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第六章共29页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教育社会学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究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2.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学科化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学科体系化时期(新兴的教育社会学建立时期,二十世纪中叶以后)3.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A 20世纪60年代“教育爆炸”b 学校教育的急剧扩充,引发教育危机和学校危机(教育、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下降,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减少,学生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和厌恶)c 教育危机出现的原因:教育过分追随社会发生抗议教育过分脱离社会的运动d 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显著特点:实证性,解释性e 教育社会学今后发展趋势:(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策性(2)国际间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加强,加强比较教育学科之间的合作(3)理论基础不断扩宽(4)全方位的研究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A 自五十年代后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断三十年:相对落后状态B 1979年恢复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C 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得初步发展*d 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建设除了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经验,更需要联系我国的教育实际,开展广泛的教育调查和实验研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特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并赶上世界研究水平4.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宏观方面---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2文化与教育的问题微观方面--1-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2 研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5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p25历史比较法,实验法,资料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法,典型调查法6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a使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正确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b为正确的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教导c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7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p29a结构功能主义:(1)强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关系、内聚力,团结合作,相关性以及共同的规范和价值标准,强调制度和角色的功能发挥,以及各部门对社会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
第六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第六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第六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古人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又于我哉?H.H a l l:?°只要拿起一张报纸,你就能看到各种组织的影子渗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无所不在,现代人想要不食人间烟火,成为遗世独立的隐士可不容易。
?±a?a我们已经无法逃脱社会组织的控制。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学校是各种社会组织中的一种。
早在1932年,华勒在《教学社会学》中研究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学特点。
学校组织的研究仍然是教育社会学中最薄弱的领域之一。
英国学者鲍尔指出,迄今为止仍没有学校组织的社会学理论。
同时他认为,学校组织研究缺乏理论逻辑和社会学活力是阻碍教育社会学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第一节学校组织的性质与结构一、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一)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执行一定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社会目标的一种单位或社会机构。
“执行某种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工作目标,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机关、企业、团体”,“它体现一种社会关系,表现为稳定的关系网络。
”——《社会学简明辞典》美国组织社会学家给组织的定义:为了寻求特定的目的而特殊构成的或再构成的社会单位(或人际团体)我国社会学者一般定义为: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群体。
科温认为正规组织应具备四种特征:1、稳定的交互作用型态;2、群体之间一致的认同;3、追求共同利益,完成特定任务;4、权力与权威结构的协调作用。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产生和存续,必须通过三种要素结合才能实现:1、共同的组织目的2、协作的愿望3、信息的沟通构成一个社会组织,需要以下几个要素:群体、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组织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设备。
学校符合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1、有特殊的目的存在2、由一定数量的教职工所构成的,这些成员按照一定的手续加入到组织中来,具有稳定的交互作用;3、学校有一套规章制度,办学治校的方针和办法,要求成员执行和遵守,同时还有合理的权利结构;4、学校有校舍,教室、图书、实验室等物质条件。
社会学: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三、社会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分层的主要方法: 、分层的主要方法: ★客观法 ★主观法 ★声望法
2、分层的标准有两类: 分层的标准有两类: • 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 • 以潜在地位为标准 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 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 收入 职业 教育程度 权力
第二节 社会阶层
第四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
