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

合集下载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5个法律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64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在我们的生活中,合同无处不在,大到国家间贸易往来,小到每一个自然人的衣食住行,处处能看到合同的影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事人来法院打官司要求解除合同的案件明显增多。

本期京小槌普法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为大家系统讲一讲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问题及风险防控。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关系成立以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

二、合同解除的种类(一)约定解除约定解除包括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两种情况。

协议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时,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从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

协议解除是在合同成立以后通过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因此又称为事后解除。

例如:A与B约定双方合作购买预售商品房一套,首付款双方各出资50%,贷款双方各承担50%。

交房后A不同意继续履行合同,要求B退还已支付的款项。

后A与B协商解除合同,B返还A已支付款项八万元。

此种情况即属于双方协商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之前,由当事人一方在某种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并可以通过行使合同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消灭。

例如:冯某与某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约定冯某承包某村委会大棚一个,村委会不能及时提供大棚或所提供的大棚不符合使用条件,严重影响冯某正常使用的,冯某有权解除合同。

后村委会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交付大棚,冯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承包合同。

村委会逾期交付大棚的行为符合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冯某作为守约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此种情况冯某享有约定解除权。

(二)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全部履行完毕之前,当事人一方通过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

民法典解除合同条款

民法典解除合同条款

民法典解除合同条款民法典是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的基础,其对于合同的解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下是关于合同解除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合同法中规定了合同的解除情形,包括:一方违约,协议约定,当事人协商一致,不可抗力等。

而在民法典中,除了以上情形,还增加了相当数量的解除情形,例如:法定解除情形、撤销权、当事人变更等。

一、法定解除情形1. 重大错误根据民法典第179条规定,当事人因重大错误,至致不能履行合同目的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

2. 实现合同目的丧失的情形根据民法典第180条规定,当合同目的不能达到或目的已达到而不能继续履行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也就是说,当发生丧失合同目的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撤销权撤销是合同法中规定的一种法定效力。

根据民法典第200条规定,当事人在下列情形下可以撤销合同:1. 非因本人过失而误认或被迫受到欺诈。

2. 因被对方恶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违反公序良俗规定,致使合同条款对自己明显不利。

3. 合同的缔结是在对方利用其优势地位,迫使自己接受不合理的合同条款的情形下订立的。

三、当事人变更一般情况下,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的变更会对合同的履行产生影响,例如、合同履行的主体、合同履行的方式等。

根据民法典第1026条规定,当一方转让其应得的权利或将其负担的义务转移给第三人的,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另有规定,对方可以解除合同。

四、一方违约一方违约是合同中常见的解除情形。

根据民法典第484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一方不履行义务,经催告后在一定期限内仍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

总之,民法典对于合同的解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解除情形,对于当事人解除合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除情形,并明确约定在合同中,以便在合同履行发生问题时进行及时处理。

工程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工程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工程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的解除可以分为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况。

协议解除是指合同双方通过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双方应当签订书面解除协议,明确解除的条件、时间、违约责任等相关内容。

解除协议一经签订,原合同即告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随之终止。

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对方有权依法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九十四条规定了以下几种情形,受损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1. 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2.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3.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4.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合同一方认为对方存在上述情形之一,可以向对方发出解除通知。

解除通知应当包含解除的理由、依据以及解除的时间等内容。

一旦解除通知发出,对方应当在收到通知后的合理期限内予以回应。

如果对方不同意解除,可以通过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解决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解除合同并不等同于放弃追究违约责任。

即使在合同解除后,受损方仍然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在处理工程合同解除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双方应当保留好所有与合同履行相关的证据,包括书面文件、电子邮件、会议纪要等,以备不时之需。

- 在解除合同前,最好先进行法律咨询,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 如果合同解除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建议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合同解除法律后果及依据(3篇)

合同解除法律后果及依据(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法律形式,合同解除作为合同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制度,对于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定原因而终止合同效力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及依据。

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1.合同解除对当事人的影响(1)合同解除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不再承担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如支付货款、交付货物等。

(2)合同解除可能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

合同解除可能导致一方当事人遭受违约损失,如违约金、赔偿金等。

(3)合同解除可能影响当事人的信誉。

合同解除可能导致一方当事人被市场淘汰,影响其在行业内的声誉。

2.合同解除对合同相对人的影响(1)合同解除使合同相对人不再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利。

