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教师、学生与学校)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教师、学生与学校)

第6章教师、学生与学校6.1 《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详解1.教师的劳动具有何种特点?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下特点:(1)教师劳动对象的能动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可塑的、活生生的个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

在教育劳动中不仅有教师的能动因素介入,而且有学生的能动因素介入。

因此,教育的过程必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2)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教师的劳动和其他任何一种劳动一样,也需要一定的教育手段。

教师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教师的劳动手段带有很大的主体性。

具体表现在三方面:①从教育的起源来看,在原始意义上的教育活动中,教育手段和教育主体是互不分离的;②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过程中的手段也具有了独立性,脱离了教育者而存在,如教材、教科书等。

但教师在使用这些独立于教育者存在的教育手段时,还必须经过一个主体化的过程,也就是需要教育者亲自去掌握它们,如教师要掌握、理解和消化教材、教科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手段与教育对象发生相互作用。

③存在于教师本身的,如教师的人格、言行等都是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

因此,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也可以表达为“劳动主体”与“劳动手段”的同一性。

(3)教师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某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种缺点的克服等,都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这正是教师劳动的艰巨性之所在。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意味着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不仅要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出发,还应当考虑到未来,要高瞻远瞩,要有预见性,要有发展眼光,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崇高事业。

(4)教师劳动结果的“双向性”教师的劳动不仅有助于劳动对象学生心智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教育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劳动可以实现自身和劳动对象的双向发展和共同进步。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题库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题库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题库1、23.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是()[单选题] *A.三洲五海之地B.十字路口的位置(正确答案)C.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D.联系亚欧非三洲2、以下关于塔里木河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是外流河B.位于丘陵C.水源来自于大气降水D.夏季进入丰水期(正确答案)3、关于河流综合开发治理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长江宜昌以西河段以整治河道、发展航运为主B.长江宜昌以东河段以发电为首要任务C.黄河宁夏以上河段以防洪为重点D.黄河包头以下河段以水土保持为重点(正确答案)4、俄罗斯的大部分国土和大部分人口分别在()[单选题] *A、亚洲、亚洲B、欧洲、欧洲C、欧洲、亚洲D 、亚洲、欧洲(正确答案)5、右图中,能正确反映京津冀地区气候特征的是()[单选题] *A.AB.BC.C(正确答案)D.D6、该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单选题] *A.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正确答案)B.地势平坦,河湖众多C.邻近首府,市场需求大D.雨热同期,降水充足7、“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座“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单选题] *A、天山B、喜马拉雅山(正确答案)C、阿尔泰山D、昆仑山8、9.“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的推出,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单选题] *A.美化城市环境B.绿色出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正确答案)C.促进旅游业的发展D.增加就业,加速工业现代化9、俄罗斯的交通发达,货运是以()为主[单选题] *A、铁路和管道(正确答案)B、铁路和公路C、公路和航空D、铁路和航空10、36.阿拉伯人喜欢穿宽大的袍子,骆驼是当地常见的牲畜,也是传统的交通工具。

