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论文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最大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时,需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比如,在城市建设中,应该优先选择非敏感生态环境区域作为建设用地,而保护敏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
此外,要采取措施防止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其次,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应该注重平衡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涉及众多利益主体,如政府、农民、企业等。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该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比如,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采取灵活的土地承包制度,以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通过平衡各方利益,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
此外,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应该注重科学性和效率性。
科学性是指根据客观事实和科学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并基于科学数据和技术手段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收集土地资源和环境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科学的方式确定土地利用方案。
效率性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比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最后,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应该加强监督和评估。
监督和评估是保证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何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论文
如何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规划,它与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城镇规划是相衔接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绘好土地利用的蓝图,使土地利用规划真正成为土地管理的重点,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可持续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一定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者说为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所反映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即人类有目的的行为。
人类对土地利用的过程表现为,一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量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如种植农作物、建工厂、修道路等,这是生产活动;二是将一定土地资源用于建住宅、娱乐场所、旅游观光等,这是非生产性的活动。
不论是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土地利用,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土地利用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一是看否从土地利用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尽量按土地适宜的用途去利用土地,按土地的最佳投资适宜去利用土地,并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避免土地利用中的不经济现象;二是看否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环境。
即根据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土地的具体条件利用土地,并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的“三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三是要正确的解决好“建设与吃饭的关系”。
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既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土地供应,又能切实保护耕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衣穿、有饭吃。
1.1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如何进行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调整
如何进行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调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调整变得日益重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调整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合理配置和管理土地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调整展开讨论。
首先,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调整应该以科学为基础。
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要以客观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为支撑,既要考虑到经济的可行性,又要兼顾环境的可持续性。
必须充分了解土地的资源特点和利用潜力,通过科学评估和预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同时,还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详细的分类、评价和分析,为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调整应该注重统筹兼顾。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追求各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平衡。
这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商。
土地利用规划不仅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兼顾社会公益和生态保护的要求。
通过良好的社会参与机制,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三,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调整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的扩张,土地资源显得愈发有限,因此可持续利用土地是十分重要的。
规划制定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等,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同时,还应该鼓励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土地,推动生态农业、城市绿化和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
最后,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调整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
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对于地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地方应根据国家的发展要求和政策导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协调和指导,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总之,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调整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科学性、统筹性和可持续性。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问题论文
探究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人民政府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对区域内农村土地在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作的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安排。
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问题的典型体现。
为了更好地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顺利开展,农村的土地规划工作应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确保农村土地的科学化利用和可持续化利用。
本文通过对当今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不完善第一,重总体规划,轻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在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上不具备强制性,是总体规划的补充,有利于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编制该类规划的驱动力来自于行政命令和用地调整的需要。
第二,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现行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应该说我国土地规划体系在层次上是完整的,但每一级的控制指标和口径基本上是一样,上下级规划之间,大都是有战略到战略的简单重复。
2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县乡两级国土管理部门,在规划的编制实施等具体管理上又集中到县级规划管理相关科室,使得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缺陷。
3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首先,土地规划不科学。
我国土地总体规划特别强调土地利用,对总体规划的重视程度较高,然而对于专项规划却只作为一种补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这样就会出现,在实际过程中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缺乏明确分工,导致土地规划太过于片面,缺乏战略性和协调性。
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偏轨”情况,提升了农村土地规划难度。
其次,机构设置不全面。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5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5篇)第一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统筹土地管理和城乡各类、各业用地的纲领性文件,是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就规划属性而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决策,其实施也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由于人们预见未来事物发展的能力有限,时间越长,对事物未来的判断就可能越不准确;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规划决策的背景、目标都可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形势、新要求,可能需要对原有的规划目标、措施进行调整完善。
