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朗读——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
背诵诗歌2、在朗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
背诵诗歌。
教学预备:图片、实物投影仪教学工夫: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在读诗,学习生字词。
二、自学古诗自在读读古诗,留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
三、全体感知,理解古诗:1、先生自在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先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
2、先生自在练习感情朗读。
3、指名朗读,指点朗读。
4、全班齐读。
五、指点背诵。
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几乎有3分之1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
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届冬奥会的18岁天才少女谷爱凌在赛后回答夺冠秘诀时,她说:“从8 岁到14 岁,我一直都只有周末才滑雪。
而我能比那些年纪更大、更专业的运动员做的更好的秘密武器,就是每天睡十小时,真的每天睡十小时。
”可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竟有27%的人存在着睡眠问题,而其中我国在30%以上,高达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而“世界睡眠日”的目的便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关注,提醒人们要重视睡眠健康。
如今,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已成为人们常见的健康问题。
失眠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帮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1.2 课程内容选取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和解析。
通过诵读和解析,使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诵读、解析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
提供古诗文的原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诵读。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第一单元:山水田园诗选取《山居秋暝》等山水田园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情感。
3.2 第二单元:送别诗选取《登鹳雀楼》等送别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离别情感和诗人意境。
3.3 第三单元:咏物诗选取《题临安邸》等咏物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物象描写和诗人情感。
3.4 第四单元:边塞诗选取《塞下曲》等边塞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边疆景象和诗人豪情。
3.5 第五单元:爱情诗选取《静夜思》等爱情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相思情感和诗人意境。
第四章:教学安排每个单元安排2-3节课时,进行诵读、解析和讨论。
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或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定期进行诵读比赛,评估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对古诗文的掌握程度。
定期进行笔试考试,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解析能力。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诵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诵读,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语感。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诵读,展示自己的诵读能力。
6.2 解析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理解和解析古诗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夜的月亮、清晨的露水和壮丽的山川,让学生在美丽的自然画面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随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这美丽的画面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你们知道这些景象是如何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4.赏析解读: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形式、内容、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古代诗人及其作品,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创作实践,提升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仿写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分享,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结合诗词内容,讨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5.学生的情感体验: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诗词中感受美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完整)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六)《醉花阴》《声声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二、学习《醉花阴》《声声慢》1.小组互助学习运用“学古诗四步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探索。
2.小组汇报成果,师生共同分析。
3.放课件,师诵读诗句。
4.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从中感悟到什么?5.介绍作者李清照。
6.指导背诵。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四、总结附古诗词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经典诵读(七)《塞下曲其二》《游子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二、学习《塞下曲其二》《游子吟》1.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3.展开丰富的想像力,用你的语言来描绘你所想像到的画面。
4.尝试背诵这首诗。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四、总结附古诗词塞下曲其二(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课外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月夜忆舍弟》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词背景:了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月夜忆舍弟》的历史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月夜忆舍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夜忆舍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在某个特殊的夜晚,特别想念远方的亲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中描绘的月夜景物中,体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强化语言运用:通过分析诗词的用词、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古诗词抒发情感。
4.增强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月夜忆舍弟》所表达的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5.塑造良好品格:学习诗人在困境中关爱家人、思念亲友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月夜忆舍弟》的背景和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在战乱中创作的诗,表达了对远在洛阳的弟弟的深深思念。它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作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了解杜甫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示了他对亲人的牵挂。
-诗词修辞手法的理解:学生对于诗词中的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够熟悉,难以理解其表达效果。
五年级教案古诗三首
五年级教案古诗三首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针对三首古诗的详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中的生字、生词,掌握其读音、写法和含义。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古诗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古代诗词的图片或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字词和难理解的词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内容。
