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
介入放射学
名词解释1、介入放射学(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栓塞后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可逐渐减轻、消失。
5、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6、首过效应:是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
7、层流现象:由于药物的比重通常比血液小,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和血液混合,特别在卧位时给药时,药物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8、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9、球囊血管形成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带导管的球囊置于血管狭窄处,打入造影剂使球囊充盈,从而使狭窄管腔扩张成形的技术。
10、支架血管形成术: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
11、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技术,引入导丝、导管,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12、经皮穿刺消融疗法: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13、介入性(内科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器官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川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介入放射学常用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随州中心医院介入科介入技术适应证一、选择性血管造影术适应证:1、临床症状明显,其他检查方法已经怀疑血管异常的疾病。
2、经其他检查不能判断局部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疾病。
禁忌证:1、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2、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3、碘造影剂过敏者。
4、穿刺部位感染。
二、动脉内灌注术适应证:1、晚期或者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
2、为了提高手术切除的疗效和预防手术时肿瘤扩散者术前局部药物灌注。
3、肿瘤术后为防止局部复发。
4、为原发病灶复发和远处转移。
禁忌证:1、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2、碘造影剂过敏者。
3、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4、穿刺部位感染。
5、恶异质。
三、动脉栓塞术适应证:1、各种实体性富血管肿瘤的术前治疗,以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量。
2、各种实体脏器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
3、脏器功能异常时实施内科性脏器切除。
4、各种血流动力学增加的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5、灌注治疗需要改变血流以增加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时,可以通过栓塞非重要血管而改变血流的主要方向。
6、实体脏器穿刺通道的封闭止血。
7、创伤性或手术性血管破裂或假性动脉瘤。
禁忌证:1、栓塞后有可能造成难以恢复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者。
2、一般情况极差或恶异质,难以承受术后反应者。
3、癌肿晚期失去治疗价值者。
4、重要脏器或组织的供血血管不能超选择插管者。
5、碘造影剂过敏者。
四、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适应证:1、腹主动脉向心性、局限性粥洋硬化狭窄,包括腹主动脉末端狭窄涉及双侧髂总动脉者。
2、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孤立性狭窄,髂内动脉的局限性狭窄。
3、股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4、股浅动脉或过动脉短于10cm的狭窄或闭塞。
5、股深动脉其始部狭窄。
6、胫动脉和腓动脉的局限性狭窄或闭塞。
7、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
8、大动脉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