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从个人角度看, 从个人角度看,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 的改变。从狭义上讲,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的改变。从狭义上讲,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社会流动不同于物理空间上的位移, 社会流动不同于物理空间上的位移,而是人们的具有 社会意义的、地位上的变化。 社会意义的、地位上的变化。 社会流动不一定是人们地理空间上的移动。 社会流动不一定是人们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 由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多重的, 由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多重的,所以其社会流动也 是多重的。 是多重的。
一、社会阶层的含义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 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 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与社会阶级这两个概念的用途有所不同。 社会阶层与社会阶级这两个概念的用途有所不同。
教育社会学专题ppt
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
间接
文
作为文化负荷体的人:教师与
化
学生
水 平
文化水平对教 育水平的制约
直接
与
教
教材与其他教育手段
育
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的循环
(二)、文化的传递、传播与教育
文化传递: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 延续
文化传播:文化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扩散 ,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作用:促进文化发展 促进个人社会化
收集资料:普查法,抽样法,个案法,典型 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二次分析, 实验法,区位法,社会测量法,功能探究法 ,系统工程法,数学法
普查法:
全面调查法,对调查对象的总体的 全部单位逐一不漏的进行调查,以 收集某一教育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 全部情况的资料。公共机构采用, 最接近真实。
抽样法:按一定方式从被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部 分做样本进行调查,将研究结果推论到总体 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关键是保证样本
的代表性,缩小抽样误差。 偶遇抽样
非机率抽样 判断抽样
配额抽样
简单几率抽样
机率抽样
分层几率抽样 整群几率抽样
系统几率抽样
用于横剖式比较研究和追踪式研究
个案法:将某一个具体单位作为案例,对它的若干 现象、特征和过程作全面的、深入的、长 时间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来龙去脉。运 用广泛,定性研究,结果不宜推论。
实验法:在尽可能严密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 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的科学方法,用 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较 小范围内进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 然实验。避免危害被试身心健康的做 法。
区位法:将某一区域作为一个体系,从其全部 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区域与外界 的关系中综合考察区域生活、区域结 构、功能、价值体系、社会问题、区 域发展变化的趋势等等情况的一种方 法。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03)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18
一、社会组织的目标
2. 我国目标整合时需注意的问题:
• ①在制定组织目标时,要含有为个人所乐于接 受的一定的因素,要尽可能将与组织目标方向 一致的个人目标纳入组织目标之中。
• ②为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要加 强对个人目标选择的指导。
• ③当教师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要在 认真分析差隔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 施修改个人目标。
2020/12/10
23
二、国外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
(一)沃勒的《教学社会学》 学校五方面的特征: ①属于次级文化; ②属于综合文化; ③对立与统合型文化; ④积极与消极功能兼具。 ⑤可有意安排或引导发展方向。
2020/12/10
24
二、国外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
(二)柯尔曼娱乐亚文化 ①年轻人在音乐和服装上有特殊的爱好; ②在文化态度上经常与成人世界相对立或
2020/12/10
12
三、在我国学校功能发挥中 存在的问题
• 1.我国学校社会化功能存在的缺欠 • 2.学校选择分配功能中存在的问题
2020/12/10
13
第三节 学校组织的目标 和结构
2020/12/10
14
一、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学校组织目标的构成 1.社会规定目标; 2.学生个人目标; 3.教师个人目标; 4.学校期望目标。
2020/12/10
15
一、社会组织的目标
(二)学校组织目标的差隔 1. 含义:指已经形成的学校组织目标和构 成学校组织目标的体系之间不一致的现象。 2.表现:学校组织目标的差隔主要表现在 学校及个人目标与国家规定的目标的差隔 上。
2020/12/10
社会学第六章社会化
当老师的按计划把她从肮脏的环境,领到美丽的 大海、峻秀的高山、喧闹的街道开眼界、长见识, 让她一步步熟悉新的社会环境,培养她衣食住行 的生存能力时,她不是茫然无知地表示惊讶、兴 奋,就是惬意地发出猪的哼哼声,可偶尔视野中 出现猪的形象时,她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兴奋的单 音:“猪!猪!”特别是每当她一进教室,就会 惰性十足地趴在桌子上,不消几分钟,就像猪一 样酣然入睡。更有趣的是,有时她半夜突然醒来, 一看四处无人,便猪性大发,甩头晃脑吧咂吧咂 嘴,小脸上鼻子、眼睛、眉毛、耳朵一起生动地 错位移动,再把身子贴在墙上,左蹭右蹭,尔后, 悄悄地溜到院子里,去啃草皮,或者干脆跳进猪 圈,亲昵地和猪一起打滚……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强制性
社会化是任何个体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过程。个体从呱呱落地 来到世界后,便把自身臵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开始接受社 会环境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不依个体意志为转移的。
2.主观能动性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的影响,而 是一方面既接受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积极主动地认识社 会,影响和作用于周围的环境。
3.终身持续性
由于社会总是处在不断变迁和发展之中,个体与社会的 交互作用,无法造就固定不变的模式,从而使人也处在 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 变,是一个终身不断进行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
4.相互性
即社会化过程中主体与受体 之间相互作用,包括正向、 反向和侧向三种影响类型。
