脉壁 C.纤维化的肾小球D.肾小球肾炎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E.动脉粥样硬化的瘢块15.关于凝固性坏死的叙述,正确的有A.坏死组织干燥、坚实 B.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蛋白质凝固的结果C.颜色呈暗红色 D.常见于心、肾、脾 E.坏死早期组织结构轮廓仍隐约可见16.属于液化性坏死的有A.脑梗死 B.肺脓肿 C.脂肪坏死 D.心肌梗死 E.阿米巴肝脓肿17.坏死的结局有A.溶解吸收 B.分离排出 C.机化 D.包裹 E.钙化 18.组织、细胞的适应性改变有A.肥大 B.变性 C.增生 D.化生 E.萎缩19.关于化生的叙述,正确的有A.是一种适应性变化 B.常发生于上皮组织或结缔组织 C.往往丧失了原来组织的部分功能 D.化生不会发生癌变E.通常在同源性细胞的范围内化生20.鳞状上皮化生可发生于A.支气管粘膜上皮 B.纤维结缔组织 C.子宫颈粘膜上皮 D.胆囊粘膜上皮 E.肾盂粘膜上皮21.新生肉芽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有A.新生毛细血管 B.成纤维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炎细胞 E.胶原纤维22.肉眼观察心脏萎缩时可见到A.心脏体积缩小 B.颜色呈深褐色 C.冠状动脉呈蛇形弯曲D.心脏重量减轻 E.心室壁变薄23.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有A.感染B.异物C.局部神经支配D.营养状态E.激素及药物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四、多选题1.静脉性充血是由于A.静脉受压 B.静脉阻塞 C.静脉内压力增高D.心力衰竭 E.静脉壁通透性增高2.长期静脉淤血的后果有A.淤血性水肿 B.淤血性出血 C.间质纤维组织增生D.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及坏死E.细小动脉扩张充血3.淤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A.淤血的范围 B.淤血发生的速度 C.淤血的程度D.淤血的部位 E.淤血持续的时间4.血栓形成的条件主要为A.血流缓慢与不规则 B.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C.血液凝固性增高 D.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E.癌细胞释放出凝血因子5.内皮细胞具有防止心血管内血液凝固的功能是因为A.它是一个单细胞屏障 B.分泌凝血酶调节蛋白 C.合成血浆素原活化因子D.分泌ADP酶 E.合成蛋白S6.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有A.肝窦扩张淤血 B.中央静脉内有微血栓形成C.中央静脉扩张淤血 D.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E.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萎缩、消失7.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有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B.肺泡内有血浆渗出C.肺泡内常见红细跑 D.肺泡内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跑和纤维素渗出E.肺泡内常见心力衰竭细胞8.能引起肺淤血的疾病有A.肺源性心脏病 B.心肌梗死 C.高血压性心脏病D.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E.肺动脉栓塞9.可以引起槟榔肝的疾患有A.上腔静脉受压 B.门静脉高压症 C.二尖瓣狭窄D.三尖瓣狭窄 E.缩窄性心包炎10.局部静脉淤血的病变特点有A.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 B.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C.器官代谢旺盛、温度升高 D.器官代谢降低、功能低下 E.多见于生理状态下11.漏出性出血可见于A.维生素C缺乏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败血症引起DIC D.过敏性紫癜 E.血友病12.下列哪些情况容易引起血栓形成A.严重烧伤 B.长期卧床 C.产后大出血 D.静脉内膜炎 E.动脉瘤形成13.心血管内膜损伤易发生血栓的机制为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Ⅻ因子 C.血小板易于粘集D.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激活凝血过程 E.灭活ADP14.白色血栓的特点是A.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和纤维素 B.多在心血管内膜损伤处形成C.常见于心脏瓣膜及动脉内膜 D.是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E.易脱落成为栓子15.混合血栓的成分包括A.血小板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胶原纤维 E.纤维蛋白网16.血栓对机体的影响A.血管破裂处可止血 B.炎症灶血管内的血栓可防止细菌的扩散C.可阻塞血管造成梗死 D.可脱落造成栓塞E.心瓣膜上的血栓反复形成与机化可造成瓣膜变形17.可成为栓子的物质有A.瘤细胞团 B.脂肪滴 C.气体 D.羊水 E.寄生虫虫卵18.空气栓子进入血循环的原因有A.输血输液不当 B.胸部大静脉损伤 C.颈静脉损伤D.下肢骨粉碎性骨折 E.潜水员由海底迅速上升至水面19.脂肪栓塞可见于A.长骨粉碎性骨折 B.严重脂肪组织挫伤 C.血脂过高及严重糖尿病D.头颈部手术 E.肺部创伤20.出血性梗死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A.严重淤血 B.双重血液循环 C.组织疏松D.高度水肿 E.动脉血供应中断21.血管内膜损伤时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其原因是A.