图为当地的常见景观。

[单选题] *(正确答案)这种景观图片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典型特点是()[单选题] *A.炎热干燥(正确答案)B.严寒多雪C.气候湿热D.河网密布11、下列关于西部地区交通、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 *A.西北地区交通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B.青藏地区目前没有铁路,运输以公路为主C.西北地区能源资源较少,靠区外支援D.风能、地热能等能源是青藏地区的优势(正确答案)12、6.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属于地理问题的有:①为什么太阳每天总是东升西落? ②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周瑜?③食物放置久了为什么会发霉? ④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单选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正确答案)13、目前,印度面临的主要压力是()[单选题] *A、耕地面积太少B、粮食单产太低C、生产方式落后D、人口增长太快(正确答案)14、2.以下地理现象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相吻合的是[单选题] * A.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为白色B.荷兰广泛分布着抽水风车C.新疆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D.江苏省宿迁市到处都有竹楼的分布(正确答案)15、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单选题] *A、水稻B、小麦C、水稻和小麦(正确答案)D、玉米16、14、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 地形种类齐全B.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C. 地形平坦开阔(正确答案)D. 平原面积所占比重较小17、15.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单选题] *A.地形条件B.光照条件C.水源条件(正确答案)D.科技条件18、爱动脑筋的小辉,将我国受夏季风影响和受冬季风影响的两图对照发现,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单选题] *A.塔里木盆地B.青藏高原(正确答案)C.云贵高原D.雅鲁藏布江谷地19、2.关于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种植业差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 *A.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B.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三熟,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则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正确答案)C.北方地区的棉花种植比南方普遍,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比北方地区普遍D.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比北方地区短20、24.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 [单选题]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C.长白山——太行山——巫山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正确答案)21、下列对右图叙述正确的是()*A、C是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正确答案)B、E是乌拉尔工业区(正确答案)C、①是叶尼塞河(正确答案)D、A是俄罗斯北冰洋的主要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22、20.东南亚有“花园城市”美誉的国家是()[单选题] *A.雅加达B.马尼拉C.仰光D.新加坡(正确答案)23、图中河流[单选题] *A.大致自北向南流B.为葡萄酒外运提供水运条件C.冬季无结冰期D.为葡萄种植提供灌溉水源(正确答案)24、二、多项选择下列关于亚洲和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大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正确答案)B、两大洲都分布着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正确答案)C、两大洲都濒临太平洋(正确答案)D、两大洲的地形都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的原25、许多宾馆大厅的墙上挂着表示世界各地时间的钟表。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4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5分,共15分)1.当代世界的冲突与危机有()。

A.人口迁移B.资源短缺C.环境恶化D.发展失衡【答案】BCD【解析】当今世界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发展不平衡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前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世界的冲突与危机。

2.按环境介质的不同,不.属.于.地表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方式的是:A.水迁移B.大气迁移C.生物迁移D.土壤迁移【答案】ABC【解析】地表元素迁移是指在地表环境作用下,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环境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的变化。

按环境介质的不同,迁移方式分为水迁移、大气迁移和生物迁移三大类。

3.按照岩石形成机理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A.岩浆岩B.花岗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ACD【解析】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按岩石形成的机理,将其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花岗岩是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4.下列资源类型中属于恒定性资源的是:A.太阳能B.潮汐能C.煤炭和油页岩D.风能【答案】ABD【解析】恒定性资源是指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不会因人类的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等。

煤炭和油页岩是不可更新资源。

5.“集聚效应弱化,分散效应强化”是以下哪一阶段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A.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阶段B.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C.工业化中期阶段D.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答案】D【解析】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导致空间结构的阶段性特点,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和空间结构特征。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解读

人文地理学》部分章节习题及答案重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论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独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全部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剖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 理论科学C.社会科学 D. 应用科学3、开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 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 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拥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士A.山经 B. 禹贡 C. 史记 D. 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看法的学者有:A. 亚里士多德B. 李特尔C. 洪堡D. 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看法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 李希霍芬 C. 佩舍尔 D. 拉采尔7、“谋事在人”、“人有多勇敢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看法。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地有关论C.二元论D. 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拥有思想的萌芽。

A.人地协调论 B. 人地有关论C.生态论 D. 适应论二、填补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散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派别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含协调各因素比率、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含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以为自然环境为人类供给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外国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含“计量革命”和“革命”。

9、我国建国早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花独放阶段。

10、人文地理学拥有性、性和性。

三、名词解说1.现代地理学2.二元论3.人地关系适应论4.人文地理学5.人地关系6.人地有关论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8.人地关系的动向变化性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色。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第⼀章绪论1、⼈⽂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

⼈⽂地理学是以⼈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门学科。

⼜称⼈⽣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学科之⼀,“⼈⽂”⼆字与⾃然地理学的“⾃然”⼆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化现象,也有⼀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化现象。

⼈⽂地理学⼀般有⼴义与狭义之分,⼴义的⼈⽂地理学包括社会⽂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地理学则指社会⽂化地理学。

⼈⽂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

⼈⽂地理学同经济学、⼈⼝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态学、区域科学、⾏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危机、⾃然灾害、环境污染和⽣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

⼈⽂地理学的分⽀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地理学对于⼈⼝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地理对于语⾔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种地理学对于⼈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类的作⽤(尤其是⼈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益显著,使得地理学⼈⽂化的趋势加强。