合同解除后,合同相对人不再享有合同约定的利益,如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等。

(2)合同解除可能给合同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

合同解除可能导致合同相对人遭受违约损失,如违约金、赔偿金等。

(3)合同解除可能影响合同相对人的信誉。

合同解除可能导致合同相对人被市场淘汰,影响其在行业内的声誉。

三、合同解除的依据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违反合同约定,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对方违约为由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对方违约行为明显;(二)对方违约行为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三)对方违约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四)对方违约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信誉损失。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6个法律要点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6个法律要点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6个法律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64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事人来法院打官司要求解除合同的案件明显增多。

本期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为大家系统讲一讲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问题及风险防控。

1.合同解除的概念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关系成立以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

2.合同解除的种类(一)约定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合同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

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此,约定解除包括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两种情况。

协议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时,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从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

协议解除是在合同成立以后通过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因此又称为事后解除。

例如:A与B约定双方合作购买预售商品房一套,首付款双方各出资50%,贷款双方各承担50%。

交房后A不同意继续履行合同,要求B退还已支付的款项。

后A与B协商解除合同,B返还A已支付款项八万元。

此种情况即属于双方协商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之前,由当事人一方在某种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并可以通过行使合同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消灭。

例如:冯某与某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约定冯某承包某村委会大棚一个,村委会不能及时提供大棚或所提供的大棚不符合使用条件,严重影响冯某正常使用的,冯某有权解除合同。

后村委会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交付大棚,冯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承包合同。

村委会逾期交付大棚的行为符合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冯某作为守约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此种情况冯某享有约定解除权。

(二)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全部履行完毕之前,当事人一方通过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

解除的法律难点与争议问题

解除的法律难点与争议问题

解除的法律难点与争议问题解除合同是一项常见的法律行为,它涉及各种复杂的法律难点和争议问题。

在解除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准确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合理应用于具体情况中。

本文将对解除合同中的法律难点和争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解除的基本原则在讨论解除合同的法律难点和争议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解除合同的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合同必须符合以下原则:1. 自愿原则:解除合同必须是各方当事人自愿进行的,不能被强制执行。

双方当事人应对解除合同的后果有清晰的认识,并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解除。

2. 合法原则:解除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条款的约定。

任何不合法的解除行为都将被视为无效,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公平原则:在解除合同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充分考虑各方当事人的利益,避免不当损失的发生。

二、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是解除合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其它法律难点和争议问题常常围绕着解除条件展开。

根据《合同法》规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种:1. 合同约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预先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和方式。

例如,当事人可以约定在特定事件发生或者特定条件满足时可以解除合同。

2. 协商一致: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

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妥善解决争议,达成共识,并确保解除合同的决定是自愿的。

3. 法定情形:根据法律规定,某些合同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享有解除权。

比如,受骗、被威胁或者对方严重违约等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三、存在的法律难点和争议问题在解除合同的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法律难点和争议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1. 解除通知的形式:在解除合同时,当事人通常需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但是有时候当事人在通知方式和形式上存在争议,如何确定有效的解除通知成为一个难点。

2. 解除的时间起点:解除合同的时间起点通常是解除通知的发出时间,但有些情况下,一方主张解除生效的时间与对方主张的时间不同,因此争议产生。

聘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3篇)

聘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聘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法律文件,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然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聘用合同可能会被解除。

聘用合同解除后,双方当事人都会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聘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以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参考。

二、聘用合同解除的类型1. 双方协商解除: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提前终止聘用合同。

2. 单方解除:包括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劳动者单方解除。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包括预告解除、即时解除和因劳动者过错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包括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

3. 因法定原因解除:如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因疾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等。

三、聘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1. 劳动者权益保护(1)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3)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支付赔偿金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

2. 用人单位权益保护(1)招聘成本: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因合同解除而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

(2)业务影响:合同解除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影响公司运营。

(3)招聘风险:合同解除可能导致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遇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3. 法律责任(1)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

(2)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3篇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3篇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3篇篇1甲方(违约方):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害方):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因某些原因需解除合同,为了明确合同解除后的相关损害赔偿事宜,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合同概况及解除原因双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签订______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由于______原因,双方同意解除该合同。

