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经济奇迹看中国特色政治
“中国之治”两大奇迹的生成逻辑
“中国之治汀P5大奇迹的生成逻辑O李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就了冲国之治”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探析“中国之治”两大奇迹产生的生成逻辑,有助于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新境界,有助于党的'满个一百年”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之治”两大奇迹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破除阻碍国家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时代的激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走出了一条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这些结论,充分说明了党的领导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历史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m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诸多风险挑战。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唯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政治稳定,使全国各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是实现“中国之治”两大奇迹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说,冲国之治”的成功源于理论优势。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冲国之治”两大奇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通过理论强党指引中国的发展道路。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国际地位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国际地位当代中国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以超乎世人想象的速度不断崛起,中国经济已经有了大幅的增长,而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一个大国的成长势必影响整个世界,我国积极参加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和维和等多边外交活动,和国际社会一起谴责和反对恐怖主义,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我国还积极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积极参加亚欧合作进程,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国家的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个国家要想有效地实现其国家目标,就必须平衡和协调国内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
面对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做到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从封闭到开放,加入世界的发展大潮,是我国推进现代化不可逾越的步骤,是时代的要求。
然而中国不可能主要靠借助外力实现现代化。
现实要求我们在融入到世界体系中去的同时,必须保持自己民族的自主性,否则就会失去立足世界的根本。
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世界密切关注着中国,也亟待了解中国。
20世纪末,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东欧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由此而引发的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嬗变。
这种变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本国国际地位的机遇。
当然,中国因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创造的奇迹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
尤其是这30年来,中国的腾飞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也不能离开中国。
正如曾任美国国务卿的布热津斯基所说的:“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
我国政治经济状况
论我国经济政治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中国的改革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其间的不平衡发展状况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我就国家教育、住房、医疗、劳动就业、食品安全、城乡差别,以及领导干部腐败等问题进行谈论。
我国经济社会通过“熟人社会”的方式从对高校经费投资偏向、学科专业管理政策倾斜、科研管理政策的僵化,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选择的潜规则、学商勾结等方面影响着高校。
学生学业成绩在选择就业中被忽略。
所有这些不仅仅反映了教育体制的腐败,也体现了领导干部内部的腐败问题。
改变政治体制代表的利益取向,国家的教育和科研管理体制的变革发生质的变化,整个高校发展将获得一个较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高校学术研究、科学探索、教育教学风气将得到独立和自由的发展,教师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待遇得到切实改善,在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及教学决策方面起主导地位,那样一来,高校教育质量将得到一个质的提高。
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虽然我国已经在医疗方面做了些相应的改革,但它仍存在着药价虚高、诊疗行为不规范、医疗服务收费不合理、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缓慢等问题。
这些不仅体现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还体现着医生职业道德的丧失。
从而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改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同时,也要通过法律的手段遏制医疗服务收费不合理、滥检查、大处方、开贵药、收红包、开单提成的现象的放生。
我国劳动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经济政治问题。
由于我国前期人口政策不当,致使新增劳动力数量巨大,造成劳动力供给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大于劳动力需求。