⼈⽂地理学地位的提⾼,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个新的阶段。

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是关于⼈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学的内涵是:⼈⽂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以地球表⾯⼈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地理学⼀般有⼴义与狭义之分,⼴义的⼈⽂地理学包括社会⽂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地理学则指社会⽂化地理学。

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城市与区域综合研究

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城市与区域综合研究

第13章城市与区域综合研究1.试述城市的概念及城镇建制的标准。

答:(1)城市概念城市是指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从起源上讲,“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的场所。

“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演变到后来,与城合称为城市。

(2)城镇建制的标准①世界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城镇建制标准,但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但是基本都围绕城镇的本质特征,即:a.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b.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c.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d.城镇具有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e.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等。

②城镇建制的主要标准由于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城镇建制标准,所以各国的城镇建制标准不尽相同。

有的国家标准侧重强调某一个特征或几个特征,有的单纯以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有的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有的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有的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作为标准;有的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划分城镇;有的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等。

2.简述城市聚集带、城市群、城镇密集区、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概念。

答:(1)城市聚集带城市聚集带是指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沿江、沿海成轴线发展形成的彼此间距不远、联系较密切的城镇和产业聚集带。

城市聚集带并不是指众多城市建成区已连成一带,它有一个经长时期逐步形成发育的过程。

(2)城市群城市群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为核心,借助于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3)城镇密集区城镇密集区的重点是区域,是指城镇(城市)分布较密集的区域,重视城镇(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联系。

地理学综合水平考试试题七及参考答案.docx

地理学综合水平考试试题七及参考答案.docx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试题七及参考答案一、解释名词(每小题2分,共20分)1. 自然地理学2. 地壳运动3. 喀斯特地貌4. 水量平衡5. 物质循环 二、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8分)1. 决定天文辐射的因素不包括A. 日地距离B.天空云量C.昼长D.太阳高度角2. 作用于地球表面的外营力不包插A.流水作用B.火山作用C.冰川作用D.风沙作用3. 下面有关土壤特性表述的不正确选项是A. 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 土壤在陆地表层构成一个圈层C. 土壤是一个多种要素构成的无机系统D. 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分层,构成土壤剖面4. 按照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高低来衡量,现代社会人口在生产类型是A.高高低型B.低高低型C.低低低型D.高低高型三、填充题(共15分)1. 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原则称为“3R”原则,分别是(3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2. 按照岩石的形成机理,可将其分为(3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3.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可分为(3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4. 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6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条件储量7. 年龄金字塔8. 地域生产综合体9. 生产性服务业10. 城市地域结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四、概述题(每题8分,共32分)1.何谓河流?河流水量随季节有何变化?2.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3.为什么说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4.简述运输区位论的理论要点与现实意义。

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4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5分,共15分)1.全球约80%的地震和约85%的活火山分布于()。

A.北冰洋地区B.太平洋地区C.大西洋地区D.印度洋地区【答案】B【解析】环太平洋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地壳不稳定,从而形成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弧-沟系统火山密集,世界上大部分的活火山都分布在这里。

2.东南亚地区世界著名的物产有()。

A.可可、稻米、铜、石油B.橡胶、玉米、铜、石油C.橡胶、稻米、锡、石油D.橡胶、稻米、铜、咖啡【答案】C【解析】东南亚地区物产丰富,主要有泰国的橡胶,马来西亚的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石油,稻米在东南亚广泛分布。

可可原产美洲,咖啡主要分布在巴西,玉米主要分布在美国和中国,铜资源主要分布在智利、美国、赞比亚、非洲刚果等。

3.德国工业布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高新技术产业趋于平衡B.轻工业由分散趋于集中C.新兴工业主要集中于南部地区D.“煤铁复合型”产业东移【答案】A【解析】德国工业布局变化体现在布局趋于平衡,德国的工业西部有(莱茵鲁尔区)和(法兰克福),东部(柏林),北部有(汉堡),南部有(斯图加特)和(慕尼黑)。

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是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B.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人类和环境的根本矛盾C.必须把提高生产和消费同生态平衡协调起来D.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中,环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C【解析】A项,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盲目经济活动,人口增长过快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地理