合同解除后,双方需就相关损害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二、损害赔偿原则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应遵循公平、合理、诚实信用的原则,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履行情况、违约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三、具体损害赔偿事项1. 甲方因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应赔偿乙方因解除合同所产生的实际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已经支付的款项、因违约导致的额外费用等。

2. 乙方在解除合同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如律师费、鉴定费、公证费等,甲方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理赔偿。

3. 若因甲方违约导致乙方遭受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数额以实际损失为准。

4. 乙方在合同解除后,若发现甲方存在隐瞒事实、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导致乙方受损的,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5. 双方同意,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应在一周内完成支付。

支付方式为____________。

四、免责条款1. 若合同解除系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双方均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 若乙方在合同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存在过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五、争议解决方式如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典564条合同解除权

民法典564条合同解除权

民法典564条合同解除权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条合同解除的权利与条件a. 合同解除的基本原则① 任何一方有权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基于合法原因要求解除合同。

② 合同解除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双方约定的条件。

③ 解除权的行使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提前通知对方。

④ 解除权的行使不应当导致任何一方无理损害对方利益。

b. 解除合同的情形① 若一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主要义务,另一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

② 如一方违约并未在合理时间内改正,另一方可行使解除权。

③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且双方无法达成新的履行协议时,可以解除合同。

④ 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也可无条件解除。

c. 解除合同的程序与通知① 解除合同一方应提前书面通知对方,说明解除原因及相关事项。

② 通知应以可靠的方式发送,并确保对方收到通知。

③ 解除合同的通知应清晰明确,避免歧义或误解。

④ 双方应确认解除通知,并安排后续的交接与清算事宜。

第二条合同解除后的权利与义务a. 双方财务结算① 解除合同后,双方应及时进行财务结算,包括但不限于已支付款项、已完成工作的报酬等。

② 结算应在解除合同后的合理时间内完成,不得拖延。

③ 双方应对已支付的款项进行核对,并根据实际履行情况进行调整。

④ 若解除合同一方已支付款项超出应付数额,应予以退还。

b. 双方对已履行部分的处理① 合同解除后,双方对已履行的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② 若已履行的部分仍具价值,另一方可选择继续履行或购买该部分成果。

民法典的合同解除及后果处理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的合同解除及后果处理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的合同解除及后果处理的规定有哪些现实社会中双⽅签订合同其实就是为了⼀个保障,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合同需要解除的情况,这样的话可能会造成⼀定的法律后果,这是需要注意的,那么关于民法典的合同解除及后果处理规定是怎样的呢?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的解答。

⼀、民法典的合同解除及后果处理的规定有哪些《民法典》第五百六⼗六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的,终⽌履⾏;已经履⾏的,根据履⾏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可以请求违约⽅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对债务⼈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同解除法律后果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

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同⼀种类物返还。

恢复原状还包括:(1)返还财产所产⽣的孳息;(2)⽀付⼀⽅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该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3)因返还财产所⽀出的必要费⽤。

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付违约⾦、赔偿损失的措施。

3、赔偿损失(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2)因不可抗⼒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但在不可抗⼒发⽣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没有采取的,应对扩⼤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3)解除只向将来发⽣效⼒的,违约⽅应当赔偿另⼀⽅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违约⽅应当⽀付受害⽅因订⽴合同、准备履⾏合同和因恢复原状⽽⽀出的费⽤;(4)损害赔偿额应当包括合同履⾏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订⽴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以上就是⼩编整理的内容,按照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的话应该终⽌履⾏,如果已经履⾏的话需要根据履⾏情况和合同性质请求补救措施,⽽且作为当事⼈是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的。

合同法解除后的法律后果(3篇)

合同法解除后的法律后果(3篇)

四字词
第一单元
光彩夺目千山万壑朦朦胧胧影影绰绰扑朔迷离
无边无际万里无云连绵起伏酣畅淋漓毫不犹豫
世外桃源生气勃勃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文臣武将
才华出众气概不凡龙跃凤鸣龙骧虎步龙腾虎跃
龙马精神家喻户晓万物复苏
第二单元
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筋疲力尽
结结巴巴鹏程万里遮天蔽日良师益友
第三单元
风平浪静哭笑不得龇牙咧嘴摇摇晃晃心惊胆战
夜色正浓薄雾弥漫小心翼翼惊恐万状你推我搡
井然有序惊慌失措镇定自若断断续续波光粼粼
水天相接微波粼粼波涛汹涌目不转睛无影无踪
漫不经心兴高采烈饥渴难忍濒临死亡风吹日晒
摇摇欲坠思索再三置之度外
第四单元
大雨倾盆置之不理自生自灭三年五载腰酸腿痛
秉烛夜游慷慨陈词翩翩起舞气喘吁吁功德无量
第五单元
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目瞪口呆转败为胜面不改色
调兵谴将波浪滔天隐隐约约不计其数鼓声震