(完整word版)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读《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日本经济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维持了近40年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从60年代开始也维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这些快速增长被认为是奇迹。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同样走上快速增长的道路,被称之为“中国的奇迹”.读《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揭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神秘面纱。
一、赶超战略的“前因”与“后果"赶超战略是重工业优先增长和进口替代战略的形象概括,其本质是一种不顾资源比较优势而盲目赶超的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旨在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满足国内需求,取代进口品并通过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推动国家工业化。
重工业优先发展则是这种战略的必然阶段即次级进口替代阶段。
因此,重工业优先增长和进口替代本质上是同一种发展战略。
中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中南美洲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进口替代型战略。
(一)赶超战略的“前因”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中国领导人选择以重工业优先增长为发展目标,带动整个工业化进程,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
重工业意味着现代化大工业,较高的重工业比重标志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第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这种态势要求中国迅速提高国防实力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战争动员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制裁,迫使中国迫切需要迅速建立比较完备、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而重工业是其中的关键。
第三,工业化积累方式的约束.中国经济建设的领导人和专家,似乎从前苏联的建设经验或中国的现实中悟出了重工业具有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产业特征,因而发展重工业可以克服当时农民占人口绝对优势比重,极度贫困使他们无法为工业发展提供有效需求这一条件的约束,从而超阶段实行工业化建设。
(二)赶超战略的“后果"1.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扭曲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
中国的经济与古代法治
一、“中国奇迹”与“中国模式”的内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起,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978年至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8%,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实现了30年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所谓“中国奇迹”,就是指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中国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了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的经济改革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O多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总之,“中国奇迹”概括了3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成就;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中国模式”则概括了3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
二、“中国模式”的由来实际上,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新中国发展道路问题,这其中就包含了对“中国模式”的初步探讨。
2004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独立自主摸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
“北京共识”的提出,无疑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回应,同时雷默把“北京共识”的重点放在与“华盛顿共识”的反冲功能上,但这一点没有得到国内学界的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创造中国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创造中国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强调综合国力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建设现代化经济、改善民生、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保护等综合国力建设作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发挥综合国力建设的积极作用,使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强自强的历史性跨越。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策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引领作用,加强改革全面、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稳定。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得以腾飞,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强自强的历史性跨越。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全球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使中国享有全球影响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综合国力建设为基础的发展思路,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创造了奇迹,使中国从贫穷落后到现在富强自强。
理解“中国奇迹”一个内部思想市场的解释--兼与罗纳德·科斯商榷
