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划分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整理地貌是指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规模、特定形态、某种时空发展规律的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直接反映了地壳的动力和构造运动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认识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初中地理中要学习地貌知识点,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下初中地理所涉及的地貌知识点。

一、地球表层的三大地貌单元地球表层可划分为陆地、海洋和大气三大地貌单元。

1.陆地地貌:陆地地貌通常由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组成。

山地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有山脉、山地、山间盆地等形态;高原是指相对高处的广阔平缓的地形,具有相对平坦的地势;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起伏地形,有连绵起伏的小山丘;平原是指地势平坦、广袤平缓的地形,一般分为冲积平原、河流平原、湖泊平原等;盆地是由山地环绕,中间相对平坦的地形。

2.海洋地貌:海洋地貌主要由海底丘陵、海底山脊、海沟、海洋平原、大陆坡等构成。

海底丘陵是海底地壳上一种地形形态,构成了海洋中的起伏山地;海底山脊是海洋中的山地,是在板块边界处的岩浆作用形成的;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貌单元,多位于太平洋等大洋的底部;海洋平原是海洋中的低矮地貌,主要由海水沉积物构成;大陆坡是连接大陆与大洋的地貌部分,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区域。

3.大气地貌:大气地貌主要指光撒、雾霭、云、气旋、地面风等现象。

光撒是因大气中尘埃、颗粒物等悬浮物质的散射现象形成的;雾霭是空气中的水分在地面降温形成的云状物质;云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气象现象;气旋是大气中旋转的形势和气压分布,主要有气旋系统和地面强风等;地面风是地形、气温、气压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气象现象。

二、地貌的形成与变化地貌的形成与变化是由地震、火山活动、水蚀、风蚀、冰蚀、沉积作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地震与火山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地球上地壳运动最直接的表现。

地震的能量释放会引起地面沉降、隆起、断裂等地貌变化;火山活动会喷发出火山岩、熔岩、火山灰,形成火山地貌,如火山口、火山坡等。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地理地形分类

地理地形分类

地理地形分类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地理地形地貌

地理地形地貌

地理地形地貌地理地形地貌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特征的学科,掌握地理地形地貌对于理解地球的物理特征、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地理地形地貌的概念、分类以及形成机制。

一、地理地形地貌的概念地理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状、特征和地面隆起或凹陷的部分。

它包括各种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貌特征。

地理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地理地形地貌的分类1.山地:山地是地面隆起,呈现起伏不平的地区,一般高度大于500米。

山地主要分为山脉和山岳两种类型。

山脉由一系列附近或相连的山峰组成,如喜马拉雅山脉;山岳指独立的山峰,如珠穆朗玛峰。

2.高原:高原是海拔较高、起伏较小的平坦地区,一般高度在500至2000米之间。

高原上常有河流切割形成的河谷和盆地。

例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

3.平原:平原是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海拔较低,地势均匀。

平原通常由沉积物或火山灰堆积而成,适宜农业和人类居住。

例如,松花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平原之一。

4.盆地:盆地是地面凹陷的地区,四周被山脉环绕。

盆地内沉积物堆积丰富,适宜农业和城市发展。

例如,美国的科罗拉多盆地和中国的塔里木盆地。

5.河流:河流是地球表面水系的组成部分,常常通过冲刷和侵蚀形成峡谷、峡谷和洪泛平原。

例如,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形成了壮丽的三峡峡谷。

6.湖泊:湖泊是地表积水的区域,通常由河流水系、冰川融水或地下水形成。

湖泊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的是山区的堰塞湖,有的是冰川形成的冰碛湖。

如中国的鄱阳湖和美国的五大湖。

三、地理地形地貌的形成机制1.构造变动:地质构造运动会导致地幔岩石上浮或下沉,形成山脉、高原和盆地。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