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唇亡齿寒。

民法典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的规定

民法典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的规定

民法典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的规定示例文章篇一:《民法典中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嘿,大家知道合同是什么吧?就像我们和小伙伴约定一起玩游戏,然后把这个约定写下来,这大概就是一种简单的合同啦。

那要是这个合同解除了呢?这可就像我们搭好的积木城堡,突然被推倒了一样,会有好多事情要处理呢。

我有个叔叔,他开了个小工厂。

有一次啊,他和另一个公司签了个合同,是关于提供一些小零件的。

可是后来啊,那个公司经营出了问题,没办法再要那些零件了,就想解除合同。

我叔叔当时可着急了,因为他都已经准备好材料,有些零件都做了一部分了。

这时候啊,就涉及到民法典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啦。

首先呢,合同解除后,已经履行的部分要根据情况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就像我叔叔的这个事儿,如果那些零件还能拿回来重新利用,那可能就要恢复原状。

这就好比你借了朋友的彩色笔,用了几支,但是朋友突然说不需要你用了,你就得把用过的还回去,而且要保证和借的时候差不多的样子。

可是有些时候,恢复原状很难啊。

比如说我叔叔有些零件已经加工得很深入了,不能简单地恢复到原来的材料状态,这时候可能就要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了。

那什么是其他补救措施呢?这就像两个人一起种了一棵树,后来不想一起种了,树又不能拔出来分开,那就可以商量一下,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一些补偿,然后树就归给给钱的那个人。

在我叔叔的例子里,可能就是对方公司给我叔叔一些钱,来补偿他已经做了的那些零件的成本和可能的利润。

还有哦,合同解除后,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呢。

我叔叔因为这个合同解除,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些本来能赚的钱,还可能有材料浪费的损失。

这就像你本来和别人说好一起卖小手工品赚钱,你都准备好了材料,结果对方不干了,你不仅材料浪费了,还少赚了钱,你肯定希望对方能给你赔偿呀。

我叔叔就觉得他应该得到赔偿,因为他都是按照合同来做准备的。

再来说说,要是合同解除是因为一方违约了呢?那违约方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比如说,要是那个公司是因为自己找到了更便宜的供应商,就随便解除和我叔叔的合同,这就是违约啊。

劳动合同的解除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的解除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的解除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后果,这些后果对双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解除合同是用人单位提出的,且劳动者没有违反劳动合同或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三倍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其次,劳动合同解除后,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支付的工资、加班费、奖金等劳动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这些报酬,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再次,劳动合同解除后,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关系需要进行转移。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在新的用人单位就业后,新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此外,劳动合同解除后,劳动者的档案和户口等个人资料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移。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劳动者的档案和户口等资料移交给劳动者或者其新的用人单位。

最后,劳动合同解除后,如果劳动者因为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导致劳动合同被解除,劳动者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的数额根据劳动者的损失和用人单位的过错程度来确定。

总之,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经济补偿、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个人资料转移等多个方面。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合理、合法地处理劳动合同解除的事宜,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合同解除的后果法律规定(3篇)

合同解除的后果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法律形式,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当事人应当履行的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合同解除的情况时有发生。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全部履行之前,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基于约定或法定原因,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

合同解除的后果涉及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律规定了合同解除的后果。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解除的条件有以下几种:1. 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2.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3.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4.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5.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6.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合同解除的后果1.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如下:(1)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履行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因解除合同所造成的损失,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2)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因履行合同所发生的债权债务,按照合同解除时的状态予以结算。

2. 合同解除的财产处理(1)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履行合同所取得的财产。

具体返还方式如下:①实物返还:当事人应当将因履行合同所取得的实物返还给对方,返还的实物应当与原物相同或者相当于原物。

②货币返还:当事人应当将因履行合同所取得的货币返还给对方。

(2)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因履行合同所发生的债权债务,按照合同解除时的状态予以结算。