我国内地学者对社会化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如费孝通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 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 杨心恒、宗力认为,社会化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 一个能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 的社会人的过程; 黄育馥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小到大,学习社会或 群体的行为模式或行为规范,并在某种程度上被诱导着去 适应他所在的社会或群体规范的过程; 本教材作者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 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 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 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教育社会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社会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提出教育社会学的第一个定义的学者是答案:苏扎罗2.迪尔凯姆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取向是答案:过去;现在3.教育社会学学科意识缺乏的原因是答案:研究过程没有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问题缺乏社会学想象力;研究成果缺乏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意味;其余选项都对4.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应该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包括答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互补原则;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并存原则;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原则;事实研究基础上的价值涉入原则5.教育社会学的解释功能是通过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来实现的。
答案:对6.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最受关注、最高产的一个分支学科的是答案:教育社会学7.下列关于质性研究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质性研究也称质的研究,它不同于定性研究;质性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价值中立的研究态度,以描述和解释为基本特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8.教育社会学的描述功能是通过回答下列哪类问题来实现的?答案:“是什么”9.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质性研究的是答案:实验法10.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界定教育社会学,最为典型的当属法国社会学家、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提出的“社会化研究说”。
答案:爱弥尔·迪尔凯姆第二章测试1.迪尔凯姆对于教育社会学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为答案:创设了教育社会学学科;确立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提供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例;其余选项都对2.1913年迪尔凯姆获任巴黎大学“教育学与社会学”教授,标志着教育社会学学科的诞生。
答案:对3.迪尔凯姆为教育社会学确立的独特研究视角是答案:对教育现象的现状进行描述;确定教育现象的功能;对教育现象的历史进行描述;寻求教育现象的起因4.从1949年至1979年,我国大陆的教育社会学进入了停滞阶段。
答案:对5.我国教育社会学恢复与重建的第一步,就是重新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教育社会学PPT
01总体结构第一编学科元论第一部分学科论:事物共性研究第二部分问题论:事件专项研究第二编学科本论第三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生境论第四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结构论第五部分教育社会生态运行论第六部分教育社会生态功能论第七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的存在形态第八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的非生态化02学科范式第一部分学科论教育社会学学科学习-研究范式的性质1,实质:结构框架构件构式2,本质:理念构想观念价值3,全质:范式思路方法模式教育社会学科学习-研究范式的基本内容框架:思维对象的边界轮廓和结构关系教育社会生态的生境、结构、运行和功能理念:质性判断:实能应怎是:生存生产生活思路:思维的起点、进程和顺序从教育社会生态的生境考察到、结构、运行和功能分析教育社会学科学习-研究范式性质根本特征实质本位的研究1,客观反映范式:教育社会生态2,研究者价值祛除3,对应反映,超越性设计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本质理念教育社会生命形态的能动延续、再造和创新与教育社会的公平生活与有效生产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全质思路教育社会生态形态四是研究按着教育社会生态形态的环境、结构、运行和功能顺序,进行实是面目、能是猜想、应是建构和怎是设计的系统研究。
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基本特征1,对应真实性:主客观一致性2,全质综合性:实质本质有机统一3,形态完整性:结构性:形式内容4,理论系统性:逻辑性:辩证形式5,行动个体性:整体性、复合性学习-研究要求●行动参与性学习:个体性、共行性●实践反思性学习:目的性、批判性●展示内化性学习:外化性、内烁性●互动协商性学习:博弈性、自主性第一章研究学习主体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二、研究学习主体的立场三、研究学习主体的职责四、研究学习主体的权能五、研究学习主体的行为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1,实质:个人身份:自己私人2,本质:法人身份:角色身份代表者3,全质:完整身份:自己私人代表者(1)国民公民(2)他人家庭族群国家(3)人类:公共知识分子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准公共知识分子1立场2职责3权能4行为二、准公共知识分子立场1,研究学习者的基本立场无立场暗立场灰立场明立场2,准公共知识分子立场:明立场(1)全人类总体(2)全人类整体(3)全人类总体整体形态:个体三、准公共知识分子职责研究弘扬通识共识坚持维护公益公利发起参与公共行动尊重个体理念实践四、准公共知识分子权能研究认识权反思批判权表达辩论权自主行动权五、准公共知识分子行动坚持独立人格行动坚持批判反思行动创新设计建构行动本质形态:四是研究实是研究能是研究应是研究怎是研究四是研究的基本内涵实是研究:实然、实证、真实:完整能是研究:性质、猜想、价值:充分应是研究:规范、建构、模型:完备怎是研究:操作、设计、举措:可行四是研究的逻辑关系从实是研究、能是研究到应是研究再到怎是研究四是研究逻辑关系的依据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求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实践性要求四是研究逻辑关系的意义实现主客观世界的科学统一实现科学认识与能动实践的统一研究对象与内容●教育社会生态人(元生态系统)●教育社会生态人(复合生态系统)教育社会生态人(元生态系统)●定义:生命形态人:教育生命有机体形态●以教育生命的客观律动为基础和依托,能动地参与、创造和享有有效生产和公平生活,自主地谋求更好生存与发展的教育生命有机体形态。
教育社会学
新编教育社会学(主编:马和民)第一篇: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第一章导论教育社会学: 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教育社会学的两种研究路径: 第一种,主要是以孔德/图尔干/斯宾塞维代表的学术渊源,偏重”社会事实”, 推崇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 第二种是以韦伯为代表的,主要是偏重个体事实, 推崇价值判断和质化研究.●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 社会有机论,教育现象放于社会大系统进行分析)2.综合性(理解的教育是广义的噢究的视角和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 对本国本土教育事实的研究. 4. 实证性( 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获取教育事实资料)●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局限性: 1. 功能局限性(具有鲜明的合作性和依赖性,比如只能协助而不能代替各种具体的学科,不能独立的解决教育问题) 2. 地位局限性( 对社会学依附明显) .3. 应用局限性( 研究范式不具有普适性) .●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把社会化的形态分为三类: 后喻文化- 儿童向成人学习;并喻文化-儿童或成年人都需要向各自的同辈人学习;前喻文化-成年人向儿童学习.●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宏观角度: 围绕教育功能展开, 研究重点在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不平等/教育与社会变迁/与人的社会化问题等.中观角度: 研究以学校为中心开展. 重点是学校科层制组织的性质/目标/结构/组成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微观角度: 一类是以英国学者杨为标志,形成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二类是采用现象学/象征互动论与俗民方法论等,以课堂和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形成学校教育的俗民志.综合角度的研究: 同时关注宏观和微观两种社会过程. 如, 美国波普尔的”隐性课程论”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萌芽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 成形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转型于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后得到飞速发展.代表人物: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一词. 称这门学科为”实证哲学, 认为社会学是“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的实证研究”。