损伤的内皮释放二磷酸腺苷 B.损伤的内皮释放组织因子C.裸露的胶原纤维吸附血小板 D.裸露的胶原激活血小板E.裸露的胶原激活第Ⅻ因子22.心肌梗死时A.多为贫血性梗死 B.梗死灶呈地图形 C.梗死灶常发生液化D.梗死灶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E.常继发附壁血栓形成23.下列哪些血栓属于混合性血栓A.心肌梗死处的附壁血栓 B.静脉血栓的体部 C.动脉血栓的体部D.动脉瘤内层状血栓 E.微循环内血栓24.关于白色血栓,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主要由纤维素、血小板组成 B.可见于风湿性心内膜炎时C.常含化脓菌,故肉眼呈白色D.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形成的白色血栓机化可造成瓣膜变形E.延续性血栓的头部就是白色血栓四、多选题1.ABD 2.ABCD 3.ABCDE 4.ABC 5.ABCDE 6.ACDE 7.ABCE 8.BCD 9.CDE 10.ABD 11.ABCDE 12.ABCDE 13.BCD 14.BCD 15.ABCE 16.ABCDE 17.ABCDE 18.ABC 19.ABC 20.ABCE21.ABCDE 22.ABDE 23.ABCD 24.ABDE第三章炎症四、多选题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A.变质 B.化生 C.增生 D.渗出 E.钙化2.渗出液的特点有A.液体较混浊 B.液体比重高 C.液体内细胞数少D.液体静置时可凝固 E.液体内含纤维蛋白3.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机制有A.内皮细胞收缩 B.内皮细胞损伤 C.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D.白细胞附壁 E.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4.与炎性渗出有关的因素为A.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B.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C.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E.各种阳性趋化物质作用5.炎症病灶中纤维素渗出对机体有利的方面有A.发生机化粘连 B.促进吞噬细胞吞噬 C.防止细菌扩散D.使病灶局限化 E.组织再生修复的支架6.白细胞渗出过程包括A.附壁 B.游走 C.趋化 D.识别 E.杀伤与降解 7.炎症增生包括A.上皮增生 B.毛细血管增生 C.腺体增生 D.巨噬细胞增生 E.纤维组织增生8.炎症增生有别于肿瘤性增生的是A.机体的异常增生 B.机体的修复增生过程 C.机体的防御为主的反应D.增生组织无异型性 E.病因去除后增生停止9.关于白细胞渗出过程,下列哪些不正确A.是一个耗能的主动过程 B.发生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基础上C.白细胞游走无方向性 D.大量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白细胞游出E.是由于血管壁损伤,白细胞从损伤处漏出10.浆液性渗出易发生于A.皮肤 B.浆膜 C.粘膜 D.疏松结缔组织 E.致密结缔组织11.自细胞渗出的防御作用是A.吞噬病原体 B.参与免疫反应 C.杀伤与降解吞噬体D.稀释毒素 E.吸收渗出液12.下列哪些属于增生性炎症A.子宫颈炎性息肉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伤寒E.炎性假瘤13.下列哪些是感染性肉芽肿A.伤寒肉芽肿 B.结核肉芽肿 C.矽结节 D.胶质小结 E.异物肉芽肿14.单核巨噬细胞可演变为A.伤寒细胞 B.类上皮细胞 C.泡沫细胞 D.朗罕巨细胞 E.异物巨细胞15.蜂窝织炎病变不易局限的原因主要:A.发生在疏松组织 B.细菌分泌链激酶 C.组织坏死明显D.细菌分泌透明质酸酶 E.无肉芽组织包裹。
病理学 选择题
第三篇病理学选择题第一章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考纲要求】1.适应性改变:(1)萎缩的概念;(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
2.损伤:(1)细胞水肿及病理变化;(2)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毛制;(3)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4)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5)凋亡的概念。
3.修复:(1)再生的概念;(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3)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纵览】1.萎缩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间质可不减少或增多。
2.化生是一种适应,同时也是某些癌变的基础,如支气管黏膜化生为鳞状上皮可发生肺鳞细胞癌。
3.变性、坏死、坏疽的概念,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的病变特点。
4.玻璃样变可出现在细胞内,血管壁及结缔组织内。
5.机体处理坏死组织的方式是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和包裹、钙化。
6.坏死与凋亡如何区别?【历年考题点津】1.湿性坏疽常发生在A.脑、脾、肝B.脑、肠、子宫C.肺、肠、肝D.肺、肠、子宫E.肺、肾、脑答案:D2.细胞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与哪一种细胞器的功能障碍有关A.溶酶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E.核糖体答案:B3.肉芽组织的组成是A.毛细血管和弹力纤维B.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C.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D.纤维母细胞和小静脉E.小动脉和纤维母细胞答案:B4.坏死的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并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下面哪种是细胞坏死最具特征的形态学标志A.胞浆内糖原减少B.溶酶体破裂C.核固缩、碎裂及溶解D.胞浆内出现微细结构破坏E.细胞体积变小,染色变浅答案:C5.HE染色切片中,发现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淡染呈空泡状。