9、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10、肾移植后动脉狭窄。
11、血管性腹绞痛。
12、颈动脉狭窄性疾病13、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局限性短段狭窄。
介入放射学重点(考试专用)(最新整理)
影剂充胀球囊,维持时间 1--2 分钟。若食 海绵状血管瘤
叠。
管狭窄在球囊上形成的缩窄环已经消失, 血管造影 是诊断的可靠方法,也是治疗选 支架植入后肝素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提示扩张成功。否则,需要反复扩张球囊。择的重要依据。
同动脉支架,发生再狭窄时应再次植入支Leabharlann 扩张结束后,小心退出球囊导管。
血管造影表现
类
禁忌或不愿外科手术者。外科术前局部化 管闭塞: 指术后即刻或不久发生血管闭
9、物理因素:电凝法、热对比剂 10、粘 疗。外科术后复发或转移。外科术后预防 塞,主要原因为伴有或不伴有血栓形成的
胶类
性局部化疗。
血管痉挛,伴有完全闭塞的血管壁剥离以
阐述经皮胆道内外引流的适应证、操作方 禁忌证 恶病质或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弹性回缩。
管壁有嵌入作用,很快被新鲜血块覆盖,
病变段残存血管内皮通过支架网眼在血栓
基础上再形成内皮组织直至完全覆盖支架
表面。
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法步骤及注意 (二)胆管癌的介入治疗
(2)静脉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
事项
主要内容包括:缓解黄疸、抗肿瘤治疗。 术介入操作注意事项
方法步骤:A、体位:仰卧位,肩部垫高,胆管内支架 :可避免外引流,患者生活 1)无需植入支架 经溶栓、取栓或 PTA
径用“英寸”表示。注:1F=0.33mm,1mm=3F) 围,并依此选择球囊直径和支架规格 支架的选择 :直径 大于邻近正常段 10-
种类:根据用途:分造影导管、连接导管、引导导管、导丝至狭窄远端 经过穿刺 15%。长度 应覆盖病变段血管,有时需要 2
引流导管、球囊导管、溶栓导管等。根据 针或 PTCD 管引入导丝、导管,并设法使导 个或多个支架重叠。两端应包括正常段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适应证】各种病变的动脉造影,动脉内化疗灌注和动脉栓塞术均可采用本技术。
【禁忌证】1. 欲选择插入动脉径小于所用导管直径或已闭塞。
2. 当手边器材难以完成选择性插管时切忌硬性操作。
【器材】一般选择性动脉插管的导管及导丝均可用于本技术,采用直径较细的导管,如4F和5F,选用头端较软的导管,以便在导丝先行进入后能随之进入靶血管。
超滑导丝几乎是超选择性插管必备的器材,最好选择前端具有15弯头者,利于进入迂曲的血管。
前端柔软的超硬导丝在导管难以跟进时有特殊价值。
同轴导管系统虽然价值较昂贵,但对于超选择性插管困难者和脑血管插管有重要价值。
【操作步骤】1. 入路:总的来讲可分为上入路和下入路(Seldinger技术),正确选择入路可提高选择性插管成功率。
(1)下入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可完成大部分患者的选择性插管,当骼动脉十分迂曲时,导管经过几个弯曲与血管壁磨擦力增大,操作往往困难,可采用长导管鞘(10cm~20cm),鞘壁有钢丝加强者为佳。
(2)上入路:可经肱动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
主要用于下入路常规选择插管困难者,动脉先向下行,再折返向上和有多个此类弯曲者经下入路插管往往十分困难,导管进入第一个弯度时再向前插送极易弹出。
经上入路进入此类血管则变得十分容易,原因是原先的多弯曲经上入路变为单弯曲,导管能顶靠在下行的血管壁向上推进,甚至腹腔动脉闭锁由肠系膜上动脉至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提供侧支者亦能超选成功。
2. 利用导管的形态插入相应的动脉:目前所用导管已塑形,可适用于不同的动脉插管,一般Cobra导管的适用范围最广;Yashiro螺旋导管适于纤曲的肝动脉插管;Simmons导管适于腹腔干过长者。
尚可采用术中导管塑形的方法。
3. 导管跟进技术:为最常用的超选技术,当导管进入一级血管分支后不能继续前进时,可先将超滑导丝插入靶动脉,由助手拉直导丝,术者推进导管沿导丝进入。
介入试题库及答案
介入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介入放射学是以下哪个学科的分支?
A. 内科
B. 外科
C. 放射科
D. 神经科
答案:C
2. 下列哪项不是介入放射学常用的技术?
A. 血管造影
B. 经皮穿刺
C. 内镜检查
D. 血管内支架植入
答案:C
二、填空题
1. 介入放射学是一种利用______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答案:影像
2. 介入放射学常用的影像设备包括______、CT、MRI等。
答案:X线
三、判断题
1. 介入放射学可以用于治疗肿瘤。
()
答案:正确
2. 介入放射学仅用于诊断,不用于治疗。
()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
1. 简述介入放射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介入放射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瓣膜狭窄的球囊扩张术等。
2. 介入放射学在肿瘤治疗中有哪些优势?