2.水文侵蚀:水文过程,如河流侵蚀和冰川侵蚀,能够改变地形。

河流的冲刷和侵蚀形成了峡谷和河谷,而冰川的移动和磨蚀形成了山谷和冰碛平原。

地形类型划分标准

地形类型划分标准

地形类型划分标准
地形类型划分标准:
1、高原:是指海拔较高的大平原,形成原因多因为地质构造变动,如冰川作
用和构造抬升等,范围一般指超过1000米的平原地貌。

2、丘陵:是指地势陡峭的高低不平的地形,丘陵常常位于两片比较高大的平
原地区之间,形成的原因也和地壳的构造变动有关,如成片的火山熔岩冷却成岩
浆岩,或者基岩抬升等。

3、山脉:由许多连续的山峰组成的山地,它与丘陵的区别在于山脉的山峰较高,纵横起伏越来越大。

而丘陵山峰比较低,地形变化不明显。

山脉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地壳构造变动有关,是由内发生的地壳隆起而形成。

4、盆地:是指地壳构造变动使地面发生相当幅度的下陷,形成一个低洼地区,盆地内平原多,其周边为丘陵和山脉,例如准噶尔盆地。

5、海洋:是全球地质构造最广泛的特征,海洋有如然大洋、半个洋和海湾等。

大洋面积占70%以上的海洋,形成的特征介于大陆和浅海之间,浅海深度一般在2000米以下。

6、沙漠:是由地下水及微风等作用侵蚀形成的极端干旱的地带,被弱烈的微
风吹荡的地带,莲花石组成的沙丘,也是沙漠的一种地貌形态,它影响着沙漠的
变化,由此而形成的沙漠地貌也就有不同类型。

7、冰川:指大量地表冰消失后发生地壳抬升,冰涝作用及雨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川作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水源的形成,为河流的改道提供可能,也是大量植被的发源地和资源。

地形地貌划分

地形地貌划分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

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

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

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

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

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

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

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

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

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

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根据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境内地貌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成因类型,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

地形地貌类型划分标准表

地形地貌类型划分标准表

地形地貌类型划分标准表
本表主要依据地貌形态、成因、年龄、组合、分区、改造与保护以及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对地形地貌类型进行划分。

一、地貌形态
1.平原
地貌形态:地势平坦,起伏较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2.山地
地貌形态:山峰尖锐,坡度陡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3.丘陵
地貌形态:坡度较缓,起伏较大,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

4.高原
地貌形态:地势高亢,顶面平坦,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5.盆地
地貌形态:周围高中间低,四周环山,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二、地貌成因
1.构造地貌
(1) 褶皱山: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褶皱山脉。

(2) 断块山: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断层山脉。

(3) 坳谷和阶地: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坳谷和阶地。

2.火山地貌
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口、火山锥等。

3.喀斯特地貌
因地下水溶蚀而形成的溶洞、石林等。

4.黄土地貌
因风力堆积而形成的黄土高原等。

5.冰川地貌
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冰川谷、冰斗等。

三、地貌年龄
1.新生代地貌:约从265万年前到现在。

包括现代湖泊、河流、冰川、海岸
等。

2.中生代地貌:约从2.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

包括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各种
地貌类型。

3.古生代地貌:约从5.4亿年前到2.5亿年前。

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
纪、泥盆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等时期的地貌类型。

抱歉,当前访问用户较多,请稍后重试。

文档助手持续学习升级中,期待为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地形地貌划分

地形地貌划分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

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

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

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

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

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

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

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

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

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

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根据它的成因、形态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地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地貌类型有不同的等级,最常用、也是最高一级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5个。

还有按照形成某一种地貌的主要营力来划分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地貌类型及常见表示

地貌类型及常见表示

地貌类型及常见表示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及其表示方法: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高原的总高度有时比山地大,有时相比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异较小,这是山地和高原的区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会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丘陵: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坡度一般较低缓、切割破碎、无一定方向,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高原: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高原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

平原: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个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平原有两大类型:独立型平原,是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例如长江下游平原。

从属型平原,是某种更大地形里的构成单位,高原可以包括盆地(青藏高原就包括柴达木盆地),而盆地常有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丘陵等,如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游几个平原都在盆地里。