为确定空泡的性质,最常用A.苏丹Ⅲ染色B.普鲁士蓝染色C.嗜银染色D.免疫组化E.电镜检查答案:A6.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肌纤维母细胞C.炎性细胞D.纤维母细胞E.胶原纤维答案:C7.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A.化生B.萎缩C.再生D.肥大E.增生答案:C8.细胞水肿时,主要发生病变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内质网B.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内质网D.内质网和中心体E.核糖体和中心体答案:A9.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A.血管内皮细胞B.成纤维细胞C.平滑肌细胞D.炎症细胞E.肌纤维母细胞答案:C10.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A.核分裂B.细胞核异型C.线粒体肿胀D.细胞核碎裂E.细胞质脂质增多答案:D11.水肿细胞电镜下观察,主要细胞器的病变是A.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B.发育不良的桥粒C.肿胀的溶酶体D.肿胀的核糖体E.扩张的高尔基器答案:A12.可以发生坏疽的器官是A.阑尾B.心C.肝D.脾E.肾答案:A13.引起脑萎缩的最常见原因是A.脑水肿B.脑外伤C.脑动脉粥样硬化D.脑脓肿E.脑结核答案:C14.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A.心肌组织B.骨组织C.神经组织D.上皮组织E.平滑肌组织答案:D15.男,24岁,吸烟,近一年来右下肢行走后疼痛,休息后好转,出现间歇性跛行,近一月来、右脚母趾变黑、皱缩,失去知觉,此种病变是A.液化性坏死B.固缩坏死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E.干酪样坏死答案:C(16~17题共用备选答案)A.细胞水肿B.玻璃样变C.粘液变性D.淀粉样变E.脂肪沉积(脂肪变性)16.虎斑心答案:E17.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气球样变答案:A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考纲要求】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学习纲要1.掌握萎缩、肥大、化生、变性、坏死、坏疽、机化、肉芽组织的概念2.掌握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其特点3.熟悉玻璃样变的类型、坏死的结局及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4.了解萎缩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骨折愈合过程及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正常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能做出及时的反应,以保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护细胞、器官乃至整个机体的生存。
当内环境发生改变,或在各种轻微但持久的致损伤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可通过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加以调整,以维持细胞在新环境下的活力和功能,这种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adaptation),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如致损伤因素较强,超过了组织、细胞的适应能力时,则引起损伤(injury)。
较轻的损伤(变性)是可复性的,即引起损伤的原因去除后,受损细胞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可逐渐恢复正常;如致损伤因素很强或持续存在,则引起不可复损伤,即细胞死亡。
机体对损伤造成的组织缺损具有修补、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一、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称为萎缩(atrophy)。
细胞萎缩可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萎缩的器官除实质细胞体积变小外,常伴细胞数目的减少。
多见于肌肉、骨骼、中枢神经及生殖器官等,通常是由于细胞的功能活动降低、血液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以及神经、内分泌刺激减少等引起。
(一)类型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类:1. 生理性萎缩人体的许多组织和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生萎缩,这种萎缩称生理性萎缩。
如幼儿阶段脐血管的萎缩、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以及绝经后卵巢、子宫和乳腺的萎缩等,均属生理性萎缩。