同等学力申硕《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地理

第11章产业地理1.简述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1)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生产过程。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①季节性。

农业生产主要是露天栽培,依靠太阳能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直接的或间接的转化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依赖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因此,气候的季节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②连续性和周期性。

农业生产是在人的作用下完成的生物有机体的生命过程,而生物的生命过程本身有自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自然规律。

a.生物的生命过程世代相传,农业再生产过程表现出连续性;b.生物的生命过程又具有周期性,从生命开始到终结周而复始。

③对环境的适应性。

a.农业生物的再生产过程,与其周围生活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如果环境发生变化或受到损坏,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再生产过程;b.农业生产及其分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生物有机体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生物有机体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④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等农业部门的互生性。

农业各部门的生物有机体之间互为生存条件和发展基础。

a.种植业以粮食、薯类、瓜类、菜类及各种农副产品供畜牧业以饲料;b.畜牧业以肥料、动力与燃料供给农业与林业;c.林业对于农业和牧业有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自然灾害的作用,并供以燃料、建筑材料等。

(2)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通过土地、土壤、地形地貌、光热气候等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地理格局。

②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会改变农业生产状况,从而影响农业地理分布。

③劳动力因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影响农业分布。

④市场需求因素农业生产发展及其分布状况的变化,明显地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需求常常可以改变已经形成的农业分布状况。

⑤交通运输因素交通是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服务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使农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极重要的手段。

⑥工业与城市因素一些工业生产分布与农业生产分布是密切相关的。

人文地理综合(三)含答案

人文地理综合(三)含答案

人文地理综合(三)含答案人文地理综合(三)一、选择题:读华南某地农村生产环节联系图,完成1~2题。

1.此地生产活动做到了()A. 无污染物排放B. 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 自成一个体系,隔断了与其他地区的联系D. 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农业资源2.图中食品加工厂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市场B. 动力C. 原料D. 环境读多年平均情况下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物候现象图例成熟(南海诸岛图略)a b3.该农作物是()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D.冬小麦4.影响该农作物物候地域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水分 C.热量D.湿度读“西半球某地自然要素统计表”,回答5~6题。

5.关于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B.降水偏少,适合畜牧业的发展C.寒潮对该地的农业生产影响较大D.该地无霜期较长,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6.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水稻种植业D.混合农业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分析下表中内容,回答7~9题。

7.分析表格中自然资源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的变化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增多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资源的不断变化D.社会的不断更替8.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9.关于工业文明阶段,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呈现的特点的是A.利用方式的多样化 B.土地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C.非农业用地的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的D.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带来的食物安全问题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新型能源大棚在山东省文登市宋村镇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能源生态大棚的生产方法是:在大棚内饲养牲畜,用牲畜粪便作原料制造沼气,再用沼气作燃料做照明的能源,给冬季的蔬菜大棚加温和补光,同时还可利用沼气池里的沼液和沼渣作绿色环保肥料,给蔬菜施肥。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解答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解答

人文地理学总复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变化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两个特定的内核:1.区域和空间这条研究主线;2.人地关系的传统。

对综合性和区域性做具体说明(一)综合性:比如说人口分别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政治因素、文化因素、风俗习惯、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自然环境:地方的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分布经济因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它地区的人民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争先恐后的涌向大都市导致城市人口密集历史因素:一个地区居民长期下来对该地区的环境比较适应,而不愿意离开去别的地方政治因素:战争出现人口大规模迁移这必然会影响人口的重新分布由于地理学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所以必须综合考虑(二)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因为不同区域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特色因此离开区域差异的研究人文地理就失去了凭借2.列举近代地理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1.环境学派主要观点:(1)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2)地理环境决定论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

2.区域学派主要观点: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3.景观学派主要观点: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4.人地相关学派主要观点: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3.地理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