答案:介入放射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包括微创、精准定位、疗效确切、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五、论述题
1. 论述介入放射学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
答案:介入放射学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提供了一种微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其次,介入放射学能够对许多传统手术难以触及的部位进行有效治疗,拓宽了治疗范围;再次,介入放射学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如
化疗、放疗等,提高治疗效果;最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
影像学、生物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的进步,对医疗技术的整体发展起到
了推动作用。
医学影像学总结: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医学的基础上,在DSA、超声、CT、MRI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经皮穿刺或体表自然孔道的途径,引入导管、导丝、球囊导管、支架、引流管等相关介入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介入放射学包括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介入诊断学: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获得病理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学、细菌学和影像学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介入治疗学: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和药物对病变进行灌、堵、通、扩、引等的一系列治疗技术·Seldinger技术经皮直接穿刺血管,通过导丝将导管引入血管内-是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常用穿刺部位(表浅、相对较粗)1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2股静脉、腘静脉·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分支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颈动脉、肾动脉、主髂动脉、下肢动脉、膝下动脉),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静脉狭窄闭塞性疾病,门静脉高压症,颅内血管性疾病-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胆道梗阻,消化道管腔狭窄、梗阻,气管、支气管狭窄,脓肿与囊肿,椎间盘与锥体病变-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其他恶性肿瘤(肺癌、肾癌、胰腺癌、盆腔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第一节原发性肝癌的介入诊疗★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富血性)+胆管细胞癌(乏血性)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技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细胞癌)1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2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3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应用最广)-消融治疗(胆管细胞癌)1物理消融:射频消融(RFA)、微波、冷冻、激光2化学消融:无水乙醇、乙酸消融一、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主要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早期尽量切除)·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肝组织浓度是其他器官的100-400倍;瘤区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副作用小,效果更好)·碘油乳剂栓塞:趋向性沉积于肿瘤血管·微球栓塞:阻断肿瘤血供(一)TACE理论基础:血供(二)TACE适应证·Ⅱb期、Ⅲa期和Ⅲb期的部分病人·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高龄、严重肝硬化的原因不愿手术的Ⅰb期和Ⅱa期病人·多发结节型肝癌·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闭塞,或完全闭塞但充分侧支形成·肝癌破裂出血(三)TACE禁忌证·门静脉主干完全闭塞,侧支形成少·合并活动性肝炎或者严重感染,无法同时治疗·严重肾功能障碍·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四)TACE并发症及防治·化疗栓塞综合征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胀、发热——对症支持·术中胆心反射严重胸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死亡——阿托品·肝脓肿、胆汁瘤——经皮穿刺引流、抗生素(五)TACE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富血性肝癌效果更好·严重肝硬化患者,效果更差二、射频消融RFA·在超声或者CT引导下,向肝肿瘤内插入射频针。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放射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通过利用放射线及其他成像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在进行放射学学习和考核的过程中,试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介入放射学试题及其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知识。
1. 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介绍其应用领域。
答案:介入放射学是一种通过血管、导管或其他途径将治疗器械引入人体内,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它主要依靠放射线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来引导和监测治疗器械的位置和操作过程。
介入放射学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冠脉造影、栓塞术和血管成形术等。
2. 介入放射学中最常用的成像技术是什么?请简要介绍其原理。
答案:最常用的介入放射学成像技术是血管造影,也称为血管X线透视。