《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09179
《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09179值得拥有的资料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说明部分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探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社会科学是教育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一般来说其研究内容多来自教育领域而理论方法多借助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即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宏观的教育社会学、中观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教育社会学四个部分构成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社会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促进学生对我国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思考提高学生对我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社会学分析能力本课程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鲁洁主编、吴康宁副主编)作为教材该教材力图做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较充分地反映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翔实、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教育社会学教材本课程考核可采用闭卷考试加教育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本文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第二节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一、学科性质诸论二、学科性质确定第三节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诸说二、研究对象界说第四节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二、决定因素与非决定因素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五、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重点与难题]一、规范性与证验性两种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区别二、当代教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三、明确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四、把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思考题]1.什么是证验性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它与规范性教育社会学研究之间有何区别?2.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明确这个问题有何意义?3.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4.联系我国当前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实际谈谈当代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教学要点]第一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二节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一、教育可传播和创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观念、态度、价值和知识使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自觉参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二、教育可促进经济增长、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推动社会朝着"三个文明"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三、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第三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对策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重点与难点]一、应识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二、理解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战略中的作用三、把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题]1.试析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教育可持续发展2.试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谈谈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3.何谓教育可持续发展?其实现的对策选择是什么?第三章教育与社会阶层化[教学要点]第一节社会阶层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一、社会阶层化的涵义二、阶层结构与教育结构第二节社会阶层化对教育的影响一、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机制二、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具体表现三、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合理化中的作用第三节教育与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概述二、社会流动与教育的相互影响三、教育分流问题第四节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一、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二、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分析三、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重点与难点]一、应识记的概念: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竞争式流动、教育机会均等二、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机制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四、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思考题]1.社会阶层化对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试析教育与社会流动的相关性3.