因此,依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某一时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总结成效经验、明晰问题原因、提出政策建议,既是一个科学、完整规划过程的必备环节,更是规划制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是一个典型的涉及多因素的综合评价问题。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主观判断决定的,不可避免地带有结论上的模糊性。
要提高规划实施效益评价的可靠性,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处理多因素、模糊性及主观判断等问题的综合评价方法1、采用评价方法。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的评价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分法,其基本思想:对评价指标依据其重要性程度确定权重,对各指标进行评分,其中定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定量指标则转化为相应的评分,最后将各指标的得分累加,得到综合评分值。
其数学模型为:设有n个评价指标,Ki为第个i指标的评分,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则综合评分值为:式子略2、确定评价指标。
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的指标,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有人均GOP、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国民生产总值、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等;生态效益的指标有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率、城镇人均绿化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社会效益的指标有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人居面积、城市人居面积等。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成为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提升土地管理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提升土地管理效率是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的基础。
在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上,政府应建立健全土地登记、评估和交易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同时,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确保农地被合理利用,避免土地荒废和滥用。
此外,加强农村土地执法监管,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其次,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方面,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打破土地碎片化格局,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农业多元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此外,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农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升级,实现农村现代化。
最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农村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水利,防治土壤侵蚀,增强农村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外,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增加生态农业面积,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对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要提高土地管理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不仅关乎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与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土地科学规划利用论文
土地科学规划利用论文【摘要】小城镇建设应从大局出发,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标准,避免双重占地。
要把控制小城镇建设用地作为重点来抓,对于那些过于分散的村落,要探索在群众自愿的条件下适当进行迁村并点的工作,真正实现土地的节约合理用地。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源泉,在经济建设中应对土地作出合理的规划,以使土地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小城镇建设中的各种用地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因此,必须正确引导、科学规划、节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正确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中的用地问题,这也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重点。
1. 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利用优势小城镇的集聚效应使土地的合理利用、集约程度得到提高,通过发展小城镇,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并村定点,可以节约大量农村宅基用地[1]。
随着经济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力度加大,土地的集约利用度得到了加强。
此外,城镇化优化了城乡用地布局结构,小城镇的发展使格局零乱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工业区集中,众多配套的基础建设得到共用,基建成本大幅度降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建设用地。
2. 小城镇建设中规划利用土地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所编制的建设规划都不尽合理,并且存在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主要表现为:2.1 用地方式粗放,盲目扩张,结构不够合理由于缺少有效的节约用地措施和合理的调控、约束手段,小城镇土地过多的采用粗放式外延扩张的用地模式;在结构上,工业用地所占比重较高,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生产性用地、绿地等所占比重较低,不合理占用和浪费土地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土地利用率较低。
2.2 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小城镇建设用地秩序混乱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是以原来的自然村落为依托,具有明显的地域属性[2],而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大造成耕地的日渐缩小和人均占地的急剧减少,使得人地关系恶化,加上随着小城镇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力政府能力的标志,许多地区依靠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的使用权,纷纷引进外来企业大规模进驻,很少考虑土地规划和建设水平,结果导致土地粗放利用的不良局面。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城市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策略,并分析了其对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1.1 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优化策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2.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2.1 占地面积不合理分布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面积分布不合理会导致城市功能布局不均衡,造成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2.2 土地利用方式陈旧过时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3 土地利用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当前土地利用决策多受到地方政府和经济利益的影响,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评估手段。
3.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3.1 区域整体规划制定区域整体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实现城市规模与用地面积的协调发展。
3.2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评估和决策。
3.3 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发展高效节约的利用模式,如城市绿地建设、建设用地的多功能利用等。
3.4 加强法律法规支持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土地使用权、土地转让和补偿等相关制度,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4.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的影响4.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2 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
4.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5. 结论本文综述了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策略,指出了其对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以金寨县为例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以金寨县为例摘要:针对土地资源的充分运用与土地的规划和管理来说,有关部门需要对其引起必要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持续增加的土地资源需求做到了如指掌,充分地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持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旨在早日实现土地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健康发展。
基于这种背景下,结合金寨县发展情况,针对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方法有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优化土地结构等。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规划;管理1.1金寨县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
介于北纬31°06′ ~ 31°48′,东经115°22′~ 116°11′之间,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东连安徽省裕安区、霍山县,南临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两地交界,北与河南省固始、安徽省霍邱、叶集三县区接壤。
境内东西及南北跨度均为80千米,总面积为3914.74平方公里,面积居安徽省之首。
金寨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下降,县境南北宽77千米,东西长78千米。