具体结算方式如下:①合同解除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的,对方应当支付相应的价款或者报酬。

②合同解除前,当事人一方尚未履行的,对方有权请求履行。

3. 合同解除的责任承担(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但应当承担下列责任:①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失扩大。

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

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

合同解除的有关法律问题一、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种类合同解除是指当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或双方主张合同应该终止时,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除合同的一种法律行为。

合同解除的种类包括根本违约解除、实质性违约解除、订立合同时采用了欺诈手段解除、合同无法履行解除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解除等。

二、解除合同的原则1. 守信原则:当一方遵守合同,履行合同义务时,不应该解除合同。

2. 信用原则:当一方违约,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应该承担责任并赔偿损失。

3. 合理原则:当存在情况变更,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时,可以考虑解除合同。

三、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1. 违约情况: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或不能按时或按照约定方式履行合同时,另一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例如:货物损坏、未按约定交货时间交货等。

2. 实现合同目的的难度系数增加:当一方需要履行合同义务,但是由于客观原因,现在实现该目的更加困难时,可以解除合同。

例如:由于天气原因,无法按期交货。

3. 合同内容不清晰或存在争议:当合同内容不清晰或存在争议时,双方可以协商或通过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除合同。

四、解除合同的程序1. 协商解除:当双方都同意解除合同时,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解除。

2. 诉讼解除:当一方不同意解除合同时,另一方可以通过法院的诉讼程序进行解除。

3. 仲裁解除:当合同中存在仲裁条款时,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进行解除。

五、解除合同的后果1. 赔偿责任:当一方因合同违约导致另一方损失时,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损失赔偿和违约金等。

2. 合同解除的影响:合同解除后,原有的权利义务关系消失,新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重新确定。

3. 法律责任:如果合同解除不当,持续一方不当行为,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六、结语在合同解除中,我们需要遵循守信、信用、合理原则,尽量通过协商方式解除合同。

如果通过协商无法解决,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后,需要认真处理赔偿责任和新的权利义务关系。

解除的法律责任与风险

解除的法律责任与风险

解除的法律责任与风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法律意识的增强,合同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有时候合同可能需要解除,这就涉及到解除的法律责任与风险。

本文将探讨解除合同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与风险,并探讨如何避免和减轻这些风险。

一、解除合同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合同的解除可能引起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违约责任:如果一方解除合同违反了合同条款,例如没有遵守合同的解除程序或未履行已经约定的解除义务,他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通常包括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以及支付相关的违约金。

2. 违法责任:在某些情况下,合同的解除可能涉及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例如,解除一份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合同可能会触犯劳动法,解除一份涉及商业秘密的合同可能会触犯商业秘密保护法等。

对于这些违法行为,违法方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3. 侵权责任:合同的解除有时可能导致一方侵犯了对方的权益。

例如,在解除购房合同时,卖方可能被认定为侵犯买方的合法权益。

侵权责任通常需要违约方进行赔偿,赔偿的数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解除合同可能带来的风险除了法律责任外,解除合同还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主要包括:1. 经济风险:解除合同可能导致双方对原本合同约定的权益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例如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雇主可能需要支付解除合同的补偿金,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2. 信誉风险:解除合同可能对合同双方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一方频繁解除合同,可能会被认为是不信守合同的人,从而影响其未来的商业合作。

如何避免和减轻解除合同的法律责任与风险为了避免和减轻解除合同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与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1. 明确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之前,各方应明确合同条款,包括解除条款和双方的权益保障措施。

具体规定解除合同的程序和责任,可以减轻解除合同带来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2. 协商解决:双方在解除合同时,应尽量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避免引入法律程序。

民法典解除后的法律后果(3篇)

民法典解除后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民法典》的正式实施,许多民事法律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

其中,民法典对于解除合同、婚姻等法律关系的规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民法典解除后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一、民法典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1. 合同解除的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这意味着,合同解除后,双方当事人应按照解除合同的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2. 违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解除后,若一方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3. 损害赔偿《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合同解除后,若一方当事人因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4. 争议解决合同解除后,如双方当事人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存在争议,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二、民法典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后果1. 离婚登记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自双方达成离婚协议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2. 离婚损害赔偿《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离婚时,一方因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物质损害赔偿。