联系教育实际谈谈促进教育社会均等的措施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变迁第一节从社会变迁过程中考察教育一、社会变迁的涵义及类型二、从社会变迁过程中研究教育的视角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理论研究一、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二、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三、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第三节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与教育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二、赶超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三、中国赶超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对教育的需求[重点与难点]一、从社会变迁中研究教育的视角二、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相关性分析三、教育现代化的类型及当代社会背景[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2.综述我国当前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并谈谈适应社会变迁应采取哪些教育对策第五章教育与社会问题[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与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的涵义及其类型二、教育与社会问题的相关分析三、社会转型期教育问题举要第二节学习压力问题一、学习压力问题的概念二、学习压力问题的影响三、学习压力问题形成机制及缓解第三节青少年问题一、青少年问题类型二、青少年问题形成原因分析三、预防解决青少年问题产生的策略第四节教育与人口问题一、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二、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的压力三、教育在解决人口问题中的作用第五节教育与劳动就业问题一、劳动就业问题的涵义二、劳动就业问题成因三、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教育对策[重点与难点]一、教育与社会问题的相关分析二、学习压力问题形成及缓解三、预防青少年问题的措施四、教育在解决人的问题中的作用五、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教育对策[思考题]1.试析教育反作用于社会问题的双重性2.试举一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教育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第六章学校社会组织[教学要点]第一节学校社会组织的理论一、学校组织的涵义二、学校组织的有关理论第二节学校社会组织的性质一、关于学校组织基本性质的几种观点二、不同类型学校组织的特点分析第三节学校社会组织目标一、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构成二、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差异三、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整合第四节学校组织的结构一、异质性结构二、多权威结构三、多层次结构第五节学校组织的文化一、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二、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三、离散型学校文化与统合型学校文化第六节学校社会组织的环境一、社区与社区发展二、社区结构对学校的影响三、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贡献[重点与难点]一、学校组织形态与社会组织要素的相关性分析二、学校社会组织属性三、学校组织目标、结构、文化的社会学特征四、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思考题]1.为什么说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它的特点何在?2.学校组织目标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学校组织结构的社会学特征是什么?4.如何正确认识学生亚文化?5.试述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第七章班级社会体系[教学要点]第一节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概述一、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二、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第二节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一、社会化功能二、个性化功能三、分化与选择功能四、照顾或保护功能第三节班级教学社会学问题一、学生社会背景及同辈群体与教学二、教师角色及教师群体与教学三、师生人际关系与教学四、班级社会气氛与教学[重点与难点]一、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二、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三、影响班级教学效率的社会因素及班级教学自身的社会情境[思考题]1.盖哲尔与谢伦关于班级活动组织方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试析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3.提高班级教学效率的社会学途径是什么?第八章教师的社会学分析[教学要点]第一节教师的社会地位一、教师的专业地位二、教师在社会职业等级体系中的地位三、教师群体内部的地位差别第二节教师的社会角色一、教师角色的多维性及其转换二、教师的角色冲突第三节教师职业的社会化一、教师社会化的主要目标与内容二、教师社会化的阶段[重点与难点]一、教师在社会职业等级体系中整体社会地位及各层面社会地位的判定二、教师社会角色的类型及变迁三、教师社会化的涵义及内容[思考题]1.试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现状进行分析2.有人对"教师是社会代表者"的观点提出质疑请给出你自己的观点3.教师角色冲突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是什么?4.试从教师社会化内容的角度谈谈教师教育内容的构建与改革第九章教育与个体社会化[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与个体社会化概述一、个体社会化的涵义二、个体社会化的纵横结构与教育三、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第二节家庭教育与个体社会化一、家庭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及其特点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三、家庭结构与儿童社会化第三节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一、学校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及其特点二、教师与学生社会化三、学生同辈群体与个体社会化第四节社会教育与个体社会化一、社会文化与学生社会化二、大众传播媒介与学生的社会化[重点与难点]一、个体社会化的涵义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思考题]1.什么是个体社会化?它与教育的关系怎样?2.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作用如何?它与其他社会因素相比有何特点?3.学校个体社会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怎样认识学生同辈群体在个体社会化过性中的作用5.