大别山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16座,主峰天堂寨海拔高度1729.1米,最低处是白塔畈乡的灌口集,海拔仅59.5米,相对高差为1669.6米。
具有明显垂直地势特征。
按山岭绝对高度,可分为中山区、低山丘陵、岗丘平畈三个区域。
海拔800米以上中山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及西部,面积20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1.6%,坡度多在30°~50°之间,水力资源丰富;海拔在400 ~8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梅、响两大水库周围,面积15.9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1%,坡度在25°左右,山间夹有较为开阔的谷地,接近盆地,河道高宽,水流渐缓,易于淤积;海拔在500米以下岗丘平畈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面积2.8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4%。
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
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管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土地规划管理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土地利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载体。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例如,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城市的功能分区,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农田、林地和水域的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土地规划管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变得复杂。
城市土地的供应有限,而需求却不断增长,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局势。
其次,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方的利益往往存在冲突。
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企业需要追求经济效益,居民需要良好的居住环境。
如何在多方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土地规划管理的难题。
为了解决土地规划管理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
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利用和规划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
同时,需要加强对土地规划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此外,加强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公众参与,增加各方的沟通和协商,形成共识。
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土地规划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利益冲突,增加规划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对策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土资源的日渐紧张,土地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保障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本文将从土地规划与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土地规划与管理的现状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土地规划与管理乃至整个土地利用体系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区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土地,而城市地区土地利用过度密集,且存在大量“僵尸城市”和“十万荒地”。
土地开发粗放,存在大量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土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土地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科学的规划评价体系,导致土地利用失衡和资源浪费。
1. 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应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要实行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避免不合理用地。
加强对农村宅基地、村庄用地等的规划和管理,鼓励农村土地有序利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2. 建立健全土地规划评价体系,加强规划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应建立健全土地规划的评价体系。
通过规划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3. 加强土地利用监管,严禁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为了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应加强土地利用监管,严禁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要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用地管理和监督,依法严惩土地违法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法合规利用。
4. 提高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为了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应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强度,有效保护农田和水源地等重点保护地,加大土地生态补偿力度,实施土地保护激励政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制度论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制度论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制度是一种企业管理规范,旨在加强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保护。
编写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使之符合中国法律以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土地利用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制度制定程序:1.确定编制本制度的责任部门和人员;2.收集和整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明确制度的制定依据;3.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对象和内容,规定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制定初稿;4.对初稿进行内部审查,纠正不足;5.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做出相应调整;6.组织制度审批,并公布生效。
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政策:1.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循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2.环境保护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符合环保法的要求。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循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管理的规定。
4.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行政管理法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过程中,应当符合相关的劳动法规要求,并保障员工权益。
5.公司内部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过程中,应当考虑公司内部政策的要求。
制度名称及范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部门和人员。
制度目的:1.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流程,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2.防止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不良后果,保护生态环境。
制度内容:1.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内容、程序及实施方式;2.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批准和备案等相关要求;3.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监管要求,包括审查、监督和检查等;4.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标准及相关改善措施;5.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程序和责任追究等。
责任主体: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批准和备案机构;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核和监督机构;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部门和人员。
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能力建设
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能力建设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综述现状出发,探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加强能力建设的对策。
一、现状综述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违法占地现象严重,不规范的土地利用无法对农村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其次是土地利用合理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科学细致的规划,导致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再次是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相关执法力量不足,无法有效保障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二、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农村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2.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土地管理能力建设,明确土地权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的生产发展能力。
三、面临的挑战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在实践中面临一系列挑战:1.土地占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土地资源有限,如果过度利用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因此需要寻求合理平衡;2.管理体制创新与落地难问题。