中国研究第26期第29 -42页! SSAP, 2021理解“中国奇迹”:一个内部思想市场的解释——兼与罗纳德#科斯商榷毕先进刘林平** 毕先进,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 人员(dpu2002@163. ccm );刘林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linpingl@ 163. ccm ) o摘要:科斯提出缺乏思想市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没有活跃、自由的思想市场,“解放思想”亦不能成功$结 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本文认为:其一,经由解放思想而形成的 "内部思想市场”支撑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奇迹;其 二,科斯关于中国的思想市场与“解放思想”之间关系的论断, 有倒果为因之嫌;其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可能与“内部 思想市场”的特点有关$对待“解放思想”的态度变化,造成思 想市场的波动,这可能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前行,但又时 有曲折的原因之一$关键词:"中国奇迹”思想市场解放思想内部思想市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 ) 在与其助手王宁所著的《变革中国一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中提 及,“尽管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中国市场经 济因思想市场的缺位而险象丛生。
这个缺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面临的最严重的瓶颈。
自从经济改革的初始阶段,中国政府始终强调要 '解放思想’,但没有什么比活跃的思想市场更能解放人们的思想。
实际 上,如果没有自由思想市场,任何’解放思想’的行动都注定要失败。
中30中国研究第26期国人民的创造力还远没有释放出来”(科斯、王宁,2013:260)。
科斯(2012:243)强调,“……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
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
在科斯看来,缺乏思想市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瓶颈,没有活跃、自由的思想市场,“解放思想”不能成功。
“中国奇迹”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中国奇迹”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奇迹,首先介绍了中国奇迹的背景和制度相关概念。
接着探讨了中国奇迹的主要特征以及制度经济学对其的解释。
然后分析了中国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探讨了中国奇迹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奇迹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揭示其中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制度优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奇迹、制度经济学、背景、特征、解释、变革、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启示、未来方向。
1. 引言1.1 中国奇迹的背景中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
中国奇迹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当时中国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生产力低下,产业结构落后,贫困程度严重。
此时的中国急需一场深刻的经济改革,以摆脱困境。
中国奇迹的背景还包括政府的稳健政策和坚定领导。
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仅积极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国领导层的决策和执行力也为中国奇迹的达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2 制度相关概念的介绍制度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和制度安排。
而制度经济学则是一门关注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绩效和个体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制度经济学强调了制度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
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有三个主要的相关概念:制度、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
制度是指规则、规范、习俗等对行为和组织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制度设计是指对制度进行改变或者调整的过程,旨在提高社会经济绩效。
制度变迁则是指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发生的变化。
在中国奇迹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理解这些制度相关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奇迹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在近年来进行的制度变迁,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读《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日本经济从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维持了近40年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从60年代开始也维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这些快速增长被认为是奇迹。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同样走上快速增长的道路,被称之为“中国的奇迹”。
读《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揭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神秘面纱。
一、赶超战略的“前因”与“后果”赶超战略是重工业优先增长和进口替代战略的形象概括,其本质是一种不顾资源比较优势而盲目赶超的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旨在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满足国内需求,取代进口品并通过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推动国家工业化。
重工业优先发展则是这种战略的必然阶段即次级进口替代阶段。
因此,重工业优先增长和进口替代本质上是同一种发展战略。
中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中南美洲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进口替代型战略。
(一)赶超战略的“前因”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中国领导人选择以重工业优先增长为发展目标,带动整个工业化进程,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
重工业意味着现代化大工业,较高的重工业比重标志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第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这种态势要求中国迅速提高国防实力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战争动员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和制裁,迫使中国迫切需要迅速建立比较完备、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而重工业是其中的关键。