地理学综合水平考试试题九及参考答案.docx

地理学综合水平考试试题九及参考答案.docx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试题九一、解释名词(每小题2分,共20分)6. 最终可采资源7. 人口迁移8. 综合国力9. 城市体系10. 主体功能区划二、 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8分)1. 海岸地貌不包括A. 海蚀崖B.海蚀窗C.三角洲D.拦湾坝2. 有关大气垂直分层温度变化特性正确的描述是A. 从对流层底部到大气层顶,气温一直降低B.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C.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D. 屮间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3. 有关生产性服务业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B. 为企业生产提供终端服务C. 衡量一个企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标准是中间需求率达到50%以上D. 具有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特征4. 有关生态系统特性的不正确描述是A.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B. 生态系统具有耗散结构C.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循环特征D. 生态系统具有多个营养级三、 填充题(共15分)1. 文化区的类型包括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 常见的温室气体包括•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 O3. 构成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除了领土以外还包扌舌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水圈 2. 板块运动 3. 雅丹地貌 4. 长波辐射 5. 能量流动1.外营力在塑造地貌中有哪些作用?2.何谓洋流?它对地球环境有何意义?3.简述犯罪发生的空间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人文地理综合(三)含答案-推荐下载

人文地理综合(三)含答案-推荐下载

(南海诸岛图略)ab人文地理综合(三)一、选择题:读华南某地农村生产环节联系图,完成1~2题。

1.此地生产活动做到了 ( )A. 无污染物排放B. 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 自成一个体系,隔断了与其他地区的联系D. 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农业资源2.图中食品加工厂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市场B. 动力C. 原料D. 环境读多年平均情况下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农作物是 ( )A .水稻B .玉米C .春小麦D .冬小麦4.影响该农作物物候地域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B .水分C .热量D .湿度读“西半球某地自然要素统计表”,回答5~6题。

平均海拔(m)七月平均气温(℃)一月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mm)28027-32-14500-7005.关于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B.降水偏少,适合畜牧业的发展C.寒潮对该地的农业生产影响较大D.该地无霜期较长,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6.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水稻种植业D .混合农业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分析下表中内容,回答7~9题。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社会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中高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中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小中大规模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简单中等多样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中高7.分析表格中自然资源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的变化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增多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资源的不断变化D.社会的不断更替8.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9.关于工业文明阶段,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呈现的特点的是A.利用方式的多样化 B.土地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C.非农业用地的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的D.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带来的食物安全问题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新型能源大棚在山东省文登市宋村镇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能源生态大棚的生产方法是:在大棚内饲养牲畜,用牲畜粪便作原料制造沼气,再用沼气作燃料做照明的能源,给冬季的蔬菜大棚加温和补光,同时还可利用沼气池里的沼液和沼渣作绿色环保肥料,给蔬菜施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两者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1)人地关系概念
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人文地理学将人地关系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互感互动的关系。

(2)人地关系基本内涵
①人地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
②人地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③人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指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所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系统。

(4)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基本内涵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系统;
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③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
④人地关系系统由自然环境系统和人文环境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答:(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指的是要协调人地关系,首先要谋求地和人两个系
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联系上保持相对平衡,保证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可容忍度,保证人地关系的各个组成要素形成有比例的组合,进而在协调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理想的比例组合状态。

(2)为了实现系统优化,需要制订弹性优化目标和多种优化方案,采用这种组合优化模型从众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最优调控方案。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调控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过程,需要从时间过程、空间结构、组织管理、整体协同和系统控制等各方面进行优化和有效调控。

3.试述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缺陷。

答:(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典型的必然论人地观,把自然环境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认为人类社会活动都是地理环境的必然结果。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巴克尔、德国的拉采尔等。

①法国的孟德斯鸠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强调气候对制定法律的影响,提出了“气候决定人生”的观点。

认为人类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民族的政治制度,首先是由气候的特殊性决定的。

②英国巴克尔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认为气候不仅刺激人或使人衰弱,也对人的工作与能力的坚定性产生影响,气候等地理因素对人类劳动的性质、思想和性格的形成,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民族富裕程度起决定作用。

③德国拉采尔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把人说成是地理环境的产物,认为人和生物一样,他的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

(2)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缺陷
①决定论使人类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走上地理宿命的道路,影响人类去争取建立自己美好家园的努力,不再去改造周围的环境;
②掩盖了人地关系的实质性矛盾;
③忽视了因果观的随机变化,缺乏概率论思想,认为一个原因只有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转化。

4.试述白吕纳或然论人地观的基本思想,并做出评价。

答:(1)白吕纳或然论人地观的基本思想:
①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动的倡导者。