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难度较大,需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3.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农民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和科学素养。
四、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能力建设的对策1.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
要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机构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和法律支持,提高农村土地管理水平;2.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要注重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农村土地资源的特点,制定细致周全的规划;3.加强土地执法力量的建设。
加大土地执法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执法效能,保障土地利用的合法性。
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路径选择
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路径选择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农村土地问题牵扯到农村发展、农民收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如何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成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探讨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决定农村土地利用格局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我们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
首先,需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全面了解土地的质量、特征和利用潜力,为规划提供依据。
其次,要结合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方案,注重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二、加强土地整治与流转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农田质量,提高农田产量,实现农民增收。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畅通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相结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加强建设用地管控建设用地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需求,但过度建设用地占用农村耕地,会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控十分必要。
要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计划,合理划定农村建设用地范围,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占用,保护农耕地。
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制度。
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激励农民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稳定农村土地利用。
五、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对于维护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保护机制,加强对农村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六、加强监管与执法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需要加强监管与执法。
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利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保证农村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深化发展城乡土地综合规划与利用的对策
深化发展城乡土地综合规划与利用的对策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城乡土地综合规划与利用是指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宗旨,统筹城乡土地开发利用和居民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空间布局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而深化发展城乡土地综合规划与利用就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用地管控、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深化发展城乡土地综合规划与利用提供参考。
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用途管制,调整农村规划用地结构,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对城市更新土地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要充分发挥各类土地资源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构建绿色生态的城乡空间格局。
加强用地管控,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实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市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违法用地行为,提高用地审批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依法打击土地违法行为。
要强化农村土地利用和整治,合理确定乡村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农村村庄规划布局,保护耕地和农村宅基地,促进农村空间合理利用。
加强土地承载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扩大家庭农场规模,引导农民就业创业。
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权的保护,确保农民土地权益,防止土地流转中的不当侵权行为。
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监管和维护,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浅谈如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现代化的加速进行以及工业生产大规模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实现对土地科学合理的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需要做好土地利用工作,而当前的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引言:土地的总体规划的对象是辖区内全部的土地资源,因此,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具有全局性与整体性。
土地资源的规划关系到的不只是土地资源的问题,也会引发在土地资源之较大战略性的问题。
土地资源的使用的总体规划对某个区域的战略转型和全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民生的改善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改变,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全局性重要规划。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意义制定实施保障措施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依据,其确定的规划目标、进行的规划设计和提出的实施方法为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保障。
尤其是提出的保障措施在整个规划实施的全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法律依据。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是加强和改建规划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
要实现基本农田保有量和耕地面积的不减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控建设用地面积扩大等一系列规划目标,必须要总结以往在规划管理中的成功经验,找出上一轮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不断总结,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严密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才是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改进规划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
二、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具体的实施力度还不够。
为了实现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我国设定了很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没有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且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实际处理,缺乏紧急的实施条例,使得在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中不能发挥规章制度的良好作用,缺乏对于实际的总体规划的一种实用性和约束力。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摘要: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土地利用率问题。
土地管理的重点内容是通过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与规划途径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然而,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土地资源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利用效率低是我国土地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基于此,文章就我国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作出对策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建设的良好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土地规划;资源利用;管理措施1 引言我国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利用形式多种多样。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已成为当前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