盆地:盆地是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

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或复合体。

沉积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区搬运来的沉积物,也可充填相对近源的火山喷出物质,当然也接受原地化学、生物及机械作用形成的盆内沉积物。

地貌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等高线法:用一组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地貌形态的方法。

地貌晕渲法:根据等高线数据生成地貌晕渲图像的方法。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地理高考中对地形的考点涉及到地貌类型、地形要素、形成过程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与地形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貌类型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因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河谷地带等。

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山地带通常由多座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存在大面积的高原、盆地和山谷。

高山地带的形成往往与板块运动和岩石抬升有关。

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平原地带大部分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平原地带形成主要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有关。

3.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区,地势较为起伏,以丘陵地形为特征。

丘陵地带通常由多座小山丘组成,其形成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蚀等过程有关。

4. 盆地地带盆地地带是地球表面深达数十至数百米的盆状地形,通常受山脉或丘陵地势所包围。

盆地地带形成通常与构造运动、岩盐溶解等过程有关。

5. 河谷地带河谷地带是由河流侵蚀形成的线形地形,通常位于高山或丘陵地带。

河谷地带具有较大的纵向起伏和横向展宽,形成原因主要与河流的侵蚀和冲刷有关。

二、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指地形形成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影响因素。

在地理高考中,常见的地形要素包括地壳运动、水体作用、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壳在板块构造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地震、地质活动等。

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形成和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指水体对地表的侵蚀、沉积和改造作用。

水体作用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侵蚀和冲刷,以及水体的沉积和泛滥等现象。

3.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扬土作用。

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对地表的侵蚀和形成沙丘等地形有重要影响。

简述地貌类型的划分

简述地貌类型的划分

简述地貌类型的划分地貌类型是地理学中对地表形态的系统分类,地理学家根据地貌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划分出了不同的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主要有平原、丘陵、浅海、深海、高原、盆地、幽谷、山脉、山坳、坎坎及河流湖泊等,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从更广泛的角度上划分出不同的地貌类型,以下将为您介绍各种地貌类型的划分及其对应的特征。

1.原类型:平原类型是地形最平整的一种类型,它具有较弱的坡度,平均海拔介于200米以下,面积有时超过数千平方公里。

平原靠近水源,地面土壤疏松,可吸收水分,特别适合农业种植,其特征地形有草原、芜湖。

2. 丘陵类型:丘陵类型表现为山岗与山谷结合,山岗相对较高,四周坡度较大,中间谷地相对较低,海拔2001000米,坡度大小不一,最典型的丘陵类型地形特征有山丘、山地和其他低山地形。

3.海类型:浅海类型地形以大海湖为主,海拔偏低,大多数在海平面以下,地形一般为多变的曲线状,有长螺旋状河道,潮间带,浅滩等类型,具体类型有海湾、河口、海岸线、沉积物及海坝等。

4.海类型:深海类型位于海底,海拔10~100米以下,海床一般为平坦,中部有山谷、海沟,多处有海洋台地,其特征地形有海沟、海沟拐弯处、海山及海洋台地等。

5.原类型:高原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地势较高的山脉、山谷和平原构成的区域,海拔一般超过1000米,最高处接近海平面,有自西安西藏、青海湖南平原、新疆塔里木高原等,具体特征地形有山石、山谷、草原、溪流、湖泊等。

6.地类型:盆地类型一般为高山围绕,海拔200~1000米,全局低于高山,中心凹陷,特征地形有荒漠、湿地等,典型盆地有黄土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沙漠等。

7.谷类型:幽谷类型特征地形有河谷、河槽等,典型的幽谷有黄河河谷、洞庭湖河谷,它们位于山脉和丘陵之间,海拔与地貌周边相对较低,海拔200-500米,河谷河流湖泊等特征地形具有一定的凹陷。