2.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由全身性或局部因素引起。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长期饥饿、消化道梗阻、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由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引起全身器官萎缩,这种萎缩常按顺序发生,即脂肪组织首先发生萎缩,其次是肌肉,再其次是肝、脾、肾等器官,而心、脑的萎缩发生最晚。
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因局部慢性缺血引起,如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图1-1)。
脑回变窄,脑沟变宽(右侧)(2)压迫性萎缩: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后,由于其代谢减慢而逐渐发生萎缩,如各种原因造成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肾实质长期受压可引起萎缩(图1-2)。
引起这种萎缩的压力无需过大,关键是一定的压力持续存在。
图1-2 肾压迫性萎缩(大体)长期肾盂积水引起肾实质萎缩变薄(箭头处为输尿管结石)(3)废用性萎缩:是由于长期工作负荷减少而引起的萎缩,如骨折后,久卧不动的肢体肌肉因代谢减慢可逐渐发生萎缩(图1-3)。
×100图示部分肌纤维(中间)体积缩小(4)去神经性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其所支配的器官、组织可发生萎缩,如脊髓灰质炎所致的下肢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功能低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萎缩,如垂体前叶切除、腺垂体肿瘤或缺血引起垂体功能低下时,病人的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器官因缺乏激素刺激而萎缩(图1-4)。
图1-4 睾丸萎缩(大体)右图是萎缩的睾丸,比左侧正常的睾丸小得多(二)萎缩的病理变化萎缩的原因各异,但形态改变基本相似。
肉眼观察,萎缩的器官体积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
脑萎缩时,除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外,脑回变窄,脑沟变宽,切面皮质变薄。
镜下观,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而间质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以维持原器官的正常外观。
(三)萎缩对机体的影响萎缩的器官或组织代谢减慢、功能降低,但萎缩是一种可复性变化,轻度萎缩,当原因去除后,萎缩的器官、组织、细胞可逐渐恢复原状;如病变持续进展,萎缩的细胞可发展成细胞死亡。
二、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hypertrophy)。
组织、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
肥大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肥大。
1. 生理性肥大如妊娠时的子宫肥大、哺乳期的乳腺肥大,这是由于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使细胞内蛋白合成增加,引起细胞体积增大所致,又称内分泌性肥大;运动员的肢体肌肉肥大也属生理性肥大。
2. 病理性肥大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病理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图1-5)、一侧肾摘除后对侧肾的肥大、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残存肾单位的肥大等,其发生通常是由于相应器官或组织的功能负荷长期代偿性增强引起,故也可称代偿性肥大。
图1-5 高血压性心脏病(大体)图示左心室肥厚达2.2cm(正常0.9~1.2 cm)肥大的细胞合成代谢增加,功能增强,通常具有代偿意义。
若肥大的器官超过其代偿限度时,便会出现失代偿,导致相应器官功能衰竭。
三、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hyperplasia)。
增生可致相应组织、器官肥大。
细胞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有丝分裂活动增强的结果,原因消除后增生可自行停止。
增生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
1. 生理性增生常由激素刺激靶细胞引起,又称激素性增生,如育龄妇女增殖期子宫内膜的增生、哺乳期乳腺的增生、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的增生等。
2. 病理性增生包括①再生性增生:组织损伤时,可通过损伤周围健康细胞的再生而修复,使之在功能和结构上基本恢复正常,如皮肤手术创口处的上皮和肉芽组织增生;②代偿性增生:如部分肝脏切除后残存肝细胞的增生;③内分泌性增生:内分泌异常可引起靶器官细胞增生,如雌激素过多引起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图1-6)及乳腺导管上皮增生,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症、缺碘时通过反馈机制引起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等,均属内分泌性增生。
图1-6 子宫内膜增生(大体)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呈息肉状突向宫腔细胞增生通常是弥漫性的,可导致相应的组织、器官体积均匀性增大,但内分泌性增生常导致乳腺、前列腺、甲状腺等呈结节状增大(图1-7)。
图1-7 前列腺增生(大体)前列腺增大呈结节状(正常前列腺直径约3~4cm)四、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metaplasia)。