3. 子女抚养权《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父母共同抚养。

离婚时,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应根据子女的年龄、智力、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

4. 财产分割《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平均分割。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5. 争议解决离婚后,如双方当事人对离婚后的法律后果存在争议,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是什么签订合同依法成⽴后,合同就具有法律效⼒。

⽽合同在⼀定的条件下可以解除的,合同解除后,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就会终⽌,合同不再具有约束⼒,那么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是怎样的?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是什么民法典规定,合同解除有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当事⼈协商⼀致解除合同的,属于约定解除。

出现因不可抗⼒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等情形时,⼀⽅解除合同的,就是属于法定解除。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条【合同约定解除】当事⼈协商⼀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事由。

解除合同的事由发⽣时,解除权⼈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三条【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的,当事⼈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在履⾏期限届满前,当事⼈⼀⽅明确表⽰或者以⾃⼰的⾏为表明不履⾏主要债务;(三)当事⼈⼀⽅迟延履⾏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四)当事⼈⼀⽅迟延履⾏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

第五百六⼗四条【解除权⾏使期限】法律规定或者当事⼈约定解除权⾏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不⾏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没有约定解除权⾏使期限,⾃解除权⼈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起⼀年内不⾏使,或者经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使的,该权利消灭。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当事⼈协商⼀致,可以解除合同,这是属于约定解除。

出现因不可抗⼒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不履⾏合同等情形时,当事⼈解除合同的,属于法定解除。

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店铺进⾏咨询。

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3篇)

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性文件,它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规范劳动合同解除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合同的解除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入手,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依法定程序,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解除包括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违法解除三种形式。

三、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1. 协商解除(1)协商一致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协商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遵循以下条件:①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② 双方自愿协商;③ 协商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④ 协商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法定解除(1)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①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②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③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3. 违法解除(1)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法定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法定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它关系到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后,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全部履行前,因法定或约定的事由,合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合同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的事由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涉及到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处理。

本文将从法定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法定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1. 合同当事人关系解除法定解除合同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办理合同解除手续,如签订解除合同协议、通知对方等。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之间不再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如合同标的物的交付、合同款项的支付等。

2. 合同标的物的处理合同解除后,合同标的物的处理方式如下:(1)合同标的物尚未交付的,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办理标的物交付手续。

合同解除前,合同标的物已交付的,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办理标的物返还手续。

(2)合同标的物已经交付的,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处理合同标的物。

如合同标的物为动产,可以由一方当事人接收,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处理;如合同标的物为不动产,应按照不动产登记规定,办理转移手续。

3. 合同权利义务的处理合同解除后,合同权利义务的处理如下:(1)合同解除前,合同当事人已履行的合同义务,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继续履行。

如合同解除前,一方当事人已支付合同款项的,另一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退还相应款项。

(2)合同解除后,合同当事人尚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再履行。

如合同解除后,一方当事人尚未支付合同款项的,另一方当事人不再要求支付。

(3)合同解除后,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如合同解除前,一方当事人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4. 诉讼时效中断法定解除合同后,诉讼时效中断。

合同当事人因合同解除产生的纠纷,应在合同解除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法在权利义务终止一章对合同解除的问题共规定了七条,仅仅七条的规定是无法解决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大量合同解除的案件,这就需要我们对合同解除的内涵有深层的理解与诠释。

笔者旨在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涉及合同解除案件,浅谈对有关合同解除条款的理解。

一、如何正确理解协议解除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约定解除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93条一款规定的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即协议解除;二是二款规定的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即约定解除权的解除。

二者均是通过当事人约定或行使约定的解除权而导致合同的解除,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的尊重。

现笔者仅阐述一下对协议解除的理解。

实践中对协议解除的解释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应对是否终止履行、是否恢复原状,是否赔偿损失均达成一致才可称为协议解除,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一方提出解除合同,另一方表示同意,就认为是协议解除。

笔者认为扩大对约定解除的解释和适用,既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也违背了法律对当事人意思表示尊重和减少当事人矛盾冲突的立法本意。

有这样一个案例,原告与被告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由原告作为被告的加盟店,负责代理销售本地区的手机装饰业务。