其原理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然后使用X射线透视设备观察造影剂在血管系统中的运行轨迹,以获取血管系统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
3. 冠脉造影是介入放射学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请简述其检查流程以及可发现的异常情况。
答案:冠脉造影是通过向患者的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使用X射线透视观察冠脉血管的情况。
其检查流程包括:麻醉患者、向患者手部或腿部动脉插入导管、将导管引入至冠状动脉,然后注入造影剂进行透视观察。
冠脉造影可以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包括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情况、心肌梗死后变化等。
通过冠脉造影,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介入放射学中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原理及适应症。
答案:介入放射学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栓塞术、血管成形术和放射性消融术等。
- 栓塞术是通过在血管病变区域内放置栓塞剂,使其堵塞血管,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症包括血管瘤、肝癌和子宫肌瘤等。
- 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在血管病变区域放置球囊导管,然后充气膨胀球囊,扩大血管狭窄部位,恢复血流通道。
适应症包括冠状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狭窄等。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基本技术【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
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
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和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纵方法】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普通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协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范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1%~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内,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误后,进行活检。
4)对取材标本及时进行涂片、细菌造就或牢固,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3.肿瘤消融术: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相似,超声和CT是最经常使用的手段,磁共振为此后开展的一个方向。
2)操纵方法与活检基本相同,注射药物时要留意观察其在瘤体内的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行病灶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留意防止药液进入血管。
《介入放射学基础》课程标准
《介入放射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10006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以研究微创治疗为主的临床科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的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基本技术操作要领和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为临床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介入放射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密切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目标定位于医疗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传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资料搜索等应用能力。
在素质培养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课程总课时36学时,理论为30学时、实验为6学时。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基本技术操作要领和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为临床服务打好基础。
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全面了解和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基本操作技术、临床综合应用,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和实际操作要领,灵活应用这些技术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目标。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判断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并能够具体说出相关介入操作技术要领,能够解释相关疾病的介入治疗原理。
能把介入放射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疗工作中。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不怕苦、不怕脏、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
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放射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而介入放射学是放射医学中的一种特殊技术。
下面我将对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进行详细介绍:一、介入放射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介入放射学是通过导管等工具将放射学技术引入患者体内,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的一种医学技术。
它主要利用影像学和放射学技术,结合实时X光成像和造影剂注射等操作,针对特定疾病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
通过导管等工具的引导,医生可以准确定位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使患者受到的创伤最小化。