8.脉类型:山脉类型表现为山脉和山谷的构成,海拔在1000米以上,常由山峰、山谷、溪流等数种特征地形组成,典型的山脉有珠穆朗玛峰和九寨沟等。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的划分标准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的划分标准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的划分标准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地貌分类标准。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地形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地表覆盖等。

不同地貌类型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平原是指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起伏和高差的地形。

平原通常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主要由沉积物堆积形成。

平原适宜农业发展,因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中国的长江、黄河平原就是著名的平原地带。

丘陵是指地势起伏,有一定高差的地形。

丘陵通常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具有较坡度的山丘。

丘陵地区土壤质地较好,适宜农业和林业发展。

中国的华北丘陵和英国的高地就是典型的丘陵地带。

山地是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形。

山地通常由地壳运动和岩石抬升形成,具有陡峭的山峰和深谷。

山地地形复杂,气候和植被多样。

山地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就是著名的山地地带。

高山地是指海拔较高、气温低、植被稀疏的地形。

高山地通常位于山地以上的地区,包括高山和高原。

高山地气候恶劣,氧气稀薄,植物和动物种类少。

高山地对于科学考察、旅游和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就是典型的高山地带。

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是地球表面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它们具
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对于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地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地形地貌的划分

地形地貌的划分

根据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境内地貌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成因类型,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

第三级为岩性形态成因类型,依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变质岩(m)、花岗岩(g)、石灰岩(m)、砂页岩(s)、砂砾岩(c)、红岩(r),第四级松散堆积物地貌。

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特征海拔(米)相对高程(米)坡度组成物质山地起伏很大,线状延伸,脉络清楚,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构造形迹表现明显中山〉800 600 〉75。

变质岩花岗岩中低山500〜800 400〜600 〉30。

砂页岩砂砾质低山300〜500变质岩丘陵波状起伏,脉络不分明,丘顶多呈浑圆状,多基岩裸露<300 150〜200 15。

〜25。

红岩、花岗岩、砂页岩岗地起伏和缓,切割不强烈<100 10〜60 <15。

基岩、第四纪物质平原平坦<50<5。

第四纪物质一、山地——侵蚀剥蚀构造地貌山地是新构造运动时期以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地带。

经长期侵蚀剥蚀而成。

地质构造形迹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山脊线和沟谷延伸方向,大致与构造线一致。

山地多分布于东北东、部和东南部的外围。

山地面积为2240.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中山、中低山、低山3个亚类。

中山临湘市药姑山(1261.1米)、大云山(909.7米),岳阳县相思山(957.2 米),平江县幕阜山(1595.6米)、连云山(1600.3米)等,都属于中山。

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变质岩。

海拔高于800米,相对高度高于600 米,地面坡度大于50°。

割切明显,河网冲沟密度3〜6公里/平方公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征。

溪谷密布,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

沟谷河源侵蚀已达垭口鞍部,水系呈树枝状和放射状分布。

我国地形地貌分几级阶梯

我国地形地貌分几级阶梯

我国地形地貌分几级阶梯
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如图突出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中国第一级阶梯、中国第二级阶梯与中国第三级阶梯共三级阶梯。

第一阶梯。

盆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有: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1000-2000米。

第三阶梯。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地形等级划分标准

地形等级划分标准

地形等级划分标准
地形等级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地势特征、高程、坡度等因素进行划分。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地形等级划分标准:
1. 平原:海拔低于200米,地势平坦,坡度小于3度。

2. 丘陵:海拔200-500米,地势较为起伏,坡度在3-15度之间。

3. 高原:海拔500-2000米,地势相对平坦,坡度一般小于5度,但高原边缘可能有陡峭的边坡。

4. 山地:海拔2000-4000米,地势陡峭,坡度大于15度,山峰、山谷等地形明显。

5. 高山:海拔4000-6000米,地势险峻,山岭、山峰层次分明,坡度大于30度。

6. 冰川地区:主要由冰川覆盖,地势崎岖,坡度大,海拔较高。

7. 沿海地区:有海洋或者其他大型水体环绕,地势平缓,海拔低。

8. 河谷地区:位于山地当中,河流穿过形成的谷地,地势较为平坦,海拔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地形等级的划分标准可能因地区、国家、用途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上述标准仅供参考。