近些年,随着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在土地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然而,我国土地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当前土地发展的问题,应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缓解人地矛盾,达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意义城乡土地利用与规划虽然属于低层规划的范畴,但是它起的是基础性作用,关系着上层规划能否贯彻落实,对城乡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与规划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城乡土地利用与规划中,必须要明确具体的区域、利用方式和建设时间,然后依据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的土地规划方案,相关部门应该实时关注规划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以便能及时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现在我国经济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传统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不符合当前耕地法律的规定。
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建设更应该重视土地利用与规划,这样才能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利用与规划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不仅可以科学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更重要的是能使我国城乡的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土地管理更加科学,以此来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浅谈如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摘要:土地作为一种珍贵的资源,是我国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所以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是当前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简要论述了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引言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五级土地宏观规划的管理制度,通过国家牵头,形成国家、省、市、县、乡等自上而下五级规划模式,即五个层次,上下级规划必须紧密衔接,上一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并指导下一级规划,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土地的总体规划的对象是辖区内全部的土地资源,因此,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具有全局性与整体性。
土地资源的规划关系不仅仅只是土地资源的问题,所以也会引发在土地资源之较大战略性的问题,土地资源的使用的总体规划对某个区域的战略转型和全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民生的改善则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改变,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全局性重要规划。
1、规划实施过程之中的主要问题1.1、权威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对于其他相关规划缺乏约束力当前我国已经推出了全国五级的自上而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然而因为我国的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各个系统的规划会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会交叉,并且因为国家的土地资源规划的权威性不够,这也就使水利部门、交通部门、政府部门等各个部门会依照自己的规划执行,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经常会被地方性的规划而忽视。
1.2、规划本身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因为建设预留地布局的合理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为直观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个别县市把建设预留地布局的比较集中,使得一些乡镇并没有建设预留地,造成一些项目出现无地可供应的现象;并且,因为建设预留地布局不合理,就会给以后项目的合理安排造成诸多的困难,甚至造成有的项目流失:同时一些地方过度注重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没有合理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严重限制了城市以及城镇的发展空间。
最为直观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把城镇周围以及公路两侧的农田都进行了保护,划入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一些还会把县城内的耕地也作为基本农田进行保护,阻碍了城市以及城镇的健康发展;规划图同实地现状不符的情况在规划实施中以及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之时也会经常出现。
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对策
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对策摘要:我国国土资源比较丰富,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现代化建设是促进作用,能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资源的浪费。
因此,现阶段就要加强对土地规划工作的重视,探索更多加强管理的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更好发展。
文章分析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结构,以及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规划管理的策略,可供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土地资源;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各方面都需要利用到土地资源,必须对土地建设规模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规划,尽量提高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土地规划利用发挥作用的方面。
但在实际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中,因规划制度不合理,管理方式受限等,导致一定不足的存在,使得资源管理工作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探寻更多提升土地规划和管理的措施。
1 土地规划管理概述1.1 土地规划定义土地规划是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前景,为了确保对于土地的使用的合理性而采取的长期的措施。
这种措施是根据当前的自然技术以及资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的合理分配,防止因为人为因素造成土地的利用率比较低的情况出现。
总体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社会,经济与自然等条件,针对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等进行的整体安排。
1.2 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土地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高山和高原,只有很小的比例才是土地以及丘陵,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比较有限的,而且我国人口较多,土地资源相对来说比较紧张,而土地的实际利用率效果不明显。
由宏观管理角度上而言,优化土地资源的分配,提高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充分挖掘实际价值。
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率有所进一步提升,一定程度导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使得土地资源在不断的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摘要】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动态变化过程。
只有通过全面的规划实施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保障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实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各业用地,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文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且对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管理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健词】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分析;对策与建议1 引言随着1986年第一部《土地管理法》的正式颁布,使我国土地管理走向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省、市、县、乡的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不仅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保护耕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得以顺利实施,而且使土地利用规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
规划管地、规划用地和不得随意占用基本农田等观念深入各级政府领导心里,规划对科学利用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方面作用进一步显现。
但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2],决定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必将面临多样化的问题。
部分问题的产生,虽然与规划本身的前瞻性等问题有关,但也暴露出实施过程中相关保障体制的不健全。
目前,各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陆续出台,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划工作的实践,提出一些措施,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县、乡级规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2.1 权威性未充分发挥,对其他相关规划缺乏约束力《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等,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
但由于我国的规划体系不够完善,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旅游等各类规划的编制时间、规划期限、规划范围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统一,造成各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够紧密、各业土地利用规模不够协调;另一方面,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控制作用的发挥。
2.2 行政保障手段不健全,人为干预过多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历经前期准备、调查研究、拟定方案、协调论证到报批、公布等多项环节,耗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但部分地方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跑、规划围着领导意志转的现象。
如为确保一个基础设施项目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或者“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需要,若所选地块位置不符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申请调整规划,这是上轮规划局部调整比较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要原因在于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缺乏全面、系统的土地利用评价和制度约束[3],使得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随意性大。