如何改革与完善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化功能三、教学参考书目1、董泽芳编著:《教育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2、吴铎、张人杰编:《教育与社会》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3、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5、厉以贤、毕诚:《教育社会学引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6、陈奎熹:《教育社会学》台北三民书社1980年版7、林清江:《教育社会学新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1年版8、傅松涛:《教育社会学新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9、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0、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1、王守恒主编:《教育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2、马和民等著:《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谢维和著:《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5、[苏]费里波夫:《教育社会学》李震雷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16、[英]班克斯(O. Bawks):《教育社会学》林清江译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8年版17、[日]片冈德雄:《班级社会学》贺晓星译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18、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9、吴康宁等著:《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吴永军著:《课程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1、吴永军著:《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03)
一、学校组织的性质
(二)学校组织的性质 学校是一个规范组织,同时学校还具有强制 组织和公立组织的某些特征
一、学校组织的性质
(三)西方学者有关学校组织理论的论述 1.关于学校科层化问题的争议; 2.关于学校组织的系统理论; 3.关于权变理论
二、学校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 1.正式组织:按照组织的规章和制度建立起 来的社会组织,组织成员的关系有正规的 明确的关系。。 • 2.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部的若干成员 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 益一致等因素,不是经过认为设计而产生 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而形成的 人际关系。
• ③当教师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要在 认真分析差隔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 施修改个人目标。
二、学校组织结构
1.异质结构 教师与学生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悖, 他们在学校中互为异质成员。 2.多权威的结构 学校对学生的组织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和 任课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控制来进行的
二、学校组织结构
三、学校组织文化的类型
1.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
①学校的制度文化是指社会期待的学校具有 的文化,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及行为 方式等。 ②非制度文化是指学校文化中的哪些在社会 期待之外的文化。
三、学校组织文化的类型
2. 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 ①教师文化
• 从教师文化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来看, 教师文化首先是“规范文化”;从教师文 化与学生文化的关系来看,教师文化是 “权威文化”;从教师文化自身所属的 “文化层次”来看,教师文化是“精致编 码文化”。
第一节 学校组织的一般理论
一、学校组织的性质
(一)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 1. 社会组织的含义: 社会组织是执行一定社会职能,完成特定 社会目标的一种单位或社会机构。
教育社会学
0086《教育社会学》2012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第一章绪论1、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义可以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来定义教育社会学,但这二者都不能很好的表达教育社会学的特殊性。
因此,可以将教育社会学定义为研究教育活动之社会过程及其与其他社会过程影响关系,研究社会结构中的教育制度与教育过程中的社会行动的学说体系。
2、社会结构指在一定社会中,社会成员划分成的社会集团或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团内部的关系。
广义的社会结构就是指社会群体及群体之间的关系状况。
狭义的社会结构则专指社会内部分化的状况,并经常被社会阶级阶层状况、社会职业结构等概念所替代。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1、结构功能主义是二战后在美国崛起的最重要的社会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帕森斯、默顿等。
其主要观点有:(1)社会是客观的存在,是由不同部门组成的整体;(2)社会各组成部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这一功能是使社会整体之间建立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3)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稳定的,这既有赖于社会功能的分化,同时也借助于社会中共同的价值观念;(4)社会的和谐关系会因社会组成部分的变动而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需要通过调整达到新的平衡。
2、科层制:对科层制进行阐释和分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
他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以某种权力为基础的,合理--合法的权力是官僚制的基础,它为管理活动、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使权力提供了正式的规则。
科层制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体制。
其特点主要有:①有正式规章;②有明确分工;③权力分层;④按正式规则发生公务关系;⑤任职资格要通过考核和任命。
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有助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组织成员的个性特征,压抑了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章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1、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应用层次,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应用层次包括宏观层次、微观层次和中观层次三个层次。
研究层次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者所使用范式的特点两个方面。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
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经济地位 教师的政治地位 教师的文化地位
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情况不一,大体分为以下三种:
1. 高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
日本是第一种类型的代表,教师工资,一般高出同学 历、同工龄的其他职业人员的15%以上。中小学教师工资可 达17万日元,而同工龄、同资历的公司职员工资平均为15.8 万日元。 2. 大致等同“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 第二种类型以波兰为代表,波兰政府规定,教师的平均 工资与工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相等。 3. 低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 第三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低于政府 公务员,也低于其他技术人员。例如,同样是学土学位的毕 业生,去搞工程专业可以拿到22 369美元,可是去当中学教 师只能拿15 548美元,小学教师只有14 789美元。工作15年 后的财会人员可以升到4万美元,而中学教师只能升到2万美 元。