二、介入放射学的应用领域介入放射学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包括心血管、肝胆胰脾、泌尿系、神经系统等。
以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为例,它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如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
此外,在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中,介入放射学可通过消融、栓塞等技术达到切断血液供应的效果,用于治疗肝癌、胰腺炎等疾病。
三、介入放射学的优势介入放射学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介入放射学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切口较小,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其次,介入放射学可以在实时X光成像下进行操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手术过程,提高手术的精确度。
此外,介入放射学可以充分利用影像学技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提供更准确的治疗。
四、介入放射学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介入放射学虽然在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相关检测和评估。
其次,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医生和护士密切监测和处理。
此外,术后需要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五、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扩大,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不断拓宽。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介入放射学将更加便捷和精确。
此外,新的放射学技术和介入材料的不断出现,也为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总之,介入放射学作为放射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实时成像技术和放射学技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精确的方式。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一、介入放射学概述介入放射学是一种以影像学为基础,通过体表或自然腔道插入导管,进入人体内进行治疗或诊断的技术。
它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二、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1.导管插入技术导管插入技术是介入放射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在进行导管插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评估,并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角度。
穿刺时需要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避免出现并发症。
穿刺成功后,需要通过导管引导器将导管引进体内,并进行相关治疗或诊断。
2.造影剂注射技术造影剂注射技术是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在注射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
注射时需要控制好注射速度和剂量,避免出现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3.血管栓塞技术血管栓塞技术是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
它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到病变血管内,使血管闭塞,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进行血管栓塞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和栓塞部位。
在栓塞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避免出现并发症。
4.射频消融技术射频消融技术是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
它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极引入到病变部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使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进行射频消融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消融部位和消融方式。
在消融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出现并发症。
三、介入放射学应用范围介入放射学广泛应用于心血管、肝胆、泌尿、神经等多个系统的诊断和治疗。
具体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心血管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主动脉瘤栓塞等。
2.肝胆介入治疗:包括肝癌栓塞、经皮胆管引流术等。
3.泌尿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前列腺栓塞等。
4.神经介入治疗:包括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硬膜外针灸等。
四、介入放射学的优点和注意事项1.优点:(1)微创:相比传统手术,介入放射学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简述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简述介入放射学的分类介入放射学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向人体注入或口服放射性物质,利用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衰变特性,结合成像设备对放射性物质的分布和代谢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达到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目的。
根据注射的放射性物质种类和观察的内容,可以将介入放射学分为血管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分子影像学。
血管介入放射学是通过将导管插入人体血管系统,将放射性物质直接送达病灶部位,以观察和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一种介入性放射学技术。