第三,工业化积累方式的约束。
中国经济建设的领导人和专家,似乎从前苏联的建设经验或中国的现实中悟出了重工业具有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产业特征,因而发展重工业可以克服当时农民占人口绝对优势比重,极度贫困使他们无法为工业发展提供有效需求这一条件的约束,从而超阶段实行工业化建设。
(二)赶超战略的“后果”1.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扭曲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
实施赶超战略的难题是怎样动员资源来支持没有自生能力的重工业的发展。
从三个维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从三个维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作者:王梅枝来源:《学习月刊》 2020年第1期王梅枝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1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认识和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
一、历史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传承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任何制度体系都难以企及的。
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建立起来的。
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为中国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比如孔子倡导的“政者、正也”“施仁政”的政治道德;孟子的“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强调国家统一的“大一统”国家观;老子治理国家“无为而无不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艺术;“以德为先,任人唯贤”、选贤任能的机制以及有事好商量的协商机制;协和万邦、以和为贵的思想以及郡县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关系中的人文、孝悌、礼义廉耻等。
这些为中国式治理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融入到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当中。
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建立起来的。
理解中国奇迹的制度密码:国家治理经验与未来探索
理解中国奇迹的制度密码:国家治理经验与未来探索作者:黄秋菊张慧君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20年第01期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塑造与引领下,中国形成了一种发展导向型国家治理模式,将各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汇聚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从而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制度基础。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推动发展导向型政府转型升级;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权利密集型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与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型有序社会治理体系,从而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夯实制度基础。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导向型国家治理模式;权利密集型高标准市场经济;共建共治共享型有序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0)01-0028-10一、引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從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两大奇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不仅为世人所公认,而且成为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成就和国家治理经验的最新理论概括[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持续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1952年中国的GDP只有679.1亿元,到2018年达到91.93万亿元;人均GDP也从1952年的54美元跃升至2018年的9732美元,中国不仅跃出“贫困陷阱”,而且在发展阶梯上不断攀升,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的位次持续提升。
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已形成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二百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自2010年起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一直稳居全球之首。
浅谈“中国奇迹”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七月情人节唯美的寄语【篇一】七月情人节唯美的寄语1.片片尘埃铺展在撕碎的欢乐上,你长袖轻舞,就能扫去尘埃,重聚往日的欢乐,思念,若说这是梦,我愿是不醒的梦,因梦中有您,梦里有情!情人节快乐!2.情人节让我对你无限思念。
将心泊在彩云升起的港湾,偷偷把幸福刻在你的心间,用一缕爱的丝线,将你我紧紧绑在岁月变迁的终点。
情人节快乐!3.情书篇篇,掏心掏肺。
情歌曲曲,真情真意。
情丝缕缕,牵肠挂肚。
情网结结,挽情留爱。
情意绵绵,思念思念。
情缘段段,珍重珍重。
祝你幸福,开心如意。
情人节到,吉祥快乐。
4.一点相思几时绝,七月十四表心意,三生有幸遇见你,四海之内有知音,五彩纷呈生活美;六弦琴奏心情爽,七星高照福运到,八面来风赞美你,九州真爱锁定你,十全十美爱上你!5.上课偷偷写情书,书中偷偷夹礼物,课间偷偷拍照片,书上偷偷写留言,打饭偷偷跟后边,吃饭偷偷坐对面,周末偷偷打电话,睡觉偷偷信息发,我们今生今世在一起吧,祝你情人节快乐啊!6.哈喽,我叫情人节,有句话在我心里憋啦好久,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对你说:“我喜欢你”。
不知道你喜欢我不。
不过没关系,不管你喜不喜欢我,我都喜欢你,我希望你永远幸福,快乐!7.情人节又到了。
知道吗,拥有你,我天天都是情人节!拥有我,你天天都是劳动节!如果我们两个在一起,天天都会是狂欢节!8.心儿很大,有你的心才不空白。
梦想很多,有你的梦才不无奈。
旅途很长,有你陪伴不再遥远。
生活很烦,有你同行不会孤单。
亲爱的,我们一起过情人节吧!9.花有多香,只有闻了才知道;山有多高,只有登过才知晓;河有多深,只有下过才明了;你有多好,只有我知道。
亲爱的,情人节快乐!10.心动不如行动,与其蠢蠢欲动还不如冲动!情人节,让表白多飞一会!兄弟们给力啊,萌动完了努力的煽动,祝大家都把女孩儿们感动!11.情人节到了,你一定要全面实践科学情人观,持续提升情人的幸福指数,该送房送房,该送车送车,实在不行,就送大蒜吧,有升值潜力。
中国奇迹制度基因
“中国奇迹”与制度基因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许成钢一种流行的说法,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为“中国奇迹”。