化生并非是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成熟的细胞,而是由较幼稚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间叶细胞和上皮的储备细胞)通过增生转变的结果。
化生主要见于上皮组织,也可见于结缔组织,但化生只发生在同源组织之间,即一种上皮组织可转化为另一种上皮组织,一种结缔组织可转化为另一种结缔组织,但上皮组织不能转化为结缔组织。
1. 鳞状上皮化生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如慢性支气管炎时,原支气管内衬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转化为复层鳞状上皮,称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图1-8)。
鳞状上皮化生还可见于慢性宫颈炎时的宫颈管粘膜、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时的胆囊粘膜、肾盂结石的肾盂粘膜等。
鳞状上皮化生是一种适应性表现,通常是可复性的,但若持续存在,则有可能成为鳞状细胞癌的结构基础。
HE ×100右上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左侧为化生的鳞状上皮2. 肠上皮化生常见于胃,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部分胃粘膜上皮被肠型粘膜上皮所取代,称肠上皮化生(图1-9)。
这种化生也见于胃溃疡及胃糜烂后粘膜再生时。
肠上皮化生也可成为胃腺癌发生的结构基础。
HE×200胃粘膜上皮被肠型粘膜上皮所取代3. 间叶组织之间的化生如在正常不形成骨的部位,纤维母细胞可转变为骨母细胞或软骨母细胞,形成骨或软骨。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1. 缺氧缺氧是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内血栓形成引起的缺血性缺氧、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淤血性缺氧,也可见于贫血、CO中毒及心力衰竭等。
2. 化学因素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学性致病因素。
外源性化学致病因素指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药物(如抗癌药);内源性化学致病因素指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如尿素、自由基等)。
3. 物理因素包括机械力、高温、低温、电离辐射、气压变化等。
4.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
二、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一)变性由于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在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的一类形态改变,称为变性(degeneration)。
变性有多种类型,常以显著增多或异常的沉积物来命名。
1. 细胞水肿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是一种最常见的、较轻的变性,好发于代谢旺盛、线粒体丰富的器官,如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1)原因和发生机制:引起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
其发生机制是,缺氧、感染或中毒等引起线粒体损伤,使ATP 生成减少而致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细胞膜上的Na+- K+泵对电解质的主动转运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细胞内Na+、水增多而致细胞肿胀。
(2)病理变化:肉眼观,发生细胞水肿的脏器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苍白而无光泽,似沸水烫过一样。
光镜下观,轻者水肿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许多红染的细小颗粒(图1-10)(电镜下此即肿胀的线粒体);细胞水肿进一步发展可使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浆疏松淡染,称胞浆疏松化;重度的细胞水肿,使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胞浆透明,称气球样变(图1-11)。
×400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浆内有许多红染的细小颗粒×200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淡染(胞浆疏松化);部分肝细胞膨大如气球,胞浆透明(气球样变)(3)临床意义:细胞水肿通常为细胞的较轻度损伤,可使细胞的功能降低,如心肌细胞水肿可使心肌的收缩力降低。
细胞水肿是一种可复性损伤,当原因去除后,其功能、结构均可逐渐恢复正常,但如细胞水肿的原因持续存在,病变可进一步发展,形成脂肪变性甚至坏死。
2. 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脂肪变性大多见于代谢旺盛、耗氧多的器官,如肝、肾、心等,引起脂肪变性的原因是营养障碍、严重感染、慢性持续缺氧或中毒。
(1)肝脂肪变性:肝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肝脂肪变性最常见。
肉眼观,轻度肝脂肪变性时可无明显改变;中、重度的脂肪变性称为脂肪肝,表现为肝体积增大,边缘变钝,颜色变淡黄,质较软,切面隆起,边缘外翻,有油腻感(图1-12)。
镜下观,在HE染色的切片中,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空泡(脂滴在制作切片中被酒精、二甲苯等脂溶剂溶解),起初多见于核的周围,以后分散于整个胞浆中,严重时可融合成一个大空泡,将核挤到细胞一边,酷似脂肪细胞(图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