地理学中的地形与地貌

地理学中的地形与地貌

地貌的定义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地貌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 地貌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形态、规模、成因等特点进行划分。 地貌的特征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与地貌的关系
地形是指地球表 面的形态,包括 山脉、河流、湖 泊、平原、高原 等;地貌则是指 地球表面的特征, 包括地势、地貌、 地质构造等。
地形地貌演变的趋势预测
地形地貌演变受到气候变化、板块运动、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趋势预测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海岸地形 的演变。
板块运动是影响地形地貌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预测板块运动的方向和 速度可以帮助预测地形的变化趋势。
人类活动对地形地貌演变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 这些活动可能加速地形地貌的演变。
地形地貌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意义
提供自然景观, 吸引游客前来观 赏和旅游。
开发山地户外运 动,如攀岩、徒 步等,促进体育 产业的发展。
利用地形地貌特征, 打造特色小镇、旅 游度假区等,提升 区域经济价值。
结合当地文化, 开发文化旅游产 品,传承和弘扬 地方文化。
地形地貌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
提供地质信息: 地形地貌揭示 了地质构造、 岩性、地下水 等情况,为地 质工程提供基
础数据。
指导工程设计: 地形地貌特征 对工程稳定性、 安全性有重要 影响,可指导 地质工程设计。
预测地质灾害: 地形地貌可预 测滑坡、泥石 流等地质灾害, 为地质工程提 供安全保障。
优化资源利用: 了解地形地貌 特征可优化土 地资源、水资 源等利用,提 高地质工程的

公务员考试地理常识:我国五大地貌类型

公务员考试地理常识:我国五大地貌类型

公务员考试地理常识:我国五⼤地貌类型、根据形态结构,地貌划分五⼤地貌类型:
1、根据形态结构,
(1)、平原⼀般是指海拔⾼度在200⽶以下,内部相对⾼差在50⽶以下的地形区。

平原给⼈以平阔畅达的美感,⼀些河流冲积平原⼜往往是⼈类从远古以来的主要栖息地,不仅其⾃然风光美丽,⽽且⼈⽂景观荟萃,城乡繁荣发展,因此多具较好的旅游价值。

(2)、⾼原通常把海拔超过500⽶(在我国通常超过1000⽶),⾯积较⼤、地⾯起伏平坦的地区称
为⾼原。

⾼原以其⾼亢、辽远的空间美感,以及特殊的⾼原⽓候、⾃然环境和民俗特征,给⼈带来特殊的体验和神秘感,由此具有观光、休养、考察、探险等多种旅游价值。

(3)、⼭地通常把海拔超过500⽶,坡度较陡的地形称为⼭地。

⼭地是五⼤基本地貌中最富有多样性造型的⾃然景观资源,雄、奇、险、秀、幽及其组合变化,是⼭地景观地貌的主要审美特
征。

(4)、丘陵通常把海拔⾼度低于500⽶,相对⾼度⼩于200⽶,坡度较缓的地形称为丘陵。

丘陵起伏⽐⼭地和缓,但两者难以截然分开。

因此丘陵部分地具有⼭地的旅游价值,同时有可能具有更丰富的⼈⽂景观。

丘陵也容易被开发
成果园和茶园,发展观光农业条件最好。

(5)、盆地四周⾼中间低,相对⾼差⼀般在500⽶以上的地貌类型。

盆地往往是众⽔汇集之地,多具有与冲积平原相类似的旅游价值。

四川盆地就是⽐较典型的例⼦。

2、按照地貌的不同成因
、按照地貌的不同成因,⼜可把地貌分成岩溶地貌、熔岩地貌、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流纹岩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黄⼟地貌等等。