所谓奇迹指的是不可复制的现象。
但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经历过高速发展;甚至苏联和纳粹德国,也都曾经经历过高速经济发展。
因此,经济高速发展本身很难称为奇迹。
真正的中国奇迹,不是经济发展本身,而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从不合法到合法,从无到有的巨大发展。
为什么民企的大发展在中国可以被称为奇迹呢?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开始时的中国经济,禁止私有经济。
全部资源,都完全由政府自上而下控制。
在民企没有解禁的条件下,许多地方政府,违反当时的党纪国法,暗中掩护甚至支持当地的民企发展,不仅帮助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为后来的民企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至最终做大做强的民企,获得了完整的合法地位,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角。
这个“奇迹”的产生,是一些中国制度基因的成分催生出来的结果。
当我们观察长时期制度演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长时期制度演变中,有一些基本制度成份会不断自我复制,因而重复地出现。
我把这些不断自我复制的成份称为制度基因。
之所以这些基本制度成分会不断自我复制,往往是因为这些成分决定了制度主要当事人的自身利益。
以下,我概要解释中国经济改革40年的起点,它继承的部分制度基因,以及这些制度基因在造成这个“奇迹”中的作用。
改革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以全盘苏化的方式,全面建立了苏联式的极权主义制度。
但是,经过1957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制度系统地偏离了苏联式的极权主义制度,而变成了向地区分权的极权主义制度,简称分权式极权制。
在党政军意识形态方面,这个制度与苏联式的极权制相同,极度集权。
但是,在行政、经济管理和资源配置机制方面,这个制度则高度向地方党政放权,把中国经济建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行政管理经济(与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在结构和操作上都基本不同)。
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正是文革的结束。
“中国奇迹”与制度基因
“中国奇迹”与制度基因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9年第1期文/ 许成钢香港大学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被称为“中国奇迹”。
所谓奇迹指的是不可复制的现象。
但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苏联和纳粹德国,都曾经历过高速经济发展。
因此,经济高速发展本身很难称为奇迹。
真正的中国奇迹,不是经济发展本身,而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从不合法到合法、从无到有的巨大发展。
为什么民企的大发展在中国可以被称为奇迹呢?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禁止私有经济。
全部资源,都完全由政府自上而下控制。
在没有解禁的条件下,许多地方政府,违反当时的党纪国法,暗中掩护甚至支持当地的民企发展,不仅帮助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为后来的民企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致最终做大做强的民企,获得了完整的合法地位,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角。
这个“奇迹”的产生,是一些中国制度基因的成分催生出来的结果。
当我们观察制度演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长时期制度演变中,有一些基本制度成分会不断自我复制,因而重复地出现。
我把这些不断自我复制的成分称为制度基因。
之所以这些基本制度成分会不断自我复制,往往是因为这些成分决定了制度主要当事人的自身利益。
以下,我概要解释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 年的起点,它继承的部分制度基因,以及这些制度基因在造成这个“奇迹”中的作用,作为对改革开放40 周年的纪念。
改革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全盘苏化的方式,全面建立了苏联式的集权主义制度。
但是,经过1957 年的“大跃进”和1966 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制度系统地偏离了苏联式的集权主义制度,而变成了向地区分权的集权主义制度,简称分权式集权制。
在党政军意识形态方面,这个制度与苏联式的集权制相同,极度集权。
但是,在行政、经济管理和资源配置机制方面,这个制度则高度向地方党政放权,把中国经济建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行政管理经济(与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在结构和操作上都基本不同)。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创造的伟大奇迹与成因探析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创造的伟大奇迹与成因探析作者:董延涌来源:《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史,梳理出了中国所创造的五个方面经济发展奇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因探析,总结出了“坚持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确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推动了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了理论创新和经济发展实践的良性互动”等六个方面因素。
[关键词]70年;经济发展;伟大奇迹;成因[中图分类号]F1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9)04—079—0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伟大历程,中华民族因此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世界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探寻其成因,不仅可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同时也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中国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中国速度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经济总量不到500亿元,到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中国经济不断飞跃跨上新台阶。
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8.1%。
其中,197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1]。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向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国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发展历程。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又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更加健康、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增长动力更加强劲。
