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择题百题精炼(01)(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总复习历史选择题百题精炼(01)(教师版)

先秦时期的政治文明

1.(2012届江西吉安市三校联考)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嫡妻的地位日渐下降

B、家庭成员关系已经平等

C、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2.(2012年河北保定调研测试)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

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

B.为了凝聚亲族

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

D.为了教化子孙

【答案】C

【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由此可以凝聚亲族,彰显家族声誉,“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可以教化子孙。修家谱的目的是强调血缘关系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

3.(2012年江苏百校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4.(2013届山西省第二次诊断考试)“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5.(2013届湖南长郡中学第一次月考)“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不能直接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

A.宗法制度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等级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而等级制度包含着礼乐制度,通过分析材料,天子、诸公、诸侯、上大夫、下大夫,各有不同的数量的豆,反映的是一种,等级制度,所以CD入选,而、天子、诸公、诸侯、上大夫、下大夫反映的是一种分封的关系,B入选;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

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与材料无关。

6.(2013届广东华师附中高三摸底考)《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7.(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调研考试)《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本题用排除法比较简单,从(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可知是周公在西周时创立的分封制,选项A是秦朝确立的,排除A;选项B也是秦朝确立郡县制才有官僚政治,西周的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君主专制也是秦朝才开始有,排除BD;分封制作用之一是把国与家联系在一起。

8.(2013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朝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答案】 A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世代相袭,实行贵族政治,列国分立;希腊城邦时期贵族制是重要的政体类型,独立自主。因此A正确。周朝和希腊都未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B错;小国寡民不合西周,C错;希腊并未实行分封制。D错。故选A

先秦时期的经济文明

9.(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二学期统一练习)明朝时松江的地方志中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这种现象使

A.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B.国家税收大为减少

C.农业大国地位动摇

D.农村土地大量荒芜

10.(2011-2012学年宁夏贺兰一中高三月考)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度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理解,牛尊的鼻子上的铁圈,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这主要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答案】C

11.(2012年广东省六校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联合考试)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2.(2013届广东汕尾高三测试)“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材料中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意思是:我能替国君开辟土地,充实府库,其中“我能为君辟土地”说明井田制瓦解,此外,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无意中揭示中”,可见选项ABD只是表面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3.(2013届新课标高考复习检测题)“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