这种技术常用于治疗冠心病、肝癌、脑血管疾病等,通过在血管内置入支架、栓塞血管或给予肿瘤放射治疗等方式,达到治疗的效果。
血管介入放射学可以明确诊断血管狭窄、血管畸形等疾病,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创伤小、恢复快、创伤性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来诊断疾病的技术。
核医学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放射性同位素显像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然后利用探测器在患者身上接收放射性信号,进而形成图像。
SPECT和PET则是利用计算机对放射性同位素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获得更精确的图像信息。
核医学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肺部疾病、肾脏病、骨科疾病等领域,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分子影像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的分布和代谢情况来诊断疾病的影像学技术。
分子影像学常用的方法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PET和SPECT是通过在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再通过探测器接收放射性信号,形成图像。
MRS是通过利用磁共振技术来观察和分析患者体内特定的分子代谢物。
分子影像学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定量评估疾病的进展,常用于肿瘤学、神经学、心脏病学等领域。
介入放射学是一种通过向人体注射或口服放射性物质,结合成像设备观察和分析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技术,旨在建立通道,包括血管和非血管通道,用于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基本技术包括器材和药物。
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包括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活检针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可供组织学检查。
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
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包括血管穿刺术、活检术和肿瘤消融术。
血管穿刺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活检术的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范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肿瘤消融术的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类似,超声和CT是最常用的手段,磁共振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副反应与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经皮穿刺术的应用范围包括建立血管通道,进而进行血管内的诊断与治疗。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器材和药物,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经皮穿刺引流术是一种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体内局限性脓液、积液、积气和管道系统阻塞引起的胆汁或尿液滞留进行疏导的技术。
该技术可解决肿瘤造成的管道阻塞,恢复相应器官的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良性病变则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但是,该技术并不适用于凝血机制障碍、心、肝、肾功能严重衰竭等情况。
其中,经腹穿刺途径一般很少引起并发症,但经背穿刺可能会引起瘫痪、单侧肢体麻痹、一过性血尿、椎间盘损伤、腹腔内注射引起的化学性腹膜炎等并发症。
注射酒精时,阻滞剂可能会弥散到膈肌、背部肌肉和神经,引起疼痛,因此加入局麻剂后可明显缓解上述症状。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胆道狭窄
良性狭窄
1. 球囊扩张,无效者手术。 2. 引流
Page 80
胆道狭窄
恶性狭窄
1. 能手术则手术切除 2. 无法手术者行介入治疗 ①内涵管 ②支架(多用自膨式支架,两端超过狭窄段5-
10mm,胆管支架直径比1:1.1~1.2) ③支架后介入化疗或栓塞或辅以放射治疗。
Page 23
操作技术
将导管直接插入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 注入栓塞材料如真丝线段、PVA颗粒、 碘油、明胶海绵颗粒。
Page 24
Page 25
子宫肌瘤栓塞
Page 26
介入治疗的优点
能完好保留子宫; 恢复快,只需住院3-5天; 比传统手术简单、不输血; 对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几无影响,治疗后妊娠率
疗效取决于时间:脑动脉溶栓超过6小时,冠状动脉
超过9小时,周围血管溶栓超过3个月,成功率明显降低。
优点:
1. 剂量小、时间短、疗效高 2. 实时观察溶栓效果 3. 可同时联合使用血栓抽吸、PTA、支架等技术。
Page 62
肺栓塞(机械碎栓+溶栓)
Page 63
A
溶 栓 治 疗C
B
HAT腔内溶栓治疗。 (A) 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造影均
栓塞剂分类
短期 :48h内吸收 中期 :48h〜1月吸收 长期 :多为半年以上吸收
吸收 可吸收 不可吸收
部位 中央性栓塞物 周围性栓塞物
Page 16
化疗性栓塞(TACE)
定义: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化疗药 物局部灌注合并使用。
Page 17
栓塞后综合征与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肿瘤与器官动脉栓塞 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 吐、局部疼痛、发热、反射性肠郁张 或麻痹性肠梗阻、食欲下降等症状, 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的技术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的技术一、介入放射学的概述介入放射学是一种以影像学为基础,通过导管或针头等设备直接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治疗或诊断的技术。
它具有微创、准确、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二、介入放射学最基本的技术1.导管置入技术导管置入技术是介入放射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向人体内部插入导管,以达到治疗或诊断的目的。
在导管置入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大小,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避免损伤患者。