合同约定任何一方有破坏信赖关系的行为,另一方均有权提出解除合同。

现原告以被告停业关闭、注册资金不到位为由,认为破坏了双方信赖关系,要求解除合同,返还代理费。

被告亦认为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同意解除合同,但认为原告没有按约定缴纳全部代理费,因此被告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不返还原告已交付的代理费。

本案是约定解除权的合同,原告认为约定的条件成就,有权提出解除合同,那么被告同意解除合同的行为是否意味着双方已就合同解除问题达成一致,笔者认为协议解除的法律特征,首先是通过订立一个新的合同而解除原来的合同,当事人协商的目的是达成一个解除合同的协议。

协议应有具体内容,如果仅一方提出解除,另一方同意,不能称为达成新协议。

其次,解除本身是卸除、消除之意,合同解除即解除其法律拘束力,从文意看合同解除有溯及力,因此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解除时,应对合同解除后是否恢复原状、如何恢复原状达成一致。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是否溯及既往无法协商一致,显然违背解除本身之含义。

再次,协议解除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当事人相与配合和协力的作用,解决它们之间的分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双方对是否溯及等问题均未达成一致,其分歧并未解决。

如认定为协议解除违背立法本意。

最后,在实践中双方当事人对解除合同的理解往往不一致,一方要求恢复到缔约状态,另一方则仅指合同不再继续履行,合同仅对将来不发生效力。

因此双方在实质上并未达成一致,如法官认定为协议解除,则违背当事人真意。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当事人就是否继续履行合同、是否恢复原状均达成一致,方可称为协议解除。

上述案例中原告的真实意思表示为解除合同,恢复原状,而被告的真实意思表示为终止履行。

因此不能称为协议解除,双方对是否返还代理费用并未达成一致。

对于原告是否有请求恢复原状的权利,法官应以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解除条件是否成就作为衡量依据,从而判断原告是否享有解除权。

如果不符合法定解除或约定解除的条件,合同是否还应继续履行呢?合同法第91条第七款规定,有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本案虽然双方当事人对解除合同并未达成一致,但对于合同不再继续履行已达成一致,因此法官可直接援引91条判令终止履行合同,仅不产生溯及既往的后果。

二、协议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双方当事人约定解除合同后,如果没有就违约损害赔偿问题达成一致的协议,是否影响合同的解除,是否仍有权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

笔者认为如前所述,是否就恢复原状达成一致影响合同的约定解除,但对是否就损害赔偿问题达成一致不影响合同的解除。

因为首先,合同的解除与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问题,其联系表现在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是因合同解除而引起的,但毕竟又不同于合同解除本身,也就是说,当事人没有就违约责任的损害赔偿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就合同的解除达成协议①。

其次,对非违约方的损害赔偿是在合同解除前因债务不履行而发生的,不论当事人是否解除合同都存在,违约的一方承担民事责任,是以合同的法律性质决定的,故损害赔偿的存在与否不能由合同是否解除来确定;最后,从立法看,合同法第九十七条承认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并存,这里所指的合同解除并未将协议解除排除在外,它既包括法定解除,也包括协议解除。

当然,如果当事人在协议中明确放弃对损害赔偿的请求或双方当事人对损害赔偿达成一致意见,则当事人不得再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在实践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原告与被告某乳品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合同一份,由原告提供技术配方,被告负责生产,利润为五五分成,合同有效期为5年,如任何一方违约,支付另一方违约金50万元。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由于被告经营不善,两年后该企业停产,后原、被告达成解除协议,但并未提及损害赔偿问题。

现原告主张被告赔偿其损失,支付违约金50万元。

在这里笔者暂不讨论被告是否存在根本违约,违约金是否应予调整的问题,仅就原告在协议解除合同后是否有权就损害赔偿问题行使诉权的问题作一评价,一审法院认定原告因与被告已就合同解除达成一致,在该协议中未提出损害赔偿,应视为放弃赔偿权,故不应再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诉讼。

笔者认为这种认定本身是对当事人真意的曲解,不能因为当事人在协议中未提到损害赔偿的问题,就视为放弃该项权利,损害赔偿的权利事关重大,对于是否抛弃应予明示。

尽管在解除协议中未提及该内容,也只能理解为双方对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而不能片面认为是对该项权利的抛弃。

当然这种损害赔偿应仅限制在实际损失的范围内,而不能包括可得利益。

三、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与约定解除权的合同合同法第4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该条规定的是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即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以一定的条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