4、体会情感让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5、朗读背诵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进行指导。
尝试让学生背诵古诗。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对第二首古诗进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比较两首古诗在内容、情感和表达手法上的异同。
(四)学习第三首古诗同样采用以上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第三首古诗。
五年级必背古诗教学设计
五年级必背古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掌握五年级必背古诗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选取的古诗
•《春晓》
•《将进酒》
•《声声慢》
•《静夜思》
•《题西林壁》
2. 古诗背诵、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唐诗宋词的音乐欣赏引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1)《春晓》 - 学生先诵读该古诗,教师解读诗意和情感。
- 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将进酒》 - 学生诵读该古诗,了解古代宴会风俗。
- 分析古诗的意境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声声慢》 - 学生诵读该古诗,体会古人爱情的美丽与哀愁。
- 分析古诗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古人情感。
4)《静夜思》 - 学生背诵该古诗,了解古人夜晚的思绪。
- 探讨古诗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5)《题西林壁》 - 学生背诵该古诗,了解古人对墙壁的感慨。
- 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古诗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背诵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能力,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总结
•通过本次古诗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五年级必背的古诗,还培养了诗歌欣赏和朗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享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诵读:示儿丨沪教版(2015秋)
《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
2.通过《示儿》诵读感受诗句勾画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回忆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2、自读古诗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学习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三)课外延伸(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学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 ...(四)拓展总结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五年级经典诵读下册人教版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下册人教版教案学习目标:1、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情境,感受诗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诵读与“月”相关的古诗词,感知中国文人墨客的月亮情结。
3、激发学生鉴赏经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吟诵,感受月亮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学习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与宋词(课件1)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2、(课件2音乐)看,这墨香古卷,从古代的唐宋王朝飘然而至,这其中,有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也有词人脉脉的儿女情长,有“谈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
这种风韵,这种凝重,需要我们用直心去体会,去承载。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人或词人的足迹,来品读那具有绝妙意境的经典佳作吧。
(课件3)(经典诵读)二、经典引读,引入意象1、打开历史的长卷,一篇篇唐宋佳作跃然于眼前,(课件4)谁能来吟诵一下王维的这首《相思》。
你来吟。
(生读)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借红豆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红豆寄扦着相思之情)。
那么,就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相思之情融入这首诗中,一起来读。
(生齐读)2、从同学们的吟诵之中,我感受到了着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
作者借红豆寄相思,我们把“红豆”称成为诗的“意象”,(课件5)古典文学中,诗人或词人往往借某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抱负、志趣、思想观点等。
(课件6)诗人王昌龄就用玉壶冰为意象来明心志,词人陆游通过对梅花的咏赞,表达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借意象来表达作者不同心境的这诗词两首吧。
(生读)三、解读“月亮”的不同意象1、是呀,零落成泥碾(nian)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借梅花的清香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翻开唐诗宋词,你会发现,以具体事物为意象的诗句比比皆是,(课件)你来读第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来读第二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古诗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阅读、朗读并理解教材中的古诗;2.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5.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2.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3. 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咏鹅》。
【步骤一】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制造氛围,播放一段含有古风音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神秘和美好。
【步骤二】朗读古诗(15分钟)请学生依次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步骤三】理解古诗(20分钟)1. 请学生谈谈对古诗中情感和意象的理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象进行表达;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探讨作者运用词语和修辞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查找古诗中的美丽表达和形象描绘。
【步骤四】欣赏古诗(15分钟)1. 听教师朗读古诗,学生注意欣赏古诗的韵律和美感;2. 教师播放古诗的音频,学生跟随音频朗读古诗。
【步骤五】诵读比赛(20分钟)1. 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诵读比赛;2. 学生按小组顺序依次上台进行诵读,其他组员进行评分;3. 形成小组合力竞赛,选出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总决赛。
【步骤六】总结回顾(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感受古诗对我们的影响;2.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分享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诵读比赛,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流畅度。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和朗读,并准备下节课的“古诗朗诵大赛”。
五、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古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文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朗读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
3. 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道德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德。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五年级学生适读的古诗文,包括山水田园、咏史抒怀、神话传说等多种题材,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 每篇古诗文后附有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结合古诗文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文的美妙,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道德美。