2003年全国职业声望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市人大主任 市长 法院院长 工程师 科学家 县委书记 大学教授 大学教师 政府机关局长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电视台主持人 工商税务人员 作家 银行出纳员 政府机关办事员 飞机驾驶员 警察 体育运动员 医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幼儿园老师 服装模特 居委会主任 护士 保险公司业务员 村委会主任 会计 邮递员 养殖专业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出租汽车司机 宾馆服务员 建筑工人 图书管理员 殡葬场火化工 矿工 理发师 纺织工人 清洁工
教师角色图
趋向于 奉行不平 等的原则 “掩饰自 我” “社会代表者”
教育社会学
者需求的滿足與動機的激勵,非止學科知識和 傳統文化的傳遞;個人主義的色彩較濃
4. 社會改良論-重視學生對於社會不平等、不公
平現象的分析與批判;改良意味較濃
2019/6/1
7
課程社會學之理論基礎-潛在課程 區分為三大學派(陳伯璋,1985)
1. 結構功能論-潛在課程為「學生在學校及班級
事先安排好的有意學習」
2019/6/1
9
3. 社會批判理論-潛在課程為「將影響或決定正式 課程內涵和特性所蘊含的價值、規範、與態度, 內化於教學過程中(包括有意及無意),而使學 生習得這些經驗,藉以完成社會化;或將這些經 驗轉化為自我意識的反省與批判,進而產生對現
狀改進的實際行動」
2019/6/1
*個人方面:指個人的人格特質和需求,又 稱 情意層面
*制度方面:指制度中的角色期望,又稱規 範層面
2 . Getzels提出之班級社會體系模式:影響人類 社會行為的因素有二
3 . 教學必須瞭解個人與制度方面的資源與限制, 源自能掌握成效2019/6/1
15
教學之社會學基礎-衝突論
1. 教學為一種制度化的領導;教師和學生
3.兩性平權主義學派
* 重視課程中不當性別意識型態的批判,以及如何建 立理想之兩性關係
2019/6/1
6
課程社會學之理論基礎-正式課程
1. 人文主義-此類課程重視傳統文化知識與價值
的傳遞,具保守主義的色彩
2. 社會效率論-強調科學管理技術在課程發展與
學校教育實施上的運用,目的在培育具備競爭 力的公民;強調課程對社會的經濟功能
2.重視教育中成功與失敗者之「社會性特徵」及 「階段分配情形」;較忽略基本要素中之課程、 活動、教學、與評量
教育社会学- 韦克难
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
掌握教育问题概述,掌握社会 转型期的教育问题,了解教育 不平等问题,了解学习压力问 题,了解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
第一节 教育问题概述 一、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关 系 二、教育问题的含义 三、教育问题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 一、结构性教育问题 二、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三、伴生性教育问题 四、失范性教育问题 五、过程性教育问题 六、失误性教育问题
第二节 班级的结构分析
一、班级正式结构 二、班级非正式结构 三、社会网络分析 四、两种结构的矛盾
第三节 班级的群体分析 一、班级群体的形成与类型 二、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 三、班集体的建设
第八章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掌握学校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了解学校组织的运行,掌握学 校组织的变革。
第一节学校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一、学校组织的性质 二、学校组织的结构
的三个层次,了解教育社会学 的学科方法论,了解定量研究 与定性研究;掌握教育社会学 的研究过程;了解教育社会学 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 法论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 三个层次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第二节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 环 二、研究课题的形成 三、概念、命题与理论的建构 方法 四、研究方案的设计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 (1)教育与社会结构。包括教育与社 会经济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 与社会变迁以及教育与社会分层等宏 观分析; (2)教育与社会化过程。研究不同教 育形式下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功能以及 社会角色; (3)学校的组织、文化、结构以及与 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运行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知识(课程)
还可能背离家长的期望和高校的要求。
12
综合课程的优点
第一,克服了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比较容易贴近社 会现实和实际生活; 第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和拓宽了学习内容的 内涵和外延;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13
综合课程的不足
第一,教材编写问题,通晓各学科的人才稀少,教材的编写 有一定难度; 第二,师资问题,受专业细分的影响,学科教师难以胜任综 合课程的教学。
33
此范式的代表人物有扬、艾格莱斯顿、凯迪等,他们将课程 的社会学分成三个领域:
一是教育知识的社会构成; 二是教师常用教育范畴的社会特征; 三是课堂互动过程。
解释论范式以现象学的知识社会学为基础,多半采用参与观 察法及人种方法论的记述法进行研究。
34
第三种是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这一范式将课程视为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 再生产的工具,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上的权力群体与希望课 程更能反映自身文化和政治传统的普遍阶级之间冲突的结果。 代表人物为阿普尔。该范式的课程研究包括: 一是对正视课程内容的分析 二是对隐性课程意义上的教育知识组织化的分析。新马克思 主义范式的研究方法因人而异。
3
2、课程的主要类型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核心课程与综合课程
(3)潜在课程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4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的优点与不足 活动课程的优点与不足
5
学科课程的优点:
第一,以学科严谨的逻辑结构为中心进行课程编排, 易于学生进行学习,效率较高;
教育社会学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学》课程学习的意义何在?有利于教育学和社会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提高工作质量有助于政府和学校解决社会和教育的问题有利于学习和研究者的就业关于该课程参阅书目1、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2、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美国]T.帕森斯著,张明德等译:《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4、莫林.T.哈里楠主编,付松涛等译:《教育社会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版;6、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7、吴康宁著:《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几点建议1、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根据自己的旨趣与理想确定自己的学习教育社会学所花的时间与精力。
2、读1-2本教育社会学的教材或专著,在此基础上广泛阅读相关的著作及论文。
3、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有的甚至有较大的分歧。
因此,同学们要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要学会怀疑与批判。