2.3 市场手段运用滞后,建设用地外延明显从现状来看,我们的规划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行政手段,市场手段运用相对滞后。
表现在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占用耕地成本和补偿标准总体偏低,耕地保护资金支持、节约集约用地的价格调节和税费支持缺乏等,使遏制建设用地外延扩张的目标未能取得预期成效。
2.4 公众参与不充分,影响社会监督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是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目前可供公众参与的基本停留在规划听证和编制成果的公示层面,参与深度不足。
在规划实施监督方面,人大监督、公众监督、舆论监督运用也不够充分,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尚未建立[4]。
3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策建议经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确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规范和制约人们的土地利用活动提供了依据。
但没有健全的实施保障措施,不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就很难实现,所谓“三分规划,七分管理”。
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新一轮规划目标的有效实现,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3.1 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保障通过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和保障规划实施管理的最基本方法,如以《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对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法规依据只有《土地管理法》第三章共14条的1600多字,且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规划局部调整或修改、指导或协调相关规划、规划实施评价或评估等非常多的内容,没办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规定。
这几年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为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通过探索和经验积累,出台了很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如国土资源部37号令《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第42号令《建设用地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等等,但也有很多的规章制度与政策,特别是政策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政策实施发现了问题、出现了偏差时出台的,就像计算机程序打补丁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也有10多年的时间了,各地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施管理办法,我们何不将之总结、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呢?从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措施角度上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需要在落实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创新规划实施思路,更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理念,逐步建立以土地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法,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它包括两个层次:国家层面上,要建立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国家法律法规,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或条例,以此明确整个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目标、方针和实施规划的根本性法律依据;地方层面上,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地方性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实施规划,因此,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可操作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如规划实施条例),提出涉及规划所有实施管理内容和违反规划的强制处理措施等具体规定,来保证各级规划的实施管理。
3.2 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激励措施探索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激励机制,积极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规划目标的落实。
经济手段是为了实现目标按照土地利用的经济手段属性,在经济上采用管理措施。
一是采用土地价格调节:通过垄断土地供应的一级市场,政府可以有效对土地市场价格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土地价格差异进而调节各部门和行业的用地需求,形成符合规划的用地结构,布局就会自然形成。
二是采用土地税费调节:通过制定和调节土地的税费总额或比例,可以很好地约束土地使用者的行为,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限制某些不合理用地企业的用地需求;另外,通过在关键环节制定的税费政策,还可以有效解决一些特别关注的问题,如通过征收耕地造地费、新菜地开发基金等,可以稳定农业生产用地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土地利用规划保护耕地的要求等。
三是采用土地违规罚款制度:对违反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实施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强制罚款,同样可以遏制恶性用地,罚款金额定向用于土地的合理开发和整理。
3.3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相关机制3.3.1 严格编制和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编制,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是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耕地开垦、土地整理审批的依据。
要强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耕地保有量和土地开发整理等的控制和引导,特别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不得突破。
对没有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用地的,或者没有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计划指标擅自批准农用地转用的,按非法批准用地追究。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
3.3.2 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不仅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参与项目前期,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落实国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前置把关、审查程序。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应对一切建设项目用地事项进行严格审查,凡不符合规划和相关规定,坚决不予以通过。
3.3.3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长期战略性规划,规划的期限长达15年,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很难确保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出现偏差。
为落实规划的控制与引导作用,我们不妨在近期规划实施完毕后或每间隔3~5年,对规划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特别是规划目标提前实施的,且通过评估实施是良好的,就要允许修编规划。
3.3.4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或调整机制《土地管理法》中只明确,国家和省级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以申请调整规划,规划局部修改或调整范围非常小,虽然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局部修改或调整规划,但是政策的稳定性较差。
因此,要从国家到省,在总结实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规划局部修改或调整的工作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小的偏差,允许局部修改或调整,体现规划的弹性原则。
3.3.5 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机制政府统一组织,部门相互配合,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旅游规划、水利规划、林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各专项规划确定用地规模、时序和位置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渠道的畅通。
3.3.6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考核机制由政府将组织实施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并出台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一套考核办法,对规划实施管理较好的地方给予一定奖励,反之给予惩罚,如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超过当年下达计划的,应当扣减下一年度相应的计划指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超过下达任务,给予一定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等等。
3.4 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机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到一定区域的整体发展,与全体居民息息相关,应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注重专家队伍与公众参与的结合[5],充分发动社会大众参与规划的制定、监督和维护规划的实施。
因为社会监督管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要贯穿于规划的整个全过程。
社会监督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三个制度建设:即规划公众参与制度、规划公示制度、规划管理公开制度。
互动的过程有助于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监督,宣传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规定和要求,调动公众潜力和主动意识,赋予土地使用者知晓、参与、决策、监督规划的权利,促进政府部门公正执法,提高工作效率,制约和避免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
3.5 制定规划实施的科技措施运用科学、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不仅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也拓宽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