2. 难点:对古诗文中的难字、难词、难句的理解和朗读,以及对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文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朗读技巧。
3. 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文的美。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理解诗文内容,即为达到教学目标。
2.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定期组织古诗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需提前熟悉所选古诗文,掌握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古诗文文本、注释译文、多媒体课件等。
3. 划分课堂时间,确保每篇古诗文有足够的诵读和讨论时间。
4. 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课堂表现记录表、作业评价表等。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诵读终南望余雪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尤其是诗人通过对“终南望余雪”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感受和哲理。
2.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律,如平仄、对仗等,并能运用到实际的朗读和创作中。
3.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4.情感抒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在大自然中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5.课堂笔记整理:请学生整理本节课的课堂笔记,梳理古诗《终南望余雪》的知识点和学习心得,以便日后复习和回顾。
6.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与同学、家长交流学习古诗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一首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如《江雪》、《望岳》等,要求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阐述。
2.朗读练习:学生在家中练习朗读《终南望余雪》,注意把握节奏、语气,并尝试背诵。家长可协助录制朗读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3.创作小练笔:以《终南望余雪》为蓝本,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小诗,要求运用所学古诗知识,体现个人感悟。学生可将自己的创作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3.实践操作,体验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古诗,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古诗格律的理解。
4.拓展视野,比较学习:
-引入其他描写雪景的古诗,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自然景观的不同描绘手法。
-通过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年级古诗背诵教案:诵读《登高》
五年级古诗背诵教案:诵读《登高》》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诵读《登高》这首经典古诗,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启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登高》的背景和意义,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登高》的朗诵技巧,锻炼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3.增强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对文学经典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登高》的背景和意义《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名篇,描写了登高俯瞰自然景色时的壮丽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人道、价值观念高尚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宋代文学中名列前茅。
2.《登高》的诵读技巧(1)语音语调要准确,音量要适中,节奏要流畅。
(2)情感表达要真实,注意情感渲染和情感转折。
(3)注意停顿和重音,理解句子的内涵和语境,让词语更富有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诗歌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登高》的主题和诗句的意义。
2.朗诵体验: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意,然后尝试朗诵。
教师应该先朗诵并讲解一遍,让学生借此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然后让学生模仿跟读,引导他们多加体验。
3.分层训练:(1)基础篇。
让学生重点读出每个字的音,帮助他们掌握词语的发音和基本意思。
(2)拓展篇。
让学生根据诗意感受,找出每句话的重点词语,学习如何突出重点,阐明意义。
(3)精进篇。
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诵和调整,让每个词语经过精雕细琢,完整而自然地表达出来,增强篇章的流畅性和感染力。
4.评价反馈: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朗诵者。
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对错误进行纠正,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的背景和意义,并且掌握了诵读技巧,锻炼了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在感性认识中增强了对文学经典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了对自然和人道的敬仰之情,提升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五年级中华诵读经典教学设计两篇
五年级中华诵读经典教学设计两篇古诗《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2个生字,理解“铺、弄、”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通过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想像中体会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3、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和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教学方法:一、导入。
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牧童》快乐的生活中去吧!只要我们用心去揣摩童年这首诗,你就能读出美好的韵味。
(出示题目。
)(出示方法:读、解、悟、编、)二、学习《牧童》1、理解古诗题目2、(介绍作者)这么悠闲的童年生活,出自诗人吕岩的笔下。
(一)读(熟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学生读,从字音与节奏上去指导。
3、听录音读,比较好坏。
4、学生比着读,听听谁把古诗读得美。
5、齐声诵读(二)解(理解诗意)(1)“草铺横野六七里”A、重点理解“铺”:从“铺”让你感受到什么?b、播放大草原的画面,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草场?c、如果你身在其中,你会怎样?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d、学生串述诗句意思。
(2)“笛弄晚风三四声"a、结合注解理解“弄”b、从笛声中你听出了什么或感受到什么?c、结合指导朗读d、选择正确答案:e、学生串述诗句意思。
(3)“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a、“卧月明”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适时地朗诵古诗中的句子,读出自己体会到的诗韵。
c、总结意思(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1.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矫正)
2.学生自读古诗,体会故事中含义。
收集一个关于同学之间争锋相对或相互帮助的故事。
3.背诵古诗。
四、教师总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
2.《劝学》选段 。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秋夕》 。
2.《劝学》选段 。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诵
读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歌曲导入:播放音乐《七月初七》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美不美,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诵
读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
背背你喜欢的古诗。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比较.比喻)
三、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美好景色,让我怎能……
四、指导背诵《忆江南》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1、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