不同成因的地貌具有各⾃不同的美感,都可以被开发成旅游资源。

五大地形划分标准

五大地形划分标准

五大地形划分标准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等。

这些地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水力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一般情况下,地球表面的地形可以通过五大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和描述,这五大划分标准分别是高程、坡度、地貌类型、地球化学组成和成因。

第一个划分标准是高程,也就是地表相对于海平面的高低。

高程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几个层次。

平原是低于海平面的区域,相对来说地势较平坦;丘陵是介于平原和山地之间的地形,较为起伏;山地是高于周围地形的地势,有明显的高度差;高原是相对平坦但高出周围地势的区域,通常由堆积岩层组成。

第二个划分标准是坡度,也就是地表的倾斜程度。

坡度可以分为陡坡地形、缓坡地形和平坡地形三类。

陡坡地形是指倾斜度较大的地貌,通常出现在山地或断崖边缘;缓坡地形是指倾斜度适中的地貌,比较平缓;平坡地形是指倾斜度较小或者接近于水平的地貌,多出现在河谷和盆地。

第三个划分标准是地貌类型,也就是地表特征的种类。

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等几类。

山地是由连续的山峰和山脉组成,地势起伏较大;平原是指地势比较平坦,缺乏明显的起伏;盆地是指四面环山的地貌,形成类似于锅底的凹陷型地形;高原是指相对平坦但高出周围地势的区域;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表起伏。

第四个划分标准是地球化学组成,也就是地表的岩石和土壤类型。

地球化学组成可以分为岩石世界和土壤世界两个层次。

岩石世界是指地表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土壤世界是指地表主要由土壤构成,土壤的成分和结构多样,通常是由岩石经过风化、风蚀和水蚀等过程形成的。

最后一个划分标准是成因,也就是地形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地形的成因可以分为构造运动、侵蚀和堆积等多种因素。

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构造活动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如地震引起的地残断裂和隆起;侵蚀是指水流、风力和冰川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剥蚀和重塑,如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和冰川侵蚀形成的冰蚀地形;堆积是指沉积物在地表积累形成的地貌,如河流冲刷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和风力搬运形成的沙丘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

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

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

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

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

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

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

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

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

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

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根据它的成因、形态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地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地貌类型有不同的等级,最常用、也是最高一级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5个。

还有按照形成某一种地貌的主要营力来划分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侵蚀和堆积类型中又可进一步分为河流的、湖泊的、海洋的、冰川的、风成的、喀斯特的根据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境内地貌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成因类型,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

第三级为岩性形态成因类型,依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变质岩(m)、花岗岩(g)、石灰岩(m)、砂页岩(s)、砂砾岩(c)、红岩(r),第四级松散堆积物地貌。

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特征海拔(米)相对高程(米)坡度组成物质山地起伏很大,线状延伸,脉络清楚,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构造形迹表现明显中山>800 600 >75° 变质岩花岗岩中低山500~800 400~600 >30° 砂页岩砂砾质低山300~500 变质岩丘陵波状起伏,脉络不分明,丘顶多呈浑圆状,多基岩裸露<300 150~200 15°~25° 红岩、花岗岩、砂页岩岗地起伏和缓,切割不强烈<100 10~60 <15° 基岩、第四纪物质平原平坦<50 <5° 第四纪物质一、山地——侵蚀剥蚀构造地貌山地是新构造运动时期以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地带。

经长期侵蚀剥蚀而成。

地质构造形迹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山脊线和沟谷延伸方向,大致与构造线一致。

山地多分布于东北、东部和东南部的外围。

山地面积为2240.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中山、中低山、低山3个亚类。

中山临湘市药姑山(1261.1米)、大云山(909.7米),岳阳县相思山(957.2米),平江县幕阜山(1595.6米)、连云山(1600.3米)等,都属于中山。

