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测规范 第6部分: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编制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
海洋观测规范第6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编制说明
《海洋观测规范第6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九年六月
海洋观测规范第6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15号令,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已经于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根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第十四条:“从事海洋观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海洋观测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海洋观测数据获取、传输和加工处理等工作只有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和规程,才能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提高海洋观测资料的使用效益。因此,拟修订《海滨观测规范》国家标准为《海洋观测规范》。修订后的标准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海洋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海洋观测规范第2部分:海滨观测》、《海洋观测规范第3部分:浮标潜标观测》、《海洋观测规范第4部分:岸基雷达观测》、《海洋观测规范第5部分:卫星遥感观测》、《海洋观测规范第6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海洋观测规范第六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目的是为海洋观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标准,使其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以适应海洋发展的战略需要,促进海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
《海洋观测规范第六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标准实施后,观测所获得海洋数据的处理有了统一的执行标准,可对海洋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规范,从而为社会发展、海洋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国防安全等服务。
二、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标准负责起草和参加起草的单位
2012年9月,按照《海滨观测规范》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会要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了《海洋观测规范第6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的
起草编制任务。
标准负责起草的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2、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1)主要工作过程
2012年9月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搜集了大量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参考的文献资料,包括相关的规范、标准等资料。
2012年10月起草工作组编写完成《海洋观测规范第6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草案)》,提交了标准草案。
2013年4月2日,参加了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在天津组织召开的《海洋观测规范》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暨起草人员标准化知识培训。为了保证工作进度和标准编写质量,明确了对《海洋观测规范》各部分框架、章条编排和主要编写内容的具体要求。
2013年5月,起草工作组根据计量中心《海洋观测规范》各部分章条编排和主要技术内容的要求,起草完成《海洋观测规范第6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征求意见稿初稿和编制说明。
2013年5月15日,《海洋观测规范第6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征求意见稿初稿和本《编制说明》提交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2)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主要编写成员及所做的工作如下:
王慧:总体负责海洋观测规范数据处理部分;
范文静:负责海洋站数据处理
武双全:负责雷达和海流部分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部分;
骆敬新:参加海洋站(点)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部分;
刘首华:负责波浪部分编写;
纪风颍:负责温盐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部分;
张建立:负责潮位部分编写
王国松:负责气象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部分;
徐珊珊:负责浮标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部分;
刘玉龙:参加浮标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杨扬:参加海洋站部分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根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和GB/T 20001《标准编写规则》等相关标准编写,并遵循适用性、协调性、先进性原则。
《海洋观测规范第六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作为《海洋观测规范》的内容之一,其编制以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文件为依据,遵循科学、合理、实用的原则,为规范海洋观测数据处理的各项技术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海洋观测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执行统一的实施标准,符合我国海洋发展国情、适应海洋发展战略需要,满足海洋观测网建设要求,满足社会发展、海洋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国防安全需要。
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海洋观测规范第6部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规定了业务化海洋观测资料处理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适用于业务化观测中的海洋站、浮标、地波雷达和卫星遥感中海洋水文气象资料的处理与质量控制。
(1)海洋站(点)数据处理部分
海洋站(点)观测的水文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水温、盐度、潮位、海冰、波浪、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海面有效能见度、降水、风速和风向等,具体可分为以下14种类型的文件:
●T011: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海发光数据
●T012: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逐时数据
●T013:表层水温、表层盐度一分钟数据
●T021:逐时潮位、高(低)潮潮位及对应潮时数据
●T022:5 分钟潮位数据
●T023:1 分钟潮位数据
●T031:海浪数据
●T032:自记测波仪原始采样数据
●T033:自动测波仪波向原始采样数据
●T041:海冰数据
●T051:定时气压、气温、湿度、海面有效能见度、逐时风和风极值数
据
●T052:逐时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海面有效能见度数据
●T053:10 分钟风速风向观测数据
●T054:1分钟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降水量数据
海洋站(点)观测的14类数据,进行数据解码、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数据质量控制等数据处理。按照数据的组织管理要求,整理通过质量控制的数据文件,形成标准数据集和元数据文件。
(2)浮标观测数据处理部分
浮标观测数据处理部分适用于锚系浮标、潜标、表层漂流浮标、自持式剖面浮标、海床基和海啸浮标的观测项目资料处理方面的技术要求。
我国布放的浮标系统可完成对海洋水文、气象等海洋环境要素进行长期、连续、自动观测和传输。锚系浮标系统一般可获取海洋气象和表层及剖面水文等海洋环境要素数据;潜标系统一般可获取海流、海水温度、海水盐度等数据;表层漂流浮标系统一般可获取所在海区位置和表层海水温度等数据;自持式剖面浮标系统一般可获取海水的温度、盐度、水深等数据;海床基系统一般可获取海流、波浪、底层海水温度、盐度、水深等数据;海啸浮标系统要求单一功能设计,一般可获取底层海水温度和压力等数据。
根据以上各类浮标潜标观测的海洋环境要素数据,进行数据解码、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数据质量控制等数据处理。其中,数据解码是按照各类海洋观测数据的观测规范和编码规定,对原始数据文件的各个要素进行识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