2.血管造影技术血管造影技术是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它通过向人体内部注射造影剂,使血管显影,从而观察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情况。
在血管造影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和注射方式,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3.经皮穿刺技术经皮穿刺技术是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皮肤穿刺,将针头或导管插入到人体内部进行治疗。
在经皮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方式和设备,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避免损伤患者。
4.射频消融技术射频消融技术是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导管向肿瘤等组织内部输送高频电流,使组织受到高温作用而坏死。
在射频消融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操作方式,并掌握正确的治疗时间和功率,以确保治疗效果。
5.介入性放射治疗技术介入性放射治疗技术是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通过向肿瘤等组织内部放置放射源,使组织受到辐射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介入性放射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放射源和操作方式,并掌握正确的剂量和时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三、介入放射学应用领域介入放射学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心血管病、肝胆疾病、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在临床实践中,介入放射学已成为许多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四、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放射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介入放射学将更加微创、准确、安全,并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1. 介入放射学的概述介入放射学是一种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专业技术,它结合了诊断学和治疗学的特点。
通过使用X射线、CT、MRI等成像技术,医生可以在进行诊断的利用导管和微创手术工具对患者进行治疗。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且低风险的治疗方式。
2. 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2.1 血管造影(Angiography)血管造影是介入放射学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对比剂注入患者体内,使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清晰地显示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设备的监视屏幕上。
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病变的程度和类型,为治疗计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血管介入治疗(Vascular Intervention)血管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的另一个核心技术。
通过使用导管和微创手术工具,医生可以在进行造影的同时进行治疗,例如通过血管内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血管,或者通过栓塞术来阻塞异常血管。
2.3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放射学常用的治疗技术,主要用于肿瘤治疗。
它利用射频能量来破坏肿瘤细胞,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极引导到要治疗的部位,然后产生高温能量破坏异常细胞。
射频消融术可以在无需开刀的情况下,有效地治疗非手术切除的肿瘤。
2.4 经皮穿刺肝胆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经皮穿刺肝胆介入治疗是一种应用于肝胆疾病的介入放射学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皮肤穿刺进入肝内或胆道系统,然后用导管引导到狭窄或阻塞的部位。
医生可以在监控屏幕上实时观察到患者的内部结构,然后进行治疗,如病变部位的引流、造影和放置支架等。
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缓解胆道梗阻和肝内胆汁淤积等疾病带来的痛苦。
3. 我对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的观点和理解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且低风险的治疗方式。
介入放射学总结
1.恶性病变的血管造影表现包括: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动脉弧形推移、动脉不规则僵直和中断、血管湖和血管池、动静脉分流、静脉癌栓的表现、侧支供血。
2.介入治疗栓塞物质有:血凝块、吸收性明胶海绵、不锈钢圈、 Serbinenko 球囊、无水乙醇、微球、碘油、鱼甘油酸钠、蓝色组织胶、氧化纤维。
3.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有丝裂霉素 C、阿霉素、表柔比星。
4.良性病变血管造影表现:动静脉狭窄或者闭塞、动脉瘤、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血管畸形、动静脉瘘。
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适应症: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者转移性恶性肿瘤所导致的黄疸、良性狭窄,尤其是胆肠吻合处的狭窄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导致的败血症、黄疸病人手术前的胆道减压、作为其他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
禁忌症有: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大量腹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并发症:胆道出血、胆汁漏、逆行胆道感染、胆汁分泌过多6.介入放射学使用的器材主要有:穿刺针、导管、导丝、导管鞘、支架、其他。
影像监视设备有:直接 X 线透视、间接 X 线透视与 DSA、超声波检查仪、 CT、 MR。
7.食管成形术的并发症有: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导丝导管误入假道、食管破裂、支架阻塞、支架移位、反流。