(二)创造了誉满全球的中国制造制造业是国家的命脉,制造业兴,则国兴。
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我国工业以“一五”时期的156项重点工程为起点,历经70年,以年均11%的增速快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工业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
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百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
文| 刘 欣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2021年首季中国经济成绩单颇为亮眼。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8.3%,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4.5%、33.9%、25.6%、29.2%,主要指标均实现“开门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开局之年,这样的成绩单格外“提气”。
回首一百年前,国家积弱积贫,饱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残余封建主义的压迫。
在当时,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努力奋斗,国家经济在艰难的环境中缓慢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前,在风雨如晦的中国,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开启了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求索。
1921年7月23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其中在经济方面明确主张: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初登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经济发展的出路。
此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深刻洞察民族的苦难和百姓的凄苦,提出了“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的重要主张。
它一语道破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这对随后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井冈山土地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曾做过一个小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很有意思,至 少70%的人出国以后变得更加爱国,不管他是否加入 了外国籍,所以千万不要担心这个问题,一出国,就 爱国,效果比书本教育还好!” • 现在还有很多关于美国的神话,实际上美国是一 个由三个世界组成的国家,如果你不幸地坠入美国第 三世界,恐怕命运和在非洲大陆差不了太多;如果你 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进入到所谓的中产阶级,即第 二世界,你也可以问问自己,过去20年你的实际收入 有没有增长?如果你买了房子,房子有没有增值?你 对自己未来在美国退休的生活有没有信心?以我对美 国的了解,估计70%的人回答是否定的。我读过美国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分析,他认为美 国男性的中等工资收入,还停留在25年前,即1989年 的水平。坦率地讲,很多当初离开中国的人,离开的 时候还算个中产,今天回来的话,可能已经是弱势群 体了,他们错过了中国崛起的大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围绕经济建设展开 的政治建设成就。
– 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日常生活政治化→日常生活正常化 – 政经高度一体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服务型政府正逐步形成 – 国家领导人的职务终身制→退休制、任期制 – 指定接班制→高层民主推荐制 – 干部人治→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 取消民主党派与政治协商→政治协商制度 – 委任制→制度化的民主选拔制度 – 决策中的家长制→集体决策、科学决策逐步实现 – 一元化思想管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多元、宽
• •
• •
1995年,中国的GDP是7279亿美元,日本的GDP是52643亿美元,中国的GDP是日本 的13.8%,也就是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一成多一点。 2000年,中国的GDP增加到11983亿美元,而日本由于发生通货紧缩,GDP下降到 46674亿美元,中国的GDP是日本的26%,也就是说,中国的GDP是日本GDP的四分 之一左右。 2005年,中国的GDP增加到22343亿美元,而日本的通货紧缩继续发展,GDP进一步 下降到45521亿美元,中国的GDP已经占到日本的49%,基本是日本的一半。 2010年,中国的GDP猛增到59847亿美元,而同年日本的GDP为54885亿美元,中国 的GDP历史上第一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一年也堪称 “中国世界第二强国”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很多中国人开始把“世界第二强国”这 一称号每天挂在嘴上。 2013年,中国的GDP达到了90386亿美元,而日本的GDP为59973亿美元,中国的 GDP已经超过日本达51%之多。 2014年,中国 103553亿,日本 47698 ,日本GDP相当于中国的46%。
二、中国政治为经济崛起做了什么?
• 邓小平说,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否好, 关键看三条: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第二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 生活,第三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 保证了三十年的社会稳定发展,中国综 合国力空前提高,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向我们招手。
• 东欧其他国家的发展程度要高得多。在1989 年剧变之前,大部分东 欧国家已属于中等水平的工业化国家,其特点是农村人口一般都低于 30%,其中比较富裕的是东德、捷克、匈牙利,较穷的是斯洛伐克、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些国家经过剧烈的市场化改革后,经济最终 都复苏了,并有了相当的发展,特别是已加入欧盟的8 个国家(爱沙 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 尼亚),但在2008 年开始的金融海啸中又遭重创。这8 个国家中, 我走了7 个,但也只是去了他们的首都,难以和中国作一个全面的比 较。应该说这些国家的首都还算繁华,人们的生活水平比20 年前提 高了不少,欧盟的各种财政援助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拿这些城 市和上海等中国沿海城市比较的话,或者和重庆这样的迅速发展的内 地城市相比的话,无论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商业的繁华程度、市民的 消费水平、新建筑的规模、式样和质量以及人的精神面貌,上海和重 庆都明显胜出。总体上,我觉得中国的发达地区和内地的一些大城市 已赶上甚至超过了东欧多数城市的水平,但整个中国要达到东欧今天 的水平还需更多的时日。