②地面自然与人文现象,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关系,这就算“自然团结”。

③人生地理的现实,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演化中,它不是静的科学,而是动态的科学。

“地理者,乃地球现代生活之研究”。

④人生地理与自然地理不同之处在于:
a.人是有意志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纯粹的自然界现象,有一定不简单的方式;
b.自生地理多半为物理数学性现象,所以有绝对性定理;
c.人生地理则不是,人受地的影响,地也受人的影响,人的意志,智力与才能,因时间不同而不同。

(2)或然论的缺陷评价
①白吕纳片面强调心理因素的作用,把它看做是地理事实的源泉,人地关系的媒介。

②或然论人地观仍未能找到人地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5.什么是人定胜天论?你怎样看待人定胜天论?
答:(1)人定胜天论
人定胜天论认为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所以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

(2)具体看待:
①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人类中心主义。

主张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破坏、掠夺自然,一味追求人定胜天。

从而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②人定胜天论往往与当时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联。

工业革命使人们看到了技术进步的巨大潜力,助长了人类过度地征服自然的本能冲动和成就感。

③人定胜天的观念带来的乐观和结果必然受到自然的报复。

由于人定胜天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客观实际,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扭曲了自然界存在的本来面目,因而会最终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6.简述现代人地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人地系统优化论
①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是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将人类需求控制在系统承载能力之内,使自然资源的再生产社会化,以市场机制协调资源供需矛盾。

②人地系统优化的对象结构为由人口P、资源R、生态E、环境E、经济E、社会S六大要素。

③以人为本是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切入点,人的意识建设是优化调控的重中之重。

④和谐发展至上是目标,模拟人地“最佳距离”是优化调控的动态机理。

⑤区域定位与空间共生是人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调控的重点。

(2)人地系统耦合论
①人地关系的演进,呈现出“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的过程。

②由“人”和“地”两系统构成的人地太极图相互耦合,形成一种太极图式的耦合关系。

③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道之观,认识和解析人地系统的耦合关系。

(3)人地关系协同论
人地协同论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反馈与制约、利用与合作、发展与协调等系列关系及规律,探讨人地复杂系统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及人类可能采用的路线方针。

(4)人地协调共生论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产生负熵流而得以维持。

②将人地系统的熵变类型分为协调共生型、人地冲突型、警戒协调型和不确定混沌型。

③人与自然的共生,发挥潜藏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有益的可能。

④调节和共生是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两大关系。

(5)人地协调阶段论
①人地关系协调具有阶段性,分为文明史前、农业文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四个阶段。

②人地系统的演化具有阶段性,包括混沌阶段、原始协调(共生)阶段、改造索取阶段、改造征服阶段和协调共生阶段共5大阶段。

③据人地系统要素空间流的性质和方向,人地关系可分为封闭式、掠夺式、转嫁式、互补式等4种类型,当前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局部地域3个不同尺度上。

(6)人地关系异化论
①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四次人地关系的异化过程:工具和火导致第一次异化,农业革命导致第二次异化,文明社会导致第三次异化,工业革命导致第四次异化。

②人地关系的每一次异化,都改变了人地系统的本质,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在人类的进化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局,从区域性到全球化。

③人地关系的异化导致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人类生活的最大敌人是自己。

④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人地关系的不断异化。

(7)人地关系冲突论
①人地关系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均存在特定的矛盾和冲突。

②人地关系问题是历史积淀的现实转嫁、惯性推动和现阶段进一步扩展加剧的结果。

③人地冲突产生的人类生存危机呈现出危机综合化、危机全球化和危机深层化三大特点。

④人地冲突的实质是人地统一体中“人”、“地”两种存在体系的矛盾与对立。

(8)人地关系危机论
①人地关系的危机指人与自然及地理环境之间,在“双向异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相容的对立与冲突。

这种对立与冲突是现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②人地关系危机的实质在于,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是构成人地复合系统的对立因子,它们的相互依存性和制约性决定着系统的运行过程和演进方向。

(9)天地人系统论
①天地人系统强调天地人一体,即由宇宙天体系统、地球物质系统及人类社会系统组成。

②天地人系统具有层次性、同源性及整体性。

③天地人一体的思想给予人们的启示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以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