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变质岩。

海拔高于800米,相对高度高于600米,地面坡度大于50°。

割切明显,河网冲沟密度3~6公里/平方公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征。

溪谷密布,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

沟谷河源侵蚀已达垭口鞍部,水系呈树枝状和放射状分布。

中低山临湘市中山外围,五尖山一带,大云山、相思山的外延部分,幕阜山余脉,连云山西南部,复兴山、汨罗市玉池山等,都属于中低山。

主要组成物质为变质岩和花岗岩。

海拔500~800米,相对高度400~600米,地面坡度大于30°。

河网冲沟密度为3~6公里/平方公里,中等切割,现代地貌形成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

具有山岭陡峻,山脊明显,脉络清晰,走向不定的特征。

这类山脊多呈圆滑状,田垅兼有凹形和凸形,山体呈猪背状。

低山华容县桃花山一带,大云山、幕阜山、复兴山外围,汨罗市东南部和东北部智峰山以及南部的密岩山、飘峰山、神鼎山的残留顶盖。

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岳阳县麻布大山和岳阳楼区小木岭等,都属于低山。

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变质岩、砂页岩和砂砾岩。

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度20米,地面坡度25°~30°。

切割轻微,河网冲沟密度为4~6公里/平方公里,山脊脉络清晰,但走向较乱。

二、丘陵——侵蚀剥蚀地貌丘陵处于地壳缓慢上升地带。

丘陵面积为3435.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

按地表形态特征可分为高丘陵与低丘陵两个亚类。

高丘陵一般分布在山地前缘地带,或山地余脉的延伸部分。

临湘市忠防、横铺、聂市,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饶村,平江县谈岑、瓮江、三阳、钟洞及连云山一带,分布着由变质岩(或千枚岩、板岩)组成的高丘陵。

华容县牛角山、小墨山一带,临湘市詹桥、白羊田、贺畈,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甘田、饶村、凤凰,平江县南江、虹桥、柘庄、瑚佩、思村、芦洞,汨罗市弼时、高家坊等地,分布着由花岗岩组成的高丘陵。

另外,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呈东西向分布着砂页岩高丘陵。

平江县金龙、大洲一带分布着砂砾岩高丘陵,海拔200~300米,相对高程150~200米,地面坡度20°~25°,局部大于25°。

河网冲沟密度为4~5公里/平方公里。

丘体多呈短条状,丘脊与冲沟谷地略呈带状,相间排列。

冲沟多辟为垅田,坡脚多为旱地。

丘顶圆浑,丘脊平缓,基岩局部裸露,大部分风化较强烈,坡残积物较厚。

现代地貌发展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

低丘陵主要分布于高丘陵外围和向岗地过渡地区。

华容县大乘寺以北,临湘市聂市,岳阳县南冲、月田、黄岸、大塅、甘田、兰田、渭洞、凤凰、关王,平江县三阳、瓮江、谈岑、钟洞,汨罗市红花、天井、长乐、古仑、白水等地,分布着变质岩(千枚岩、片岩、板岩)组成的低丘陵。

临湘市桃林、长塘、忠防、白羊田,平江县长平盆地部分地区分布着红色砂砾岩、页岩组成的低丘陵。

华容县鼎山、石伏山一带,临湘市白羊田、贺畈、詹桥,岳阳县毛田、渭田、饶村、凤凰和新开塘一带,平江县南江、虹桥、钟洞、岑川、西江、思村、芦洞、梅仙、瑚佩,汨罗市黄柏、川山坪、高家坊等地,分布着由花岗岩组成的低丘陵。

另外,还有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是由震旦系——寒武系砂页岩组成的低丘陵。

平江县金龙、浆市、大洲等地分布着由第三纪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低丘陵。

临湘市羊楼司、云溪区路口等地还有零星分布的由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白云岩组成的低丘陵,海拔100~200米,相对高度60~150米,地面坡度15°~20°。

河网冲沟密度5~7公里/平方公里。

丘体零乱,无方向性,多呈馒头形、穹窿形成短垅岗形,丘顶浑圆,丘谷交错,丘间坳沟,凹地比较发育,已垦为水田,部分丘坡为旱地。

现代地貌形成过程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蚀片蚀均较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三、岗地——侵蚀剥蚀地貌岗地处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带,长期受流水侵蚀和物理风化等作用的影响,面积为2689.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