8.按照治疗领域分类,介入放射学可分为: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按照方法分类:分为穿刺/引流术,灌注/栓塞术,成形术,其他。
9.栓塞剂按时间可分为:短期(48h 内),中期(48h~1 月),长期( 1 月以上)。
10.血管成形术的导丝应具有:可见性,可控性,跟踪性,灵便性,可塑型性。
11.肝癌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弱小肝癌(d 小于等于 1cm ),小肝癌(d1~3cm),中肝癌(d3~5cm),大肝癌( d 大于 5cm )12.血管扩张类药物:罂粟碱、前列腺素、妥拉唑啉;血管收缩类药物:肾上腺素、加压素、血管紧张素。
13.止血类药物:维生素 K3、 K1、氨甲苯酸、鱼精蛋白、酚磺乙胺、凝血酶;抗凝药物:肝素钠、华法林、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氯吡格雷;溶栓药物:链激酶、尿激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16
治疗针
21-22G千叶针(Chiba)--无创伤 针,常用于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
缺点:单纯端孔的弥散力成点状;
精选课件
17
❖治疗针
Chiba针 有侧孔针 套管针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19
四、操作方法
主要介绍临床常用的血管穿刺术---Seldinger技术;
如针尾喷血顺利,导丝引入顺畅,表明穿刺成功。
精选课件32ຫໍສະໝຸດ 术后处理拔管后应止血彻底,否则导致局部血肿。 压迫点为穿刺点而不是进针点。 压迫时间:动脉10分钟,静脉3~5分钟。 加压包扎,松紧适度。 患者平卧6小时。
精选课件
33
四、操作方法
2.以右侧股动脉为例,通常患者仰卧 在造影台上。常规皮肤消毒,一般均 采用局部麻醉。
精选课件
22
精选课件
23
精选课件
24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除不合作者或婴幼儿需作全麻外,一 般均采用局部麻醉。
以股动脉为例:患者仰卧造影台,术者站在患 者右侧。局部消毒后,左手中、环指按在皮肤 穿刺处的头侧,食指在穿刺处的足侧,手指下 方深处为穿刺血管,搏动强烈。抽1%利多卡因 5ml,用5~7号针刺入皮内作局部麻醉,然后针 头深入动脉鞘内作鞘内麻醉。
1、穿刺部位 血管穿刺包括动脉与静脉。
动脉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右侧股动脉;静 脉穿刺较常用的是股静脉与颈静脉;
精选课件
20
血管穿刺法
❖ 穿刺部位
动脉
股动脉、肱动脉、锁骨下动脉及颈动脉。
静脉
股静脉、颈静脉。
精选课件
21
穿刺前准备
器械、药品准备 穿刺装置选择 穿刺部位确定:触摸法,体表透
视定位法。
1.5cm 处穿刺,深度约4~5 cm。 扇形穿刺法 骨性标志:第一肋环外缘中点。
精选课件
29
精选课件
30
❖静脉穿刺法
用与动脉穿刺类似的穿刺针和穿刺 法。
静脉压力低,穿刺针进入后可无喷 血或仅缓慢冒血,有时不太确切。
用改良穿刺针连接注射器,边穿刺 边抽吸,抽至血流通畅时,即可插 入导丝。
精选课件
31
❖注意事项
如穿刺后未见血液喷出,可缓慢退针至皮下,其 间可能见到喷血,否则重穿。
穿刺后血流不畅,色暗红,则表明针已进入静脉。
穿刺后血流不畅,色鲜红,表示针孔未完全在血 管腔内,应调整针尖位置,使之完全进入血管腔。 如未入血管,退针后加压片刻,重新穿刺。
如喷血顺利,导丝引入不畅,则多为针尖顶在血 管后壁,此时应退出导丝,稍外移穿刺针或压低 针尾,喷出血流后再引入导丝。
第二章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
咸阳职院医学院 任红丽
精选课件
1
学习目标
1.掌握: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引 流术、经导管血管灌注术,经皮经腔 血管成形术、消融术和放射性粒子植 入术等适应证;
2.熟悉:经导管栓塞术和经皮经腔 血管成形术的主要操作步骤;
3.了解: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引 流术的主要操作步骤;
动脉穿刺针与静脉穿刺针:Seldinger针、 前壁穿刺针、其它穿刺针。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精选课件
11
活检针
作用是穿刺抽取组织细胞。是非 血管性介入的重要器械之一;
精选课件
12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14
细胞抽吸针
获取细胞和细菌学材料;
精选课件
15
组织切割针
作用:提供组织学检查 分类:Madayag针、Ggreene针、
精选课件
35
静脉穿刺法:穿刺针与穿刺方法与动脉法相似 ,进针点在股动脉内缘内侧5-10mm的范围,静 脉内压力低,无喷血,可采用呼气后屏气的方 法使静脉压升高,还可采用套上注射器边退边 抽方法,静脉内溢出血为深红色。
精选课件
36
第二节 经皮穿刺引流术
经皮穿刺引流术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 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经皮穿入 体内液体潴留处并置入引流管,将体 内异常积液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精选课件
7
❖穿刺针
血管穿刺针动脉穿刺针与静脉穿刺针
Seldinger针 前壁穿刺针
其他穿刺针
Chiba针
精选课件
8
穿刺针
根据用途可分为血管性介入穿刺针、活检 针、治疗针。以G为单位 ,细针(14- 20G)、粗针(21-23G)
血管性介入穿刺针:其作用是穿刺皮肤、 皮下组织、血管壁,将导丝和造影导管引 入血管,是介入诊断、治疗术中的重要器 械之一
精选课件
37
适应证
1、正常人体管道阻塞引起阻塞段以上液体过量 积累 如胆道、泌尿道阻塞;
2、实质脏器内的巨大囊肿引起症状者 如肝 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
3、实质脏器内的积液或积脓 如肝、脾、胰、 肾等处的脓肿;
4、体腔内异常积液 如气胸、脓胸、心包积 液、积脓、腹腔或盆腔等脓肿。
精选课件
2
第一节 经皮穿刺术
穿刺术作用:通过穿刺建立通道,是介入放 射学基础。
精选课件
3
目的:建立血管或非血管通道 。
监视手段:电视透视、USG 、 CT、MRI。
精选课件
4
一、适应证
1、建立血管通道 介入放射学很多血管 内介入手术,例如:栓塞术、灌注术、血 管成形术等都是要首先进入血管内。
精选课件
25
股动、静脉穿刺
皮肤切口,皮下组织分离。
进针点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正下方 。
穿刺针进针方向与血管走行方向相 一致。
进针角度通常为30°~ 45°。
穿刺时的血管固定。
精选课件
26
精选课件
27
精选课件
28
锁骨下动脉穿刺
进针点:锁骨下窝顶部下方3.0~4.5cm处; 体表标志:锁骨中点外1/3,向内1cm,上
2、进入非血管管腔 例如:经皮穿刺引 流术、经皮肾穿刺肾盂造瘘术等首先进入 胆道、肾盂等人体非血管管腔才能进行下 一步操作。
3、穿刺实体器官
精选课件
5
二、禁忌症
1、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2、凝血功能障碍者; 3、患者拒绝合作; 4、精神障碍
精选课件
6
三、常用器材
穿刺针、活检针、治疗针、导丝、导 管鞘等。
3.改良穿刺法 用不带针芯的穿刺针 直接经皮穿刺,当穿刺针穿过血管前 壁,即可见血液从针尾喷出。随后将 导丝经穿刺针芯送至股动脉,通过导 丝引入导管鞘;左手固定导管鞘,右 手握住导丝和针,将导丝和导管鞘内 支撑导管鞘内支撑导管退出。
精选课件
34
Seldinger技术虽然是主要用于血管 穿刺,但是该技术也被广泛用于其他 技术,如:穿刺引流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