•
•
1990年台湾GDP为1700亿美元,大陆为3878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43.8% 1993年台湾GDP为2226亿美元,大陆为6132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36.3% 1995年台湾GDP为2650亿美元,大陆为7413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35.7% 2000年台湾GDP为3212亿美元,大陆为1080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9.7% 2001年台湾GDP为2917亿美元,大陆为11592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5.2% 2002年台湾GDP为2948亿美元,大陆为12371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3.8% 2003年台湾GDP为2998亿美元,大陆为14099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1.3% 2004年台湾GDP为3223亿美元,大陆为19316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6.7% 2005年台湾GDP为3461亿美元,大陆为2225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5.6% 2006年台湾GDP为3660亿美元,大陆为2684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3.6% 2007年台湾GDP为3980亿美元,大陆为3250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2.2% 2008年台湾GDP为3929亿美元,大陆为43274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9.1% 2009年台湾GDP为3789亿美元,大陆为4984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7.6% 2010年台湾GDP为4305亿美元,大陆为60094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7.2% 2011年台湾GDP为4669亿美元,大陆为73011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6.4% 2012年台湾GDP为4740亿美元,大陆为83500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5.6% 2013年台湾GDP为4893亿美元,大陆为9393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5.2%
•
•
•
现在我们国内还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我们2011年提高了扶贫标准,但这种标准只 计算货币化的收入,并不计算农民事实上拥有的土地和房产。我去过贵州贫困地区 农民家里,发现农民的温饱问题已解决,只是缺钱。其实,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 中国家去考察,他们所谓的贫困不只是没有钱,更多的是吃不饱,饿肚子,没有土 地,没有房产,印度就是这样的情况。依我之见,中国贫困地区的多数农民兄弟, 如果到印度或者埃及,大概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了。 其次是转型经济国家,主要指前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成绩应该说也超过了所 有转型经济国家的总和。举例来说,1991年苏联解体时,当时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比 中国还大。今天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大约是中国的五分之一。中国今天仅外汇储备一 项,总额已近四万亿美元,这比包括俄罗斯、中欧东欧、中亚五国在内的其他转型 经济国家GDP总和还要大,而这只是外汇储备一项,不算其他的。 再次是西方发达国家。我自己在西方长期生活过,在欧洲生活了20多年,走访 了所有的西方国家,连冰岛都去过了,我可以做一个客观的比较。我们现在已经形 成了一个发达板块,我称之为“准发达国家板块”,这个板块的人口和美国相当, 三亿多人。这个板块里,硬件水平已经超越了多数西方国家,特别是超越美国,无 论是机场、码头、港口、火车站甚至是商业设施都超过了。软件的核心指标包括婴 儿死亡率、人均寿命、社会治安等都比美国要好。当然,我们也有不如人的地方, 需要向别人学习的地方,但总体上我们可以平视我们的对手,平视是为了防止被忽 悠。
松的思想氛围
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 稳定的环境 • 科学的决策 • 高效的执行
稳定的环境
这个“坏皇帝”的问题是怎么解决 的?
• 我想是通过我们的制度创新。第一,我们的最高领导人,不是世袭的, 是靠政绩靠自己干出来的。第二,我们有非常严格的任期制,最高领 导人也是两任。第三,现在是集体领导,集体领导意味着当中任何一 个领导人,如果他的观点明显地偏离大家共识的话,那是要被拉回来 的。第四,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一个很强的历史传承,就是选贤任能。 现在中国最高的精英决策团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资历基本上 是两任省部级的履历,中国一个省的规模相当于四到五个欧洲国家, 治理好是不容易的。我们这个制度可能也有缺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不大可能选出像美国小布什总统这样低能的领导,也不会选出像日本 菅直人首相这样的低能领导,所以这是一整套体制。我现在倒是担心 另外一个问题,不是中国“坏皇帝”的问题,而是美国的“小布什” 问题。美国这种体制再这样发展下去,我真是担心美国下一届的选举, 选出的人可能还不如小布什。美国是个超级大国,其政策影响到全世 界,所以这个问责制会成为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倒是想请您解释一下 如何解决美国的“小布什”问题——八年时间在现代的社会是不得了 的,小布什八年治国无方,美国国运直线下降,再来一个八年美国也 赔不起。
•
•
• • • • •
谈中国崛起,有国际比较才有说服力,而国际比较中最有意义的大概就是中 国和印度的比较,因为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起点比较相近。中国有13 亿 人口,印度是12 亿人口。新中国成立于1949 年,印度独立于1947 年。当时 两个国家都很穷,但印度情况比中国略好一些,因为中国连续经历了数十年 的动荡战乱,印度则相对稳定。两个国家过去几十年走了不同的政治道路, 半个多世纪过去,中印两国差别巨大。从世界银行等机构公布的2010 年的统 计数字看,印度和中国的差别大致可以概括为2、4、6、10、20 和不可比。 2 就是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印度的2 倍,尽管中国的可耕地少于印度。中国的网 民数量是印度的2.5 倍。 4 就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外贸总额、原油产量、发电量等大约是印度的4 倍。 6 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钢产量、电视机数量等大约是印度的6 倍,而艾滋病 人数低印度6 倍。 10 就是中国吸引外资额大约是印度的10 倍,中国的人均寿命也高印度10 岁。 20 就是中国吸引的境外游客的数量约为印度的20 倍。 不可比就是两国在高铁、高速公路、奥运会奖牌总数、妇女地位、贫民窟状 况等方面,两个国家无法比,中国的情况比印度不知好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