按其形态特征,分为高岗地和低岗地两个亚类。

高岗地华容县三郎堰以北,寄书岭、墨山、小耳山、凤山,汨罗市桃林寺、范家园、火天、黄市、古培,平江县安定、三阳、嘉义一带的3~5级河沿阶地,分布着由网纹状红土和矿砾层组成的红土高岗地。

临湘市桃林、长塘、忠防,平江县长平盆地边缘,汨罗市大荆、黄市、火天等地,分布着由紫红色砂岩、砾岩、粉砂岩、矿质砾岩组成的高岗地。

平江县岑川、西江盆地,汨罗市川山坪、高家坊、弼时、铜盆、沙溪、黄柏、古仑、长乐、天井,临湘市南部花岗岩河谷两侧,分布着由花岗岩组成的高岗地。

华容县黄湖山、凤山,临湘市坦渡、源潭,岳阳县康王、乌江、西塘、昆山、麻塘、龙湾、五垸,平江县栗山、谈岑、瓮江、三阳,汨罗江流域两侧的铁门坎以上和神鼎山、密岩山西北部,分布着由变质岩组成的高岗地。

另外,临湘市长安谷地坦渡部分地区有砂页岩高岗地,平江县木瓜、龙门、浆市、思村、芦洞等沿汨罗江一带,分布着由砂砾岩组成的高岗地。

海拔一般低于100米,相对高度30~60米,地面坡度10°~15°。

河网冲沟密度4~6公里/平方公里。

岗体呈馒头状散布或垅岗状沟垅相间排列,岗顶平齐。

低岗地华容县洪山头、塔市驿、三封寺、终南,岳阳县黄沙、黄秀、大明、荆州、鹿角、中洲、友爱、中村、白羊、十步、熊市、杨林、公田,平江县栗山、三阳、安定、嘉义,汨罗市新塘、白塘、楚塘、桃林寺、范家园、白水,湘阴县东部和屈原农场部分地区,分布着由红土组成的低岗地。

临湘市桃林、忠防、长塘、白羊田、长安、乘风,湘阴县安静等地,分布着由红岩组成的低岗地。

临湘市鸭栏——定湖以北地区及长安谷地内侧,分布着砂页岩组成的低岗地。

汨罗市川山坪——高家坊、铜盆——弼时谷地向山地过渡的两侧和白水镇,湘阴县玉华、金龙、长康,分布着由花岗岩组成的低岗地。

临湘市鸭栏——定湖以南地区,平江县栗山、谈岑、瓮江,汨罗江沿岸平原与智峰山交接部位,分布着变质岩(千枚岩、板岩)低岗地,海拔低于60米,相对高度10~30米,地面坡度5°~10°。

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面状冲刷和沟蚀作用为主。

河网冲沟密度2~3公里/平方公里。

岗顶平齐,岗体多呈馒头状,和缓起伏,微向平原倾斜。

外侧与平原接壤,转折清晰;内侧与高岗地接壤,逐渐过渡。

四、平原一堆积地貌平原主要是在新构造运动地壳相对下降的地区,由河湖冲积物长期堆积而成。

面积为4033.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

主要分布于华容、岳阳、湘阴、汨罗县(市)和钱粮湖、屈原、建新、君山、黄盖湖农场。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面坡度小于5°,微向洞庭湖倾斜。

河网冲沟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

地面平坦开阔,沉积深厚,耕地连片。

根据地表形态特征与物质组成状况,可分为江河冲积平原、滨湖冲积平原和溪谷冲积平原3个亚类。

江河冲积平原分布于长江右岸和湘江下游地带,主要包括华容县江洲、集城、塔市和洪山头一部分,临湘市江南、黄盖湖农场、岳阳县新墙河下游沿岸,汨罗市曹家山以下的汨罗江两岸,屈原农场中部,湘阴县三塘和东塘北部,湘、资二水尾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