4、结合自己的学习,提倡撰写课程论文。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一节: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第三节: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四节: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及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的萌生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教育社会学的扩展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从传统的教育社会学到新兴的教育社会学。
(20世纪中叶以后)一、教育社会学的萌生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教育社会学萌生的背景:(时代背景、思想根源、学术基础)2)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社会心里学之父——孔德他认为达尔文提出存在于生物界的“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运用到人类社会,试图用社会进化来反对社会改革,以此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出租汽车司机 62 宾馆服务员 63 建筑工人 64 图书管理员 65 殡葬场火化工 66 矿工 67 理发师 68 纺织工人 69 清洁工 70 个体裁缝 71 公共汽车售票员 72 种田农民 73 渔民 74 车工 75 商店营业员 76 印刷工人 77 农民工 78 菜市场小摊贩 79 三轮车夫 80 搬运工
第六章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
第一节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
一、教师角色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教师权威
第二节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学生
一、学生的社会角色及地位 二、学生的同辈群体 三、学生的重要他人
第一节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
一、教师角色
1.教师角色的含义:
“角色”源于戏剧,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家用 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种重要的“连接”概念。意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 的身份及其与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当一个人按照自己社会身份所规 定的责任或行为规范去行动时,他便充当该角色。
教师的社会代表者角色与同事角色之间的冲突
两种“常套行为”的冲突
两种人格主体的冲突
在学生面前以居高临 下为主;
在其他教师面前以平 等互尊为主
在学生面前表现为“作 为教师的人”;
在其他教师面前表现为 “作为人的教师”。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社会地位指教师职业在社会整体职业体系中所处 的位置,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指标:专业、收入、权力、声望, 分别对应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
41 幼儿园老师 42 服装模特 43 居委会主任 44 护士 45 保险公司业务员 46 村委会主任 47 会计 48 邮递员 49 养殖专业户 50 外资企业电工 51 集体企业电工 52 个体运输专业户 53 推销员 54 农机站技术员 55 电脑打字员 56 兽医 57 国营企业电工 58 私营企业电工 59 饭店厨师 60 个体小商店店主
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经济地位 教师的政治地位 教师的文化地位
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情况不一,大体分为以下三种:
1. 高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 日本是第一种类型的代表,教师工资,一般高出同学
历、同工龄的其他职业人员的15%以上。中小学教师工资可 达17万日元,而同工龄、同资历的公司职员工资平均为15.8 万日元。 2. 大致等同“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
教师角色图
趋向于
奉行不平
“掩饰自
等的原则
我”
“社会代表者”
教师
学生
教师
教师
“同事”
趋向于 “展现自
奉行平等 的原则
3. 教师的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 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和对立,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角色冲突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 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 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1 市人大主任 2 市长 3 法院院长 4 工程师 5 科学家 6 县委书记 7 大学教授 8 大学教师 9 政府机关局长 10 外资企业经理 11 政府机关科长 12 中学教师 13 中学校长 14 国营企业厂长 15 报社记者 16 律师 17 国务院部长 18 集体企业厂长 19 电影明星 20 机关政工干部
日本学者新掘通也把教师的角色冲突分为三种:
1. 教师自身的不同角色意识之间的冲突(劳动者意识与教育者意识 的冲突)
2. 教师的自身的角色规定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之间的冲突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师良心与“要使我的孩子升学”的家长要 求的冲突)
3. 社会对教师的不同角色期待之间的冲突(“希望培养具有批判意 识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培养循规蹈矩的学生”的期待的冲突)
教师的社会地位比他应得的低!
爸爸! 哎!
太阳下山你就回家了吗? 不行!
星星出来你还在哪里? 有学生!
那怎么加班费也不发? 领导扣啦!
再累也是白干就是吉祥的一家!
妈妈!
哎!
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吗? 那我都成神了!
那啥时候人家才不找茬?
等我不干了!
教师这碗饭能不吃了吗? 等你长大了! !
宝贝! 啊!
学生要象祖宗一样供起! 那教师呢?
教师像卖给人家的廉价高能的保姆! 那保姆呢!
保姆至少也要有尊严! 噢!明白了!
第二种类型以波兰为代表,波兰政府规定,教师的平均 工资与工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相等。 3. 低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
第三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低于政府 公务员,也低于其他技术人员。例如,同样是学土学位的毕 业生,去搞工程专业可以拿到22 369美元,可是去当中学教 师只能拿15 548美元,小学教师只有14 789美元。工作15年 后的财会人员可以升到4万美元,而中学教师只能升到2万美 元。
教师角色概念包括三种含义(比德尔): 第一,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 第二,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 第三,教师角色即对教师期望。
教师角色指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 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2. 教师的双重角色
关于教师角色的两种观点:
[台湾]林生传:传道者的角色、授业者的角色、选择者的角色、 辅导者的角色、协商统合者的角色。
[美国]格兰布斯:一类是学习指导者,另一类是文化传播者。
我们认可的在学校中的教师角色:
1)社会代表者角色
基本特征——社会规范性: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示符合社会要求的 文化;自身也必须成为社会文化的典范。因此,趋向于“掩饰自我”, 奉行不平等的原则 。
2)同事角色
基本特征——个人独立性:教师是以同行的身份、同伴的姿态及朋 友的语气与其他教师交往。因此,趋向于“展现自我”,奉行平等的原 则。
2019年全国职业声望排序
21 电视台主持人 22 工商税务人员 23 作家 24 银行出纳员 25 政府机关办事员 26 飞机驾驶员 27 警察 28 体育运动员 29 医生 30 企业技术员 31 市民主党派负责 32 私营企业老板 33 乡镇长 34 服装设计师 35 小学教师 36 军人 37 企业工会主席 38 建筑队包工头 39 企业采购员 40 机关单位小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