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该条规定的是约定解除权的合同,即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之前,由当事人一方在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并可以通过行使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消灭。

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合同中对合同的解除均约定了条件;最终均导致合同终止不再继续履行后果。

但立法者将前者放在合同的效力一章,而将后者放在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一章,可见二者的作用和价值并不相同。

举一例说明:甲将自家耕牛租给乙使用,同时约定一旦耕牛生病,乙就将耕牛还给甲。

该合同为附解除条件的合同。

但如果双方约定,一旦耕牛生病,乙方有权决定是否将耕牛还给甲,还是继续租用,则属于约定解除权的合同,前者的条件成就,合同自然失效。

而对于后者条件成就,乙则取得了是否解除合同的选择权。

如果乙决定解除合同,则乙必须主动在解除权行使期间内通知甲,并自通知到达甲时方可导致合同解除。

如果乙因春耕无法租到其他的牛,不想解除合同,则可放弃解除权,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因此明确两者的区别在实践中确定合同的效力,法律的适用不无意义。

l、两者的立法目的不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是为了限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满足当事人特定的需要,它本质上是民事法律行为人所附加在法律行为之上的约款,而93条2款实际上的含义是所附条件为当事人的解除权形成的原因,这种解除权以约定的形式取得,是94条法定解除权的补充。

2、附解除条件的合同当条件成就时合同当然且自动地消灭,无须当事人再做出意思表示;在约定解除权的合同的情况下仅仅具有解除的条件还不能使合同消灭,必须有解除行为才能使合同实际解除。

3、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一旦条件成就,则该合同一般是向将来失去效力,而约定解除权的合同既向将来发生效力,又溯及到合同成立时②,直接适用合同法第97条关于合同解除后法律后果的有关规定。

四、解除权人能否以对方未尽催告义务,作为未在合理期限内行使解除权的理由合同法第95条第2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本条规定的是解除权的行使期限问题,该期限为除斥期间,超过该期间而不行使解除权,解除权将消灭。

对于如何理解“经对方催告”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没有规定期限的情况下,必须要由非解除权人向解除权人作出催告,在催告以后,经过合理期限仍未行使解除权的,才能认为解除权丧失。

也有学者认为,在符合解除事由的情况下,不管是否催告,经过合理期限不行使解除权,就可以认为解除权已经丧失。

实质上就是“催告”是非解除权人的一项权利还是义务,是否是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的条件。

例如在一方根本违约以后,非违约方在长达1年的时间内未提出解除合同,并且继续接受违约方的履行,但在一年后突然提出解除合同,理由是违约方并没有向其作出催告,所以不符合合同法第95条的规定,解除权并没有丧失。

催告并不是确定解除权行使的条件,催告只是赋予了非解除权人确定对方是否解除合同的权利,但非解除权人是否催告不应当影响到解除权因逾期行使而丧失的效力。

更何况在实践中非解除权人大多都是违约方,要由违约方来催告非违约方是否解除合同,且将这种催告示作为解除权丧失的条件,不符合情理。

立法者为解除权设立期限限制,目的就是要督促解除权的及时行使,使合同关系得到尽快的确定和稳定。

如果以催告作为解除权丧失的条件,也不会合立法的意图③。

解除权人在对方根本违约的情况下仍继续接受违约方履行的行为,是以默示的行为抛弃了法律赋予的解除权。

虽然合同法没有规定默示可以作为解除权人放弃解除权的情形,但根据合同法37条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由此可以类推出在非解除权人违约后继续履行合同,而解除权人又接受对方的履行,可以认为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为希望合同继续有效。

五、合同解除的生效以当事人通知书准,而非法院作出裁判为准合同法第9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根据法定解除条件或者约定解除条件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此条规定了合同解除的行使方式,即以通知的方式解除合同。

各国立法对合同解除方式的规定各不相同,有的国家规定必须通过法院裁判方可解除合同,即合同解除是一种司法行为而不是当事人的行为。

有的国家规定在当事人享有解除权的情况下,不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为必要条件,依法律规定合同自动而当然地解除。

我国采用的则是实际行使解除权,即即使在当事人享有解除权的情况下,合同也不能当然消灭,必须依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由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将解除合同的意思通知对方当事人方发生解除合同的效力,而不需要经过法院裁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